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臺灣證券交易所 | 2025/08/11 | - | - | - | 11,586,718,680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03559508 | 林修銘 | - | - | -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五
「台灣企業前瞻:淨零碳排策略與2027年歐盟準備」|臺灣證券交易所
台灣環保署為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計劃對超過2.5萬噸碳排的大戶課徵碳費,同時,台灣證券交易所也宣布將與國發會合資,建立台灣碳權交易所。然而,環保署對於碳費可能造成的通膨影響並未充分考量,且不願將碳權定位為金融商品,這讓行政院各部會在整合對策上遇到困難。
環保署強調,徵收碳費的目的是促進減量,而非關注金額或成本轉嫁。但去年倫敦政經學院的評估顯示,碳費可能導致GDP減損及物價上漲。台灣的碳費將受美國與歐盟碳價政策影響,若跟進歐盟的碳關稅,可能造成GDP折損及物價上漲。
證交所規劃的台灣碳權交易所將成為碳權交易平台,而非金融商品。但若碳權交易清淡,將類似中國的碳權交易所現狀。為避免此情形,環保署應考慮如何搭配碳權與有償配額拍賣。
課徵碳費將對水泥、鋼鐵等產業造成成本增加,可能導致減產和解僱。為緩解影響,環保署應規劃碳費標準,經濟部和勞動部則應協商對策,輔導勞工轉入低碳行業。行政院過去控制物價的手段可能無法解決碳費引發的通膨問題,最終可能需借助央行升息來壓抑通膨。
下一則:臺灣證交所:全新宅學資源平台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