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圓建設公司新聞
建商齊聲籲新政 盼助房市健全
面對520新政府上任,國內11家建商齊聚提出六大房地產政策建議,期盼打造更完備的房市環境。
缺工困境未解 擴大技術人才來源
缺工問題一直是建商的難題,尤其是專業技術人員。建商指出,政府開放移工有助於解決簡單體力勞動,但技術人才不足仍是產業困境。他們呼籲政府擴大技術人才來台,並積極培育國內技術人才,向德國、日本等國學習,培養高專技術人才。
都更程序緩慢 地震安全令人憂慮
台北市超過七成以上屋齡老舊,地震風險高,但都更程序繁複冗長,即使產權單純或住戶同意,申請執照仍需耗時多年。建商期盼政府建立一套完善的都更機制。
土建融限制加劇 中小型建商面臨挑戰
央行限縮土建融貸款,讓建商自備款壓力增加。建商表示,已有不少中小型建商因此倒閉,未來大者恆大的趨勢將更明顯,不利於消費者。
囤房稅、豪宅限貸令引發爭議
即將上路的囤房稅2.0和豪宅限貸令,讓建商認為不合理。他們指出,房屋滯銷仍要課囤房稅,對先建後售的業者不利。另外,台北市豪宅門檻為7,000萬元,但某些地段40坪就達標,讓一般家庭的住房空間也成了「豪宅」。建商建議政府以大坪數作為豪宅標準。
虛坪改革應兼顧容積率
建商認同將虛坪改為實坪,但強調應給予容積率,避免變相壓縮建商權益。他們認為,虛坪改革若不放寬容積,最終房價仍會轉嫁給消費者。
參與建言的建商包括山圓建設董事王光祥、力麒建設董事長郭淑珍、良茂建設董事長陳春銅等11位業界代表。
賴總統即將在520上任,國內11家建商聯合提出「六大房地產政策建言」,包括缺工未解、都更程序、選擇性信用管制、囤房稅上路、豪宅門檻及虛坪改革等,期許新政府能夠打造一套更完整、健全的房地產政策。
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昨(24)日齊聚一堂、同提建言,出席者包括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暨全陽建設董事長陳勝宏、山圓建設董事王光祥、力麒建設董事長郭淑珍、良茂建設董事長陳春銅、新濠建設董事長蔡家福、華固建設總經理洪嘉昇、耀達建設董事長莊文欽、樂樺建設董事長吳麗謹、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常務監事張良吉、凱越建設董事長林鴻森及昌益建設副董事長朱彥龍。
缺工是建商的痛,迄今未解,尤其是技術性專業人員。多家建商均指出,缺工未解是個產業的困境,營建業受害尤深,儘管政府放寬移工數量,但一般移工頂多只能做模板、鋼筋等較簡單的體力活,而缺工的困境在於技術人才不足,應該擴大開發技術人才來台。
再者,更應積極培育國內技術人才,過去政府應重視、鼓勵專業技職教育,師法德國、日本等國家,培養高專技術人才。
其次,都更程序緩慢,又遇地震頻傳,全台都緊張。建商指出,台北市七成以上屋齡老舊,又處於地震帶,相當危險,但都更最大的問題是行政程序冗長,就算產權單純、或住戶100%同意,請照都要耗時多年,期盼政府建立一套完整機制。
對於央行限縮土建融,建商指出,現在自備款要準備六成,對中小型建商壓力很大,其實已經不少小建商已經倒閉了,未來市場大者恆大的趨勢更明顯,未來中大型建商壟斷市場,對消費者來說反而不利。
至於即將上路的囤房稅2.0與豪宅限貸令,建商認為,這相當不合理,現在房屋賣不出去也要被課囤房稅,對先建後售業者不利。
更讓建商頭痛的事,豪宅門檻更沒有與時俱進,業者說,台北市7,000萬元、新北市6,000萬元為門檻,台北市某些地段40坪就變成「豪宅」,但40坪是多數普通家庭的居住空間,建議政府,應以大坪數作為豪宅認定標準,較為合理,譬如100坪以上,更能體現法規的正義。最後,虛坪改革制度,建商認為,業界也認同虛坪改成實坪,但重點是應該要給予容積率,不是變相施壓減少建商的容積率,最終此政策也只會將房價轉嫁給消費者,虛坪改革應放寬容積。
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昨(24)日齊聚一堂、同提建言,出席者包括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暨全陽建設董事長陳勝宏、山圓建設董事王光祥、力麒建設董事長郭淑珍、良茂建設董事長陳春銅、新濠建設董事長蔡家福、華固建設總經理洪嘉昇、耀達建設董事長莊文欽、樂樺建設董事長吳麗謹、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常務監事張良吉、凱越建設董事長林鴻森及昌益建設副董事長朱彥龍。
缺工是建商的痛,迄今未解,尤其是技術性專業人員。多家建商均指出,缺工未解是個產業的困境,營建業受害尤深,儘管政府放寬移工數量,但一般移工頂多只能做模板、鋼筋等較簡單的體力活,而缺工的困境在於技術人才不足,應該擴大開發技術人才來台。
再者,更應積極培育國內技術人才,過去政府應重視、鼓勵專業技職教育,師法德國、日本等國家,培養高專技術人才。
其次,都更程序緩慢,又遇地震頻傳,全台都緊張。建商指出,台北市七成以上屋齡老舊,又處於地震帶,相當危險,但都更最大的問題是行政程序冗長,就算產權單純、或住戶100%同意,請照都要耗時多年,期盼政府建立一套完整機制。
對於央行限縮土建融,建商指出,現在自備款要準備六成,對中小型建商壓力很大,其實已經不少小建商已經倒閉了,未來市場大者恆大的趨勢更明顯,未來中大型建商壟斷市場,對消費者來說反而不利。
至於即將上路的囤房稅2.0與豪宅限貸令,建商認為,這相當不合理,現在房屋賣不出去也要被課囤房稅,對先建後售業者不利。
更讓建商頭痛的事,豪宅門檻更沒有與時俱進,業者說,台北市7,000萬元、新北市6,000萬元為門檻,台北市某些地段40坪就變成「豪宅」,但40坪是多數普通家庭的居住空間,建議政府,應以大坪數作為豪宅認定標準,較為合理,譬如100坪以上,更能體現法規的正義。最後,虛坪改革制度,建商認為,業界也認同虛坪改成實坪,但重點是應該要給予容積率,不是變相施壓減少建商的容積率,最終此政策也只會將房價轉嫁給消費者,虛坪改革應放寬容積。
三圓建設集團明年將屆滿三十週年,今、明兩年是轉型年,旗下山圓
建設將併購股票上櫃營建股「股王」福纖實業,兩家公司合併後,山
圓將是存續公司、福纖變成消滅公司,合併後的新山圓建設將申請轉
上市,預計明年以「山圓建設」改掛上市營建類股,而母公司三圓建
設將升格為控股集團。
中華民國建築開發商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王光祥和三圓建設集團
董事長陳浴生,自民國九十三年以借殼方式,吃下紡織類股福纖實業
公司後,即大幅轉型、本業轉以不動產開發為主,結果不但立刻在九
十四年財報轉虧為盈,轉掛營建上櫃股後,股價竟一舉飆到七十元大
關,穩坐「股王」寶座。
三圓建設集團副董事長、福纖實業總經理王光祥表示,山圓建設今年
與福纖實業合併,這小而美的兩家公司隱藏價值很高,山圓建設資本
額四億元、福纖實業資本額四.三六億元,而山圓每年擁有固定不動
產租金收益高達一億多元,集團內的不動產資源由未來合併之後的「
新山圓」推案,新的「山圓建設公司」淨值將很可觀。
王光祥表示,「山圓建設」股本最多調整到五至六億元,不希望擴得
太大,不會為了業績壓力而拼命推案,轉上市後也會維持一年推「一
大案、兩小案」的模式,建築風格也會走超高層摩天景觀大樓的路線。
王光祥透露,目前福纖佔六○%、山圓四○%的板橋一百五十億元「
新巨蛋花園廣場」,今年仍是推案重心,下半年各有兩處十億元的小
案,因此光是「新巨蛋」福纖就可分三年認列、每年可認列的業績在
三十億元以上,加上小案則至少有三十五億元。另外福纖在高鐵青埔
站附近、中央大學後也有一萬六千坪工業區土地,將興建近六萬建坪
的廠房出租,光是租金收益就十分可?。
而三圓建設手中也在台北縣有三處都市更新案,兩處在新店、一處在
板橋,每處基地都在二、三千坪,因此三圓、福纖今年合併後,土地
存量豐沛。
建設將併購股票上櫃營建股「股王」福纖實業,兩家公司合併後,山
圓將是存續公司、福纖變成消滅公司,合併後的新山圓建設將申請轉
上市,預計明年以「山圓建設」改掛上市營建類股,而母公司三圓建
設將升格為控股集團。
中華民國建築開發商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王光祥和三圓建設集團
董事長陳浴生,自民國九十三年以借殼方式,吃下紡織類股福纖實業
公司後,即大幅轉型、本業轉以不動產開發為主,結果不但立刻在九
十四年財報轉虧為盈,轉掛營建上櫃股後,股價竟一舉飆到七十元大
關,穩坐「股王」寶座。
三圓建設集團副董事長、福纖實業總經理王光祥表示,山圓建設今年
與福纖實業合併,這小而美的兩家公司隱藏價值很高,山圓建設資本
額四億元、福纖實業資本額四.三六億元,而山圓每年擁有固定不動
產租金收益高達一億多元,集團內的不動產資源由未來合併之後的「
新山圓」推案,新的「山圓建設公司」淨值將很可觀。
王光祥表示,「山圓建設」股本最多調整到五至六億元,不希望擴得
太大,不會為了業績壓力而拼命推案,轉上市後也會維持一年推「一
大案、兩小案」的模式,建築風格也會走超高層摩天景觀大樓的路線。
王光祥透露,目前福纖佔六○%、山圓四○%的板橋一百五十億元「
新巨蛋花園廣場」,今年仍是推案重心,下半年各有兩處十億元的小
案,因此光是「新巨蛋」福纖就可分三年認列、每年可認列的業績在
三十億元以上,加上小案則至少有三十五億元。另外福纖在高鐵青埔
站附近、中央大學後也有一萬六千坪工業區土地,將興建近六萬建坪
的廠房出租,光是租金收益就十分可?。
而三圓建設手中也在台北縣有三處都市更新案,兩處在新店、一處在
板橋,每處基地都在二、三千坪,因此三圓、福纖今年合併後,土地
存量豐沛。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