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映管(未)公司新聞
大同21日由市場派舉行大同股臨會,改選九席董事,市場派獲七席勝出,公司派僅拿到二席,預期在本周將召開董事會,選出新任的董事長,市場派一致推舉林文淵接任。林郭文艷才剛剛失守大同經營權,北檢起訴華映隱匿財報案又緊接而來。
林郭文艷表示,檢察官起訴她有許多誤會,她從沒有隱瞞、隱匿財報的動機,基本上她未簽署華映的任何財報,財報底稿是由會計師專業製作,她相信華映團隊是以會計原則作出財報;之前她在大同擔任執行副總,華映的事有華映團隊在談,她未涉入,華映也沒有報告大同的董事會。
林郭文艷指出,就起訴書所描述,她參與的是同意借殼上市的投資案,有關19項交易承諾則完全未提及,且,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也曾出會計意見書,稱交易承諾沒有重大性。
她的委任律師盧筱筠指出,本案重點不是交易合不合理,是林郭有無蓄意的主觀犯意,林郭只是華映董事、非管理階層,不須在財報上簽署,財報怎麼揭露?揭露到什麼程度?由專業財會團隊處理、判斷。
盧筱筠提出三點說明,請庭上斟酌後續的強制處分。第一點,檢察官當時對林郭文艷限制出境出海的依據是認為有逃亡之虞,但本件起訴仍不足以認為林郭文艷有符合重大嫌疑的法律要件,也沒有逃亡動機存在。
第二點,林郭文艷的工作、生活都在台灣,且她堅持到庭可見對法庭及司法程序的尊重;第三點,她母親高齡98歲,生活起居皆由林郭照料,因此無逃亡動機。
王光祥昨日強調,大同總部位在中山北路,既是資產也是土地資源,更是國家級資源,須分階段制定計畫;而大同公司開發資產循序漸進,以芙蓉大廈為例,是超過50年的舊大樓,而政府對舊大樓開發有優惠,將朝此方向努力。
大同旗下土地資產主要集中在子公司尚志資產手中,又以寸土寸金的台北市最多,之後為新北市、桃園市和基隆市。
相較於大同本業慘虧,尚志資產手握龐大土地,含金量十足,但仍被外界戲稱為「坐在黃金上的乞丐」,主因手中資產多是收取固定收益,並未做到全面資產活化動作,因此在母公司經營績效不彰,又手握價值挑戰千億元的土地資產,才會屢遭有心的市場人士挑戰經營權。
芙蓉大廈原先大同早已在2018年10月公告處分,之後因公司接連處分資產引發爭議,遭主管機關要求重新檢視決議過程等,希望大同善盡把關責任後,全案喊卡。
位於台北市仁愛路三段136號的芙蓉大樓,目前由大同旗下的尚志資產以及菁霖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其中大同持有比重85%,擁有一樓至六樓、13樓至15樓,以及地下一、二樓等12筆建物,持有樓地板面積達6,400.99坪
全球居不動產總監陳炳辰表示,屋齡超過50年的芙蓉大樓,符合政府危老重建計畫,由於該大樓臨近豪宅「仁愛帝寶」,更新後價值驚人,目前該案商辦行情每坪約80萬至100萬元左右,現值約48億至64億元。
尚志資產旗下另一筆位於新北市土城員和段逾6,000坪大面積精華土地,在去年以公開標售方式、以70.78億元賣給茂德機構旗下的和碩開發,該地目前已被茂德規劃成為總銷高達180億元「金城舞五」新案釋出,並穩定銷售中;除了尚志資產外,大同旗下華映、綠能手中也有廠房、土地可活化。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大同昨(21)日股臨會改選,市場派共拿下七席過半,百年企業確定變天,經濟部長王美花對此表示,這是個別公司經營權的競爭,只要過程是合法的,經濟部沒有評論。
王美花昨日出席「第一屆智慧移動產業論壇」受訪時表示,大同舉行臨股會是個別公司的經營權競爭,也是私人之間的關係。
此外,針對大同陸資案問題,王美花表示,究竟有沒有陸資?金管會都有在持續調查,只要有事證,金管會就會處分,而這也是金管會權責。
大同董事長林郭文艷昨天未現身股臨會現場,也未在股臨會後公開露面,僅同步透過聲明稿 ,強調「大同是所有股東及員工的大同」,她個人在大同服務40年,讓大同營運持續、員工安定,是公司目前最急迫且重要課題。
她強調:「不論未來發展如何,本人會一如往昔與大同的經營團隊盡全力守護台灣的國安、資安以及大同的百年基業。」
大同聲明指出,本屆董事會是今年6月30日股東常會選出,一直順利運作中,主管機關若不同意上傳公告今年第2財報,大同於8月中旬依法被停止交易甚或命令下市。
從過去三次及主管機關剛發布第四次對非法陸資的裁罰,甚至最新媒體報導,另有疑似陸資的訊息被披露下,顯示陸資疑慮確實始終存在,主管機關宣稱前三次裁罰皆已處分出清,事後證實仍是「左手換右手」,例如老闆換手員工接手,或是兒子換給爸爸接手,從未被完整查核確認。
大同強調,該公司是投審會明定的機敏行業,不准陸資投資,股臨會在陸資未完全澄清前,進行全面改選,董事會已一再提醒有資安國安的疑慮,未來應由相關政府單位及新選任董事會完全負起責任,以保障國家資訊安全,政府相關單位並應盡速修訂相關法令規章,解決資本市場規範不足,以有效規範陸資投資台灣所衍生的各項關議題。
大同認為,林文淵在不了解公司的情況下,持續抨擊大同,如果真的要協助有好的發展,應該先了解公司後,再提出好的策略或計畫,純粹抨擊大同或喊口號並不能改善公司,反而可能一直損害公司的商譽與形象,實非全體股東及員工所樂見。
大同強調,該公司是基礎產業,並非土地開發公司,地賣完就沒有了,萬名員工工作權及其背後家庭生計如何保障?此外, 大同迄今仍是華映最大股東,面對勞資糾紛,大同董事長是桃園勞動局所認定實質負責人,林文淵若接任董事長,應主動面對勞資糾紛及落實當初所提對員工的所有承諾,承擔實質控制人應有的法律責任。
過去18年來沒拿到股利的小股東決定,與其讓公司派賣土地、在中國大陸簽訂密約卻不告知股東而產生重大損失,就算市場派還有陸資疑慮,也勝過粉飾帳面、一成不變的公司派。
1918年,由林尚志創立的大同,今年剛好102歲。近20年來連續面臨經營權危機,正是因為林蔚山夫婦管理下的大同治理不良。自林蔚山接棒後,近幾年爆發的三大爭議:華映破產、員工組成自救會向母公司大同催討欠薪和優退金;連年績效不彰,18年都沒發過股利;加上近三年不斷賣地補帳面,卻絲毫不提營運問題,經營不善,正是市場派「民氣可用」、大同變天的最大原因。
前幾次的經營權爭議,大同董事長林郭文艷能做的通常是三招。第一招利用法規與人脈,透過收購委託書取得主導權;第二招強打「陸資影響國家安全」議題,近乎「綁架」主管機關天天幫忙抓陸資;第三是最簡單粗暴的刪去法,去年直接刪掉市場派股東三項提案,再強行插入自己的議題,今年6月30日股東會則直接刪掉「有中資爭議」的過半股權表決權。
過去十年,大同集團累計大虧超過千億元,不斷賣出旗下尚志資產的土地改善虧損,但解釋不了綠能、華映、尚志半導體三家下市的經營問題。華映在大陸被拍賣,才爆出隱瞞承諾中國華映每年獲利10%以換取在大陸的併購案過關。
最近一次,趕在市場派舉行股臨會前,大同將尚志資產原配發第2季的現金股利10.69元,直接變更為229.29元,把尚志資產的現金通轉回母公司,公司還是輕描淡寫「基於財務規畫」。
僅上述幾件事,林郭文艷都無法自圓其說,公司的回應正如其經營狀況,對負面消息永遠簡單表示「不解、遺憾」,其實股東多年來也「不解、遺憾」很久。
林郭文艷最大的敵人其實不是市場派或是陸資,而是自己。接班以來,她為保住家族企業與大房統治傾盡全力,對法規的熟稔和強悍的態度,連市場派都傻眼;面對外界的質疑,永遠都是「基於集團整體發展和財務規畫」。
但微妙的是,這次帶著市場派打敗公司派的,正是當年幫助林郭文艷打敗林挺生二房次子林鎮弘的綠營要角林文淵。
林文淵曾透露,他在大同當董事的時候,也不是沒提出過意見,但當時董事長林蔚山也是輕輕帶過「林董事講的很有道理,你們要參考研究辦理」,之後就沒了下文,他因為失望就離開了。小股東今天的投票,應該是希望林文淵若真是帶著改革大同的態度和能力,回來幫助市場派,那麼首先,讓大家先領個股利吧。
市場派內定大同董事長林文淵事先預估可拿下六席董事及獨董,結果一舉拿下七席,表現優於預期,但只要原公司派不放手,持續追打陸資違法投資大同議題,新經營團隊就得不斷接招。
尤其大同股臨會前夕又傳出有未曝光的陸資透過日籍帳戶買大同股票,參與這次股臨會改選,未來林郭陣營的獨董王金來若請求金管會先確定有無違法陸資影響投票結果,再召開董事會,如此一來新任董事會下週能否順利召開,還有變數。
其次,大同海內外轉投資事業多達1、2百家,近年本業虧損雖縮減,但華映、綠能兩公司虧損累累而宣告破產,尚志半導體、尚志化學及福華電子等轉投資也都出現虧損;尤其大同對華映綜和持股超過四成,只要華映不出售土地資產償債,大同必須持續認列轉投資華映虧損,另外中國華映對華映和大同提起30億人民幣的訴訟案,也讓大同芒刺在背。
第三、大同經營權爭奪戰歷經3、4年,公司派與市場派間彼此水火不容,完全缺乏互信基礎,且公司多數員工認為市場派只是看上大同全省多達35萬坪土地資產,加上林文淵計畫外聘專業總經理,並表示對無法獲利或無法自救的企業將精簡,令不少大同員工擔心飯碗不保,人人自危。
未來新舊公司派如何磨合?如何凝聚大同員工向心力,將考驗林文淵所領導的新大同經營團隊的智慧。
台灣大同公司旗下子公司中華映管,近期在資產處分方面遇到了一些波折。根據最新公告,華映決定暫時停止辦理自行標售處分資產。這是因為,在多數查封債權人的意見回覆中,有許多未回覆或不同意解封的債權人,使得自行標售的動作無法繼續進行。 大同公司目前持有華映約39.6%的股權,對此表示關注。華映先前計劃於今年8月11日和9月1日,分別以公開標售方式出售楊梅一廠建物所有權及座落土地,以及楊梅新城宿舍建物所有權及座落土地。然而,在9月17日召開的債權人會議上,華映徵詢債權人是否同意解封意見,以評估是否繼續自行辦理資產處分標售,以清償各種債務。 由於大多數債權人的反應並未達到預期,華映最終決定暫時停止自行標售處分資產。這一決定對華映的財務狀況和未來發展,將產生一定影響。不過,大同公司也將繼續關注華映的進展,並與華映共同尋找適當的解決方案,以確保華映的穩定發展。
大同目前持有華映約39.6%股權。大同表示,華映於今年8月11日以公開標售方式,附解除條件出售楊梅一廠建物所有權暨座落土地,並在9月1日以公開標售方式,附解除條件出售楊梅新城宿舍建物所有權暨座落土地,後來在9月17日召開債權人會議時,徵詢是否同意解封意見,評估繼續自行辦理資產處分標售,以清償員工債權、有擔債權、無擔債權等債務可行性,達成暫時停止自行標售結論。
台灣華映公司(中華映管)近期處於財務危機,引發股東自救會關注。根據新聞報導,大同公司經營權可能發生變動,集團不斷處分資產、出售股權,並決定將尚志資產累積盈餘全數分派,一次發出11.96億元。華映股東自救會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並發起連署控告大同公司董事長林郭文艷和董事會全體成員,呼籲主管機關保護投資人權益。 自救會幹部彭兆瀛形容此為「緊急事件」,強調股東權益持續受損,若不迅速行動,資產可能被賣光。大同公司宣稱華映因虧損下市,但台北地檢署調查發現,兩任董事長林蔚山和林郭文艷夫婦涉嫌隱匿財報。小股東認為大同和華映對中國華映利益輸送涉嫌掏空,並向台北地檢署告發背信罪。 自救會指控大同華映持續處分資產,並在7月底華映股東會強行通過106年到108年合計910億元的虧損,損害23.7萬名股東的債權。本月15日,大同公司代尚志資產公告將累積盈餘全數分配,一次發出11.96億元,讓股東更加擔心資產被挪移。彭兆瀛表示,自救會將追加掏空事實及財務虛報的控告陳報北檢,並要求徹查中國華映股票質押拍賣流向不明、台灣華映負債掏空等問題。 鄭姓股東形容大同華映強迫股東接受910億元虧損,等於20多座101大樓的高度,讓股東欲哭無淚。自救會李姓成員則希望在大同股臨會拉林郭下台,支持「一人一張大同」的行動。彭兆瀛表示,自救會連署控告林郭的人數已近百人,正與時間賽跑,阻止大同集團持續處分資產。
華映股東自救會近日緊鑼密鼓號召小股東加入控告林郭等人的連署行列,要大家用行動讓檢察官和法官重視本案。華映股東自救會幹部彭兆瀛用「緊急事件」形容連署行動,他說股東權益持續受損,如果不趕快行動,資產就要被處分賣光了!
大同公司宣稱華映因為虧損下市,卻被台北地檢署查出兩任董事長林蔚山和林郭文艷夫婦等人涉嫌隱匿財報,小股東認為大同和華映對中國華映利益輸送涉嫌掏空,且曾任大同投資處長、華映董事的彭文傑和其他董事成員都是共犯,因此向台北地檢署告發涉犯背信罪。
小股東控訴,大同華映持續處分資產,7月底華映股東會還強行通過106年到108年合計910億元的虧損,一直在損害23.7萬名股東的債權;本月15日大同公司又代尚志資產公告將累積盈餘全數分配,一次就發出11.96億元,讓他們更擔心大同資產被挪移不見了。
彭兆瀛說,大同華映案之前有金管會移送台北地檢調查起訴,這次自救會連署控告追加掏空事實及財務虛報,指中國華映股票質押被拍賣267億元流向不明,台灣華映疑被掏空負債910多億,這些都要徹查清楚,讓連署股東獲得求償。
鄭姓股東形容,大同華映強迫股東接受910億元虧損,以千元鈔票堆疊起來,等於是20多座101大樓的高度,股東欲哭無淚!自救會李姓成員希望在大同股臨會拉林郭下台,支持「一人一張大同」的行動,一口氣買了500張大同股票,將在股臨會投票讓大同經營權變天。
彭兆瀛說,自救會連署控告林郭的人數迄至21日已近百人,正彙整連署人名冊陳報北檢,要跟時間賽跑,阻止大同集團持續處分資產。
華映公司近來財報不實的問題越演越烈,股東會在董事長林蔚山、林郭文艷夫婦等人遭起訴後,立即行動起來,向投資人保護中心請求協助求償。投保中心董事長邱欽庭表示,已經在收到台北地檢署的起訴書後,積極展開團體求償,並可能將求償範圍擴及大同董事會。 根據投保中心的說明,求償範圍包括華映及大同派駐華映的法人股東,這意味著林蔚山、林郭文艷夫婦的行為不僅讓23.7萬名華映股東受害,還波及到17.8萬名大同股東。而確定的是,這樁起訴案共有41.5萬名潛在股東可以求償。 華映自救會執行長孫金清、股東彭兆瀛及民事聯署提告人,於9月3日赴投資人保護中心向董事長邱欽庭陳情,強調應該儘速查扣華映及董事會遭起訴相關被告的財產,以利求償,並保護投資人權益。 台北地檢署在8月21日認為華映為了在大陸借殼上市,向大陸證監會提出多項承諾,但財報卻隱匿重大訊息,因此依違反證券交易法起訴林蔚山、林郭文艷夫婦及前華映總經理林盛昌、財務長簡永忠、汪志成等5人。 自救會指出,華映公司在2018年12月13日宣布重整前,曾增加母公司大同的背書保證,造成台灣銀行等債權陷於危機;並在華映下市前超前部署,買入大量華映股票,以圖日後以持股優勢處分公司重大資產。今年6月23日,華映公司召開股東會,但因人數不足而流會,7月31日再召開股東會,以持股優勢做出認列2017至2019年負債910億元,以及處分華映龍潭廠、楊梅二廠的重大決議。自救會指控公司積極脫產,應該對林郭採取預防性羈押。 孫金清等人代表受害股東,懇請投保中心對遭起訴的林蔚山、林郭文艷等人求償,並擴大從2008年至2018年掏空華映所有應負起賠償責任的董監事,包括曾任三屆華映董事的大同財務長彭文傑、接任華映董事長的蔡江隆等人,聲請資產保全程序,以利受害股東求償。
投保中心說明,依據華映起訴書內容,求償範圍包括華映及大同派 駐華映的法人股東。也就是說,林蔚山、林郭文艷夫婦的行為不僅造 成23.7萬名華映股東受害,更殃及17.8萬名大同股東,求償基礎還在 精算;但確定的是,這樁起訴案共有41.5萬名潛在股東可以求償!
華映自救會執行長孫金清、股東彭兆瀛及民事聯署提告人,9月3日 赴投資人保護中心向董事長邱欽庭陳情,懇請儘速查扣華映及董事會 遭起訴相關被告的財產以利求償,保護投資人權益。
8月21日,台北地檢署認為華映為了在大陸借殼上市,向大陸證監 會提出包括年獲利10%等19項承諾,財報卻隱匿重大訊息,依違反證 券交易法起訴林蔚山、林郭文豔夫婦及前華映總經理林盛昌、財務長 簡永忠、汪志成等5人。
自救會指出,華映公司於2018年12月13日宣布重整前,公司派增加 母公司大同的背書保證,造成台灣銀行等債權陷於危機;後來又超前 部署,在華映下市前買入0.21元以下、82萬張的華映股票,以利日後 以三分之一以上持股優勢,作出處分公司重大資產的決議。
今年6月23日華映公司召開股東會,因為人數不足法定發行股數二 分之一而流會;7月31日再召開股東會以持股優勢,做成認列2017至 2019年負債910億元,以及處分華映龍潭廠、楊梅二廠的重大決議; 華映股東自救會指控公司積極脫產,應該對林郭採取預防性羈押。
孫金清等人代表受害股東懇請投保中心對遭起訴的林蔚山、林郭文 艷等人求償,並擴大從2008年至2018年掏空華映所有應負起賠償責任 的董監事,包括曾任三屆華映董事的大同財務長彭文傑、接任華映董 事長的蔡江隆等人,聲請資產保全程序,以利受害股東求償!
8月26日華映股東自救會發起「一人一信」寄給總統蔡英文和監察 院長陳菊,請求政府阻止華映繼續賤賣資產,尤其是7月31日華映股 東會強行通過106年到108年合計910億的債務,曾經是獲利王的面板 五虎,在掌權者不當經營之下關門,23萬7千名投資人血汗化成灰燼 。
台北地檢署起訴林郭文艷等人長期隱匿台灣華映財報不利消息,林 郭辯稱當時僅擔任華映董事,不知道19項承諾;但同案被告林盛昌等 人表示都有向林郭文艷夫婦報告,打臉林郭的辯詞。
而大同發言人彭文傑對外宣稱董事長林郭文艷和華映案無關,對於 檢方起訴感到不解和遺憾。但財經名嘴蔡玉真認為林郭文艷一直都是 華映董事,「華映2006年開始赴中國作價持股借殼上市,圖利保證中 國每年10%獲利,台灣華映卻連連虧損,吃定台灣的小股東!」
蔡玉真並在臉書PO出總統府回信給華映小股東的公文說,「華映小 股東的吶喊和血淚斑斑的控訴,小英總統聽到了!」她認為造成華映 倒閉的共犯很多,林蔚山、林郭文艷夫婦、曾任華映董事的彭文傑和 華映董事長蔡江隆都難以卸責。
蔡玉真在臉書PO文稱,檢方既認定大同和華映隱匿財報,要追究責 任,曾任大同投資處長、華映董事(大同子公司中華電子投資法人代 表)的彭文傑「責無旁貸」!
因此,華映小股東們委託律師向北檢控告林郭文艷、蔡江隆及彭文 傑共犯背信罪。蔡玉真也聲援表示,不僅要追究彭文傑等董監事的法 律責任,當務之急就是防止脫產,並由投保中心提出集體求償!
大同集團旗下華映今年6月在桃園市楊梅廠召開股東會,約有上百名小股東拉白布條抗議怒吼:「五鬼搬運、坑殺股東」,痛斥大同集團持股少的人可以當董事長,還有權力變賣資產和現增或減資,透過境外公司五鬼搬運,讓小股東的投資血本無歸。
儘管華映股東自救會抗議要求等司法調查後再召開股東會,並停止楊梅廠拍賣程序,但小股東抗議無效,華映股東會仍通過處分楊梅廠;最近大同又代華映公告繼續處分楊梅二廠、龍潭廠、新城宿舍的建物所有權及土地,和楊梅一、二廠、龍潭廠的生產設備。
華映自救會成員彭先生指出,華映虧損下市,財務報表也未完整揭露簽下19項不平等承諾,導致投資人承受巨額虧損,最終還解雇2,100名員工並積欠數億元薪水和資遣費,惡劣至極。
自救會成員表示,公司正派經營虧錢,股東沒話說,問題是楊梅廠建廠時土地1甲200多萬,現在1坪近20萬,漲了200多倍,光是土地資產就獲利豐厚,怎麼搞到下市?讓小股東不免懷疑經管團隊恐有涉及不法。
華映股東表示,他們無法接受認列華映財報910億虧損,也無法接受大同代華映處分資產,因此陸續加入小英總統的LINE群組,希望總統幫股東查查中華映管投資大陸華映的資金流向,「請總統幫幫可憐又無助的老人」。
【台灣新聞】華映集團針對外界質疑「割地賠款」一事,強調大陸投資非但未傷害台灣,反而帶來資金回流,並成功還清大量台灣銀行貸款。華映指出,透過海外子公司投資大陸,獲得A股上市資金,未現金出資卻帶來250億元股東權益增加。此外,華映還強調,對台灣銀行的貸款負責任還清,並未將債務留在台灣。華映對CPTTG的保證獲利10%也是基於規定條件,上市後股票閉鎖期滿,華映已無任何違規行為。
華映指出,中國華映係透過華映海外轉投資公司的四家子公司75%股權作價,認購華映科技集團(下稱CPTTG)股權,華映並無任何現金支出,即獲大陸A股上市之資金平台。新六代面板廠由華映科技在大陸募資,此投資華映未現金出資。2009年至2018年,華映股東權益共增加250億。
華映表示,民國98∼107年在台灣虧損狀態下,華映仍可償還台灣各銀行借款總計313億元,民國95∼107年累計償還台灣各銀行借款759億元。
華映指出,2018年12月30日發布重訊,已詳列大陸地區歷次投資情形,均依規定申請並經主管機關核准,這些數字資料,不單證明華映「沒債留台灣,還拿錢回台」。
華映強調,華映對台灣各銀行是非常負責任的償還貸款,華映前端面板在台灣重資本投資,後段模組製造在大陸,是輕資本投資的組裝製造,後者產值比前者小很多。
華映指出,華映保證CPTTG每年獲利10%的說法,係基於華映以旗下四家模組廠資產併入CPTTG,以取得借殼上市資格,證監會審查時所提出核准條件,參酌該四家模組廠在借殼上市前三年平均資產報酬率,承諾置入上市公司的資產要有10%的資產報酬率。
上市三年期間股票閉鎖,與台灣私募股一樣作法。2014年順利達成條件,更換合約,大同與華映已無簽約,華映股票也可買賣,本交易完成迄2018年度止,關聯交易比例持續下降,且各年度華映科技(集團)關聯交易比例均經當地會計師事務所查核,其淨資產收益率均有達標,華映並無違反承諾,亦無任何現金補償。
華映表示,過去三年對金管會、證期局及承辦檢察官等機關各項函詢,都提出事證詳加說明,承諾事項是否應揭露或應如何揭露,華映均遵循國際會計準則辦理,對遭訴財報未揭露,甚表遺憾與不解。待收到正式起訴書後,再與律師研議依法救濟,維護公司及董事與主管權益。
【台北訊】近期,台灣電子產業龍頭企業<中華映管>面臨股東會改選董事的重大關鍵時刻。由於過去一年內,公司經歷了多項重大變革,包括子公司下市、董事會內部爭議等,市場對其未來發展方向充滿疑問。此次股東會改選,將成為公司能否重回高峰的關鍵。 根據新聞報導,大同電子(持股<中華映管>)將於30日召開股東會進行董事改選。外資券商分析,由於公司近年來的經營狀況不佳,加上董事長林郭文艷主張股東會延期,但遭多數董事反對,這可能會影響外資對公司的支持。 報導指出,在5月2日股票停止過戶日之前,外資持股數從93萬9,197張增加至94萬9,069張,國內自營商持股則減少至25,149張。三大法人持股仍占大同發行股份四成以上,這將成為市場派與公司派爭取外資支持的決勝點。 另外,ISS這樣的權威機構在給予外資投票建議時,會考慮三項因素:公司治理失靈、營運不佳未能更換經理人、董事會決議的不當行為。報導提到,董事陳守煌曾對股東會延期提出嚴正警告,指出此舉可能導致刑事背信責任和民事損害賠償。 外資券商還指出,大同董事會在現階段未及時引入或更換重要經理人,反而看到華映、福華電子、綠能、尚志半導體等子公司的主要董事和經理人陸續請辭。這些情況讓外資股東對公司提案的投票表態感到猶豫,甚至可能棄權或反對,以此表達對董事會的不滿。
檢視三大法人在大同5月2日股票停止過戶日前的持股狀況,外資從 持有93萬9,197張增加至94萬9,069張,國內自營商減少至25,149張, 總計三大法人持股仍占大同發行股份四成以上,將是市場派與公司派 提出董事人選爭取外資支持的決勝點。
熟悉外資圈改選董事運作的人士表示,給予外資投票建議的ISS權 威機構對於改選董事的投票政策指明,在特殊情況下,會考量三項因 素對董事、獨立董事或整個董事會投下反對票:1、對公司治理、管 理、風險監督或董事職務有重大失靈之情事;2、在公司營運績效不 佳時未能適當更換經理人;3、董事會決議的不當行為,使得董事會 能否繼續有效監督營運管理層,能否為股東帶來最大利益的能力引起 巨大懷疑。
今年5月20日大同召開董事會,董事陳守煌疾呼如果決議將股東會 延期,刑事上有背信責任,民事上也可能被假扣押,要負損害賠償之 責,可見林郭文艷對公司治理已有重大失職情形。
外資券商認為,大同董事會在此之際未適時引入、更換重要經理人 ,反而看到華映、福華電子、綠能、尚志半導體主要董事、經理人陸 續請辭,有「經理人指數」之稱的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對照大同 近十年經營狀況也多呈現負數,外資股東考量這些因素,對公司提案 不知如何投票,甚至會選擇棄權、反對,做為不認同董事會的具體表 示。
台灣華映投資中國華映之後,於100年3月對中國股東送股455萬股 、又於103年9月僅對中國股東資本公積轉增資7,861萬股;另外,最 重要的就是要確保中國華映每年度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0%,也就是 保證中國華映為台灣華映代工會賺錢。
而這樣的保證獲利,使得中國華映從99年到106年七年間共獲利23 .21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年3.32億人民幣),股東受配現金12.90億人 民幣、股票11.16億人民幣;殊不知,這個保證獲利,真正的目的, 就是把中國華映豢養成羅素火雞(Russell's Turkey)。
完美的洗劫
大同集團入主中國華映之後,心思似乎並沒有放在事業經營上面, 反而是很努力地將在中國所有投資變現;正如大同公司在109年6月1 3日重訊自己承認的,是為了獲得一個「大陸A股上市之資金平台」。
有關所持有的中國華映股票,於106年2至3月以人民幣7.95億在深 圳交易所出售7,000萬股;並從103年3月開始,向中國金融機構質押 借款,截至106年底以剩餘7.29億股之99.82%計7.28億股質押借款2 8.79億人民幣以及0.53億美元,後於107年12月台灣華映聲請重整後 償還0.53億美元,剩餘28.79億人民幣的借款就讓它倒帳。
除此之外,華映百慕達以及華映納閩,還將在中國其他部分投資, 自101年至104年作價26.11億人民幣,賣給中國華映等中資企業。
等於華映百慕達及華映納閩,從101年到106年,以62.85億人民幣 ,出清在中國所有投資,最後拍拍屁股想走人,中國媒體形容為:「 控股股東進行"完美的洗劫"」。
灰犀牛現身棄養火雞
107年12月17日台灣華映聲請重整,這一天就如同是中國華映的感 恩節,但是,台灣華映並沒有自己宰了中國華映這隻火雞,而是選擇 棄養了這隻火雞。
因為,台灣華映打算要賴掉積欠中國華映的31.31億人民幣貨款, 並自行宣佈失去對中國華映控制權!因此,中國華映提列27.84億人 民幣的呆帳損失,中國華映107年個體報表虧損11.21億人民幣、合併 報表虧損49.86億人民幣,進而提起訴訟向大同集團追討30.29億承諾 補償款。
截至目前為止,中國華映股票已經被「*ST」(Special treatmen t,退市預警)了;那麼,大同集團是黑天鵝嗎?不是,是灰犀牛! 因為,大同集團旗下的台灣華映、綠能科技、尚志半導體都已經下市 了!
黃國昌臉書發文,指控華映投資中國華映科技,卻保證中國華映科 技每年獲利10%;而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將吃下華映對中國華映科技 的持股,中國華映科技將成為中國國有公司,直指華映是「錢進中國 ,結果竟成中共國企…」,引發軒然大波。
大同擔憂引發投資人誤解,衝擊30日股東會董事改選,接連代華映 在公開資訊觀測站發聲明,駁斥黃國昌指控。
華映表示,華映當時是以旗下四家模組廠資產併入中國華映科技, 取得借殼上市資格,華映公司本身並無任何現金支出,獲得一個A股 上市的資金平台。
中國證監會在核准前曾要求關聯方交易金額比例下降至30%以前, 必須確保中國華映科技每年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0%,以避免華映以 75%股權之實控人身份,影響中國華映科技的損益及小股東權益。華 映當時認為,該10%成數與該四家模組廠平均資產報酬率相當,符合 市場行情,且迄至2018年度止,其淨資產收益率均有達標,華映並無 違反承諾。
華映指出,華映持有中國華映科技股票在大陸質押借款,拿錢回台 ,自2006年至2018年累計償還臺灣各銀行借款約新台幣759億元,不 但沒有「錢進中國、債留台灣」,反而是在大陸借錢,回台償還銀行 貸款及充實營運資金。
華映百慕達公司先前曾以中國華映科技股票質押借款,無力清償而 遭質押債權人渤海信託拍賣,這是債權人的權利,目前已依當地司法 程序進行拍賣。信息集團以華映科技集團股東身分向渤海邀約「以股 還債」,也是其決定,非華映所能置喙,更遑論大同。華映目前尚待 法院為最終裁決,再估算對財報影響數。
相關人士指出,大同市場派對外聲稱持有大同股權五成,只要將黃 國昌列入獨董配票首位,就足以當選。不解黃國昌為何還要透過臉書 強勢拉票。
大同聲明,過去承接許多政府標案,甚至涉及國安機密資訊,此次股東會不僅是經營權之爭,也涉及國家安全,不可不慎。
大同指出,黃國昌在臉書最近發文,指控華映投資中國華映科技,保證中國華映科技每年獲利10%;且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將吃下華映對中國華映科技持股,所以中國華映科技將成中國國有公司,因此華映是「錢進中國,結果竟成中共國企」、「錢進中國、債留台灣的荒謬連環套」。
針對黃國昌臉書專頁所述,大同在6月11日及13日兩度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澄清,強調大同與華映為各自獨立公司,不能混為一談,大同這項駁斥,是擔心投資人因黃國昌的指控造成誤解。
大同表示,華映當時是以旗下四家模組廠資產併入中國華映科技,取得借殼上市資格,華映本身沒有現金支出,即獲得A股上市的資金平台。但中國證監會於核准前,曾要求在關聯方交易金額比例下降至30%以前,必須確保中國華映科技每年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0%,以避免華映以75%股權實控人身份,影響中國華映科技的損益及小股東權益。
華映當時認為,10%成數與四家模組廠平均資產報酬率相當,符合市場行情,且至2018年度,淨資產收益率均有達標,華映並無違反承諾。
華映以持有的中國華映科技股票在大陸質押借款,拿錢回台,2006年至2018年累計償還台灣各銀行借款約新台幣759億元,沒有「錢進中國、債留台灣」,反而是在大陸借錢,回台償還銀行貸款及充實營運資金。
華映百慕達先前曾以中國華映科技股票質押借款,因無力清償而遭質押債權人渤海信託拍賣,這是債權人的權利,目前已依當地司法程序進行拍賣。 信息集團以華映科技集團股東身分向渤海邀約「以股還債」,也是其決定,非華映所能置喙,遑論大同。
大同公告強調,面板業因產能過剩及大陸以國家資本補貼,日本、南韓、台灣面板廠都很辛苦,華映的經營困境,讓大股東承受很大投資虧損,不應把經營責任指摘到大同。
大同認為,黃國昌具備法律專業,又是公眾人物,如未經查證即發表不實言論,恐怕無法如同過去受到言論免責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