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之星電信(未)公司新聞
台灣之星電信近日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5G頻譜競標的熱潮飆升至1,380億元的天價,這場競標戲碼不僅對消費者、企業,甚至對整個電信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長遠來看,這場競標戲甚至可能讓台灣在國際5G競爭中處於下風。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政府的5G政策、NCC的遊戲規則,以及五家電信業者之間的激烈競爭,是導致5G標金高漲的三大關鍵因素。 從3G時代開始,台灣的頻譜政策就主要以「國庫收入為先,產業發展為後」為主。與日本、中國大陸等國家相比,台灣的頻譜政策更注重於國庫收入。在全球範圍內,許多政府都是以產業發展為先,並採取指配方式來分配5G頻譜,要求建設義務,加速全國5G網路發展,並引入新電信業者以增加競爭,刺激產業創新。然而,台灣卻在4G首次競標時就創下了1,186.5億元的天價,而5G標金更是再創新高。 為了達到政府對國庫收入的目標,NCC的遊戲規則卻出現了「弄巧成拙」的現象。首先,NCC提前釋出了5G頻譜,但關鍵頻段3.5GHz卻只釋出了270M,單一業者取得上限為100M。這個限制對於台灣之星、中華電、台灣大、遠傳、亞太等五家業者來說,顯然是不夠的,因為他們的需求遠遠超過了270M。
台灣之星電信在第五代行動通訊(5G)頻譜競標中,以197.08億元的標金,成功取得3.5GHz的40MHz頻寬,展現了其在5G市場的進攻姿態。這次頻譜競標總標金達1,380.81億元,創下台灣頻譜競標新高,同時3.5GHz每單位得標金額高達50.75億元,位居全球之冠。這次競標結果,讓台灣之星在未來的5G市場中,擁有更多發展空間。
亞太電信退出3.5GHz頻段競標,而中華電信、遠傳、台灣大和台灣之星則分別以高標金取得不同頻寬。中華電信以462.93億元拿下3.5GHz的90MHz及28GHz的600MHz,遠傳以410.12億元拿下3.5GHz的80MHz頻寬及28GHz的400MHz頻寬,台灣大則以306.56億元拿下3.5GHz的60MHz頻寬及28GHz的200MHz頻寬。台灣之星則在強力股東支持下,確保獨立迎戰5G市場的能力。
此次頻譜競標過程中,NCC多次呼籲業者冷靜、理性,最終在競標第27天,經過261回合的激烈競爭後,以無業者出價結束,也讓亞太電信以外的業者都感到意外。5G頻譜競標總標金高達1,380.81億元,遠超過預期,並刷新了4G頻譜競標的紀錄。
在這次競標中,台灣之星電信的表現值得矚目,其獲得的頻譜將為其未來的5G服務提供有力支持。隨著5G技術的發展,台灣之星電信有望在市場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備受矚目的3.5GHz主流頻段,中華電信拿下90MHz,成為最大贏家,其次是遠傳電信拿到80MHz、台灣大60MHz、台灣之星40MHz,亞太電信最後放棄爭取3.5GHz頻段,成為促成這次5G競標結束的最大推手。
在28GHz頻段上,中華電信拿到600MHz,遠傳400MHz,台灣大200MHz,亞太電信400MHz,台灣之星則放棄28GHz頻段。
在3.5GHz頻段標金飆高價的情況下,五家業者全數放棄爭取1800MHz頻段,使該頻段最後以流標收場。
這回各家業者取得頻譜的標金,都創下歷年頻譜競標新高成本,中華電信重砸462.93億元、遠傳410.12億元、台灣大306.56億元、台灣之星197.08億元,只有亞太電信放棄爭取3.5GHz頻段後、只花了4.12億元。
市場歸咎於競標加速機制「弄巧成拙」、釋出的主流頻寬太少,加上五家業者參與競標、僧多粥少,造成競價過度激烈。總決標金1,380.81億元,相當於總底價300億元的4.6倍,作莊的政府成為這次5G競標最大受惠者。
由於接下來還要進行第二階段頻譜位置競標。通傳會(NCC)代理主委陳耀祥16日表示,2月21日上午將邀請五家業者到會協調,若能達成頻位共識,就不需要再競價,否則就會在當天下午以一回合競價決標,意味標金可能再墊高。
至於這次沒有標售出去的1800MHz的20MHz,及28GHz的9塊頻譜,是否啟動補強競標機制?陳耀祥表示,將俟行政院通盤討論後再做決定。
各界擔心標金飆天價,未來5G資費、民眾消費不起,陳耀祥坦言,5G標金確實超乎預期,行政院將召開跨部會協商並運用「政策工具」協助,讓5G資費延續「台灣4G質優價廉」的精神,未來也會向行政院爭取調降電信業的頻率使用費,或利用溢增的標金協助業者發展5G創新應用服務的可行性。
行政院知情官員透露,5G標金溢價部分不會成立基金,因「於法不合」,且主計總處也不贊成,因成立基金一旦錢用完就無法永續,但不必擔心資費太高,因NCC會有政策工具應對。
中華電信總經理郭水義16日表示,雖然競標時間比預估來得長,但中華電仍將按照原訂計畫第三季商轉,28GHz未來將應用在工廠智慧化、5G資費會相對多元以滿足客戶需求。
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認為,整個競標期比預期晚了一個多月,加上設備進口需要行政程序,確實會影響5G開台時程,但台灣大仍以第三季開台為目標,而且會提供真正的5G服務。
5G頻譜數量競標之所以可以在16日決標,關鍵在亞太電信於16日的第一回合「棄守」3.5GHz頻段。對此,亞太電信總經理黃南仁表示,在15日3.5GHz頻段每塊頻譜飆破50億元後,在與董事長呂芳銘商議後,考量與其五家持續角力墊高標金,不如主動放棄爭取3.5GHz頻譜,後續希望還能為亞太電信與其它四家業者創造更多「合作空間」。
中華電信技術長林國豐表示,在共頻共網共建議題上,中華電採取開放態度,但會依據NCC提出的機制、以及其它業者提出的合作條件作為判斷依據。
林之晨則強調,台灣大始終抱持「台灣不需要5條高鐵,4條也可以,2條更好」的態度,至於合作方式得看雙方提出的條件。台灣大目前是亞太電信的股東之一,台灣大是否參與亞太電後續50億元私募增資股?林之晨強調,公司會做評估但仍需董事會同意。
遠傳總經理井琪建議政府參考美國成立「5G基金」的做法,從這次5G頻譜競標直接提撥1/2標金協助電信業者進行5G建設與創新應用服務、加速5G網路快速佈建,實質降低業者成本,才可讓消費者以較合理價格取得服務,毋須透過政府行政干預市場價格,並可讓上下游產業能加速發展。
台灣之星總經理賴弦五則呼籲,政府能將部分標金用來協助5G網路的佈建,讓產業得以加速發展、消費者提早享有5G服務。郭水義表示若能帶動5G產業鏈發展,中華電樂觀其成。林之晨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從過去3G、4G經驗來看,呼籲政府補助不得見效,業者要有心理準備,自立自強把網路及服務做好最重要。
台灣大表示總經理林之晨認為競標價格失控,但對取得頻寬數量表示滿意,足夠發揮「真5G」,28 GHz 可發展垂直網域業務,未來會繼續爭取最適量頻寬,發揮頻譜最大效益,進入第二階段的位置競價,希望同業以長遠角度共同健全台灣5G環境。
遠傳總經理井琪表示,未來持續發展AR╱VR、4K╱8K等超高清影音串流服務,推動「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創新應用發展,肯定NCC在急迫的時間內,完成競標作業及新法規接軌等艱鉅任務,期盼政府參考美國成立「5G基金」的作法,自頻譜競標標金中提撥二分之一標金,協助電信業者進行5G建設與創新應用服務,協助5G網路快速布建。
台灣之星宣稱以最低單價標得3.5GHz黃金頻段40MHz,用戶個人頻寬最大,要成為三大以外的一「好」,促進電信改革、讓消費者成為最大贏家。
亞太電信強調,將投入加值服務應用,深耕B2C和B2B領域進行規劃與開發。
用戶最關心5G資費,三雄都表示將「符合消費者需求」,中華電信搶先開台,5G資費將成為業界指標。
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先前就強調,中華電信要成為全台灣第一個推出5G服務的電信業者。競標作業比預期久,但總經理郭水義表示,將如期推出企業及消費端的商業化服務。中華電信在3.5GHz取得最大的90M頻寬,預期最高傳輸速度可望達到1Gbps。
5G費率及應用服務費用可能隨5G頻譜標金衝高,行政院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也緊盯5G資費, NCC不只一次表示,關注各項費用制定的合理性。NCC官員透露,不希望5G定價高於4G開台初期水準。業界認為,中華電信的5G資費將成為初期5G資費的指標。
NCC代理主委陳耀祥強調,會要求業者提出「質好、價格用得起」的服務資費。他強調,當初4G釋照費用也很高,但業者競爭,讓台灣4G資費低、用戶使用量高;此外,NCC也會利用政策工具補貼建設、資費等各方面,但因行政院尚未定案,NCC也不能公開。
郭水義表示,5G不同於以往4G,未來5G應用場域與服務非常多元化,資費也會多元走向,5G資費及各項應用服務將以滿足客戶的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為依歸。
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計畫第3季開台,釋照比預期久也將影響開台時間,準備好了,就擇良機開台。林之晨表示,資會會更有彈性,將視市場需求及網路涵蓋狀況,打出有價值的5G服務。
遠傳也取得足夠的80M頻寬,遠傳總經理井琪表示,5G開台時間不用搶第一,將視網路建設涵蓋狀況,推出與4G有差異的服務,不會比率先開台的業者晚太多,將如期在第3季推出5G服務。
台灣之星未表態確切開台時間。而亞太電信雖未取得3.5GHz頻譜,但可望透過租網方式提供5G服務,預計第3季開台。
中華電信是本土電信龍頭,為因應超過1,000萬的行動用戶與最多的企業用戶需求,中華電信堅持要拿最多頻譜。遠傳則因用戶每月傳輸量達33G,居業界之冠,加上深耕企業客戶,已簽下5G專網重要級客戶,堅持「標足一定頻寬」,才能符合客戶需求。
台灣大雖保有與亞太電信等其他業者共頻的彈性,但也得確保60M頻寬,才能有「真5G」服務。台灣之星與亞太電信為了確保在5G市場存活,在頻寬也有堅持,尤其台灣之星為求生存及自立,頻譜需求力守40M。業界認為,五家業者都是各取所需,但也各有「執念」,五家業者互不讓步,5G競標這列失速列車「煞不住」,還好最後亞太電信「想開了」,讓各業者可以下車。
激情過後,電信業者本就不堅固的互信關係降到谷底,面對下階段的「位置」協商與競標,甚至未來「三共(共頻、共網、共建)」合作,都需要一段時間修復彼此關係,重新建立信任。
尤其一個多月後的「位置」協商與競標,考驗電信業者在囚犯困境中,如何以智慧謀求最大利益。
合作則互利,讓頻譜標金停在現在,不會再標高,謀求產業最佳利益,「不合作」雖可砸錢取得自己想要的位置,但彼此都要付出龐大代價,差別可能又是數十億到上百億元的標金成本。
3G時代以來,台灣的頻譜政策以「國庫收入為先,產業發展為後」為主。觀察全球政府對於頻譜政策,日本及中國大陸等都以產業發展為先,5G頻譜均採指配方式,政府要求建設義務,加速全國5G網路發展,並引進新電信業者增加競爭,刺激產業創新。台灣則是自4G首次競標創下1,186.5億元天價,5G標金再飆高,都以國庫收入為重要考量。
NCC為達成政府國庫收入目標,遊戲規則「弄巧成拙」,讓競標停不下來,首先是提前釋出5G頻譜,導致關鍵頻段3.5GHz僅釋出270M,單一業者取得上限100M,連三雄都不夠分,遑論中華電、台灣大、遠傳、台灣之星及亞太等五家業者的需求遠超過270M。
亞太電信昨天退出3.5GHz的黃金頻段競標,五家電信業者各取所需,第一回合「數量」競標宣告結束,第二階段「位置」協商與競標將在2月21日拍板,5G釋照作業才算圓滿完成。
NCC昨天並公布各業者得標頻譜,中華電信以462.93億元,拿下3.5GHz的90MHz及28GHz的600MHz。遠傳以410.12億元,拿下3.5GHz的80MHz頻寬及28GHz的400MHz頻寬。
台灣大以306.56億元,拿下3.5GHz的60MHz頻寬及28GHz的200MHz。台灣之星以197.08億元,拿下3.5GHz的40MHz頻寬,亞太電信則以4.12億元拿下28GHz的400MHz頻寬。
業界分析,中華電信獲得最多頻寬,遠傳則拿下心目中需求的頻寬,贏了面子,更向消費者及企業客戶宣示搶進5G市場的決心,要符合客戶的需求。
中華電信、遠傳贏了面子。台灣大則賺了裡子,60M剛好夠用。台灣之星則在大股東強力支持下,確保未來獨自迎戰5G市場,不用受到其他業者影響。亞太電信未來則進可攻,退可守。
近期5G頻譜競標如同失速列車,標金失控上漲,連行政院跟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都多次呼籲業者冷靜、理性,終於在競標第27天,歷經261回合廝殺後,有戲劇化轉折,因第一回合無業者出價,加計前日連續兩次未出價,立刻結束,也讓亞太電信以外的業者都嚇了一跳。
5G頻譜第一階段總標金達1,380.81億元,較底價300億元高出千億元以上,更遠高於國庫預算目標的400億元,國庫大補,也超過立法院訂下的440億元目標,更刷新4G頻譜競標創下的1,186.5億元紀錄,成為頻譜競標新天價。
最熱門的3.5GHz得標金1,364.33億元,較底價高出461%,遠超越南韓,低於世界第一義大利的50億美元(約新台幣1,512億元),逼近排名第二的德國總標金47億美元(約新台幣1,421億元)。
3.5G每單位(10M)暫時得標金額達50.75億元,較底價9億元高出464%,居全球之冠。
台灣之星電信在最新的5G頻譜競標中,與其他四家電信業者一樣,積極參與競標。隨著競標進入第25天,目前總得標金額已經衝破1,300億元,這個數字已經大幅超出原本國庫預期的400億元。業內人士甚至預測,如果這個趨勢持續,標金可能還會上看1,500億元。這次的競標不僅是金錢的競爭,更是技術和策略的較量。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表示,目前3.5GHz頻段的總得標金額已經達到1,308.69億元,這個頻段的每單位(10M)暫時得標價為49.27億元。對於頻寬需求較大的業者來說,成本將會非常高昂。例如,要取得80到90M頻寬,頻譜成本將會高達394到443億元,對於中小型業者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沉重的負擔。 雖然競標金額驚人,但業者也提出了降低或取消頻率使用費的呼籲。NCC代理主委陳耀祥表示,頻率使用費的相關議題將會在開始商業運轉後再進行討論。目前標金的用途主要是用於偏鄉基礎建設和鼓勵產業的5G創新應用發展。 業界人士分析,這次競標中,頻寬的分配成為了關鍵。例如,中華電和遠傳各拿80MHz,台灣大和亞太電信分別拿60MHz和20MHz,而台灣之星堅持要40MHz。由於總頻寬只有270MHz,這個「關鍵10MHz」的爭奪,成為了標金衝高的關鍵。 第一階段的數量競標已經完成,接下來將進入第二階段的「位置」競標。在這之間,還有至少七天的冷卻協商期。如果未能在農曆年前結標,整個釋照作業將會延後到農曆年後。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表示,5G首波頻譜數量競價作業進入第25天,暫時得標價為1,325.17億元,今日五家業者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台灣之星、亞太電信將持續競標。
最熱門的3.5GHz頻段暫時總得標金額到1,308.69億元,較底價上升438.6%,每單位(10M)暫時得標價來到49.27億元,如果大業者要拿80到90M頻寬,頻譜成本將高達394到443億元,小業者要取得5G入場券,成本也逼近100億元。對比亞太電信2019年營收142.46億元,台灣之星131.24億元,「入場券」所費不貲。
5G競飆到天價,業者也呼籲,希望能降低或取消頻率使用費。NCC代理主委陳耀祥表示,要等到開始商業運轉後,才會出現頻率使用費的相關費用,屆時才有可能討論相關議題。
他表示,目前標金的用途,主要用來進行偏鄉基礎建設,以及鼓勵產業的5G創新應用發展,不會用在補貼業者建設和資費上。
業界人士表示,五家電信業者搶3.5GHz黃金頻段,卡在「關鍵10MHz」,假設中華電、遠傳各拿80MHz,台灣大考量與亞太電共頻,分別拿60MHz、20MHz,台灣之星堅持要40MHz,總和280MHz,仍高於這次釋出頻寬270MHz,「10MHz」就是標金衝高的關鍵。
此外,第一階段數量競標完成後,進入第二階段的「位置」競標前,還有至少七天的冷卻協商期,今年農曆年假自下周四(23日)開始放假,這兩天再不結標,整個釋照作業將拖到農曆年後。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表示,5G首波頻譜數量競價作業進入第25天,暫時得標價為1,325.17億元,今日五家業者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台灣之星、亞太電信將持續競標。
最熱門的3.5GHz頻段暫時總得標金額到1,308.69億元,較底價上升438.6%,每單位(10M)暫時得標價來到49.27億元,如果大業者要拿80到90M頻寬,頻譜成本將高達394到443億元,小業者要取得5G入場券,成本也逼近100億元。對比亞太電信2019年營收142.46億元,台灣之星131.24億元,「入場券」所費不貲。
5G競飆到天價,業者也呼籲,希望能降低或取消頻率使用費。NCC代理主委陳耀祥表示,要等到開始商業運轉後,才會出現頻率使用費的相關費用,屆時才有可能討論相關議題。
他表示,目前標金的用途,主要用來進行偏鄉基礎建設,以及鼓勵產業的5G創新應用發展,不會用在補貼業者建設和資費上。
業界人士表示,五家電信業者搶3.5GHz黃金頻段,卡在「關鍵10MHz」,假設中華電、遠傳各拿80MHz,台灣大考量與亞太電共頻,分別拿60MHz、20MHz,台灣之星堅持要40MHz,總和280MHz,仍高於這次釋出頻寬270MHz,「10MHz」就是標金衝高的關鍵。
此外,第一階段數量競標完成後,進入第二階段的「位置」競標前,還有至少七天的冷卻協商期,今年農曆年假自下周四(23日)開始放假,這兩天再不結標,整個釋照作業將拖到農曆年後。
5G首次頻譜競標掀起台灣電信市場各家業者全力爭取5G入場門票,台灣之星表示,為強化未來公司營運及提前為5G布局做足準備,繼去年40億現金增資到位,完成與聯貸銀行團簽訂總額51億的聯合授信合約後,決議辦理私募普通股案及私募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案,將再挹注34.2億資金,後續將依實際資金需求規劃多元籌資工具陸續增資,宣示台灣之星積極布局5G決心。
台灣之星董事會通過引進策略合作夥伴,達勝壹甲壹投資、銓陞投資、璽兆投資等,其中,達勝壹甲壹負責人就是達勝集團暨中嘉董事長郭冠群,銓陞投資、璽兆投資則為中嘉最大股東的宏泰集團旗下轉投資公司。
台灣之星表示,達勝集團是全台最大私募基金之一,擁有豐厚投資經歷,投資項目橫跨高科技、通訊傳播、物流運輸、互聯網、 生技醫療、文創廣告以及活動展覽等領域,並持續致力於尋找穩定成長、具發展潛力的投資標的,因看好5G產業發展前景與巨大商業潛力,達勝集團決議以私募普通股及私募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方式投資台灣之星。
達勝集團期望在未來數位匯流、有線無線融合的產業發展趨勢中,與台灣之星攜手,互利共惠迎向5G與大數據、AI人工智慧及物聯網應用,並肩活化市場增進消費者利益,共同創造加乘的品牌價值。
業界人士分析,近期5G暫時得標金已衝上1,270.9億元,3.5GHz熱門頻段每單位(10M)暫時得標金來到46.63億元,台灣之星在此波5G頻譜競標中,想要拿下至少40M頻寬,成本已來到186.52億元,台灣之星引進達勝集團及宏泰集團中嘉大股東,對於5G頻譜競標,以及未來投入5G建設、發展5G產業鏈大有幫助。
中嘉及台灣之星近期積極策略合作,此次,台灣之星與中嘉大股東進行股權合作,未來關係可望更緊密。
5G競標尚未決標,台灣之星此時引進中嘉大股東的資金,將在市場投下震撼彈。除了為台灣之星與中嘉未來在5G時代深度合作埋下伏筆,也意味著未來5G版圖之爭,將從目前4G時代的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台灣之星、亞太電信等五雄爭霸局面,轉變成中華電、台灣大加亞太電、遠傳、台灣之星加中嘉等四大團隊競爭的新局勢。
台灣之星繼去年現金增資40億元到位,及完成與聯貸銀行團簽訂總額51億元的聯合授信合約後,13日決議辦理私募普通股案及私募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案。其中發行私募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18億元、發行私募普通股1.62億股,共籌得34.2億元資金。私募普通股由達勝壹甲壹投資公司、銓陞投資公司及璽兆投資公司共同認購,達勝壹甲壹負責人為中嘉董事長郭冠群,銓陞投資、璽兆投資則為中嘉最大股東宏泰集團旗下轉投資公司。
台灣之星以108年06月30日經會計師核閱的財務報告、每股淨值4.15元作為參考價,13日訂出的實際實際私募價格、轉換或認購價格為10元,相當於以高於淨值1.4倍的價格入股台灣之星。
台灣之星目前前四大股東分別是頂新集團透過頂安投資持有台灣之星9.37%股權、國泰建設4.2%、中影2.17%及仁寶的2.13%,中嘉大股東這次注資台灣之星透過可轉債及私募普通股換算成占台灣之星實收資本額各占3.39%及3.77%持股,意味著中嘉大股東將躍升為台灣之星第三大股東。
台灣之星表示,後續將依實際資金需求規劃多元籌資工具陸續增資,宣示台灣之星佈局5G的決心。
達勝目前是國內最大私募基金之一,最受矚目的標的就是去年入主中嘉有線電視系統台。
原本市場期待選後第一天5G競標有機會決標,但未如預期。台灣之星13日宣布引進中嘉有線大股東資金後,台灣之星之前準備的170億元銀彈,至少125.2億元資金到位,為全力搶40MHz的5G頻譜數量做足準備。
市場人士分析,5G競標賽中,台灣大哥大及亞太電信在競標一開始就鎖定各60MHz及20MHz至今沒有更動,最近陸續看到中華電信及遠傳電信各退讓10∼20MHz頻譜,將頻譜總需求量降低至290MHz,距離這次釋出的270MHz頻寬,只有20MHz的差距。
市場人士認為,若能依照目前五大電信公司用戶市占比例來爭取5G頻譜數量,應該很快就可以決標,換言之,各界期待台灣之星將需求頻譜降至20MHz,但是台灣之星對於爭取5G頻譜展現企圖心,也從未將20MHz的頻譜需求列為選項,在此情況下,除非其它四家電信公司中有兩家業者願意再各退10MHz,否則,5G競標恐怕還得再拖一段時間。
義大利在2018年10月5G決標時,3.5GHz頻段共釋出200MHz,標金達48.2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1,450億元,德國在2019年6月釋出3.5GHz頻段300MHz,標金亦達47.18億美元約新台幣1,420億元。台灣的5G競標金來到1270.09億元,從總金額來看已相當接近全球前兩大最高標金的國家。
若加計各國人口數及5G執照使用年限,台灣3.5GHz的取得成本已經是全球第一高。
據了解,中嘉寬頻計畫在機上盒中內建遠傳、台灣之星等業者的串流影音OTT與相關服務,今年還將尋求與中華電信、其他頻道業者的內容合作,以聯合陣線對陣富邦集團的凱擘大寬頻與台灣大組合。
遠傳個人用戶事業群執行副總尹德洋表示,2020年台灣將進入5G時代,遠傳攜手中嘉展開兼具深度與廣度的合作,將深化5G應用,提供個人及企業用戶更便利、更有效率的服務。
尹德洋強調,2019年遠傳「新經濟業務」有雙位數的年成長率目標,攜手中嘉bb寬頻可望為今年營運動能再添柴火。
中嘉集團執行長揭朝華表示,攜手遠傳將囊括個人、家用、企業全域市場,中嘉要主動突破現狀。過去一年中嘉積極調整體質,在整體市場衰退的情況下,仍然成功達成2019年目標,與遠傳的聯盟將有助於延續這股氣勢逆境上揚。
遠傳與中嘉bb寬頻策略合作的五大業務範疇,包含擴大數位匯流產品通路合作,擴大影音娛樂合作,深耕家庭市場,合作專線落地業務,整合IDC機房及網路解決方案,未來更將積極拓展企業物聯網應用的業務。
遠傳與中嘉表示,未來將會結合「遠傳行動通信服務」與「中嘉bb寬頻服務」,於雙方通路共同推廣,遠傳friDay影音計劃加入中嘉機上盒內容供應平台,深耕家庭市場,擴大經營影音娛樂。
雙方也將進行傳輸骨幹資源共享,提供國內企業用戶完整的電信、網路服務暨解決方案,中嘉集團將使用遠傳電信多處IDC機房作為電信機房與資料處理中心,提供中嘉的企業用戶進駐,遠傳提供基礎設施服務與傳輸服務,中嘉則提供網際網路傳輸服務。
3.5GHz黃金頻譜只釋出270M,五家業者要怎麼分,業界人士分析,市場上普遍認為,台灣大加上亞太電信先確保80M頻寬,其他三家業者相應的變動是觀察重點。
第一種可能是中華電信80M、遠傳70M、台灣大60M、亞太電信20M、台灣之星40M,但遠傳可能不開心;第二種可能是中華電信70M、台灣大60M、亞太電信20M、遠傳80M、台灣之星40M,但中華電信不可能同意。
業界人士表示,第三種是中華電信、遠傳各80M,台灣大60M、亞太電信20M、台灣之星30M;第四種則為中華電信90M、遠傳80M、台灣大60M、亞太電信20M、台灣之星20M;第五種是中華90M、台灣大60M、亞太電信20M、遠傳70M、台灣之星30M。但這三個選項,台灣之星都不願意埋單。
至於「勸退小業者」的選項,業界人士直言「別傻了」,台灣之星跟亞太電信都有富爸爸,光面子之爭就不可能退出。
行政院及負責釋照的主管機關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原本預期,2019年底完成第一階段的頻寬數量競價,2020年1月完成位置競價,1月完成釋照。但現在競標回合數跟標金超過政府跟市場預期,標金「失控」。業界開始擔心若一路標到大選後,5G將是天價建設。
5G頻譜第一階段的頻寬數量競價作業昨天結束時,暫時得標金總計達1,163.17億元,是底價的3.7倍。今天五家合格競價者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台灣之星及亞太電信仍將持續競標。
根據NCC資料顯示,3.5GHz頻寬每單位價格達42.47億元,較底價上升371.9%;28GHz目前暫時得標16個單位頻寬,暫時得標金16.48億元;1,800MHz暫無業者出價。
業界人士分析,蔡政府本來規劃大選前完成5G執照釋出的政績亮點,但隨著標金一路失控衝高,業者有怨,消費者也擔憂5G資費。業界人士指出,NCC規定不夠明確,甚至臨時改規定,讓電信業者有不能退的壓力,本來是加分的政績也變成扣分。不少業界人士認為,5G頻譜競標現在有「結束」的壓力,今天將是一大關鍵。
業界人士觀察昨日出價狀況,十回合中有三次沒有業者出價,標滿270M就調漲3%底價的次數減到一次,電信三雄已有業者不堅持拿滿十單位(100M),被視為是釋出善意,若各家業者可以持續互相釋出「善意」,競價作業有機會結束。
2013年台灣首次釋出4G頻譜,釋出270M頻寬,有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台灣之星、亞太電信、國碁(與亞太電信合併)六家業者爭搶,歷時40個競標日,393回合,總標金從底價的359億元,衝上1,186.5億元天價。
根據NCC公布,5G首波頻譜數量競價作業進入第21天,總暫時得標金來到1,118.8億元,五家業者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台灣之星、亞太電信將持續競標。業界分析,近五個競標日,每天總標金淨增都在50億至60億元之間,如果再不結標,今、明兩天5G標金將超過4G天價水準。
5G競標也已引發業者彼此口水戰。有媒體報導,指出中華電信多次暗喻,不肯退的業者就是遠傳電信。遠傳表示,用戶每月傳輸量達33G,超過業界平均20G,是業界最高,也已簽下5G專網重要級客戶,不堅持標滿100M,但要標足一定頻寬,才能符合客戶需求,現在標金到天價,會審慎評估需求。
業界人士分析,三大電信業者中,只有遠傳是以行動網路為本業,對5G需求及期待不亞於另兩大對手,國際案例中也未有單一業者拿下最大頻寬先例。
昨日競標十回合,亮了三次紅燈(代表一回合沒有業者出價。
若連續兩回合沒業者出價,競標就結束),但仍沒有結標跡象。隨3.5GHz每單位標金來到41.23億元,大業者即使只拿80M,成本高達330億元,小業者要拿20M到40M,要花83億到165億元。
台灣之星電信再創紀錄!5G頻譜競標金額狂飆破千億
第五代行動通訊(5G)的熱潮不減,台灣的5G頻譜競標也來到了白熱化階段。根據最新消息,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6)日公告,5G頻譜競標的總得標金額已經突破千億元,達到1,004.95億元,創下了全球最貴5G頻譜競標金額的紀錄,讓不少業者和消費者都驚呼不已。
這次競標中,台灣之星電信也參與其中,而從目前情況來看,這場競標的熱度似乎還會持續升高。雖然中華電信董事長謝繼茂坦言,5G頻譜競標看不到任何封關的跡象,但各路英豪仍然在激烈競爭,其中,3.5GHz頻譜的每單位得標金額已經高達36.61億元,遠超過第二名義大利的32.1億元。
不過,這麼高的競標金額也讓業界和消費者都有些擔憂。由於4G時代電信業者的獲利已經受到影響,再加上這次5G頻譜的競標,恐怕會對業者的財務造成更大的壓力。NCC從2013年開始釋出4G頻譜,總標金達1,748億元,而這次的5G頻譜競標,不僅考驗著電信業者的財務調度能力,也將對獲利造成衝擊。
對於消費者來說,這麼高的競標金額也意味著5G服務的價格可能會偏高,讓消費者在初期「用不起」。不過,政府為了加速5G上路,今年底又開始了5G釋照,這也讓5G的發展更加趨於成熟。
隨著競標的進行,業內人士預測,台灣大與亞太電信可能會合作,而中華電信和遠傳則不能放過這個機會,加上台灣之星也要確保自己的5G門票,這場5G頻譜競標還會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