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大電視(未)公司新聞
安博凱(MBK)計劃在8月初以競標方式,出售台灣第二大有線電
視多系統營運商(MSO)中嘉網路及八大電視台,其中中嘉吸引
國際私募基金、台灣買家等超過十組人馬角逐,估計最後交易價
格將突破650億元,八大也吸引來自日本及美國的私募基金共三組
人馬搶標。市場估計,安博凱出售中嘉與八大的合計收入將超過
700億元。
由於台灣大副董事長蔡明忠及董事長蔡明興本周才與凱雷聯手成
立私人公司大富媒體,以約650億到700億元買下台灣最大有線電
視業者凱擘,每戶成交價格5.56萬元創下歷史天價。市場看好中
嘉在超過十組買家競標下,交易價有機會超越凱擘,再創新天價
。
同時,中嘉計價基礎是去年EBITDA(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
的12倍,更超出凱擘的11倍。中嘉用戶數為105.2萬戶。安博凱是
透過香港摩根士丹利出售中嘉,開價20億美元(新台幣逾640億
元),同時透過巴克萊銀行出售八大股權,並已送出競標書。
據香港路透社報導,全球私募資金包含麥格理、貝恩資本(Bain)
、百仕通集團(Blackstone)、CVC、KKR、普羅維登斯(
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以及新加坡匯亞基金總裁梁家鏘,共
超過七組國際資金團隊表達將競標中嘉,並領取標書。台灣潤泰
集團總裁尹衍樑也結合私募基金,旺旺蔡衍明攜手東森國際董事
長王令麟及南、北獨立系統台組成一個團隊。
視多系統營運商(MSO)中嘉網路及八大電視台,其中中嘉吸引
國際私募基金、台灣買家等超過十組人馬角逐,估計最後交易價
格將突破650億元,八大也吸引來自日本及美國的私募基金共三組
人馬搶標。市場估計,安博凱出售中嘉與八大的合計收入將超過
700億元。
由於台灣大副董事長蔡明忠及董事長蔡明興本周才與凱雷聯手成
立私人公司大富媒體,以約650億到700億元買下台灣最大有線電
視業者凱擘,每戶成交價格5.56萬元創下歷史天價。市場看好中
嘉在超過十組買家競標下,交易價有機會超越凱擘,再創新天價
。
同時,中嘉計價基礎是去年EBITDA(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
的12倍,更超出凱擘的11倍。中嘉用戶數為105.2萬戶。安博凱是
透過香港摩根士丹利出售中嘉,開價20億美元(新台幣逾640億
元),同時透過巴克萊銀行出售八大股權,並已送出競標書。
據香港路透社報導,全球私募資金包含麥格理、貝恩資本(Bain)
、百仕通集團(Blackstone)、CVC、KKR、普羅維登斯(
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以及新加坡匯亞基金總裁梁家鏘,共
超過七組國際資金團隊表達將競標中嘉,並領取標書。台灣潤泰
集團總裁尹衍樑也結合私募基金,旺旺蔡衍明攜手東森國際董事
長王令麟及南、北獨立系統台組成一個團隊。
有線電視頻道業掀起出售潮,市場傳出,私募基金凱雷將出售東
森,安博凱計劃出脫八大電視,三立創辦人林崑海也有意出售手
中股權,東森以其擁有七個頻道,出售金額喊到150億元,三大電
視台交易金額初估約達230億元。
據了解,潛在買家包括原本即對媒體業有興趣的壹傳媒,以及想
重回媒體業的東森國際董事長王令麟,而且還出現不少新面孔,
涵蓋國內外企業。頻道業者表示,包括鴻海集團、國泰集團、元
大集團、國際私募基金等都是投資銀行相中的潛在對象。這是旺
旺集團主席蔡衍明收購中時集團後,為頻道股權轉換再掀高潮。
消息來源指出,凱雷集團的有線電視系統台凱擘出售給台灣大未
能順利完成,凱雷轉而思考出脫東森電視股權,已在徵求投資銀
行出任財務顧問,為出售案尋找買家。東森電視第二大股東王令
麟已向凱雷表達購買意願,並曾在東森電視的董事會上出價;但
凱雷希望透過財顧負責出售案,有利於提高成交金額。
業界人士表示,東森擁有七個有線電視頻道,去年獲利表現亮眼
,EBIDTA(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約13億元,市場喊價超
過150億元,凱雷可望藉此交易取得超過一倍的獲利金額。
東森電視總經理陳繼業表示,「沒聽說股權出售案」,每天經營
團隊仍努力拚收視率,且積極進行未來二到三年升級至高畫質數
位頻道計畫。
在八大電視部分,業界人士表示,國際私募基金安博凱希望在台
的投資獲利了結,同時想要出售有線電視系統台與頻道台;在系
統台中嘉部分,委託香港摩根士丹利為財務顧問;在頻道台的八
大電視上,則找上巴克萊銀行擔任財務顧問,出售價格約為60億
到80億元。
八大有兩大股東,包括安博凱與演藝界聞人楊登魁,安博凱持股
約六成,楊登魁約四成。安博凱之前約以30餘億元買下八大股權
,希望藉此交易取得超過一倍的獲利空間。消息來源指出,由於
楊登魁不願出脫股權,全案可能還會有變數。
三立電視擁有台灣台、新聞台、都會台三個頻道,收視率表現佳
,去年營收約40億元,獲利約1億元。
有線電視業界盛傳,創辦人林崑海及大股東張秀有意出售持股,
但其他大股東動向不明,因而投資者雖可買到股權但拿不到經營
權,仍吸引純投資買家關注,以私募基金投資的可能性較高。
台灣有線電視頻道數量超過100台,但頻道在系統台的上架位置
變動不易,新頻道不容易擠下舊頻道搶到好頻位,有意投入頻道
經營者,收購頻道是最快的方法。
森,安博凱計劃出脫八大電視,三立創辦人林崑海也有意出售手
中股權,東森以其擁有七個頻道,出售金額喊到150億元,三大電
視台交易金額初估約達230億元。
據了解,潛在買家包括原本即對媒體業有興趣的壹傳媒,以及想
重回媒體業的東森國際董事長王令麟,而且還出現不少新面孔,
涵蓋國內外企業。頻道業者表示,包括鴻海集團、國泰集團、元
大集團、國際私募基金等都是投資銀行相中的潛在對象。這是旺
旺集團主席蔡衍明收購中時集團後,為頻道股權轉換再掀高潮。
消息來源指出,凱雷集團的有線電視系統台凱擘出售給台灣大未
能順利完成,凱雷轉而思考出脫東森電視股權,已在徵求投資銀
行出任財務顧問,為出售案尋找買家。東森電視第二大股東王令
麟已向凱雷表達購買意願,並曾在東森電視的董事會上出價;但
凱雷希望透過財顧負責出售案,有利於提高成交金額。
業界人士表示,東森擁有七個有線電視頻道,去年獲利表現亮眼
,EBIDTA(稅前息前折舊攤提前獲利)約13億元,市場喊價超
過150億元,凱雷可望藉此交易取得超過一倍的獲利金額。
東森電視總經理陳繼業表示,「沒聽說股權出售案」,每天經營
團隊仍努力拚收視率,且積極進行未來二到三年升級至高畫質數
位頻道計畫。
在八大電視部分,業界人士表示,國際私募基金安博凱希望在台
的投資獲利了結,同時想要出售有線電視系統台與頻道台;在系
統台中嘉部分,委託香港摩根士丹利為財務顧問;在頻道台的八
大電視上,則找上巴克萊銀行擔任財務顧問,出售價格約為60億
到80億元。
八大有兩大股東,包括安博凱與演藝界聞人楊登魁,安博凱持股
約六成,楊登魁約四成。安博凱之前約以30餘億元買下八大股權
,希望藉此交易取得超過一倍的獲利空間。消息來源指出,由於
楊登魁不願出脫股權,全案可能還會有變數。
三立電視擁有台灣台、新聞台、都會台三個頻道,收視率表現佳
,去年營收約40億元,獲利約1億元。
有線電視業界盛傳,創辦人林崑海及大股東張秀有意出售持股,
但其他大股東動向不明,因而投資者雖可買到股權但拿不到經營
權,仍吸引純投資買家關注,以私募基金投資的可能性較高。
台灣有線電視頻道數量超過100台,但頻道在系統台的上架位置
變動不易,新頻道不容易擠下舊頻道搶到好頻位,有意投入頻道
經營者,收購頻道是最快的方法。
安博凱(MBK)這次出售中嘉案,將分拆八大電視、另找買
主,市場傳出,有意搶買八大電視的人馬以外資及私募基金、本
土財團為主。
由於八大電視除了擁有第一台、綜合台、戲劇台及GTV娛樂K
台等4個頻道,頻道數僅次於東森電視7個、緯來6個及衛視5個之
外,八大目前在內湖瑞光路擁有兩棟大樓的資產、相當具有價值
,也是八大電視吸引各方買主的誘因所在。
MBK在2年前透過在台灣境內設置子公司,以每股45元、總價
值新台幣40億元上下買下八大100%股權,成為繼東森電視之後,
私募基金進駐的第二家頻道商,MBK創始合夥人龔國權目前並擔
任八大電視董事長。
這次將八大電視分開出售,也打破之前外傳中嘉與八大電視
包裹出售的傳言。
不過,相較於2年前MBK以40億元買下八大電視,這次市場甚
至傳出200億元的行情,業界都認為是不可思議,因為目前每個頻
道的行情價大約在15-20億元,以八大擁有4個頻道來看,行情價
約在60-80億元。
壹傳媒的壹電視將在下半年先在MOD開播,為新聞台熱身,
加上三立電視有意開播財經台,市場人士形容,下半年的電視媒
體大戰將精采可期。
主,市場傳出,有意搶買八大電視的人馬以外資及私募基金、本
土財團為主。
由於八大電視除了擁有第一台、綜合台、戲劇台及GTV娛樂K
台等4個頻道,頻道數僅次於東森電視7個、緯來6個及衛視5個之
外,八大目前在內湖瑞光路擁有兩棟大樓的資產、相當具有價值
,也是八大電視吸引各方買主的誘因所在。
MBK在2年前透過在台灣境內設置子公司,以每股45元、總價
值新台幣40億元上下買下八大100%股權,成為繼東森電視之後,
私募基金進駐的第二家頻道商,MBK創始合夥人龔國權目前並擔
任八大電視董事長。
這次將八大電視分開出售,也打破之前外傳中嘉與八大電視
包裹出售的傳言。
不過,相較於2年前MBK以40億元買下八大電視,這次市場甚
至傳出200億元的行情,業界都認為是不可思議,因為目前每個頻
道的行情價大約在15-20億元,以八大擁有4個頻道來看,行情價
約在60-80億元。
壹傳媒的壹電視將在下半年先在MOD開播,為新聞台熱身,
加上三立電視有意開播財經台,市場人士形容,下半年的電視媒
體大戰將精采可期。
有線電視與MOD的頻道大戰,一觸即發!據了解,香港壹傳
媒(壹電視)向NCC申請的5張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執照,年底核准
機會濃厚,由於壹電視已向中華電申請上架到MOD播出,屆時,
壹傳媒將由平面媒體正式揮軍電視台,並將掀起有線電視、MOD
頻道卡位戰。
由頻道業者組成的中華民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
已在上週發函所屬會員,將於本週由理事長年代電視董事長練台
生主持,邀請東森電視總經理陳繼業、TVBS總經理楊鳴、中天總
經理廖福順、非凡董事長黃崧等電視台一級主管開會,針對壹電
視進駐MOD及後續可能在有線電視市場掀起的節目與新聞頻道重
洗牌,開會討論。
而由凱擘、中嘉、台灣寬頻、台固媒體、台基網等有線電視
系統業者所組成的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也將針對壹電視5頻道
進駐中華電信MOD,後續是否引發新一波MOD拉攏有線電視系統
頻道業者靠攏,造成頻道大挪移效應研擬對策。
中華電信指出,壹電視向中華電申請的5個頻道,只要NCC核
准執照,就可以在MOD上架,而壹電視向中華電申請上架的頻道
包括新聞、資訊、綜合、體育、戲劇各一個台,合計5台,加上
昨(22)日由靖天公司申請上架15個台,MOD總台數可望在年底
突破100台,與目前有線電視的100多台旗鼓相當。
台灣大哥大併購凱擘在公平會與NCC正式核准後,頻道業者
預期,未來台灣大主導頻道上架的能力增強,頻道市場勢必還有
新一波洗牌效應,也因此,不少頻道業者預期未來要在有線電視
上架,勢必面臨不少挑戰。
據透露,多家頻道業者正與MOD接洽上架事宜,MOD與有線
電視業者未來勢必上演搶頻道大戰。MOD目前必載頻道還包括中
視、台視、華視、民視及公視等頻道。
市場人士指出,當初旺旺入主中天、中視時,NCC對中天祭
出行政處分附款;最近也否決八大電視台申請旗下「娛樂K台」
變更營運計畫、轉型為GTV新聞台的申請。另外,2年多前通過自
由時報集團所申設的自由新聞台等兩張執照,因頻道協商未成,
執照已經繳回,但壹電視申請5張執照、年底獲發MOD上架執照
卻是機會濃厚,因此,有不少頻道業者質疑NCC發照的公平性。
媒(壹電視)向NCC申請的5張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執照,年底核准
機會濃厚,由於壹電視已向中華電申請上架到MOD播出,屆時,
壹傳媒將由平面媒體正式揮軍電視台,並將掀起有線電視、MOD
頻道卡位戰。
由頻道業者組成的中華民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
已在上週發函所屬會員,將於本週由理事長年代電視董事長練台
生主持,邀請東森電視總經理陳繼業、TVBS總經理楊鳴、中天總
經理廖福順、非凡董事長黃崧等電視台一級主管開會,針對壹電
視進駐MOD及後續可能在有線電視市場掀起的節目與新聞頻道重
洗牌,開會討論。
而由凱擘、中嘉、台灣寬頻、台固媒體、台基網等有線電視
系統業者所組成的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也將針對壹電視5頻道
進駐中華電信MOD,後續是否引發新一波MOD拉攏有線電視系統
頻道業者靠攏,造成頻道大挪移效應研擬對策。
中華電信指出,壹電視向中華電申請的5個頻道,只要NCC核
准執照,就可以在MOD上架,而壹電視向中華電申請上架的頻道
包括新聞、資訊、綜合、體育、戲劇各一個台,合計5台,加上
昨(22)日由靖天公司申請上架15個台,MOD總台數可望在年底
突破100台,與目前有線電視的100多台旗鼓相當。
台灣大哥大併購凱擘在公平會與NCC正式核准後,頻道業者
預期,未來台灣大主導頻道上架的能力增強,頻道市場勢必還有
新一波洗牌效應,也因此,不少頻道業者預期未來要在有線電視
上架,勢必面臨不少挑戰。
據透露,多家頻道業者正與MOD接洽上架事宜,MOD與有線
電視業者未來勢必上演搶頻道大戰。MOD目前必載頻道還包括中
視、台視、華視、民視及公視等頻道。
市場人士指出,當初旺旺入主中天、中視時,NCC對中天祭
出行政處分附款;最近也否決八大電視台申請旗下「娛樂K台」
變更營運計畫、轉型為GTV新聞台的申請。另外,2年多前通過自
由時報集團所申設的自由新聞台等兩張執照,因頻道協商未成,
執照已經繳回,但壹電視申請5張執照、年底獲發MOD上架執照
卻是機會濃厚,因此,有不少頻道業者質疑NCC發照的公平性。
私募基金安博凱(MBK)確定透過境內子公司收購八大電視100%
股權,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昨(18)日通過安博凱旗下荷蘭商
與八大電視合併案,交易金額約30億到40億元,安博凱繼併購有
線電視系統中嘉後,再攻一城,版圖擴張到上游頻道產業。
安博凱以荷蘭商Tinity NL B.V.名義,多層次轉投資架構收購,國內
有安廣、權鼎及博通三家公司,共計百分之百間接持有八大電視
股權。據悉,境內公司安博凱持股約49%,避免外資持股,其餘
51%則為八大原始股東包含楊登魁、林柏川等,台塑集團則退出
八大股東。
公平會昨天表示,基於商業競爭考量,不禁止安博凱旗下荷蘭商
與八大電視結合,但為確保整體經濟利益大過於限制競爭的不利
益,安博凱基金對於八大電視的授權,不可以在無正當理由情況
下,對於有線電視系統競爭者拒絕交易。
經濟部官員說,安博凱投資八大電視一案11月底送交投審會待審
,由於安博凱投資金額相當龐大,涉及國內銀行聯貸以及國內有
線電視產業發展,必須徵詢NCC以及金管會的意見,待主管機關
回覆後,即可召開委員會審查這項投資案。
公平會表示,安博凱透過在境內設置子公司,購買八大100%股權
,安博凱基金已經投資台灣最大有線電視多系統經營業者(MSO
)中嘉網路,旗下擁有吉隆、長德、萬象、麗冠、家和、新視波
、北建、三冠王、慶聯及港都等10家有線電視業者,市占率超過
38%。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表示,衛廣法對外人投資僅限制直
接持股不得超過49%,間接投資部份則不受限,近日已回文給投
審會,安博凱收購八大沒有違反相關規定,待八大負責人變更時
,八大須向NCC提出申請審查。
股權,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昨(18)日通過安博凱旗下荷蘭商
與八大電視合併案,交易金額約30億到40億元,安博凱繼併購有
線電視系統中嘉後,再攻一城,版圖擴張到上游頻道產業。
安博凱以荷蘭商Tinity NL B.V.名義,多層次轉投資架構收購,國內
有安廣、權鼎及博通三家公司,共計百分之百間接持有八大電視
股權。據悉,境內公司安博凱持股約49%,避免外資持股,其餘
51%則為八大原始股東包含楊登魁、林柏川等,台塑集團則退出
八大股東。
公平會昨天表示,基於商業競爭考量,不禁止安博凱旗下荷蘭商
與八大電視結合,但為確保整體經濟利益大過於限制競爭的不利
益,安博凱基金對於八大電視的授權,不可以在無正當理由情況
下,對於有線電視系統競爭者拒絕交易。
經濟部官員說,安博凱投資八大電視一案11月底送交投審會待審
,由於安博凱投資金額相當龐大,涉及國內銀行聯貸以及國內有
線電視產業發展,必須徵詢NCC以及金管會的意見,待主管機關
回覆後,即可召開委員會審查這項投資案。
公平會表示,安博凱透過在境內設置子公司,購買八大100%股權
,安博凱基金已經投資台灣最大有線電視多系統經營業者(MSO
)中嘉網路,旗下擁有吉隆、長德、萬象、麗冠、家和、新視波
、北建、三冠王、慶聯及港都等10家有線電視業者,市占率超過
38%。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表示,衛廣法對外人投資僅限制直
接持股不得超過49%,間接投資部份則不受限,近日已回文給投
審會,安博凱收購八大沒有違反相關規定,待八大負責人變更時
,八大須向NCC提出申請審查。
私募基金安博凱(MBK)前年買下有線電視系統中嘉後,最近外
傳以每股45元,擬買下八大電視(GTV)約六成七股權、總金額
近40億元。據了解,雙方正在洽談,MBK可望擊退有意競爭的凱
雷、富邦及旺旺集團,拿下經營權。
八大電視總經理林柏川昨(26)日表示,近期有許多外資找國內
頻道商洽談入股事宜,關鍵在於有沒有好的價格、對八大電視有
沒有大幫助。市場傳聞MBK有意收購67%股權,他表示,「不方
便透露哪家外資」,但目前洽談的對象僅有入股意願,沒有入主
的意思。
中嘉表示,不了解大股東實際計畫,但以MSO的角色,希望加強
與頻道商合作,才是致勝之道,未來握有不錯的內容及頻道,將
是數位化趨勢來臨時的最佳籌碼。
目前國內有線電視系統中,前三大系統已是私募基金、外資的天
下,八大若賣給MBK,將是第一家頻道業者經營權落入私募基金
手中。有線電視數位化即將來臨,市場變數多,八大才選擇急流
湧退、獲利了結出場。
據了解,去年富邦集團與八大接觸;今年凱雷、MBK及旺旺集團
董事長蔡衍明,在6月間也表達搶親意願,目前以MBK最積極。
據悉,八大電視董事長楊登魁與好友共持有八大電視六成股權;
總經理林柏川與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在兩人熟悉,五年前王永在
投資八大約三成股權,兩人持股合計約近四成。
八大電視有三個頻道,前幾年引進不少韓劇,市場反應佳,去年
獲利二、三億元。由於有線電視即將邁入數位化,業者紛紛加碼
投資,但八大的市占率較低、且市場變數大,因此大股東有意出
脫持股。
消息來源指出,MBK買下八大的經營權約有六成七股權。但根據
衛星廣播電視法規定,外人直接持有衛星廣播電視事業的股份不
能超過五成,因此MBK要買多少,還在洽談中。
八大電視位在內湖的一棟大樓不動產也將出售,目前擬賣給國泰
人壽,雙方正在議約。據透露,交易金易達30億元。八大股權、
大樓出售案預計將會在同時間完成交易。
據了解,目前八大的董事對外資入股態度開放,但也認為目前沒
有非賣不可的理由,因此外資入股的持股不可能過半,應是二到
三成,成為大股東的機會較大。
八大電視股本13億元,去年合併營收20.03億元,毛利率約26%,
稅後純益2.1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59億元。八大電視已在8月5日
停止公開發行,有利與外資洽談入股事宜。
傳以每股45元,擬買下八大電視(GTV)約六成七股權、總金額
近40億元。據了解,雙方正在洽談,MBK可望擊退有意競爭的凱
雷、富邦及旺旺集團,拿下經營權。
八大電視總經理林柏川昨(26)日表示,近期有許多外資找國內
頻道商洽談入股事宜,關鍵在於有沒有好的價格、對八大電視有
沒有大幫助。市場傳聞MBK有意收購67%股權,他表示,「不方
便透露哪家外資」,但目前洽談的對象僅有入股意願,沒有入主
的意思。
中嘉表示,不了解大股東實際計畫,但以MSO的角色,希望加強
與頻道商合作,才是致勝之道,未來握有不錯的內容及頻道,將
是數位化趨勢來臨時的最佳籌碼。
目前國內有線電視系統中,前三大系統已是私募基金、外資的天
下,八大若賣給MBK,將是第一家頻道業者經營權落入私募基金
手中。有線電視數位化即將來臨,市場變數多,八大才選擇急流
湧退、獲利了結出場。
據了解,去年富邦集團與八大接觸;今年凱雷、MBK及旺旺集團
董事長蔡衍明,在6月間也表達搶親意願,目前以MBK最積極。
據悉,八大電視董事長楊登魁與好友共持有八大電視六成股權;
總經理林柏川與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在兩人熟悉,五年前王永在
投資八大約三成股權,兩人持股合計約近四成。
八大電視有三個頻道,前幾年引進不少韓劇,市場反應佳,去年
獲利二、三億元。由於有線電視即將邁入數位化,業者紛紛加碼
投資,但八大的市占率較低、且市場變數大,因此大股東有意出
脫持股。
消息來源指出,MBK買下八大的經營權約有六成七股權。但根據
衛星廣播電視法規定,外人直接持有衛星廣播電視事業的股份不
能超過五成,因此MBK要買多少,還在洽談中。
八大電視位在內湖的一棟大樓不動產也將出售,目前擬賣給國泰
人壽,雙方正在議約。據透露,交易金易達30億元。八大股權、
大樓出售案預計將會在同時間完成交易。
據了解,目前八大的董事對外資入股態度開放,但也認為目前沒
有非賣不可的理由,因此外資入股的持股不可能過半,應是二到
三成,成為大股東的機會較大。
八大電視股本13億元,去年合併營收20.03億元,毛利率約26%,
稅後純益2.1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59億元。八大電視已在8月5日
停止公開發行,有利與外資洽談入股事宜。
台股短線量縮整理,本土超級法人—國泰人壽,動向備受矚目。國
壽上半年在股市賺進180億元,操作績效非常好,近期採取「汰弱
擇強」操作,避開成長性不足的藍籌股、逢低承接績優潛力股。
至於不動產投資,日前國壽再砸30億餘元買下內湖八大電視台總
部大樓,國泰金策略長李長庚說,國壽對房市永遠是持「中性」
看法,因是長期持有性質,未來若有好的地點,可帶進長期穩定
收益,還會繼續買進。
國泰金控昨(26)日舉辦法說會,公布國泰人壽最新資產配置,
2.1兆餘元的可用資金,上半年年化投資收益率為1.95%,較第一
季底的0.6%回升,其中尤以國內股票報酬率22.9%表現最佳。
國壽投資部協理劉上旗表示,今年前五月,國壽賣了好幾百億元
的股票,6月底到7月初,又回補了好幾百億元,目前股票部位跟
年初差不多。短期來看台股成交量不會放大,操作策略以保守為
宜,但少數股票會比指數更早落底,應可擇優布局。
劉上旗不願意講汰弱擇強中的「弱」與「強」是哪些,不過,他
指出,股息殖利率高低已不是國壽選股唯一標準,現在更重視未
來營運是否穩定。他說,有些上半年是藍籌股,但今年或明年獲
利可能只剩過去的六、七成,表示產業趨勢向下(downturn),
這種股票就要趕快賣掉。
台股昨天再度跌破7,000點關卡,成交量萎縮至597億元,劉上旗
表示,台股成交量又見新低,顯示大家還是觀望,外資近期在亞
洲新興國家仍是流出,短期回到台灣市場的機率不大。
在國外投資方面,國壽上半年國外股票部位481億元,年化報酬
率是負5.2%,劉上旗分析,全球投資環境不很清楚,當美元較穩
定時,還是會將國外投資增加的5%額度儘量用完,且預計八成以
上都會放到固定收益部位。
國壽外匯管理部協理林昭廷指出,目前國外投資「新錢」的固定
投資收益約在4%至8%,取決於承受風險多寡,國壽現有國外投資
收益平均約5%、6%(尚未扣除避險成本),未來新增的5%部位投
資,會酌量布建亞洲新興市場債券等貨幣部位。
壽上半年在股市賺進180億元,操作績效非常好,近期採取「汰弱
擇強」操作,避開成長性不足的藍籌股、逢低承接績優潛力股。
至於不動產投資,日前國壽再砸30億餘元買下內湖八大電視台總
部大樓,國泰金策略長李長庚說,國壽對房市永遠是持「中性」
看法,因是長期持有性質,未來若有好的地點,可帶進長期穩定
收益,還會繼續買進。
國泰金控昨(26)日舉辦法說會,公布國泰人壽最新資產配置,
2.1兆餘元的可用資金,上半年年化投資收益率為1.95%,較第一
季底的0.6%回升,其中尤以國內股票報酬率22.9%表現最佳。
國壽投資部協理劉上旗表示,今年前五月,國壽賣了好幾百億元
的股票,6月底到7月初,又回補了好幾百億元,目前股票部位跟
年初差不多。短期來看台股成交量不會放大,操作策略以保守為
宜,但少數股票會比指數更早落底,應可擇優布局。
劉上旗不願意講汰弱擇強中的「弱」與「強」是哪些,不過,他
指出,股息殖利率高低已不是國壽選股唯一標準,現在更重視未
來營運是否穩定。他說,有些上半年是藍籌股,但今年或明年獲
利可能只剩過去的六、七成,表示產業趨勢向下(downturn),
這種股票就要趕快賣掉。
台股昨天再度跌破7,000點關卡,成交量萎縮至597億元,劉上旗
表示,台股成交量又見新低,顯示大家還是觀望,外資近期在亞
洲新興國家仍是流出,短期回到台灣市場的機率不大。
在國外投資方面,國壽上半年國外股票部位481億元,年化報酬
率是負5.2%,劉上旗分析,全球投資環境不很清楚,當美元較穩
定時,還是會將國外投資增加的5%額度儘量用完,且預計八成以
上都會放到固定收益部位。
國壽外匯管理部協理林昭廷指出,目前國外投資「新錢」的固定
投資收益約在4%至8%,取決於承受風險多寡,國壽現有國外投資
收益平均約5%、6%(尚未扣除避險成本),未來新增的5%部位投
資,會酌量布建亞洲新興市場債券等貨幣部位。
看好網路所掀起的影音市場革命,電視台業者也積極卡位。繼中
視、華視及公視等業者後,三立電視台也宣示今年將積極進軍網
路影音市場,預計年底成立影音網站「三立狠台」,打算提供網
路原生內容的方式來經營該網站。
因應2010年電視台全面數位化,電視台業者也積極同步提昇節目
製作品質,並跨足網路、手機等平台;在數位化事業的布局,中
國電視轉投資中視科技、華視旗下有動視,這些轉投資公司的最
主要的業務為將節目內容移轉到數位化的平台上。
以中視和華視等電視台來說,已經提供內容在行動電視播放,另
外也看好WiMA無線寬頻基礎建設齊備後的發展潛力,至於電腦平
台的網路影音市場,中視選擇與全球知名的影片上傳網站
YouTube合作,在該網站上經營中視頻道。
至於台視、華視及其他如TBVS、東森電視台、八大電視等業者,
多半是選擇台灣的影音頻道業者合作,如HiChannel、Yam天空、
imTV等等。雙方合作的模式為將影音節目在網站頻道上架,部份
節目免費、部份收費,營收為消費者付費、或是廣告拆帳。
有別於其他電視台與影音平台業者的合作模式,以本土連續劇聞
名的三立電視台在影音市場的策略顯然很不一樣。
三立電視台執行副總蘇麗媚表示,三立電視的本體事業就是內容
提供,6、7年前就成立數位內容部門,過去因為不確定數位產業
的風險並沒有什麼業外投資,但在自製節目、戲劇企畫時,已經
注意到多平台的趨勢,開始執行「一次多工」的模組化流程,因
應新興平台,製作出口袋偶像劇、手機漫畫等內容產品,提供給
電信商或行動電視業者。
視、華視及公視等業者後,三立電視台也宣示今年將積極進軍網
路影音市場,預計年底成立影音網站「三立狠台」,打算提供網
路原生內容的方式來經營該網站。
因應2010年電視台全面數位化,電視台業者也積極同步提昇節目
製作品質,並跨足網路、手機等平台;在數位化事業的布局,中
國電視轉投資中視科技、華視旗下有動視,這些轉投資公司的最
主要的業務為將節目內容移轉到數位化的平台上。
以中視和華視等電視台來說,已經提供內容在行動電視播放,另
外也看好WiMA無線寬頻基礎建設齊備後的發展潛力,至於電腦平
台的網路影音市場,中視選擇與全球知名的影片上傳網站
YouTube合作,在該網站上經營中視頻道。
至於台視、華視及其他如TBVS、東森電視台、八大電視等業者,
多半是選擇台灣的影音頻道業者合作,如HiChannel、Yam天空、
imTV等等。雙方合作的模式為將影音節目在網站頻道上架,部份
節目免費、部份收費,營收為消費者付費、或是廣告拆帳。
有別於其他電視台與影音平台業者的合作模式,以本土連續劇聞
名的三立電視台在影音市場的策略顯然很不一樣。
三立電視台執行副總蘇麗媚表示,三立電視的本體事業就是內容
提供,6、7年前就成立數位內容部門,過去因為不確定數位產業
的風險並沒有什麼業外投資,但在自製節目、戲劇企畫時,已經
注意到多平台的趨勢,開始執行「一次多工」的模組化流程,因
應新興平台,製作出口袋偶像劇、手機漫畫等內容產品,提供給
電信商或行動電視業者。
八大電視台去年底入主太陽衛視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
天通過太陽衛視公司更名案,頻道名稱將改為「GTV娛樂K台」,內
容換裝以韓流為主的亞洲節目,預計10月上旬即可採用全新識別標
誌。
以運動、釣魚及戶外行腳等休閒生活為主的太陽衛視,原公司負責人
是汪威江董事長。去年底太陽台被八大電視買去,成為八大家族頻道
之一,新任董事長為林柏川,董事楊登魁、陳阿照及賴聰筆監察人,
四人都是八大電視台的法人代表。
NCC表示,八大電視台今年4月提出申請太陽衛視公司申請變更公司
名稱案,因營運方向有變更退回修正,最近再提出申請。
昨天除通過更名案外,資本額從1.375億元,減資為1億元。
天通過太陽衛視公司更名案,頻道名稱將改為「GTV娛樂K台」,內
容換裝以韓流為主的亞洲節目,預計10月上旬即可採用全新識別標
誌。
以運動、釣魚及戶外行腳等休閒生活為主的太陽衛視,原公司負責人
是汪威江董事長。去年底太陽台被八大電視買去,成為八大家族頻道
之一,新任董事長為林柏川,董事楊登魁、陳阿照及賴聰筆監察人,
四人都是八大電視台的法人代表。
NCC表示,八大電視台今年4月提出申請太陽衛視公司申請變更公司
名稱案,因營運方向有變更退回修正,最近再提出申請。
昨天除通過更名案外,資本額從1.375億元,減資為1億元。
公開發行公司半年報業已完成公告,國內有線無線電視台業績也已出
爐,就各家公司上半年財報與去同期相可發現,除了八大電視台逆勢
成長,每股獲利達三.六四元,高居各電視之台冠外,其餘公司上半
年本業均呈現衰退情況。
就上來年業績表現做比較。以八大表現最突出,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營
收九.三一億元,雖然較去年同期的一○.一七億元衰退了近七%,
但在營業成本大幅下降下,毛利率達四九.四九%,較去年同期的三
四.四五%大幅成長,營業毛利達四.六八億元,年增率達三三.六
四%。這也使得八大稅後盈餘達二.五四億元,較去年同期的一.八
八億儿成長了三五.一四%,每股稅後盈餘由去年同期的二.六九元
成長至三.六四元,高居電視之冠。
爐,就各家公司上半年財報與去同期相可發現,除了八大電視台逆勢
成長,每股獲利達三.六四元,高居各電視之台冠外,其餘公司上半
年本業均呈現衰退情況。
就上來年業績表現做比較。以八大表現最突出,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營
收九.三一億元,雖然較去年同期的一○.一七億元衰退了近七%,
但在營業成本大幅下降下,毛利率達四九.四九%,較去年同期的三
四.四五%大幅成長,營業毛利達四.六八億元,年增率達三三.六
四%。這也使得八大稅後盈餘達二.五四億元,較去年同期的一.八
八億儿成長了三五.一四%,每股稅後盈餘由去年同期的二.六九元
成長至三.六四元,高居電視之冠。
公開發行公司九十三年財報大多已完成申報作業,整體而言,九十三
年公開發行公司獲利表現不如九十二年,特別是在科技類股方面,成
長力道似乎較過去弱了許多;倒是屬內需型的電視台,特別是民營的
電視台,去年大多有不錯的營運表現。
扣除掉散在全國各地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外,目前公開發行的電視相
關業者,總計有八大電視(8311)、緯來電視(8387)、聯
意製作(8332)、華視(8360)及台視(8329)等五家
。
這五家公司中,屬純民營的前三家,去年都有不錯的獲利表現,其中
,八大電視去年營收達二一.六九億元,與前一年的一七.九億元相
較,成長了二成以上,稅後盈餘四.八二億元,更是較前一年的二.
九九億元成長了六成以上,也因此,八大去年每股稅後盈餘由前一年
的四.二七元成長至六.八九元,為五家電視台中每股獲利最高的公
司。
前一年每股稅後盈餘達一○.○二元的緯來電視(8387),去年
營收也達到二八.三七億元,較前一年的二四.七八億元成長了一四
%以上,該公司營業毛利高達四七.三一%,較八大高出約七%,表
現相當突出。
只不過該公司去年認列了二億元的業外損失,這使得稅後盈餘四.五
四億元,較前一年的四.七億元略為衰退,每股稅後盈餘降為六.四
六元;雖然每股盈餘見衰退,但每股超過六元的獲利佳績,仍在在證
明緯來賺錢有方。
至於聯意製作( TVBS ),去年營收達到三三.○一億元,較前一年
的三一.二八億元微幅成長,為五家電視業中最高的,但因營業成本
高於八大及緯來,因此,稅後盈餘四.三億元,低於八大及緯來,不
過與前一年的二.一一億元相較,呈倍數成長,每股稅後盈餘也由前
一年的二.三九元成長至四.八九元。
相較於三家民營業者去年都繳出亮麗的成績單,前一年還勉強維持小
賺的老電視台-台視(8329)與華視(8360),去年則可謂
灰頭土臉,同樣都轉盈為虧。顯示同樣的電視台,但具官方色彩的無
線電視台,雖享有無線電波頻道,但經營上似乎難擺脫「吃大鍋飯」
的心態,以致面對民營有線電視台的競爭時,不僅無法顯示其老字號
的競爭力,反而是營運每下愈況。
其中,前一年每股還小賺○.一一元的台視,去年營收二一.五五億
元,較前一年的二一.九五億元小幅衰退。雖然台視去年營收與每股
獲利排名第一名的八大電視相當,但八大營業毛利八.六七億元,台
視營業毛利卻是虧損了○.九二億元,再加上營業費用及業外支出等
,稅後虧損達到六.○八億元,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一七元,為五家
業者表現最差的。
至於華視,去年營收二三.七八億元,較前一年的二五.七九億元,
衰退近八%,雖然有二.四六億元的營業毛利,但加計營業費用,營
業虧損了二.○八億元,稅後虧損一.九六億元,與前一年小賺近六
百元相較,一來一往間差了二億元以上,每股虧損也達到○.九九元
。
不僅僅是五家公開發行的電視台營運呈現「民盛官衰」的情況,類似
的情況,也發生在已登錄興櫃的三立電視(9956)和已上市的中
視(9928)身上。去年三立營收達到三八.六五億元,與前一年
的三五.五六億元成長近一成,稅後盈餘也由前一年的六.七五億元
成長至六.六三億元,維持該公司高獲利的表現,雖因股本膨脹等問
題,三立每股盈餘由前年的六.○七元下滑為五.七六元,但獲利表
現仍十分突出。
但近兩年來營運一直呈現虧損的中視,去年營收二○.九三億元,與
前一年的二三.二二億元,衰退將近一成,營業毛利一.二四億元,
則較前年二.六九億元衰退五成,稅後虧損九.七五億元,則較前一
年虧損一.四七億元成長了五倍多,每股稅後虧損也由前一年的○.
四元爆增至二.六八元,與每股虧損二.一七元的台視及○.九九元
的華視,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年公開發行公司獲利表現不如九十二年,特別是在科技類股方面,成
長力道似乎較過去弱了許多;倒是屬內需型的電視台,特別是民營的
電視台,去年大多有不錯的營運表現。
扣除掉散在全國各地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外,目前公開發行的電視相
關業者,總計有八大電視(8311)、緯來電視(8387)、聯
意製作(8332)、華視(8360)及台視(8329)等五家
。
這五家公司中,屬純民營的前三家,去年都有不錯的獲利表現,其中
,八大電視去年營收達二一.六九億元,與前一年的一七.九億元相
較,成長了二成以上,稅後盈餘四.八二億元,更是較前一年的二.
九九億元成長了六成以上,也因此,八大去年每股稅後盈餘由前一年
的四.二七元成長至六.八九元,為五家電視台中每股獲利最高的公
司。
前一年每股稅後盈餘達一○.○二元的緯來電視(8387),去年
營收也達到二八.三七億元,較前一年的二四.七八億元成長了一四
%以上,該公司營業毛利高達四七.三一%,較八大高出約七%,表
現相當突出。
只不過該公司去年認列了二億元的業外損失,這使得稅後盈餘四.五
四億元,較前一年的四.七億元略為衰退,每股稅後盈餘降為六.四
六元;雖然每股盈餘見衰退,但每股超過六元的獲利佳績,仍在在證
明緯來賺錢有方。
至於聯意製作( TVBS ),去年營收達到三三.○一億元,較前一年
的三一.二八億元微幅成長,為五家電視業中最高的,但因營業成本
高於八大及緯來,因此,稅後盈餘四.三億元,低於八大及緯來,不
過與前一年的二.一一億元相較,呈倍數成長,每股稅後盈餘也由前
一年的二.三九元成長至四.八九元。
相較於三家民營業者去年都繳出亮麗的成績單,前一年還勉強維持小
賺的老電視台-台視(8329)與華視(8360),去年則可謂
灰頭土臉,同樣都轉盈為虧。顯示同樣的電視台,但具官方色彩的無
線電視台,雖享有無線電波頻道,但經營上似乎難擺脫「吃大鍋飯」
的心態,以致面對民營有線電視台的競爭時,不僅無法顯示其老字號
的競爭力,反而是營運每下愈況。
其中,前一年每股還小賺○.一一元的台視,去年營收二一.五五億
元,較前一年的二一.九五億元小幅衰退。雖然台視去年營收與每股
獲利排名第一名的八大電視相當,但八大營業毛利八.六七億元,台
視營業毛利卻是虧損了○.九二億元,再加上營業費用及業外支出等
,稅後虧損達到六.○八億元,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一七元,為五家
業者表現最差的。
至於華視,去年營收二三.七八億元,較前一年的二五.七九億元,
衰退近八%,雖然有二.四六億元的營業毛利,但加計營業費用,營
業虧損了二.○八億元,稅後虧損一.九六億元,與前一年小賺近六
百元相較,一來一往間差了二億元以上,每股虧損也達到○.九九元
。
不僅僅是五家公開發行的電視台營運呈現「民盛官衰」的情況,類似
的情況,也發生在已登錄興櫃的三立電視(9956)和已上市的中
視(9928)身上。去年三立營收達到三八.六五億元,與前一年
的三五.五六億元成長近一成,稅後盈餘也由前一年的六.七五億元
成長至六.六三億元,維持該公司高獲利的表現,雖因股本膨脹等問
題,三立每股盈餘由前年的六.○七元下滑為五.七六元,但獲利表
現仍十分突出。
但近兩年來營運一直呈現虧損的中視,去年營收二○.九三億元,與
前一年的二三.二二億元,衰退將近一成,營業毛利一.二四億元,
則較前年二.六九億元衰退五成,稅後虧損九.七五億元,則較前一
年虧損一.四七億元成長了五倍多,每股稅後虧損也由前一年的○.
四元爆增至二.六八元,與每股虧損二.一七元的台視及○.九九元
的華視,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