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亞藥業(公)公司新聞
台塑生醫昨日(16日)發布新聞稿,透露將處分聯亞生技子公司聯亞藥業2,791張股票,每股轉讓價格為182.23元,總計金額達5.08億元。此一處分行動後,台塑生醫對聯亞藥業的持股比重從先前的高位下降至4.97%,這是自7月份以來,台塑生醫第五度對聯亞藥業的持股進行處分。 近期,食藥署剛剛宣布,聯亞生技開發的新冠疫苗未能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的審查,這讓台塑生醫在這個時機點進行持股處分,格外引人關注。事實上,台塑生醫自2015年起,就投資了聯亞生技旗下的聯合生物製藥和聯亞藥業,當時的投資金額約為6億元。這次投資並非為了疫苗,而是看重聯亞藥在單株抗體技術方面的潛力。 自今年年中聯亞藥業成功登上興櫃市場後,台塑生醫便開始對其持股進行處分,從7月份至今,已經進行了五次處分,每次處分的股票數量大約在1,800至2,000張之間。 對於此次處分,台塑生醫先前已經表明,聯亞藥的營運已經走上軌道,營收持續健康穩定成長。而台塑生醫進行處分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調整投資組合,將處分所得的資金投入其他新的投資項目。
台塑生醫近日再度出手,進行逢高調節其在聯亞藥業的持股。根據最新公告,台塑生醫將2,791張聯亞藥業的股份出讓,平均轉讓價格為182.23元,總額達到5.08億元。這次的股份處分預計將為台塑生醫的未分配盈餘帶來約3.9億元的增加。目前,台塑生醫在聯亞藥業的持股數量降至5,240張,持股比降至4.97%,這是繼今年以來第五次進行聯亞藥業的股份調節,累計增加未分配盈餘高達13.47億元。 從2015年起,台塑生醫對於專注於蛋白質與抗體藥物研發的聯亞藥業相當看好,當時斥資約6億元入股,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持股比達17.47%。然而,隨著聯亞生技在新冠疫苗開發上取得進展,以及台塑生醫有意向其他生技領域拓展投資,從今年6月23日起,台塑生醫開始實施持股調節計畫。 不僅如此,台塑生醫近期還多次公布其子公司台化進行股份處分。在6月23日至8月12日期間,台塑生醫持續調節聯亞藥業的持股,持股數量從15,957張減少至8,031張,持股比從15.15%降至7.62%。而此次再度伺機出讓2,791張股份,持股比更是下降至5%以下。不過,台塑生醫表示,不排除未來還會繼續伺機出讓股權,以支援其生技策略結盟及其他新投資項目的資金需求。 台塑生醫的業務範圍涵蓋了生活、生物、生化、醫療、醫材、醫藥等六大領域,目前是台灣清潔劑、保健食品、美容保養品與檢驗試劑的領導廠商。近年來,台塑生醫積極布局生技與新能源領域,不斷擴大營運規模。 在7月的前兩次股份出讓後,台塑生醫宣布投入2.5億元參與和康生私募案,並取得該醫材領導大廠的9.78%股權,正式跨入醫材領域。未來,台塑生醫將著眼於再生醫學及次世代高階檢測領域,預計在半年內有更多好消息出現。
國產高端將開始施打,疫苗概念股成市場「強心針」!高端疫苗16日起開放預約施打,激勵股價亮燈漲停,母公司基亞也大漲逾5%,率領疫苗概念股台康生技、台耀、國光生揮動多頭大旗,扮演「資金避難所」。
國內疫情趨緩,16日新增8例本土案例,政府全力衝刺疫苗施打,截至15日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達39.04%,劑次人口比41.86%。
陳時中提到,高端疫苗已有614,204劑完成檢驗封緘,確定可滿足有勾選高端疫苗36歲以上民眾,約有605,359人。其中,已有半數、302,381人完成預約。陳時中也提到,若有更多高端疫苗在23日開打前完成檢驗,施打年齡可望再下降。
國內第六輪疫苗接種將由國產高端疫苗接力,激勵其股價尾盤衝上漲停價339.5元,改寫5月底來新高,同時帶領母公司基亞同步勁揚5.26%,睽違近一個月突破季線關卡,而台康生技、台耀、國光生漲幅則介於0.1∼5%。
原液代工廠台康生技也受惠,台康接下高端疫苗上游代工,股價強漲4.74%;連帶台康生技最大股東台耀也拉升3.4%,台耀針劑廠年產能達上億劑,市場預估,若國產疫苗順利進軍海外,台耀有望成國家隊。不過,東洋今年中與高端完成新冠疫苗代工充填合約,惟股價開高後受大盤拖累,小跌0.25%。
而疫苗廠「幾家歡樂幾家愁」,聯亞集團旗下聯亞藥16日受消息面激勵,最高價飆上207元,下午宣布未通過EUA審查,最低價下殺至100元,高低點價差107元,震幅逾4成,惟最終均價為170.53元,較前一日均價小漲0.85%,但因興櫃市場無漲跌幅限制,17日股價將備受考驗。
此外,有旅遊業者16日開出寒假出遊旅遊預購第一槍,開放旅客預訂明年寒假日本行程,外界好奇返國時可否免去居家檢疫14天?陳時中說,端看全球疫情變化、變種病毒株的影響,目前不考慮縮短檢疫措施,且除非疫情變化很大,「否則赴日旅遊機會恐怕不高」。
台塑生醫先前看好專精蛋白質與抗體藥物研發的聯生藥、聯亞藥,2015年斥資約6億元入股聯亞藥、持股17.47%,為第二大股東;但在聯亞生技切入新冠疫苗開發,而台塑生醫有意開展其他生技領域投資之際,自今年6月23日啟動持股調節計畫。
台化近期五度公布旗下子公司台塑生醫處分轉投資聯亞藥。台塑生醫6月23日到8月12日持續調節聯亞藥持股,持有張數從15,957張降為8,031張,持股比由15.15%降至7.62%,這次再度伺機逢高處分2,791張,持股比滑落5%之下。台塑生醫不排除後續仍會伺機申讓股權,以支援其他生技策略結盟新投資項目推展之資金需求。
台塑生醫發展範圍涵蓋生活、生物、生化、醫療、醫材、醫藥等六大領域,目前為台灣各類清潔劑、保健食品、美容保養品與檢驗試劑領導廠商,近年積極布局生技與新能源領域,擴大營運規模。
在7月前兩次申讓聯亞藥持股後,台塑生醫宣布投入2.5億元,參與台灣關節注射液及人工代用骨等醫材領導大廠和康生私募案,取得9.78%股權,跨入醫材領域,後續將瞄準再生醫學及次世代高階檢測領域,預計半年內可有好消息。
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說,聯亞疫苗臨床試驗結果雖顯示疫苗安全性可接受,但中和抗體數據與國人接種AZ疫苗的數據比較未達標準,因此沒有通過審核。
受此衝擊,聯亞生技子公司聯亞藥昨日興櫃市場股價一度腰斬,尾盤跌幅收斂、終場收在117.5元,下跌51.6元,跌幅逾三成。
對於聯亞未過EUA是否衝擊我國疫苗供應,讓空窗期更吃緊,陳時中表示,空窗期要看國際整體進貨量,「聯亞沒過我們很遺憾,但還是要照一定標準做」。他也一再強調,疫苗採購本來就超過原來的量,「總量是夠的」,只是若聯亞能通過可能早點有這個量。
吳秀梅表示,食藥署於8月15日舉行EUA審查會議,因聯亞疫苗的中和抗體數據與國人接種AZ疫苗外部對照組的中和抗體數據相比,未能夠達到食藥署於5月28日專家會議所訂定的兩項國產疫苗EUA療效評估基準。
與會專家出席22人,除主席不參與投票,投票結果為四人補件再議,17人不同意通過,因此建議不予核准專案製造,但聯亞公司已規劃於印度展開第三期臨床試驗。至於之前聯亞已先行交十多批、200萬劑疫苗,成本材料費政府都會支付。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聯亞已繳交的200萬劑疫苗不一定要作廢,只要聯亞三期臨床試驗在疫苗效期內證明確效,並向食藥署申請認證就沒有問題;因此預採購合約目前也還沒有完全失效。
對於聯亞未通過EUA,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依據聯亞二期期中資料約略估算,會有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但她強調,聯亞只是沒有滿足EUA針對中和抗體濃度訂定的標準,而看中和抗體濃度是不得已的方法。
因此不論是否通過EUA,「趕快做三期才是王道」,EUA只是暫時核准未來會失效,還是得拿三期試驗結果申請正式藥證;「比較遺憾的是,國人目前可用的疫苗就少了一種」。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很遺憾聯亞並未通過EUA審查」,至於聯亞生技沒有通過EUA是否衝擊我國疫苗供應並造成空窗期更吃緊,陳時中表示,必須看國際整體進貨量再做評估。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明,兩家國產疫苗廠與政府簽的是500萬劑開口協議,在現有的500萬劑採購數量之外,聯亞生技EUA未過關,高端疫苗有機會再追加500萬劑的疫苗採購。業界估,有望帶旺相關企業族群,如台康等。
聯亞生技表示,此次食藥署僅取單一時間點,評估對抗新冠病毒原型株的中和抗體力價結果,作為免疫橋接標準,並未納入全面免疫力評估、及目前流行之Delta等變異株病毒,進行中和抗體效力比較性試驗,無法完整呈現聯亞生技新冠疫苗特性,疏忽人體免疫系統除了B細胞抗體反應外之T細胞免疫反應,及能對抗病毒變異株之特性,造成聯亞新冠疫苗無法通過EUA審查,實為國人重大損失。
此外,聯亞將針對後續的三期臨床試驗,也將重新進行效益評估;這意謂聯亞生技集團曾經預告將在印度展開1.1萬人三期臨床試驗, 或許要重新評估進行。
聯亞藥傍晚發重訊指出,已與母公司簽訂委託製造合約,收取50%不可退還之訂金,應可支應已投入生產之疫苗成本。
聯亞藥自有產品銷售情形良好,有穩定之國內外客戶藥品委託製造及藥品開發訂單,對聯亞藥財務業務影響有限。
由於食藥署才剛宣布,聯亞生技新冠疫苗未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台塑生醫此時此時公告處分持股,引受外界關注。
台塑生醫在2015年斥資約6億元,參與投資聯亞生技兩家子公司聯合生物製藥和聯亞藥業,成為兩家公司原始股東且為第二大股東,且原先是看中聯亞藥在單株抗體技術,並不是為了疫苗。
隨著聯亞生藥今年年中登上興櫃之後,台塑生醫今年7月至今,已五度公告申讓聯亞藥持股,每次處分張數約在 1,800張至2,000張左右。
台塑生醫先前指出,聯亞藥營運已上軌道,營收持續健康穩定成長,台塑生醫處分主要是因應投資組合調整,申讓股權後,可將資金投入其他新投資項目。
【即時新聞】聯亞生技疫苗補件完成 即將進入審查階段
台灣疫苗研發再傳佳音,聯亞生技昨(15)日正式完成新冠疫苗的緊急授權許可(EUA)申請補件,預計將在這波疫情中發揮關鍵作用。根據消息,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即將召開專家會議對此案進行審查,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細節。
聯亞生技表示,旗下子公司聯生藥擁有先進的發酵槽設備,每座發酵槽容量高達2,000公升,這是台灣疫苗生產中的最大規模。聯亞生技預計,一旦獲得EUA,將在8月底前完成500萬劑新冠疫苗的量產,以達成與政府之間的採購協議。
而同時,另一家疫苗研發公司高端疫苗也在近日向巴拉圭衛福部申請了「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的EUA。巴拉圭目前疫情嚴重,確診人數已超過45.6萬,死亡人數達1.5萬。高端疫苗將持續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並以取得國際認證為目標。
在高端疫苗方面,從今日起正式開放第六輪預約,指揮官陳時中透露,已預約了60萬劑,目前已有35萬劑完成檢驗封緘。雖然陳時中坦承無法保證第六輪一定能完成60萬劑的供應,但這也顯示了疫苗研發的進展速度。
對於聯亞生技的EUA申請,陳時中先前曾表示,聯亞生技仍需補件。然而,昨日食藥署傳出聯亞生技已完成補件的消息,專家會議的時程將由食藥署公佈。聯亞生技確實證實了這一點,並強調其負責疫苗原液量產的聯生藥擁有強大的生產能力,每一批次量產規模可達1,000萬劑。
這次聯亞生技的疫苗研發進展,不僅對台灣本土防疫有重大意義,也將對全球抗疫工作帶來積極影響。我們將繼續關注這個故事的發展。
台塑生醫近期在生技策略結盟的背景下,進行了對聯亞藥的持股調整。根據台化(1326)代子公司台塑生醫的公告,自8月3日至12日,台塑生醫已處分聯亞藥(6562)1,872張股票,平均轉讓價格為168.59元,總金額達3.16億元。這一交易預計將為台塑生醫帶來2.36億元的未分配盈餘增加。 由於此次處分,台塑生醫對聯亞藥的持股數量已從原先的投資張數減半,降至8,031張,持股比重從9.4%降至7.62%。不過,台塑生醫表示,不排除未來仍會伺機進行股權申讓,以應對其他新投資項目所需的資金。 台塑生醫的發展範圍廣泛,涵蓋生活、生物、生化、醫療、醫材、醫藥等六大領域,目前是台灣在清潔劑、保健食品、美容保養品與檢驗試劑市場的領導廠商。近年來,該公司也積極在生技與新能源領域布局,不斷擴大營運規模與領域,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
聯亞生技昨(15)日表示,子公司聯生藥每一座發酵槽高達2,000公升,只要通過緊急授權許可(EUA)申請,聯亞生技期許8月底前量產500萬劑新冠疫苗,達成政府採購的協議。
另外,高端疫苗也在昨晚公告,公司已在13日向巴拉圭衛福部申請「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的EUA。巴拉圭人口總數約700萬人,目前確診個案亦已經超過45.6萬人,1.5萬人死亡。高端疫苗以取得國際認證為目標,將持續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
高端疫苗開發的新冠疫苗自今日起正式開放第六輪預約,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已針對高端疫苗預約了60萬劑,目前檢驗封緘完畢已有35萬劑。不過陳時中也坦承,沒有辦法保證第六輪一定能完成60萬劑的供應,因為封緘檢驗無法保證一定會過。
至於另一家已完成採購協議的聯亞生技,自6月30日向食藥署遞交EUA申請後,至今已過一個半月卻尚未接受專家審查,陳時中日前被詢問時,僅強調聯亞生技仍需補件。不過,食藥署昨日傳出聯亞生技已完成補件,近期就將召開專家會議審查。
聯亞生技昨日證實,確實已完成補件,專家會議的時程需由食藥署說明。聯亞生技指出,負責疫苗原液量產的聯生藥,擁有兩座各2,000公升發酵槽,疫苗的蛋白質抗原產能為全台灣最大,每一批次量產規模可達1,000萬劑;另一家子公司聯亞藥也可無縫接軌在最快時間完成充填量產。
台化(1326)代子公司台塑生醫公告8月3∼12日處分聯亞藥(656 2)1,872張,平均每股轉讓價格為168.59元、總金額3.16億元;台塑 生醫預計本交易可增加未分配盈餘2.36億元。
如此一來,台塑生醫對聯亞藥持有股票已降至原先投資張數一半、 為8,031張,持股比重從9.4%降至7.62%。
台塑生醫不排除後續仍會伺機申讓股權,以支援其他新投資項目之 資金需求。
台塑生醫發展的範圍涵蓋生活、生物、生化、醫療、醫材、醫藥等 六大領域,目前為台灣各類清潔劑、保健食品、美容保養品與檢驗試 劑的領導廠商。
近年來也積極布局生技與新能源領域,不斷擴大營運規模與領域。
台塑生醫為了配合其生技新策略佈局,近日再度對聯亞藥業(6562)進行股票處分。這次,台塑生醫將1,819張聯亞藥業的股票出手,平均轉讓價格為166.99元,總計成交金額達到3.09億元。這筆交易預計將為台塑生醫帶來2.32億元的未分配盈餘增加。隨著這次股票處分,台塑生醫對聯亞藥業的持股比例正式從11.13%降至9.4%,正式滑落至10%以下。
台塑生醫昨(27)日宣布,為了擴大在生技領域的發展版圖,投資了2.5億元參與台灣關節注射液及人工代用骨等醫材大廠和康生技的私募案,並成功取得和康9.78%的股權。這次跨足高階醫材應用發展的舉動,讓台塑生醫未來將與7月初剛取得和康經營權的大江生醫策略結盟,共同推動台灣生技大聯盟,加速國際化布局。在此之前,台塑生醫已經投資過蛋白質與抗體藥物研發公司聯生藥、聯亞藥。近期因為聯亞生技與高端疫苗並列國產新冠疫苗供應商,聯亞藥在6月23日登錄興櫃後,股價一度飆漲,但自7月起,台塑生醫兩度公告申讓聯亞藥共4,030張,昨天再公告申讓1,000張,讓外界對其投資策略產生關注。
台塑生醫預告,參與和康私募案只是第一步,未來半年至一年還將有二至三個投資案,金額規模都將超過億元。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強調,和康作為國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材廠商,掌握了各類醫療等級膠原蛋白、玻尿酸的關鍵技術,擁有50張各國上市許可證,與大江生醫的全球發展能力結合,將產生巨大的綜效。透過此次合作,台塑生醫期望能夠讓台灣生技實力再次站上國際舞台。
台塑生醫副總劉慧啟表示,參與和康私募案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和康在關節注射液和人工代用骨方面擁有50張各國上市許可證,這方面的價值非常高,台塑生醫可以借此機會掌握高階醫材發展的契機。另一方面,和康在7月初獲得大江入主取得經營權,雖然大江近七成以上的營收來自保健品和美容保養品,與台塑生醫的產品重疊度不高,但未來雙方仍有可能發展出新的合作機會。
先前台塑生醫曾投資蛋白質與抗體藥物研發公司聯生藥、聯亞藥。由於聯亞生技與高端疫苗最近並列國產新冠疫苗供應商,紅透半邊天,聯亞旗下聯亞藥6月23日登錄興櫃後股價飆漲,惟7月以來,台塑生醫兩度公告申讓聯亞藥共4,030張,昨天再公告申讓1,000張,引發外界揣測。
台塑生醫啟動投資組合調整,藉由申讓投資多年的聯亞藥股權,籌措資金以投入其他新投資。台塑生醫預告,參與和康私募案只是開端,未來半年至一年還會有二至三個投資案,金額規模都是億元以上。
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指出,和康是國內具國際競爭力的醫材廠商之一,掌握各類醫療等級膠原蛋白、玻尿酸的關鍵技術,多達50張各國上市許可證;而搭配大江生醫全球化的發展能力,可產生巨大綜效。透過此次合作,共同推動台灣生技實力再次站上國際舞台。
台塑生醫副總劉慧啟表示,參與和康私募案有雙重意義。和康在關節注射液和人工代用骨方面有多達50張各國上市許可證,這方面價值很高,台塑生醫可藉此掌握朝高階醫材發展的契機。
第二是和康7月初獲得大江入主取得經營權。大江有近七成以上營收來自保健品和美容保養品,與台塑生醫的產品重疊度高,雙方沒有直接合作。
孫智麗所长:疫苗市場2022年供過於求,價格將下跌
【台北訊】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所長孫智麗在21日的專欄中分析全球疫苗市場發展趨勢,預測2022年疫苗供給將會超過需求,導致價格下降。
孫智麗強調,雖然不同國家地區對疫苗的採購價格有顯著差異,像是莫德納(Moderna)的mRNA疫苗,隨著大量生產和施打,其價格已經大幅下降。
她進一步解釋,疫苗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在去年全球疫情爆發時,先進國家不惜高價、以人口倍數搶購疫苗。疫苗價格下跌的原因,一方面是美國聯邦政府承諾投入90億美元支持疫苗研發與生產,另一方面是疫苗大量生產和接種覆蓋率提升。這使得莫德納疫苗價格從去年底的預估每劑32~37美元,降至美國政府採購的每劑15美元;AZ疫苗則從兩劑疫苗的價格降至每劑3~4美元。
相比之下,台灣的高端疫苗、聯亞藥業和大陸科興疫苗的價格約在每劑26.5~29.5美元,在全球COVID-19疫苗供應上屬於「高價疫苗」,即高於市場行情。在國際藥廠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這些疫苗可能會面臨價格壓力。
孫智麗指出,未來在疫苗市場上,台灣疫苗企業需要應對來自全球競爭的挑戰,並且在保持質量的同時,尋求降低成本,以確保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台灣疫苗市場前景展望:供過於求價格可能下降
近日,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所長孫智麗就全球疫苗市場發展現況進行了專題分析。孫智麗指出,隨著疫苗研發的快速進展,預計2022年疫苗市場將供過於求,價格也將隨之下降。
孫智麗提到,由於疫苗採購價格在不同國家地區存在顯著差異,像莫德納這樣的mRNA疫苗,價格已經隨著大量生產和接種而大幅降低。特別是美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支持疫苗研發,使得疫苗價格進一步下降。
以莫德納疫苗為例,去年底每劑價格預估在32~37美元,但由於美國政府的大規模採購,現在每劑價格已降至15美元。而AZ疫苗的價格則由兩劑價格的10多美元,降低至每劑只需3~4美元。
相比之下,台灣的高端疫苗、聯亞疫苗和大陆科興疫苗的價格約在26.5~29.5美元,在全球COVID-19疫苗供應上屬於「高價疫苗」。這意味著,在國際藥廠激烈競爭的背景下,台灣疫苗可能面臨價格挑戰。
孫智麗強調,疫苗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去年全球疫情爆發時,各先進國家都紛紛以高價購買疫苗。隨著疫苗大規模量產和接種覆蓋率提高,疫苗價格將會逐漸下降。
她指出,儘管不同國家地區的疫苗採購價格存在顯著差異,包括莫德納(Moderna)在內的mRNA疫苗,價格已隨著大規模量產及施打而大幅下降。
孫智麗指出,疫苗是重要戰略物資,去年全球疫情爆發時,先進國家無不以高價、人口倍數搶購疫苗,市場大品牌疫苗價格下降源於美國聯邦政府承諾90億美元投入疫苗的開發和生產,加上疫苗大規模量產、及接種覆蓋率大幅上升,使得莫德納由去年底預估每劑價格32∼37美元,降到美國政府採購的每劑約15美元;AZ兩劑疫苗更降到每劑只需3∼4美元。
相較之下,台灣的高端、聯亞和大陸科興,價格約在26.5∼29.5美元,在全球COVID-19疫苗供應上同屬「高價疫苗」,也就是高於國際間市場行情,未來在國際藥廠競爭愈見激烈下,可能面臨價格挑戰。
台塑生醫近期動作頗大,他們的子公司台化代子公司台塑生醫公布了重要的資訊。根據公告,台塑生醫在19、20日這兩天,以每股平均價格170.96元,賣出了2,106張聯亞藥業的股票,總金額高達3.6億元。這次的股票處分行動,讓台塑生醫的未分配盈餘增加了2.7億元。 回顧一下,台塑生醫在7月9日和16日兩次公開宣布將出售聯亞藥業的股票,分別是2,000張和2,030張。這兩次的出售之後,台塑生醫對聯亞藥業的持股比率從原本的15.15%降低到了13.12%。 對於這次處分,市場上的分析師們有著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作為國家隊代表之一的聯亞藥業,台塑生醫選擇在適當的時機調節持股,這樣既可以獲得一定的利益,又能夠為新項目籌集到必要的資金。同時,這種行為也讓台塑生醫避免了可能因為持股而捲入的各種爭議。
台灣疫苗龍頭高端(6547)研發的國產新冠疫苗,已成功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未來將不僅在國際舞台上展現身手,更將在台灣本土建立完整的疫苗產業供應鏈。這一喜訊對於台灣疫苗生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大鼓舞,後市預期看漲。 高端疫苗獲得政府開口採購合約,總共將提供1,000萬劑疫苗,其中8月將小量供應約40萬劑。該疫苗將由台康生(6589)和東洋(4105)分別負責疫苗原液和充填作業。隨著海外市場的進軍,產能需求預計將擴大至1億劑。 為了擴大量產規模,高端考慮新增台耀(4748)為充填合作夥伴,目標年產能上看2億至4億劑。台耀新建的針劑廠已投產,並將逐步增加生產線,以應對市場需求。 同時,另一家台灣疫苗公司聯亞生技也取得政府開口採購合約,其開發的新冠疫苗UB-612也獲得EUA的機會。該疫苗生產計畫將由聯生藥和聯亞藥合作進行,預計在獲得國內EUA後,可生產2千萬至3千萬劑,集團年產規模可達1億至1.2億劑。 受此利多影響,疫苗和防疫概念股在20日強勁上漲,高端疫苗一早即跳空漲停,收盤價達280.5元,市值也突破596億元,繼續保持在300億元的外資投資標的區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