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鈺科技(上)公司新聞
由CMOS影像感測元件設計大廠美商豪威與台積電合資成立的采鈺
科技,二○○五年來因應OV業務量的大幅成長,近期辦理增資至新
台幣五億元,以因應擴產所需;台積電並於二七日公告,處分一批總
價一六○○萬美元的機台,轉移至子公司采鈺科技。
按照台積電與OV的規劃,隨著OV業務量二○○五年下半年來快速
放大,采鈺約二億元的初期資本額已不敷使用,因此近期業界傳出,
台積電計劃將旗下彩色濾光片部門,予以分割並合併至采鈺,並有一
○○人左商將自台積電轉入采鈺,但機器設備則留置於台積電晶圓七
廠。
而采鈺董事長蔡國智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證實,采鈺二○○五年
業務量暴增,營業額預估會有五○%以上的成長,有機會上看四○億
元,采鈺向台積電購入機器設備後,將向台積電承租廠房,在七廠就
地生產,機器設備月產能可處理二萬片CMOS影像感測元件的彩色
濾光片製程。
由台積電八月底公佈的母子公司合併報表來看,采鈺上半年獲利接近
一八○○多萬元,二○○四年營業額則約三○億元,獲利三五○○萬
元;此外,因應擴產的資金需求,近期采鈺完成增資計畫,資本額增
加至五億元,台積電與OV持有的股數,則各接近四六%水準。
科技,二○○五年來因應OV業務量的大幅成長,近期辦理增資至新
台幣五億元,以因應擴產所需;台積電並於二七日公告,處分一批總
價一六○○萬美元的機台,轉移至子公司采鈺科技。
按照台積電與OV的規劃,隨著OV業務量二○○五年下半年來快速
放大,采鈺約二億元的初期資本額已不敷使用,因此近期業界傳出,
台積電計劃將旗下彩色濾光片部門,予以分割並合併至采鈺,並有一
○○人左商將自台積電轉入采鈺,但機器設備則留置於台積電晶圓七
廠。
而采鈺董事長蔡國智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證實,采鈺二○○五年
業務量暴增,營業額預估會有五○%以上的成長,有機會上看四○億
元,采鈺向台積電購入機器設備後,將向台積電承租廠房,在七廠就
地生產,機器設備月產能可處理二萬片CMOS影像感測元件的彩色
濾光片製程。
由台積電八月底公佈的母子公司合併報表來看,采鈺上半年獲利接近
一八○○多萬元,二○○四年營業額則約三○億元,獲利三五○○萬
元;此外,因應擴產的資金需求,近期采鈺完成增資計畫,資本額增
加至五億元,台積電與OV持有的股數,則各接近四六%水準。
台積電與大客戶豪威加速整合影像感測(CIS)晶片封測布局,近
期增資雙方合資的采鈺科技到4,000萬美元,昨(6)日再透過采鈺
取得封測廠精材科技近20%股權,采鈺董事長蔡國智兼任精材董事
長,完成CIS晶片封測完整布局。
采鈺(VisEra控股公司)11月實收資本額僅2億餘元,近期為整合
精材科技增資到12億餘元,台積電與豪威持股也由各25%大幅增加
到各46%,合計持有采鈺股權超過九成,原先的技術股權則降到低
於10%。
豪威為台積電最大的影像感測晶片客戶,由於影像手機與數位相
機市場快速成長,豪威的晶片出貨量快速提升,也取得台積電破
天荒同意,共同投資後段封測廠,11月更指派專案管理處長林俊
吉擔任采鈺總經理,擴大投資布局。
台積電指出,林俊吉上個月初派到采鈺擔任總經理,此次透過采
鈺成為精材的董事,未來將成為台積電CIS晶片最重要的後段合作
廠商。
台積電表示,采鈺主要是採用基板上封裝(COB)的技術,精材
科技則是下一世代的晶圓級(WLCSP)封裝技術,雙方整合具有
技術互補作用。
精材資深副總傅美珍指出,豪威原本就是精材的股東,此次是透
過采鈺增加對精材的投資,董事長也改由蔡國智出任。她說,精
材於2000年向以色列Shellcase公司技術移轉,成為亞太地區少數
擁有晶圓級封裝技術的公司,可提供電荷耦合(CCD)與互補金
氧(CMOS)影像感測晶片的封裝代工服務。
期增資雙方合資的采鈺科技到4,000萬美元,昨(6)日再透過采鈺
取得封測廠精材科技近20%股權,采鈺董事長蔡國智兼任精材董事
長,完成CIS晶片封測完整布局。
采鈺(VisEra控股公司)11月實收資本額僅2億餘元,近期為整合
精材科技增資到12億餘元,台積電與豪威持股也由各25%大幅增加
到各46%,合計持有采鈺股權超過九成,原先的技術股權則降到低
於10%。
豪威為台積電最大的影像感測晶片客戶,由於影像手機與數位相
機市場快速成長,豪威的晶片出貨量快速提升,也取得台積電破
天荒同意,共同投資後段封測廠,11月更指派專案管理處長林俊
吉擔任采鈺總經理,擴大投資布局。
台積電指出,林俊吉上個月初派到采鈺擔任總經理,此次透過采
鈺成為精材的董事,未來將成為台積電CIS晶片最重要的後段合作
廠商。
台積電表示,采鈺主要是採用基板上封裝(COB)的技術,精材
科技則是下一世代的晶圓級(WLCSP)封裝技術,雙方整合具有
技術互補作用。
精材資深副總傅美珍指出,豪威原本就是精材的股東,此次是透
過采鈺增加對精材的投資,董事長也改由蔡國智出任。她說,精
材於2000年向以色列Shellcase公司技術移轉,成為亞太地區少數
擁有晶圓級封裝技術的公司,可提供電荷耦合(CCD)與互補金
氧(CMOS)影像感測晶片的封裝代工服務。
台積電孵小雞有成。該公司與CMOS影像感測器大廠豪威(Omn
iVision,OV)合資成立的采鈺科技,今年營業額預估將較
去年成長五成以上,上看四十億元。為了充實產能,采鈺近期將購入
原屬台積彩色濾光片部門的機器設備,並另有一百人左右自台積轉入
采鈺,台積電並指派專案處長林俊吉出任新總經理。
采鈺本身為豪威晶片進行彩色濾光片生產,實收資本額為二億元,其
中台積與豪威各持股二五%,董事長由力晶副董事長蔡國智兼任。依
據台積電八月底公布的母子公司合併報表,采鈺上半年獲利接近一千
八百多萬元,台積電認列投資收益三百五十五萬元,去年采鈺營業額
新台幣近三十億元,獲利三千五百萬元,台積電認列八百餘萬元。
該金額對台積電雖微小,但與采鈺資本額相較,成立第一年即有一.
七五元的每股盈餘,可謂「開張就賺錢」。已是甚少直接投資非本業
的台積電,歷來第一家初成立就賺錢的轉投資公司。蔡國智接受本報
訪問時更樂觀表示,今年營業額預估會有五○%以上成長,有機會上
看四十億元,獲利自然不在話下。
采鈺將購入原屬台積電的彩色濾光片部門的機器設備,並有一百人左
右自台積電轉入采鈺,但機器設備將留置於台積電晶圓七廠。蔡國智
表示,采鈺向台積電購入機器設備後,將向台積電承租廠房在七廠就
地生產,機器設備的月產能可處理二萬片CMOS影像感測元件的彩
色濾光片製程。
采鈺成立之初,大部份人力就由台積電轉任,已有約一百人,現在將
搬入台積電晶圓七廠,還有近一百名原屬於台積電彩色濾光片相關部
門人員,也將於近日轉職至采鈺。采鈺總經理最近也易人,原任林國
禎辭職,由台積電專案處長林俊吉接任。
iVision,OV)合資成立的采鈺科技,今年營業額預估將較
去年成長五成以上,上看四十億元。為了充實產能,采鈺近期將購入
原屬台積彩色濾光片部門的機器設備,並另有一百人左右自台積轉入
采鈺,台積電並指派專案處長林俊吉出任新總經理。
采鈺本身為豪威晶片進行彩色濾光片生產,實收資本額為二億元,其
中台積與豪威各持股二五%,董事長由力晶副董事長蔡國智兼任。依
據台積電八月底公布的母子公司合併報表,采鈺上半年獲利接近一千
八百多萬元,台積電認列投資收益三百五十五萬元,去年采鈺營業額
新台幣近三十億元,獲利三千五百萬元,台積電認列八百餘萬元。
該金額對台積電雖微小,但與采鈺資本額相較,成立第一年即有一.
七五元的每股盈餘,可謂「開張就賺錢」。已是甚少直接投資非本業
的台積電,歷來第一家初成立就賺錢的轉投資公司。蔡國智接受本報
訪問時更樂觀表示,今年營業額預估會有五○%以上成長,有機會上
看四十億元,獲利自然不在話下。
采鈺將購入原屬台積電的彩色濾光片部門的機器設備,並有一百人左
右自台積電轉入采鈺,但機器設備將留置於台積電晶圓七廠。蔡國智
表示,采鈺向台積電購入機器設備後,將向台積電承租廠房在七廠就
地生產,機器設備的月產能可處理二萬片CMOS影像感測元件的彩
色濾光片製程。
采鈺成立之初,大部份人力就由台積電轉任,已有約一百人,現在將
搬入台積電晶圓七廠,還有近一百名原屬於台積電彩色濾光片相關部
門人員,也將於近日轉職至采鈺。采鈺總經理最近也易人,原任林國
禎辭職,由台積電專案處長林俊吉接任。
台積電成立至今十八年,一直在轉投資策略上相當謹慎,由於公司經
營理念開宗明義就訂下「專注本業」的綱領,在半導體上下游的直接
轉投資屈指可數。除了同為晶圓製造的世界先進外,台積電曾經直接
投資鑫成科技、台灣光罩、台灣信越半導體等公司,但都純屬投資,
甚少調撥公司資源至轉投資公司。只有創意電子與采鈺科技,是台積
電出錢又出人的非本業轉投資。
在轉投資考量上極度潔癖的台積電,二年前與豪威成立采鈺科技時,
部份業界人士一時看不明白,如此與特定客戶緊密結盟,是否過於獨
厚單一客戶?台積電當時回應,是為滿足客戶需求而進行的策略結盟
。兩年之後檢視采鈺經營成果,它是台積電歷年來第一家「一開門就
賺錢」的轉投資。同樣是台積電移轉資源的轉投資,但因商業模式的
差異,創意電子是在台積電入主後三年,才真正轉虧為盈。
其實,就台積電內部資源分配而言,這類將部門移出的轉投資模式,
是員工樂於期待的趨勢。
采鈺目前股本尚小,但獲利表現不俗,相關員工轉職意願頗高。不過
回想這類切割各事業部為單一公司的模式,近十年來聯電早已複製多
次,發展成功的衍生公司還可成為母公司的「提款機」。以台積電的
營收規模,采鈺要成為「提款機」恐怕不易,但就激勵員工及服務客
戶的角度觀之,則已大有成效,也為台積電這十幾年來自視甚高的轉
投資策略,帶來幾分「落入凡間」的在商言商。
營理念開宗明義就訂下「專注本業」的綱領,在半導體上下游的直接
轉投資屈指可數。除了同為晶圓製造的世界先進外,台積電曾經直接
投資鑫成科技、台灣光罩、台灣信越半導體等公司,但都純屬投資,
甚少調撥公司資源至轉投資公司。只有創意電子與采鈺科技,是台積
電出錢又出人的非本業轉投資。
在轉投資考量上極度潔癖的台積電,二年前與豪威成立采鈺科技時,
部份業界人士一時看不明白,如此與特定客戶緊密結盟,是否過於獨
厚單一客戶?台積電當時回應,是為滿足客戶需求而進行的策略結盟
。兩年之後檢視采鈺經營成果,它是台積電歷年來第一家「一開門就
賺錢」的轉投資。同樣是台積電移轉資源的轉投資,但因商業模式的
差異,創意電子是在台積電入主後三年,才真正轉虧為盈。
其實,就台積電內部資源分配而言,這類將部門移出的轉投資模式,
是員工樂於期待的趨勢。
采鈺目前股本尚小,但獲利表現不俗,相關員工轉職意願頗高。不過
回想這類切割各事業部為單一公司的模式,近十年來聯電早已複製多
次,發展成功的衍生公司還可成為母公司的「提款機」。以台積電的
營收規模,采鈺要成為「提款機」恐怕不易,但就激勵員工及服務客
戶的角度觀之,則已大有成效,也為台積電這十幾年來自視甚高的轉
投資策略,帶來幾分「落入凡間」的在商言商。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