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邦投信(未)公司新聞
【金融新聞】台灣ETF市場風雲變,富邦投信強勢崛起,高股息ETF獲利亮眼
近期,台灣ETF市場火熱,規模不斷攀升,截至2月底,台灣上市的ETF規模已達到驚人的4.18兆元,比半年前增加了近1兆元,增幅高達三成。其中,高股息ETF更是受到市場矚目,去年共有六檔新ETF掛牌,總數達到17檔。
在今年,九檔高股息ETF表現亮眼,含息報酬率在20.6%至11.4%之間,均超越了大盤的10.7%漲幅。根據CMoney的統計,這九檔ETF中,成立滿一年以上的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凱基優選高股息30、富邦特選高股息30、富邦臺灣優質高息,去年含息報酬率分別達到46.7%、60.9%、43.2%、27.4%,均超越了大盤的26.8%報酬。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才上市的永豐ESG低碳高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群益半導體收益、台新永續高息中小、中信成長高股息等五檔ETF,今年則均繳出逾11.4%的報酬表現。這些ETF的崛起,顯示了市場對於高股息ETF的熱情。
近期,預計將有多檔高股息ETF推出,其中,第18檔為統一台灣高息動能ETF(00939)於今日上市。而在ETF填息方面,本周共有六檔高股息ETF除息,其中三檔已經完成填息,其中兩檔分別為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和凱基優選高股息30,含息報酬率分別達到20.6%和17.67%,第三檔為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含息報酬率为15.57%,昨日除息後秒填息,漲幅達1.9%至21.3元。
凱基優選高股息30基金經理人顏良宇表示,面對上半年降息生變的疑慮,市場震盪的機率升高,各企業因應AI發展持續上修資本支出,可望帶動企業實質獲利成長。對於想分享企業獲利成果同時分散高檔風險的投資人,可以透過選股納入波動考量的高股息ETF追求持盈保泰,並趁股價修正之際逢低分批布局。
而富邦投信,作為台灣金融市場的重要角色,其旗下的多檔高股息ETF在市場上的表現也相當亮眼,顯示了富邦投信在ETF市場的實力與影響力。
成,其中,近年又以高股息ETF最受到市場矚目,去年總計有六檔新掛牌,總數
達17檔。而觀察高股息ETF今年表現,有九檔繳出亮眼佳績,今年來含息報酬率
達20.6%至11.4%之間,皆打敗大盤的10.7%漲幅。
根據CMoney統計,今年以來含息報酬率打敗大盤的九檔高股息ETF中,成立滿一
年以上的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凱基優選高股息30、富邦特選高股息30、富邦臺灣
優質高息,四檔ETF去年含息報酬率分別達46.7%、60.9%、43.2%、27.4%,也
皆打敗大盤的26.8%報酬。
而另外五檔ETF,包括永豐ESG低碳高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群益半導體收益、
台新永續高息中小、中信成長高股息等五檔ETF皆在去年才上市,今年則是皆繳
出逾11.4%的報酬表現。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也預計將有多檔高股息ETF推出,其
中,第18檔為統一台灣高息動能ETF(00939)今(20)日上市。
而觀察ETF填息表現,本周共計有六檔高股息ETF除息,昨日已有三檔完成填息,
其中兩檔為所有高股息ETF中,今年含息報酬的第一名與第二名,分別為群益台
灣精選高息、繳出20.6%表現,以及凱基優選高股息30、繳出17.67%報酬;第三
檔則為復華台灣科技優息、今年繳出15.57%含息報酬表現,昨日除息秒填息,以
上漲1.9%至21.3元作收。
凱基優選高股息30基金經理人顏良宇表示,面對上半年降息生變的疑慮,市場震
盪的機率升高,各企業因應AI發展持續上修資本支出,可望帶動企業實質獲利成
長。
想分享企業獲利成果同時分散高檔風險的投資人,可以透過選股納入波動考量的
高股息ETF追求持盈保泰,並趁股價修正之際逢低分批布局。
台灣ETF投資熱潮持續延燒,元月份總參與人數突破900萬人次,創下新紀錄。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數據,截至1月底,ETF總規模已達4.04兆元,總投資人數達921.65萬人,其中群益投信和元大投信的受益人數分別增加逾10萬人。富邦投信則以114.95萬人的總受益人數,在業界中名列前茅。 群益投信在1月底的總受益人數較去年底增加17.2萬人,主要來自旗下台灣精選高息和ESG投等債產品。元大投信則因旗下高股息產品元大高股息在1月除息後填息,加上市場期待降息,吸引了大量買盤。復華投信則是因為月月配復華台灣科技優息一檔的熱門,增加9.73萬受益人。 張錫,國泰投信董事長,分析ETF熱潮背後的四大因素:一是投資簡單、成分股透明,即便在2020年股債市雙跌,台灣投資人仍樂觀進場;二是高報酬率和配息率,讓投資人對ETF投資更有信心;三是年輕族群加入投資,透過豐富的資訊來源,讓ETF成為新一代的投資標的;四是投資資金轉移,隨著多元投資方式出現,加上近期台股表現亮眼,吸引更多保險或儲蓄資金轉向ETF。 展望未來,張錫預期台股ETF規模將持續成長,預計今年可達2兆元,2025年甚至可能達到3兆元。若今年能開放主動型ETF,預計將加速市場成長。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昨(21)日公告,截至今年1月底ETF再度創下新里程碑,總規模跨過4兆元大關來到4.04兆元,ETF總投資人數也來到921.65萬人,單月增加49.81萬人或5.7%。
進一步看各業者單月人氣表現,群益投信1月底總受益人數較去年底增加17.2萬人,增加人數在17家發行業者中最多,主要來自旗下指標性產品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和群益ESG投等債20+人氣持續增溫。
增加第二多是元大投信的10.43萬人,因旗艦產品元大高股息元月除息且當月填息吸引買盤,以及市場期待性降息紛紛進場布局元大美債20年。此外,復華投信也增加9.73萬人,源自於月月配復華台灣科技優息一檔的貢獻。
另以ETF發行商總受益人數檢視,目前共有三家業者擁有百萬受益人,依序為元大投信287.87萬、國泰投信217.21萬、富邦投信114.95萬人;至於群益和復華投信分別為91.39萬、81.8萬人分居第四和第五。
針對ETF盛況,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分析有四大因素:一是投資簡單、成分股透明,因此即使2020年股債市雙跌,台灣人愈跌愈買,規模和投資人數都有增長;二是報酬率和配息率,2023年多檔台股ETF報酬逾40%,配息率也很不錯,投資人獲得很大信心。
三是年輕族群的影響,現在ETF有很豐富資訊來源,年輕人邀長輩一起加入ESG投資行列;四是投資資金轉移,隨更多元投資方式出現,加上近期台股突破「萬八」股市看好,也讓部分保險或儲蓄資金轉向投入ETF。
以類型來看,光台股ETF規模1月底就達1.5兆元,張錫預期今年光台股ETF整體規模有機會增加到2兆元,2025年甚至可到3兆元;且若今年有機會開放主動型ETF,預計會增速整體ETF市場的成長。
台股龍年開紅盤,ETF基金除息秀熱鬧登場!富邦投信引領投資風潮
龍年來臨,台股市場熱鬧非凡,尤其在2月底,多檔股債ETF基金將上演除息秀,這一現象再度掀起投資熱潮。根據市場統計,目前台股ETF受益人數已突破640萬人,其中六檔ETF今年來增加逾萬人,高股息ETF更是市場「吸金」的重點。
自去年底以來,台股ETF受益人數持續攀升,據Cmoney、集保結算所統計,截至2月16日,受益人數已達640萬人,較去年底增加近33萬人,增幅達5.4%。其中,復華台灣科技優息1月將配息金額從0.11元上調至0.13元,累計今年來受益人數增加近10萬人,位居第一。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元大高股息、群益半導體收益等ETF也受到市場關注。
分析師指出,旗艦級的國泰永續高股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將在近期陸續除息,自龍年開紅盤以來,這兩檔ETF的人氣不減,成交量多擠進全市場前十名。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在上周五的交易量甚至以近15萬張拿下全市場第一,也是近一個月最大量。
投資高股息ETF,除了關注股息配發外,還應該注意ETF的填息力。2月將除息的五檔ETF中,永豐優息存股ETF填息天數最短,僅花1天,而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花3天,富邦特選高股息30ETF、國泰永續高股息ETF則需4天填息。
永豐投信表示,ETF填息是投資人真正賺到息的關鍵,因此在布局息收產品時,應查看ETF過往填息力,找出能持續配發股息且兼具填息力的ETF,作為長期存股。
復華投信則強調,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的收益分配機制為月配息,由於每月配息金額缺口較小,加上持有的高息電子股涵蓋熱門AI應用及相關消費性電子供應鏈,隨著產業復甦、資金流入,帶動股價填息表現。累計至今,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共除息七次,六次均順利填息,且有四次一開盤就秒填息。
富邦投信則預期,Nvidia將在21日美股盤後公布第四季財報,市場預期營收及淨利將持續大幅增長,這將吸引資金加碼AI相關概念股。在欧美高通膨及高利率環境衝擊趨緩的背景下,電子產品終端需求有望復甦,對台股市場形成正面影響。
56檔台股ETF受益總人數自去年底突破600萬大關後,隨大盤依舊走 多頭,人數持續向上攀升,據Cmoney、集保結算所統計顯示,累計至 2月16日受益人數已站上640萬人,較去年底增加近33萬人,增幅約5 .4%。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1月將配息金額從先前的0.11元上調為0.13元, 亦吸引市場資金投入,累計今年來受益人數增加近10萬人居冠,其次 是群益台灣精選高息近9萬人、元大高股息5.1萬人、群益半導體收益 約3萬人。
法人分析,旗艦級的國泰永續高股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將在27日 、29日陸續除息,自從龍年開紅盤以來人氣不減,成交量多擠進全市 場前十名,復華科優息在上周五交易量甚至以近15萬張拿下全市場第 一,也是近一個月最大量。投資高股息ETF除觀察股息配發外,也應 注意ETF填息力,2月將除息的五檔,前次配息以永豐優息存股ETF填 息天數最短,僅花1天,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花3天,富邦特選高股 息30ETF、國泰永續高股息ETF都4天填息。
永豐投信表示,唯有ETF填息,投資人才真正有賺到息,因此在布 局息收產品時,應查看ETF過往填息力,找出持續配發股息又能兼具 填息力的ETF,做為長期存股。
復華投信說明,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收益分配機制為月配息,由 於每月配息金額缺口較小,加上持有的高息電子股涵蓋熱門AI應用及 相關消費性電子供應鏈,隨產業復甦、資金流入,帶動股價填息表現 。累計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成立至1月底止,共除息七次,六次均順 利填息,且有四次一開盤就秒填息。
富邦投信認為,Nvidia將在21日美股盤後公布第四季財報,目前市 場預期營收及淨利將持續大幅增長,有機會吸引資金加碼AI相關概念 股,歐美高通膨及高利率環境衝擊也將趨緩,有利電子產品終端需求 復甦。
金兔年來臨,台灣投資市場可謂一片旺氣,美、台股市表現亮眼,ETF投資人更是笑逐顏開。在這波熱潮中,債券ETF也迎來跌深反彈,還有高債息可領。龍年開市,台股再現積情,市場信心穩定上升,投信法人建議投資者關注三大類ETF,把握放大紅包與年終財的機會。 根據ETF發行商的行情看法,今年三大類型ETF的首選是台股、債券,以及海外股,其中美股為主要投資對象。從ETF規模表現來看,投資者應該選擇百億元以上的標的。 在台股ETF方面,富邦台50、群益台ESG低碳50等ETF是值得關注的選擇,特別是市值型ETF,它們能夠讓投資者參與大盤的漲勢。隨著電子股庫存去化完成,加上AI新應用帶動需求回升,國泰台灣5G+等科技主題型ETF也值得關注。對於尋求穩健回報的投資者,高股息型ETF如國泰永續高股息、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等是不错的选择。 至於海外股票型ETF,元大S&P 500、富邦NASDAQ、國泰費城半導體等,都是跟蹤美股三大指數的ETF,適合看好美股未來趨勢的投資者。統一FANG+則是專注於科技巨頭股的ETF,適合積極型投資人參與科技長線多頭趨勢;國泰智能電動車則是專注於電動車主題的ETF,看好全球淨零碳排趨勢。 在債券ETF方面,美債和投資等級債是值得關注的選擇。長天期美債ETF如國泰20年美債、統一美債20年等,在未來降息循環中,債券價格反彈的潛力巨大。投資等級債ETF如中信高評級公司債、元大投資級公司債、群益ESG投等債20+等,具有信評較高、收益率也較高的優勢。 展望2024年,市場普遍看好股債雙多。富邦投信投資策略師徐翊達建議以富邦台50為核心、中小型動能策略為衛星的配置。而對於美國總統大選前市場波動加劇的預期,他建議以投資等級債券為核心的債券組合,降低投資波動。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經理人許忠成則表示,隨著景氣逐步復甦、企業庫存回補,以及AI需求的增長,電子產業將開啟擴張循環,並帶來新的成長動能。富邦投信則認為,台積電先進製程技術仍為業界領先龍頭,近期海外建廠進度順利,建議投資者可適時布局「高含積量」ETF來參與台股後續行情。
綜合ETF發行商對於行情看法,今年三大類型ETF首選台股、債券,海外股則以美股為主要投資對象;依據ETF規模表現,篩選出在百億元之上的標的。
台股的部分,可以留意包含富邦台50、群益台ESG低碳50等ETF,因市值型ETF是參與大盤漲勢的優選。至於隨著電子股庫存去化完成,加上AI新應用帶動了需求回升,國泰台灣5G+等科技主題型ETF值得關注。
而穩健型投資人或是有現金流的投資人,可以留意高股息型ETF,如季配代表國泰永續高股息、月配代表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等。
在海外股票型ETF上,元大S&P 500、富邦NASDAQ、國泰費城半導體都是追蹤美股三大指數的ETF,為看好美股未來趨勢行情的首選。另外,統一FANG+是集中火力布局十檔科技巨頭股,適合積極型投資人參與科技長線多頭趨勢;國泰智能電動車則是投資電動車主題式ETF,隨著利率高峰有望下滑,加上全球淨零碳排趨勢,展望正向。
債券ETF則留意美債和投資等級債,長天期美債ETF如國泰20年美債、統一美債20年等可望受惠於未來進入降息循環後,債券價格反彈有望最凶猛。
投資等級債ETF包含中信高評級公司債、元大投資級公司債、群益ESG投等債20+等具有信評較高、收益率也較高優勢,其中,中信高評級公司債和群益ESG投等債20+採月配息,適合有龐大現金流的投資人。
展望2024年,國泰10Y+金融債經理人鍾郁婕表示,聯準會利率決策維持利率按兵不動,刪除更進一步升息的措辭,確認升息循環已告終,縱使降息路徑不確定性仍高,但寬鬆貨幣政策趨勢不變,仍看好今年市場呈現股債雙多。
富邦投信投資策略師徐翊達認為,經濟維持穩定,製造業正在回溫,推薦以富邦台50為核心、中小型動能策略為衛星的配置。另外,美國總統大選選前停看聽,市場的波動將大於去年,建議以投資等級債券為核心的債券組合,做為抗跌降低波動的資產配置選擇。
展望後市,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經理人許忠成表示,隨景氣逐步復甦、企業庫存回補,加上AI需求與趨勢明確,將開啟電子產業擴張循環並挹注新的成長動能,仍看好後續電子產業表現機會。
富邦投信認為,台積電先進製程技術仍為業界領先龍頭,近期海外建廠進度順利亦可望提升營運動能,近期國際市場仍持續看好HPC及AI終端應用推升半導體設備需求,相關類股表現強勁,建議投資人可適時布局「高含積量」ETF來參與台股後續行情。
【台灣金融新聞】近來,市場上對於債券ETF的投資熱情不減,尤其在美聯儲降息預期落空的情況下,仍有多檔債券ETF規模持續成長。根據專家分析,在美貨幣政策未明朗化前,2024年債券投資策略應該是「先領高息、再等降息」。而<富邦投信>等機構也積極布局,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投資選擇。 自今年2月以来,市場上規模成長最快的債券ETF主要集中於長天期投資等級債。其中,元大美債20年ETF規模增加逾66億元,成為成長冠軍。國泰A級公司債ETF也增加逾22億元,位居第二。群益投等新興公債、群益AAA-AA公司債、新光A-BBB電信債、復華新興企業債等也都有4億元以上的規模增長。不僅如此,富邦新興投等債、新光投等債15+、群益投資級公用債等產品規模也維持正成長。 專家指出,全球股市在元月份表現強勁,AI、半導體等利基類股持續受到關注。加上機構法人對於美國利率轉向降息的預期,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不斷升溫,資金開始轉向加碼投資等級債券ETF以尋求避險。元大投信強調,在美國基準利率轉折點,債券將受惠於利率風險降低,並重拾固定收益避險性質。 凱基ESG BBB債15+基金經理人劉書銘預計,2024年貨幣政策轉向將成定局,美國將有3至5碼的降息空間。此外,劉書銘還指出,2024年債券總發行金額將維持在1.2至1.3兆美元,淨發行金額可望降至2011年以來最低點,供給放緩將有助於投等債後續表現。
法人表示,在美貨幣政策未明朗化前,2024年債券主軸宜「先領高息、再等降息」,尤其在降息循環啟動前夕,隨美公債殖利率走高,正是提供優質投資等級債券ETF布局買點。
根據CMoney統計,2月以來規模成長最多的前十檔債券ETF,主要多以長天期投資等級債為主,其中又以元大美債20年ETF增加逾66億元最多,國泰A級公司債ETF也成長逾22億元居次,其他像群益投等新興公債、群益AAA-AA公司債、新光A-BBB電信債、復華新興企業債也都增加4億元以上,至於新光投等債15+、群益投資級公用債、富邦新興投等債,2月以來規模也維持正成長。
新光投等債15+ETF經理人王韻茹表示,全球股市元月漲多,指數位置拉高後,除AI、半導體等利基類股持續看好外,機構法人資金看準今年美國利率轉向降息可能,加上2024美國進入大選年,但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卻不斷升溫,元月以來紛紛轉向加碼投資等級債券等ETF尋求避險。
元大投信也表示,在美國基準利率轉折點,「維持」高利率到正式降息這段期間,債券將受惠於利率風險降低,一改過去美國暴力升息階段的高波動,重拾固定收益避險性質,目前全球大型法人對於債券走多已有共識,美銀全球經理人調查報告指出,多數經理人看好在降息預期基調下,債券將是2024年各資產的最大贏家,重押債市比重為近20年來最積極。
凱基ESG BBB債15+基金經理人劉書銘指出,2024年貨幣政策轉向已成定局。
觀察全球主要央行上半年降息機率大為提升,預計美國2024年將有降息3至5碼的空間。
債券籌碼面也有利債券價格表現,預計2024年債券總發行金額將維持在1.2至1.3兆美元水位,到期債券金額升高到8,200億美元,淨發行金額可望降至2011年以來最低點,供給放緩也有助投等債後續表現。
劉書銘表示,2024年降息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投資等級債中利差最寬、風險與波動幾乎與投等債無異的BBB級債,提供相對誘人殖利率,在降息前可望吸引市場青睞。
台灣基金市場近期亮麗表現,中小型基金近月平均績效達6.2%,遠超越大盤績效下跌0.23%。昨日(1日),櫃買指數更創下兩年多來新高,隨著兔年將封關,法人建議投資人可把握機會,尋找中長期題材及2024年高成長性標的,並於適當時機布局中小型基金,搭上長線多頭列車。 根據CMoney統計,中小型基金近一月前十強基金表現亮眼,其中野村中小、施羅德台灣樂活中小、富邦精銳中小、PGIM保德信中小型股、國泰中小成長、台新台灣中小、永豐中小、街口中小型、瀚亞中小型股、復華中小精選基金等,分別有3.8%至8.8%的績效表現。 野村投信表示,2023年外資在上市櫃合計買超台股約864億元,顯示內資動向的櫃買市場,市值大幅反彈至5.8兆元的新高點,外資與內資同步加碼台股。對內資來說,長線國際資金的湧入將對股市行情產生正面影響,穩定市場情緒,對股性活潑的中小型股也帶來正面助益。 野村中小基金經理人邱翠欣分析,去年野村中小基金布局AI族群,今年以來表現持續領先。主要因為受惠於輝達推出新AI晶片,資金回流AI伺服器,指標股如世芯-KY、緯創、廣達、技嘉、英業達表現均受提振。此外,亞馬遜、微軟、google、Meta四大雲端服務商積極投入自研晶片,台灣相關公司可望受惠。基金目前在AI伺服器及ASIC供應鏈上有相當布局,將持續受惠AI發展,全年都將有亮眼的表現,建議投資人可從台股中小型基金切入,尋找市場低點或定期定額進場,把握台股長線行情投資機會。 富邦投信則提醒,近期加權指數維持高檔震盪,但仍有部分類股股價表現強勁,包括AI、重電、軸承、電子上游等領域。展望後市,2024年全球進入降息循環共識大致底定,經濟預計維持軟著陸方向前進,消費性電子庫存去化告一段落,AI應用帶來更多終端產品規格演進,主流電子股營運將重回成長,預計將帶動大盤持續向上。
櫃買指數昨(1)日創下兩年多來新高,剩下二個交易日兔年將封關,法人建議投資人可尋找中長期題材及2024年高成長性標的,逢低布局中小型基金、參與長線多頭列車。
根據CMoney統計,中小型基金近一月前十強包括:野村中小、施羅德台灣樂活中小、富邦精銳中小、PGIM保德信中小型股、國泰中小成長、台新台灣中小、永豐中小、街口中小型、瀚亞中小型股、復華中小精選基金,分別有3.8%至8.8%的績效表現。
野村投信表示,回顧2023年,外資在上市櫃合計買超台股約864億,代表內資動向的櫃買市場,市值則是大幅反彈至5.8兆的新高點,呈現外資、內資同步加碼台股的情況。
對內資而言,倘若長線的國際資金湧入,股市行情一定是水漲船高,將有助於穩定市場情緒,對於股性較為活潑的中小型股同時也有正面助益。
野村中小基金經理人邱翠欣分析,野村中小基金於去年布局AI族群,今年以來表現也持續領先。主因受惠輝達推出新AI晶片,資金有重回AI伺服器,指標股如:世芯-KY、緯創、廣達、技嘉、英業達表現均受提振,此外亞馬遜、微軟、google、Meta四大雲端服務商(CSP)大廠積極投入自研晶片。
此外,在功耗要求以及針對不同場景開發客製化晶片下,ASIC概念蘊藏大量機會,台灣相關公司可望受惠,基金目前在AI伺服器及ASIC供應鏈上有相當布局,將持續受惠AI發展,全年都會有亮眼的表現,建議投資人不妨從台股中小型基金切入,尋找市場低點或定期定額進場,參與台股長線行情投資機會。
富邦投信則提醒,近期加權指數維持高檔震盪,不過仍有部分類股股價表現強勁,包括AI、重電、軸承、電子上游等領域。
展望後市,考量2024年全球進入降息循環共識大致底定、經濟預計維持軟著陸方向前進、消費性電子庫存去化告一段落,且AI應用帶來更多終端產品規格演進,主流電子股營運將重回成長,可望帶動大盤持續向上。
【台灣新聞】 近期ETF市場熱潮不減,台灣ETF總規模在上周五(26日)已突破3.99兆元,本周更有望衝向4兆元大關。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預測,隨著新產品的陸續推出、參與者人數增加,以及法規制度的逐漸完善,ETF市場規模將迎來新一波增長。 據CMoney統計,2023年ETF總規模成長63.3%,全年增加1.5兆元,至26日最新總規模達3.99兆元,距離4兆元只差一步之遙。在主要ETF類型中,債券ETF以53%的比重佔據首位,台股ETF則以37.7%的比重位居第二。 在各大發行商中,元大投信以1.22兆元的ETF規模位居第一,占比30.7%,其次為國泰投信的7,334億元,占比18.3%。富邦投信以4,851億元的規模,占比12.1%,排名第四。群益投信和統一投信分別以5,426億元和4,095億元的規模,占比13.5%和10.2%,分列第三和第五。 劉宗聖強調,2023年ETF市場增長迅速,並看好未來發展。他指出,制度、法規和創新是ETF市場長期發展的關鍵。近期,包括收益平準金規範、主動式ETF研議等新政策紛紛出爐,有利於市場的穩定和投資人保護。 展望未來,劉宗聖認為,美國降息動作和台股ETF的發展將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他預期,若美國降息如市場預期,債券市場的報酬率和規模將有所增長;台股ETF方面,預計將有更多新進者或新產品加入,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 近期,多款ETF產品陸續開始募集,包括統一台灣高息動能、元大臺灣價值高息等,並已獲得核准。此外,國泰投資級公司債等債券ETF也正進行追加募集申請。這些新產品的推出,將為ETF市場注入更多活水。
根據CMoney統計ETF規模,2023全年成長63.3%,增加1.5兆元,今年來截至26日,最新ETF總規模衝上3.99兆元,再創新高峰,距離4兆元僅差臨門一腳。以主要類型來看,債券ETF占總規模的53%為最大宗、其次為台股的37.7%。
當中,前五大發行業者市場占比達10%以上,以元大投信旗下ETF規模1.22兆元,占30.7%最多;第二為國泰投信7,334億元,占18.3%;第三則是群益投信5,426億元,占13.5%;接著是富邦投信的4,851億元,占12.1%;中國信託投信4,095億元,占10.2%。
對比2022年底的變化,群益以及統一投信上升兩個名次,群益投信由第五強攀升至第三大;統一投信從第十大提升到第八大。至於復華投信也上升一個名次,從第七大提升至第六大。
劉宗聖指出,2023年整體ETF規模增胖逾兆元,處在快速發展期,今年看好在受益人數增加、更多發行商加入、新產品的發行、市場的降息利多等,對ETF市場發展仍抱持正面積極的看法。
同時,制度、法規、創新等面向也是持續健全是ETF市場長遠發展的關鍵,近期包含收益平準金規範已出爐、主動式ETF研議、重視投資人保護、ETF與其他金融商品結合的投資解決方案等。
今年ETF市場主要應觀察美國降息動作,若如市場預期,屆時債券市場的報酬率以及規模會有增長的效果;其次是台股ETF的變化,預料配息型應該會有很多新進者或新產品加入,預期持續有所增量。
ETF資金活水不斷,包含統一台灣高息動能及元大臺灣價值高息都將在3月展開募集,已獲得核准的還有凱基台灣優選30等;另外,國泰投資級公司債等債券ETF也送件申請追加募集中。
近來ETF市場的熱絡帶動了台灣投信市場的巨大變革,讓我們來看看這次排名的變遷。過去,外資投信在台灣市場的佔有一席之地,但今年情況不一樣了。由於ETF的熱賣,讓本土投信有了更亮麗的成績。
先來看看排名龍頭,元大投信以1.43兆元的規模穩坐榜首,這其中的85%都是來自ETF業務的貢獻。元大投信去年規模大幅成長,從2022年的9,192億元增加至1兆4,367億元,年增率高達56.3%。其中,元大美債20年、元大投資級公司債及元大AAA至A公司債等三檔ETF,去年共淨流入近2,650億元,是元大投信成長的重要推手。
排名第二的安聯投信也不容小覷,去年規模也破兆元,旗下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國人淨申購高達883億元,持有金額6,656億元,佔比47.45%,是全台最吸金的主動型基金。
國泰投信、群益投信和富邦投信這三家本土投信去年規模也都有顯著增長。國泰投信增加2,811億元,群益投信增加2,627億元,富邦投信則增加1,459億元。這三家投信的成長,讓群益投信和富邦投信分別躍升至第五名和第六名,而摩根投信則被擠到第七名。
這次排名的變遷,顯示了ETF市場對台灣投信市場的影響力。本土投信的崛起,對於整個市場來說,是好事一樁。未來,隨著ETF市場的持續發展,我們可以預期更多本土投信會在這個領域取得更好的成績。
統計境內外基金總規模,投信投顧業者中以元大投信穩坐龍頭,總 規模達1.4兆元,其中高達85%來自ETF業務;第二名安聯投信去年規 模也破兆元,及國泰投信同樣因ETF坐大,排名再度超車聯博投信, 成為基金規模第三大。其他還有群益投信、富邦投信、中信投信及復 華投信等,去年規模都成長千億元以上,且全部是來自ETF業務。
依投信投顧公會資料顯示,元大投信去年規模為1兆4,367億元,較 2022年的9,192億元淨增加5,175億元,年增率高達56.3%,貢獻最多 的三檔ETF分別是元大美債20年、元大投資級公司債及元大AAA至A公 司債等,共淨流入近2,650億元。
排名第二、資產也逾兆元的安聯投信,旗下人氣最旺的安聯收益成 長基金,去年國人淨申購高達883億元,也是全台最吸金的一檔主動 型基金,持有金額6,656億元,占比47.45%。
規模排名去年都晉級一名的國泰投信、群益投信、富邦投信,規模 分別增加2,811億元、2,627億元及1,459億元,除泰投信第三,群益 投信和富邦投信分居第五名及第六名,也讓摩根投信資產規模落入第 七。
【台北訊】近日來,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對四家知名投信公司進行嚴肅調查,揭露了一起涉及七名前基金經理人的職務利用跟單案件,涉嫌不法獲利近4億元。這起案件引發了公眾對投信行業誠信的關注,金管會副局長高晶萍強調,資產管理業必須重視誠信,對違法行為將予以嚴懲。 根據調查,國泰、復華、富邦、保德信四家投信公司涉嫌利用職務便利,進行不法獲利。其中,富邦投信和保德信投信因涉及此事,已各被開罰180萬元和120萬元,並解除所有相關經理人職務。國泰與復華投信則在當時進行了糾正。 金管會表示,將與檢調機構緊密合作,一旦取得新事證,不排除對涉事公司進行新的行政制裁。高晶萍副局長強調,基金經理人必須遵守規定,不應存有僥倖之心。 為了防范利益衝突,金管會在事前和事後都設有防範措施。事前預防方面,投信投顧法、全委投資管理辦法等規定禁止基金經理人及其關係人買賣與投信基金或全委資產所投資的相同股票。事後交易監控則從投信公司自身查核、證交所及櫃買中心監控,以及金管會的查核三個方面著手,確保市場秩序。 金管會還要求基金經理人按月向投信申報股票交易情形,並在內控制度中訂定相關人員投資股票等申報及違規處理事宜。此外,基金經理人的辦公處必須訂定資訊及通訊設備使用管理規範,確保資訊安全。 金管會的這一系列行動,顯示了對市場秩序的堅決維護,也對投信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台灣金融市場近日來發生了一起重大案件,涉及四家投信公司的前基金經理人。根據最新消息,國泰、富邦、復華、保德信四家投信公司的七名前基金經理人被控利用職權操縱政府勞保、勞退基金及自家公司共十餘支基金,透過人頭戶跟單方式,提前買賣標的股票,涉嫌獲利近4億元。新北地檢署17日對這些經理人及親友進行搜索約談,共有18人到案。
其中,李姓和簡姓經理人因涉嫌串證和逃亡之虞,被法院裁定各以350萬、200萬元交保。另外五名涉嫌重大的經理人則被檢方要求以50萬至2,000萬元交保,人頭親友則以10萬至50萬元交保或請回。金管會表示,若檢調有「新事證」,不排除再對相關人員開罰。勞動基金運用局則表示,目前初步了解尚無涉及勞動基金國內委託帳戶,勞工不必擔心權益受損。
檢調調查發現,這七名經理人在投信公司任職期間,各自負責代操勞保、勞退基金,以及公司推出的各類科技生化基金、高股息基金、高成長信託投資基金等,共十餘支基金。他們利用職權,透過「搭順風車」跟單手法,利用親友人頭證券戶,預期基金進場後標的股票將上漲,提前布局買進,或預知基金即將出場,股價將下跌,藉此提前購買或賣出中鴻鋼鐵、長榮海運、台塑、儒鴻、亞洲水泥等上市櫃股票獲利。
金管會已於2023年9月對富邦、保德信兩家業者進行裁罰。富邦投信去年9月針對金管會裁罰案發出重訊說明,並再強化內稽內控制度。據了解,富邦投信兩位經理人均已離職。保德信投信表示,涉案經理人已離職,尊重金管會裁罰結果,並已強化建置相關內部控管措施並落實控管。國泰投信則發出聲明稿,表示公司已對本次涉案經理人予以最嚴厲處分,目前經理人已離職,不影響公司運作及投資人權益。復華投信則表示,涉案人員已離職很久,且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不便表示意見。
台灣富邦投信分析,越南經濟在2024年有望重回高速成長軌道,主要受到出口、政策、投資、觀光和地產五大面向的推動。儘管近年來全球貨幣緊縮政策對增長造成影響,但越南今年在全球製造業增值中仍有望擴大市場份額,尤其是在美國和歐盟市場。富邦投信強調,越南政府財政狀況強健,基礎設施投資預算將維持高水平,並且通貨膨脹和匯率風險逐漸降低。 根據富邦投信的研究,越南2023年12月的FDI金額達到29億美元,創下歷史單月新高,全年總額達232億美元,年增長3.5%。此外,FDI註冊量也創下2018年6月以來的新高,顯示外資對越南結構性成長的信心。富邦投信預測,土地法的修改通過將對房地產板塊產生正面影響,雖然市場等待KRX系統上市,但中長期來看,美元走弱和越南出口回升將吸引外資回歸。 回顧2023年,富邦投信指出,外資直接投資資金持續流入越南實體經濟,承諾流入資金大幅上升,顯示外資對越南經濟發展的長線布局。越南銀行股也受到市場追捧,央行訂定的15%高信貸增長額度以及第四季放貸速度優於預期,都帶來了財報公布的期待。然而,銀行股的漲勢尚未廣泛蔓延至其他股票,多數股票受到KRX系統上市延遲和缺乏進一步訊息的影響。短線上,由於美債殖利率再次下行的可能性降低,全球股市可能會出現盤整,若KRX系統上市延遲,越股近期可能隨著全球股市波動。
金管會將與檢調密切聯繫,若取得新事證,不排除再做出新的行政 裁罰。高晶萍強調,資產管理業要重視誠信,金管會對違法公司嚴懲 不貸 ,強調「基金經理人不要心存僥倖」。
金管會對投信基金經理人利益衝突本就有事前、事後防範措施。事 前預防在投信投顧法、全委投資管理辦法中都有規定,像基金經理人 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及被本人利用名義交易者,不得買賣與投信 基金或全委資產所投資的相同股票。
投信人員及辦理全權委託業務人員也不得以職務上所知悉的消息洩 漏給他人或從事有價證券買賣,及運用投信基金買賣有價證券時,為 自己或他人的利益買入或賣出,或無正當理由與受託投資資金作反向 交易。
高晶萍指出,金管會也函令,基金經理人應按月向投信申報其股票 交易情形,投信應在內控制度中訂定相關人員投資股票等申報及違規 處理事宜;內稽人員要按月查核遵循情形。基金(或全委)經理人的 辦公處要訂定資訊及通訊設備使用管理規範,包括使用私人的資訊及 通訊設備,在台股交易時段內須集中保管。
事後交易監控則從三方著手,一是投信本身要自行查核,定期或不 定期向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查詢基金經理人其本人、配偶、未成年子女 買賣有價證券的情形;二是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有監控機制,發現異常 交易個股,會即時了解有無涉及投信基金及代操帳戶,發現異常會即 時處理並通報。
三是金管會查核,包括請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分析投信基金經理人及 其關係人買賣股票情形,檢查局會定期與不定期對投信金檢,如發現 投信基金經理人本人或其關係人買賣股票異常,將依行政程序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