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臺灣證券交易所 | 2025/07/18 | - | - | - | 11,586,718,680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03559508 | 林修銘 | - | - | -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一
台灣ETF專家評析:主動型基金魅力無窮|臺灣證券交易所
臺大財金系所專任教授、長庚大學數位金融科技系主任張森林在《臺灣證券交易所》官網《觀點》專欄中發表了關於主動型ETF的觀點。張教授強調,目前市場上部分主動型基金的配息設計和投資表現受到台灣投資人的熱烈歡迎,若這些基金能夠轉型為主動型ETF,並降低經理費,將對投資者產生更大的吸引力。
張森林教授指出,由於主動型ETF在台灣發展較晚,市場規模相對較小。根據晨星公司的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底,美國主動型ETF的資產規模達到5,300億美元,這個數字只佔美國ETF總資產規模的7%以及主動型基金規模的4%。
儘管目前主動型ETF的數量和資產規模還不高,但近年來其成長速度非常快。貝萊德投信預測,到2030年,主動型ETF的資產規模將達到4兆美元。
主動型ETF與被動型ETF的主要差別在於投資策略。被動型ETF是追蹤指數表現,而主動型ETF則是基金經理人主動選擇投資標的,追求超越市場平均報酬率。
主動型ETF的優勢包括:若基金經理人擁有優越的選股或擇時能力,有機會獲得更高的報酬率;能夠對市場產生影響力,促進公司改善經營表現;以及與被動型ETF一樣,每日向市場公告實際投資組合,保障投資人權益。
然而,投資主動型ETF也需考慮多方面因素,如主動型ETF的經理費普遍較高,基金周轉率和交易費用也較高;投資者選擇主動型ETF的難度較大,需要對市場和投信公司都有深入了解。
張教授建議,台灣ETF市場可以參考國外市場的經驗,例如選擇權交易策略的主動型ETF、多元資產配置的主動型ETF等,待市場成熟後再研議開放新種類的主動型ETF。
此外,晨星公司提到,已有部分主動型基金成功轉型為主動型ETF,並調降經理費以應對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