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台電 | 2025/05/18 | 3.9 | 4 | 3.9 | 479,900,000,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03795904 | 曾文生 | 5.8 | 5.8 | 5.8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四
台灣混氫發電:引领綠色能源新時代|台灣電力
台灣面臨著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政府規劃以天然氣作為發電主力,佔比將達50%。雖然燃氣發電的碳排量約為燃煤的一半,但每燃燒一公噸甲烷(天然氣主要成分),仍會產生2.75公噸二氧化碳。這讓人不禁問,台灣要如何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呢?
許多人認為,碳捕捉(CCUS)是解決之道,但中研院資深研究員陳洋元指出,碳捕捉的成本非常高,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估計每公噸成本約30美元,而台灣目前似乎還沒有適合的存放場所。陳洋元團隊近年來自主研發的「去碳燃氫」(methane pyrolysis)裝置,與台電旗下興達電廠合作,若成功驗證,將成為台、美、德並列的先進技術。
陳洋元解釋,去碳燃氫是利用大氣電漿和高溫裂解兩種方式催化裂解甲烷,固態碳可回收利用於輪胎、衣架等工業原料,而氫氣則可直接進入發電機組,產生零碳電力。整套裝置成本僅為發電機組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實驗室用五公斤反應爐的造價約200萬元。
去年底,中研院成功將40%甲烷裂解為固態碳和氫氣,並將氫氣用於13kW小型天然氣發電機,成果接近歐盟規範。今年2月,與台電合作將裝置移至台電樹林綜合研究所,在65kW燃氣機組上進行驗證,但由於天然氣發電機經改裝後,最多只能混入10%氫氣發電,減少碳排量僅10%。
未來,去碳燃氫將挑戰在170MW燃氣機組進行驗證,這將是65kW的近3,000倍,可混入5%氫氣。為應對這麼大的氫氣量,台電將向聯華氣體購買氫氣,以5%氫氣、95%天然氣進行混氫發電驗證。這將是台灣首次在電廠使用氫氣發電,若成功,將立刻減少5%碳排放。未來若全台燃氣機組都採用混氫發電,隨著混氫量的提升,減碳效果將比發展風電、太陽光電更快。
然而,後續還需要解決台灣如何找到足夠的氫氣來混燒,以及價格是否可接受等問題。陳洋元直言,台灣唯一能做的,就是自主產氫,同時裂解天然氣去碳,並以燃氫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