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特系統公司新聞
新特系統(7815)專注於探針卡測試方案的設計與製造,即將於15日以每股150元登錄興櫃市場。該公司2024年累計全年營收已達8.64億元,税後純益1.5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4.98元,表現亮眼。隨著新廠辦的落成及垂直探針卡的量產,新特的營運動能與成長潛力備受市場期待,未來可望持續創造佳績。
新特系統的營運重心主要在於探針卡的研發、設計與銷售,其產品廣泛應用於顯示器驅動晶片的測試,涵蓋車用顯示器、穿戴式裝置、智慧手機、虛擬實境設備及電視等多元領域。新特憑藉其卓越的技術實力與豐富的經驗,為客戶提供高速、高頻及高密度引腳測試的解決方案。
在車用電子領域,新特設計的探針卡能夠在-40°C至150°C的極端溫度範圍內運行,完全滿足車用規格晶片於極端條件下的可靠性測試需求,這對應對比工業及消費性用途更為嚴苛的測試需求來說,是一大亮點。
隨著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及物聯網(AIoT)等高階應用的快速發展,晶片測試的複雜度不斷提升。新特垂直探針卡已進入量產測試階段,提供高速與高頻測試的解決方案,以滿足市場需求。
此外,新特在高雄橋頭園區的新廠辦預計於2025年底前落成,這將大幅提升公司的生產能力,並進一步鞏固其在產業中的領導地位。
根據興櫃公司概況資料顯示,2023年新特營收6.06億元,稅後純益1.13億元,全年每股稅後純益3.87元。而2024年累計全年營收已達8.64億元,年成長42.64%,累計前11個月自結稅後純益1.52億元,前11個月每股稅後純益為4.98元,展現了公司獲利能力的顯著提升。
總結來說,新特系統在探針卡測試方案領域的專注與努力,不僅讓公司在市場上取得亮眼的成績,也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矽創旗下探針卡測試設計製造商新特(7815)即將在明日(15日)以每股150元的新股價登錄興櫃市場。就在昨日(13日),公司特別舉辦了興櫃前法說會,向投資者介紹未來發展策略。新特公司強調,對於車用顯示器市場的發展充滿信心,預計將帶動探針卡的需求成長。
新特公司的高雄橋頭園區新廠辦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預計今年底前將完工。公司規劃在2026年中開始量產,並積極布局垂直式探針卡新品。總經理李宗潤在法說會上表示,垂直探針卡目前已進入量產測試階段,並與特定客戶進行洽商。
李宗潤總經理強調,新特公司在車用顯示器領域擁有領先地位。隨著車用新產品和新技術的不斷演變,對測試規格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顯示器的解析度提高,預計將帶動探針卡的需求量增加25%至30%。
新特公司的發展策略和技術創新,不僅顯示了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反映了台灣電子產業的整體發展趨勢。隨著新廠辦的落成和垂直式探針卡新品的推出,新特公司有望在未來的市場中發揮更大作用。
新特總經理李宗潤指出,垂直探針卡已進入量產測試階段,今年與特定客戶洽商。他強調,新特探針卡在車用顯示器領域具有領先地位,車用新產品和新技術演變,帶動測試規格升級,顯示器解析度提高,預估探針卡需求量增加25%至30%。
新特營運重心主要在於探針卡的研發、設計與銷售,產品廣泛應用 於顯示器驅動晶片的測試,涵蓋車用顯示器、穿戴式裝置、智慧手機 、虛擬實境設備及電視等多元領域。憑藉卓越的技術實力與豐富經驗 ,新特為客戶提供高速、高頻及高密度引腳測試的解決方案。
在車用電子方面,為應對比工業及消費性用途更為嚴苛的測試需求 ,新特設計的探針卡可在-40°C至150°C的極端溫度範圍內運行,完 全滿足車用規格晶片於極端條件下的可靠性測試需求。
隨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及物聯網(AIoT)等高階應用的快速發展 ,晶片測試複雜度不斷提升,為提供高速與高頻測試的解決方案,新 特垂直探針卡已進入量產測試階段。
此外,公司在高雄橋頭園區的新廠辦預計於2025年底前落成,屆時 產能將大幅擴增,進一步鞏固新特於產業中的領導地位。
根據興櫃公司概況資料顯示,2023年新特營收6.06億元,稅後純益 1.13億元,全年每股稅後純益3.87元。2024年累計全年營收已達8.6 4億元,年成長42.64%,累計前11個月自結稅後純益1.52億元,前1 1個月每股稅後純益為4.98元,展現獲利能力顯著提升。隨著新廠辦 落成及垂直探針卡的量產,新特的營運動能與成長潛力備受市場期待 ,未來可望持續創造佳績。
創泓科技主要是代理銷售網路資安軟硬體產品,提供企業整合性資訊安全解決方案,2023年度合併營收為11.3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稅後淨利為9,212萬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5.75元。2024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8.30億元,稅後淨利為5,008萬元,EPS為2.67元。承銷價為86.06元。
裕山從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調查與整治及廢棄物處理,2023年度合併營收為14.61億元,稅後淨利為9,554萬元,EPS為3.31元。去年前三季合併營收12.33億元,稅後淨利為1.00億元,EPS為3.4元。承銷價為39.6元。
新應材主要從事特用化學材料研發、生產及銷售,2023年度合併營收為23.64億元,稅後淨利為3.18億元,EPS為3.86元。2024年前三季合併營收為24.06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利為5.24億元,EPS為6.39元。承銷價為480元。
興櫃方面,稜研科技*將於15日登錄興櫃,主要產品涵蓋毫米波開發、教學、量測與模擬套件,專為推動毫米波技術創新而設計,提供涵蓋波束成形、上下變頻及教學實驗的解決方案。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台新、元大,興櫃認購價為60元。
來穎將於15日登錄興櫃,主要從事電池模組及儲能櫃、儲能系統產品研發、製造及銷售。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凱基、康和、台中銀,興櫃認購價為75元。
新特將於15日登錄興櫃,主要業務為驅動晶片探針介面卡、模組及技術服務之研發、設計、生產、銷售, 為半導體產業下游之專業半導體測試介面廠。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兆豐、中國信託,興櫃認購價為150元。
宇辰系統16日將登錄興櫃,主要業務為承攬高科技產業之廠務自動化系統及電力工程之服務,從設計、規劃、施作及後續維護,提供客戶一條龍完整解決方案。輔導推薦證券商為元大、群益金鼎,興櫃認購價為70元。
稜研科技成立於103年9月,主要業務為毫米波5G/6G、衛星通訊、車用與國防陣列天線模組與次系統,董事長兼總經理為張書維,目前股本為15億381萬8074元,112年合併營收為1億304萬7000元,稅前虧損為1億1380萬7000元,每股淨損3元。
新特系統成立於103年2月,主要產品為晶圓探針卡之研發、設計及銷售,董事長為陳儒宏,總經理為李宗潤,目前股本為3億2975萬6000元,112年合併營收為6億582萬9000元,稅前盈餘為1億4035萬8000元,每股盈餘為3.87元。
稜研科技(7812)與新特系統(7815)兩家公司近日共同宣布,已向興櫃市場申請登錄股票。這兩家公司在各自的領域中均有出色的表現,不僅在技術創新上不斷突破,同時也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稜研科技自103年9月成立以來,專注於毫米波5G/6G、衛星通訊、車用與國防陣列天線模組與次系統的研發與生產。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書維領導下,積極推動技術創新,為市場帶來多項突破。目前,稜研科技的股本達到15億381萬8074元,112年合併營收為1億304萬7000元,雖然當年稅前虧損為1億1380萬7000元,但每股淨損僅為3元,表現穩定。
而新特系統則於103年2月成立,主要業務集中在晶圓探針卡的研發、設計及銷售。公司董事長陳儒宏與總經理李宗潤帶領團隊,為市場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新特系統的股本為3億2975萬6000元,112年合併營收達到6億582萬9000元,稅前盈餘更是高達1億4035萬8000元,每股盈餘為3.87元,表現亮眼。
兩家公司選擇在興櫃市場登錄,不僅是對自身發展策略的信心,也是對市場前景的期待。未來,稜研科技和新特系統將繼續深耕技術研發,以滿足市場需求,並為投資者帶來更好的回報。
行政院南服中心執行長許乃文表示,南台灣近年已建構完整半導體S廊帶,相信未來將吸引世界級人才到南台灣就業及定居,國發會10月底也在南服中心設立國際人才服務及延攬中心南部服務據點,國發基金也籌劃於南服中心設立南部辦公室,將有助於橋科園區進駐廠商獲得資金與外國人才資源。
南科管理局主秘官嘉明提到,橋科園區的建設期程縮短至三年,且全程遵守相關法規,成為國家開發效率的典範,雖然在開發初期曾因有機農場、斷層帶及泥火山等挑戰,如今從不被看好到成為搶手地點,今年南科管理局所轄園區的產值有望突破2兆元,顯現南台灣科技產業實力。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南工分署分署長林敬賢表示,園區規劃重視綠化,園區排水和滯洪量皆滿足未來營運需求。國土署表示園區主體道路、坵塊等部分工程預計114年底完工,局部滯洪池、公園受文化遺址、廢棄物清理、地上物拆除影響部分,則預計於115年初全數完工。
高雄市政府經發局招商處處長陳杏怡表示,未來半導體投資的焦點將聚集高雄,不僅半導體領域備受關注,AI產業也在高雄展現投資成果,以鴻海集團旗下的鴻華先進為例,其電動巴士工廠選址於橋頭科學園區,目前建設進度如火如荼,預計明年正式完工。
橋頭科學園區占地262公頃,園區聚焦半導體、航太、精準健康、產業創新和智慧機械五大產業,今年更核准全球電子零組件領導廠商國巨進駐,投資金額達200億元。目標打造南台灣科技產業聚落,吸引高階人才進駐。橋科園區目前有25家廠商進駐,指標型企業如鴻華先進、鈦昇科技、新特系統和智崴資訊等,也在今年陸續舉行廠房動土典禮。
預估橋科每年可創造600多億元產值,提供1.1萬個就業機會。為促進企業投資意願,橋頭園區適用新市鎮產業引進租稅減免獎勵規定,自公告劃定範圍起五年內進駐的五大科技產業廠商可享投資總額15%的所得稅額抵減。隨著廠商持續進駐和公共建設完備,橋頭科學園區正逐步成熟,未來10年橋科園區將成為台灣關鍵科技產業聚落,引領高雄轉型為AI智慧城市。
新特系統動土 強化高雄半導體供應鏈
矽創集團子公司「新特系統」4 日舉行高雄橋頭科學園區新廠動土典禮,將建立半導體封測設備組件研發製造工廠,提供探針介面卡及測試平臺技術,提升全球競爭力。
新特系統董事長陳儒宏表示,隨著科技產品更新換代,半導體測試領域需要強化探針卡及測試設備能力,掌握自主技術至關重要。新特系統致力提供相關服務,技術皆自行研發,期望成為高雄半導體產業推手。
高雄市經發局局長廖泰翔指出,全球半導體探針卡市場持續成長,台灣測試介面廠已提升自製能力。新特系統進駐橋頭科學園區,展現對高雄半導體產業的信心。
南科管理局局長蘇振綱則表示,橋頭科學園區將成為半導體產業聚落,新特系統動土象徵南臺灣半導體發展動能,注入更多成長能量。
市府表示,將持續招募大廠投資高雄,完善科技廊帶,確保企業用水需求,歡迎更多企業進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