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立電視(未)公司新聞
三立電視再爆新聞,立委揭發它與萬海等新聞頻道業者涉嫌投資中嘉數位,引發議論!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陳耀祥在立法院坦言,三立確實入股,而萬海則還需要進一步調查。陳主委表示,將會召集中嘉數位上層控股公司、三立等相關業者到會說明,並在一個月內提出調查報告。
立委們關切此事件,質問陳耀祥是否會撤銷中嘉交易的行政處分。陳主委回答,初步計劃是要求業者限期更正,比如要求三立在特定時間內出售股權。NCC副主委翁柏宗也提到,已知三立可能觸犯了紅線,因此要求中嘉股東和相關業者詳細說明交易情況,包括交易完成的具體時間。
回顧2018年12月,泓策創投以515億元併購中嘉數位,NCC當時提出了35項附負擔條款,其中之一就是禁止中嘉股東直接或間接經營或控制新聞頻道。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指出,自10月初向NCC檢舉以來,NCC一直在拖延,現在證據顯示三立持有中嘉股票,明顯違規,但NCC卻只要求「更正」,這樣的處理方式實際上是在鼓勵其他新聞頻道或系統業者違規。
邱顯智立委要求NCC公布中嘉上層股東的持股明細,陳耀祥表示,目前正進行調查,部分涉及營業機密的信息不便透露,但NCC並未放棄。先前NCC等待經濟部協助,並透過其他單位提供中嘉上層股東名冊來了解股權變化。陳耀祥確認,確實有新聞頻道的法人股東成為中嘉上層股東,也就是三立已經入股,而萬海則仍處於調查階段。
立委追問陳耀祥是否可能撤銷許可中嘉交易的行政處分,陳耀祥表示,初步應該會先要求業者「限期更正」,例如要三立限時出售股權;NCC副主委翁柏宗則表示,已知三立「應該可能」踩到紅線,要求中嘉股東與業者到會說明交易狀況,包括何時完成交易的細節,先釐清中嘉案自許可後相關股權變動情形。
2018年12月泓策創投以515億元併購中嘉數位,NCC提出35項附負擔條款,其中一條附款包括「參與投資受讓人事業之關係企業或自然人股東不得直接或間接經營或控制新聞頻道」,換言之,中嘉股東不得直接或間接經營新聞頻道。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指出,自10月初起向NCC檢舉已55天,NCC各種拖延,又要等經濟部調查中嘉大股東上層的股東結構和持股比率,現在證明三立電視持有中嘉股票,明顯踩到紅線,NCC卻只要求業者「更正」,等於鼓勵其他新聞頻道或系統業者都可以來踩紅線,NCC附負擔「就是塑膠」。
邱顯智要求NCC公布中嘉上層股東相關持股明細,陳耀祥表示,目前已在調查中,有些涉及營業機密不便透露,但NCC沒有擺爛,先前是等經濟部協助,要透過其他單位提供中嘉上層股東名冊以了解股權變化狀況,也與立委陳椒華提供的資料進行比對。10月23日取得完整的股東名冊和股權資料,陳耀祥證實,確實有新聞頻道的法人股東成為中嘉上層股東,也就是三立有入股,萬海還在調查中。
立委陳椒華9月揭露三立集團透過人頭代持股份、未申報轉讓移轉 股權方式,間接控制中嘉有線電視系統台的股權之後,立法院交通委 員會1日上午邀請陳耀祥列席報告業務。
陳耀祥針對立委邱顯智質詢三立電視台究竟有沒有入股中嘉,回應 「根據初步掌握的調查資料是有的」。陳耀祥表示,若三立電視在中 嘉持有股權一事屬實,確實有一定嚴重性,但是否撤照,要等調查結 果才能回應,初步可能要求三立「限期改正」,不能改正再討論要不 要撤照。陳耀祥承諾一個月內提出報告說明此案調查情形。
NCC於1日下午例行記者會上針對媒體詢問,副主委兼發言人翁柏宗 表示,依程序,待資料完備後,將要求中嘉當初交易案受讓人泓順公 司、以及這次經由經濟部調查發現確實已移轉股權的榮盛投資公司代 表到會陳述意見,NCC強調,目前還在調查程序。
至於是否違法?翁柏宗表示,委員會要先聽取中嘉大股東陳述意見 後再做決定,但從NCC當初對中嘉交易案的附款要求「非經本會核准 ,參與投資受讓人事業之關係企業或自然人股東,不得直接或間接經 營或控制新聞頻道」,現階段看起來確實是「疑似違法」。
NCC於2018年12月底以21項附負擔加上買方及利害關係人的承諾, 合計以35個條款有條件核准中嘉交易案,以泓順投資為買方主體公司 ,主要投資股東包括達勝財務顧問公司董事長郭冠群、宏泰企業機構 執行常務董事暨宏泰建設總經理林鴻南、美妝電商小三美日共同創辦 人許書林、科學城物流董事長陳榮泉、以及有「夜店教父」之稱的呂 榮吉所組成的100%本土企業投資團隊共同出資515億元,收購中嘉1 00%股權。
目前中嘉多位大股東的持股均被查出已0持股、並已移轉至三立電 視台大股東所持有,陳耀祥證實三立電視台確實持有中嘉27%股權, 意即三立電視台成為中嘉大股東後,造成「直接或間接經營或控制新 聞頻道」事實。
NCC主任陳耀祥針對三立入股中嘉案,初步只要求中嘉「限期改正 」,此舉,被批放任媒體壟斷踩紅線。據立委揭露,中嘉案不只涉及 三立大股東持有中嘉27%股權,萬海大股東亦持有中嘉持股,NCC主 委陳耀祥證實、正在調查中。萬海少東陳致遠是鏡電視新聞台的大股 東之一,根據NCC日前公布鏡電視的八大股東,代表萬海少東陳致遠 的翰林育成公司持有鏡電視15%,萬海集團是否參與中嘉案?恐亦涉 及是否踩到NCC附加條款紅線之虞。
當初旺中寬頻擬收購中嘉時,NCC以「附附款的行政處分」設下三 項停止條件,要求必須與中天新聞台完全切割、中視綜合台必須成立 獨立編審制度等,「阻止」旺中收購中嘉,迫使旺中最後放棄中嘉收 購案。同樣,NCC通過大富媒體收購凱擘有線電視系統台時,亦要求 富邦蔡家家族不准投資新聞台、財經台。
若NCC對於三立投資中嘉「輕輕放下」,形同NCC長久以來防堵媒體 垂直壟斷出現嚴重「破口」,放任媒體壟斷踩紅線。
節目中介紹來自葡萄牙的Fernando,他是一位編曲家,跟臺灣太太 原本定居在葡萄牙,因太太想家,於是夫妻倆就一起回臺灣!生性浪 漫的 Fernando為了想更深入了解臺灣,還帶著電子琴跟太太一起去 環島,無論高山或田野,都能來一段即興創作,把臺灣的每種元素都 收錄進音符裡,記錄下每一個感動的瞬間。
據統計光是去(2020)年,移民到臺灣的香港人就有1.8萬人、年 增幅高達84%,臺灣的多元自由與包容成為許多香港移民首選,因此 節目中也要帶觀眾認識從香港到臺灣圓夢的料理藝術家。位於臺中的 義大利麵餐廳,老闆江東源原本在香港有著穩定的工作,但歷經中共 以反送中為由打壓、強行介入香港管制下,自忖香港已非自己所想要 的生活,因此隻身來臺打拚,現在餐廳不僅成為「人氣名店」且畫作 也備受肯定,甚至和連鎖飯店攜手,畫出他在臺灣打拚的故事。
還有來自越南、開了一間專賣越南麵包小店的朱美玲,朱美玲每天 清晨就起床做麵包,主打「現烤現做」,由於成分單純無添加,做出 來的法國麵包有著一層酥脆的外皮,一口咬下去還能吃到淡淡的麵粉 香,加上內餡口味多變,經常吸引客人大排長龍。
此外,還介紹將母愛化為彩色麵條的陳金蘭,為了女兒挑嘴、不吃 蔬菜,一度傷透腦筋,但她靈機一動,突發奇想,想到「以菜入麵」 ,像是將南瓜打成泥再和入麵糰中,做出顏色飽滿的黃金麵條,沒想 到卻因而成功抓住孩子目光,解決不少媽媽的難題!為製作心目中的 理想麵條,陳金蘭特別回廣東老家拜師學藝,經長時間練習,利用手 勁與毅力,成功搓揉出五顏六色的彩虹蔬菜麵,也把母愛揉進麵糰裡 。
透過新住民發展基金補助的節目中,都會完整呈現他們在臺的點滴 心情,代表著不同文化的串聯,透過深入採訪,呈現出新住民在臺生 活的多元樣貌,精采內容請鎖定周日下午2點,三立電視CH54台「我 們一家人Taiwan Bravo!」,我們一家人YouTube:https://bit.ly /331eyXb。
三立財經新聞台原本位於中嘉集團所屬吉隆等12家系統經營者的第88頻道,NCC通過後,移至第48頻道;原本在年代董事長練台生旗下洄瀾、東亞、東台及東台有線播送等四家系統經營者的第89頻道,移頻至第48頻道,在全台483萬有線電視收視戶中,有124萬用戶可收看。
業界形容,三立財經新聞台等於從有線電視的「冷宮」,搬到最搶手的黃金頻位。盤點三立電視旗下頻道,原本位於有線電視熱門頻位包含29台的三立台灣台,30台三立都會台,54台三立新聞台,現在加入三立財經新聞台在48台,業界認為,三立一下子擁有兩個最熱門的黃金新聞頻位,讓林崑海在電視媒體的影響力更大。
NCC表示,未來三年三立財經新聞台應聘任足適的獨立專業人力155人以上,並且投入至少2億元於該台的內容與節目製播。
NCC表示,綜合考量系統經營者基本頻道之規劃是否符合區塊化、增進或維持整體市場競爭、消費者權益、頻道內容之多樣性及其他公共利益等面向,並參酌地方政府意見後予以許可。
NCC強調,基於提升新聞區塊新聞多元性、增進市場良性競爭及提升消費者權益等目標,將持續督促三立財經新聞台依行政指導事項變更營運計畫及增加投資,包含三立財經新聞台定位應與三立新聞台有所區隔,財經新聞與財經節目應為頻道內容製播重心,綜合談話性節目亦應定位為財經性質,並應強化事實查證機制、獨立編審辦公室與節目製播準則,談話性節目應有專職專任編審;另應落實編輯室公約,納入基本勞動條件與勞動契約,以保障新聞獨立,並聘請財經專業學者加入。
近年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要下架頻道或者是移動頻道位置,非常困難,也引發不少爭議,例如凱擘想要將寰宇新聞移前取代壹電視新聞台,TBC想要下架民視之類的案例,最終都是「動彈不得」,所以有線電視業者只能拿著「萬年不變的頻道表」,跟內容多變的OTT業者競爭,猛吞敗仗,慘遭剪線。
但去年中NCC快速通過南國有線電視系統移頻案,現在三立財經新聞登上48頻位,這幾乎是近年「萬年不變的頻道表」下最成功的移頻案,各界驚訝不已,更讚嘆於林崑海的影響力。
目前國內新聞頻道區塊落49∼58台,市場對於這次三立財經新聞台進駐緊鄰新聞區塊的48台,形同新聞頻道區塊擴大,對此,NCC副主委兼發言人翁柏宗強調,目前委員會尚未做成擴大新聞頻道區塊的決議。
另外,中嘉等16家系統台這次將原本上架48頻道的momo購物一台,分別移至88台、89台。
市場人士分析,新聞區塊的頻道數十年來一直維持在九個新聞台,在三立財經新聞台進駐48頻道之後,東森新聞台及財經台、三立新聞台及iNEWS,年代集團的壹電視及年代新聞,以及TVBS的55台及56台,將形成四大新聞台勢力。而新聞區塊的財經新聞頻道,在三立財經新聞台加入後,增加為東森財經、非凡財經、及三立財經等三個財經新聞台,翁柏宗強調,不會有新聞台或財經新聞台總量管制。
外界質疑這次NCC「火速」通過三立財經新聞台進駐緊鄰熱門新聞區塊的48台,翁柏宗回應指出,該案自2020年4月27日送件至今已超過1年多時間,業者兩次到會陳述意見,審議標準及程序與其它審查案一樣,基於提升新聞區塊、新聞多元性、增進市場良性競爭而核准頻道位置變更。NCC表示,三立財經台年底進行換照審議,未來三年三立財經新聞台應聘任足適之獨立專業人力155人以上,並且投入至少2億元經費於該台之人力增補、內容與節目製播。
國內首部以河洛中醫藥文化為主題的臺灣好戲《羅雀高飛》於31日晚間10時15分在三立台灣台(CH29)正式播出,這部戲劇不僅是勝昌製藥廠的贊助之作,更被總經理李威著形容為台版的「大長今」。該劇以創新的戲劇思維,展現了強烈的戲劇精神,讓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不僅能享受精采的劇情,還能學習到中醫藥的知識。勝昌製藥廠也結合全國漢方通路,透過劇中的沉浸式體驗,推動中藥市場的產業發展。
29日,三立台灣台舉行了《羅雀高飛》的首映發表會,吸引了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中藥商全聯會理事長馬逸才等多位產官學者與合作夥伴共襄盛舉。黃怡超司長表示,近年來國內中藥產業的轉型成效顯著,他期待《羅雀高飛》能成為推動復古養生熱潮的鍵,讓台灣中藥產業重現風華。
《羅雀高飛》的故事主角羅雀,是一位平凡少女,她在家中經歷了驚天動地的變故後,將痛苦轉化為力量,立志濟世助人。三立「臺灣好戲」系列結合傳統產業新能量與台劇精神,帶給觀眾全新的戲劇體驗。
勝昌製藥廠自1946年成立以來,一直傳承中藥古法炮製的精髓,成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中藥廠。該廠生產的中藥濃縮製劑不僅內銷,還外銷到世界各地,尤其在日本市場享有盛譽。近年來,勝昌製藥廠連續通過日本厚生勞動省PMDA查廠與美國FDA查廠,成為國際間最受肯定的指標性中藥大廠。李威著總經理強調,此次異業連線將對國內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帶來顯著的推動力。
三立台灣台29日舉行戲劇首映發表會,國內重量級中醫藥產官學者 與合作夥伴到場相挺;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中藥商全聯會理 事長馬逸才、國際東洋醫學會會長講座教授林昭庚、台北市中醫師公 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中國醫藥大學教授張永勳、天然藥物學會名譽 理事長黃聰龍、工具機協會理事長許文憲,贊助商勝昌製藥廠董事長 陳志中、總經理李威著帶領經營團隊,共同見證台灣中藥產業的新創 舉。
《羅雀高飛》以提倡女力精神與傳承中醫中藥文化為題,闡述平凡 少女羅雀,歷經家中驟變,將椎心之痛轉化為悲憫之心,立志濟世助 人的勵志故事。三立「臺灣好戲」結合傳產新能量與台劇精神,帶給 觀眾不一樣的戲劇體認。
衛福部中醫藥司長黃怡超表示,近年國內中藥產業的各式轉型已有 亮眼成績,民眾對中醫藥文化逐漸產生了解與認同感,期許《羅雀高 飛》播出後能風靡全台,將復古養生熱潮深入民心,讓台灣中醫藥產 業再現風華。
勝昌製藥廠1946年成立,是國內唯一傳承中藥古法炮製的中藥製劑 廠,更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中藥廠,所生產的中藥濃縮製劑除了提供 國內使用之外也外銷到世界各地,是外銷日本第一的台灣中藥品牌, 近兩年來連續通過日本厚生勞動省PMDA查廠與美國FDA查廠的考驗, 成為國際間最受肯定的指標性中藥大廠。李威著強調,這次的異業連 線將有助於提振國內中醫藥產業士氣,對於未來台灣中藥產業的發展 ,帶來更顯著的成長。
三立集團旗下的三立影城董事長張榮華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波疫情讓台灣知名度大幅提升,國內旅遊興旺,外國觀光客也紛紛來台體驗,這對影視產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張榮華對影視與觀光結合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他預計在未來五年內超前部署,投資500億元打造四大影城,並將這項計畫提前推進。他強調,這不僅是對三立影城的未來投資,更是對台灣影視產業的未來投資。
張榮華提到,三立影城將積極發展IP經濟,除了利用三立自家的原創IP,如將「綜藝玩很大」的遊戲關卡變成主題樂園,還將尋求與其他製作公司的戲劇與綜藝合作或取得授權。此外,三立影城也將與國外知名IP合作,如日本主題公園東映太秦映畫村、數位科技團隊Teamlab等,並邀請曾為迪士尼樂園整體設計的團隊,共同打造影城。
張榮華還提到,他收藏了許多台灣藝術家作品,包括陳澄波、郭雪湖的油畫與水彩等,未來也將在影城內開設首座美術館。他與藝術家楊茂林也進行了合作,應用工研院技術,將楊茂林的雕塑轉化成動態體驗。
三立影城已於3月標下林口國際媒體園區兩基地,預計投入120億元,年底動工打造超級攝影棚SETStudioPark,這是影視觀光發展的第一步。去年,三立還砸下26.6億元購買了40公頃埔心牧場,將加強軟硬體設備,帶動遊客人數,預計投入百億元打造日式場景區。目前,三立影城正在台中、台南尋覓適合興建影城的土地。
張榮華指出,三立影城將有兩個商業模式,包括一座室內複合式影城樂園,以及三座影視園區。這四大影城將成為台灣影視、藝術、文化的亮點,提升國際競爭力。例如,SETStudioPark將打造奇幻地洞作為沈浸式展演體驗,以及佔地4,000坪的全球最大空中室內動植物園。
張榮華強調,現在靠拍戲賣版權維生愈來愈難,人才外流和OTT的崛起對電視業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但與韓國相比,影視產業帶動了美妝、飲食、觀光等產業的發展,創造了10倍的產值。這是台灣未來發展經濟的關鍵。三立集團將整合旗下資源,包括電視台內容IP、南台灣最大野生動物園頑皮世界等,並尋求國發基金投資,以實現這500億元的影城計畫。
三立影城董事長暨三立電視總經理張榮華,從一個唱片行老闆到現在的影劇大亨,三立電視在他的帶領下,成為了賺錢最多的電視台。他一個夢想,就是打造一個國際級的影城,這個夢想經過十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重要的一步,未來將攜手夥伴,從影視出發,推動台灣的文化觀光產業。
不久前,張榮華回到他30多年前開唱片行的那個地方,與當年的陽春麵老闆娘和西藥行老闆聊聊過去,他感慨地說:「專注一件事情沒有什麼不好,但我的習慣是持續改變,一直尋找新的方向。」
張榮華坦承,正是因為「大膽改變」,讓他從一個小小的唱片行老闆變成了現在的三立電視領頭人。近年來,三立電視的每股純益都有10多元,是當之無愧的最會賺錢的電視台。
然而,張榮華並不滿足於現狀。他曾表示,非常羨慕中國大陸有橫店影視城這樣的影視基地,希望在台灣也能建構一個影視基地,串聯周邊產業,打造影視產業製造一條龍,進而帶動文化觀光產業。
十年前,他立下了要在台灣打造國際級影城的目標,只要帶著劇本,就可以拍攝出有品質的戲劇。張榮華一步步實現著自己的夢想,2018年11月宣布購買埔心牧場,2020年則是連續購買頑皮世界,並標下林口國際媒體園區,完成了夢想關鍵的拼圖——台灣第一個國際級影城。
張榮華表示,打造影城的夢想持續了十年,由於第一個案子成功,接著就有不少機會和投資案找上門,林口媒體園區和頑皮世界也逐漸成真。
三立集團再展新局!集團從傳統的文化影劇產業,大膽跨足文化觀光產業,三立影城董事長暨三立電視總經理張榮華,積極投資林口國際媒體園區、埔心牧場及頑皮世界,力圖打造台灣首座國際級影城,整體投資金額驚人達到250億元。這項大膽的計劃不僅僅是夢想,更引進了策略跟財務投資夥伴,預計創造十倍以上的文化觀光經濟產值。
張榮華表示,這次跨足硬體投資,除了加碼投資軟體內容(影劇事業)外,還將林口園區、埔心牧場、頑皮世界等硬體資源融入其中。他認為,一個好的影視作品,不僅版權可以轉授權,進入國際市場,更能帶動觀光產業的發展,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目前,影城硬體投資已經初具規模。林口園區占地4.3公頃,將成為台灣最大的國際級影城。其中,頂樓挑高12米的玻璃屋將打造成天空動物園和植物園,不僅是遊憩的好去處,也是學習和娛樂的絕佳場所。
除了林口園區,張榮華還規劃將埔心牧場打造成台灣最大的日式場景區,結合觀光娛樂及影視拍片,為觀光產業注入新活力。
三立集團的影城布局不僅限於林口,未來還將前進中部和南部,打造更多國際級影城。張榮華表示,他們將尋求娛樂、媒體、主題樂園等產業的策略投資人和財務型投資人,並與三井洽談未來合作商場規畫,不排除引進國際投資人,長期目標則是上市。
張榮華強調,影城出租給劇組拍片雖然可以獲利,但更重要的是通過影視產業打造優質作品,銷售全球,吸引國際旅客來台觀光。
他分析,台灣在大型遊樂園方面可能比不上迪士尼、環球等國際集團,但透過結合影視產業的軟實力創新,吸引觀光人潮,體驗台灣文化,台灣仍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在這場跨足新領域的進程中,三立電視也展開了全面的布局。張榮華表示,無論是平台的多樣性,還是內容的優質性,都將是三立電視發展的重中之重。除了三立新聞網,還有OTT平台「Vidol影音」,以及切入電商「電電購」,三立電視正逐步構建自己的多元業務體系。
張榮華也積極在影城發展IP經濟,除了三立原創IP,像是將「綜藝玩很大」的遊戲關卡變成主題樂園,也希望與其他製作公司的戲劇與綜藝合作或取得授權;同時,與國外知名IP合作或引進,像日本主題公園東映太秦映畫村、數位科技團隊Teamlab等,並找來曾為迪士尼樂園整體設計的團隊,協助打造影城。此外,張榮華收藏許多台灣藝術家作品,包括陳澄波、郭雪湖的油畫與水彩等,未來也將在影城開出首座美術館,他也與藝術家楊茂林談合作,應用工研院技術,將楊茂林的雕塑轉化成動態體驗。
三立影城3月剛標下林口國際媒體園區兩基地,預計投入120億元,年底動工打造超級攝影棚SETStudioPark,踏出影視觀光第一步;另去年砸26.6億買下40公頃埔心牧場,將加強軟硬體設備,帶動入園遊客,營收獲利倍數成長,也將轉型影城,預計投入百億元打造日式場景區。目前持續在台中、台南尋覓適合興建影城土地。
張榮華表示,三立影城有兩個商模,包括一座室內複合式影城樂園,包含飯店、商場、攝影棚等,與三座影視園區,包括戶外攝影棚等,四大影城將加入台灣影視、藝術、文化亮點,創造國際競爭力。舉SETStudioPark為例,將砸千萬打造奇幻地洞作為沈浸式展演體驗,以及佔地4,000坪全球最大空中室內動植物園。
張榮華表示,現在靠拍戲賣版權維生愈來愈難,加上人才外流造成產業斷鏈、OTT崛起搶眼球,導致電視業積弱不振;反觀韓國,影視帶動美妝、飲食、觀光等創造10倍產值,是台灣未來拚經濟可走的路!
三立砸500億打造四座影城,將整合電視台內容IP、南台灣最大野生動物園頑皮世界等集團資源,至於投入資金來源,目前林口、埔心兩座影城預計投資250億元,其中六成貸款、四成募資,也希望尋求國發基金投資。
最近張榮華回到30多年前開唱片行的地方,跟當年陽春麵老闆娘跟西藥行老闆話當年,他說:「專注一件事情沒有不好,但我的習慣是一直改變,一直找新的方向。」
張榮華不諱言,因為「大膽改變」,讓他從小小的唱片行老闆打造出現在的三立電視。目前三立電視近年每股純益都有10多元,堪稱最會賺錢的電視台。
但張榮華仍不滿於現況,他曾說,最羨慕中國大陸有很多像是橫店影視城的影視基地,希望在台灣建構影視基地,串聯周邊產業,打造影視產業製造一條龍,進而帶動文化觀光。
十年前他立下目標,要在台灣打造國際級影城,只要帶著劇本就可以拍攝有品質的戲劇。張榮華一步步補足夢想的拼圖,2018年11月宣布買下埔心牧場,2020年接連買下頑皮世界,同時標下林口國際媒體園區,完成夢想關鍵拼圖的「台灣第一個國際級影城」。
張榮華說,打造影城夢想了十年,由於第一個案子成功,接著就有不少機會跟投資案找上門,林口媒體園區跟頑皮世界也就逐漸成真。
張榮華強調,全面結合影劇、文化及觀光,除加碼投資軟體內容(影劇事業),更跨足硬體(林口園區、埔心牧場、頑皮世界)投資。他認為,一個好的影劇產品,除版權轉授權搶進國際市場,更可創造十倍以上的文化觀光經濟產值。
目前影城硬體投資已經成形,張榮華說,林口園區占地4.3公頃,將是台灣最大的國際級影城,頂樓挑高12米的玻璃屋要打造天空動物園跟植物園,將成為世界最大室內動、植物園,結合遊憩、餐飲,未來還要拍動物兒童性節目,寓教於樂。
張榮華規劃埔心牧場結合原本的農牧業務加上既有日式舊建築,打造成為台灣最大的日式場景區,結合觀光娛樂及影劇拍片之用。
張榮華說,影城布局是起點,林口園區將是影城結合觀光典範,未來更要前進中部跟南部打造二個國際級影城,希望引進娛樂、媒體、主題樂園等產業策略投資人及財務型投資人,目前也與三井洽談未來合作商場規畫,也不排除引進國際投資人,長期則以上市為目標。
張榮華坦言,光是出租影城給劇組拍片絕對不會賺錢,更大關鍵是透過影視產業打造優質影劇作品,銷售全球,成為吸引國際旅客來台觀光的誘因及動機。
他分析,台灣發展大型遊樂園比不上迪士尼、環球等國際集團,但台灣可以透過結合影視產業的軟實力創新吸引觀光人潮,進一步體驗台灣文化。
另一方面,三立電視近年也展開全面性布局,張榮華說,現在平台很多,但「內容」還是為王,同時設立三立新聞網以及OTT平台「Vidol影音」,並切入電商「電電購」。
三立影城董事長張榮華表示,近年韓劇與陸劇快速崛起,帶動觀光 產業,目前光是大陸就有近200座影城,反觀台灣一座專業影城都沒 有,在這波影視浪潮下落後許多,因此他成立三立影城組成專業團隊 ,希望將園區打造為一座超級攝影棚,結合影視與觀光產業拚國際競 爭力。
其中,三立影城在林口媒體園區C、D基地佔地4.3公頃(13,248坪 ),擁有50年地上權,將投資120億元,以實境、娛樂、科技三大元 素,打造一座超級攝影棚SET Studio Park,可用於錄影、拍片、演 場會、教學等,預計5年內營運。
三井不動產集團24日也宣布,將參與MITSUI OUTLET PARK林口旁的 「林口媒體園區」複合式商業設施開發案,全案將規劃引進90間店鋪 ,與MITSUI OUTLET PARK林口現有220間店鋪整合後可達310間店鋪規 模,預計明年動工、2024年開幕。
三井不動產集團進台五年,陸續攻下林口outlet、台中港outlet, 以及預計2022年開幕的台南outlet,另有購物中心LaLaport南港店與 台中店則預計2022年、2023年開幕,此次趁勝追擊參與新北市政府所 規劃的「林口媒體園區招商案」,將於MITSUI OUTLET PARK林口旁的 「林口媒體園區」開發複合式商業設施,營業面積約8,300坪,與現 有林口outlet近1萬4000坪,總計規模將達2.2萬坪,業績上看百億元 。
東森集團則取得林口國際媒體園區B基地標案,預計2024年年底完 工。東森國際董事長廖尚文表示,集團相關企業將進駐園區,成立東 森全球營運總部。東森集團也秉持企業社會責任回饋新北市民,除捐 贈興闢1.05公頃的廣場用地,並配合影音發展主軸,興建多功能展演 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