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匯知識(未)公司新聞
台灣創業家周培林,以其創新智慧,帶領宇匯知識科技走過15年的連續虧損,最終成功轉虧為盈,並獲頒《安永企業家獎》─智慧永志企業家獎。這位網際網路風潮的先鋒創業家,在AI人工智慧興起之前,就洞悉先機投入研發,展現出過人的遠見。從無到有,從虧損到穩健獲利,宇匯知識科技的故事,不僅是創業家對企業的熱愛與責任,更是對台灣軟體服務業的貢獻。
周培林創立宇匯知識科技的初衷,是希望創造一個讓人樂在其中的工作環境。畢業於管理系的他,曾經在電子業擔任過多個主管職位,對每個職位都游刃有餘。在他看來,只要努力,什麼事情都可以做得不錯。受到一位電子業前輩的建議,他決定朝軟體開發的方向創業,並與高中同學和那位前輩共同創辦了宇匯知識科技。
創業初期,周培林曾經遇到很多困難。他發現,要讓公司經營下去,不能僅僅依靠技術,還需要其他配套措施。2005年,宇匯知識科技開始切入個人化廣告領域,透過分析網路使用者的網路足跡,精準提供適合的廣告內容。2007年左右,宇匯知識科技又切入再行銷領域,成為當時市場的先行者。
然而,這一路走來並不平順。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宇匯知識科技也遭遇了資金斷鏈和景氣衰退的困難。周培林曾經建議員工去找工作,但員工們卻堅持留下來。這些年來,員工與周培林建立起革命情感,共同度過難關。除了員工的支持外,投資人的信任也是宇匯知識科技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周培林獲頒《安永企業家獎》時表示,他沒有覺得自己很成功,能被推薦真的很感謝。他也感謝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關注到像宇匯知識科技這樣的軟體技術服務公司。他認為,台灣人才實力堅強,在軟體服務業的競爭力不輸歐美先進國家,只要有適合的舞台,一定能在國際發光發熱。
宇匯知識科技的成功故事,不僅是創業家個人努力的結果,更是團隊合作、創新思維和責任感的體現。這個故事也給我們帶來啟示:在創業的道路上,只要有堅持和信念,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但在股東、員工的支持下,加上周培林對公司的熱愛與責任,宇匯知識科技不僅成功推出台灣第一個數位廣告聯播網,當時更成為台灣唯一一家臉書(Facebook)官方認證行銷夥伴,營運也順利轉虧為盈。
跨領域創業
走在市場之先
「我的願望是想成立一家,在裡面工作能讓我樂在其中的公司。」談及創立宇匯知識科技的初衷,周培林坦言動機其實很單純。大學就讀管理系的他,畢業後進入電子業,擔任過採購、製造與業務部門的主管,對每個職位都得心應手,因而產生「只要努力,什麽事情都可以做得不錯吧!」的樂觀想法。
「我念管理卻進入電子業,很多都是從頭學的,自己創業應該也沒有什麼困難。」當時,一位電子業的前輩建議他可以朝「基礎研究」,也就是有別於當年台灣專攻硬體製造,朝軟體開發作為創業的方向,因此,周培林就找了自己的高中同學和那位前輩,3人在1997年共同創辦宇匯知識科技。
真正創業後,周培林才發現原來他把一切想得太簡單。「我當時的想法是要做世界市場,就要做最棒的技術。但後來發現,並不是做出最棒的技術,市場就會買單。」周培林說,宇匯很早就開始運用AI與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作自動分類,還受到海外資訊公司的高度讚許,「他們檢測後評價我們是世界上最好的自動分類技術。」
不過,當年的環境尚未成熟,產業鏈也未形成,「就像是在馬車的時代,你已經作出更快的引擎;雖然大家都覺得是很棒的發明,但只有引擎還不夠,還要有變速箱、差速器、輪胎,所有零件都要完備,才能成為可以移動的汽車。」當時宇匯空有一身技術,卻無處大展拳腳。
為了讓公司經營下去,周培林只得另闢蹊徑。他思考,宇匯可以針對文章進行分類,而分類就是透過對文章特徵的了解,「那是否可以將一個人當成一篇文章,而文章中的詞彙,就成為這個人的足跡,透過機器來進行分類?」透過這樣的概念,宇匯2005年開始切入個人化廣告領域,藉由分析網路使用者的網路足跡,透過機器學習,找出使用者的喜好,並精準提供適合的廣告內容,也就是今日電商廣泛使用的廣告投放。
引入再行銷
改變廣告生態系
不僅如此,今日消費者在網站瀏覽網頁後,會發現Google或是臉書跳出其網頁之相關廣告,這就是再行銷(Retargeting)的概念,也是一種個人化廣告投放的行銷策略,如今已成為電商行銷利器,但宇匯早在2007年左右就切入再行銷領域,證明周培林相當有遠見。
時至今日,精準投放廣告已是電商的基礎ABC,但在近20年前,市場尚未理解與接受這個概念,「廣告投得準對業主有好處,但投準後下一步要做什麼?很多業主還沒想過,但這概念已先對廣告商造成很大的影響,改變廣告產業的利益結構。」如今看來,宇匯當初是走在時代尖端,但要當先行者,就得忍受一段孤獨的路程,也因此歷經10幾年的虧損。
責任感支撐
挺過金融海嘯
「2008年金融海嘯,我真的有『公司會倒』的念頭。」當時因為資金斷鏈,又遇到景氣衰退,周培林跟同仁說,「你們先去找工作吧。」但員工持續堅持,這些年來更與周培林建立起革命情感,「身為公司負責人的我,沒有輕言放棄的權利。」至今,員編前幾位員工,都還在與宇匯共同奮鬥。
除了員工支持外,投資人對他的信任也支撐著宇匯。當年公司遇到資金缺口,他也曾找同學幫忙,「結果他們二話不說投資我,我很感激他們。」周培林認為,讓他繼續堅持的關鍵是責任感,「這麼多人願意幫助我,我就要想盡辦法把公司經營好,這是對投資人與員工的責任。」而宇匯營運也逐漸上軌道,近年穩健獲利,也已在東南亞進行布局,未來將朝亞洲市場發展,「打亞洲盃」的企圖心強烈。
談及獲頒《安永企業家獎》的心得,周培林笑說:「我沒有覺得自己很成功,能被推薦真的有點不好意思。」但他也獲得評審很多對於企業經營的建議,「就像同時有很多武林高手,一起來教你功夫一樣。」他也感謝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關注到像宇匯這樣的軟體技術服務公司,尤其對台灣軟體業來說,由於國內市場小,勢必需要有產官學界的支持,「如同早年政府支持半導體一樣。」周培林認為,台灣人才實力堅強,在軟體服務業的競爭力不輸歐美先進國家,只要有適合的舞台,一定能在國際發光發熱。
台灣企業界盛事《安永企業家獎》今年再度聚焦五強企業家,他們分別是宇匯知識科技董事長周培林、安勤科技董事長劉琍綺、帆宣系統科技董事長兼執行長高新明、晶達光電董事長李英珍和頻譜電子工業總經理鄭智航。這五位企業家以創新思維和領導力,帶領各自的企業在各自領域中取得顯著成就。
周培林帶領的宇匯知識科技,從1997年成立以來,就堅定地將網際網路和機器學習作為發展核心。他強調,公司從研究開始,就注重應用和可能的發展,並在行為分類領域取得重要突破。他認為,台灣企業有能力做出最好的產品,關鍵是如何進入國際市場。
劉琍綺則帶領安勤科技,在疫情這樣的不確定性環境中,依然能夠保持高速成長。她強調企業要有明確的定位,並帶領安勤科技從嵌入式板卡設計製造起家,跨足智慧醫療、智能製造等領域,2022年成長超過50%,遠超預期。
高新明則將帆宣系統科技帶入智慧科技領域,並期望將台灣的供應商帶進國際市場。她認為,台灣高科技的周邊供應鏈是其獨特優勢,帆宣科技將監控系統與高科技領域結合,積極投入智慧城市建設。
李英珍接掌晶達光電後,進行了一系列轉型,成功帶領公司轉虧為盈。他認為,聚焦產品和制定策略是成功關鍵,並以三階段策略成功奠定晶達在市場上的地位。
鄭智航則帶領頻譜電子工業,在金融危機中找到自己的利基,大幅降低不良率,提升營收成長。他強調,提供企業時間價值,建立客戶信任是企業成功的重要要素。
這五位企業家將於12月1日決選結果揭曉,得獎者將代表台灣與全球企業家競逐2024《安永世界企業家大獎》。
周培林:持續創新 主攻再行銷解決方案
宇匯知識科技1997年成立,周培林說,第一個思考重點是網際網路 為未來趨勢;接下來考慮機器學習,因欲發展大量資料分類技術,就 決定開始做AI。
他表示,宇匯知識科技從研究開始,想的不是製造,而是應用和可 能的發展。在分類技術成熟後,於是進入行為分類的領域,2005年著 重環繞在電子商務,進行廣告個人化,經營領域由搜尋引擎、站內推 薦到再行銷。他指出,台灣企業可以做出最好的東西,下一步是如何 進入國際。
劉琍綺:企業需清楚定位 疫情時帶領安勤成長
安勤科技是全球工業電腦供應商,劉琍綺指出,企業要有清楚定位 。安勤從嵌入式板卡設計製造起家,跨入新興應用科技領域,連結A I運算等技術,聚焦智慧醫療、智能製造,現已跨足IOT、醫療照護、 智慧零售、智慧製造。劉琍綺說,2020年疫情高度不確定性時,安勤 仍召開內部主管會議,定出下個「五年目標」,期許到2025年雙倍成 長,但安勤在2022年就超乎預期,有超過50%的成長。
高新明:發展智慧科技領域 期望將台灣供應商帶進國際
帆宣系統科技董事長高新明說,台灣高科技造就周邊供應鏈,是其 他地方不能累積的經驗;帆宣目標是將監控系統進人高科技領域,從 代工到供給,把台灣所有周邊產業供應商帶進國際大廠。她表示,隨 工業4.0來臨,帆宣更將以高水準供應鏈、垂直與相關系統整合並邁 向國際;近年來更積極投入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發展電力、通訊系 統等基礎建設,進一步發展智慧交通、智慧教育和智慧醫療等領域。
李英珍:帶領轉型 三階段策略奏效
晶達光電在李英珍2007年接掌後,進行轉型並轉虧為盈。他表示, 當時晶達光電核心技術不錯,但產品和市場定位有點分散,團隊調查 後專攻高亮度的切割螢幕,聚焦產品,同時擬定出各階段策略,得以 成功轉型。
他表示,第一階段策略是「全球品牌、當地接單,一站到位,全年 無休」;第二階段則是保持彈性、分割成長,要「分而治之,群而攻 之,以新代舊,掌握關鍵」;第三階段則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多, 人多我好」,成功策略奠定晶達市場地位。
鄭智航:提供企業時間價值 建立客戶信任
鄭智航2008年接手頻譜電子工業時,正值全球金融危機,他表示, 頻譜雖有技術,但以應往哪個方向的利基創造出價值為關鍵,來盤點 公司欲解決的難題,大幅降低不良率與提升營收成長。
頻譜電子工業致力交流/直流電源交接轉換器的研發和製造,鄭智 航說,除提供安全穩定電源,更要提供企業時間價值,讓客戶在設計 時把時間縮到最短,營運時可如期如質如數交貨,順利上市,以建立 與客戶的信任感。
2023《安永企業家獎》年度大獎決選結果,將於12月1日揭曉,得 主將代表台灣與各國角逐2024《安永世界企業家大獎》。
識科技昨(十七)日宣布推出「Scupio 酷比」搜尋服務,強調其個人
化智慧型搜尋的技術獨步全球。其他本土搜尋引擎業者,像龍捲風科
技、網擎資訊等公司則在國際大廠廝殺混戰中退出,避開一級戰場,
專攻企業市場。
成立八年的宇匯知識科技,網羅了不少台大等一流大學的資優工程師
,陸續拿到了不少專利技術。昨天所發表的「Scupio 酷比」搜尋服務
,該公司總經理周培林強調,是一種「以文找文」的概念式搜尋,有
別於現在Yahoo!、Google等業者所採用的「關鍵字」搜尋。
宇匯知識科技表示,這個搜尋引擎的技術優於其他國際級公司的產品
,最主要的特色在於 Scupio是一個具有「人工智慧」功能的搜尋引擎
。該軟體具有學習能力,透過一些「訓練」,將搜尋結果的優先順序
做出調整,有別於 Yahoo!、Google 的被動式查詢,Scupio 可以做到
「資訊來找人」,將所需要的資料用郵件主動寄到搜尋者的信箱。
宇匯知識科技希望與內容商合作,並爭取到入口網站業者的合作。據
了解,該公司積極與台灣最大入口網站 Yahoo! 奇摩接洽, Yahoo!
奇摩搜尋服務事業處總監黃蕙雯表示,歡迎台灣本土業者,像是搜尋
技術、工具提供的業者與該公司合作。 Yahoo!奇摩也證實宇匯與他
們接洽過,但合作案還未具體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