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銀行(公)公司新聞
纏訟17年的台新彰銀案昨(10)日終於落幕,財政部找上六大公股銀行,協助買回台新金手上的彰銀持股,據透露,平均一家斥資逾10億元,接手台新手中的彰銀持股。
這六大公股行庫包括台銀、土銀、合庫、兆豐銀、華南銀和第一銀。知情人士說,財部早在半年前、就向六大行庫調查,依自家狀況評估,最大可買回多少彰銀持股,並表示與台新金和解時「會需要大家幫忙」。
該人士說,各行庫早已準備一部分買彰銀股票額度,「財政部會當天即時通知、銀行財務部收到指示後必須很快進行交易,財部交代時會告知需購買的價格跟數量,避免消息提前走漏。」
為免影響市價,公股銀行會在盤後進行大額轉讓,並以當天收盤價進行交易,據透露,成交價就是18.2元,彰銀昨收18.2元,六大公股行庫配合政策而被要求買進持股,已全部達成任務。
這六大公股行庫包括台銀、土銀、合庫、兆豐銀、華南銀和第一銀。知情人士說,財部早在半年前、就向六大行庫調查,依自家狀況評估,最大可買回多少彰銀持股,並表示與台新金和解時「會需要大家幫忙」。
該人士說,各行庫早已準備一部分買彰銀股票額度,「財政部會當天即時通知、銀行財務部收到指示後必須很快進行交易,財部交代時會告知需購買的價格跟數量,避免消息提前走漏。」
為免影響市價,公股銀行會在盤後進行大額轉讓,並以當天收盤價進行交易,據透露,成交價就是18.2元,彰銀昨收18.2元,六大公股行庫配合政策而被要求買進持股,已全部達成任務。
台新金控10日完成轉讓彰銀持股104萬8,857張彰銀股票、約占彰銀 10.07%股權,剩餘10.33%彰銀持股後續將陸續處分,這次申讓估算 金額為190億多元,對此,台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表示,有關出清所 得的資金,主管機關金管會對於用途有所規範,未來資金運用將依相 關規定辦理。
財政部與台新金同步宣布台新金撤銷彰銀訴訟的好消息,也一併完 成轉讓104萬多張彰銀持股轉讓。知情人士透露,七大行庫在8月2日 、10日全體出動承接彰銀股權,其中以兆豐、台銀、一銀、合庫為四 大先鋒部隊,買進彰銀股票最多,華銀、土銀、台企銀則由於本身胃 納的限制,雖然也有接手,但數量沒有前四大行庫來得大。
對於公股體系接手彰銀股權的,財部不願透露其中細節,但側面了 解,財政部先前已有向各大行庫,逐一盤點可接手彰銀股權的數量, 最後協商結果由兆豐、台銀、一銀、合庫為承接主力。
八大行庫中,除彰銀之外,其他行庫都有接手,據了解,包括台酒 、台金聯等公股事業機構,也均加入這次承接持股行動,目前泛公股 體系持股彰銀的股權將接近5成,在經營權上達到絕對控制主導地位 。
根據證交所公告,台新金8月2日有特定人配對交易彰銀持股7,500 張,加上10日轉讓104萬多張,合計8月總共賣出105萬多張股票,等 於8月約出脫彰銀10%的股權,雖然沒有全數出脫,但已經符合財政 部與台新金雙方協議的條件,台新金賣出持股後,也讓出第一大股東 的位子,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財政部與台新金同步宣布台新金撤銷彰銀訴訟的好消息,也一併完 成轉讓104萬多張彰銀持股轉讓。知情人士透露,七大行庫在8月2日 、10日全體出動承接彰銀股權,其中以兆豐、台銀、一銀、合庫為四 大先鋒部隊,買進彰銀股票最多,華銀、土銀、台企銀則由於本身胃 納的限制,雖然也有接手,但數量沒有前四大行庫來得大。
對於公股體系接手彰銀股權的,財部不願透露其中細節,但側面了 解,財政部先前已有向各大行庫,逐一盤點可接手彰銀股權的數量, 最後協商結果由兆豐、台銀、一銀、合庫為承接主力。
八大行庫中,除彰銀之外,其他行庫都有接手,據了解,包括台酒 、台金聯等公股事業機構,也均加入這次承接持股行動,目前泛公股 體系持股彰銀的股權將接近5成,在經營權上達到絕對控制主導地位 。
根據證交所公告,台新金8月2日有特定人配對交易彰銀持股7,500 張,加上10日轉讓104萬多張,合計8月總共賣出105萬多張股票,等 於8月約出脫彰銀10%的股權,雖然沒有全數出脫,但已經符合財政 部與台新金雙方協議的條件,台新金賣出持股後,也讓出第一大股東 的位子,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金管會推動信託2.0計畫,除落實安養信託之安養與照護服務功能外,透過信託機制,妥善規畫退休生活亦是其重要的目標之一。臺灣銀行日前為該行退休人員及眷屬舉辦「臺灣銀行退休人員安養信託座談會-守護您的樂活人生」,總經理許志文親自出席,感謝退休人員過去為臺銀的付出與貢獻,以及在疫情期間仍踴躍以實際行動參與座談。
座談會採取實體及網路視訊的方式舉行,實體地點在臺銀公庫部,現場人數近百人,由全省各分行協助無法親臨現場的退休人員以視訊方式參與,共有70多家分行配合,線上參與人數達200餘人。
座談會內容,除由臺銀信託部同仁講解安養信託外,並邀請該行跨業合作夥伴分享高齡照護、樂齡旅遊議題,內容豐富且實用,獲退休人員及眷屬極高評價,臺銀以實際行動關懷退休同仁生活與健康,實踐企業永續發展員工照護之行動。
臺銀信託2.0異業結盟服務,日前應跨業合作夥伴和豐國際之邀,由臺銀信託部同仁至和豐國際在2022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攤位,進行安養信託宣導,除讓和豐國際展場活動更加豐富精采外,透過臺銀的宣導,也讓安養信託的觀念能在金融以外的場域推動。
為加強信託觀念宣導,臺銀不遺餘力,在全國各地辦理多場次客戶信託宣導說明會,亦前往社福、養護等機構宣導信託觀念,在民眾心中撒下信託種子。
信託2.0計畫上路以來,臺銀以滿足高齡者及身障者生活各種面向需求為出發點,已與不同產業結盟,提供結合食衣住行之安養信託整合服務,並於該行官網建置樂齡服務網,刊登跨業合作夥伴之資訊與連結,除飲食、旅遊、房屋租賃媒合等產業外,目前亦正與基金會、居家照護機構等洽談更多元的異業合作,建構完善安養生態圈,發展符合民眾需求之全方位、多元信託及一站購足的服務。
座談會採取實體及網路視訊的方式舉行,實體地點在臺銀公庫部,現場人數近百人,由全省各分行協助無法親臨現場的退休人員以視訊方式參與,共有70多家分行配合,線上參與人數達200餘人。
座談會內容,除由臺銀信託部同仁講解安養信託外,並邀請該行跨業合作夥伴分享高齡照護、樂齡旅遊議題,內容豐富且實用,獲退休人員及眷屬極高評價,臺銀以實際行動關懷退休同仁生活與健康,實踐企業永續發展員工照護之行動。
臺銀信託2.0異業結盟服務,日前應跨業合作夥伴和豐國際之邀,由臺銀信託部同仁至和豐國際在2022臺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攤位,進行安養信託宣導,除讓和豐國際展場活動更加豐富精采外,透過臺銀的宣導,也讓安養信託的觀念能在金融以外的場域推動。
為加強信託觀念宣導,臺銀不遺餘力,在全國各地辦理多場次客戶信託宣導說明會,亦前往社福、養護等機構宣導信託觀念,在民眾心中撒下信託種子。
信託2.0計畫上路以來,臺銀以滿足高齡者及身障者生活各種面向需求為出發點,已與不同產業結盟,提供結合食衣住行之安養信託整合服務,並於該行官網建置樂齡服務網,刊登跨業合作夥伴之資訊與連結,除飲食、旅遊、房屋租賃媒合等產業外,目前亦正與基金會、居家照護機構等洽談更多元的異業合作,建構完善安養生態圈,發展符合民眾需求之全方位、多元信託及一站購足的服務。
受惠企業周轉金需求、建廠的廠房貸款持續熱絡,資金需求未歇。據金管會昨(9)日公布統計,本國銀行6月底放款餘額達35兆4,148億元,上半年放款大增1兆7,397億元,放款餘額、增額同步續創史上同期新高,推升國銀上半年稅前盈餘達1,826億元,獲利水準創歷年同期次高。
若以國銀放款用途別來看,以企業周轉金占比近60%最高,今年上半年放款增加了1兆271億元,其次是購置不動產占36%,銀行局主秘侯立洋說,顯示企業接單需求仍熱,景氣狀況仍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國銀放款增額,從4月放款增加3,664億元達高峰後,就一路緩降,5月增額降到2,075億元,6月增額再降到1,881億元,企業是否因台美逐步升息、抑或是看壞未來經濟而降低資金需求,已受市場高度矚目。
金管會昨公布6月國銀存放款、獲利概況。6月放款餘額35兆4,148億元,存款餘額49兆9,114億元,連兩個月呈現放款增額超過存款增額,推升存放比攀升到70.96%的近一年高點,顯示企業需錢孔急、銀行資金去化速度加快,有利推升銀行獲利。
侯立洋說,若以單月來看,6月放款較5月增加1,881億元,放款用途改以不動產放款單月增加972億元最多,其次是週轉金放款增加898億元,不動產放款需求超過週轉金,可能因6月預期升息,企業建廠搶貸所致。
累計前六月放款則暴增1兆7,397億元,周轉金放款增加了1兆271億元,占59%,不動產融資增加6,320億元、占比36%,若與去年同期相較,呈現周轉金放款增加、不動產放款略降的此消彼漲狀態。
上半年放款增加前三大銀行,以台銀上半年放款增加2,489億元居冠,第一銀行放款增加1,910億元次之,中信銀增加1,326億元居三。
國銀放款大爆發又升息,「價量」齊揚推升了國銀獲利。國銀上半年稅前盈餘1,826億元,創歷年同期次高,年增3.5%,光國內總分行就貢獻了七成,主因是利息淨收益大增所致;海外市場則以海外分行獲利年增二成,也因升息有助增加放款利息收益。
今年前半年國銀獲利三大支柱中,以利息淨收益達2,873.3億元、年增13.6%最高,投資收益則因美元升值、台股下跌導致年減38%到352億元,手續費收入也因銀行財管手收減少降到988億元、年減0.4%。
若以國銀放款用途別來看,以企業周轉金占比近60%最高,今年上半年放款增加了1兆271億元,其次是購置不動產占36%,銀行局主秘侯立洋說,顯示企業接單需求仍熱,景氣狀況仍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國銀放款增額,從4月放款增加3,664億元達高峰後,就一路緩降,5月增額降到2,075億元,6月增額再降到1,881億元,企業是否因台美逐步升息、抑或是看壞未來經濟而降低資金需求,已受市場高度矚目。
金管會昨公布6月國銀存放款、獲利概況。6月放款餘額35兆4,148億元,存款餘額49兆9,114億元,連兩個月呈現放款增額超過存款增額,推升存放比攀升到70.96%的近一年高點,顯示企業需錢孔急、銀行資金去化速度加快,有利推升銀行獲利。
侯立洋說,若以單月來看,6月放款較5月增加1,881億元,放款用途改以不動產放款單月增加972億元最多,其次是週轉金放款增加898億元,不動產放款需求超過週轉金,可能因6月預期升息,企業建廠搶貸所致。
累計前六月放款則暴增1兆7,397億元,周轉金放款增加了1兆271億元,占59%,不動產融資增加6,320億元、占比36%,若與去年同期相較,呈現周轉金放款增加、不動產放款略降的此消彼漲狀態。
上半年放款增加前三大銀行,以台銀上半年放款增加2,489億元居冠,第一銀行放款增加1,910億元次之,中信銀增加1,326億元居三。
國銀放款大爆發又升息,「價量」齊揚推升了國銀獲利。國銀上半年稅前盈餘1,826億元,創歷年同期次高,年增3.5%,光國內總分行就貢獻了七成,主因是利息淨收益大增所致;海外市場則以海外分行獲利年增二成,也因升息有助增加放款利息收益。
今年前半年國銀獲利三大支柱中,以利息淨收益達2,873.3億元、年增13.6%最高,投資收益則因美元升值、台股下跌導致年減38%到352億元,手續費收入也因銀行財管手收減少降到988億元、年減0.4%。
台銀發股利財,第三季台股股息收入將破百億元。台銀近半年大舉 擴張台股財務投資部位,再加上七檔金控股的長投股權配發較去年更 高的股利,使得台銀今年所配發到的台股股息收入將突破百億元大關 ,創下台銀史上的最高台股股息收入紀錄,估計台銀第三季至少可望 實現約當110億元的股息收入。
其他公股金控、銀行今年第三季將實現股息收入也非常可觀。其中 ,合庫金旗下合庫銀行的台股投資部位超過400億元,第三季可實現 的股利比起去年會更可觀。
第一金旗下現在以一銀為台股投資主力,一銀目前的長投股權約當 120億元,短投股權則為250億元。一銀內部估算,第三季可實現的股 息收入,長投約6億元,短投則約14億元,合計上看20億元。
兆豐金依照金控法揭露的部位約210億元,低於金控法揭露門檻的 台股投資部位則約有50億元,第三季可實現的股利收入也非常可觀, 其中兆豐金在7月已實現的台股股利就約17億元。
上市公司配發股利的規模近幾年節節高升,台銀本身也大幅擴張台 股短投部位,因此推高台銀的台股股息收益。台銀2020年、2021年的 台股股息收入分別為93.5億元、98.9億元。
台銀由於早年歷史背景,成為許多公股金控、銀行的共同大股東, 而台銀除了原本同時持股第一金、兆豐金、華南金、台企銀等公股長 投股權,另外加上早年即持有的包括國泰金、元大金、開發金、中信 金(因為當年台壽被中信金合併)等長投股權,全部都是今年殖利率 在一定水準之上的金融股。
其他公股金控、銀行今年第三季將實現股息收入也非常可觀。其中 ,合庫金旗下合庫銀行的台股投資部位超過400億元,第三季可實現 的股利比起去年會更可觀。
第一金旗下現在以一銀為台股投資主力,一銀目前的長投股權約當 120億元,短投股權則為250億元。一銀內部估算,第三季可實現的股 息收入,長投約6億元,短投則約14億元,合計上看20億元。
兆豐金依照金控法揭露的部位約210億元,低於金控法揭露門檻的 台股投資部位則約有50億元,第三季可實現的股利收入也非常可觀, 其中兆豐金在7月已實現的台股股利就約17億元。
上市公司配發股利的規模近幾年節節高升,台銀本身也大幅擴張台 股短投部位,因此推高台銀的台股股息收益。台銀2020年、2021年的 台股股息收入分別為93.5億元、98.9億元。
台銀由於早年歷史背景,成為許多公股金控、銀行的共同大股東, 而台銀除了原本同時持股第一金、兆豐金、華南金、台企銀等公股長 投股權,另外加上早年即持有的包括國泰金、元大金、開發金、中信 金(因為當年台壽被中信金合併)等長投股權,全部都是今年殖利率 在一定水準之上的金融股。
企業需周轉金加升息前不動產出脫潮,國銀上半年放款狂增近1.7 4兆元,創史上同期新高,存放比回升到70.96%,亦創12個月新高, 而升息加放款成長,讓銀行上半年淨利息收益同比增加逾345億元, 上半年國銀稅前獲利1,826億元,成長3.5%,亦是同期歷史次高。
銀行局8日公布最新統計,6月國銀放款餘額來到35.41兆元,創史 上新高,單月增加1,881億元,存款餘額則達49.91兆元,亦創新高, 已逼近50兆元大關,6月存款增加1,548億元,今年上半年國銀存款增 加近1.27兆元,但放款增加近1.74兆元,5月及6月放款增加金額都超 過存款增加金額。
銀行局主秘侯立洋分析,上半年企業周轉金貸款增加1兆271億元, 占整體新增貸款的59%,去年上半年企業周轉金貸款增加7,658億元 ,今年比去年增貸金額再成長34%;另一個則是購置不動產貸款上半 年增加6,320億元,占新增放貸的36%,去年同期則增加5,838億元, 今年增加8.3%左右。
同時上半年購置動產貸款增加468億元,去年同期則是減少13億元 ,貸款用途為企業投資的部分,今年上半年亦增貸338億元,去年同 期則是減少72億元,顯見上半年銀行貸款增加近1.74兆元,應是企業 預期升息,先搶貸低利資金,加上不動產轉手的貸款,推升放款持續 增加。
上半年貸款增加金額前三名銀行是台銀增貸2,489億元,一銀增貸 1,910億元,中信銀增加1,326億元放款。
至於上半年國銀稅前獲利1,82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1.4億元, 僅次於2019年上半年稅前賺1,927億元,創歷年同期次高。
侯立洋分析,上半年獲利變化,主要是升息及放款增加,國銀利息 淨收益上半年有2,873.3億元,同比增加345億元;但美元升值及台股 下跌,造成國銀投資及其他淨收益上半年僅352億元,比去年同期的 566.7億元減少近38%;而市場波動讓客戶投資減少,國銀手續費收 入上半年988.1億元,去年同期則是991.7億元,微幅衰退。
銀行局8日公布最新統計,6月國銀放款餘額來到35.41兆元,創史 上新高,單月增加1,881億元,存款餘額則達49.91兆元,亦創新高, 已逼近50兆元大關,6月存款增加1,548億元,今年上半年國銀存款增 加近1.27兆元,但放款增加近1.74兆元,5月及6月放款增加金額都超 過存款增加金額。
銀行局主秘侯立洋分析,上半年企業周轉金貸款增加1兆271億元, 占整體新增貸款的59%,去年上半年企業周轉金貸款增加7,658億元 ,今年比去年增貸金額再成長34%;另一個則是購置不動產貸款上半 年增加6,320億元,占新增放貸的36%,去年同期則增加5,838億元, 今年增加8.3%左右。
同時上半年購置動產貸款增加468億元,去年同期則是減少13億元 ,貸款用途為企業投資的部分,今年上半年亦增貸338億元,去年同 期則是減少72億元,顯見上半年銀行貸款增加近1.74兆元,應是企業 預期升息,先搶貸低利資金,加上不動產轉手的貸款,推升放款持續 增加。
上半年貸款增加金額前三名銀行是台銀增貸2,489億元,一銀增貸 1,910億元,中信銀增加1,326億元放款。
至於上半年國銀稅前獲利1,82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1.4億元, 僅次於2019年上半年稅前賺1,927億元,創歷年同期次高。
侯立洋分析,上半年獲利變化,主要是升息及放款增加,國銀利息 淨收益上半年有2,873.3億元,同比增加345億元;但美元升值及台股 下跌,造成國銀投資及其他淨收益上半年僅352億元,比去年同期的 566.7億元減少近38%;而市場波動讓客戶投資減少,國銀手續費收 入上半年988.1億元,去年同期則是991.7億元,微幅衰退。
公股銀行積極強化便利服務, 紛紛與國家發展委員會「MyData( 個人化資料自主運用)」平台資料介接服務。華南銀行近期除了現行 自然人憑證驗證之外,更成為國內首家可提供金融卡身分驗證機制的 銀行。
過去民眾在透過MyData平台取得金融服務時,皆須透過自然人憑證 進行身分驗證,由於自然人憑證需要到戶政事務所申請,因此華銀成 為國內首家可提供金融卡身分驗證機制的銀行,民眾只需準備金融卡 與讀卡機,即可輕鬆完成身分驗證,給民眾更多更便利的驗證選擇。
華銀主管說,現在將未成年人開立SnY數位帳戶結合國發會MyData 平台資料傳輸機制,民眾只需經過身分驗證及同意授權,不須親自跑 一趟戶政事務所申請戶籍謄本資料,只要備妥金融卡及身分證件並填 寫相關資料即可輕鬆完成線上開戶申請,未來還會陸續結合MyData平 台提供線上申辦信用卡、信貸等服務。
臺灣企銀規劃建置符合MyData平台資料介接服務之數據閘道,辦理 線上申請信用卡、個人信用貸款、青年創業貸款業務等服務。提供客 戶於申辦線上金融服務時,可利用晶片金融卡、金融憑證完成身分認 證與授權後,由臺企銀透過Mydata平台直接取得客戶存放於政府機關 之個人資料作為申辦服務之審核證明文件,省去其自行上傳相關證明 文件的不便,減少斷點並提升客戶升辦意願。
台灣銀行響應智慧政府政策,已提供線上申請信用卡與就學貸款申 請介接MyData服務,民眾不需要大費周章地額外自行準備相關證明文 件即可完成金融服務的申辦。
今年起台銀「築巢優利貸」專區線上申請功能將提供公教員工透過 線上方式連接至國家發展委員會MyData平台,經過身分驗證及授權提 供申請「築巢優利貸」所需相關資料,公教員工將不再需要自行準備 財力證明、戶籍證明等文件,達成申請免出門、免臨櫃。
合庫銀行自2019年起,陸續參與國發會MyData平台相關討論會議, 並規劃參與MyData平台應用服務業務包含數位存款開戶、線上申請房 信貸業務及線上申請信用卡業務等,並已於去年4月將MyData平台服 務應用於「線上申請信用卡」業務,後續依業務規劃持續開發,以貼 近消費者需求。
過去民眾在透過MyData平台取得金融服務時,皆須透過自然人憑證 進行身分驗證,由於自然人憑證需要到戶政事務所申請,因此華銀成 為國內首家可提供金融卡身分驗證機制的銀行,民眾只需準備金融卡 與讀卡機,即可輕鬆完成身分驗證,給民眾更多更便利的驗證選擇。
華銀主管說,現在將未成年人開立SnY數位帳戶結合國發會MyData 平台資料傳輸機制,民眾只需經過身分驗證及同意授權,不須親自跑 一趟戶政事務所申請戶籍謄本資料,只要備妥金融卡及身分證件並填 寫相關資料即可輕鬆完成線上開戶申請,未來還會陸續結合MyData平 台提供線上申辦信用卡、信貸等服務。
臺灣企銀規劃建置符合MyData平台資料介接服務之數據閘道,辦理 線上申請信用卡、個人信用貸款、青年創業貸款業務等服務。提供客 戶於申辦線上金融服務時,可利用晶片金融卡、金融憑證完成身分認 證與授權後,由臺企銀透過Mydata平台直接取得客戶存放於政府機關 之個人資料作為申辦服務之審核證明文件,省去其自行上傳相關證明 文件的不便,減少斷點並提升客戶升辦意願。
台灣銀行響應智慧政府政策,已提供線上申請信用卡與就學貸款申 請介接MyData服務,民眾不需要大費周章地額外自行準備相關證明文 件即可完成金融服務的申辦。
今年起台銀「築巢優利貸」專區線上申請功能將提供公教員工透過 線上方式連接至國家發展委員會MyData平台,經過身分驗證及授權提 供申請「築巢優利貸」所需相關資料,公教員工將不再需要自行準備 財力證明、戶籍證明等文件,達成申請免出門、免臨櫃。
合庫銀行自2019年起,陸續參與國發會MyData平台相關討論會議, 並規劃參與MyData平台應用服務業務包含數位存款開戶、線上申請房 信貸業務及線上申請信用卡業務等,並已於去年4月將MyData平台服 務應用於「線上申請信用卡」業務,後續依業務規劃持續開發,以貼 近消費者需求。
財政部近日向旗下八大公股金控、銀行發函關於資安警戒專案的事 前、事中、事後「三部曲」處理參考指引。知情人士透露,財部向各 大行庫提示兩大緊急應變措施,一是進行大陸廠牌通訊系統軟體盤點 ,尤其是在看板上如果有使用到的,將先在非常時期暫時停用;二是 非上班時間,例如晚上10點至隔日7點,禁止異動資料,以避免駭客 混水摸魚,趁異動資料時找到更多破口。
至於其他的重點,相關人士指出,還包括租用公有雲服務者必須開 啟資安防護機制,且要在異地存放備份資料。
為避免引發民眾誤會和恐慌,公股金融機構對外服務網站若規畫部 分時段停止服務,不但要先公告,且原網址要導向公告頁面,避免因 無法連線而導致誤解;同時要求倘若資安事件並非駭客入侵,須在兩 小時內對外澄清。
據了解,政院2019年曾因應資安防駭問題進行大規模演習,甚至還 由國外、國內機構組隊來「紅藍大對抗」。當時由金管會資訊服務處 負責在國內組隊,包括台銀、土銀、合庫、一銀、華銀、兆豐銀、台 企銀、中華郵政,以及民營的中信、玉山、富邦、上海商銀都是「藍 隊」成員,紅隊成員除了來自捷克、馬來西亞的防駭專家,還有國防 部、警政署加上國安局的「國安團隊」。
近日台海情勢緊張,政院目前尚未發動類似三年前模式的防駭演習 ,但相關的防駭規格並不亞於三年前,除每三小時回報資安系統盤查 狀況,更提出全套SOP資安警戒指引。
至於其他的重點,相關人士指出,還包括租用公有雲服務者必須開 啟資安防護機制,且要在異地存放備份資料。
為避免引發民眾誤會和恐慌,公股金融機構對外服務網站若規畫部 分時段停止服務,不但要先公告,且原網址要導向公告頁面,避免因 無法連線而導致誤解;同時要求倘若資安事件並非駭客入侵,須在兩 小時內對外澄清。
據了解,政院2019年曾因應資安防駭問題進行大規模演習,甚至還 由國外、國內機構組隊來「紅藍大對抗」。當時由金管會資訊服務處 負責在國內組隊,包括台銀、土銀、合庫、一銀、華銀、兆豐銀、台 企銀、中華郵政,以及民營的中信、玉山、富邦、上海商銀都是「藍 隊」成員,紅隊成員除了來自捷克、馬來西亞的防駭專家,還有國防 部、警政署加上國安局的「國安團隊」。
近日台海情勢緊張,政院目前尚未發動類似三年前模式的防駭演習 ,但相關的防駭規格並不亞於三年前,除每三小時回報資安系統盤查 狀況,更提出全套SOP資安警戒指引。
《多元信託系列報導》實踐企業永續、員工照護 臺銀 舉辦退休人員信託座談
金管會推動「信託2.0」計畫,除了落實安養信託之安養與照護服 務功能外,透過信託機制,妥善規畫退休生活亦是其重要的目標之一 。因此,臺灣銀行於日前為該行退休人員及眷屬舉辦「臺灣銀行退休 人員安養信託座談會-守護您的樂活人生」。臺銀總經理許志文親自 出席座談會,並致詞感謝退休人員過去為臺銀的付出與貢獻,以及在 疫情期間仍踴躍以實際行動參與此次座談會。
此次座談會,採取實體及網路視訊的方式舉行,實體地點在臺銀公 庫部,現場人數近百人,並由全省各分行協助無法親臨現場的退休人 員以視訊方式參與,共有70多家分行配合,線上參與人數達200餘人 。
座談會內容,除由臺銀信託部同仁講解安養信託外,並邀請該行跨 業合作夥伴分享高齡照護、樂齡旅遊議題,內容豐富且實用,現場歡 笑聲不斷,獲得退休人員及眷屬相當高的評價,臺銀以實際行動關懷 退休同仁生活與健康,實踐企業永續發展員工照護之行動。
臺銀力拚「信託2.0」異業結盟服務,於8月6日應其跨業合作夥伴 「和豐國際」之邀,由臺銀信託部同仁至「和豐國際」於「2022臺灣 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攤位,進行安養信託宣導,除了讓「和豐國際 」展場活動更加豐富精彩外,透過臺銀的宣導,也讓安養信託的觀念 能在金融以外的場域推動。為加強信託觀念宣導,臺銀不遺餘力,除 於全國各地辦理多場次客戶信託宣導說明會外,亦前往社福、養護等 機構宣導信託觀念。
自從「信託2.0」計畫上路以來,臺銀以滿足高齡者及身障者生活 各種面向需求為出發點,已與不同產業結盟,提供結合食衣住行之安 養信託整合服務,並於該行官網建置「樂齡服務網」,刊登跨業合作 夥伴之資訊與連結,除飲食、旅遊、房屋租賃媒合等產業外,目前亦 正與基金會、居家照護機構等洽談更多元的異業合作,以建構完善安 養生態圈,發展符合民眾需求之全方位、多元
金管會推動「信託2.0」計畫,除了落實安養信託之安養與照護服 務功能外,透過信託機制,妥善規畫退休生活亦是其重要的目標之一 。因此,臺灣銀行於日前為該行退休人員及眷屬舉辦「臺灣銀行退休 人員安養信託座談會-守護您的樂活人生」。臺銀總經理許志文親自 出席座談會,並致詞感謝退休人員過去為臺銀的付出與貢獻,以及在 疫情期間仍踴躍以實際行動參與此次座談會。
此次座談會,採取實體及網路視訊的方式舉行,實體地點在臺銀公 庫部,現場人數近百人,並由全省各分行協助無法親臨現場的退休人 員以視訊方式參與,共有70多家分行配合,線上參與人數達200餘人 。
座談會內容,除由臺銀信託部同仁講解安養信託外,並邀請該行跨 業合作夥伴分享高齡照護、樂齡旅遊議題,內容豐富且實用,現場歡 笑聲不斷,獲得退休人員及眷屬相當高的評價,臺銀以實際行動關懷 退休同仁生活與健康,實踐企業永續發展員工照護之行動。
臺銀力拚「信託2.0」異業結盟服務,於8月6日應其跨業合作夥伴 「和豐國際」之邀,由臺銀信託部同仁至「和豐國際」於「2022臺灣 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攤位,進行安養信託宣導,除了讓「和豐國際 」展場活動更加豐富精彩外,透過臺銀的宣導,也讓安養信託的觀念 能在金融以外的場域推動。為加強信託觀念宣導,臺銀不遺餘力,除 於全國各地辦理多場次客戶信託宣導說明會外,亦前往社福、養護等 機構宣導信託觀念。
自從「信託2.0」計畫上路以來,臺銀以滿足高齡者及身障者生活 各種面向需求為出發點,已與不同產業結盟,提供結合食衣住行之安 養信託整合服務,並於該行官網建置「樂齡服務網」,刊登跨業合作 夥伴之資訊與連結,除飲食、旅遊、房屋租賃媒合等產業外,目前亦 正與基金會、居家照護機構等洽談更多元的異業合作,以建構完善安 養生態圈,發展符合民眾需求之全方位、多元
統一昨(4)日公告,八年前受到頂新公司油品事件波及,導致部分產品需進行預防性下架,造成商譽及業務之重大損害,已經與頂新達成和解,賠償金額1.7億元,統一將投入公益事業及公益團體運用,力求公益效果極大化。
統一指出,公司及統清、統一超2014年9月起受到頂新油品事件波及,造成商譽及業務重大損害。為維護公司及股東權益並追訴不法責任,統清委託律師對頂新及相關人員等提出刑事告訴,目前於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刑事庭審理中。
另外,統一及統清、統一超商等受害公司於2016年委託律師,向彰化地方法院對頂新及相關人員起訴請求損害賠償之民事案件。
統一指出,公司及統清、統一超2014年9月起受到頂新油品事件波及,造成商譽及業務重大損害。為維護公司及股東權益並追訴不法責任,統清委託律師對頂新及相關人員等提出刑事告訴,目前於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刑事庭審理中。
另外,統一及統清、統一超商等受害公司於2016年委託律師,向彰化地方法院對頂新及相關人員起訴請求損害賠償之民事案件。
搶攻「億」級富豪客生意,公民營銀行各出奇招。據金管會昨(4)日公布6月底統計,七家銀行承做高資產客戶數已達2,619人、管理資產規模達3,377億元,前三大排名大洗牌,除中信銀穩居「財管王」,兆豐銀奪后冠,第三名為第一銀行。
據數據顯示,中信銀6月客戶數、管理資產規模各達1,172人、1,202億元,市占率各達44%及35%,較過去市占率略降,顯示兆豐銀和第一銀等後來居上,已開始瓜分市場版圖。
兆豐銀6月客戶數、管理資產規模各是426人、664億元,第一銀各為343人、540億元,市占率約13%至19%左右。
據了解,兆豐銀客戶數暴衝是因5月起,允許高端戶可申請「原戶升級」,免再另開專戶,加上分行業務推展,自然業績一飛衝天。
與第1季相較,當時前三大是中信銀、第一銀和國泰世華銀,顯示這波搶富豪客生意廝殺,公股略勝一籌。
目前包括中信銀、兆豐銀、上海商銀、國泰世華銀、第一銀、合庫銀、UBS等共七家銀行獲准開辦高端資產客戶業務。銀行局主秘侯立洋說,另外還一家提出申請,銀行局正審核中。
過去包括台北富邦銀、玉山銀、華南銀及台銀等四家也有意願申辦。據了解,遞件申請為一家民營銀行。
七家銀行在開業不到一年半時間,就可繳出好成績,侯立洋說,主因是銀行持續推展、銀行組織架構做調整、人才培育、設計商品、資訊系統和內規建置等,都有助銀行高資產業務推展,如兆豐銀和第一銀都發行兩檔外幣結構債。
他說,依照銀行開辦高資產財管業務規定,銀行經過核准開辦後三年,辦理期限屆滿的前半年,需要重新考核一次,最快是在2020年底第一批次核准的三家銀行(中信、上海商銀和兆豐銀),需在明年6月底前,檢送相關考核項目報送銀行局做審查。
據數據顯示,中信銀6月客戶數、管理資產規模各達1,172人、1,202億元,市占率各達44%及35%,較過去市占率略降,顯示兆豐銀和第一銀等後來居上,已開始瓜分市場版圖。
兆豐銀6月客戶數、管理資產規模各是426人、664億元,第一銀各為343人、540億元,市占率約13%至19%左右。
據了解,兆豐銀客戶數暴衝是因5月起,允許高端戶可申請「原戶升級」,免再另開專戶,加上分行業務推展,自然業績一飛衝天。
與第1季相較,當時前三大是中信銀、第一銀和國泰世華銀,顯示這波搶富豪客生意廝殺,公股略勝一籌。
目前包括中信銀、兆豐銀、上海商銀、國泰世華銀、第一銀、合庫銀、UBS等共七家銀行獲准開辦高端資產客戶業務。銀行局主秘侯立洋說,另外還一家提出申請,銀行局正審核中。
過去包括台北富邦銀、玉山銀、華南銀及台銀等四家也有意願申辦。據了解,遞件申請為一家民營銀行。
七家銀行在開業不到一年半時間,就可繳出好成績,侯立洋說,主因是銀行持續推展、銀行組織架構做調整、人才培育、設計商品、資訊系統和內規建置等,都有助銀行高資產業務推展,如兆豐銀和第一銀都發行兩檔外幣結構債。
他說,依照銀行開辦高資產財管業務規定,銀行經過核准開辦後三年,辦理期限屆滿的前半年,需要重新考核一次,最快是在2020年底第一批次核准的三家銀行(中信、上海商銀和兆豐銀),需在明年6月底前,檢送相關考核項目報送銀行局做審查。
新台幣匯率今年以來持續貶值,各大公股金控旗下壽險公司因而有 可觀的匯兌收益加持,其中台灣金控旗下台銀人壽因匯兌收益加持, 上半年獲利近20億元,不僅居各公股壽險之冠,也創下成立以來最高 紀錄,並使台灣金控上半年獲利來到將近120億元的水準。
台灣金控旗下台銀,也是八大行庫上半年獲利唯一沒有衰退的銀行 ,加上台銀人壽因為匯兌收益而使獲利大躍進,因此台灣金也成為公 股金控上半年獲利唯一大幅成長者,約較去年同期成長15%。
新台幣貶值所創造的匯兌收益,可說為國內夾處在股債震盪下的全 體壽險業者帶來「及時雨」,海外投資龐大的大型壽險公司受益不在 話下,公股金控旗下的壽險公司亦雨露均霑。
除了台銀人壽獲利因此在上半年有驚人表現,包括合庫人壽、第一 金人壽等兩家公股壽險獲利表現也得力於匯兌收益的加持。
合庫人壽上半年稅前獲利7.94億元,對此合庫指出,在財務投資上 ,新台幣匯率貶值所帶來的匯兌收益有一定的加持,除此之外,合庫 人壽上半年有新的投資型保單上市,因此相關的手續費收入對獲利亦 有貢獻。目前合庫人壽投資台股部位大約介於15億∼20億元,預計在 7、8月可望有台股配發的股利收入實現。
第一金主管表示,除了匯兌收益,投資台股今年所配發的股利對人 壽獲利是重頭戲。
台灣金控旗下台銀,也是八大行庫上半年獲利唯一沒有衰退的銀行 ,加上台銀人壽因為匯兌收益而使獲利大躍進,因此台灣金也成為公 股金控上半年獲利唯一大幅成長者,約較去年同期成長15%。
新台幣貶值所創造的匯兌收益,可說為國內夾處在股債震盪下的全 體壽險業者帶來「及時雨」,海外投資龐大的大型壽險公司受益不在 話下,公股金控旗下的壽險公司亦雨露均霑。
除了台銀人壽獲利因此在上半年有驚人表現,包括合庫人壽、第一 金人壽等兩家公股壽險獲利表現也得力於匯兌收益的加持。
合庫人壽上半年稅前獲利7.94億元,對此合庫指出,在財務投資上 ,新台幣匯率貶值所帶來的匯兌收益有一定的加持,除此之外,合庫 人壽上半年有新的投資型保單上市,因此相關的手續費收入對獲利亦 有貢獻。目前合庫人壽投資台股部位大約介於15億∼20億元,預計在 7、8月可望有台股配發的股利收入實現。
第一金主管表示,除了匯兌收益,投資台股今年所配發的股利對人 壽獲利是重頭戲。
上市櫃公司6月下旬起陸續配發股息,不少行庫在7月已約實現一半 的股息收入。各大行庫內部預期,第三季所能收到的股息收入,普遍 可比去年同期成長1成以上,其中以目前台股部位已超過400億的合庫 最多,估計今年股息收入將逾30億元,八大行庫合計第三季能收到的 股息至少150億元起跳,已成為各大行庫在今年下半年獲利「大補丸 」。
包括一銀、台銀、兆豐、華銀等四家行庫,今年第三季預計可實現 的全部台股財務投資項下的股息收入,都在20億以上;其中,華銀在 上半年曾有一波大舉賣出台股,但之後歸隊加入護盤陣容,使持股水 位重返200億元以上,而台銀、兆豐銀的持股部位,則分別從2021年 底約200億元的水準,來到260億元以上。
大部分行庫投資台股的列帳並未直接列在交易部位,而是列在「備 供出售」部位,因此,台股價格的起落影響的是淨值,卻可在每年第 三季上市櫃公司配發現金股利時,在損益表中認列股利收入,因此每 年第三季台股的股利收入都會是獲利「大補丸」。
尤其各大行庫大舉加碼的時機點,是在6月、7月之間,大部分上市 公司還沒開始除權息,因此行庫在大盤指數跌破萬四之際進場低接, 現在不但賺到價差可以回補淨值,第三季因此所配發的股息收入,還 比今年初預期還來得高。對此行庫主管也表示,在「萬四」之際進場 加碼,當時買進的股票現金殖利率平均都在6%以上,比起先前在萬 七、萬六加碼的平均殖利率約高出接近1個百分點。
根據各大行庫日前公布的上半年獲利,有多家行庫都已來到百億元 上下的水準。大型行庫主管表示,倘若以第三季各大行庫能實現的股 利收入來計算,台股所貢獻的股利收入,大約可望貢獻全年獲利的1 0%∼15%。
包括一銀、台銀、兆豐、華銀等四家行庫,今年第三季預計可實現 的全部台股財務投資項下的股息收入,都在20億以上;其中,華銀在 上半年曾有一波大舉賣出台股,但之後歸隊加入護盤陣容,使持股水 位重返200億元以上,而台銀、兆豐銀的持股部位,則分別從2021年 底約200億元的水準,來到260億元以上。
大部分行庫投資台股的列帳並未直接列在交易部位,而是列在「備 供出售」部位,因此,台股價格的起落影響的是淨值,卻可在每年第 三季上市櫃公司配發現金股利時,在損益表中認列股利收入,因此每 年第三季台股的股利收入都會是獲利「大補丸」。
尤其各大行庫大舉加碼的時機點,是在6月、7月之間,大部分上市 公司還沒開始除權息,因此行庫在大盤指數跌破萬四之際進場低接, 現在不但賺到價差可以回補淨值,第三季因此所配發的股息收入,還 比今年初預期還來得高。對此行庫主管也表示,在「萬四」之際進場 加碼,當時買進的股票現金殖利率平均都在6%以上,比起先前在萬 七、萬六加碼的平均殖利率約高出接近1個百分點。
根據各大行庫日前公布的上半年獲利,有多家行庫都已來到百億元 上下的水準。大型行庫主管表示,倘若以第三季各大行庫能實現的股 利收入來計算,台股所貢獻的股利收入,大約可望貢獻全年獲利的1 0%∼15%。
111學年度上學期就學貸款申辦作業自8月1日起至9月30日止。因應 疫情為避免群聚感染,減少臨櫃接觸風險,臺灣銀行鼓勵續借學生線 上申請,可以晶片金融卡或「手機簡訊OTP」核驗身分,以電腦及手 機即可完成,免去現場排隊等候填寫,並免收線上對保手續費。首次 申請或有特殊需求者,可臨櫃辦理。
為免借款人於銀行、戶政機關兩地奔波,臺灣銀行與國發會之個人 化資料自主運用(My Data)平台合作,可讓借款人線上申請全戶戶 籍資料。臺灣銀行經理吳美齡表示,該行積極推廣同一學程續借者「 線上申貸」作業,主管機關教育部對此便民措施深表肯定,更呼籲相 關學校踴躍參與,使各校學生採用「線上申貸」作業,免於往返奔波 及排隊等候,兼享手續費豁免優惠。
就學貸款乃政府為照顧經濟弱勢家庭之學生,協調相關銀行開辦之 優惠貸款。為落實政府德政,臺灣銀行全力配合,期勉所有申貸學生 能順利完成學業,未來投入職場貢獻所學,回饋國家社會。詳情可至 「臺灣銀行就學貸款入口網」(sloan. bot.com.tw)或各 地營業單位洽詢。
為免借款人於銀行、戶政機關兩地奔波,臺灣銀行與國發會之個人 化資料自主運用(My Data)平台合作,可讓借款人線上申請全戶戶 籍資料。臺灣銀行經理吳美齡表示,該行積極推廣同一學程續借者「 線上申貸」作業,主管機關教育部對此便民措施深表肯定,更呼籲相 關學校踴躍參與,使各校學生採用「線上申貸」作業,免於往返奔波 及排隊等候,兼享手續費豁免優惠。
就學貸款乃政府為照顧經濟弱勢家庭之學生,協調相關銀行開辦之 優惠貸款。為落實政府德政,臺灣銀行全力配合,期勉所有申貸學生 能順利完成學業,未來投入職場貢獻所學,回饋國家社會。詳情可至 「臺灣銀行就學貸款入口網」(sloan. bot.com.tw)或各 地營業單位洽詢。
大型行庫美元優存戰開打。繼兆豐銀先前宣布1日起推出為期五天 、年息7%的美元優存「快閃專案」,合庫將從8日起推出年息8.8% 的1個月期美元優存,並限量1萬個名額,也就是預定最多開放3,000 萬美元的優存。一銀和台銀也都從8月起,陸續推出最新的美元優存 專案。
大型行庫主管指出,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台美利差越拉越大,相 對來說,不論是美元投資或放款,都比起新台幣業務更有助獲利,因 此各大行庫才競相提出優存專案吸金,同時發揮「固樁」效果,避免 存款流失。
至於優存的存款天期,各行庫則各有所好,兆豐與合庫主打「快閃 」,一銀和台銀則是鎖定較長天期的存款,最高直接可存滿一年。
台銀推出的優存為期一個月至8月底止,臨櫃3,000美元即可起存, 3、6、9、12個月期定存均有優惠利率,其中以單筆定存達10萬美元 以上,以1年期年率3.058%計息最高;台銀也同步推出網路優存,同 樣以3,000美元為起存點,最高利率為1年期的3.028%計息。
一銀目前數位外幣優存推出美元、澳幣、南非幣、人民幣等四種幣 別,其中美元3、6、12個月期存款均有優利,以1年期2.88%利率最 高。
合庫最新推出的美元優利快閃專案活動期間從8月8日至8月12日, 對象為臨櫃以新台幣結購美元者;有別於兆豐鎖定2個月定存,合庫 的快閃專案是1個月期定存,年利率高達8.8%,限量1萬名,門檻則 和兆豐一樣,最低1,000美元,最多3,000美元。
兆豐1日至5日推出的「快閃專案」以2個月期優存為主打,預定收 滿300萬美元即額滿,即約開放1,000名名額。
合庫指出,今年美國陸續於3、5、6、7月四度調升利率累計共9碼 (2.25個百分點),且為抑制通膨,預期聯準會仍將維持緊縮貨幣政 策,美元匯價可望獲得支撐,為提供投資人短期資金停泊管道,合庫 特別推出「快閃定存」,不需搭配任何理財商品,且因天期短,有助 投資人彈性面對後續利率變化。
大型行庫主管指出,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台美利差越拉越大,相 對來說,不論是美元投資或放款,都比起新台幣業務更有助獲利,因 此各大行庫才競相提出優存專案吸金,同時發揮「固樁」效果,避免 存款流失。
至於優存的存款天期,各行庫則各有所好,兆豐與合庫主打「快閃 」,一銀和台銀則是鎖定較長天期的存款,最高直接可存滿一年。
台銀推出的優存為期一個月至8月底止,臨櫃3,000美元即可起存, 3、6、9、12個月期定存均有優惠利率,其中以單筆定存達10萬美元 以上,以1年期年率3.058%計息最高;台銀也同步推出網路優存,同 樣以3,000美元為起存點,最高利率為1年期的3.028%計息。
一銀目前數位外幣優存推出美元、澳幣、南非幣、人民幣等四種幣 別,其中美元3、6、12個月期存款均有優利,以1年期2.88%利率最 高。
合庫最新推出的美元優利快閃專案活動期間從8月8日至8月12日, 對象為臨櫃以新台幣結購美元者;有別於兆豐鎖定2個月定存,合庫 的快閃專案是1個月期定存,年利率高達8.8%,限量1萬名,門檻則 和兆豐一樣,最低1,000美元,最多3,000美元。
兆豐1日至5日推出的「快閃專案」以2個月期優存為主打,預定收 滿300萬美元即額滿,即約開放1,000名名額。
合庫指出,今年美國陸續於3、5、6、7月四度調升利率累計共9碼 (2.25個百分點),且為抑制通膨,預期聯準會仍將維持緊縮貨幣政 策,美元匯價可望獲得支撐,為提供投資人短期資金停泊管道,合庫 特別推出「快閃定存」,不需搭配任何理財商品,且因天期短,有助 投資人彈性面對後續利率變化。
行庫認為日圓後市有「二空一多」。行庫主管指出,美日利差應會 繼續擴大,加上日本經濟前景相較美國更有衰退的機會,是「二空」 ;另一方面,日圓避險需求其實也在悄悄上升,將成為推升日圓的有 利因素。
日圓兌新台幣匯率從7月14日來到最低價位0.2183元以來,即開始 轉貶為升,其中,從7月27日開始連續升值四天,若以台銀的現金賣 匯價格(即客戶買匯)來看,8月1日台銀的現金賣匯價位已升到0.2 297元,日圓匯率已回升到6月9日、即近二個月前的水準。
雖然日圓升值近二周,但從多家大型匯銀的數字來看,國人並未出 現「買匯末班車潮」,反而更觀望。台銀統計,日圓近一周持續升值 後,國人買進日圓現鈔量減少,從一周賣出近7億日圓,到7月25至2 9日那一周已減至5億日圓,而相對於7月上旬每周賣出約10億日圓的 現鈔量,買氣明顯減少。
若以整個月的對比來看,台銀統計也顯示,日圓存款餘額在7月比 6月仍增加近2%,但在7月25至29日當周,已較18至22日減少約2%。 一銀、兆豐銀的統計也顯示同樣的趨勢,一銀日圓的賣出量近一周來 減少約1成,而兆豐銀則減少15%。
行庫高層指出,除了觀望日圓之後還有相當可能再回貶,新台幣匯 率貶值使民眾預期換匯不划算,也使民眾寧可再等進場換匯時機。另 外,不少民眾早先已經買了太多的日圓部位,使後續更趨觀望,除非 等到更低點,否則不會再買。
日圓兌新台幣匯率從7月14日來到最低價位0.2183元以來,即開始 轉貶為升,其中,從7月27日開始連續升值四天,若以台銀的現金賣 匯價格(即客戶買匯)來看,8月1日台銀的現金賣匯價位已升到0.2 297元,日圓匯率已回升到6月9日、即近二個月前的水準。
雖然日圓升值近二周,但從多家大型匯銀的數字來看,國人並未出 現「買匯末班車潮」,反而更觀望。台銀統計,日圓近一周持續升值 後,國人買進日圓現鈔量減少,從一周賣出近7億日圓,到7月25至2 9日那一周已減至5億日圓,而相對於7月上旬每周賣出約10億日圓的 現鈔量,買氣明顯減少。
若以整個月的對比來看,台銀統計也顯示,日圓存款餘額在7月比 6月仍增加近2%,但在7月25至29日當周,已較18至22日減少約2%。 一銀、兆豐銀的統計也顯示同樣的趨勢,一銀日圓的賣出量近一周來 減少約1成,而兆豐銀則減少15%。
行庫高層指出,除了觀望日圓之後還有相當可能再回貶,新台幣匯 率貶值使民眾預期換匯不划算,也使民眾寧可再等進場換匯時機。另 外,不少民眾早先已經買了太多的日圓部位,使後續更趨觀望,除非 等到更低點,否則不會再買。
為強化金融市場穩定性,接軌國際監理趨勢,臺灣期貨交易所25日開辦店頭集中結算業務,共有中信銀、元大銀、北富銀、永豐銀、永豐金證券、玉山銀、合庫、國泰世華銀、彰銀、新光銀、臺銀等11家金融機構申請成為結算會員。
透過店頭集中結算,可將買賣違約風險轉移到期交所,原本買賣雙方的債權債務關係,將變成期交所與買方及期交所與賣方間的關係,交易人不需要再面對各種不同風險的交易對手,可以簡化風險管理作業,降低成本。而且每個集中結算契約價值都是由期交所每日依市價進行評價,辦理損益收付與風險管理,可以即時掌握每個參與者的風險狀況,提早示警;即使有人違約,透過期交所的財務防衛資源,也可以吸收違約衝擊,避免風險持續擴大。
以往國內金融機構通常是透過倫敦結算所(LCH)等國外結算機構進行集中結算,費用很高。隨著期交所推出店頭集中結算機制,實現金融服務在地化,業者可就近在國內進行集中結算,將大幅提升結算便利性,並降低結算成本。
結算機制是金融體系的中樞神經系統,期交所建置的店頭集中結算機制,除保障國人交易安全、降低金融業者成本外,更營造有利的交易及避險環境,可望進一步吸引外資進入我國市場。
期交所25日也舉辦公益捐贈活動,在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黃天牧蒞臨見證下,共捐贈6家公益團體,合計總捐贈金額300萬元,幫助身心障礙、失智長輩、單親兒童等弱勢群族及縮短城鄉差距,將公益觸角延伸至各公益團體,期盼帶動更多企業加入公益行列,促進社會永續發展。
透過店頭集中結算,可將買賣違約風險轉移到期交所,原本買賣雙方的債權債務關係,將變成期交所與買方及期交所與賣方間的關係,交易人不需要再面對各種不同風險的交易對手,可以簡化風險管理作業,降低成本。而且每個集中結算契約價值都是由期交所每日依市價進行評價,辦理損益收付與風險管理,可以即時掌握每個參與者的風險狀況,提早示警;即使有人違約,透過期交所的財務防衛資源,也可以吸收違約衝擊,避免風險持續擴大。
以往國內金融機構通常是透過倫敦結算所(LCH)等國外結算機構進行集中結算,費用很高。隨著期交所推出店頭集中結算機制,實現金融服務在地化,業者可就近在國內進行集中結算,將大幅提升結算便利性,並降低結算成本。
結算機制是金融體系的中樞神經系統,期交所建置的店頭集中結算機制,除保障國人交易安全、降低金融業者成本外,更營造有利的交易及避險環境,可望進一步吸引外資進入我國市場。
期交所25日也舉辦公益捐贈活動,在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黃天牧蒞臨見證下,共捐贈6家公益團體,合計總捐贈金額300萬元,幫助身心障礙、失智長輩、單親兒童等弱勢群族及縮短城鄉差距,將公益觸角延伸至各公益團體,期盼帶動更多企業加入公益行列,促進社會永續發展。
行政院長蘇貞昌26日初步敲定明(112)年度總預算歲出逾2.7兆元 ,增加4,500億額度中,有1,500億元為經濟部對台電增資,辦理「穩 定供電建設方案」,台電資本額將一舉躍上4,800億元。據悉,政府 增資公股事業雖非頭一遭,但如此上千億大手筆的增資案,卻是史上 最大規模。
據了解,明年經濟部公務預算編列2,136億元,其中1,500億是對台 電增資案,名目是辦理「穩定供電建設方案」,做基礎電網等供電建 設,達穩定電價和發展綠能投資目的。增資台電1,500億用一般公務 預算額度不是公建額度,但對外歸屬公建類別。
由於台電向經濟部提出的「強化電網韌性改善方案」,規模多達4 ,000∼5,000億元,但第一年所需資金1,500億元出現短絀。知情人士 說,台電財務惡化,今年因國際燃料劇烈波動,虧損恐達2,000億, 在高通膨率下,政府6月底未十足反映電價成本,加上台電負債比接 近九成,不宜再舉債,因此政府出手助台電改善財務,大舉增資1,5 00億元。
台電目前資本額為3,303億元,增資後為4,803億元,但額定資本額 上限為4,000億元,增資後資本額將超過額定上限,台電董事會必先 修改公司章程,讓資本額超過額定上限,在明年總預算三讀後,才能 完成增資程序。
知情官員表示,在供電負載頻創新高壓力下,各區域電網強化建設 十分迫切,但台電資金嚴重短絀,政府不能放手不管。至於中油虧損 則不採增資方式,官員說,台電財務惡化比中油嚴重,中油有周周調 漲的油價公式,只是反映額度受限,而中油負債比也沒有台電高,虧 損不會像台電這麼嚴重。
過去政府為公股事業辦理增資例如台銀、土銀、輸銀、台水及台電 增資不乏前例,但最多僅百億之譜,通常多數十億,一年內大手筆增 資破千億,這次屬首例,相關官員直言,前所未見。
據了解,明年經濟部公務預算編列2,136億元,其中1,500億是對台 電增資案,名目是辦理「穩定供電建設方案」,做基礎電網等供電建 設,達穩定電價和發展綠能投資目的。增資台電1,500億用一般公務 預算額度不是公建額度,但對外歸屬公建類別。
由於台電向經濟部提出的「強化電網韌性改善方案」,規模多達4 ,000∼5,000億元,但第一年所需資金1,500億元出現短絀。知情人士 說,台電財務惡化,今年因國際燃料劇烈波動,虧損恐達2,000億, 在高通膨率下,政府6月底未十足反映電價成本,加上台電負債比接 近九成,不宜再舉債,因此政府出手助台電改善財務,大舉增資1,5 00億元。
台電目前資本額為3,303億元,增資後為4,803億元,但額定資本額 上限為4,000億元,增資後資本額將超過額定上限,台電董事會必先 修改公司章程,讓資本額超過額定上限,在明年總預算三讀後,才能 完成增資程序。
知情官員表示,在供電負載頻創新高壓力下,各區域電網強化建設 十分迫切,但台電資金嚴重短絀,政府不能放手不管。至於中油虧損 則不採增資方式,官員說,台電財務惡化比中油嚴重,中油有周周調 漲的油價公式,只是反映額度受限,而中油負債比也沒有台電高,虧 損不會像台電這麼嚴重。
過去政府為公股事業辦理增資例如台銀、土銀、輸銀、台水及台電 增資不乏前例,但最多僅百億之譜,通常多數十億,一年內大手筆增 資破千億,這次屬首例,相關官員直言,前所未見。
長達10年挪用近9千萬元,金管會開罰!台灣銀行蘇澳分行張姓前 行員自2012年8月開始,到今年2月間,以偽造客戶簽名或偽刻印鑑方 式,替客戶申辦網路銀行,及詐騙代客投保或投資基金,挪用客戶款 項達8,447萬元,金管會26日以台銀管理上有疏失違反銀行法,開罰 1,400萬元。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今年至目前為止,行員或理專挪用客戶 資金或與客戶有不當資金往來,已開罰三件,即凱基銀行被罰600萬 元,兆豐銀行被罰400萬元,華南銀行被罰400萬元,台銀是第四件, 也是今年被罰金額最重者,林志吉透露,還有一件類似挪用案仍在審 理中。
金管會自2019年6月開始祭出理專十誡,之後再犯的銀行開罰金額 就是數百萬元到數千萬元,林志吉說,2020年共有六件理專或行員挪 用客戶資金案,共罰7,200萬元,去年則是有四件,開罰5,000萬元, 今年加計台銀共是四件,已罰2,800萬元。
銀行局指出,台銀蘇澳分行張姓前行員在這十年間,偽冒客戶申辦 網路銀行,及欺騙客戶假意要買保單、基金,並以抽換單據及透過網 銀轉帳,挪用客戶款項,受影響客戶數達九位,約8,447萬元,台銀 已與六位客戶達成和解、二位客戶帳戶無損失,另有一戶無法釐清, 將由司法判定。
金管會列出台銀五大缺失,第一部分是在未完善建立內部控制制度 ,未發現張姓行員長期利用配偶及友人的行內帳戶轉帳給客戶並備註 「保單配息」、「基金配息」等文字,掩飾挪用行為;二未建立理財 專員代客辦理交易的確認機制,才出現抽換單據等挪用手法。
三為未落實執行網銀申請書件客戶收執聯及密碼函的交付規範,即 台銀內規是應由核章主管將客戶收執聯及密碼函親手交給申請人;四 是員工未妥善保管個人印章及轉帳章戳,才遭張員取用盜蓋,成功冒 名申請網銀及偽造匯款單回條聯;五未落實督導及管理理財專員遵守 行為準則規範。
台銀除了被罰1,400萬元外,也被要求改善四大點:一應加強對高 齡客戶申請網銀的關懷措施;二應切實執行有效的理專職務輪調機制 ;三應加強對行員生活輔導及關懷措施;四在銀行公會網站揭露此態 樣。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今年至目前為止,行員或理專挪用客戶 資金或與客戶有不當資金往來,已開罰三件,即凱基銀行被罰600萬 元,兆豐銀行被罰400萬元,華南銀行被罰400萬元,台銀是第四件, 也是今年被罰金額最重者,林志吉透露,還有一件類似挪用案仍在審 理中。
金管會自2019年6月開始祭出理專十誡,之後再犯的銀行開罰金額 就是數百萬元到數千萬元,林志吉說,2020年共有六件理專或行員挪 用客戶資金案,共罰7,200萬元,去年則是有四件,開罰5,000萬元, 今年加計台銀共是四件,已罰2,800萬元。
銀行局指出,台銀蘇澳分行張姓前行員在這十年間,偽冒客戶申辦 網路銀行,及欺騙客戶假意要買保單、基金,並以抽換單據及透過網 銀轉帳,挪用客戶款項,受影響客戶數達九位,約8,447萬元,台銀 已與六位客戶達成和解、二位客戶帳戶無損失,另有一戶無法釐清, 將由司法判定。
金管會列出台銀五大缺失,第一部分是在未完善建立內部控制制度 ,未發現張姓行員長期利用配偶及友人的行內帳戶轉帳給客戶並備註 「保單配息」、「基金配息」等文字,掩飾挪用行為;二未建立理財 專員代客辦理交易的確認機制,才出現抽換單據等挪用手法。
三為未落實執行網銀申請書件客戶收執聯及密碼函的交付規範,即 台銀內規是應由核章主管將客戶收執聯及密碼函親手交給申請人;四 是員工未妥善保管個人印章及轉帳章戳,才遭張員取用盜蓋,成功冒 名申請網銀及偽造匯款單回條聯;五未落實督導及管理理財專員遵守 行為準則規範。
台銀除了被罰1,400萬元外,也被要求改善四大點:一應加強對高 齡客戶申請網銀的關懷措施;二應切實執行有效的理專職務輪調機制 ;三應加強對行員生活輔導及關懷措施;四在銀行公會網站揭露此態 樣。
升息再度牽動資金流動,保發中心董事長桂先農表示,民眾的理財 需求讓金融機構業務成長,當銀行存款利率偏低時,資金就會流向壽 險的儲蓄型保單,資本市場多頭時,就是證券商或投資型保單業績上 揚,當升息達一定幅度時,資金可能又流回銀行。
以台灣銀行、第一銀行及合庫二年定存利率計算出來的壽險分紅利 率來看,台灣的利率在2002年平均利率跌破4%,此後20年都在3%以 下,2008年時曾短暫上升到2.8%以上,2009年1月又馬上降回1.15% ,壽險業提供短年期固定利率儲蓄險,因為期滿年化利率高於銀行定 存,就吸引大量資金。
壽險業發展近40年,到2002年總保費才要接近9,000億元,在低利 率時期來臨時,當時的保險司開放投資型保單及之後的外幣保單,壽 險保單更多元化,總保費在2003年破1兆元,2009年破2兆元,再到2 016年破3兆元,即大約六到七年就再增加1兆元的規模,壽險產業也 在低利率環境下快速發展。
這波升息是因為要壓抑通膨問題,是否能長期持續,目前仍不確定 ,而壽險業上半年新契約保費衰退11.2%,並創14年來同期新低,續 期保費衰退20.9%,因此總保費衰退17.6%,壽險業者預估今年恐怕 都難恢復成長,必須明年保費才會比前一年增加。
今年保費難以成長的原因有四,一是資本市場波動、經濟前景不確 定,上半年投資型保單保費衰退25.9%,下半年恐怕仍會持續減少; 二是金管會監理政策引導,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平穩化,吸引力會相對 削弱。
三是進入接軌IFRS17緊密試算期,各壽險公司都必須著重保單獲利 率,保單邊際利潤(CSM)不得為負外,最好能對公司有貢獻;四是 升息造成今年壽險淨值大量減少,大部分公司較沒有拚市占率的底氣 。
另外,加上產險業今年遇上其史上賠最慘的防疫險,今年總保費的 全球排名,恐怕易退難升。
以台灣銀行、第一銀行及合庫二年定存利率計算出來的壽險分紅利 率來看,台灣的利率在2002年平均利率跌破4%,此後20年都在3%以 下,2008年時曾短暫上升到2.8%以上,2009年1月又馬上降回1.15% ,壽險業提供短年期固定利率儲蓄險,因為期滿年化利率高於銀行定 存,就吸引大量資金。
壽險業發展近40年,到2002年總保費才要接近9,000億元,在低利 率時期來臨時,當時的保險司開放投資型保單及之後的外幣保單,壽 險保單更多元化,總保費在2003年破1兆元,2009年破2兆元,再到2 016年破3兆元,即大約六到七年就再增加1兆元的規模,壽險產業也 在低利率環境下快速發展。
這波升息是因為要壓抑通膨問題,是否能長期持續,目前仍不確定 ,而壽險業上半年新契約保費衰退11.2%,並創14年來同期新低,續 期保費衰退20.9%,因此總保費衰退17.6%,壽險業者預估今年恐怕 都難恢復成長,必須明年保費才會比前一年增加。
今年保費難以成長的原因有四,一是資本市場波動、經濟前景不確 定,上半年投資型保單保費衰退25.9%,下半年恐怕仍會持續減少; 二是金管會監理政策引導,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平穩化,吸引力會相對 削弱。
三是進入接軌IFRS17緊密試算期,各壽險公司都必須著重保單獲利 率,保單邊際利潤(CSM)不得為負外,最好能對公司有貢獻;四是 升息造成今年壽險淨值大量減少,大部分公司較沒有拚市占率的底氣 。
另外,加上產險業今年遇上其史上賠最慘的防疫險,今年總保費的 全球排名,恐怕易退難升。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