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聖國際生技(上)公司新聞
台股近期受新冠病毒影響,市場多數股價走低,但生技族群卻逆勢抗跌,其中《長聖國際生技》等公司表現亮眼。由於防疫概念股的帶動,像敏成、清淨海等公司股價更是狂飆。長聖國際生技不僅在防疫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還積極發展新興產業,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長聖國際生技》是一家專注於生物技術研發和生產的公司,近年來在口罩材料、濾材等防疫相關產品上不斷取得突破。該公司旗下產品已成功打入美國品牌大廠,隨著疫情蔓延,市場需求大增,股價也因此帶量噴出,上周均價漲幅達到令人驚艷的71.11%,成為興櫃市場的漲幅王。
另一家清淨海公司,則在2019年全年營收年減逾兩成的情况下,憑藉武漢疫情帶動的防疫概念,股價也呈現強勁上漲。該公司30日均價大漲50.22%,31日股價拉回修正後,周均價漲幅仍高達42.54%。
除了這些,LED封裝廠研晶與上櫃公司光鈜合資,搶攻深紫外光殺菌商機,UCVLED因擁有極佳殺菌消毒作用,在新冠病毒爆發後受到市場關注,上周均價大漲26.78%。
而友松公司則因應疫情導致的宅經濟興起,電視節目與戲劇需求增長,加上去年12月營收拉尾盤及過年收視潮,股價出現反彈行情,上周均價漲幅達39.49%。
總結來說,面對疫情帶來的市場挑戰,《長聖國際生技》等公司憑藉其技術和市場定位,逆勢上漲,成為台股市場的明星股。
防疫與宅經濟概念股成為上周台股盤面萬綠叢中一點紅,檔檔強攻走揚,興櫃市場更因未有漲跌幅限制,包括口罩材料廠敏成與環保清潔製品廠清淨海,30日雙雙因單日均價漲跌幅逾五成,早盤便觸發櫃買中心暫停交易機制直至收盤。
連鎖藥局龍頭盛弘旗下小金雞敏成主要生產不織布、濾材等產品,醫療用口罩濾材更打入美國品牌大廠,隨武漢疫情增溫及全台爆發的「口罩荒」,上周股價帶量噴出,周均價漲幅達71.11%,勇奪上周興櫃漲幅王。
清淨海同樣不甘示弱,儘管2019年全年營收年減逾兩成,但隨著武漢疫情延燒,搶搭上防疫概念題材,30日均價大漲50.22%後,31日股價拉回修正,但周均價漲幅仍高達42.54%。
LED封裝廠研晶則早與上櫃公司光鈜合資,搶攻深紫外光(UVC)殺菌商機,UCVLED因擁有極佳殺菌消毒作用,因此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其在市場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後市商機可期,同步激勵上周均價大漲26.78%。
至於位列興櫃上周漲幅前十大第三名的友松,則受惠疫情導致民眾出門意願降低,帶動宅經濟興起,電視節目與戲劇需求增長,加上友松去年12月營收拉尾盤及過年收視潮,股價出現反彈行情,上周均價漲幅達39.49%。
除上述四檔個股外,上周興櫃漲幅前十大個股尚包括太陽能鑽石切割線廠碩鑽材料,周均價漲幅高達33.17%,以及連接器廠岱煒、新藥廠仁新與長聖、寵物癌症新藥業者共信-KY及電動車晶片散熱模組廠艾姆勒。
根據統計,金豬年除已轉上市櫃逾30檔個股外,包括影視業者影一、5G概念股耀登、連接器廠紘通及隱形眼鏡業者優你康等4檔興櫃股,金豬年報酬率均逾2倍,漲勢凌厲。
影一受惠台灣第一支國產遊戲改編而成的電影《返校》繳出亮眼成績,雖拍攝成本僅千萬元,卻狂掃近2.6億元票房,更奪下多項影視大獎,甚至下了大銀幕後聲勢未減,近期上架影音平台後,每日有近2,000次觀看,激勵影一金豬年漲幅高達913.91%,水餃股鹹魚翻生。
耀登積極布局5G天線領域,搶搭快速增長的產業商機,2019年營收達9.06億元,年增22.17%,加上近期台灣首波5G頻譜競標告段落,中華電成最大贏家,耀登身為中華電組成的「台灣5G產業發展聯盟」成員,營運可期,年均價漲幅達268.72%。
此外,紘通及優你康分別受惠電子連接器與眼科市場需求增溫,營運雙雙現轉機,今年起均由虧轉盈,紘通12月營收年月成長雙率雙增,惟全年累計營收仍小幅衰退4.64%,年均價漲幅達222.33%,反觀優你康2019年累計營收高達13.79億元,年增66.22%,創歷史新高,年均價漲幅為209.03%。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認為,興櫃市場籌碼穩定,個股間容易出現短時間的飆漲,但個股最終還是要回歸基本面,因此公司題材與獲利表現才是關鍵。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年後行情仍審慎樂觀看待,惟需注意美國對華為的限制進展,以及武漢肺炎疫情的狀況。
法人表示,蔡英文此次拿下817萬的史上新高票數連任總統,加上立法委席次,民進黨也拿下過半數,未來政策的推動已沒有理由拖延下,一向和小英政府連結最深的生技產業在沈寂四年後,也被認為最有機會反攻,預期隨著立法院新會期將在農曆年後開啟下,再生醫療法的過關也備受關注。
就初步來看,台灣在特管法開放後,許多廠商與醫院積極合作,向衛福部提出細胞治療技術申請,截至2019年止,除了已通過的長春藤、長聖、尖端、光麗三顧、艾默等六家和醫院合作的方案外,也有超過100件申請案正在審核中,預期2020年基亞、訊聯、台寶等也可望陸續過關,未來若再生醫療法通過,細胞治療也將由自體延伸至異體下,將帶動產業進入百花爭鳴的新世代!
由於細胞治療開放,未來細胞製備產能將呈現供不應求,鎖定CDMO細胞製備生產的高端,將在2020年第一季投產,該公司目前產能已呈現滿載,而日本日立也瞄準台灣這一波法規開放的商機,將與三顧合資在竹北建廠。
另外,博晟開發用於膝關節軟硬骨缺損與組織修復的複合性醫材BiG009,樞紐性臨床試驗數據達標,將準備提供完整報告予台灣TFDA,有機會在2020年上市,將是台灣第一家搶攻再生醫療商機的公司,目前團隊已積極啟動海外授權,進軍國際市場。
至於不落人後的醫美族群,麗豐已攜手同濟大學共同成立「同濟大學麗豐再生醫學研究院」,打造GMP規格全新的研究實驗中心,未來將針對皮膚升級護理的技術需求,投入抗衰老等領域。
【台灣生技新聞】台灣生技產業近年來因應中美貿易戰的影響,進入一個新的黃金紀元。在這波生技IPO熱潮中,<長聖國際生技>等生技公司搖身一變,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根據初步統計,目前已有多達13家生技公司力拚2020年上市或櫃,包括翔宇、康聯生醫、法德藥、瑞磁、博晟等,這些公司不僅獲利亮眼,而且題材多樣化,有望改寫浩鼎風暴以來的新高紀錄。
在這波生技IPO熱潮中,<長聖國際生技>以其細胞治療計劃通過利多,以及台灣第一家脊椎自有品牌進入美國的台微醫,備受市場關注。法人分析,相較於過去生技股由新藥股領軍,近年來產業逐步進入成熟,2020年可望IPO的生技族群質變,吸引資金重新進駐,成為多頭布局的重心。
以保健保養為主的翔宇,2019年前三季度已交出EPS3.19元佳績,不僅在兩岸布局,旗下生醫事業也分割獨立成立,專攻異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膝骨關節炎。而鴻海集團旗下的康聯生醫,則聚焦精準醫療,專攻檢測服務,2019年前三季度EPS達3.83元。
取得科技事業核准函的法德藥,則採中美雙報策略,旗下多款藥品已取得美國FDA藥證,並在申請中。其中,抗思覺失調症用藥代思,已取得大陸藥監局核發首仿藥證,並由康聯代理在大陸開賣。
初步統計,來勢洶洶的生技族群目前已有翔宇、康聯生醫提出上櫃 申請,法德藥、瑞磁、博晟、漢達、普生已取得科技事業核准函;另 外,達亞、常廣、軒郁都有高獲利支撐;華因授權金里程金陸續入袋 ,轉機題材強;長聖有細胞治療計劃通過利多,以台灣第一家脊椎自 有品牌進入美國的台微醫,同樣備受關注。
法人認為,相較於前幾年生技股都是由新藥股領軍,隨著近四年沉 澱,產業已逐步進入成熟,2020年可望IPO的生技族群,明顯「質變 」,可望吸引資金重新進駐,成為多頭布局重心。
以IPO掛牌進度來看,最快的是以保健保養為主的翔宇,2019年前 三季已交出EPS3.19元佳績,該公司除了在兩岸布局,旗下以幹細胞 領域相關研究之生醫事業已分割獨立成立向榮生醫,向榮主攻異體脂 肪幹細胞,治療膝骨關節炎。
鴻海集團旗下生技小金雞康聯生醫,聚焦精準醫療,專攻檢測服務 ,2019年前三季EPS3.83元。
另外,取得科技事業核准函的法德藥,藥品開發是採中美雙報策略 ,旗下糖尿病用藥格列本(月尿)片、抗思覺失調症用藥富馬酸 1945;硫平緩釋片,兩個藥品已取得美國FDA藥證;而長效型降血壓用 藥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B型肝炎用藥恩替卡韋片、抗思覺失調症 用藥奧氮平口崩片等三項產品,也正在申請藥證中。其中,抗思覺失 調症用藥代思,取得大陸藥監局(NMPA)核發首仿藥證,2019年11月 由康聯代理在大陸開賣。
細胞治療已成為國際醫療趨勢,台灣在特管辦法開放後,許多廠商 與醫院積極合作,向衛福部提出細胞治療技術申請,截至11/15止, 醫事司有超過100件申請案在審核中,4件則已過關。
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TRPMA)再生醫學委員會召集人陳 宏賓表示,台灣發展細胞治療,有技術與法規利基,但中游的細胞製 備產能明顯不足,以基本的3間細胞製備場花費即需1-2千萬元來看, 小型生技廠商根本無法支應,未來委外與CDMO廠合作將成新顯學。而 透過這種模式的分工,將激勵產業進入百花爭鳴的新世代。
高端總經理陳燦堅表示,該公司細胞製備中心(CPC)的硬體及操 作設備皆已到位,預計明年第一季將正式落成啟用,配合細胞治療聯 盟夥伴提出特管辦法送件,進攻細胞治療市場。
據了解,為了搶攻這一波細胞製備場商機,高端己建置國內規模最 大的細胞製備所,該廠符合台灣法規要求的GTP外,也採用最高規格 的PIC/S及EMA ATMP GMP(新興生醫產品GMP要求)規範。
陳燦堅表示,高端目前共配置12間細胞製備場所,其中9間將供應 自體細胞的生產,3間則作為異體細胞的量產製造,當中還有兩間自 體細胞可處理感染性樣品設計。
除了短期以CDMO委託開發製造為主外,長期則將利用細胞高規儲存 、放大與運送的技術,朝間質幹細胞銀行邁進,可提供未來如退化性 關節炎等老化疾病的再生治療。
另外,三顧除了已與日本CellSeed合資成立「日生細胞」,投入細 胞層片開發外,也將與日立合資在竹北園區建置全新一代自動化生產 的細胞治療產品工廠,瞄準的也是台灣細胞治療商機。
利多不斷的生醫族群,近期因醫療展登場,1,900個展位、12個國家參展,並邀得諾貝爾學者、海外大咖創投、35個國際產業協會代表團、50多位海外醫院院長、以及超過3,500位國際人士來台的熱潮中,為產業界帶來不錯的商機。
其中,細胞療法在特管法上路,再生醫療法規也有機會在明年過關,此次由醫院結合廠商參展,鎖定的細胞治療也最受關注,中國附醫目前申請的案件已高達41件居冠,帶動長聖(6712)將成大贏家。
而基亞除了與義大癌治療醫院、慈濟、永長欣等醫院簽訂細胞治療合約外,也與日本上市公司MEDINET的免疫細胞GDT細胞在台灣的獨家授權,因MEDINET的GDT細胞已進行肺癌等癌別的臨床二/三期試驗,讓基亞的布局分外吸睛。
另外,羅麗芬也在7日與慈濟醫療簽訂「幹細胞多胜((月太))抗衰產學合作備忘錄」,技轉花蓮慈院基因暨幹細胞研製中心主任孫立易研發的「快速拋棄式脂肪幹細胞萃取技術」,將有助於明年營運成長。
三顧則與日本CellSeed合資成立「日生細胞生技」,搶攻細胞治療商機。日生細胞資本額1.3億元,將鎖定研發各類細胞層的臨床應用,首個項目是與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合作,利用三顧的神經細胞層片,搭配其獨創的杜式刀法-臂神經叢或脊椎損傷的再生治療。
除了細胞治療外,此次醫療展也公布國家新創獎,生華科(6492)、大江、東生華(8432)、萊鎂醫(6633)和豐華生技都獲獎,而在韓國發明展中大放異彩的葡萄王(1707),也因龍潭生技研究所正式啟用,預期在台灣葡萄王、葡眾及上海葡萄王三大事業體成長,另與全宇生技在馬來西亞合資成立公司,在接單上已有斬獲中,明年成長力道看好。
經濟日報昨日舉行2020生醫大趨勢論壇,邀請產官學界的重量級人士齊聚一堂,尖端生醫副總黃濟鴻以「台灣細胞產業治療發展與未來」進行專題演講。黃濟鴻表示,細胞治療產業的發展需要市場需求、技術、人才,還有最重要的資金和政策法規,缺一不可。
自2018年9月特管法公告實施以來,衛福部醫事司已通過六件申請案,其中包括三總、中國附醫、花蓮慈濟醫院及台北醫學大學附醫。而與這些醫院配合生產細胞的生技業者分別為:尖端醫、長聖、未上櫃市的長春藤生技與光麗生技。
他說,目前通過的細胞類型均是癌症治療的細胞因子誘導的殺手細胞(CIK)、樹突細胞DC,預期年底衛福部還會針對退化性關節炎、腦中風等退化性疾病開放幹細胞案件通過。年底修法方向,市場預期也將加入精準醫療分子檢驗實驗室檢測與服務(LDTS),還有加入細胞保存管理,如此細胞治療管理將更接軌國際。
黃濟鴻認為,業界認為再生醫學產業鏈類似半導體產業鏈,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大家都看到,再生醫療同樣可成為台灣強項。
半導體產業鏈可略分為IC設計、晶圓製造、封裝與測試、模組與通路等,這與再生醫療產業鏈,從病患身上採集細胞開始,經過細胞加工、細胞培養、最後是產品的品質測試,然後才植回病患體內進行治療的過程類似。而相關產業類別包含,細胞製備場所與設備工具、品管與物流,衍伸服務等各業的投入及與醫院端的合作相似。
台灣於半導體的製造與品管優勢在於晶圓製程中的良率管控、高規格的無塵室,自動化設備與數位監控及物流系統。而再生細胞則可複製半導體經驗應用到細胞與再生醫療的製造與品管 。
上周成交量冠軍是優你康,成交量高達34,972張,股價從15.21元上漲至17.40元;亞軍耀登科技成交量3,949張,股價則是從41.91元下跌至41.44元;第三名的新盛力成交量3,184張,股價從39.49元上漲至40.96元,前三名之中優你康、新盛力為價漲量增。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有四檔是新進榜,包括北極星藥業-KY、國鼎生技、長聖以及尚化。從股價來看,北極星藥業-KY、長聖為價漲量增,其中上周漲幅以北極星藥業-KY的11.2%較高。
本周有一家公司登錄興櫃,宜新實業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機能特殊紗種產品,以提供客戶客製化及少量多樣機能型特殊紗,並以「魔術絲」自有品牌供應全世界各大品牌商。終端產品之應用領域主要涵蓋運動機能服飾、具機能性之日常服飾及鞋材等消費性產品,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60元。
台灣細胞治療領域,目前有26家醫療機構、共計57件申請案,獲衛福部審查中,其中自體免疫細胞抗癌治療最大宗,但目前只有三總、中醫大各有一案獲准執行,應用於治療癌症。
衛服部通過「特管法」是台灣醫療史重大里程碑,更加速細胞治療產業鏈的形成,優先其他國家開放,更有益台灣做出市場區隔。細胞治療相關產值165億元,國際醫療服務倍增計畫更預估,2023年醫療產值將倍增至400億元。
若從國際醫療的角度來看,根據統計數據,去年從海外來台治療的海外人士已突破36萬人次,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約15萬人次,東協則有16萬次。其中,特管法開放細胞治療後,將有助吸引外國人來台醫療。
「特管法」在衛服部初期開放的六項自體細胞治療領域中,以癌末市場需求最備受關注。特管辦法開放六項自體細胞治療項目中,包括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自體軟骨細胞移植、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皮膚修復(醫美)、傷口癒合、關節軟骨重生等,都可採取自體細胞進行治療等,醫療機構得擬定完整計畫書提出申請,最關鍵的是執行後須提交年度報告,包括案例、效果、不良事件等,衛福部還能公開結果,依據報告內容決議該療法是否繼續執行或終止。
根據市調機構統計,全球近年細胞療法年平均複合成長率達到20%。
預期2050年規模將達500億美元,在國內廣開細胞治療大門後,國內不少醫療院所和業者都想搶食這龐大的市場商機,包括訊聯、基亞、三顧、尖端醫和長聖等,都積極搶進。
日商大和企業投資副總經理陳播暉則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細胞免疫療法的投資策略,他認為,台灣和日本都積極地發展生技產業,也都有很強的研發能量,可是相較之下,日本有較成熟的生態鏈,而台灣有創新能量,若渴結合彼此的經驗與動能,可以創造無限可能。
其他還有奇鈦科、因華、華立捷、相互、展頌、長聖和榮炭科技,交易量排行興櫃前十,介於1,100至1,700張。
值得留意的是,上周興櫃十大熱門股,又以下跌股的熱度領先漲升股,如前五檔個股除了耀登價漲量增,另外四檔都收跌,包括樂揚是26日除權息且貼權息,以20元作收;北極星藥業從16元緩跌至15元;奇鈦科22日重挫後徘徊年線;因華則是先漲後跌,周線跌2%。
華立捷、相互等六到十名收漲,華立捷從5月還有百元以上,跌至前周86元,波段跌幅達15%,上周短彈至94元;相互7月中起漲,上周突破區間,短中長均線除季線外,近乎全數翻揚;展頌重跌後急漲,挑戰封閉15日空方黑K。
一度因利多登興櫃生技股王的長聖,上周持續高檔震盪,周線小漲2%;榮炭股價連五紅,一口氣突破60日、120日線,該公司專攻鋰電池負極材料,供應大陸無人機、電子菸、行動電源、儲能、電動車等終端市場,今年由於材料成本下滑,加上新產能開出,前五月轉虧為盈。
細胞治療是精準醫學重要的一環,過去癌末病患經常遠赴國外求醫,成本高昂。衛福部去年9月6日發布的「特管辦法」修正條文,中國附醫及三總為目前「唯二」通過審核者,分別專攻血液腫瘤及實體癌,可針對特定病人執行細胞治療。中國附醫也在6月18日啟用國內第一座「細胞治療中心」,對病人就醫是一大福音。
長聖中科廠依PIC╱S GMP規範建置細胞製劑廠,引進專為細胞製備達百級潔淨度的多模組隔離系統,為免疫細胞製劑新藥的生產基地,4月通過衛福部查廠,為醫院提供樹突細胞疫苗(ADCV),在第四期實體癌治療扮演重要的角色,並已著手規畫第三廠。
除了中國附醫,長聖也與10多家醫學中心或區域大型醫院簽定合作備忘錄,自中醫大及中研院技轉多項細胞療法技術,投入前端研發及後端醫療機構的醫療技術應用;黃文良表示,長聖與中國附醫共同進行細胞新藥開發的臨床試驗,成功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運模式。
法人表示,長聖在細胞新藥研發領域布局完整,免疫細胞治療方面,以樹突細胞疫苗(ADCV)治療惡性腦瘤孤兒藥已獲得美國FDA放行臨床試驗,二期臨床試驗經台灣衛福部食藥署(TFDA)核准,2019年初已展開臨床試驗。在幹細胞治療方面,今年也展開台灣首例臍帶幹細胞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試驗。
已成新顯學的細胞療法,日本2014年實施再生醫療安全確保法,在亞洲搶頭香後,台灣的特管法也在去年上路,而香港和大陸也分別在今年2、3月提出新法和徵求意見稿,由於其治療用體細胞並未限定於自體,也未限定可治療之疾病類別下,也讓大陸將成為廠商爭相進軍的灘頭堡。
進度最快的是基亞,除了與國內永長欣診所、義大癌症治療醫院、花蓮慈濟、彰基醫院合作,最近也與香港中基一號國際醫療集團簽署細胞治療五年合作合約,基亞開發的關鍵原料(培養基)可望自第三季起出貨下,也讓基亞成為細胞治療公司首個有海外業績醫獻的公司。
此外,基亞也將以上限人民幣2,000萬元或等值美金,在中國大陸(北京)設立全資子公司,而博晟和宣捷則可望以合資方式進軍大陸布局。
美國市場部分,最受關注的仲恩生醫,開發的異體間葉幹細胞治療小腦萎縮症,已在台灣進行二期人體臨床試驗,力拚二年內完成;該新藥也在2015年取得美國孤兒藥資格,未來上市後將享有七年市場銷售專屬權,該藥將在美國執行二期臨床,是亞洲第一家進軍美國,並拿下異體間葉幹細胞治療進入二期臨床的公司。
另外,長聖除了聯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通過衛福部審核得以實施特管辦法,是第二個受惠公司外,該公司開發以樹突細胞疫苗(ADCV)治療惡性腦瘤二期臨床新藥試驗也獲審核通過。
長聖去年2月以臍帶間質幹細胞(UMSC)治療急性心肌梗塞(AMI)細胞新藥一期臨床獲FDA核准,9月獲TFDA核准;腦中風幹細胞新藥以靜脈注射,也在去年9月通過FDA一期臨床申請,是國內少數同時布局在幹細胞與免疫細胞兩個領域的新藥公司。
至於宣捷,除了用於治療「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全症」的幹細胞新藥,獲美國FDA核准進行一期臨床,開始收案外,治療缺血性腦中風新藥(UMC119-06),也獲FDA核可進行人體一期臨床。
衛福部近期批准了一項重大醫療進展,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與長聖國際生技公司聯合申請的細胞治療案順利獲得核准。這項創新治療方法將為台灣的癌症患者帶來新的希望,特別是針對多種實體癌,如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上皮性卵巢癌、胰臟癌等八種癌症。 長聖生技總經理黃文良強調,他們的治療方法——自體免疫樹突細胞(DC)治療,具有革命性的突破。這種治療方式利用病患自身的癌細胞抗原來刺激樹突細胞,培養出疫苗,再注射回病患體內,激發對癌細胞的免疫反應。黃文良透露,過往的臨床實驗已顯示,這種治療方法能將惡性腦瘤的兩年存活率從20%提高至40%。 隨著細胞治療申請的通過,許多癌症患者紛紛湧向長聖生技,尋求治療機會。黃文良也表示,以往台灣患者需要遠赴日本接受治療,現在台灣就能就近治療,既方便又節省時間。 長聖生技在細胞治療的研發和製備領域佈局完整,除了樹突細胞腫瘤疫苗(ADCV)治療惡性腦瘤的2期臨床試驗已通過TFDA的審查外,公司還在幹細胞新藥(UMSC)方面有所布局,將對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多種疾病進行細胞新藥發展。美國FDA和台灣TFDA均已批准長聖生技進行異體臍帶幹細胞(UMSC01)的心肌梗塞第一期臨床實驗。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製造需求,長聖生技已在中科設立兩個細胞產能製所,並計劃在2019年完成第三個廠的測試運行及查廠。這些廠房將遵循PIC/GMP規格,確保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
自體免疫樹突細胞(DC)dendriticcell治療,優勢在於其來源是取自於病人自身癌細胞抗原,並刺激患者體內取出的樹突細胞,取出後再與樹突細胞共同培養出疫苗,再將疫苗注射回病患體內,使其產生針對癌細胞抗原的免疫反應,對於治療專一性來說效果較好。長聖生技總經理黃文良表示,在過往臨床實驗一、二期運用樹突細胞(DC)治療惡性腦瘤的兩年存活率從20%提高到40%。在細胞治療申請通過後,詢問治療的民眾非常踴躍,以往國人都要飛到日本做細胞治療,在台灣就近治療,可以避免舟車往返的疲憊,將病患最珍貴的時間留給與家人相處。
長聖生技細胞治療的研發和製備領域,佈局完整。在免疫細胞療法方面,樹突細胞腫瘤疫苗(ADCV)治療惡性腦瘤2期臨床試驗已通過TFDA的審查,可以進行臨床試驗。
此外長聖生技在幹細胞新藥(UMSC)方面也有佈局,將針對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等多項適症,進行細胞新藥發展。在2018年2月,美國FDA核准長聖進行異體臍帶幹細胞(UMSC01)進行心肌哽塞第一期臨床實驗,同年9月台灣TFDA核准UMSC01在台進第一期臨床實驗。未來長聖生技在臨床實驗達到一定進展時,規劃與海外藥廠合作新藥授權。
目前長聖生技已有兩個細胞產能製所,一廠在中科,依循PIC/GMP規格的完整細胞製劑廠;二廠租用中醫大GTP實驗室。另外將在中科設置第三個廠,佔地逾300坪,預計2019年即可完成測試運行及查廠。
長聖國際生技(6712)近期喜事不斷,不僅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合作,通過衛福部特管辦法,還在23日收到TFDA的喜訊,樹突細胞疫苗(ADCV)治療惡性腦瘤的二期臨床新藥試驗也獲得批准。這個好消息對於長聖來說,是去年2月以臍帶間質幹細胞(UMSC)治療急性心肌梗塞(AMI)細胞新藥一期臨床獲FDA核准後,又一次的亮麗成績。
長聖生技的樹突細胞疫苗是一種免疫細胞療法,透過特異性分離及培養癌細胞,大幅提升抗原性,再注射回患者體內活化免疫系統,能產生毒殺癌細胞的效果。這種疫苗的開發優點多,不僅具有針對腫瘤細胞治癒的能力,對癌細胞還有特異性的毒殺作用,且來自自體腫瘤細胞和自體樹突細胞,排斥性和副作用也較低。
長聖總經理黃文良表示,樹突細胞疫苗技術不僅限於惡性腦癌,還可以應用在胰臟癌、膽囊癌、肺癌、大腸直腸癌、子宮頸癌等多種癌症治療。而與中醫大附醫的合作,只是長聖進軍細胞治療領域的一小步,他們還與新光、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奇美、童綜合醫院、秀傳、安南、中醫大北港附設醫院、高雄博正、光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等十家醫療機構合作,未來將共同跨入細胞治療領域。
長聖生技在生產方面也取得顯著進展,前年已入駐中部科學園區取得標準廠房,設立生產一廠並於去年完成確效。去年底,公司又成功取得中科另一標準廠房設立生產三廠,並已設計發包完成。未來三廠將同時運作,產能將極為可觀。
利多不斷的長聖,去年2月以臍帶間質幹細胞(UMSC)治療急性心 肌梗塞(AMI)細胞新藥一期臨床獲FDA核准,9月獲TFDA核准;腦中 風幹細胞新藥以靜脈注射,也在去年9月通過FDA一期臨床申請。這次 的樹突細胞疫苗二期臨床通過後,長聖也成為國內少數同時布局在幹 細胞與免疫細胞兩個領域的新藥公司。
樹突細胞疫苗為免疫細胞療法的一種,透過特異性分離及培養癌細 胞,大幅提升抗原性,再注射回患者體內活化免疫系統,能產生毒殺 癌細胞的效果。
長聖表示,該公司開發樹突細胞疫苗的優點,不僅具有針對腫瘤細 胞治癒的能力,更對於癌細胞具有特異性的毒殺作用,另外,由於疫 苗來自自體腫瘤細胞和自體樹突細胞,排斥性和副作用也較低。
長聖總經理黃文良說,樹突細胞疫苗技術不只限於此次通過的惡性 腦癌,也可應用在胰臟癌、膽囊癌、肺癌、大腸直腸癌、子宮頸癌等 多種癌症治療。
另外在特管法部分,中醫大附醫這次通過的是針對腦瘤、胰臟腺癌 、乳癌、肝癌、攝護腺癌、頭頸癌、大腸直腸癌、卵巢癌等八種第四 期實體癌症之樹突狀細胞治療申請案。
長聖除了與中醫大附醫合作外,也與新光、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奇美、童綜合醫院、秀傳、安南、中醫大北港附設醫院、高雄博正 、光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等十家醫療機構合作,未來將聯手跨入細 胞治療領域,並做為這些醫院細胞治療的後勤製劑處所。
長聖前年已入駐中部科學園區取得標準廠房,設立生產一廠並於去 年完成確效後,去年底又成功取得中科另一標準廠房設立生產三廠, 並已設計發包完成,連同先前向中醫大租用的生產二廠,未來三廠同 時運作,產能將極為可觀。
法人估,若長聖6月最後一個交易日的股價仍維持在190元以上的高檔,則晟德第2季財報來自長聖的評價利益數字,應至少有9億元以上,對晟德帳面每股貢獻應有2.5元的價值。
晟德轉投資的長聖旗下中科廠,近期獲衛福部認可,具備「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資格,而其主要合作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也同時獲准執行八種實體癌的細胞治療。前此,市場對長聖的正面期待下,讓該公司股價從90元附近暴衝至244元,近期回檔至190元附近。
晟德定位為生技產業銀行,其「水劑本業」貢獻極微,主要營運獲利來自轉投資,從去年財報分析,稅後純益60.8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7.98元中,處分資產利益與金融評價利益幾乎各半,同屬「業外貢獻」。
從晟德今年首季財報看來,其持股逾20%以上的轉投資公司澳優,因適用權益法,認列了1.6億元投資利益,但因其他轉投資事業所導致的「金融評價損失」,卻讓晟德稅後虧損2.14億元、每股淨損0.62元。
根據財會原則,上市櫃公司針對持股20%以下的轉投資事業,必須逐季對該轉投資事業做「金融資產損益評價」。晟德對長聖的評價的依據,是以當季開始的前一個交易日股價,對比當季最後一個交易日股價,算出金融評價損益。
對晟德而言,長聖對其首季財報所呈現的公允價值,須以去年第4季最後一個交易日(12月28日)當天的收盤價(101元),對比今年首季最後一個交易日(3月29日)收盤價(88元)來算。以目前晟德擁有長聖約9,000張股票概算,其首季金融評價損失即達1.17億元。換言之,晟德首季虧損數字中,極大占比來自長聖對其呈現的評價損失。
進一步說,長聖今年股價自4月19日起漲後,幾日內股價狂奔至244元才稍微回檔,由於長聖目前股權、籌碼相對集中,加上該公司已經獲准執行細胞製備業務,一般認為未來前景看好。
三總於5月3日獲准細胞治療執行,適應症為標準治療無效的血癌,緊接著中醫大附醫也在本月15日獲得放行,針對八種四期實體癌。據悉,下一家可能獲准進行收案治療的醫院是義大,而配合的細胞製備公司基亞。
基亞昨(16)日也表示,預期不久後衛福部將查核該公司細胞製備場所,若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即可進行商業化製備。
細胞治療特管辦法去年9月上路後,三總於本月初獲得第一家細胞治療醫院資格,而中醫大附醫也在15日獲准執行。衛福部15日發函中醫大附醫,核准該院執行「實體癌第四期」細胞治療業務,中醫大附醫配合的細胞製備公司為長聖。
長聖15日也同步公告,該公司的中科細胞製劑廠,依據「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即細胞治療特管辦法),所申請的細胞製備場所認可案,獲衛福部函覆認可。
長聖以旗下的中科細胞製劑廠,向衛福部申請自體免疫細胞(DC)治療「實體癌第四期」施行計畫的細胞製備場所,已獲衛福部認可,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可開始執行細胞製備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