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1日
星期五
星期五
台灣電力外銷策略:平衡能源政策與拓展市場|台灣電力
|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 台電 | 2025/11/15 | 3.9 | 4 | 4 | 479,900,000,000元 |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 03795904 | 曾文生 | 6 | 6 | 6 | 詳細報價連結 |
經濟部最新公布的外銷訂單數字創下歷年同月新高,這讓大家對台灣的經濟前景抱有期待,但隨之而來的缺水缺電問題卻讓工商企業界感到擔憂。雖然台電面臨再生能源進度落後,加上极端天氣的挑戰,但最終問題還是出在供電不足,這個「非核家園」的能源供電結構顯得有些失衡。 過去經濟部因為供電緊張,會與廠商協商,鼓勵他們參與需量競價或使用自備發電機,這樣的作法本來沒什麼不對,但問題是,政府過去多次保證「台灣不缺電」,現在卻要企業減少用電,這種前後矛盾的做法讓廠商們很難不擔心,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會不會真的無法應對? 這次的缺電問題,除了機組故障外,背後真正的原因是調度系統的餘裕不足,也就是說,電源供應不夠。雖然极端天氣、疫情和旱象都是突發情況,但台電對備用電量的預測失準、歲修排程僵化且缺乏彈性,以及對再生能源增加造成系統不穩定的演練不足,都是導致限電的主因。 再加上核二廠1號機因燃料池不足,在六月中被迫提前停機,雖然是因為地方不發證,讓台電無法興建乾式貯存設施,但中央的非核政策恐怕才是真正的關鍵。 民進黨政府全力推動再生能源,但在缺乏配套機制下,只有綠電卻無法穩定系統運作,每天傍晚太陽下山,台電就得提心吊膽地擔心調度餘裕不足,這些都是蔡政府非核家園政策過於冒進的後果。如果能源政策真的有問題,那麼朝令夕改又有何妨?更何況,缺電不該讓企業來承擔,讓企業啟動緊急自備發電機來「協助台電減載」,一旦發生意外,企業的損失誰來負責?這樣還能夠再創造出更亮麗的外銷訂單嗎?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