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造船公司新聞
公股銀表示,去年以來多國、地區陷入戰爭或衝突的情況下,各國 對軍備投資越趨高漲。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 )於2024年4月發表的報告,2023年全球國際軍事支出達2.44兆美元 、創下歷史新高,年增6.8%,前兩名分別為美國與大陸。
近年來我國為建立國防產業供應鏈而推動國防自主如國艦國造、國 機國造等政策,加上與國外採構各式新式武器,2024年度國防總體預 算加計特別預算及非營業特種基金,也創下史上新高。公股銀指出, 國內相關產業包括漢翔、台船、長榮航太、龍德造船、亞航、中信造 船、豐達科、長亨、晟田、駐龍,十家業者中有8家2023年合併營收 都較前一年成長,有7家呈雙位數成長。
相關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受國機國造、國艦國造及商用軍規無人機 量產等計畫影響,有助於軍工產業維持成長動能,無人艦艇及水下無 人機將為未來軍工產業發展的重點之一;各國對低軌衛星及太空通訊 發展日益重視,同時,AI科技於戰場上的應用也將成趨勢。
但國內軍工產業也必須關注幾點較弱勢因素,一是缺乏軍工產業重 要原物料,加上近年原物料價格波動大,必須維持健全的供應鏈才有 助於軍工產品生產的穩定;二是軍工產業目前部份系統整合與關鍵零 組件仍需仰賴國外軍工大廠提供,亦即國內產業需提升整合與製造能 力,方能在民用與軍用產品上達到完全國產的目標;三是國防政策促 使國內軍工產業發展,但專案前置投資常花費甚鉅,也需要長時間研 發、製作,專案能否延續量產將影響廠商獲利關鍵。
中信造船搶軍艦商機,無人艇成焦點
造船業搶單熱潮不斷,商船部分,國內外航商傳出有意在台打造散裝輪,造價不斐,台船積極洽談中。軍艦公務船業務方面,立法院將審核2025年國防預算,國造潛艦後續艦、無人艇等計畫備受關注。
市場傳出,海軍七艘潛艦後續艦預算成本逾2,800億元,約當一艘400億元,較首艘原型艦海鯤號造艦成本貴上不少。無人艇也是焦點,海軍可能建案防衛、掃雷等無人艇與潛艦。
中信造船在海巡署新艦艇交付命名儀式中公開展示水上無人測試載台,可自主航行,在無GPS與通訊設備輔助下,仍能透過電腦運算返航,並依需求執行掃雷、布雷等任務。
多家造船廠積極研發無人船,搶標國造軍艦商機。龍德造船協助中科院「慧龍專案」,與新加坡合作建造無人艇。台船也成立無人船團隊,低調推進研發,將適時公布成果。
此外,突擊艇製造商罡旻亦投入無人艇開發。市場調查機構Markets andMarkets預估,水面、水下無人船商機將在五年內飆破百億美元,為造船廠帶來海外商機。
二是軍艦公務船業務,立法院將在9月開議,審核2025年國防預算 ,是否編列國造潛艦後續艦、無人艇等計畫,也受矚目。據了解,台 船、龍德造船、中信造船等都有意搶標。
市場傳出,海軍初估七艘潛艦後續艦,預算成本逾2,800億元,約 當一艘400億元,比首艘原型艦海鯤號造艦成本約300億元貴很多;還 有無人船也是焦點,業界研判,海軍可能有防衛、掃雷等無人艇與潛 艦的建案計畫。
目前多家造船廠都有研發無人船,近期陸續秀肌肉,展現搶標企圖 。躋身全球無人船關鍵廠商的龍德造船,協助中科院執行「慧龍專案 」,並和新加坡合作建造無人艇。
中信造船6月在副總統蕭美琴主持海巡署新艦艇交付命名儀式時, 對外展示一款水上無人測試載台,該艇可自主航行,在沒有GPS與通 信設備輔助下,仍能透過自身電腦運算返航,且此載台可依照客戶需 求執行掃雷、布雷甚至自殺攻擊等任務。
台船也已成立無人船團隊,並與國內外技術交流低調進行中,將於 適當時機對外發表,並爭取相關業務。據了解,台船將組無人船國家 隊,自主研發遙導控等重要設備,避免干擾封鎖取勝。
此外,突擊艇製造商罡旻也正在開發無人艇、無人艇模組和任務導 向模組開發。
除了爭取國造無人艦艇,造船廠也可爭取海外商機,根據Markets andMarkets調查報告,水面、水下無人船商機在五年內將飆至百億美 元。
**興櫃營收亮眼 中信造船月增翻倍**
6 月興櫃市場營收全數公布,前十大公司中,中信造船(2644)繳出亮眼成績,營收月增 171.76%。此外,星宇航空(2646)、富基電通(6707)等公司也表現不俗。與 5 月相比,100 檔公司 6 月營收年、月雙增,占比約 30.7%,顯示興櫃市場表現仍有亮點。
在興櫃營收前十大公司中,星宇航空 6 月營收達 30.77 億元,月增 18.4%、年增 44.5%。富基電通營收月增 26.72%、年增 33.53%,表現也十分亮眼。中信造船則是繼 5 月營收大幅成長後,6 月再次繳出驚人成績,月增幅高達 171.76%。
星宇航空指出,受惠於旅運需求增溫,6 月載運人數創新高,客運營收月增 20%、年增 42%。貨運方面,受益於半導體機器設備和電商產品需求旺盛,貨運營收月增 3%、年增 96%。
隨著第三季進入傳統旺季,法人預期航空股表現將持續看俏。此外,興櫃指數 6 月強勢續刷 24 年高點,大漲 6.02%,為後續興櫃市場注入動能,有望帶動營收持續成長。
據統計,全數325檔登錄興櫃的公司中,有100檔呈現6月營收年、 月雙增格局,占比30.7%,與5月有138檔占比42.6%相比,由於上個 月基期較高,使6月整體業績下滑。股價部分,台股淡季不淡,大盤 持續突破歷史新高,大型權值股6月整體吸納資金力道更強勁,大盤 月漲8.77%。中小型股仍有所表現,6月櫃買指數強勢續刷24年高點 、大漲6.02%,勝過5月漲幅3.75%,第三季可望持續帶動興櫃市場 向上。
興櫃6月營收規模前十大公司排名為遠壽、燁聯、星宇航空、和淞 、富基電通、兆聯實業、新代、日盛台駿、世紀風電、中信造船等, 大多數是興櫃營收前段班的老面孔,6月營收介於6.96億∼68.43億元 。其中,星宇航空、富基電通等表現亮眼,6月營收分別大幅年增44 .5、26.72%,累計前六月營收也有65.29%、33.53%的年增幅;中 信造船營收月增幅也高達171.76%。
星宇航空6月客貨運的營收同步寫新高,6月整體營收突破30億元大 關、來到30.77億元,月增18.4%、年增44.5%。其中客運營收26.6 9億元,月增20%、年增42%,受惠旅運需求轉強,載運人數突破新 高;貨運營收2.50億元,月增3%、年增96%,受惠半導體機器設備 、電商等產品出貨需求旺盛,運價有撐,下半年為產業旺季法人持續 看航空股表現。
**中信造船訂單滿載,營收看漲**
中信造船(2644)昨(18)日召開股東會,公布去年財報及接單狀況。公司表示,得益於手上海巡艦艇訂單和新接獲的國防部軍艦、港務局拖船訂單,營收將持續成長。
去年,中信造船營收為 43.1 億元,年增 1.6 %。受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漲影響,毛利和淨利均比前年下滑。股東會也改選董事會,高雄市前副市長許立明成為新任獨董,韓碧祥續任董事長。
中信造船指出,「國艦國造」政策帶來大量訂單。自 2018 年至 2019 年間,公司陸續接獲海巡署 81 艘巡防艦訂單,金額達 215 億元。截至今年 4 月,600 噸級和 100 噸級巡防艦已交船至第 7 艘,35 噸級巡防艦交船至第 30 艘,合計已完工交船 44 艘,完工率達 54.3 %,超乎預期。
除了海巡艦艇訂單,中信造船去年 5 月和今年 4 月還拿下國防部兩艘輕型巡防艦(金額 90.5 億元)和台灣港務港勤公司三艘拖船(金額 10 億元)的訂單。公司表示,產能大幅增加後,將能更進一步提升營收和營運績效。
中信造船股東會首先確認去年財報,全年營收達43.1億元,年增1.6%;但受原物料及人工成本增加影響,以致整體毛利及營業淨利均較前年同期下滑,稅後純益為0.34億元、每股純益0.43元。
會中,並完成董事會改選;其中,新增一席獨董為高雄市前副市長許立明,而韓碧祥續任董事長一職。
該公司指出,受惠於政府國艦國造政策,自2018年至2019年間共接獲海巡署81艘、215億元的巡防艦訂單,截至今年4月底止,600噸級和100噸級巡防艦均已交船至第七艘,35噸級巡防艦則交船至第30艘,合計已完工交船44艘,造艦完工順利交船比例已達54.3%,大幅超前。
除繼續建造後續海巡艦艇可穩定貢獻各年度營收外,去年5月及今年4月接獲國防部兩艘輕型巡防艦90.5億元和台灣港務港勤公司的三艘拖船10億元訂單,在產能大幅增加下,將可進一步提升營收及營運績效。
**中信造船營收大幅成長,獲近200億在手訂單**
中信造船今日公布2023年財報,稅後純益達0.34億元,EPS為0.43元。公司預計在下半年配發現金股息0.4元、股票股利0.2元。
近來,中信造船接獲港勤公司新造拖船標案,包括1艘6,400匹馬力、2艘3,200匹馬力拖船,總金額約10億元。這些拖船將用於汰舊換新和支援離岸風力發電運輸,預計於2025年底全部交付。
此外,港勤公司還計畫再添購4艘拖船,包括1艘6,400匹馬力、3艘3,200匹馬力拖船,造價約13億元。這些拖船將於2025年至2027年間分批增購。
目前,中信造船的在手訂單已超過200億元,包括國艦國造標案中的巡防艦和輕型巡防艦,以及港勤公司的拖船標案。法人預估,隨著這些船艦工程推進,中信造船未來幾年的營運將持續成長。
中信造船2023年營收達43.11億元,毛利為3.21億元,營業利益1.54億元。公司表示,隨著各項訂單陸續完工,未來營收將進一步提升。
中信造船4月剛獲得台灣港務港勤公司新造一艘6,400匹馬力與兩艘 3,200匹馬力拖船標案,合計約10億元,主要配合拖船汰舊換新和支 援離岸風力發電運輸需求,依據標案規定,這三艘拖船建造時程約1 8個月,預計2025年底全數完成交付。
後續港勤公司有造價13億元的四艘拖船擴充計劃,包括一艘6,400 匹、三艘3,200匹馬力級拖船,依港勤公司需求於2025至2027年期間 ,分批經議價增購,可為中信造船營運增添成長動能。
目前中信造船執行國艦國造標案,包括海巡署的33艘35噸巡防艦、 15艘100噸巡防艦、八艘600噸巡防艦,及兩艘90.5億元的輕型巡防艦 ,加上港勤公司的拖船標案,總在手訂單逾200億元,塢位排至2028 年。法人表示,中信造船隨著船艦工程推進,明、後年營運可望呈現 成長走勢。
中信造船2023年營收43.11億元,營業毛利3.21億元,營業利益1. 54億元,稅後純益3,399萬元,EPS為0.43元。
台船表示,該公司去年正執行的訂單,包括有海巡署的四艘4,000噸級巡防艦、六艘1,000噸級巡防艦、15艘1,000噸級巡防救難艇,以及海軍安海計畫3,250噸級救難艦,和教育部6,000噸級海事教育實習船,均如期如質施工中。
同時,備受各界矚目由海軍編列493億元的原型潛艦,台船旗下海昌工廠為加速潛艦國造工程,正以24小時三班制不斷趕工。
最新獲斬的取得海巡署六艘高緯度遠洋巡護船設計建造統包案,總金額為114.28億元;其中,預計第一艘在2024年5月開工,2026年底交付,第六艘在2031年完成交船,推升在手訂單達969億元,今年隨著相關造艦造船工程推進,將可反映在業績表現上。
中信正執行國艦國造標案原先有海巡署的33艘35噸巡防艦、15艘100噸巡防艦,以及8艘600噸巡防艦等。去年進一步取得海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的原型艦艦體載台建造案,預算為90.5億元,分為「防空型」「反潛型」輕型巡防艦各一艘,挹注在手訂單金額逾200億元。
台灣興櫃市場在2023年12月的營收情況正式揭曉,其中星宇航空、和淞、世紀風電、兆聯實業、日盛台駿以及中信造船等六家公司的營收年月雙增,成為市場關注焦點。這六家公司當中,中信造船更在军工概念股的背景下,獲得了海軍的「原型艦艦體載台建造」招標案,將於2026年完成交艦任務,為公司帶來新的成長動能。
在興櫃市場營收規模前十大公司中,遠壽、燁聯、星宇航空、和淞、世紀風電、兆聯實業、富基電通、日盛台駿、東盟開發以及中信造船等公司,12月營收介於6.89~45.2億元之間。值得注意的是,星宇航空在2023年12月的營收創下歷史單月新高,年增率達147.92%,全年營收224.72億元,創自2019年開航後的新高。
星宇航空積極拓展航網布局,計畫於1月18日開闢泰國清邁,2月1日開闢日本航線函館,並預計3月底開辟台中直飛澳門、峴港、高松等3條新航線。而中信造船則在军工概念股的支持下,營收年月雙增,2023年全年營收微幅正成長1.65%。此外,中信造船獲得的「原型艦艦體載台建造」招標案,將為公司帶來逾200億元的在手訂單金額,能見度至2027年。
整體來看,興櫃市場在年底淡季仍能保持穩定的表現,其中星宇航空和中信造船的亮眼成績,充分展現了台灣企業在各自領域的競爭力。
據統計,興櫃12月營收規模前十大公司排名為遠壽、燁聯、星宇航 空、和淞、世紀風電、兆聯實業、富基電通、日盛台駿、東盟開發、 中信造船等,12月營收介於6.89∼45.2億之間,2023年全年營收則在 43.1億∼741億元不等,營收前十大中,星宇去年全年的成長率高達 568.39%最為亮眼,其次為世紀風電,全年成長也高達183.81%。
星宇航空伴隨著年底旅遊、假期旺季,迎來航空業的報復性業績成 長,2023年12月營收23.94億元,創下歷史單月新高,年增率147.92 %,2023年全年營收224.72億元,亦創2019年開航後歷年新高。
星宇航空表示,為積極拓展航網布局,除規畫於1月18日開闢泰國 清邁,也計畫2月1日開闢深受國人喜愛的日本航線函館,更預計在3 月底正式插旗中台灣,開闢台中直飛澳門、峴港、高松等3條新航線 。
軍工概念股的中信造船,上有「國艦國造」政策長線支持,適逢總 統大選前讓相關概念充滿題材與想像,2023年12月營收也開出年月雙 增好成績,由於公務船的建造進度正逢主要設備施工階段,再加上有 新案投入,依照完工進度認列收入,使12月營收增加;整體來看,2 023年中信造船營收也是微幅正成長1.65%。
中信造船獲得海軍的「原型艦艦體載台建造」招標案,以90.5億元 金額依計畫節點執行原型艦造艦、組裝及測試作業,預於2026年完成 交艦任務,二艘輕型巡防艦,分為防空、反潛兩種構型,可強化海軍 戰力,也替中信造船增添營運成長增新動能。法人指出,中信造船正 執行國艦國造標案,有海巡署的33艘35噸巡防艦、15艘100噸巡防艦 ,以及八艘600噸巡防艦等,加上此次輕型巡防艦,在手訂單金額逾 200億元,能見度至2027年。
中信造船(2644)近日來為交通部航港局委託建造的智慧航安監控船「航港1號」辦理下水典禮,這艘船將於明年3月正式交付,預計將為中信造船帶來新的成長動能。航港局表示,這艘船的建造是為了應對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並提升台灣海域的船舶航行安全。該船的總經費高達2.68億元,於2020年獲行政院核定,並於2021年10月完成基本設計,由中信造船負責建造。從去年8月31日開工,到12月1日安放龍骨,再到昨日下水,這艘船的建造工程進度迅速。將來,它將負責巡視離岸風場的任務。 「航港1號」的規模不小,總長40公尺、寬7.8公尺,總噸位為273公噸。它裝備了衛星通訊、攝影監控、AR擴增實境、夜視偵蒐以及雷達汙油偵測系統,是一艘高科技的智慧航安監控船舶。中信造船去年在手訂單總額達125億元,排程至2027年,其中除了「航港1號」,還包括海巡署的33艘35噸巡防艦、15艘100噸巡防艦,以及八艘600噸巡防艦。此外,中信造船還獲得了海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的原型艦艦體載台建造案,預算90.5億元,分為「防空型」和「反潛型」輕型巡防艦各一艘,預計2026年10月底前完成交艦。 由於造船行業採用完工比例入帳法,中信造船未來的營運表現將隨著船艦工程進度的推進而顯著增長。
航港局表示,因應離岸風電產業發展,以及提升台灣海域船舶航行安全,該局於2020年獲行政院核定新建造一艘智慧航安監控船舶「航港1號」,總經費約2.68億元。
該船於2021年10月22日由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完成基本設計,委託中信造船建造,自2022年8月31日開工、同年12月1日安放龍骨,接續在昨日下水,預計明年3月交船,將投入巡視離岸風場任務。
據了解,「航港1號」總長40公尺、寬7.8公尺、總噸位為273公噸,為一艘配有衛星通訊、攝影監控、AR擴增實境、夜視偵蒐以及雷達汙油偵測系統的高科技智慧航安監控船舶。
法人並指出,中信造船去年原有在手訂單達125億元,排程至2027年,除「航港1號」外,正執行的業務尚有海巡署的33艘35噸巡防艦、15艘100噸巡防艦,以及八艘600噸巡防艦。
早先並進一步取得海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的原型艦艦體載台建造案,預算為90.5億元,分為「防空型」「反潛型」輕型巡防艦各一艘,預計2026年10月底前完成交艦。
因造船行業採用完工比例入帳法,中信造船未來隨著船艦工程進度推進,今明年的營運表現將呈現明顯成長走勢。
台灣股市興櫃公司近況熱鬧非凡,6月份全體營收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達到460億元,這個成績可是月增13.78%、年增6.5%,連續兩個月維持在400億元以上的結果哦!雖然上半年累計營收為2,380億元,年減3.4%,但這個月的表現可是相當亮眼的。 看看6月份營收前十大公司,遠壽、燁聯、星宇航空、和淞、達發、台灣虎航、世紀風電、日盛台駿、富基電通、兆聯實業,這些公司都貢獻了不小的力量。其中,遠壽6月的營收達到76億元,月增41.1%,星宇航空和台灣虎航的成長也相當驚人,分別月增24.63%和23.68%。 不僅如此,6月份創下營收新高的興櫃公司家數有23檔,包括星宇航空、台灣虎航、世紀風電、聚恆、中信造船、云光、輝創、阜爾運通、潤德、家碩、程曦資訊、聯友金屬、天力離岸、友霖、品元-新、溫士頓、漢田生技、利百景、台新藥、浩宇生醫、晶瑞光、華上生醫、益鈞環科*-新等。 而6月份營收呈現月增、年增的雙增股有89檔,其中年增1倍以上的公司有永虹先進、格斯科技*、台灣虎航、星宇航空、樂揚、向榮生技、世紀風電、天力離岸、聚恆、威睿、漢田生技、和暢科技、芯測、達運光電、怡和國際、開陽投控、展逸、醫影、宏碁遊戲、晶鑽生醫等。 這麼看來,台灣興櫃公司的成長勢頭相當強烈,不僅有遠壽、星宇航空、台灣虎航這樣的明星公司,還有許多新興公司正在崛起,讓人對台灣股市充滿期待。
今年興櫃公司6月營收前十大為遠壽、燁聯(9957)、星宇航空、 和淞(6826)、達發(6526)、台灣虎航、世紀風電(2072)、日盛 台駿(6958)、富基電通(6707)、兆聯實業(6944)等。
其中遠壽6月營收達76億元、月增41.1%,星宇航空6月營收達21. 29億元、月增24.63%,台灣虎航6月營收10.9億元、月增23.68%等 貢獻頗大。
今年6月興櫃公司營收創新高家數有23檔,分別是星宇航空、台灣 虎航、世紀風電、聚恆(4582)、中信造船(2644)、云光(3633) 、輝創(6722)、阜爾運通(6914)、潤德(6881)、家碩(6953) 、程曦資訊(6898)、聯友金屬(7610)、天力離岸(6793)、友霖 (4166)、品元-新(6963)、溫士頓(6817)、漢田生技(1294) 、利百景(7578)、台新藥(6838)、浩宇生醫(6872)、晶瑞光( 6787)、華上生醫(7427)、益鈞環科*-新(6912)等。
興櫃公司6月營收呈現月增、年增的雙增股有89檔,且年增1倍以上 的排序分別是永虹先進、格斯科技*、台灣虎航、星宇航空、樂揚、 向榮生技、世紀風電、天力離岸、聚恆、威睿、漢田生技、和暢科技 、芯測、達運光電、怡和國際、開陽投控、展逸、醫影、宏碁遊戲、 晶鑽生醫等。
中小企業放款今年是第18期,金管會評估中小企業仍需要銀行融資 支持發展,今年目標由3,500億元拉高到3,800億元,繼續力挺台灣企 業茁壯。
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則是第二期,根據金管會統計,第一期至去 年12月底止,本國銀行對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餘額,比起方案實施 前、即去年3月底的數字,增加8,750.73億元,達第一期預期目標2, 500億元的350.02%。因此,在經濟成長率符合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期 正數情形下,第二期至今年12月底止,本國銀行對六大核心戰略產業 放款拉高目標值到3,000億元。
公股銀主管表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放款的增加動能,對於較樂於 支持傳產製造業的公股行庫來說,今年很大一部分就來自國防相關案 子。例如國艦國造今年有幾大標案,首季國艦國造招標案金額合計約 300億元,第二季有海巡署高緯度遠洋巡護船六艘設計建造統包案約 120億元,為海軍輕型巡防艦二艘招標案預算90.5億元,還有海軍快 速布雷艇後續艇四艘籌建計畫約8億元、國海院水文調查船3艘預算約 30億元、海軍浮塢一座預算約9億元等標案,由台船、中信造船、龍 德造船的造船廠競爭。
高科技部分,民營銀行大力支持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中包含資訊及數 位、資安卓越、台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等。
【台灣新聞報導】
近期,台灣各產業逐漸走出疫情的陰影,展現復甦曙光。其中,中信造船等公司成為業績的黑馬,帶動興櫃市場的整體走強。6月份,整體興櫃市場近90家公司月營收實現年月雙增,其中星宇航空、台灣虎航等航空股因應疫後旅遊潮,營收創下新紀錄。
星宇航空6月客運營收達18.82億元,月增30%、年增2491%,美國洛杉磯航線載客量優於預期,日本線暑期訂位已達7成。而台灣虎航也因應旅客需求,東京、大阪線票價飆升至1.4萬元起跳,業績預期將持續增長。
除了航空股之外,綠能題材股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世紀風電受惠承接工程案件,6月營收達10.45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此外,陸資手機品牌廠推出的折疊機,也帶動台灣軸承廠商富世達6月營收創下15個月新高。
中信造船作為興櫃市場的明星股,其表現也相當亮眼。隨著庫存調整進入尾聲,中信造船的營收逐漸回升,為下半年景氣復甦鋪路。
總結來說,台灣各產業在經歷疫情的衝擊後,逐漸走出低谷,展現出強大的復甦潛力。在這個過程中,中信造船等公司的出色表現,為台灣經濟帶來了新的希望。
儘管台灣進出口貿易數據仍低迷,惟隨時序進入年中,個別產業近 月來也陸續出現復甦跡象,6月營收全數公布完畢,整體興櫃市場近 90家公司月營收繳出年月雙增成績。
依照營收高低排序,共有星宇航空、台灣虎航、世紀風電、富基電 通、聚恆、中信造船、云光、富世達、攸泰科技、開陽投控等入列; 值得留意的是,除受惠疫後報復性旅遊潮帶動的航空股外,政策加持 的再生能源、軍工國防也占有一席之地,業績面、題材面「雙利多」 點火、前景看旺。
解封後客運需求大爆發,上市、興櫃「航空四雄」營收大躍進,6 月營收更是齊攀歷史新高,星宇航空、台灣虎航分別衝出21.3億元、 10.91億元「超狂成績」,月營收首度突破20億元及10億元大關,聯 手寫下重要里程碑。
星宇航空6月客運營收18.82億元,月增30%、年增2491%,除最受 歡迎的日本航線外,美國洛杉磯航線載客也優於預期;而高票價時代 來臨,即便是主打平價的虎航,東京、大阪線票價都飆高至1.4萬元 起跳,業績吞大補丸,1日甫恢復的澳門線暑期整體訂位已達7成、日 本線更上看9成。
另外,為因應2050淨零排放,政策全力扶植的綠能題材股業績也火 燙,世紀風電受惠承接工程案件依進度認列收入帶動,推升6月營收 至10.45億元,也寫下歷史新高,去年奪下海龍21座台灣最大水下基 礎訂單,預定2025年完成交付。
而陸資手機品牌廠3月推出新款折疊機,奇鋐旗下軸承廠富世達6月 營收4.84億元,月增2.71%、年增18.78%,不甩消費性電子需求逆 風,逆勢創下15個月高,本土投顧指出,折疊式智慧手機屬持續成長 的處女地,多家品牌廠商搶進,有望帶動台灣軸承業者商機浮現。
中信造船(2644)近來喜事連連,繼成功取得海軍新一代輕型巡防艦的原型艦建造案後,目前正全力競標三個重要的國艦國造標案,這些標案包括海軍的「浮塢載台」、七艘高馬力拖船,以及海巡署的六艘2,000噸巡護船。如果這些標案都能順利拿下,將對公司的營運表現帶來極大的挹注。 中信造船目前在手訂單中,已有海巡署的81艘船隻,這些訂單包含了52艘35噸級巡防艦、17艘100噸級巡防艦,以及12艘600噸級巡防艦,總金額高達215億元,排程至2027年。目前,這些船隻的交船比例已達43%,平均進度比預期超前了15%,還有超過五成的訂單待交船。 海軍最新公布的新一代輕型巡防艦原型艦艦體載台建造案標案結果,中信造船榮獲得標,預算高達90.5億元。這個標案將分為「防空型」和「反潛型」輕型巡防艦各一艘,預計在2026年10月底前完成交艦。若原型艦建造順利,中信造船還有機會再爭取八艘後續艦的建造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