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鼎創業投資(未)公司新聞
邱德成理事長、益鼎創投創辦人暨董事長強調,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變遷的關鍵時刻,政府應該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避免創新動能被凍結。他指出,創投與新創企業是產業轉型的關鍵角色,不應該被政策所忽略,應該趁勢為軟體與數位創新添柴加火。
美國總統川普對外宣佈實施對等關稅,對全球貿易體系帶來巨大衝擊,對台灣這個出口導向的經濟體格尤為嚴峻。邱德成理事長認為,這次變局提醒台灣,不能再依賴傳統製造與代工為主的经济模式,必須全力推動新創事業與數位經濟,以建立真正的經濟韌性和主體性。
美方強調貨品貿易逆差,卻忽略了自身透過數位平台、雲端服務、品牌授權與金融體系所獲取的巨額利潤。邱德成理事長指出,台灣若無法建立本土創新與高附加價值服務體系,將在國際競爭中持續處於價值鏈下游。
近期政府提出的880億元產業支持方案,雖然涵蓋了工業與農業各面向,但新創與數位經濟產業卻未被明確納入。邱德成理事長建議,政府應該同步提出針對新創產業的具體對策與資源配置,作為政策的必要延伸。
邱德成理事長提出五個政策建議,包括將新創事業適用年限延長至八年,並放寬有限合夥稅制適用條件;比照文創與生技產業,提供創投與企業投資新創的租稅獎勵;由國發會與金管會主動協助新創事業上市上櫃,簡化創新版制度實施門檻;加強出口導向新創的市場拓展與資金協助;鼓勵公股行庫與國營事業投入創投基金,強化長期資金動能。
邱德成理事長強調,在經濟轉型迫在眉睫之際,創新與創業絕非次要角色,而是引領台灣產業升級與多元化的關鍵引擎。新創事業不僅需要資金,更需要整體制度與政策的對接;創投機制所帶動的,也不僅是財務資源,更是一套孕育風險與轉型的市場文化。
他呼籲政府應從現在開始,把新創事業納入政策的主航道,從而建立「創新島」,不僅是為一群創業者的未來著想,更是為整個國家產業下一個成長循環的起點。
關鍵時刻政府須雪中送炭,避免創新動能凍結;創投與新創是轉型 要角,不應再被政策忽略,趁勢為軟體與數位創新添柴加火。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實施對等關稅,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劇烈震撼, 也對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敲響警鐘。這場變局提醒我們:不能再倚賴 傳統製造與代工為主的經濟模式,台灣必須全力推動新創事業與數位 經濟,才能建立真正的經濟韌性與主體性。
美方強調貨品貿易逆差,卻忽略自身透過數位平台、雲端服務、品 牌授權與金融體系所獲取的巨額利潤。美國長年享有全球數位經濟的 結構性優勢,台灣若無法建立本土創新與高附加價值服務體系,將在 國際競爭中持續處於價值鏈下游。
近期政府提出880億元的產業支持方案,雖涵蓋工業與農業各面向 ,但新創與數位經濟產業卻未被明確納入。在此關鍵時刻,強烈建議 政府應同步提出針對新創產業的具體對策與資源配置,作為政策的必 要延伸。台灣若要真正擺脫出口結構的過度集中、打造高附加價值的 產業動能,新創與創投的角色必須從「被提及」升級為「被部署」。
唯有透過擴大創投資金來源、激勵企業投入早期投資、建構完整的 退出機制,才能讓新創事業有實力面對川普關稅政策帶來的全球供應 鏈重組壓力,也才能引導台灣產業從製造思維邁向創新驅動。
進而向政府提出五個政策建議:一、將新創事業適用年限延長至八 年,並放寬有限合夥稅制適用條件,配合新創發展週期。
二、比照文創與生技產業,提供創投與企業投資新創的租稅獎勵, 提升投資誘因。
三、由國發會與金管會主動協助新創事業上市上櫃,簡化創新版制 度實施門檻。
四、加強出口導向新創的市場拓展與資金協助,擴大政策性基金與 民間創投合作。
五、鼓勵公股行庫與國營事業投入創投基金,強化長期資金動能。
當全球局勢劇變、經濟轉型迫在眉睫之際,創新與創業絕非次要配 角,而是引領台灣產業升級與多元化的關鍵引擎。新創,是不能失去 的戰略根本。
此刻若不主動扶植、積極部署,將錯失的不只是一群創業者的未來 ,而是整個國家產業下一個成長循環的起點。
新創事業所需的不只是資金,更是整體制度與政策的對接;創投機 制所能帶動的,也不只是財務資源,更是一套孕育風險與轉型的市場 文化。
政府若真要建立「創新島」,就必須從這個關鍵時刻開始,把新創 事業納入政策的主航道。
大學教授或學生創業,關鍵在於掌握市場真實需求,才能讓創業之路事半功倍。筆者沈立平,創投公會會員兼益鼎創投業務協理,強調創業的順序應該從「為什麼」開始,而非先有技術或產品。許多學研創業的實踐卻是反其道而行,從「做什麼」出發,再尋找應用,這樣往往會導致創業過程中需要不斷教育市場,造成創業的困難。
沈立平指出,「為什麼」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因為創業本就是一條艱苦的道路,失敗是常態,成功則是少數的例外。在創業過程中,面對失敗和挫折,找到自己的使命和熱情,與夥伴們共同堅持,是關鍵所在。他鼓勵參與創業計畫的團隊,在創業的風雨中,保持與同梯學生的聯繫,共同成為彼此的支持。
在解決真實問題和尋找創業需求上,沈立平建議採用開放式問題,避免過度引導。他強調,創業若沒有市場需求,將會非常困難。即使是一個弱需求,也可能導致目標客戶不願意付費,進而影響公司發展。
沈立平還提到,大學教授創業時,往往會猶豫不決,難以割捨現有的教職工作。雖然大學教授通常非常聰明、思考周密,技術獨特,但創業的最大問題在於「決心」和「退路」。他建議大學教授創業時,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和信念,斬斷所有退路,義無反顧地向前。
以台灣教授創業的成功案例為例,沈立平提到了力旺電子創辦人徐清祥博士。徐博士在創辦力旺電子前,是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及電子所所長,40歲時毅然辭去教職,投入創業,最終打造出市值超過2200億的力旺電子。
沈立平最終強調,創業成功需要先破釜沉舟,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只有如此,才能吸引優秀人才,共同追求創業的夢想。
大學教授或學生創業必須找到市場真實需求,才能事半功倍。一般 創業理想順序是從Why(為什麼)出發、然後才是How(怎麼做)及W hat(做什麼)。學研創業往往卻是反著做,往往都是從What(先有 一個技術或產品)出發,然後再找應用,面對不是產業和客戶最痛的 需求,就需要花時間去教育市場,這就像是手上拿著一個槌子,到處 找釘子,如此創業開展就會比較辛苦。
Why(為什麼)很重要,是因為創業很辛苦,創業失敗是常態,成 功是極少數特例。創業路上一定會遭遇到失敗和大小不等的挫折,要 能找到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要找到自己的使命和熱情,與身邊的 夥伴一起砥礪前行。因此,筆者都會鼓勵像是參與FITI計畫的創業團 隊,參與相關計畫的過程中,不要忘記跟同梯的同學持續保持聯繫, 在創業這風雨路上,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成彼此支持的力 量。
至於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和創業的需求探尋上,筆者建議盡可能採 用開放式問題,而不要過多引導,例如直接問客戶這個問題/解決方 案重不重要?創業如果是一個完全沒有需求的事情,也還真的不容易 ;但很可能只是一個弱需,並非目標客戶的當務之急,所以就會遇到 目標客戶遲遲不願意付費買單,公司發展速度緩慢的窘境。
最後也是最常見的情形是,大學教授的項目創業,往往會有捨不得 辭去現有的教職工作情形,大學教授其實都是絕頂聰明、思考縝密、 技術有一定獨特之處,但大學教授創業最大問題就是「決心」和「退 路」,大學教授多半會用留在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優秀學生 來源、有教授頭銜更好與接洽生意等等理由去說服投資人,這其實也 是在說服自己不辭職的正當性,但是創業九死一生,必須更有決心往 前,創業中很多雜音和猶豫,把自己這些退路都斬斷,義無反顧往前 ,反而更有成功機會。
所以給大學教授創業建議是,「大學教授創業想成功,最重要還是 破釜沉舟的決心和信念。你都義無反顧的往前衝,才能吸引優秀的人 才放棄手邊的機會跟你一起。」台灣教授創業最成功例子就像是力旺 電子創辦人徐清祥博士,力旺電子現在市值已經超過2200億,2000年 徐博士創辦力旺電子前,已經是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及電子所所長, 在40歲年紀辭去大學教授職務,毅然投入
創業,才能打造今天的力旺電子。
創業想成功,你自己必須先破釜沉舟、義無反顧地投身下去。
**創投界迎變革:益鼎投資看準永續創投前景,台灣邁向創投轉型**
美國知名創投機構 Sequoia 的創新變革,點燃台灣創投界的轉型思潮。2021 年,Sequoia 設立了無存續期的永續創投基金,打破傳統創投的投資模式,著眼於長遠持有優秀公司股票。 Sequoia 的轉變源自於蘋果公司的投資經驗。1980 年,Sequoia 投資蘋果,卻在上市後 18 個月內出售股票,錯失了後續的驚人成長。這一次教訓讓 Sequoia 警惕到長期投資的重要性,並在基金期限上進行調整。 台灣創投目前普遍採用 7-10 年的基金存續期,但隨著市場環境變化,永續創投模式受到關注。益鼎創投等國內外大型創投基金發現,被投資公司上市櫃後往往才是高成長的開始。因此,永續創投可以陪伴新創企業走過艱辛的初期階段,並在上市後持續持有股票,分享長期的收益。 然而,永續創投也帶來股東退場機制的挑戰。益鼎創投指出,不同股東的投資時間容忍度不同。因此,讓永續創投上市櫃,創造股東退場與投資人進場的機制,將成為重要的解決方案。 益鼎創投董事長表示,台灣創投邁入第 40 年,持續創新求變至關重要。永續創投模式不僅能為台灣創業家奠定堅實基礎,更能活絡產業創新投資,協助台灣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的健全與資金流動。 未來,台灣創投有望隨著時代變遷而轉型,走向永續創投的道路。創投上市櫃將成為股東退場與投資人進場的關鍵,並開啟散戶與中實戶參與創投投資的新管道。這將為台灣創投注入新的動能,強化台灣整體創新創業環境,並推動台灣產業的持續發展。Sequoia在1979年參與了蘋果(Apple)投資項目,蘋果並在1980年 12月在那斯達克(NASDAQ)上市,Sequoia持股18個月後就以600萬美 元價格出售了其持有蘋果股份,僅一年半就獲得40倍於投資本金的回 報,這個成績非常亮麗,但Sequoia仍然因此失去了分享蘋果後面驚 人的高增長成果的機會。在蘋果這個項目上獲利40倍,最終卻變成了 Sequoia投資史上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Sequoia對此做了全面反思, Sequoia後來開始強調長期投資的理念,要求公司必須加強持有優質 標的公司的耐心。
■公司上市櫃後往往才是高成長的開始,創投越晚賣賺越多
由於過早處分蘋果股票上的失誤,Sequoia決定提高持有投資的耐 心,其他創投機構期限一般都在十年以內,Sequoia不少基金的期限 被延長到16∼17年。Sequoia於1999年向Google投資了1,250萬美元, 2004年Google成功上市,按當時的股價,Sequoia收益在200倍以上, 但Sequoia還是堅守到2006年才套現退出。其實投資到好公司的股票 是越晚賣賺越多。
從Sequoia投資經驗及創新變革來分析台灣創投轉型成永續型創投 及創投上市的看法與觀點。
台灣創投基金普遍也是以7∼10年為存續年限,這是從美國矽谷引 進的,台灣創投剛邁入40年,多數也是採用7∼10年的基金存續期, 如果基金存續期將屆,除了新創投資將暫停,另外就是必須在基金到 期前積極進行投資部位清理,讓創投基金到期前可以順利把資金還給 創投股東。
Sequoia和益鼎創投等國內外有足夠投資歷史的大型創投基金早就 發現,大多數的情況下,被投資公司上市櫃後才是高速成長的開始, 而不是陪伴一家新創公司走過最辛苦的初創階段,在其上市櫃後就迫 於基金存續期壓力而急著處分,1997年亞馬遜(Amazon)上市掛牌市 值約4億美元,現在Amazon市值已接近近2兆美元,還有更多的案例可 以佐證長期陪伴優秀公司成長才可以創造更大的收益及股東回報。
■永續型創投上市櫃,創造股東退場與投資人進場機制
但創投基金從有限存續年限走向永續型創投的挑戰之一,就是每個 創投股東對於投資時間容忍程度不盡相同,有的股東長久放著也沒關 係、有的股東可以放上十幾年、但還是會有股東覺得7∼8年就已經太 久,所以一個合理的創投股東退場機制也相應產生,這就是讓永續型 創投也走向上市櫃,而永續型創投個別股東在投資理念、時間感、臨 時有資金需求,就可以主動在公開市場上實現退場。
另外就是創投股東往往也都是有一個最低投資門檻限制,例如3千 萬或5千萬,而且一般散戶/中實戶即便有錢,還不一定投得進最一線 頂尖創投如Sequoia、A16Z等,但在創投上市交易後也就開啟一定資 產的股東除了台股、美股、固定收益及房地產投資選擇外,也可以一 些資金配置(1∼3%)在產業投資相對前沿、數位創新、高(黑/深 )科技、尖端學研創業項目上。
最後就是台灣創投過去7∼10年的基金存續期限制,其實也直接影 響了創投投資決策和投資標的選擇,因為必須趕時間為創投股東做負 責任退場,就沒辦法投資在相對早期的投資項目,因為除了投資陪伴 、還有投資後的處分時間都要考量在內,但是如果是永續型創投,就 可以在投資部位中一定比例放在產業前沿/創新投資上,進而協助台 灣整體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的健全和資金活水。
台灣創投今年邁向第40年,期待台灣創投也可以持續隨著時代,創 新求變,成為台灣創業家們打下扎實基礎,放眼國際的重要推動力。
益鼎創投領軍評選「2024 Venture Star 新北新創之星」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攜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舉辦「2024 Venture Star 新北新創之星挑戰賽」,吸引全台 74 家新創團隊報名。日前舉行的第二階段 Pitch Day,由益鼎創投、台新創投、AppWorks 等 21 位產業創投專家擔任評審,選出 10 組入圍團隊進入輔導加速階段。
新北市青年局局長邱兆梅表示,這項挑戰賽旨在尋找並協助優秀科技新創,結合創業競賽與輔導加速計畫,讓團隊接觸專業創投資源。今年徵件主題為「AI 人工智慧」及「ESG 綠能永續」。
參賽團隊涵蓋法律科技、多媒體科技、電動車及智慧物流等前瞻領域。50 組通過書面審查的團隊在 Pitch Day 展示創新產品和商業模式,水準備受肯定。入圍的 10 組團隊將接受為期三個月的輔導,促進團隊成長。
「2024 Venture Star 新北新創之星挑戰賽」不僅提供展示創新成果的平台,也提供豐沛創投資源。從 8 月起,創投評審將擔任業師,為入圍團隊進行一對一訪視輔導,並安排六場募資簡報、商業計畫書、財務規劃等輔導課程。最終,團隊將在 10 月 30 日進行決賽,角逐 30 萬獎金和創投陪跑資格。
更多競賽資訊可參考官網:ntpc-venturestar.com.tw/。
新北市政府青年局局長邱兆梅表示,「Venture Star新北新創之星 」是新北市政府為了尋找並協助優秀科技新創打造的挑戰賽,結合創 業競賽與輔導加速計畫,旨在讓更多優秀團隊能接觸專業創投輔導資 源。本年度為活動第一屆,徵件主題設定為「AI人工智慧」及「ESG 綠能永續」。
來自全台的74組團隊中,創業內容涵蓋法律科技、多媒體科技、電 動車及智慧物流等前瞻領域,第一階段透過書面審查選出的50組團隊 在第二階段的兩天Pitch Day中,向創投評審展示其創新產品、服務 與商業模式,水準實力相當高。第二階段的十組入圍團隊將進入為期 三個月的輔導階段,使團隊加速成長。
「2024 Venture Star新北新創之星挑戰賽」不僅為新創團隊提供 展示創新成果的舞台,更提供大量創投資源,為團隊成長提供強有力 的支持。自8月起,十組入圍團隊將由創投評審擔任業師,各自進行 一對一實際訪視輔導,同時亦將開始進行六場輔導課程,主題包括募 資簡報、商業計劃書、財務規劃及估值等,最終將在10月30日進行決 賽,角逐30萬獎金,爭取創投陪跑資格。競賽官網:ntpc- venturestar.com.tw/。
**台灣創投產業邁向40年 助攻經濟二度奇蹟** 回顧1983年,時任行政院長的李國鼎率團赴美考察後,積極引進創投制度。1984年,由施振榮創立台灣首家創投公司宏大創投,並在交通銀行協助下,陸續成立多家創投基金,開啟台灣創投產業發展之路。 1995年至2005年成為台灣創投的黃金年代,管理資金超過1,500億元。當年,半導體及資通訊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創投業扮演關鍵支持角色,幾乎所有重要科技企業背後都有創投身影。 現任副總統賴清德提出以創新驅動經濟奇蹟政見,創投產業參與不可或缺。過去政府取消創投激勵措施,導致新加坡、日本在創投領域超越台灣。中小暨新創企業署設立,顯示政府對新創重視不足。 台灣新創企業常感資金不足,但大量資金流向海外,例如壽險業70%資產投資海外。創投公會建議政府以政策引導1-2%資金投入創投及新創事業,鼓勵加大投資和創新。 創投公會提出五大建言,盼吸引更多資金「投資台灣」: 1. 擴大天使投資抵減適用範圍 2. 以租稅誘因鼓勵新設創投基金高比例投資新創 3. 調低有限合夥創投事業投資新創適用租稅穿透門檻 4. 建構完善新創資本市場 5. 提供租稅誘因鼓勵大企業併購新創事業 過去創投業為台灣打下堅實基礎,未來將背負使命為下一代開創產業新格局。創投將運用創新及承擔風險的邏輯,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和歷史責任。**
■李國鼎引進制度,施振榮於1984年首創宏大創投
回首1983年時,李國鼎資政率團赴美考察美國科技及產業發展,了 解創投是一個國家創新及發展的最主要動力,當時台灣萌芽中的科技 產業亟需資金挹注,故將美國創投制度引進台灣,行政院制定「創業 投資事業管理規則」,藉此台灣得以透過創投協助產業轉型與發展。 1984年由施振榮先生成立台灣第一家創投公司宏大創投,後來包括H & Q、Walden等國際知名的創投基金,在當時的交通銀行配合下陸續 成立創投基金,開啟台灣創業投資事業的發展。
1995到2005年是台灣創投的黃金時代。全盛時期台灣有超過200支 創投基金,募集管理的資金超過1,500億元。台灣的半導體及資通訊 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創投業一直扮演著關鍵的支持力量,事實上, 台灣幾乎所有重要的科技事業背後,都有創投的身影,見證了創投對 台灣科技產業發展的卓著貢獻。當時,除了美國的創投有得天獨厚的 新創投資環境之外,台灣與以色列在創投領域的發展經驗,也是全球 各國爭相學習的典範,這充分展現了台灣創投業當年的蓬勃活力。
40年前政府以租稅優惠為誘因,引進創業投資,大舉投資策略性工 業,打造台灣經濟奇蹟。準總統賴清德的競選政見要以創新驅動再創 台灣經濟奇蹟,若要成就這項政見一定要有創投業的投入參與。
■賴政府要以創新驅動成長,創投參與不可或缺
在過去20年間,雖然台灣科技產業屢獲豐收,但政府卻取消了當年 的激勵措施。與此同時,新加坡已超越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的新創天 堂,日本在新創投資上的力度也已超越台灣,去年中小企業處升格為 中小暨新創企業署的舉措,與日本設立專門的新創大臣相比,顯示出 台灣政府對於新創的關注仍有所不足,未來政府如果沒有加大對創投 及新創的支持,對台灣未來的產業發展非常不利。
台灣新創常常表示沒有足夠資金發展,其實台灣累積這麼幾十年的 的資金規模真的不小,但為數眾多的投資都放在海外,例如人壽保險 超過34兆元的資產規模,近70%投資在海外。其他還有銀行機構、企 業及個人的海外投資部位也都相當可觀,另外就是將主要投資項目配 置在房地產及上市櫃的股票投資上。
■五大建言,盼能吸引更多資金「投資台灣」
台灣大量的資金投資海外除了匯率、利率等風險外,主要都是用相 對廉價方式投資海外,賺取微薄的利息錢,也可以看作是讓美國等其 他國家利用這些廉價資金去投資、建設其國家未來的產業。政府應以 政策引導1-2%資金導引至創投及新創事業,投資新創、投資台灣、 投資未來,鼓勵「加大投資」和「勇於創新」去推動台灣繼續向前, 迎向下個世代的挑戰。
面對未來,創投公會深感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因此,我們積極籌備 並提出一系列重大的政策建議案,旨在進一步推動台灣的創新與創業 生態系發展。這些政策建議不僅響應了賴清德總統當選人的政見,也 是我們共同期望以創新驅動台灣經濟的第二次奇蹟。具體來說,我們 的政策建議包括:
一、擴大天使投資抵減適用範圍,全面鼓勵營利事業及創投公司投 資新創。
二、以租稅誘因鼓勵新設創投基金高比例投資新創,引導社會游資 投資新創。
三、調低有限合夥創投事業投資新創適用租稅穿透之門檻。
四、協助交易所及櫃買中心建構完善的新創資本市場,實踐每年百 家新創出場的目標。
五、提供租稅誘因鼓勵大企業併購新創事業。
每個時代創投的使命,就是去開創新的時代。回首40年前,前人為 台灣打下堅實基礎,放眼下個40年,我們背負使命就是為下一代開創 未來的台灣產業新格局,在我們眼前有威脅、有挑戰、但有更大的機 會,這一個重要的時間轉折點上,創投用創新及勇於承擔風險的投資 邏輯,去完成時代賦與的使命和歷史責任。
臺灣新聞記者/臺北報導
為了尋找臺灣經濟新動能,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動作了大膽的行動,選出了23家「伯樂」投資人,這些投資人將會利用自身的投資資金,加上國發基金提供的100億元,共同尋找那些有潛力的中小企業,並提供資金協助其成長。
這項名為「加強投資中小企業委託投資管理計畫」的計畫,是由全國創新創業總會代辦,選出的23家國發基金的搭配投資人中,包括了兆豐管顧和臺企銀管顧這樣的公股金融機構。
這次的投資方案是採用同進同出的原則,國發基金會以1:1的方式與搭配投資人共同參與投資。但若投資對象符合特定條件,比如曾進駐林口新創園或亞灣新創園、投資種子期企業、致力於淨零碳排、ESG永續經營或社會創新企業等,則可以增加搭配投資金額。
被投資的企業必須是中小企業,實收資本額在1億元以下,或僱用員工數未滿200人,且不能是上市或上櫃公司。
公股金融機構強調,透過這樣的投資策略,可以積極尋找潛在的投資機會,並讓國發基金結合民間資金,幫助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獲得營運資金、產品開發、技術升級或市場擴張,同時也能帶動民間創投資的參與,共同支持國內中小企業發展。
其中,臺企銀管顧表示,他們將聚焦六大核心戰略和政府重點扶植的5+2產業,特別關注半導體科技、AI生技醫藥和碳中和新經濟三大趨勢產業,主要投資對象是臺灣產業和臺商股權,並且註冊在臺灣的比重必須超過60%。
此次的國發基金搭配投資人包括聯訊管顧、達營管顧、益鼎創投、漢鼎、中華開發資本管顧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這將為臺灣中小企業帶來強大的資金支持。
【臺北訊】臺灣經濟新動能的火苗,正在悄悄燃燒。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近日高舉投資大旗,揚帆出發,尋找那些具潛力的中小企業,為他們的發展注入新血。這次,他們找來了23家「伯樂」投資人,與國發基金共同出資100億元,攜手打造一個讓中小企業茁壯的溫牀。 這23家「伯樂」投資人中,包括了兆豐管顧、臺企銀管顧等公股金融機構,他們將與國發基金以1:1的比例共同參與投資。為了讓投資更加精準,這次投資方案採用「同進同出」原則,並針對特定條件下的企業,可提高搭配投資金額。這些條件包括:投資申請一年內曾進駐林口新創園及亞灣新創園、投資種子期企業、致力淨零碳排/ESG永續經營/社會創新企業、投資跨國合作在國內落地的合資公司等。 這項計畫的目標是尋找那些實收資本額在1億元以下,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200人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不僅不能是上市、上櫃公司,還必須符合中小企業的定義。透過這項計畫,國發基金將結合民間資金,為中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提供營運資金、產品開發、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等方面的支持。 公股金融機構強調,這項投資計畫將積極尋找具有潛力的投資機會,讓國發基金得以藉助民間資金的力量,共同支持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臺企銀管顧也表示,將聚焦政府重點扶植的5+2產業,並以六大核心戰略為基礎,為中小企業帶來更多成長機會。 這次的投資計畫,不僅是對中小企業的一個重大鼓舞,也是對臺灣創新創業環境的一個肯定。隨著更多資金的投入,相信將有更多創意與活力湧現,為臺灣經濟帶來新的發展動能。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委託全國創新創業總會,代辦「加強投資 中小企業委託投資管理計畫」,選出23家國發基金的搭配投資人,其 中公股的兆豐管顧及臺企銀管顧,也在得標之列。
此次投資方案採同進同出原則,即國發基金資金會跟搭配投資人以 1:1方式參與投資,但若符合幾項條件,可提高搭配投資金額,包含 投資申請一年內曾進駐林口新創園及亞灣新創園、投資種子期企業( 原則成立三年內)者、致力淨零碳排/ESG永續經營/社會創新企業 、投資跨國合作在國內落地的合資公司,合作國家為台灣已簽署MOU 或合作協議者。
所投資的企業要符合中小企業定義,即實收資本額在1億元以下, 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200人,且不得投資在上市、上櫃公司。
公股金融機構指出,由於鎖定中小企業,會積極找出具潛力的投資 機會,讓國發基金藉由結合民間資金搭配投資的方式,協助中小企業 在成長過程中,取得營運資金、開發產品、技術或拓展市場,同時帶 動民間與創投資金共同投資並支持國內中小企業發展。
臺企銀管顧表示,以六大核心戰略與政府重點扶植的5+2產業,並 聚焦在半導體科技、AI生技醫藥及碳中和新經濟三大趨勢產業,主要 以台灣產業及台商股權為主要投資對象,包含台灣及亞洲等外國區域 ,但註冊在台灣的比重須達60%以上。
此次國發基金的搭配投資人,包含聯訊管顧、達營管顧、益鼎創投 、漢鼎、中華開發資本管顧、活水社投資開發、兆豐管顧、國聯創投 管顧、卓越資本管顧、資鼎中小企業開發、創新工業技術移轉、比翼 加速器、維田科技、台中銀創投、創世投創、台安生物科技、臺企銀 管顧、邑昇實業、華陽中小企業開發、金石新創投資、和通國際、濾 能、安發天使投資。
新冠肺炎疫情對台灣經濟造成不小的衝擊,許多企業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不過,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看到一些企業家堅定信念,勇於創新,為台灣經濟帶來新的希望。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就是其中一位,他帶領我們一起探索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潛力。
邱德成表示,疫情期間許多企業受到重創,但《益創一》半導體基金的募集將成為一個新的契機,為台灣新創公司提供支持,並持續提升台灣在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這個基金的目的就是要成為一束曙光,照亮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
台灣資本市場對IC設計產業的接受度非常高,目前台灣上市櫃的IC設計公司已經有88家,總市值超過2.5兆元,佔上市櫃公司總數的5%。這一數據充分說明了台灣資本市場對IC設計公司的信心和期待。
邱德成還提到,益鼎創業投資推出的益創一創投基金,是近期國內少數專注於台灣具有全球競爭力半導體產業的創投基金。該基金即將募集8億元新台幣的啟動資金,專注投資於半導體相關產業,特別是IC設計公司。這個基金的成立,將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帶來新的動能和發展機遇。
總結來說,邱德成和他的團隊正以積極的態度,帶領台灣半導體產業走向未來。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刻,他們的努力和創新精神,讓我們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台灣資本市場對IC設計產業的公司接受度相當高,目前台灣累計上市櫃IC設計公司達88家,占全體上市櫃1762家比例約5%,總市值則超過新臺幣2.5兆元,顯示台灣的資本市場對IC設計公司接受度相當高。IC設計有輕資產,高毛利,業績具爆發性成長的特性,目前IC設計整體平均PE已來到30倍以上,為獲利佳、成長展望良好的公司,更可望獲利更高的溢價。
邱德成指出,益鼎創投推出益創一創投基金,為近期國內少數鎖定台灣具有全球競爭力半導體產業為投資主軸的創投基金,即將募集新台幣8億元的啟動資金,投資標的將專注於半導體相關產業,以IC設計公司為投資主軸。
共同創辦人之一的行銷長林欣誼曾經為了照顧得之不易的孩子,得了產後憂鬱症。後來她從自己參與的新創團隊產品中得到啟發,結合其他同為科技圈的同業和好友禾馨婦幼診所副院長葉勝雄合開了公司,正式設計Cubo,舉凡孩子爬到危險區、被毛巾覆蓋頭臉、翻身可能窒息,都能及時透過App警告父母。
雲云科技計畫在6月讓Cubo登上全球知名募資平台Indiegogo試水溫,為打入國際市場暖身。
目前帝圖資本額6,110萬元,除了劉熙海家族外,益鼎創投占逾20%、國發基金逾10%、資鼎中小企業開發低於5%,計畫2年內申請上櫃;公司2015年營收1.5億元、2016年挑戰倍增至3億元以上。
劉熙海指出,藝術生態數位化與大數據分析應用,將徹底顛覆視覺藝術產業。英國保險公司Hiscox與藝術研究單位ArtTactic發布的2015線上藝術品交易報告顯示,全球線上藝術品交易市場從2013年不到10億美元,有望於2015年達26億美元,預計在2019年達63億美元。
帝圖成立7年,一開始便專注「互聯網+藝術」模式經營,旗下的「非池中藝術網」是全國流量第一的藝術網站,「TODAAY」是國內最大藝術電商平台,「帝圖藝術拍賣會」站穩文物字畫類第一品牌。
劉熙海指出,為擴大這些平台營運,帝圖正著手建立藝術資料庫,提供新銳藝術家的檔案與作品、市場行情,目前已有國內百來位藝術家,並與視覺藝術聯盟、大陸的「青年100」洽談合作,簽作品約,買家可以上TODAAY購買這些藝術家的原創作品,第二季起將再納入日、韓等東北亞,印尼、印度等東南亞藝術家相關資料,設亞洲藝術經濟研究中心。
今年4月帝圖春拍,也將推出網路下標、線上直播拍場等新服務,擴大經營電商市場;帝圖也與資策會等單位合作開發圖像鑑定,從藝術大師張大千的水墨、印章等著手,開發程式協助鑑定紙質、墨汁等,另與歐美3大鑑價鑑定系統談技術合作。
有了鑑定鑑價系統,可確保買到藝術品的真實性,提升藝術市場透明度,接下來帝圖會與銀行界合作推出藝術金融,包括藝術品融資貸款、藝術基金等,做大藝術市場。
益鼎創投董事長邱德成表示,如果一個稅率的制定,有96%的人不懂得如何申報,那一定是這個稅法有問題。
安成生技總經理陳志光說,安成藥創辦人陳志明一直很想為台灣盡一份心,因此,放棄美國籍回台投資,開發特殊劑型的學名藥,目標鎖定美國市場,是想賺外國人的錢回台灣。
但台灣、美國沒有簽署租稅協定,所以安成藥未來在美國的獲利,若要用股利匯回台灣,要被課20%稅率,若用智財利得回台,也要先在美國課稅30%,若留在美國,就要被當成是獲利,稅率是40%。
這個租稅協定其實是比關稅更重要,3年內有幾家生技公司就會面臨有獲利卻無法貢獻台灣的窘狀,但政府不去處理這個重要的議題,卻只有美牛等一些惹民怨的事件層出不窮。
現在證所稅的風波更是讓民眾怨聲載道,榨不了小散戶出多少錢,生技公司更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不僅無法吸引人才,且是逼大股東短線炒作,政府該做的不做,盡做些讓人罵翻天的事,真的很奇怪!
益鼎創投董事長邱德成認為,台灣生醫產業能量活潑,也陸續吸引國外專家回台投資,像心悅生醫就是哈佛大學精神科權威醫師/教授蔡果荃創立的。他不僅論文點率高,開發的精神治療用藥SND-13更獲美「突破性療法」資格,將獲得優先審查、快速通關禮遇。
來勢洶洶的心悅生醫,2012年創立時,由健亞、國碩、中鋼旗下台安(啟航二)投基金成立。心悅現有8個新藥開發中,其中,五項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進度最快的精神分裂症用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都已進入二期合併三期試驗。
心悅2014年增資,每股溢價就高達130元,而後因公積配股20元股利,稀釋成本後折合的溢價約42元,目前規劃增資1萬張,董事長蔡果荃堅持是「不二價200元」。
除了心悅外,浩鼎、F-康友是因IPO而增資,浩鼎的承銷價310元,更改寫生技股歷來最高IPO價格;而康友去年創下EPS13.92元歷史新高,受惠大陸新版GMP實施,預期大型輸液需求將持續成長,今年應可維持兩位數成長。
另外,而隸屬晟德集團旗下的益安和金樺增資也備受關注。
金樺預計3月18日登錄興櫃交易,參考價43元。金樺擁有獨特的細胞株開發工程,去年營收為4,545萬元,並開始獲利,每股盈餘0.16元。
益安挾著醫材授權王張有德光環加持,去年12月11日以參考價為58元登錄興櫃,上周五收盤價已來到261元,此次預計以每股140元增資,也很吸睛。至於鑽石投資基金投資的醣基生醫和協和新藥,也是潛力十足的「吸睛股」。
協和預計集資15億元。而醣基以醣蛋白、醣分子、醣疫苗、醣晶片完整醣類新藥與晶片為主,該股目前未上市是一股難求,由於手中資金已足夠發展三個藥到進入一期臨床,董事長路孔明表示,今年不募資。
國內外近百家金融投資機構,包括永豐金證券董事長黃敏助、華
南金創投董事長吳廣義、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新揚投資董事長
徐善可、益鼎創投董事長邱德成、富邦創投總經理李柱信、華威
創投總經理張平溢等都將出席成立大會,針對這些大金主積極想
了解或投資文創業,文建會副主委李仁芳將把握機會到場推銷。
據悉,TPEA前3年將由創投公會的團隊負責運作。下一波會員
招募對象,將鎖定財團投資部門,如台積電、廣達、智融等大PE
。
創投公會指出,近年引導台灣民間投資有2個主要力量:創投、
股權投資,據估計,創投業目前手中所管理的資金還剩下約1500
億元,金控、財團投資部門持有投資能量又是創投的10倍以上,
極盛時期,光創投業一年就投資200多億元在以科技業為首的企業
。
因應這波政府推動6大新興產業、兩岸簽訂ECFA的契機,以創投
為主,再加上金控、銀行、保險、證券等相關投資機構,決定聯
手成立TPEA,首先為 PE(Private Equity)正名,以所有投資、處
理未上市公司股權為主要對象,再來,希望動員協會力量向政府
遊說,讓PE公司可以參與上市櫃公司私募增資的策略投資人、興
櫃造勢商和保薦人,進一步與中國股權投資協會對接,為進軍大
陸市場布局。
擺在眼前,最吸引這些股權投資者的新興產業之一就是文創業。
隨文創法通過、文建會大力鼓吹,文創業多數採專案投資,尤
其適合股權投資者,而且文創業又已出現多個成功案例的電影、
偶像劇、音樂是熱門標的。
例如像是電影「海角七號」全球營收7億元以上,回收毛利2.9
億元,投報率536%,光中國票房2,300萬人民幣。
其他像「縱貫線」2010巡迴演唱會57場,營收40多億元,一年
投報率4倍,相比於投資科技業需持有5年,文創回收時間短、投
報率不錯,是股權投資者的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