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兆豐證券(公)公司新聞
八月台股指數高低檔波動達1,395點,讓證券商業績成長與衰退互見。這個月,已有17家證券商公布了業績,其中,統一證券、福邦證券、元大證券等公司獲利表現亮眼,超過了前月。而像致和證券、宏遠證券則是在這個月轉虧為盈。不過,由於九月份盤勢持續震盪,證券商業績還是面臨著一定的挑戰。
在這波股價波動中,台股在八月成功擺脫了七月下跌508點的黑K線陰影,上揚242點紅K線。但指數在17,643點到16,248點之間的波動幅度達1,395點,成交量也低於七月。這些因素對於多數證券商的業績都造成了影響。
在已公布的17家證券商中,統一證券、福邦證券、元大證券的稅後盈餘分別為3.106億元、1.30億元、19.16億元,都優於前月。致和證券、宏遠證券則在這個月轉盈,分別獲利0.756億元、0.453億元。
此外,群益金鼎證券、日盛證券、永豐金證等公司的單月獲利都超過了3億元,兆豐證券的獲利則為2.82億元。而玉山證券、國票證券、第一金證券、福邦證券等公司的單月獲利也都在1億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大展證券這個月意外虧損0.178億元。
從累計前八月的稅後盈餘來看,元大證券以171.17億元續居首位,群益金鼎證券、統一證券、永豐金證券分別以35.922億元、34.682億元、34.11億元緊跟其后。日盛證券累計獲利為26.15億元,而兆豐證券則獲利20.19億元。另外,玉山證券、第一金證券、台新證券、宏遠證券的累計獲利也都超過了10億元。
台股7月創下「萬八」歷史新高,8月指數大洗三溫暖,量縮並跌破半年線支撐,反映大環境變種病毒持續在全球擴散,市場擔憂復甦動能、資金觀望全球央行年會各國央行是否進行量化寬鬆措施退場、國內當沖交易警示新制等因素影響下,台股一度連跌九天,8月均量不足4,000億元,連帶使券商的經紀收入跟著減少。
兆豐金控旗下兆豐證券公布8月稅前淨利3.09億元,相較7月4.51億元減少31%,8月稅後純益跟著降至2.82億元;前八月稅前淨利為22.71億元,稅後純益20.19億元,每股純益為1.74元。
康和證券8月稅前淨利0.51億元,較7月1.08億元減少52%,單月稅後純益0.31億元;前八月稅前淨利9.78億元,稅後純益7.93億元,每股純益1.33元。
新光金旗下元富證券8月稅後純益3.79億,前八月稅後純益28.34億,每股純益1.76元。
整體來看,雖然台股8月大震盪,壓抑券商8月獲利空間,但今年來台股表現優於以往水準,也帶動券商獲利表現亮眼。
根據目前已公布券商前八月每股純益排名依序為宏遠證3.28元、元大證2.86元、統一證2.478元、永豐金證2.1元、元富證1.76元、兆豐證1.74元、群益證1.65元、台新證1.62元、康和證1.33元。
台股擺脫7月下跌508點黑K線陰影後,8月上揚242點紅K線,但8月指數高低檔17,643點到16,248點大幅震盪1,395點,8月成交量8.12兆元及日均值3,692.7億元,低於7月的量能12.38兆元及日均值5,627.6億元,也影響多數證券商業績滑落。
首波已有17家證券商公布8月業績,其中統一證、福邦證、元大證單月稅後盈餘各為3.106億元、1.30億元、19.16億元,優於前月獲利的1.21億元、0.35億元、13.07億元;致和證及宏遠證兩家7月各虧損0.743億元、0.226億元,8月都轉盈,分別獲利0.756億元、0.453億元。
8月稅後盈餘除元大證維持兩位數獲利及統一證獲利3.106億元外,群益金鼎證、日盛證、永豐金證等單月獲利都高於3億元,各為3.655億元、4.21億元、4.41億元,兆豐證獲利2.82億元;另玉山證、國票證、第一金證、福邦證等單月獲利超過1億元,大展證單月意外虧損0.178億元。
累計前八月稅後盈餘方面,元大證171.17億元續居首位,群益金鼎證、統一證、永豐金證各為35.922億元、34.682億元、34.11億元,日盛證為26.15億元,兆豐證獲利20.19億元;累計獲利超過10億元,還有:玉山證(12.32億元)、第一金證(11.50億元)、台新證(11.2億元)、宏遠證(10.855億元)。
在數位化時代,金融業服務型態已加速變革的腳步,兆豐證券已積極優化線上開戶平台,投資人無須另外下載開戶App,只要使用電腦或手機即可輕鬆開立證券戶及複委託戶。
兆豐證券自7月起,盛大舉辦年度回饋好禮大放送活動,針對最熱門的台股、美股、港股交易均祭出眾多好康優惠,包括美、港股當沖交易手續費0.1%等優惠活動,滿足投資人全球多元資產布局的需求。
因美股無漲跌幅限制,台灣投資人透過複委託投資在這個可能快速上漲或下跌的國外市場,是否能掌握即時報價資訊就相當重要。兆豐證券表示,在此次所舉辦的年度回饋大放送活動(7~9月)中,無論是複委託新戶或舊戶,只要交易一筆海外商品,即可免費享有美股即時看盤報價服務至今年底,協助投資人輕鬆掌握瞬息萬變的美股市場。
值得留意的是,兆豐證券於此次為期三個月的活動內,首次推出證券線上開戶成功即送100元全家即享券、證券電子交易一筆送200元、電子交易兆豐權證再送100元(限前1,000名);複委託線上開戶成功即送200元全家即享券、海外商品交易一筆再送300元,持續力拓台股及海外股票市場。
不僅如此,兆豐證券再加碼抽大獎,不分新舊證券戶及複委託戶,交易10萬元即可參加抽獎活動,獎項相當豐富包含MacBook air筆電、iPhone 12、iPad air等新潮好禮。詳細活動內容可至兆豐證券理財網查詢www.emega.com.tw。
台灣金融圈近期掀起一波業績競賽,各大券商7月份的獲利報告陸續出爐。其中,兆豐證券以4.11億元的稅後純益拔得頭籌,表現亮眼。華南永昌證券則以4.02億元的稅後純益緊追在後,而第一金證券和合庫證券也分別賺得超過億元。不過,若以累計前七月的稅後純益來看,華南永昌以16.72億元的總獲利、每股稅後純益2.55元,雙雙領先群倫。 新任董事長黃進明上任華南永昌證券後,7月份就交出亮麗成績單,當月稅前淨利達4.89億元,稅後純益4.02億元,僅次於兆豐證券。而黃進明領導下的華南永昌,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更是高達16.7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2.55元,表現十分出色。 今年初更換董總的第一金證券,業績也呈現明顯成長。7月份稅前淨利1.9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稅後純益1.63億元。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10.3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69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倍。 兆豐證券方面,7月份稅前淨利4.51億元,稅後純益4.11億元;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17.3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5元。合庫證券7月份稅前淨利1.65億元,稅後純益1.49億元;前七月稅後純益5.0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元。
黃進明7月正式出任華南永昌證券董事長,當月便繳出亮麗成績,7月稅前淨利4.89億元,高居公股券商之冠,單月稅後純益4.02億元,僅次於兆豐證券;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16.7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2.55元。
今年同樣更換董總的第一金證券今年來也業績明顯成長,7月稅前淨利1.9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稅後純益1.63億元;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10.3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69元,較去年同期0.51元成長2.3倍。
兆豐證券7月稅前淨利4.51億元,稅後純益4.11億元;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17.3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5元。合庫證券7月稅前淨利1.65億元,稅後純益1.49億元;前七月稅後純益5.0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元。
兆豐金控旗下兆豐證券與第一金證券最近都發生了重要的領導層人事變動。兆豐證券宣布,吳明宗將正式接任總經理一職,而原總經理陳致全則將離開兆豐證券,轉任第一金證券的總經理。這一連串的人事調動,對兩家公司都將帶來新的變化和機遇。
吳明宗過去在兆豐證券擔任投資銀行業務事業群副總,因總經理職位空缺而暫代其職。如今,董事會已經決議通過,將總經理一職正式交給吳明宗。這一決定預計將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後正式生效。
另一方面,第一金證券的董事長陳致全,這位曾經在兆豐證券擔任總經理及兆豐期貨董事的經驗豐富人士,將帶領第一金證券迎接新挑戰。陳致全與新任總經理李美芳在兆豐證券共事已久,這對於兩人來說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李美芳將從兆豐期貨總經理的位置上轉任第一金證券總經理,這次轉變將為第一金證券帶來新的活力和視野。陳致全表示,期待李美芳的加入能夠為第一金證券帶來不同的氣象,並與吳明宗共同為公司帶來更多的成長機會。
這次的人事調動,不僅是兩家公司內部發展的需要,也反映了金融市場的不斷變化和競爭壓力的加劇。兆豐證券與第一金證券預計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並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原兆豐證券總經理陳致全今年接任第一金證總經理位置後,空缺的總經理職位一直由原兆豐證券投資銀行業務事業群副總吳明宗暫代,直至29日兆豐證發布重訊,經董事會決議通過,確定由吳明宗接掌大局,俟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後生效。
第一金證董事長陳致全過去曾任兆豐證總經理及兆豐期貨董事,與新任總經理李美芳共事甚久,可望帶給第一金證不同氣象。
台股近期在官股券商的積極護盤下,穩定度有所提升。近日,八大官股券商再加碼,總金額達55億元,對於晶圓雙雄、金控雙雄等10檔個股進行政策護盤。不過,專業人士指出,除了官股的護盤行為,內資券商也大舉逢低承接,其中元大、富邦、國泰、元富等四家券商買超金額達180億元,背後更是三大壽險大戶的強力支持。 根據統計,19日官股券商買超金額最高的前10大股,包括台積電、聯發科、國泰金、富邦金、鴻海、可成、聯電、開發金、華邦電及新唐等。其中,台積電的買超金額最高,達19億元以上,而新唐的買超金額最少,也有1.65億元。大多數個股的買超金額都在2至5億元之間。 過去兩日,官股券商合計買超逾105億元,其中台積電的買超金額達53億餘元,顯示了政策對於護住指數的積極態度。另一檔晶圓雙雄的個股聯電,近兩日買超金額也超過10億元,成為政策力守的指標。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內資券商的活躍程度不輸外資,除了官股券商的護盤外,內資券商的共襄盛舉也是市場穩定的重要因素。 在19日買超台股的前15大券商中,清一色為本土券商。其中,元大證券以77億元的買超金額位居第一,其次是富邦、國泰、元富證券,分別買超46億元、31億元、26億元。這三家券商的買超動向,可能代表著富邦人壽、國泰人壽及新光人壽等壽險資金的介入。 接下來,買超第5至6名分別為永豐金證及日盛證,都各買超20億元以上。而群益金鼎、玉山、統一、兆豐、康和、台新、新光、第一金等券商,買超金額在10至18億元之間。最後,國票券商的買超金額為8.62億元。
據統計,八大官股券商19日買超金額前10高股,包括台積電、聯發科、國泰金、富邦金、鴻海、可成、聯電、開發金、華邦電及新唐等,買超最多是台積電,金額逾19億元,最少的新唐也獲買超1.65億元,多數都獲得2∼5億元之間的買超。
累計近2日官股券商合計買超逾105億元,光是台積電就買超53億餘元,顯示政策積極護住指數的企圖心;晶圓雙雄另一檔個股聯電,也是政策力守的指標,近2日買超10億元以上。
官股券商向來與外資展開對作,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內資撐起一片天,除了官股政策護盤之外,更多可能是來自於內資共襄盛舉的買超。
據統計,19日買超台股的前15大券商,清一色為本土券商,買超第一名是國內經紀市占龍頭元大證券,買超逾77億元,其次為富邦、國泰、元富等證券,各買超46億元、近31億元、近26億元,這三家券商分別代表可能是富邦人壽、國泰人壽及新光人壽等三大壽險資金的買超動向。
接下來買超第5∼6名,分別為永豐金證及日盛證,都各買超20億元以上,日盛證也不排除是來自於富邦人壽北後買盤;第7∼14名分別為群益金鼎、玉山、統一、兆豐、康和、台新、新光、第一金等,都買超10∼18億元之間,第15名的國票也買超8.62億元。
時序進入7月中旬,在上市櫃公司6月營收公布後,接續結算上半年財報獲利業績,22家主要證券商受惠於上半年台股帶量大漲3,022.93點(漲幅20.52%),自結上半年獲利都有佳績表現,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EPS)已有8家超過2元水準,尤以富邦證及宏遠證更突破3元,富邦證3.47元,宏遠證3.21元。
福邦證、元大證、玉山證、統一證、致和證及凱基證等6家,上半年EPS介於2.5元到2元間,各為2.47元、2.40元、2.32元、2.169元、2.166元、2.07元。上半年EPS高於1元依序為:華南永昌證1.94元、大展證1.67元、國泰證1.55元、永豐金證1.49元、第一金證1.42元、元富證1.38元、日盛證1.29元、台新證1.20元、群益金鼎證1.17元、康和證1.15元、兆豐證1.14元等。
檢視絕對獲利,22家證券商上半年合計獲利達473億元,龍頭券商元大證累計稅後盈餘138.95億元居首位,凱基證71.03億元居次,富邦證36.9億元、統一證30.6億元、群益金鼎證25.43億元等,分居三到五名。獲利前十二大還有永豐金、元富、日盛、兆豐、華南永昌、國泰、宏遠等,永豐金證及元富證各為24.15億元、22.22億元,其餘獲利也都超過10億元水準。
7月中下旬持續有上市櫃公司密集舉行股東會以及除息題材,加以基本面進入第三季電子產業旺季,基本面業績成長動能強,有利台股攻堅萬八行情,證券商也積極衝刺經紀、自營及承銷等業務,寄望延續上半年好成績。
台新金控在近期表現亮眼,因為買下保德信國際人壽,帶來91.8億元的廉價購買利益,使得6月份的稅後純益達到59.4億元,創下該公司歷史新高。這項併購案對台新金控的財務狀況產生了顯著影響,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1元,躍居已公布獲利的11家金控中的第三名。而兆豐金控在銀行投資評價利益回升的帶動下,奪回公股金控單月獲利的寶座,累計EPS為0.92元。 6月份,金控業的資本行情轉佳,獲利普遍比前月進步。新光金控在5月還是虧損的情況下,6月成功轉正,累計EPS為1.03元。至於累計稅後純益在6月底躍進百億俱樂部的金控,增加了五家,整體上市櫃金控共有15家,其中富邦金、國泰金、開發金早已突破百億元,上半年累計突破百億元的金控增至11家。 台新金財務長賴昭吟表示,併購保德信國際人壽的廉價購買利益將在未來一年內確認最終數值,並將於明年提列為特別盈餘公積。儘管這部分利益不會在明年作為股利分配,但到了後年,則可配發股票股利。為了完成這項併購,台新金向金管會承諾將處分持有的全部彰化銀行股票,並因此認列損失42.5億元。 新光金控在6月份的稅後純益年增達306.8%,主要得益於人壽子公司適時處分股債貢獻獲利,新光人壽6月份的稅後純益為27.2億元,年增456.1%。新光銀行6月份的稅後純益年增8.5%,除了股債處分資本利得和現金股息收入外,淨利息收入和手續費收入也有所成長。 兆豐金控則是因為核心兆豐銀的投資評價利益回溫,單月獲利大增2.5倍,6月份賺取24.7億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125.0億元,年增10.8%,EPS為0.92元。而第一金控6月份的稅後純益月增28.5%,上半年共賺進109.1億元,年增24.5%,累計EPS為0.85元。合庫金控6月份的稅後純益為19.1億元,上半年稅後純益創同期新高,年成長26.67%,EPS為0.73元。
6月資本行情轉佳,金控獲利也都比前月進步,5月虧損的新光金控也轉正,累計EPS為1.03元。累計稅後純益在6月底躋身百億俱樂部的金控則是多出五家,整體15家上市櫃金控,含早已突破100億元的富邦金、國泰金、開發金,上半年累計突破百億元者增至11家。
台新金6月稅後純益59.4億元、年增268.9%,單月獲利創該公司史上新高;前六月純益129.1億元。台新金財務長賴昭吟表示,台新金併購保德信國際人壽在6月30日交割,初估有91.8億元的廉價購買利益,未來一年會確認最終數值。此一廉價購買利益明年會提列成為特別盈餘公積,無法於明年做為股利分配,但到了後年,則可配發股票股利。
台新金為了迎娶保德信人壽,向金管會承諾處分台新金持有的全部彰化銀行股票,因原本投資目的不存在,無法再用權益法認列彰銀持股,含6月賣出彰銀2億股及剩餘持股重新評價,合計認列損失42.5億元。
新光金6月稅後純益37.8億元、年增306.8%,前六月稅後純益134.8億元、年增69.6%,累計每股稅後純益1.03元。
新光金發言人李超儒副總表示,新光金6月稅後純益年增28.5億元,且比5月稅後淨損18.5億元要好,主因人壽子公司6月適時處分股債貢獻獲利,新光人壽6月稅後純益27.2億元、年增456.1%。
新光銀行6月稅後純益6.2億元、年增8.5%,除了也是有處分股債的資本利得,以及開始有現金股息收入,另外就是淨利息收入因利差擴大而明顯成長,手續費收入也有小幅成長。
兆豐金受惠核心兆豐銀投資評價利益回溫,單月獲利比前月大增2.5倍,6月賺24.7億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125.0億元,年增10.8%,EPS為0.92元。兆豐銀6月單月賺17.6億元,驚險勝過第一金旗下一銀,但累計獲利86.3億元,EPS為1.01元,仍小輸一銀上半年EPS 1.07元,兆豐證券上半年EPS為1.14元,也略遜於第一金證券的EPS 1.42元。
第一金控6月稅後純益21.5億元、月增28.5%,上半年共賺進109.1億元,年增24.5%,累計EPS為0.85元,一銀6月獲利17.6億元。合庫金控6月稅後純益19.1億元,上半年稅後純益102.0億元,分創單月與同期新高,年成長26.67%,EPS為0.73元。(記者陳芝瑄、陳美君、夏淑賢、陳怡慈)
台灣金融界近年來積極推動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永續發展,兆豐證券也不例外。為了落實永續投資精神,兆豐證券今年成立了永續經營業務執行小組,並推出一系列ESG相關產品。其中,以「特選上櫃ESG電子菁英報酬指數」為標的指數之ETN(認股證)將於25日正式上櫃掛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這款ETN採取發行量加權方式,選取市值規模最大、符合ESG標準的電子龍頭上櫃股票,重視公司治理和股東權益,預計發行總額達2億元,每單位發行價格為5元,存續期間為3年,年投資手續費率1%,並計劃發行4,000萬個單位。這樣的產品設計,不僅提供投資人一個關注ESG的投資選擇,也反映了兆豐證券對永續投資的堅定承諾。
兆豐證券的ESG策略不僅限於金融產品,公司還設立了五大功能小組,包括「公司治理」、「永續金融」、「員工關懷」、「環境永續」及「社會共榮」,全面推動ESG事務。即使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公司仍舉辦了「照亮幸福」公益活動,支持台灣鳳梨農業,實踐社會共榮的理念。
兆豐證券強調,永續經營永遠沒有終點,公司將持續深化ESG理念,落實於日常營運和決策中,並積極發展ESG相關金融投資商品,以實現企業長期發展目標,並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科技龍頭」兆豐證券再出奇招!針對台灣電子產業的發展趨勢,推出了一項全新的投資產品——「兆豐上櫃ESG電菁N」(代號:020026),今日(6月25日)正式在台灣上櫃市場掛牌。這款產品不僅聚焦於電子產業的發展潛力,同時也強調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電子產業在台灣經濟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不僅因為其對外銷售的貢獻,更因為它代表著台灣的科技實力。隨著遠距辦公和5G技術的普及,電子產業的發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為了更精準地捕捉這一趨勢,兆豐證券特別設計了「特選上櫃ESG電子菁英報酬指數」,這個指數結合了市場利基和未來趨勢,專注於電子產業和企業社會責任兩大亮點。
這個指數的成分股,是從上櫃市場中市值占比超過6成的電子類股中,選取那些在過去12季股東權益報酬率均為正數,並且在企業社會責任表現分數方面表現良好的獲利公司。這些公司還必須根據發行市值排名,選取前10檔股票作為指數成分股。
兆豐證券發行的「兆豐上櫃ESG電菁N」ETN,就是基於這個指數設計的。該證券公司強調,這款產品不僅能讓投資人分享電子產業的成長潛力,還能讓他們在投資過程中兼顧永續投資的考量。
根據工研院的數據,由於遠距商機、宅經濟需求的持續增長,以及國際消費電子大廠新品的推出,全球終端電子產品的出貨量持續上升,這對資訊電子業來說是一個利多消息。兆豐證券發行的這款產品,正是為了滿足那些尋求在電子產業投資同時,又能關注企業社會責任的投資人。
總結來說,兆豐證券推出的「兆豐上櫃ESG電菁N」ETN,不僅是對台灣電子產業發展的信心表達,也是對投資人關注永續發展的響應。這款產品的上市,將為投資市場帶來新的選擇,並可能引發對ESG投資更多的關注。
兆豐證券接軌國際推動永續金融,繼先前發行表現亮眼的「兆豐電子菁英30報酬指數指數投資證券」後,更進一步推出「特選上櫃ESG電子菁英報酬指數」為標的指數的ETN,每單位發行價格5元、發行總額2億元,存續期間為3年,年投資手續費率1%,預計發行4,000萬個單位。
採取發行量加權方式篩選符合ESG標準,且市值規模最大的電子龍頭上櫃股票,重視公司治理穩健經營與股東權益精神,將有助於投資組合長期績效表現,提供重視永續責任的投資人作為最佳決策參考。
隨國際金融市場逐漸重視ESG永續投資概念,無形資產的影響力不斷增加,企業財務表現不再是投資人唯一標準,更多ESG的考量,若企業能符合ESG標準,將更受投資人青睞。
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中小型股票多數集中於上櫃股票市場,而上櫃市場中又以台灣最具競爭優勢的「電子業」為第一大族群;特選上櫃ESG電子菁英報酬指數是由上櫃市場中交易最具規模,且企業社會責任分數達一定標準的電子股為指數成分股,充分落實ESG永續經營的理念,應可成為永續投資我國電子中小型股票的最佳選擇。
兆豐證券於今年成立的永續經營業務執行小組中,設立「公司治理」、「永續金融」、「員工關懷」、「環境永續」及「社會共榮」等五大功能小組,公司上下齊心共同推動ESG事務,今年雖受新冠疫情影響而暫緩公益活動,但兆豐證券「照亮幸福」的公益關懷列車仍不停歇,為實踐社會共榮之目標,在鳳梨產季尾聲的時節,透過實際行動力挺台灣鳳梨農,近日訂購台農17號(金鑽鳳梨)支持優質農產品,並分享予全體員工,實踐社會共榮,體現「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
永續經營的努力沒有終點,兆豐證券持續為利害關係人創造最大價值,將ESG理念深耕日常營運以及決策,深化落實員工關懷制度,及以多元化志工行動關懷社會,以達社會共榮之目標,並在永續範疇上推進ESG相關之金融投資商品,積極佈建永續發展藍圖,朝向幸福職場的企業之路邁進。
由兆豐證券發行追蹤該檔指數的ETN(兆豐上櫃ESG電菁N,代號:020026)已於今日(6月25日)上櫃掛牌;兆豐證券表示,該檔報酬指數是由上櫃市場中挑選台灣最具競爭優勢的電子業且企業社會責任分數達一定標準的個股為指數成分股。
根據工研院發布資料,資訊電子業因遠距商機、宅經濟需求續強、國際消費電子大廠新品推出等利多因素帶動下,全球終端電子產品出貨暢旺,資訊電子業後續表現備受期待,兆豐證券發行的「兆豐上櫃ESG電菁N」,提供想投資電子類股又可兼顧永續投資的投資人一個便利的投資管道。
其中最早的是群益A50綠碳ETN在2019年4月30日掛牌,中信兩檔ESG ETF在今年2月上櫃,凱基兩檔ESG ETF則是在4月上櫃。
另外,櫃買中心也已審查通過ESG相關概念之債券指數計有二檔,分別為國泰投信申請的「彭博巴克萊MSCI 15年以上美元投資級新興市場永續主權債券(不含中國)指數」及富邦投信申請之「彭博巴克萊MSCI 15年以上全球美元永續電信債指數」,預計將於今年7月及8月上櫃掛牌。
櫃買中心表示,持續推動ESG相關指數化投資商品上櫃掛牌,近年隨著國際金融市場永續議題愈來愈受到關注,投資市場也在尋找能兼顧獲利與對人類永續發展有助益的商品。相較於過去單純著重在綠色金融,當前關注此議題的投資人更在意的是企業對環境的關懷、對社會及文化的考量,以及對公司治理的落實,進而帶動ESG永續投資浪潮席捲全球,也讓相關商品快速成長。
為提供投資人參與上櫃公司永續投資的指數化商品,櫃買中心在5月上旬發布由櫃買中心與臺灣指數公司及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合作編製的「特選上櫃ESG電子菁英報酬指數」和「特選上櫃ESG成長報酬指數」兩檔新指數,將分別由兆豐證券及元大證券推出相關的ETN商品,預計在今年6月及7月上櫃掛牌。
台股權證市場再創佳績,兆豐證券領先群倫!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今年前五月證券商受託買賣權證總額累計達到3,083億元,年增率驚人地達到75.4%。在這波熱潮中,臺股指數、中鋼、聯發科成為最受歡迎的權證連結標的,分別穩坐5月前三名寶座。雖然5月台股震盪激烈,終止了連續七個月的漲勢,但權證交投卻逆勢上揚,單月受託買賣權證總額下滑至590億元,為今年單月次低水準,但月減率只有32.0%,年增率則高達68.7%,表現相當亮眼。 在權證市場的競爭格局中,兆豐證券以龐大的受託買賣權證金額繼續保持領先地位,達到1,391億元,展現其穩定的市場實力。而凱基證券則以827億元的受託買賣權證金額奪回第二名,永豐金證券和群益金鼎證券分列第三、四名。值得一提的是,富邦金這家金融股也能夠在激烈競爭中挤進前十名,實屬不易。 不過,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疫情升溫,對台股造成衝擊,5月上半月股價急速下跌,導致權證交投金額大幅縮水至590億元,較4月的869億元大減32.0%。但整體來看,前五個月累計發行的權證數量較去年同期成長43.5%,總額1,329億元,仍略減2%,顯示市場對權證的興趣持續升温。 在權證發行方面,證券商5月共發行了2,832檔權證,總額達到208億元,雙雙呈現連二降走勢。不過,累計前五月,證券商共發行的權證數量達到1.63萬檔,總額1,329億元,仍呈現成長趨勢。在這波市場熱潮中,兆豐證券不僅表現亮眼,也展現了其在權證市場的領先地位。
台股5月上下震盪劇烈,並終止連七月漲勢,權證交投明顯縮減,證券商單月受託買賣權證總額下滑至590億元,為今年單月次低水準,月減32.0%,年增68.7%;但累計前五月較去年相較仍大幅成長75.4%。
聯發科以94檔位居第三,群創以86檔與長榮同列第四,至於國巨、友達則並列第五,均為84檔,第六至第十名依次為鴻海、萬海、大成鋼╱台積電、聯電、富邦金,其中,除台積電、鴻海重返榜內,富邦金更是近年來難得見到金融股擠進前十名的案例。
證交所統計,證券商5月發行2,832檔權證,總額208億元,雙雙呈現連二降走勢,由於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升溫,衝擊台股5月上半月急速下殺,受託買賣權證金額大幅萎縮至590億元,較4月的869億元高檔水準大減32.0%,在前五月當中僅高於2月的362億元。
累計前五月,證券商共發行1.63萬檔權證,較去年同期的1.13檔成長43.5%,總額1,329億元仍略減2%,受託買賣金額3,083億元,年增75.4%。
5月證券商受託買賣權證金額排名前四名,仍與其他競爭對手差距明顯,其中,元大證券以285億元持續掄元,凱基證券156億元奪回第二名寶座,第三至第五名依次為永豐金證券140億元、群益金鼎證券120億元、元富證券63億元。
累計前五月受託買賣權證金額來看,元大證券進一步擴增至1,391億元,第二至第五名為凱基證券827億元、永豐金證券786億元、群益金鼎證券632億元、元富證券354億元。
至於統一、富邦、國票、國泰、兆豐等五家券商則在169億元至310億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