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大電視公司新聞
台灣有線電視市場近期風雲變幻,迪士尼頻道空缺引發了蔡明忠與練台生領導的兩大電視系統——凱擘與北都——展開激烈競爭。這場競爭背後,是每年超過7億元的頻道版權費重新洗牌,以及熱門頻位卡位戰的開打。業界普遍認為,2024年的有線電視收視費將維持不變。 隨著一年一度的有線電視費率審查會議即將召開,各縣市政府將在年底前決定2024年的收視費標準。其中,NCC要求迪士尼空缺的五個基本頻道必須達到質與量「相當」或「更好」的水準,同時也將影響收視費是否會調降。 近年來,有線電視用戶數急速下滑,從2017年的高峰527萬戶降至今年的459萬戶,流失了68萬戶。這對有線電視業者的營收和廣告收入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若收視費再被調降,情況將更加嚴峻。因此,這次迪士尼頻道的替補戰,不僅是頻道的競爭,更是關乎整個有線電視市場未來的生死戰。 目前,台灣有線電視收視費每月在480元至580元之間,頻道授權費約佔240元。這筆頻道授權費由有線電視系統台支付給全球、佳訊、大享、永鑫、東昱等頻道代理商,再由代理商與頻道業(如TVBS、八大電視、中天電視)協商授權費比例。台灣有線電視系統台一年約計付出86億元授權金。 NCC開放有線電視跨區經營後,練台生支持的北都、全國等新進業者在北部以超低價格強挖凱擘用戶,雙方在頻道代理、頻道版權費上爆發爭議。新進系統台業者以用戶數認定有爭議為由拒付版權費,而凱擘、台灣大寬頻則以策略性不支付頻道版權費回應,導致雙方互欠版權費規模近百億元。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去年,在戴永輝出面調停下才達成和解。
迪士尼替補頻道之所以引爆有線電視、頻道市場兩大霸主蔡明忠及 練台生展開搶奪角力賽,主因11個頻道異動將牽動每年超過7億元頻 道版權費重新洗牌,並連動熱門頻位卡位戰。目前業界唯一共識是, 2024年有線電視收視費不能降。
一年一度的有線電視費率審查會議即將登場,各縣市政府將在年底 之前決定2024年各系統台的有線電視收視費標準,其中八個縣市委託 NCC代審,由於NCC要求所有迪士尼空缺出來的五個基本頻道,必須符 合質與量「相當」或「更好」的標準,同時連動收視費是否會被調降 。
有線電視用戶數從2017年高峰527萬戶,截至今年第二季下滑至45 9萬,跌破460萬,整整流失了68萬用戶,近年有線電視業者營收、頻 道商廣告收入都大幅下滑,若收視費再被調降,有線電視系統台及頻 道商經營將更加嚴峻,因此,這次替補迪士尼頻道的爭奪戰彌漫著濃 濃煙硝味,但仍唯一有的共識是,不能讓2024年的收視費再降。
全台有線電視收視費每月480元至580元不等,頻道授權權約占240 元,由有線電視系統台(中嘉、凱擘、台灣寬頻等)支付全球、佳訊 、大享、永鑫、東昱等頻道代理商授權費,再由代理商與頻道業(如 TVBS、八大電視、中天電視)協商授權費比例,合計國內有線電視系 統台業者一年約計付出86億元授權金。
NCC開放有線電視跨區經營後,練台生支持的北都、全國等新進業 者在北部祭超低價格、強挖富邦蔡家旗下凱擘用戶,雙方又在頻道代 理、頻道版權費爆爭議,新進系統台業者以用戶數認定有爭議為由不 付版權費,蔡明忠旗下凱擘、台灣大寬頻隨即以策略性不支付頻道版 權費、旗下頻道代理商也不收取各大MSO頻道版權費,引爆國內系統 商與頻道商互欠版權費規模近百億元,雙方瑜亮情節一直至去年,在 已取得TBC最大股權的大豐電大股東戴永輝出面扮和事佬下大和解。
一年一度的有線電視費率審查會議即將登場,各縣市政府將在年底 之前決定2024年各系統台的有線電視收視費標準,其中八個縣市委託 NCC代審,由於NCC要求所有迪士尼空缺出來的五個基本頻道,必須符 合質與量「相當」或「更好」的標準,同時連動收視費是否會被調降 。
有線電視用戶數從2017年高峰527萬戶,截至今年第二季下滑至45 9萬,跌破460萬,整整流失了68萬用戶,近年有線電視業者營收、頻 道商廣告收入都大幅下滑,若收視費再被調降,有線電視系統台及頻 道商經營將更加嚴峻,因此,這次替補迪士尼頻道的爭奪戰彌漫著濃 濃煙硝味,但仍唯一有的共識是,不能讓2024年的收視費再降。
全台有線電視收視費每月480元至580元不等,頻道授權權約占240 元,由有線電視系統台(中嘉、凱擘、台灣寬頻等)支付全球、佳訊 、大享、永鑫、東昱等頻道代理商授權費,再由代理商與頻道業(如 TVBS、八大電視、中天電視)協商授權費比例,合計國內有線電視系 統台業者一年約計付出86億元授權金。
NCC開放有線電視跨區經營後,練台生支持的北都、全國等新進業 者在北部祭超低價格、強挖富邦蔡家旗下凱擘用戶,雙方又在頻道代 理、頻道版權費爆爭議,新進系統台業者以用戶數認定有爭議為由不 付版權費,蔡明忠旗下凱擘、台灣大寬頻隨即以策略性不支付頻道版 權費、旗下頻道代理商也不收取各大MSO頻道版權費,引爆國內系統 商與頻道商互欠版權費規模近百億元,雙方瑜亮情節一直至去年,在 已取得TBC最大股權的大豐電大股東戴永輝出面扮和事佬下大和解。
NCC睽違十年後首次釋出新聞執照,業界人士分析,這不代表新聞執照很好拿,繼中天新聞台續照未過,鏡電視新聞台附負擔條件創新高並保留廢止權,代表NCC仍嚴格管制新聞頻道,未來新申設或既有新聞頻道換照仍有重重難關。NCC七位委員昨(19)日為了是否發出新聞執照激辯超過五個小時,有委員認為台灣自由開放,不應限制新聞頻道,但有委員認為台灣新聞頻道眾多且同質性高,不應開放,最後動用表決權,票數五比二,但已有委員表示將提出不同意見書。事實上,台灣新聞頻道超過十個,但近十年來仍有八大電視、台數科、東森電視及精鏡傳媒集團等多個業者希望申設新的新聞台,NCC也曾針對新聞頻道申設與營運監理政策召開公聽會,探討台灣是否再開放新聞頻道,或對新聞頻道採取總量管制。據悉,NCC委員討論爭議包含申設案頻道定位、內容規劃與既有頻道同質化,難補市場不足,更關注媒體獨立自主及國安問題等。雖然鏡電視新聞台執照通過,但業界認為,這不代表未來新聞執照很好拿,審核過程已經到「吹毛求疵」的地步,不僅要先有申設頻道的實例(營運計劃書),更要有強而有力的背景(政治力)。
NCC訂下2019年「有線電視基本頻道全面高畫質(HD)播出」的目標,業界解析,將加速頻道業者對於高畫質內容製播投資,牽動有線電視收視價格審議,更重要的是,可望牽動未來頻道淘汰、頻位安排,讓萬年不變的頻道表,有機會換換口味。
目前有線電視基本頻道中,有五到六成的頻道業者都已提供全高畫質的訊號源,像是TVBS、三立、八大、東森、中天、HBO等。
TVBS表示,多年前就已經完成製播系統全面HD,現在也積極朝向4K超高畫質的節目製播,未來隨著有線電視系統及收視戶家中的電視升級4K,即可觀看。
目前有線電視基本頻道中,有五到六成的頻道業者都已提供全高畫質的訊號源,像是TVBS、三立、八大、東森、中天、HBO等。
TVBS表示,多年前就已經完成製播系統全面HD,現在也積極朝向4K超高畫質的節目製播,未來隨著有線電視系統及收視戶家中的電視升級4K,即可觀看。
台塑集團王家主導的八大電視台去年申請設立新聞頻道,被否決後,去年10月再送件,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最近啟動各項審查項目,將邀請八大電視的負責人到NCC說明。但據了解,八大電視台的新計畫書與第一次被否決時的計畫書幾乎雷同,NCC委員「傻眼」,各種問題仍有待八大負責人到會說明。
NCC去年7月12日駁回「八大新聞台」的頻道申設案。八大電視其實多次申請新聞頻道,卻都遭官方否決。2009年 八大太陽台(娛樂K台)就申請變更為新聞台,但NCC認為違反營運計畫,也與有線電視頻道區塊化原則相違背,否決申請。2016年八大再申請新聞台,在2017年7月被否決,理由是業者提出的營運計畫書欠缺具體完整規劃,加上新申設的頻道,與家族頻道、既有的新聞節目間,無法區隔、無差異化,因此駁回申請。
八大當時對於NCC駁回的理由抱怨「牽強」,加上台塑集團志在必得,當時不但準備好軟、硬體,連頻道都跟富邦集團「橋」好,要上在48頻道,與49頻道後的新聞頻道區塊連在一起。據了解,NCC除了認為八大新聞台的內容與現有的新聞台沒有什麼差異外,也擔心台塑是為了涉己的環保議題爭取「環保話語權」,八大無法說服委員而被否決。
不過僅隔三個月,八大就在2017年10月送件、三度申請新聞台,但NCC官員私下表示,八大申請書的內容幾乎與先前的計畫書內容一模一樣,顯然對NCC上次的處分不太服氣,也頗有對自己事業書的「自信心」。
NCC去年7月12日駁回「八大新聞台」的頻道申設案。八大電視其實多次申請新聞頻道,卻都遭官方否決。2009年 八大太陽台(娛樂K台)就申請變更為新聞台,但NCC認為違反營運計畫,也與有線電視頻道區塊化原則相違背,否決申請。2016年八大再申請新聞台,在2017年7月被否決,理由是業者提出的營運計畫書欠缺具體完整規劃,加上新申設的頻道,與家族頻道、既有的新聞節目間,無法區隔、無差異化,因此駁回申請。
八大當時對於NCC駁回的理由抱怨「牽強」,加上台塑集團志在必得,當時不但準備好軟、硬體,連頻道都跟富邦集團「橋」好,要上在48頻道,與49頻道後的新聞頻道區塊連在一起。據了解,NCC除了認為八大新聞台的內容與現有的新聞台沒有什麼差異外,也擔心台塑是為了涉己的環保議題爭取「環保話語權」,八大無法說服委員而被否決。
不過僅隔三個月,八大就在2017年10月送件、三度申請新聞台,但NCC官員私下表示,八大申請書的內容幾乎與先前的計畫書內容一模一樣,顯然對NCC上次的處分不太服氣,也頗有對自己事業書的「自信心」。
17 Media再展跨界創意!與八大電視台合作,推出亞洲首創跨電視及手機平台益智節目-「17好聰明」,將以「多觸點跨螢幕」的方式,顛覆閱聽大眾的視聽感官及經驗。
M17 Entertainment集團財務長顧尚修說,傳統電視頻道除新聞、運動賽事,多採預錄方式屬於「影音1.0世代」的產品,在當前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看遍全球資訊時,勢必對電視媒體有所衝擊。不可否認電視節目內容依舊有優勢,正當「影音3.0」浪潮已取代「影音2.0」的時間點,電視媒體勢必要與新媒體合作,以達到雙方1+1>2的傳播優勢。
「影音3.0」特點在即時、互動及反饋,各種閱聽資料呈現比影音2.0如YouTube等平台更精準,還能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外,節目內容更為生活化,以去年11月於17直播APP上線的節目「17Q」為例,將即時、互動及揪團搶獎金的競賽內容廣受用戶歡迎,創下百萬人次參與的好成績,直接拉抬平台黏著度外,另推出日文內容。
「17Q」的成功讓17 Media看到節目的未來性,特尋找傳統媒體結盟的可能,因此促成與八大電視台的合作。「17好聰明」將於2月24日起,每周六晚上8點30分播出,同時間17直播APP一同呈現節目內容,趨時17直播用戶與電視機前的觀眾能一同參加競賽,共同為百萬獎金奮戰外,更打造人人都能即時參與的益智節目典範。
17 Media新媒體內容事業群總監嚴濰秜說,電視媒體少了即時及互動,無法真實讓閱聽大眾參與節目內容,「17好聰明」讓電視節目即時於手機APP中呈現,手機內容也成為電視節目的一環。
「17好聰明」玩法大致和「17Q」一致,將提供17直播用戶、電視節目觀眾上線報名組隊,以限時團體戰的方式進行即時問題解答,至於題目橫跨於政治、經濟、娛樂、科技等。此外,觀眾還能即時提出隊伍質疑等關卡以增加困難度,進而提高遊戲參與度。(彭子豪)
M17 Entertainment集團財務長顧尚修說,傳統電視頻道除新聞、運動賽事,多採預錄方式屬於「影音1.0世代」的產品,在當前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看遍全球資訊時,勢必對電視媒體有所衝擊。不可否認電視節目內容依舊有優勢,正當「影音3.0」浪潮已取代「影音2.0」的時間點,電視媒體勢必要與新媒體合作,以達到雙方1+1>2的傳播優勢。
「影音3.0」特點在即時、互動及反饋,各種閱聽資料呈現比影音2.0如YouTube等平台更精準,還能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外,節目內容更為生活化,以去年11月於17直播APP上線的節目「17Q」為例,將即時、互動及揪團搶獎金的競賽內容廣受用戶歡迎,創下百萬人次參與的好成績,直接拉抬平台黏著度外,另推出日文內容。
「17Q」的成功讓17 Media看到節目的未來性,特尋找傳統媒體結盟的可能,因此促成與八大電視台的合作。「17好聰明」將於2月24日起,每周六晚上8點30分播出,同時間17直播APP一同呈現節目內容,趨時17直播用戶與電視機前的觀眾能一同參加競賽,共同為百萬獎金奮戰外,更打造人人都能即時參與的益智節目典範。
17 Media新媒體內容事業群總監嚴濰秜說,電視媒體少了即時及互動,無法真實讓閱聽大眾參與節目內容,「17好聰明」讓電視節目即時於手機APP中呈現,手機內容也成為電視節目的一環。
「17好聰明」玩法大致和「17Q」一致,將提供17直播用戶、電視節目觀眾上線報名組隊,以限時團體戰的方式進行即時問題解答,至於題目橫跨於政治、經濟、娛樂、科技等。此外,觀眾還能即時提出隊伍質疑等關卡以增加困難度,進而提高遊戲參與度。(彭子豪)
台灣直播龍頭17Media開拓直播圈創新模式,宣布首度跨界與八大電視台強強聯手,推出結合直播的全新互動益智節目《17好聰明》,開拓全新客源。M17集團財務長顧尚修指出,這次與八大電視台合作,期望透過新舊結盟的方式,擴大聯盟綜效,將有望帶入百萬名新的觀看者。
17Media新媒體內容事業群副總嚴濰妮指出,過去益智節目僅將智慧型手機作為答題工具,搶答多半為單向互動。這次17Media與八大電視台推出的全新即時互動益智節目《17好聰明》,用戶除了在電視上觀看,也可透過手機App同步參與,大幅降低單以手機玩益智遊戲的孤單感,縮短老中青三代觀影行為的差異。
嚴濰妮表示,其實17Media自去年11月已在自家直播平台上推出首個益智互動節目《17Q》探市場水溫,結果反應竟然出乎意料。嚴濰妮分享,《17Q》推出短短兩個月內,即創下參與人數達百萬人次的最高紀錄,也帶動平台黏著度快速成長三成,顯示主打實時互動的「影音3.0」模式將是未來影音發展的主流模式,也成了17Media的互動節目與電視台合作的雛形。
嚴濰妮指出,這次與八大電視台合作,可說是開產業先例,也是一場大型實驗。她認為,主打實時互動的節目已經在韓國、中國大陸相當流行,台灣因為礙於市場較小、法規較嚴而晚了一步,現在要突破台灣目前缺乏原生製作的困境,唯有新舊產業強強聯手,才能激盪出創新的火花。
M17財務長顧尚修則表示,17Media預計在今年年底前推出更多即時互動節目,將藉此更進一步提升會員黏著度,預估此類「多觸點跨螢節目」的內容將在2020年達到超過五成以上的占比。顧尚修指出,直播屬於新的影音模式,結合傳統媒體節目製作經驗,將可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聯盟效果。
不過顧尚修指出,這一類全新的互動益智節目能為集團帶來多少營收並不是當前最重要的目標,接下來將會聚焦在增加觀眾數、會員黏著度,並以技術為基底,發展出更多不同類型的內容與互動方式。
17Media新媒體內容事業群副總嚴濰妮指出,過去益智節目僅將智慧型手機作為答題工具,搶答多半為單向互動。這次17Media與八大電視台推出的全新即時互動益智節目《17好聰明》,用戶除了在電視上觀看,也可透過手機App同步參與,大幅降低單以手機玩益智遊戲的孤單感,縮短老中青三代觀影行為的差異。
嚴濰妮表示,其實17Media自去年11月已在自家直播平台上推出首個益智互動節目《17Q》探市場水溫,結果反應竟然出乎意料。嚴濰妮分享,《17Q》推出短短兩個月內,即創下參與人數達百萬人次的最高紀錄,也帶動平台黏著度快速成長三成,顯示主打實時互動的「影音3.0」模式將是未來影音發展的主流模式,也成了17Media的互動節目與電視台合作的雛形。
嚴濰妮指出,這次與八大電視台合作,可說是開產業先例,也是一場大型實驗。她認為,主打實時互動的節目已經在韓國、中國大陸相當流行,台灣因為礙於市場較小、法規較嚴而晚了一步,現在要突破台灣目前缺乏原生製作的困境,唯有新舊產業強強聯手,才能激盪出創新的火花。
M17財務長顧尚修則表示,17Media預計在今年年底前推出更多即時互動節目,將藉此更進一步提升會員黏著度,預估此類「多觸點跨螢節目」的內容將在2020年達到超過五成以上的占比。顧尚修指出,直播屬於新的影音模式,結合傳統媒體節目製作經驗,將可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聯盟效果。
不過顧尚修指出,這一類全新的互動益智節目能為集團帶來多少營收並不是當前最重要的目標,接下來將會聚焦在增加觀眾數、會員黏著度,並以技術為基底,發展出更多不同類型的內容與互動方式。
近十年來台灣電視頻道幾經易手,已經陸續回歸本土財團,頻道產業從土洋大戰變成本土集團大戰。媒體大老闆蔡衍明、王雪紅、林崑海、張高祥的最大目標,還是在飽和市場中想辦法賺錢,從多平台上架賣版權到多角化經營賣雞精。
多年前外資私募基金看好台灣有線電視市場潛在獲利,先後收購有線電視系統凱擘、中嘉、TBC及頻道業者東森國際、八大電視等股權,TVBS原本大股東也是港資TVB。近年外資賺飽、陸續賣股獲利落袋,目前僅中嘉仍由大股東私募基金安博凱持有。
包括八大電視歷經安博凱及殷拓等外資股東後,由台塑集團王家接手;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從TVB手中拿下TVBS股權;旺中集團取得中天、中視家族;三立電視董事長林崑海擁有三立家族;昨天茂德確定收購東森電視,未來電視頻道產業將轉為本土財團大戰。
電視頻道從過去光鮮亮麗,現在也瀕臨「傳統慘業」。近年來積極轉型,除了自製戲劇內容賣版權、突破潛規則想要多平台上架,最近還要開發滴雞精、益生菌等產品銷售,自己還得變成產品開發商。
多年前外資私募基金看好台灣有線電視市場潛在獲利,先後收購有線電視系統凱擘、中嘉、TBC及頻道業者東森國際、八大電視等股權,TVBS原本大股東也是港資TVB。近年外資賺飽、陸續賣股獲利落袋,目前僅中嘉仍由大股東私募基金安博凱持有。
包括八大電視歷經安博凱及殷拓等外資股東後,由台塑集團王家接手;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從TVB手中拿下TVBS股權;旺中集團取得中天、中視家族;三立電視董事長林崑海擁有三立家族;昨天茂德確定收購東森電視,未來電視頻道產業將轉為本土財團大戰。
電視頻道從過去光鮮亮麗,現在也瀕臨「傳統慘業」。近年來積極轉型,除了自製戲劇內容賣版權、突破潛規則想要多平台上架,最近還要開發滴雞精、益生菌等產品銷售,自己還得變成產品開發商。
中華電信MOD平台上頻道業者昨(23)日宣布組成中華IPTV頻道商協會,由台灣互動執行長嚴立行擔任首屆理事長,要凝聚頻道共識,建立一個與中華電信MOD及主管機關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溝通的平台。
台灣頻道業者組織包含衛星頻道公會,成員多數為TVBS、東森、八大等在有線電視平台上架的頻道業者;中華IPTV頻道商協會以在MOD上架的頻道營運商及頻道業者為主,包含台灣互動、龍華、博斯、友量娛樂、中華超聯多媒體、杰德、靖天及民視等,共有14個頻道營運商,掌握30多個頻道,約為MOD過半頻道。
但是,同為在MOD上架的重要頻道業者壹電視及愛爾達則未加入。
嚴立行表示,協會成立宗旨是結合 IPTV平台業者、頻道商及營運商,有效共聚大義,促進 IPTV電視產業發展、推動數位匯流法制、維護頻道商及收視戶權益,達到與IPTV平台業者共創多贏的目標。嚴立行強調,中華電信MOD在2007年轉型為開放式平台,但頻道商都各自為政,沒有凝聚力量,同時與政府及MOD平台也沒有建立良善溝通管道,協會將凝聚業界共識,希望建立一個溝通平台
近一年多來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推動MOD改革,包含合理分潤制,MOD為平台拆分兩成,內容業者拆分八成,同時建議以收視率做為頻道分潤依據。但頻道業者對諸多改變各方意見不同。
台灣頻道業者組織包含衛星頻道公會,成員多數為TVBS、東森、八大等在有線電視平台上架的頻道業者;中華IPTV頻道商協會以在MOD上架的頻道營運商及頻道業者為主,包含台灣互動、龍華、博斯、友量娛樂、中華超聯多媒體、杰德、靖天及民視等,共有14個頻道營運商,掌握30多個頻道,約為MOD過半頻道。
但是,同為在MOD上架的重要頻道業者壹電視及愛爾達則未加入。
嚴立行表示,協會成立宗旨是結合 IPTV平台業者、頻道商及營運商,有效共聚大義,促進 IPTV電視產業發展、推動數位匯流法制、維護頻道商及收視戶權益,達到與IPTV平台業者共創多贏的目標。嚴立行強調,中華電信MOD在2007年轉型為開放式平台,但頻道商都各自為政,沒有凝聚力量,同時與政府及MOD平台也沒有建立良善溝通管道,協會將凝聚業界共識,希望建立一個溝通平台
近一年多來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推動MOD改革,包含合理分潤制,MOD為平台拆分兩成,內容業者拆分八成,同時建議以收視率做為頻道分潤依據。但頻道業者對諸多改變各方意見不同。
攸關國內524萬收視戶權益的有線電視收視費,即將進行大變革!NCC委員會議昨(27)日公布備受業界矚目的分組付費「公版」收費標準草案,未來有線電視收視費最便宜可以每個不到200元,且最高將不受原有的600元上限限制。
另外,將首度實施單頻單買機制,並開放頻道業者自組頻道套餐上架至系統台。
對於確切實施日期,NCC綜合規畫處處長王德威表示,視相關法規是否需要修改而定,最快趕在明年8月1日基本頻道費率送審時推動。
NCC副主委兼發言人翁柏宗強調,未來消費者可以只選擇基本頻道A組、每個月花不到200元,或者選擇「大碗公」組合的B套餐收費,如果Cable業者送審的基本頻道A餐充分尊重消費者權益,NCC對於B餐就高度尊重業者所提資費,打開600元的天花板收費上限。
王德威強調,透過分組付費機制,間接打破了600元收視費上限的門檻,讓頻道業者有機會拿到更多分潤、投資製播優質節目內容。
NCC規畫的「公版」分組付費,分成基本頻道A餐及B組,選擇A餐只能收看到無線電視台等13個必載頻道,消費者可以額外搭買單一頻道、或者頻道者額外規畫的家族套餐。
單頻單買部分,NCC將開放頻道業者自主訂價權,消費者除了可以只買一個頻道,也可以由中天、三立、八大、TVBS、東森、緯來及年代等頻道商自組家族頻道提供消費者訂購,至於不同頻道之間可否組合套餐?還需進一步討論。
選購B餐者,還可以選擇只買新聞、兒少、戲劇、電影及教育等五大類別各2個頻道,或者類似目前看飽100多個頻道。
而NCC同步開放頻道業者自組頻道套餐上架至系統台部份,由於頻道商自組套餐牽涉到系統台業者願不願意讓頻道業者將套餐頻道上下架,翁柏宗表示,NCC期許,系統台與頻道商合作,這才是真正落實公平上下架原則,NCC也希望藉此引導頻道業者製播優質節目內容。
NCC強調,低於200元的收費,其實已將系統台業者建設寬頻、採購終端設備等成本考量進去,剩下的收視費如何分潤?會聽取頻道業者的聲音,翁柏宗建議可以參考中華電信MOD的2:8拆帳,即頻道商可以分得8成,但實際分潤仍尊重商業協商機制。
另外,將首度實施單頻單買機制,並開放頻道業者自組頻道套餐上架至系統台。
對於確切實施日期,NCC綜合規畫處處長王德威表示,視相關法規是否需要修改而定,最快趕在明年8月1日基本頻道費率送審時推動。
NCC副主委兼發言人翁柏宗強調,未來消費者可以只選擇基本頻道A組、每個月花不到200元,或者選擇「大碗公」組合的B套餐收費,如果Cable業者送審的基本頻道A餐充分尊重消費者權益,NCC對於B餐就高度尊重業者所提資費,打開600元的天花板收費上限。
王德威強調,透過分組付費機制,間接打破了600元收視費上限的門檻,讓頻道業者有機會拿到更多分潤、投資製播優質節目內容。
NCC規畫的「公版」分組付費,分成基本頻道A餐及B組,選擇A餐只能收看到無線電視台等13個必載頻道,消費者可以額外搭買單一頻道、或者頻道者額外規畫的家族套餐。
單頻單買部分,NCC將開放頻道業者自主訂價權,消費者除了可以只買一個頻道,也可以由中天、三立、八大、TVBS、東森、緯來及年代等頻道商自組家族頻道提供消費者訂購,至於不同頻道之間可否組合套餐?還需進一步討論。
選購B餐者,還可以選擇只買新聞、兒少、戲劇、電影及教育等五大類別各2個頻道,或者類似目前看飽100多個頻道。
而NCC同步開放頻道業者自組頻道套餐上架至系統台部份,由於頻道商自組套餐牽涉到系統台業者願不願意讓頻道業者將套餐頻道上下架,翁柏宗表示,NCC期許,系統台與頻道商合作,這才是真正落實公平上下架原則,NCC也希望藉此引導頻道業者製播優質節目內容。
NCC強調,低於200元的收費,其實已將系統台業者建設寬頻、採購終端設備等成本考量進去,剩下的收視費如何分潤?會聽取頻道業者的聲音,翁柏宗建議可以參考中華電信MOD的2:8拆帳,即頻道商可以分得8成,但實際分潤仍尊重商業協商機制。
8月即將進入國內頻道商六年一次的換照潮,NCC證實,近來多位民 意代表陸續買進頻道商股權,但依規定,黨政軍持有媒體直、間接1 股都不行。黨政軍擋下台數科併購東森電視之後,緊接著8月頻道換 照潮,黨政軍議題將讓國內頻道商陷入前所未見的卡關風暴。
NCC表示,六年一次的頻道換照潮,今年集中在8∼11月,8月2日左 右的這一波,包括年代三個頻道、東森新聞台在內的東森電視5個頻 道、三立新聞台、緯來體育及綜合台、八大電視、TVBS新聞台、非凡 電視台等估計20多個主流頻道,集中在這個時間申請換照,也是家數 最多的一次換照潮。
近來市場傳出,南投縣議員陳翰立被爆購買1張東森國際的股票, 因為東森國際持有東森電視股權達21.32%,是東森電視的第二大股 東,而黨政軍持有媒體依現行法令規定直、間接1股都不行,陳翰立 的這一張股票,將導致東森電視五個台8月3日申請換照嚴重卡關。
據了解,陳翰立不只購買一張東森國際,力擋東森電視換照,同時 也買了民視等無線電視台、富邦媒的股票。
無獨有偶,雲林縣議員周秀月以個人投資,購買遠東商銀100股的 股票,進而間接投資年代新聞台。
年代最近向NCC申請換照,上周NCC委員會議討論,副主委兼發言人 翁柏宗表示,年代旗下擁有年代新聞台、MUCH TV、JET綜合台違反黨 政軍條款,已要求改善,年代則向NCC表示,遠東商銀董事會已同意 將其年代1.76%持股轉讓給不涉黨政軍的第三人公司,如此一來,周 秀月持有遠東銀的股票,將不致影響年代換照。
東森國際董事長王令麟當初透過屏東縣議員宋麗華購買台數科1張 股票,造成台數科觸犯黨政軍條款,NCC在5月底做成不予同意併購的 決議,讓不少市場人士相當錯愕,這次陳翰立、周秀月購買頻道相關 持股,外傳是「有心人士」的反撲,藉由「仿效」王令麟的做法,表 達對NCC沒有妥善處理市場「奧步」行為的不滿。
NCC表示,已去函陳翰立、周秀月要求提供直、間接持股的證據。
對於這次頻道商深陷黨政軍風暴,NCC初步擬定幾個解套方法;包 括,若民代在頻道的持股屬間接持有,將請頻道商比照遠東銀將其持 有年代的持股、轉換成其它非涉黨政軍的第三家公司持有,讓民代即 便擁有遠東銀持股、也不會讓年代涉入黨政軍議題,可望順利換照。 但若直接持股的股東,不想或不願意調整為其它第三家公司持有頻道 股權,NCC也坦言,在依法行政下,也只能對頻道商撤照。
NCC表示,六年一次的頻道換照潮,今年集中在8∼11月,8月2日左 右的這一波,包括年代三個頻道、東森新聞台在內的東森電視5個頻 道、三立新聞台、緯來體育及綜合台、八大電視、TVBS新聞台、非凡 電視台等估計20多個主流頻道,集中在這個時間申請換照,也是家數 最多的一次換照潮。
近來市場傳出,南投縣議員陳翰立被爆購買1張東森國際的股票, 因為東森國際持有東森電視股權達21.32%,是東森電視的第二大股 東,而黨政軍持有媒體依現行法令規定直、間接1股都不行,陳翰立 的這一張股票,將導致東森電視五個台8月3日申請換照嚴重卡關。
據了解,陳翰立不只購買一張東森國際,力擋東森電視換照,同時 也買了民視等無線電視台、富邦媒的股票。
無獨有偶,雲林縣議員周秀月以個人投資,購買遠東商銀100股的 股票,進而間接投資年代新聞台。
年代最近向NCC申請換照,上周NCC委員會議討論,副主委兼發言人 翁柏宗表示,年代旗下擁有年代新聞台、MUCH TV、JET綜合台違反黨 政軍條款,已要求改善,年代則向NCC表示,遠東商銀董事會已同意 將其年代1.76%持股轉讓給不涉黨政軍的第三人公司,如此一來,周 秀月持有遠東銀的股票,將不致影響年代換照。
東森國際董事長王令麟當初透過屏東縣議員宋麗華購買台數科1張 股票,造成台數科觸犯黨政軍條款,NCC在5月底做成不予同意併購的 決議,讓不少市場人士相當錯愕,這次陳翰立、周秀月購買頻道相關 持股,外傳是「有心人士」的反撲,藉由「仿效」王令麟的做法,表 達對NCC沒有妥善處理市場「奧步」行為的不滿。
NCC表示,已去函陳翰立、周秀月要求提供直、間接持股的證據。
對於這次頻道商深陷黨政軍風暴,NCC初步擬定幾個解套方法;包 括,若民代在頻道的持股屬間接持有,將請頻道商比照遠東銀將其持 有年代的持股、轉換成其它非涉黨政軍的第三家公司持有,讓民代即 便擁有遠東銀持股、也不會讓年代涉入黨政軍議題,可望順利換照。 但若直接持股的股東,不想或不願意調整為其它第三家公司持有頻道 股權,NCC也坦言,在依法行政下,也只能對頻道商撤照。
台灣有線電視收視普及率高達六成,全台有520萬用戶,每月平均繳交540元收視費用,全年產值超過300億元;拆解有線電視帳單,富邦集團、中嘉系統平台、頻道版權代理雙頭賺,分走最多產值,掌握最大版權費分配權。
有線電視產業鏈分為有線電視系統營運商、頻道代理商、頻道業者,目前台灣有線電視收視戶每月平均繳交的收視帳單540元中,240元為頻道授權費,由頻道代理商及頻道業者所得;300元則為有線電視系統營運商所得。
台灣有線電視收視戶有520萬戶,有線電視經營區分為51區,共有63家有線電視系統營運商;其中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及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兄弟,安博凱,新加坡上市公司APTT,簡森垣、廖紫岑家族旗下凱月投資,四大集團共掌握全台396.45萬戶,市占率76.24%,等於掌握全台四分之三有線電視收視戶。
其中,蔡明忠、蔡明興旗下凱擘及台灣大哥大(台固媒體)共掌有164.6萬戶,市占31.7%;安博凱旗下中嘉有113萬戶,市占21.86%。
台灣有線電視產值約300億元,蔡明忠、蔡明興旗下公司累計收取164.6萬戶收視費,扣除頻道版權費,每個月約300元,每年收入近60億元,是有線電視系統營運商最大贏家。
業界分析,台灣五大頻道代理商富邦集團、年代練台生、中嘉、永鑫、允成;前三大掌握八成頻道版權費分配權,富邦集團主要代理頻道包含東森、緯來、福斯、momo等頻道家族,掌握每月頻道版權費超過80元。年代練台生旗下佳訊主要代理頻道有三立、年代、壹電視、非凡、東風、MUCH,掌握每月頻道版權費達60元。中嘉旗下全球代理中天、八大、TVBS等,掌握每月頻道版權費約60元。
不少有線電視系統營運商跨足頻道經營及頻道代理,影響力將撼動產業,讓NCC對於每次有線電視股權交易案都不敢掉以輕心。
有線電視產業鏈分為有線電視系統營運商、頻道代理商、頻道業者,目前台灣有線電視收視戶每月平均繳交的收視帳單540元中,240元為頻道授權費,由頻道代理商及頻道業者所得;300元則為有線電視系統營運商所得。
台灣有線電視收視戶有520萬戶,有線電視經營區分為51區,共有63家有線電視系統營運商;其中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及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兄弟,安博凱,新加坡上市公司APTT,簡森垣、廖紫岑家族旗下凱月投資,四大集團共掌握全台396.45萬戶,市占率76.24%,等於掌握全台四分之三有線電視收視戶。
其中,蔡明忠、蔡明興旗下凱擘及台灣大哥大(台固媒體)共掌有164.6萬戶,市占31.7%;安博凱旗下中嘉有113萬戶,市占21.86%。
台灣有線電視產值約300億元,蔡明忠、蔡明興旗下公司累計收取164.6萬戶收視費,扣除頻道版權費,每個月約300元,每年收入近60億元,是有線電視系統營運商最大贏家。
業界分析,台灣五大頻道代理商富邦集團、年代練台生、中嘉、永鑫、允成;前三大掌握八成頻道版權費分配權,富邦集團主要代理頻道包含東森、緯來、福斯、momo等頻道家族,掌握每月頻道版權費超過80元。年代練台生旗下佳訊主要代理頻道有三立、年代、壹電視、非凡、東風、MUCH,掌握每月頻道版權費達60元。中嘉旗下全球代理中天、八大、TVBS等,掌握每月頻道版權費約60元。
不少有線電視系統營運商跨足頻道經營及頻道代理,影響力將撼動產業,讓NCC對於每次有線電視股權交易案都不敢掉以輕心。
聯意製作(TVBS)昨(4)日宣布,將由原股東利茂、德恩、連信3家投資公司(背後金主是王雪紅),共同買下香港TVB集團旗下東方彩視所持有剩餘47%,總交易金額約新台幣43.43億元,TVBS成為百分之百台灣本土企業持股的電視台。
這是繼2013年年代董事長練台生買下壹電視、2014年台塑成立永在投資併購八大電視之後,衛星電視台回歸台灣本土企業的第三個股權交易案。
宏達電及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一直以來都未針對該投資案正面回應,不過,利茂、德恩及連信三家投資公司2015年向香港TVB的兩家子公司購買台灣TVBS約53%股權時,NCC即表示,三家投資公司的背後股東大多來自王雪紅所捐贈成立的信望愛基金會及其他基金。透過這次再加碼,王雪紅直、間接掌控TVBS接近100%股權,並主導公司經營主導權。
台灣聯意公司表示,近日將送請經濟部投審會、NCC審核。
利茂、德恩及連信3家投資公司昨日透過台灣聯意公司表示,未來經營仍將借重現有經營團隊,從台灣觀點布局全球,積極拓展新業務。合計利茂、德恩及連信前後兩次收購TVB在TVBS股權,共花了新台幣90.38億元。
2015年台灣聯意製作公司分割成立「聯意製作」以及「聯意投資」等兩家公司,經分割後,台灣聯意資本額約1.26億元,聯意投資公司資本額約7.5億餘萬元,TVBS位在內湖不動產及台北市八德路的辦公大樓已劃歸聯意投資公司資產所有。
TVB昨日表明,出售47%的TVBS股權,將讓集團在台灣的全部投資套現,未來將專注鞏固香港、中國及其它具有發展潛力的市場及市占地位,這與TVB集團聚焦香港核心業務的長遠目標相符,未來並將抓緊中國、尤其是數位新媒體領域的龐大發展商機。
聯意在台灣經營多個有線電視頻道,包括TVBS頻道、TVBS新聞台及TVBS歡樂台,主要從事電視節目製作、電視頻道傳輸及營運業務。
TVB主要在香港從事免費地面電視廣播、節目製作、數位新媒體、收費電視節目服務、雜誌出版、電影製作,並投資其他與廣播相關的業務。
這是繼2013年年代董事長練台生買下壹電視、2014年台塑成立永在投資併購八大電視之後,衛星電視台回歸台灣本土企業的第三個股權交易案。
宏達電及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一直以來都未針對該投資案正面回應,不過,利茂、德恩及連信三家投資公司2015年向香港TVB的兩家子公司購買台灣TVBS約53%股權時,NCC即表示,三家投資公司的背後股東大多來自王雪紅所捐贈成立的信望愛基金會及其他基金。透過這次再加碼,王雪紅直、間接掌控TVBS接近100%股權,並主導公司經營主導權。
台灣聯意公司表示,近日將送請經濟部投審會、NCC審核。
利茂、德恩及連信3家投資公司昨日透過台灣聯意公司表示,未來經營仍將借重現有經營團隊,從台灣觀點布局全球,積極拓展新業務。合計利茂、德恩及連信前後兩次收購TVB在TVBS股權,共花了新台幣90.38億元。
2015年台灣聯意製作公司分割成立「聯意製作」以及「聯意投資」等兩家公司,經分割後,台灣聯意資本額約1.26億元,聯意投資公司資本額約7.5億餘萬元,TVBS位在內湖不動產及台北市八德路的辦公大樓已劃歸聯意投資公司資產所有。
TVB昨日表明,出售47%的TVBS股權,將讓集團在台灣的全部投資套現,未來將專注鞏固香港、中國及其它具有發展潛力的市場及市占地位,這與TVB集團聚焦香港核心業務的長遠目標相符,未來並將抓緊中國、尤其是數位新媒體領域的龐大發展商機。
聯意在台灣經營多個有線電視頻道,包括TVBS頻道、TVBS新聞台及TVBS歡樂台,主要從事電視節目製作、電視頻道傳輸及營運業務。
TVB主要在香港從事免費地面電視廣播、節目製作、數位新媒體、收費電視節目服務、雜誌出版、電影製作,並投資其他與廣播相關的業務。
媒體界兩大併購案話題火熱,中嘉和東森都面臨廣電三法黨政軍條款限制,以及「是否要再賣回給外資基金」的問題。北科大助理教授江雅綺表示,黨政軍條款規定應和其他相關法律標準一致,至於討論外資或私募基金投資媒體的比例,不如思考如何公共化。
江雅綺指出,中嘉和東森,黨政軍和私募基金,表面上看的是法令限制,實際上凸顯民眾對國安和中資的心理因素,媒體是特殊產業,與其討論外資或私募基金投資媒體的比例和上限,不如公共化,帶給媒體和文創產業更穩定發展環境,去除對中資疑慮。
江雅綺分析,黨政軍規定政府資金一股都不行,早己過時,預算法容許50%,文創法鼓勵產業發展,「這三個法的本身就非常矛盾,50比0,一邊放寬、一邊緊縮,逼得業者只好從外面迂迴進來,避免落入違法窘境。」如何兼顧國家安全與數位匯流發展、媒體生存與民眾閱聽權、消費者權益,如何公共化,尋找另一出路,不妨舉辦公聽會,讓產官學界集思廣益,提出最好建議。
回顧這幾年大型併購案,為了規避黨政軍條款,2010年富邦集併凱擘時,採新成立大富媒體公司模式獲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同意,是規避黨政軍條款購併媒體唯一成功案例。
遠傳表態有意入主中嘉後,採更有創意方式,先讓外資基金買下中嘉,再購入中嘉債權,迂迴入主;東森電視考慮賣給外資基金後,外資基金重新介入台灣媒體產業,再次引起關注。
台灣媒體電信產業,外資基金介入極深。
過去有線電視五大MSO,包括凱擘、中嘉與台灣寬頻,分別在外資凱雷、安博凱與麥格理手中;加上東森電視(凱雷)、八大電視(殷拓),外資擁有台灣媒體半邊天。
外資基金投資台灣媒體,主要目的是獲利而非建設,這是外界批評過去台灣媒體數位化進展遲緩及媒體品質低落主因。凱擘賣回富邦蔡家、八大轉手台塑集團,數位匯流產業逐漸本土化,加速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進程。
以台灣市場之小,媒體數量之多,不論有線電視或電視頻道,價格經多次交易已被炒高,加上網路影響電視收視戶減少,媒體經營環境未來普遍看壞,數百億元的媒體交易,外資基金能否像以前,動輒獲利翻倍,機率不大。
外資基金進入台灣媒體產業,若獲利率不高,積極搶進的背後目的,值得深思。
江雅綺指出,中嘉和東森,黨政軍和私募基金,表面上看的是法令限制,實際上凸顯民眾對國安和中資的心理因素,媒體是特殊產業,與其討論外資或私募基金投資媒體的比例和上限,不如公共化,帶給媒體和文創產業更穩定發展環境,去除對中資疑慮。
江雅綺分析,黨政軍規定政府資金一股都不行,早己過時,預算法容許50%,文創法鼓勵產業發展,「這三個法的本身就非常矛盾,50比0,一邊放寬、一邊緊縮,逼得業者只好從外面迂迴進來,避免落入違法窘境。」如何兼顧國家安全與數位匯流發展、媒體生存與民眾閱聽權、消費者權益,如何公共化,尋找另一出路,不妨舉辦公聽會,讓產官學界集思廣益,提出最好建議。
回顧這幾年大型併購案,為了規避黨政軍條款,2010年富邦集併凱擘時,採新成立大富媒體公司模式獲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同意,是規避黨政軍條款購併媒體唯一成功案例。
遠傳表態有意入主中嘉後,採更有創意方式,先讓外資基金買下中嘉,再購入中嘉債權,迂迴入主;東森電視考慮賣給外資基金後,外資基金重新介入台灣媒體產業,再次引起關注。
台灣媒體電信產業,外資基金介入極深。
過去有線電視五大MSO,包括凱擘、中嘉與台灣寬頻,分別在外資凱雷、安博凱與麥格理手中;加上東森電視(凱雷)、八大電視(殷拓),外資擁有台灣媒體半邊天。
外資基金投資台灣媒體,主要目的是獲利而非建設,這是外界批評過去台灣媒體數位化進展遲緩及媒體品質低落主因。凱擘賣回富邦蔡家、八大轉手台塑集團,數位匯流產業逐漸本土化,加速台灣有線電視數位化進程。
以台灣市場之小,媒體數量之多,不論有線電視或電視頻道,價格經多次交易已被炒高,加上網路影響電視收視戶減少,媒體經營環境未來普遍看壞,數百億元的媒體交易,外資基金能否像以前,動輒獲利翻倍,機率不大。
外資基金進入台灣媒體產業,若獲利率不高,積極搶進的背後目的,值得深思。
近幾年有線電視系統台陸續回歸本土企業經營,外資陸續退場。而電視頻道業者也在八大、TVBS股權換手後,本土企業從外資手中拿回經營主導權。東森電視出售案若由外資結合本土資金買下,將成為土洋共治的新局面。
台塑王家買下八大電視
外資MBK在2010年以新台幣約60億元出售八大電視持股予外商殷拓公司,2014年台塑王家募集家族資金約29.8億元買下八大電視,八大電視經營權終於從外資回到本土企業手中。
王雪紅掌握TVBS經營權
今年元月,香港無線電視公司TVB以46.95億元出售台灣TVBS(聯意)53%股權予3家在台設立的投資公司,由於這3家台資企業幕後持股董監及資金來源都與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相關,市場推估王雪紅直、間接掌握TVBS股權65%左右。
觀察國內有線電視市場,凱擘由富邦蔡家買下,中嘉出售案最近大致定案,由摩根士丹利出手、遠傳再透過買債換股程序,在未來黨政軍條款解禁後主導中嘉經營權,可視為外資與本土企業聯手併購的範例。
這次東森電視出售案,似乎也有循著MBK出售中嘉股權案軌跡,由外資與本土企業聯手併購。
市場人士分析,外資投資台灣有線電視及電視頻道多年,由於寬頻產業被視為台灣產業競爭力的指標,主管機關NCC對於關鍵性產業回歸本土企業經營、持正面鼓勵態度,加上東森電視出售案未來勢必得過NCC這一關,因此,選擇一組能過NCC這一關的投資團隊組合,成為東森電視大股東挑戰買家的重要考量。(林淑惠)
台塑王家買下八大電視
外資MBK在2010年以新台幣約60億元出售八大電視持股予外商殷拓公司,2014年台塑王家募集家族資金約29.8億元買下八大電視,八大電視經營權終於從外資回到本土企業手中。
王雪紅掌握TVBS經營權
今年元月,香港無線電視公司TVB以46.95億元出售台灣TVBS(聯意)53%股權予3家在台設立的投資公司,由於這3家台資企業幕後持股董監及資金來源都與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相關,市場推估王雪紅直、間接掌握TVBS股權65%左右。
觀察國內有線電視市場,凱擘由富邦蔡家買下,中嘉出售案最近大致定案,由摩根士丹利出手、遠傳再透過買債換股程序,在未來黨政軍條款解禁後主導中嘉經營權,可視為外資與本土企業聯手併購的範例。
這次東森電視出售案,似乎也有循著MBK出售中嘉股權案軌跡,由外資與本土企業聯手併購。
市場人士分析,外資投資台灣有線電視及電視頻道多年,由於寬頻產業被視為台灣產業競爭力的指標,主管機關NCC對於關鍵性產業回歸本土企業經營、持正面鼓勵態度,加上東森電視出售案未來勢必得過NCC這一關,因此,選擇一組能過NCC這一關的投資團隊組合,成為東森電視大股東挑戰買家的重要考量。(林淑惠)
遠傳以債權與中嘉合作案,未來得通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公平會、投審會及金管會等四關審核,其中NCC意見最受矚目。NCC昨(30)日表示,尚未收到中嘉申請案,將依法審慎權衡辦理,確保公共利益。
NCC副主委兼發言人虞孝成日前對此事表示,法規僅限制不能持股,沒有規定不能借錢。
遠傳表示,遠傳持有中嘉0股,因此不違反黨政軍退出媒體條款,預計最快三到九個月內可望通過審核。
遠傳以債權持有方式,與中嘉網路合作。由於安博凱出售中嘉股權以及MSPE Asia收購中嘉等涉及外資資金,因此需由經濟部投審會審核,將審核資金來源以及是否涉及中資。關於產業公平競爭部分則需送交公平會審核,確保結合後的整體經濟利益大於限制競爭利益。
NCC的意見則最為關鍵,將把關黨政軍不得持有媒體、中資、產業競爭關係等。NCC表示,未來若接獲申請案,將充分考量本案對於台灣通訊傳播產業匯流、言論市場、多元文化、消費者權益、電信及有線電視上下游市場、有線電視數位化及通訊傳播產業健全發展等影響。
NCC強調,將會蒐集相關交易與背景資料,依通訊傳播相關法規整體審慎權衡辦理,據以確保公共利益的具體實現。
近年有線電視交易案頻傳,NCC掌握關鍵大權,2011年旺中集團以762億元收購中嘉,但未達成NCC要求,交易不了了之。
而黨政軍退出媒體條款更是交易成功與否關鍵,之前台灣大一度計畫收購凱擘,卻因黨政軍條款自行撤件,後來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及台灣大董事長蔡明興以私人公司大富媒體收購才成功,台塑四寶收購八大電視時,也因為持股不到0.5%的黨政軍持股,改成立私人公司永在投資,才順利收購八大電視。
NCC副主委兼發言人虞孝成日前對此事表示,法規僅限制不能持股,沒有規定不能借錢。
遠傳表示,遠傳持有中嘉0股,因此不違反黨政軍退出媒體條款,預計最快三到九個月內可望通過審核。
遠傳以債權持有方式,與中嘉網路合作。由於安博凱出售中嘉股權以及MSPE Asia收購中嘉等涉及外資資金,因此需由經濟部投審會審核,將審核資金來源以及是否涉及中資。關於產業公平競爭部分則需送交公平會審核,確保結合後的整體經濟利益大於限制競爭利益。
NCC的意見則最為關鍵,將把關黨政軍不得持有媒體、中資、產業競爭關係等。NCC表示,未來若接獲申請案,將充分考量本案對於台灣通訊傳播產業匯流、言論市場、多元文化、消費者權益、電信及有線電視上下游市場、有線電視數位化及通訊傳播產業健全發展等影響。
NCC強調,將會蒐集相關交易與背景資料,依通訊傳播相關法規整體審慎權衡辦理,據以確保公共利益的具體實現。
近年有線電視交易案頻傳,NCC掌握關鍵大權,2011年旺中集團以762億元收購中嘉,但未達成NCC要求,交易不了了之。
而黨政軍退出媒體條款更是交易成功與否關鍵,之前台灣大一度計畫收購凱擘,卻因黨政軍條款自行撤件,後來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及台灣大董事長蔡明興以私人公司大富媒體收購才成功,台塑四寶收購八大電視時,也因為持股不到0.5%的黨政軍持股,改成立私人公司永在投資,才順利收購八大電視。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一心一意要進軍有線電視,奠基數位匯流霸業,在徐旭東堅持下,設計出連外商投資銀行圈都按「讚」的交易方式,要以最保險,最符合公司治理的交易方式,取得成為中嘉大股東進軍數位匯流的重要門票。
跨入有線電視產業一事,10多年來一直在徐旭東心中徘徊不去,而有線電視也從一戶數千元一路飆高到數萬元,交易金額更是高達近700億元,現在遠傳以債權持有方式,與MSEP Asia合作,成功排除黨政軍條款顧慮,與中嘉建立重要的合作關係,更確保未來黨政軍條款鬆綁後,遠傳將成為中嘉大股東之一。
與凱擘案及八大電視交易案以私人公司避開黨政軍條款不同,徐旭東堅持要在避開黨政軍以及公司治理中取得平衡,堅持不走以私人公司收購中嘉,日後再賣回給遠傳的交易方式。
根據參與交易的關鍵人士表示,徐旭東對於公司治理相當堅持,因此一步步都要按照規定來,而遠傳的經營及財務團隊很強,因此設計出一套既避開黨政軍條款,同時可確保遠傳股東權益的交易方式。這也幫徐旭東獨子,現任遠東集團創新長及遠傳董事徐國安,奠定未來在數位匯流產業發展的重要根基,在徐國安的創新構想下,可望在數位匯流產業中,一展長才。
跨入有線電視產業一事,10多年來一直在徐旭東心中徘徊不去,而有線電視也從一戶數千元一路飆高到數萬元,交易金額更是高達近700億元,現在遠傳以債權持有方式,與MSEP Asia合作,成功排除黨政軍條款顧慮,與中嘉建立重要的合作關係,更確保未來黨政軍條款鬆綁後,遠傳將成為中嘉大股東之一。
與凱擘案及八大電視交易案以私人公司避開黨政軍條款不同,徐旭東堅持要在避開黨政軍以及公司治理中取得平衡,堅持不走以私人公司收購中嘉,日後再賣回給遠傳的交易方式。
根據參與交易的關鍵人士表示,徐旭東對於公司治理相當堅持,因此一步步都要按照規定來,而遠傳的經營及財務團隊很強,因此設計出一套既避開黨政軍條款,同時可確保遠傳股東權益的交易方式。這也幫徐旭東獨子,現任遠東集團創新長及遠傳董事徐國安,奠定未來在數位匯流產業發展的重要根基,在徐國安的創新構想下,可望在數位匯流產業中,一展長才。
市場傳聞,年代集團董事長練台生有意出售壹電視,兩組買家浮出檯面,一為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攜手中信辜家,另一買家則為台塑王家。
壹電視是黎智英創立,因台灣有線電視類比頻道一位難求,壹電視遲遲無法在類比頻道上架。
2013年黎智英以14億元將壹電視賣給練台生,在練台生運作下,壹電視新聞台成功在類比頻道上架,定頻49台,與同集團的年代新聞台比鄰。
市場人士指出,由於壹電視已在有線電視類比頻道定頻,價值不可同日而語,出售價格20億元起跳應是合理價格。
但據傳練台生開價40億元,如果包含年代電視一起買,包裹價100億元,如果加上練台生旗下獨立系統台洄瀾及東台,一同包裹收購,開價高達200億元。
針對市場傳言,壹電視總經理陳守國昨(8)日回應,「不知道有這件事」。
市場盛傳,黎智英出售壹電視後,遲遲不能忘情電視台的夢想,而中信辜家則曾計劃向黎智英買下台灣整個壹傳媒集團,後來鎩羽而歸,此次傳出將與黎智英攜手,買下壹電視。
中信辜家可能由中信金控集團或中租迪和出手收購,但中信金控恐有媒金分離的問題。
中租迪和是上市櫃公司,又涉及黨政軍的限制,目前由誰出面收購仍然尚未確定。
此外,台塑王家收購八大電視,仍希望拓展新聞頻道的版圖,市場傳聞,台塑王家也在此次收購壹電視的買家之列。
台塑王家有收購八大電視經驗,已熟悉黨政軍條款相關法規,王家透過個人名義成立永在投資成功收購八大電視,此次可能也由永在投資出手收購壹電視。
親近練台生的人士表示,練台生常說,「我的事業從來沒有不賣的,重點是要有讓我心動的價格」。
事實上,練台生並不缺錢,沒有非得要出售的理由,除非買家價格誘人才有機會成交。
壹電視是黎智英創立,因台灣有線電視類比頻道一位難求,壹電視遲遲無法在類比頻道上架。
2013年黎智英以14億元將壹電視賣給練台生,在練台生運作下,壹電視新聞台成功在類比頻道上架,定頻49台,與同集團的年代新聞台比鄰。
市場人士指出,由於壹電視已在有線電視類比頻道定頻,價值不可同日而語,出售價格20億元起跳應是合理價格。
但據傳練台生開價40億元,如果包含年代電視一起買,包裹價100億元,如果加上練台生旗下獨立系統台洄瀾及東台,一同包裹收購,開價高達200億元。
針對市場傳言,壹電視總經理陳守國昨(8)日回應,「不知道有這件事」。
市場盛傳,黎智英出售壹電視後,遲遲不能忘情電視台的夢想,而中信辜家則曾計劃向黎智英買下台灣整個壹傳媒集團,後來鎩羽而歸,此次傳出將與黎智英攜手,買下壹電視。
中信辜家可能由中信金控集團或中租迪和出手收購,但中信金控恐有媒金分離的問題。
中租迪和是上市櫃公司,又涉及黨政軍的限制,目前由誰出面收購仍然尚未確定。
此外,台塑王家收購八大電視,仍希望拓展新聞頻道的版圖,市場傳聞,台塑王家也在此次收購壹電視的買家之列。
台塑王家有收購八大電視經驗,已熟悉黨政軍條款相關法規,王家透過個人名義成立永在投資成功收購八大電視,此次可能也由永在投資出手收購壹電視。
親近練台生的人士表示,練台生常說,「我的事業從來沒有不賣的,重點是要有讓我心動的價格」。
事實上,練台生並不缺錢,沒有非得要出售的理由,除非買家價格誘人才有機會成交。
市場傳聞台塑集團有意再買第二家電視台,對此,台塑集團不予評論;據了解,台塑集團出手意願不大。
台塑集團去年以公司名義,向NCC申請入主八大電視,但當時受限於有線廣播電視法「黨政軍條款」規定,NCC駁回台塑集團的申請,最後由台塑集團行政中心委員王文潮設立「永在投資公司」並擔任董事長,登記資本額為2億元。
目前台塑集團對八大電視台純粹為財務投資。
台塑集團去年以公司名義,向NCC申請入主八大電視,但當時受限於有線廣播電視法「黨政軍條款」規定,NCC駁回台塑集團的申請,最後由台塑集團行政中心委員王文潮設立「永在投資公司」並擔任董事長,登記資本額為2億元。
目前台塑集團對八大電視台純粹為財務投資。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在的三個兒子成立「永在投資公司」,傳將以30億至40億元收購八大電視台。王家一旦入主八大電視台,將由前台塑化董事長王文潮擔任董事長,總經理則是專業經理人林柏川。
據了解,此次收購八大電視台,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台塑生技董事長王瑞瑜可能也是投資成員。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昨(3)日晚間特別赴八大電視台拜會該公司總經理林柏川。
永在投資6月12日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重新遞件申請收購八大電視台。永在投資資本額2億元,董事長是王文潮,董事為王文淵、台塑橡膠總經理王文堯,監事則是台塑集團總管理處資深副總侯水文。
林柏川是王永在的忘年之交,王永在尚未退居幕後前,不論出國、打球陪伴在身邊的朋友中總有林柏川。
業界預期,王家若順利買下八大電視台,經營者應該仍是林柏川及其團隊;不過,收購金額則從60億元,降為30億至40億元。
台塑集團主管表示,台塑對於八大電視台一點都不陌生。五年前,台塑、南亞、台化、台塑化出脫八大電視持股,獲利近8億元之後,退出八大電視台經營權。此次是外資出售股權,台塑集團才有第二次機會收購八大電視台。
王文潮曾說:「現在世界已經是國際村,但國內電子媒體卻只關心政治、社會新聞與事件,完全沒有國際新聞,缺乏國際觀;即使有(國際新聞),也是一點點、點綴而已。」
由此可見,王家入主八大後,國際(財經)新聞將是主要焦點。永在投資也將增資到至少5億元以上。
因為林柏川與王永在的交情,2002年,台塑四寶取得八大電視台股票9,666張,每股成本約23至24元,總投資約3億元。過去台塑集團投資八大電視台,不論合作經驗或是獲利都不錯,這次有機會再次收購八大電視台,主要是原先的外資大股東退股時,向經部申請函件中附上台塑集團接手的意願。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3)日表示,台塑集團收購八大電視案已經進入審查程序,審查重點包含外資股東以及黨政軍等。業界解讀,應可順利通過。
台塑集團日前擬透過旗下台塑開發收購八大,但因為台塑開發大股東包含台塑、台塑化、南亞、台化等四公司,涉及黨政軍問題,因此改變投資架構,重新送件。
據了解,此次收購八大電視台,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台塑生技董事長王瑞瑜可能也是投資成員。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昨(3)日晚間特別赴八大電視台拜會該公司總經理林柏川。
永在投資6月12日向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重新遞件申請收購八大電視台。永在投資資本額2億元,董事長是王文潮,董事為王文淵、台塑橡膠總經理王文堯,監事則是台塑集團總管理處資深副總侯水文。
林柏川是王永在的忘年之交,王永在尚未退居幕後前,不論出國、打球陪伴在身邊的朋友中總有林柏川。
業界預期,王家若順利買下八大電視台,經營者應該仍是林柏川及其團隊;不過,收購金額則從60億元,降為30億至40億元。
台塑集團主管表示,台塑對於八大電視台一點都不陌生。五年前,台塑、南亞、台化、台塑化出脫八大電視持股,獲利近8億元之後,退出八大電視台經營權。此次是外資出售股權,台塑集團才有第二次機會收購八大電視台。
王文潮曾說:「現在世界已經是國際村,但國內電子媒體卻只關心政治、社會新聞與事件,完全沒有國際新聞,缺乏國際觀;即使有(國際新聞),也是一點點、點綴而已。」
由此可見,王家入主八大後,國際(財經)新聞將是主要焦點。永在投資也將增資到至少5億元以上。
因為林柏川與王永在的交情,2002年,台塑四寶取得八大電視台股票9,666張,每股成本約23至24元,總投資約3億元。過去台塑集團投資八大電視台,不論合作經驗或是獲利都不錯,這次有機會再次收購八大電視台,主要是原先的外資大股東退股時,向經部申請函件中附上台塑集團接手的意願。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昨(3)日表示,台塑集團收購八大電視案已經進入審查程序,審查重點包含外資股東以及黨政軍等。業界解讀,應可順利通過。
台塑集團日前擬透過旗下台塑開發收購八大,但因為台塑開發大股東包含台塑、台塑化、南亞、台化等四公司,涉及黨政軍問題,因此改變投資架構,重新送件。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