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福生物科技(上)公司新聞
全福生技BRM421去年12月下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揭露後不如預期,林羣表示,BRM421在此次三期臨床試驗及前兩次二期臨床試驗皆能顯示良好療效。尤其三期臨床試驗期間,從第一位病患收案到最後一位病患收案,僅花了約八個月的時間,比預定時程快兩個月,從中表現出全福團隊的專業執行力。
林羣表示,BRM421三期臨床完整的三期臨床完整報告將在今年5月出爐,公司將進行分析及補強,並在明年初啟動第二個三期臨床試驗,以一年多的時間收案七、八百人,BRM421第二次三期臨床實驗會依照原訂計劃與規劃時程,於明年繼續執行下去,並不受第一次三期臨床的結果影響。
全福生技總經理徐文祺補充,BRM421第一個三期試驗共篩選超過1,000個病患,最終收入739例,病患僅在滴眼藥時有輕微的刺激性,沒有人因副作用退出試驗,這代表了BRM421有著相當卓越的安全性。未來開發策略會採用新的賦形劑以降低安慰劑的效應、增加胜肽濃度與劑量,以及延長治療時間來突顯BRM421在統計學上更有意義的療效。
為了擴充產品線,全福生技將應用三大策略將危機化為轉機。第一、進行有效策略性併購,針對開發晚期的產品,且與全福目前產品線相關領域的公司進行併購;第二、積極引進授權新案,包括免疫療法、ADC等領域新藥;第三、持續孵化有潛力的技術,針對臨床前期的技術進行共同開發。
林羣說,這三大策略有機會在今年第1季同步完成,公司目前仍有逾20億元現金,足夠支持全福生技新的產品引進計畫。
全福生技第二項新藥BRM424治神經營養性角膜炎的項目也正進行二期臨床設計調整,預計今年7月重新啟動二期臨床。第三項新藥BRM521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目前也已在不同的動物模型中被驗證。
此外,全福持續進行產品線擴充規劃,擬透過併購、授權引進及共 同合作研發,繼續孵化新技術三大計畫積極推展;目前已看30家公司 、簽署13份NDA(保密協定),也進行實地查核,期望第一季三領域 至少各有一個引入、結盟佳音報喜。
全福BRM-421三期解盲今年1月16日收到詳細數據,現在進行細部分 析中,預計5月中才會有整個三期分析報告出爐。全福總經理徐文祺 也親赴美國三個參與臨床試驗的中心,確認收案至解盲流程,是否都 按照原定的標準作業流程。
林群指出,從該三期結果來看,初步確認更換新賦形劑、提高賦形 劑濃度與臨床時間延長,至於收案的標準是否變動,則須看詳細分析 的結果而定。團隊目標仍預定明年初啟動新一波三期臨床試驗,收案 人數預期也將於前一次相當,落在700∼800人。
此外,全福還有一個與BRM-421原料藥相同的孤兒藥BRM-424,7月 將會有修正後的新臨床二期啟動,而因孤兒藥的特殊管道與臨床模式 ,該藥物的臨床觀察可做為BRM-421新三期臨床試驗的重要參考。
林群強調,為擴充產品線,將應用三大策略將危機化為轉機,包括 進行有效策略性併購,針對開發晚期的產品,且與全福產品線相關領 域公司進行併購;引進授權新案,如免疫療法、ADC等領域新藥;以 及持續孵化有潛力技術,針對臨床前期的技術進行共同開發。
值得關注的是,生技股王保瑞15日公告停牌,市場推估應該與保瑞 的新併購案有關,可望是賴蕭勝選之後,生技業第一個利多。
生技醫療族群是綠營政策受惠股,訊聯、訊聯基因、金萬林、安克 、普瑞博等15日開盤氣勢如虹進行謝票,並挾再生醫療、癌症次世代 定序納入健保及AI健檢等題材走揚,終場上市生醫指數上漲1.98%, 僅次於電器指數、為上市各指數漲幅第二高。
其中,生技股王保瑞以CDMO和併購題材,15日開盤表現就十分亮麗 ,盤中一度衝破700元大關。保瑞2023年營收141.95 億元,繳出年增 35.27%的佳績,法人看好全年獲利估從三個股本起跳,坐穩生技獲 利王寶座;若16日再有併購案公布,預期保瑞2024年營運將大大加分 。
備受關注的再生醫療雙法,預期也將成為綠色延續執政的第一個利 多法案,長聖、基亞、訊聯、三顧、向榮、台寶等廠商都將受惠。
生物產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李鍾熙表示,賴清德長期來就關注產業, 了解精準健康產業,惟台灣生醫業與國際接軌力道不足,期待未來法 規更彈性,助力生醫業打進國際賽局。
台睿、全福董事長林群認為,賴清德是台灣第一位醫生總統,熟悉 生技產業,且近年來包括醫療法、壽險業投資生技法規都有陸續鬆綁 ,未來生技產業一定比四年前更好,期待未來能祭出更多利多政策, 吸引人才和資金,讓產業能量能讓世界看到。
北極星董事長陳鴻文表示,總統關心產業一定是全面性的,在目前 三黨不過半的情況,可能會讓政治更混亂,建議賴蕭政府要更包容廣 納人才。他建議,由比較中性的產業界人士入閣也是不錯的選項。
台灣生技產業近期掀起了一股IPO熱潮,許多公司積極準備上市,其中<全福生物科技>便是其中之一。這波熱潮的興起,主要受到生技股王保瑞、高獲利的泰博成功轉上市所帶動,讓不少公司看到了上市的可能性。 根據初步統計,至少有20家公司正在積極準備上市,而昱展新藥、藥華藥、佑全等七家公司已經通過主管機關的審議,有望在第一季轉板掛牌,為2024年新春開出好彩頭。 其中,有望問鼎上櫃生技股王的昱展新藥,預計在1月下旬掛牌。該公司因為其长效型鴉片成癮注射劑ALA-1000,成功與國際戒毒藥龍頭藥廠Indivior簽署新藥授權,並獲得1,500萬美元的簽約金,這筆收入已於2023年第四季入帳,對公司的每股稅後純益(EPS)貢獻超過8元,不僅讓公司營運轉盈,還有望在2024年分配股利。 昱展新藥董事長林東和表示,已與Indivior完成技轉,並進入下一階段的臨床試驗設計討論。ALA-1000有三種劑量,正在與授權夥伴討論三期臨床的劑量組合及試驗設計,預計第一季完成後,向美國FDA提出申請,第二、三季展開臨床。 另一家有望在第一季上市的生技市值王藥華藥,其治療紅血球增生症新藥Ropeg已取得歐、美、日等三大市場藥證,旗下PD-1抑制劑單株抗體新藥P1801、創新长效型干擾素P1101也將進行一期臨床試驗,預計2025年完成劑量遞增階段。 這波生技IPO熱潮,讓永鴻生技、共信-KY、向榮生技、漢達、醫影和樂迦再生等公司也紛紛向主管機關申請上市,而台新藥、全福、華上等公司則已獲科技事業核准函,將成為生技類股的生力軍。
有望問鼎上櫃生技股王的昱展新藥,預計1月下旬掛牌,該公司因 長效型鴉片成癮注射劑ALA-1000,以8.62億美元新藥授權國際戒毒癮 藥龍頭藥廠Indivior,由於Indivior支付1,5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 4.8億元)簽約金已於2023年第四季入帳,以目前資本額5.7億元計算 ,每股稅後純益(EPS)貢獻超過8元,不僅將讓昱展營運轉盈,202 4年並可望分配股利。
昱展新藥董事長林東和表示,已與Indivior完成技轉,下一階段討 論三期臨床試驗設計方向。ALA-1000有三種劑量,正與授權夥伴討論 三期臨床的劑量組合及試驗設計,預計第一季完成後,向美國FDA提 出申請,第二、三季展開臨床。
另外,有機會在第一季上市的生技市值王藥華藥,2023年封關市值 為1,177億元,該公司治療紅血球增生症新藥Ropeg,已取得歐、美、 日等三大市場藥證外,旗下PD-1抑制劑單株抗體新藥P1801、創新長 效型干擾素P1101,兩者將搭配用於治療末期腫瘤的一期臨床試驗, 正式向衛福部申請人體臨床試驗審查,預計2025年先完成劑量遞增階 段。
這波生技IPO熱,是由保瑞、泰博轉上市,正瀚、金萬林轉創新板 分別在2023年12月中下旬掛牌點火;受惠櫃買中心12月1日通過國邑 *、昱展和佑全上市案,而藥華藥、望隼、諾貝兒和沛爾也分別獲臺 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董事會、審議委員會通過,法人看好今年第 一季生技股將上演吸金大戲,拉出紅包行情。
另外,永鴻生技、共信-KY、向榮生技、漢達、醫影和樂迦再生已 向主管機關申請,等待審議;鑫品和生合則已在登錄興櫃;台新藥、 全福、華上則已獲科技事業核准函,都將成為類股生力軍。
全福生物科技近日公布了一則令人關注的消息,他們研發的乾眼症新藥BRM421在美國進行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並未達到預期的統計學顯著差異。不過,全福公司強調,他們會對整體數據進行詳細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來制定未來的開發策略。
這次的三期臨床試驗採用了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設計,共吸引了739位受試者參與,治療期間為14天,每天需要點藥三次。試驗中,研究者會評估受試者的角膜螢光染色、眼睛灼熱或刺痛感、眼睛乾燥感以及淚膜破裂時間等指標。
結果顯示,在治療14天後,使用BRM421的受試者角膜螢光染色改善程度為-3.54,而安慰劑組的改善程度為-3.57,兩者之間的差異並未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在治療7天後,眼睛灼熱或刺痛感的改善程度方面,BRM421組的改善程度為-18.3,而安慰劑組為-19.5,差異也沒有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性。
此外,在次要療效指標,如眼睛乾燥感和淚膜破裂時間上,BRM421治療組與安慰劑組之間並無顯著差異。在安全性方面,BRM421治療組的不良反應事件發生率為26%,與安慰劑組的26.5%相當。值得注意的是,兩組治療期間與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比例都是0%,這顯示了BRM421眼滴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
雖然這次的三期臨床試驗結果並未達到預期,但全福生物科技仍對BRM421抱有信心。公司表示,將會進行更深入的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來決定未來的開發方向。
BRM421三期臨床採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共收案 739位受試者,治療期間共14天,每天點藥三次,並於第8天、第15天 評估角膜螢光染色、眼睛灼熱/刺痛感、眼睛乾燥感及淚膜破裂時間 等。
結果顯示以BRM421治療14天後,受試者客觀主要療效指標角膜螢光 染色改善程度為-3.54,安慰劑組改善程度為-3.57(p=0.9195); 治療7天後,受試者主觀主要療效指標眼睛灼熱/刺痛感之改善程度 為-18.3,安慰劑組改善程度為-19.5(p=0.2446),顯示主要療效 指標未達統計學顯著差異。
次要療效指標眼睛乾燥感及淚膜破裂時間,結果顯示,BRM421治療 組與安慰劑組無顯著差異(p>0.05)。
全福表示,安全性上BRM421治療組眼睛不良反應事件發生率(26% )及安慰劑組(26.5%)相當。於兩組治療組別中,治療期間發生與 治療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比例,BRM421治療組及安慰劑組均為0 %,顯示BRM421眼滴劑具良好安全性及耐受性。
台灣生物科技產業再掀新熱潮!全球對胜(月太)藥物的關注度不斷上升,每年都有超過20種勝(月太)藥物開發進行中,而台灣的杏輝、大江、正瀚、普生、全福、台塑生醫等超過30家企業也紛紛加入開發行列,展現強烈競爭力。
勝(月太)藥物治療策略已成為全球趨勢,目前全球已有超過400種勝(月太)類藥物正在開發中。其中,德國拜耳的Refludan、英國AZ的Zoladex、美國輝瑞的Genotropin、瑞士諾華製藥的Sandimmune等都是知名的勝(月太)藥物。
在台灣,除了美時、中生生技的勝(月太)藥物已上市外,南光、神隆和中化生也積極布局。普生推出的具專利的P113抗菌勝(月太),已與麗豐合作在兩岸推出全系列個人護理產品。全福則運用獨特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短勝(月太)鏈(PDSP)技術平台,開發出多項以促進幹細胞修復為機轉的創新候選新藥。
在保健食品和美妝產業,日本三得利、DHC、美國NUSKIN和SKII、LANCOME、AVON、CHANEL、DIOR等國際大廠均有相關產品上市。台灣杏輝開發的苦瓜勝(月太)針對新陳代謝領域,杏補宜核桃勝(月太)則可提高傳導效率。大江的膠原勝(月太)主攻養顏美容,永信的咪唑基雙勝(月太)則維持靈活敏捷。台塑生醫和達爾膚則搶進美妝市場。
全球大掀胜((((月太))))熱潮!不僅每年有超過20種以上 的胜(月太)
藥物開發在進行,食品、美容產業更因瞄準其具備的抗 衰老、提高免疫力、新陳
代謝等功效,吸引國際大廠爭相卡位,台廠 也有杏輝、大江、正瀚、普生、全
福、台塑生醫逾30家加入開發行列 。
近年胜((月太))藥物治療策略已成為全球的趨勢,每年有超過 20種的胜
(月太)藥物開發在進行,全球已有超過400種胜肽 類藥物正在開發中,德國拜
耳的Refludan、英國AZ的Zoladex、美國 輝瑞的Genotropin、瑞士諾華製藥的
Sandimmune都是胜肽藥物 。
國內除美時、中生生技的胜((月太))藥物上市外,南光、神隆 和中化生
也積極布局;普生具專利的P113抗菌胜肽,已攜手麗 豐在兩岸推出全系列個人護
理產品;全福更運用獨特的色素上皮衍生 因子短胜肽鏈(PDSP)技術平台,開發
出數項以促進幹細胞修 復為機轉的創新候選新藥。
另外,應用最廣泛的保健食品和美妝廠中,日本三得利、DHC、美 國NU
SKIN和SKII、LANCOME、AVON、CHANEL、DIOR等皆有相關產品上 市。
台廠專攻保健品廠商中,杏輝開發的苦瓜胜((月太)),針對的 是新陳代
謝領域、杏補宜核桃肽則可提高傳導效率。大江的膠 原胜肽主攻養顏美容;永信
的咪唑基雙胜肽,主要是維 持靈活敏捷。台塑生醫和達爾膚,則是搶進美妝商
機。
全福生物科技董事長林群在法說會上透露,公司下半年將聚焦三大業務方向。首先,乾眼症新藥BRM421美國三期臨床試驗將全力進行,目標年底前完成收案;其次,神經營養性角膜炎新藥BRM424美國二期臨床試驗預計6、7月啟動;最後,公司將積極尋求合作,擴大產品線。 隨著BRM421美國三期臨床試驗的進行,全福生物科技預計最快年底可獲得初步結果。公司同時也將積極推動全球市場的技轉授權,並計劃以科技事業申請股票掛牌上市。林群強調,授權絕不會賣得太便宜,除了美國市場外,其他小區域的授權談判也正在進行中。 為了加強新藥開發的資金支持,全福生物科技已規畫辦理現金增資,計劃發行2萬至2.25萬張股票,每股價格暫定60至80元,預計募資金額12億至18億元,預計9月中旬可望完成。 林群還表示,目前正執行的乾眼症新藥BRM421美國三期臨床試驗將召收逾700位中重度乾眼症患者,收案進度符合預期。該藥品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個修復角膜的乾眼症新藥。此外,全福生物科技也將加速推動神經營養性角膜炎新藥BRM424的美國二期臨床試驗,並已取得美國FDA的孤兒藥資格認定。 除了全力推進現有新藥開發,全福生物科技也將與美國新創公司合作開發治療癌症新藥,並規畫進行人體臨床。總經理徐文祺強調,全福研發團隊擁有轉譯醫學為核心的競爭力,並將以高效率的研發執行力,持續引進和推動相關新藥產品開發。
全福生物科技(6885)董事長林群在近期的法說會上,為投資人揭示了公司下半年的三大營運重點。首先,他強調了乾眼症新藥BRM421的美國三期臨床試驗,預計將在年底前完成收案,並對此藥物的獨特機轉優勢給予厚望,有望成為全球首款修復角膜的乾眼症新藥。此外,神經營養性角膜炎新藥BRM424的美國二期臨床試驗也將在6、7月啟動收案,這項新藥已獲得美國FDA的孤兒藥資格認定,將大大降低開發成本並加速上市。林群還透露,公司正積極尋求合作模式,以引進新案源,擴大產品線,並與美國新創公司合作開發治療癌症新藥。為支持這些新藥開發,全福計劃辦理現金增資,預計募資金額達12億至18億元。全福總經理徐文祺則強調,公司研發團隊擁有強大的轉譯醫學背景和新藥開發實績,未來將持續推動新藥產品的開發。
全福生技(6885)最近可是大动作连连啊!董事長林先生在法人說明會上透露,下半年公司將聚焦三大重點,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首先,乾眼症新藥BRM421的三期臨床試驗已經進入倒數階段,預計今年底前收案完成,明年上半年就能看到數據啦!這個新藥對抗乾眼症可是有著重大意義,因為它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款能夠修復角膜的乾眼症藥物,對重度乾眼症患者來說,這可是個福音。 接著,神經營養性角膜炎新藥BRM424也將啟動二期臨床試驗,預計最快6月開始收案,這對角膜疾病患者來說,也是一個令人期待的好消息。 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全福生技與國際新藥廠的合作,已經有一項蛋白質抗癌藥將共同申請IND(臨床試驗申請),這對抗癌症研究來說,可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步。 不僅如此,全福生技還將啟動一至兩項區域性授權合作案,積極拓展美國市場。而為了支持這些重要的研發計劃,公司董事會已通過辦理現金增資,預計以每股60至80元,共募資12億至18億元,估計9月底前就能完成。 這次增資的資金將用於BRM421的美國三期臨床試驗,預計收逾700位中重度乾眼症患者,目標年底前完成三期臨床試驗。這個新藥對重度乾眼症患者來說,能夠有效控制病情,真的是一大突破。 此外,全福生技今年下半年也將從興櫃申請轉上市櫃,這對公司來說,是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林先生表示,這次增資的資金用途主要有三大方向,除了支持BRM421的研發外,還將用於其他新藥的開發和市場拓展。 看來,全福生技在下半年將會有更多令人期待的新動向,我們也將關注著這家台灣新藥龍頭的發展。
全福生技董事會日前通過辦理現金增資,預計以每股60至80元,共募資12億至18億元,估9月底前完成。全福生技今年下半年也將從興櫃申請轉上市櫃。
林羣表示,這次增資的資金用途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正在執行美國三期臨床的BRM421,預計收逾700位中重度乾眼症患者,目標年底前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由於重度乾眼症患者是無法經由人工淚液或抗發炎藥物控制病情,BRM421挾獨特機轉優勢,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個修復角膜的乾眼症新藥。
隨著BRM421三期臨床試驗,最快年底可望有初步結果,全福也積極 推動全球市場的技轉授權,同時擬申請以科技事業申請股票掛牌上市 。林群說,「授權絕不會賤賣!」,除美國市場外,其他小區域的授 權談判也在進行中。
為備妥銀彈加速新藥開發,全福已規畫辦理現金增資,擬發行2萬 至2.25萬張股票,每股暫定60至80元,預計募資12億至18億元,9月 中下旬可望完成。
林群表示,正在執行美國三期臨床試驗的乾眼症新藥BRM421,預計 召收逾700位中重度乾眼症患者,目前收案進度符合預期,目標年底 前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由於重度乾眼症患者是無法經由人工淚液或抗 發炎藥物控制病情,BRM421挾獨特機轉優勢,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個 修復角膜的乾眼症新藥。
此外,全福也將加速推動神經營養性角膜炎新藥BRM424的美國二期 臨床試驗,6、7月啟動收案,將招募50人,預計一年半完成收案。該 新藥已取得美國FDA的孤兒藥資格認定,藉由孤兒藥激勵法規的優勢 ,可降低開發成本,並有助新藥的及早上市,搶攻龐大未滿足的醫藥 商機。
林群表示,除全力投入支持目前開發中的二項眼疾新藥臨床進度外 ,全福同步引進新案源,強化產品線,將和美國新創公司合作開發治 療癌症新藥,已規畫推進人體臨床。
全福總經理徐文祺表示,全福研發團隊擁有以轉譯醫學為核心競爭 力的新藥開發實績,運用獨特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短胜((月太)) 鏈(PDSP)技術平台,七年內開發出數項以促進幹細胞修復為機轉的 創新候選新藥,未來更將以專業團隊高效率的研發執行力,持續引進 以及推動相關新藥產品開發。
隨著BRM421三期臨床試驗,最快年底可望有初步結果,全福也積極 推動全球市場的技轉授權,同時擬申請以科技事業申請股票掛牌上市 。林群說,「授權絕不會賤賣!」,除美國市場外,其他小區域的授 權談判也在進行中。
為備妥銀彈加速新藥開發,全福已規畫辦理現金增資,擬發行2萬 至2.25萬張股票,每股暫定60至80元,預計募資12億至18億元,9月 中下旬可望完成。
林群表示,正在執行美國三期臨床試驗的乾眼症新藥BRM421,預計 召收逾700位中重度乾眼症患者,目前收案進度符合預期,目標年底 前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由於重度乾眼症患者是無法經由人工淚液或抗 發炎藥物控制病情,BRM421挾獨特機轉優勢,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個 修復角膜的乾眼症新藥。
此外,全福也將加速推動神經營養性角膜炎新藥BRM424的美國二期 臨床試驗,6、7月啟動收案,將招募50人,預計一年半完成收案。該 新藥已取得美國FDA的孤兒藥資格認定,藉由孤兒藥激勵法規的優勢 ,可降低開發成本,並有助新藥的及早上市,搶攻龐大未滿足的醫藥 商機。
林群表示,除全力投入支持目前開發中的二項眼疾新藥臨床進度外 ,全福同步引進新案源,強化產品線,將和美國新創公司合作開發治 療癌症新藥,已規畫推進人體臨床。
全福總經理徐文祺表示,全福研發團隊擁有以轉譯醫學為核心競爭 力的新藥開發實績,運用獨特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短胜((月太)) 鏈(PDSP)技術平台,七年內開發出數項以促進幹細胞修復為機轉的 創新候選新藥,未來更將以專業團隊高效率的研發執行力,持續引進 以及推動相關新藥產品開發。
【生技新聞】 近期台灣生技股掀起一波募資潮,今年至5月底,至少已有30家公司宣布募資,總金額超過300億元,創下年度募資金額新高紀錄。在這波募資熱潮中,<全福生物科技>表現亮眼,董事會通過再加碼募資約18億元,在林群主導的安富基金入股後,有機會躍居吸金亞軍。
藥華藥以141.1億元的GDR募資穩居吸金王,而逸達、漢達、泰福-KY、台新藥等公司募資金額也都從10億元起跳。易威則因抗發炎藥物TLX-030取得美國藥證,積極推廣美國市場銷售,董事會通過私募5萬張股票,成為募資數量王。
仁新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的子公司Belite,也獲得數家國際大型基金挹注資金,完成3,000萬美元的增資,加速推進LBS-008針對視網膜地圖性萎縮的臨床試驗。
今年的募資潮中,學名藥廠、醫材股等不同領域的公司都加入陣容,如健喬、強生、瑩碩、易威等。而中化董事會雖已通過現增、私募案,但尚未付諸行動,顯示生技業為下一個投資整併做準備。
生技獲利王保瑞近年以併購策略壯大營運規模,第一季EPS以13.62元,改寫台灣製藥業單季獲利新高紀錄,穩坐生技第一季獲利王寶座。
生技業近年來掀起了一股募資熱潮,不僅帶動產業的洗牌,其中,全福生物科技、台睿、向榮、諾貝兒、達邦等公司更是因為引入了「富爸爸」的資金注入,加速了營運的翻身。法人在分析後認為,這些新資金的挹注,將為台灣生醫產業添上強力柴火,助力其闖進國際市場,奪得世界冠軍。
近期引人注目的「富爸爸」之一,就是單軸鋼鐵廠燁輝集團,它透過私募案,以2.08億元入股向榮,取得14.45%的股權。由於再生醫療雙法今年有望通過,細胞治療已成為趨勢,向榮的募資成功,讓正在辦理現增案的台寶募資水漲船高,是否會有新金主加入,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而佳世達今年4月分兩階段入股諾貝兒(丁丁藥局),先以每股150元、總計7.5億元參與諾貝兒私募增資案,取得14.27%的股權,再以每股210元、總計約18億元進行公開收購,持有諾貝兒增資後28.54%的股權。法人認為,佳世達的入股將帶動連鎖藥局通路的大洗牌。
已成為生技新興教主的林群,在2020年6月引入了富邦創投、遠雄人壽、萬海航運、台新等「富爸爸」,以5.04億元參與台睿的私募案,拿下3成股權;去年底,林群成立規模15億元的「安富基金一號」,以3億元入股全福,取得12.9%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由於投資成效出色,已全數投資完畢,目前林群正在籌募規模30億元的「安富基金二號」,加上台睿和全福今年都有現增案,合計二家公司的募資金額最高可達25億元,林群的號召力不容小覷。
達邦則是由創始股東國歡集團以每股13.88元、總計約2.77億元,吃下私募股,持股逾4成,成為最大股東。國歡集團作為國內最大動物產品進口商,與主要外銷市場的達邦,有著營運上的互補效益,法人普遍看好,將可創造雙贏利基。
生技業今年的募資計畫中,藥華藥透過GDR募資141.1億元穩居吸金 王外,逸達、漢達、泰福-KY、台新藥的募資金額都由10億元起跳; 全福則在林群主導的安富基金入股後,近期董事會通過再加碼募資約 18億元,有機會躍居吸金亞軍,若加上台睿也規畫籌資7億元,林群 的引資實力,儼然已成生技業的新興教父。
另外,易威則受惠抗發炎藥物TLX-030取得美國藥證,將積極推廣 美國市場銷售,公司乘勝追擊,董事會通過將私募5萬張股票,拿下 這一波生技股募資數量王寶座,該私募案將在一年內分三次辦理。
仁新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的子公司Belite,上周也公告獲得數家國 際大型基金挹注資金,完成3,000萬美元的增資,作為加速推進LBS- 008針對視網膜地圖性萎縮(GA,屬於晚期老年性乾性黃斑部病變) 臨床試驗的資金,可望成為全球首款治療GA及中期乾性黃斑部病變口 服藥物,搶攻全球龐大的未被滿足之醫療需求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生技業今年的募資潮,一反過去都由新藥族群獨占 的現象,學名藥廠的健喬、強生、瑩碩、易威,醫材股的杏昌、岱宇 都加入募資陣容;而中化董事會雖已通過現增、私募案,卻一直沒有 付諸行動,但顯然這些公司都在充實銀彈,為下一個投資整併做準備 。
生技獲利王保瑞近年以併購策略壯大營運規模,但為控制股本,董 座盛保熙採取「借錢」和攜手台新私募基金的模式投資,雖然獲利表 現亮眼,惟目前的負債比已達72.26%。保瑞第一季EPS以13.62元, 改寫台灣製藥業單季獲利新高紀錄,也穩坐生技第一季獲利王寶座。
生技業新進的「富爸爸」,以單軋鋼鐵廠燁輝集團透過私募案,以 2.08億元入股向榮,取得14.45%股權,最受關注!由於再生醫療雙 法,今年可望過關,細胞治療已成趨勢,向榮的吸金,也讓正在辦理 現增案的台寶募資水漲船高,是否也會有新金主入股,已成話題。
另佳世達今年4月分兩階段入股諾貝兒(丁丁藥局),先以每股15 0元、合計7.5億元參與諾貝兒私募增資案,取得14.27%股權後,再 以公開收購方式收購諾貝兒普通股,每股收購價210元,總計佳世達 砸下約18億元,持有諾貝兒增資後28.54%股權。
法人認為,佳世達的入股,將帶動連鎖藥局通路排名大洗牌。
已成生技新興教主的林群,是在2020年6月引進富邦創投、遠雄人 壽、萬海航運、台新等「富爸爸」,以5.04億元參與台睿的私募案, 拿下3成股權;去年底林群成立規模15億元的「安富基金一號」,以 3億元入股全福,取得12.9%股權,躍居第一大股東。
由於投資績效佳,已全數投資完畢,目前林群已在籌募規模30億元 的「安富基金二號」,加上台睿和全福今年都有現增案,合計二家公 司募資的金額最高為25億元,林群的號召力可見一斑。
達邦是由創始股東國歡集團以每股13.88元、合計約2.77億元,吃 下私募股,以持股逾4成,成為最大股東。由於國歡是國內最大動物 產品進口商,與主力為外銷市場的達邦,有營運互補效益,法人看好 將可創造雙贏利基。
台灣興櫃公司2022年財報出爐,市場目光聚焦於「五大天王」!雖然去年疫情紅利逐漸退去,消費性電子需求疲弱,但仍有部分公司表現亮眼。其中,遠壽奪得獲利、現金「雙冠王」,營收達799.14億元,稅後純益60.67億元,手頭現金185.14億元,穩坐營收王、獲利王、現金王三寶座。另外,巨漢穩坐EPS王,每股稅後純益34.24元,全年大賺逾三個股本,改寫歷史新高。芯測則以100%的毛利率,連續三年蟬聯毛利率王,並推出新產品「POT2.0」,受到車用電子晶片供應商青睞。全福生技、鑽石生技、昱展新藥三家生技公司也躋身毛利率100%行列,其中全福生技、昱展新藥營收創歷史新高。轉機王則由長照護理之家青松健康拿下,去年稅後純益2,332.9萬元,較2021年虧損196.5萬元大幅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