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晟生醫(上)公司新聞
興櫃公司博晟生醫20日宣布,將擴大入股日本骨生長因子開發公司 Osteopharma Inc.,持股比率由16%提升至 43%。
Osteopharma 開發的產品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已經在日本提出臨床試驗申請,適應症為治療「骨折不癒合」。博晟指出,入股 Osteopharma 具有布局日本與全球市場的策略意義。日本為亞洲最大的醫材市場,占比約40%左右。由於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對於醫療保健品質與要求極高,日本政府也積極推動原創新藥與新型醫材研發,若能打入日本市場,將有助於加速進入其他主要市場。
Osteopharma 開發的產品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已經在日本提出臨床試驗申請,適應症為治療「骨折不癒合」。博晟指出,入股 Osteopharma 具有布局日本與全球市場的策略意義。日本為亞洲最大的醫材市場,占比約40%左右。由於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對於醫療保健品質與要求極高,日本政府也積極推動原創新藥與新型醫材研發,若能打入日本市場,將有助於加速進入其他主要市場。
博晟(6733)昨(19)日宣布,預計以每股8萬日圓取得日本Osteopharma公司27%股權,交易總金額達39,68萬日圓(約新台幣1,162萬元)。博晟先前已取得日商16%股權,加計此次交易,共持有43%股權。
博晟鎖定研發門檻最高,利潤也最高的第三級複合性再生骨科醫材,產品結合藥品或細胞和創新生物骨材,可加快骨骼或軟骨修復速度。其中,軟骨修復產品配合專利設計之工具與材料,僅需一次手術,且傷口小,已進行臨床試驗證明術後療效良好,安全性佳。
博晟所持有的骨生長因子(OIF)藥物授權自日本Osteopharma;而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RevoCart)則來自於工研院和台大醫院骨科合作開發,授權與美國醫材大廠Exactech該技術。
博晟鎖定研發門檻最高,利潤也最高的第三級複合性再生骨科醫材,產品結合藥品或細胞和創新生物骨材,可加快骨骼或軟骨修復速度。其中,軟骨修復產品配合專利設計之工具與材料,僅需一次手術,且傷口小,已進行臨床試驗證明術後療效良好,安全性佳。
博晟所持有的骨生長因子(OIF)藥物授權自日本Osteopharma;而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RevoCart)則來自於工研院和台大醫院骨科合作開發,授權與美國醫材大廠Exactech該技術。
國內創新醫材公司博晟生醫(6733)所研發的「一次性兩相自體軟骨修補系統」(簡稱BiCRI,現稱RevoCart)的樞紐性臨床試驗,於軟骨修復趨勢論壇中發表其臨床試驗結果,博晟的此一複合性醫材臨床試驗結果已經達標,並已正式向衛福部食藥署(TFDA)提出上市申請。
根據現任輔大醫院副院長的江清泉醫師的簡報內容,此一臨床試驗設計,是以博晟的BiCRI與目前臨床常見的軟骨修復治療方法骨髓刺激術(marrow stimulation)作為對照。
接受BiCRI治療的患者在主觀問卷調查及客觀評估中,皆顯現出該治療方法對於修復軟骨組織的臨床效益,且安全性與目前臨床上常使用的治療方法(骨髓刺激術)相當。
除了江清泉醫師外,也有參與臨床試驗的醫師,也追蹤了早期參加BiCRI前導性臨床試驗的患者,追蹤超過五年。
蒐集的數據顯示,在術後三年及五年後,患者不管是在症狀、疼痛、日常生活功能、運動及娛樂活動,以及生活品質等各方面評估指數改善狀況皆較術前有顯著的提升,顯示BiCRI的治療效果至少可維持五年。
根據現任輔大醫院副院長的江清泉醫師的簡報內容,此一臨床試驗設計,是以博晟的BiCRI與目前臨床常見的軟骨修復治療方法骨髓刺激術(marrow stimulation)作為對照。
接受BiCRI治療的患者在主觀問卷調查及客觀評估中,皆顯現出該治療方法對於修復軟骨組織的臨床效益,且安全性與目前臨床上常使用的治療方法(骨髓刺激術)相當。
除了江清泉醫師外,也有參與臨床試驗的醫師,也追蹤了早期參加BiCRI前導性臨床試驗的患者,追蹤超過五年。
蒐集的數據顯示,在術後三年及五年後,患者不管是在症狀、疼痛、日常生活功能、運動及娛樂活動,以及生活品質等各方面評估指數改善狀況皆較術前有顯著的提升,顯示BiCRI的治療效果至少可維持五年。
博晟生醫(6733)旗下用於膝關節軟硬骨缺損與組織修復的複合性醫材BiG009,樞紐性臨床試驗數據達標,將準備提供完整報告予台灣TFDA,力拚明年上市,有機會成為第一家搶攻再生醫療商機的公司。董事長陳德禮表示,已積極啟動海外授權,進軍國際市場。
陳德禮表示,BiG009若獲准在台灣上市,將以台灣臨床試驗數據在一些可以接受台灣數據的特定國家者進行查驗登記。同時與授權夥伴合作,以台灣臨床試驗數據支持美國、中國大陸及歐洲進行銜接性試驗或多國多中臨床試驗。
BiG009源自於台灣工研院和台大醫院骨科合作開發的技術,2008年技轉給美國Exactech旗下「台灣美精技」,博晟在2017年12月以換股方式合併台灣美精技,取得授權,加以精進改良。該產品可用於修復因運動、退化等原因造成的膝關節軟硬骨缺損,與輔助軟硬骨組織修復。
陳德禮指出,目前的自體軟骨移植再生技術,病患需進行兩次手術,而BiG009優點為僅需一次性手術,安全性佳,相關操作皆在手術房完成,無須使用價格昂貴的體外細胞培養環境設施,若日後能成功取證上市,將極具優勢且可造福廣大的病患。
依台灣衛福部統計,2017年門診約有83萬人罹患膝部骨關節炎,另根據meddevicetracker市場研究文獻資料統計,目前美國每年因軟骨深層次傷害,所要進行的人工關節替換手術可達95萬例以上,預估成長率約4.9%,且逐年增加。
目前實收資本額為8.2億元的博晟,主要的股東包括晟德集團居第一大、持股約21%,元大金控集團旗下之投資公司居第二大、持股約8%,永昕、美精技(Exactech)、台灣微創、年興紡織與國泰金控集團旗下之投資公司等持股都約5%,合計前十大股東持股62%。
陳德禮表示,BiG009若獲准在台灣上市,將以台灣臨床試驗數據在一些可以接受台灣數據的特定國家者進行查驗登記。同時與授權夥伴合作,以台灣臨床試驗數據支持美國、中國大陸及歐洲進行銜接性試驗或多國多中臨床試驗。
BiG009源自於台灣工研院和台大醫院骨科合作開發的技術,2008年技轉給美國Exactech旗下「台灣美精技」,博晟在2017年12月以換股方式合併台灣美精技,取得授權,加以精進改良。該產品可用於修復因運動、退化等原因造成的膝關節軟硬骨缺損,與輔助軟硬骨組織修復。
陳德禮指出,目前的自體軟骨移植再生技術,病患需進行兩次手術,而BiG009優點為僅需一次性手術,安全性佳,相關操作皆在手術房完成,無須使用價格昂貴的體外細胞培養環境設施,若日後能成功取證上市,將極具優勢且可造福廣大的病患。
依台灣衛福部統計,2017年門診約有83萬人罹患膝部骨關節炎,另根據meddevicetracker市場研究文獻資料統計,目前美國每年因軟骨深層次傷害,所要進行的人工關節替換手術可達95萬例以上,預估成長率約4.9%,且逐年增加。
目前實收資本額為8.2億元的博晟,主要的股東包括晟德集團居第一大、持股約21%,元大金控集團旗下之投資公司居第二大、持股約8%,永昕、美精技(Exactech)、台灣微創、年興紡織與國泰金控集團旗下之投資公司等持股都約5%,合計前十大股東持股62%。
博晟(6733)昨(23)日宣布,旗下用於膝關節軟硬骨缺損與組織修復的複合性醫材BiG009,已完成樞紐性臨床試驗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達到主要評估指標(Primary Endpoint)。下一步,博晟將準備提供完整報告予食藥署(TFDA),申請產品上市。
博晟說,BiG009之樞紐試驗共收92名病患參與試驗,參與試驗醫院包括,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三軍總醫院、台北慈濟醫院、林口長庚醫院等十餘家大型醫院。
BiG009為工研院和台大醫院合作開發,博晟團隊自美國醫材大廠Exactech(美精技)取得授權後,加以改良。其為複合性醫材,透過博晟開發的專利工具與材料,可用於修復因運動、退化等原因造成的膝關節軟硬骨缺損,與輔助軟硬骨組織修復。
博晟說,BiG009之樞紐試驗共收92名病患參與試驗,參與試驗醫院包括,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三軍總醫院、台北慈濟醫院、林口長庚醫院等十餘家大型醫院。
BiG009為工研院和台大醫院合作開發,博晟團隊自美國醫材大廠Exactech(美精技)取得授權後,加以改良。其為複合性醫材,透過博晟開發的專利工具與材料,可用於修復因運動、退化等原因造成的膝關節軟硬骨缺損,與輔助軟硬骨組織修復。
櫃買指數上周收紅,小漲0.2%,不過興櫃市場成交量略微降溫。上周成交量最大前三名,依序是北極星藥業-KY(6550)、豐華,以及納諾*-KY;而近一周成交量最大的十檔股票中,以生技醫療業占三檔最多,其次化學工業、半導體業,以及文化創意各占兩檔,產業分布相當平均。
上周成交量冠軍是北極星藥業-KY,成交量有9,405張,股價從15.41元下跌至14.54元;亞軍豐華成交量3,921張,股價則是從44.18元上漲至44.19元;第三名的納諾*-KY成交量2,354張,股價從20.12元下跌至18.39元。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有六檔都是新進榜,包括納諾*-KY、瑞鼎科技、奇鈦科、台視、泰宗,以及百聿數碼。從股價來看,台視、泰宗、百聿數碼為價漲量增,其中上周漲幅以百聿數碼的7.2%最高。
本周有一家公司登錄興櫃,機光科技主要從事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及有機太陽能電池(Organic Photovoltaic, OPV)材料之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廣泛應用在商業、居家、車用等領域,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25元。
上周成交量冠軍是北極星藥業-KY,成交量有9,405張,股價從15.41元下跌至14.54元;亞軍豐華成交量3,921張,股價則是從44.18元上漲至44.19元;第三名的納諾*-KY成交量2,354張,股價從20.12元下跌至18.39元。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有六檔都是新進榜,包括納諾*-KY、瑞鼎科技、奇鈦科、台視、泰宗,以及百聿數碼。從股價來看,台視、泰宗、百聿數碼為價漲量增,其中上周漲幅以百聿數碼的7.2%最高。
本周有一家公司登錄興櫃,機光科技主要從事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及有機太陽能電池(Organic Photovoltaic, OPV)材料之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廣泛應用在商業、居家、車用等領域,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25元。
櫃買指數上周收紅,上漲2.1%,興櫃市場成交量維穩。上周成交量最大前三名依序是豐華(6553)、北極星藥業-KY及博晟生醫;近一周成交量最大十檔股票中,以生技醫療業占五檔最多。
上周成交量冠軍是豐華,成交量有6,216張,股價從44.19元跌至44.18元;亞軍北極星藥業-KY成交量5,538張,股價則從15.82元跌至15.41元;第三名的博晟生醫成交量4,264張,股價從40元下跌至34.65元。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有五檔都是新進榜,包括18日甫登錄興櫃的博晟生醫與昇佳電子、東元精電、好玩家*及國鼎生技。從股價來看 昇佳電子、好玩家*、國鼎生技為價漲量增,上周漲幅以昇佳電子的95.6%最高。
本周有三家公司登錄興櫃,亞洲藏壽司主要經營日式迴轉壽司連鎖餐飲品牌,提供日式壽司、麵食、甜點及飲料予消費者,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32元;陞達科技主要從事風扇馬達驅動控制IC之設計與銷售,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33.55元。
安盛生產品依檢測的生化參數可歸屬不同健康資訊類別,目前已成功研發屬慢性疾病管理之安必測血糖監測系統及安必測定點照護系統等,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35元。
上周成交量冠軍是豐華,成交量有6,216張,股價從44.19元跌至44.18元;亞軍北極星藥業-KY成交量5,538張,股價則從15.82元跌至15.41元;第三名的博晟生醫成交量4,264張,股價從40元下跌至34.65元。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有五檔都是新進榜,包括18日甫登錄興櫃的博晟生醫與昇佳電子、東元精電、好玩家*及國鼎生技。從股價來看 昇佳電子、好玩家*、國鼎生技為價漲量增,上周漲幅以昇佳電子的95.6%最高。
本周有三家公司登錄興櫃,亞洲藏壽司主要經營日式迴轉壽司連鎖餐飲品牌,提供日式壽司、麵食、甜點及飲料予消費者,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32元;陞達科技主要從事風扇馬達驅動控制IC之設計與銷售,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33.55元。
安盛生產品依檢測的生化參數可歸屬不同健康資訊類別,目前已成功研發屬慢性疾病管理之安必測血糖監測系統及安必測定點照護系統等,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35元。
由於對醫療品質的要求提高,以及中高齡人口不斷增長,全球植骨市場規模也不斷成長。鎖定骨科修復與再生醫材的博晟生醫(6733),於日前登錄興櫃。
博晟鎖定研發門檻最高,利潤也最高的第三級複合性再生骨科醫材,其產品結合藥品或細胞和創新生物骨材,可加快骨骼或軟骨修復速度。其中,軟骨修復產品配合專利設計之工具與材料,僅需一次手術,且傷口小,已進行臨床試驗證明術後療效良好,安全性佳。
博晟為目前台灣創新第三級骨材研發進度之領先者,透過精準購併,取得產品與技術,省去早期產品開發的成本,再搭配高效率且經驗豐富的專案管理與研發團隊,改良產品並予以加值,縮短產品上市的速度與成本,創造最大效益。
其骨生長因子(OIF)藥物授權自日本Osteopharma公司,博晟並透過投資該公司取得Osteopharma16股份;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RevoCart)則來自於台灣工研院和台大醫院骨科合作開發,授權美國醫材大廠Exactech的技術。
美國Exactech為取得取此技術,於2008年在台灣成立子公司「台灣美精技」,進行產品商品化開發,2012年底開始高規格多中心臨床試驗。並於2017年12月以換股方式與博晟合併,成為博晟主要股東之一。
博晟目前旗下產品包括BiG001、BiG006,主要適應症分別為開放性脛骨骨折與腰椎椎體間融合。用於開放性脛骨骨折的BiG001與腰椎椎體間融合的BiG006,已完成臨床前相關準備,將儘快陸續向台灣、美國、日本與中國提出臨床試驗申請。
博晟產品研發進度最快的是BiG009,BiG009專案是採用台灣工研院研發,由博晟團隊加以改良的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RevoCart),進行關節軟骨修復。
目前已經在台灣11家醫院完成臨床試驗,包括台大、三總、台北慈濟、林口長庚、雙和、台中榮總、中國醫、彰化秀傳、成大、高雄長庚和高醫。
博晟鎖定成長中的龐大骨科醫材市場:骨科問題可能源自外傷,或與老化相關的骨骼肌肉退化。全球老年人口預估將在2050年達16億人,隱含骨科醫材市場成長潛力龐大。
根據GrandViewResearch數據,全球骨科醫材市場在2026年可望達477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3.1%。
除了創新骨材外,為永續發展,未來博晟將持續拓展相關業務,建立全方位的骨骼與軟骨健康照護,充實獲利。
博晟鎖定研發門檻最高,利潤也最高的第三級複合性再生骨科醫材,其產品結合藥品或細胞和創新生物骨材,可加快骨骼或軟骨修復速度。其中,軟骨修復產品配合專利設計之工具與材料,僅需一次手術,且傷口小,已進行臨床試驗證明術後療效良好,安全性佳。
博晟為目前台灣創新第三級骨材研發進度之領先者,透過精準購併,取得產品與技術,省去早期產品開發的成本,再搭配高效率且經驗豐富的專案管理與研發團隊,改良產品並予以加值,縮短產品上市的速度與成本,創造最大效益。
其骨生長因子(OIF)藥物授權自日本Osteopharma公司,博晟並透過投資該公司取得Osteopharma16股份;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RevoCart)則來自於台灣工研院和台大醫院骨科合作開發,授權美國醫材大廠Exactech的技術。
美國Exactech為取得取此技術,於2008年在台灣成立子公司「台灣美精技」,進行產品商品化開發,2012年底開始高規格多中心臨床試驗。並於2017年12月以換股方式與博晟合併,成為博晟主要股東之一。
博晟目前旗下產品包括BiG001、BiG006,主要適應症分別為開放性脛骨骨折與腰椎椎體間融合。用於開放性脛骨骨折的BiG001與腰椎椎體間融合的BiG006,已完成臨床前相關準備,將儘快陸續向台灣、美國、日本與中國提出臨床試驗申請。
博晟產品研發進度最快的是BiG009,BiG009專案是採用台灣工研院研發,由博晟團隊加以改良的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RevoCart),進行關節軟骨修復。
目前已經在台灣11家醫院完成臨床試驗,包括台大、三總、台北慈濟、林口長庚、雙和、台中榮總、中國醫、彰化秀傳、成大、高雄長庚和高醫。
博晟鎖定成長中的龐大骨科醫材市場:骨科問題可能源自外傷,或與老化相關的骨骼肌肉退化。全球老年人口預估將在2050年達16億人,隱含骨科醫材市場成長潛力龐大。
根據GrandViewResearch數據,全球骨科醫材市場在2026年可望達477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3.1%。
除了創新骨材外,為永續發展,未來博晟將持續拓展相關業務,建立全方位的骨骼與軟骨健康照護,充實獲利。
櫃買指數上周收紅,上漲2.1%,帶動興櫃市場成交量明顯回溫。上周成交量最大前三名依序是:北極星藥業-KY(6550)、豐華,以及台康生技;而近一周成交量最大的十檔股票中,以生技醫療業占四檔最多,其次是電子零組件業占兩檔。
上周成交量冠軍是北極星藥業-KY,成交量有6,709張,股價從19.09元下跌至15.82元;亞軍豐華成交量5,921張,股價則是從42.43元上漲至44.19元;第三名的台康生技成交量2,768張,股價從37.96元下跌至35.39元,前三名僅豐華為價漲量增。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有高達七檔都是新進榜,包括北極星藥業-KY、帝圖、榮炭科技、新盛力、優你康、泉盛,以及惠特。從股價來看,帝圖、榮炭科技、新盛力、優你康、泉盛為價漲量增,其中上周漲幅以榮炭科技的22.8%最高。
本周有兩家公司登錄興櫃,博晟生醫從事高階及高品質骨骼及軟骨修復骨材產品研發、製造及銷售,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40元。
昇佳電子從事感測晶片之研究、設計、開發及銷售,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210元。
上周成交量冠軍是北極星藥業-KY,成交量有6,709張,股價從19.09元下跌至15.82元;亞軍豐華成交量5,921張,股價則是從42.43元上漲至44.19元;第三名的台康生技成交量2,768張,股價從37.96元下跌至35.39元,前三名僅豐華為價漲量增。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有高達七檔都是新進榜,包括北極星藥業-KY、帝圖、榮炭科技、新盛力、優你康、泉盛,以及惠特。從股價來看,帝圖、榮炭科技、新盛力、優你康、泉盛為價漲量增,其中上周漲幅以榮炭科技的22.8%最高。
本周有兩家公司登錄興櫃,博晟生醫從事高階及高品質骨骼及軟骨修復骨材產品研發、製造及銷售,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40元。
昇佳電子從事感測晶片之研究、設計、開發及銷售,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210元。
晟德集團成功孵育金雞,旗下骨科修復與再生醫材的博晟生醫(6 733),將於6月18日登錄興櫃,每股參考價為40元。由於博晟開發自 體軟骨修復BiG009,已完成三期臨床,預計第三季發表成果,明年上 半年上市,有機會成為第一家搶攻再生醫療商機的公司。
董事長陳德禮表示,博晟鎖定研發門檻最高,利潤也最高的第三級 複合性再生骨科醫材,其產品結合藥品或細胞和創新生物骨材,可加 快骨骼或軟骨修復速度。進度最快的BiG009,目前海外授權也已啟動 ,除了大陸可望採合資方式進軍外,歐美則傾向授權,目前都已有洽 談對象。
博晟主力產品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RevoCart)是採用工研院 研發,2008年技轉給美國Exactech旗下「台灣美精技」,2017年12月 博晟以換股方式合併台灣美精技後,積極進行關節軟骨修復開發。目 前BiG009專案已經在台灣11家醫院完成臨床試驗,預計第三季完成臨 床數據分析,最快明年上半年取得上市許可。
另外,開發的骨生長因子(OIF),藥物授權自日本Osteopharma公 司,博晟投資取得Osteopharma 16%股份。該產品鎖定的二大領域中 ,用於開放性脛骨骨折的BiG001與腰椎椎體間融合的BiG006,已完成 臨床前相關準備,將盡快陸續向台灣、美國、日本與大陸提出臨床試 驗申請,預計今年就會送件申請台灣、美國一期臨床試驗。
博晟目前實收資本額為8.2億元,主要股東包括晟德集團居第一大 、持股約21%,元大金控集團旗下之投資公司居第二大、持股約8% ,永昕、美精技(Exactech)、台灣微創、年興紡織、國泰金控集團 旗下之投資公司等持股都約5%,合計前十大股東持股62%。
董事長陳德禮表示,博晟鎖定研發門檻最高,利潤也最高的第三級 複合性再生骨科醫材,其產品結合藥品或細胞和創新生物骨材,可加 快骨骼或軟骨修復速度。進度最快的BiG009,目前海外授權也已啟動 ,除了大陸可望採合資方式進軍外,歐美則傾向授權,目前都已有洽 談對象。
博晟主力產品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RevoCart)是採用工研院 研發,2008年技轉給美國Exactech旗下「台灣美精技」,2017年12月 博晟以換股方式合併台灣美精技後,積極進行關節軟骨修復開發。目 前BiG009專案已經在台灣11家醫院完成臨床試驗,預計第三季完成臨 床數據分析,最快明年上半年取得上市許可。
另外,開發的骨生長因子(OIF),藥物授權自日本Osteopharma公 司,博晟投資取得Osteopharma 16%股份。該產品鎖定的二大領域中 ,用於開放性脛骨骨折的BiG001與腰椎椎體間融合的BiG006,已完成 臨床前相關準備,將盡快陸續向台灣、美國、日本與大陸提出臨床試 驗申請,預計今年就會送件申請台灣、美國一期臨床試驗。
博晟目前實收資本額為8.2億元,主要股東包括晟德集團居第一大 、持股約21%,元大金控集團旗下之投資公司居第二大、持股約8% ,永昕、美精技(Exactech)、台灣微創、年興紡織、國泰金控集團 旗下之投資公司等持股都約5%,合計前十大股東持股62%。
晟德(4123)轉投資布局報喜,該公司昨(11)日宣布,旗下轉投資的創新醫材博晟生醫將於6月18日登錄興櫃。博晟董事長陳德禮表示,博晟產品研發進度最快的是BiG009,已完成臨床三期試驗,將向衛福部食藥署(TFDA)申請上市許可,預期明年可望上市。
陳德禮昨日說明公司未來規畫與展望,他說,博晟鎖定研發門檻最高,利潤也最高的第三級複合性再生骨科醫材,未來要搶攻「骨關節退化」的大市場。
博晟登興櫃參考價格為每股40元。
博晟的技術多元,聚焦骨科退化疾病,其中骨生長因子(OIF)藥物,技轉自日本Osteopharma公司,博晟透過投資該公司取得Osteopharma 16%股權,另外,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則來自於台灣工研院和台大醫院骨科合作開發,技轉自美國醫材大廠Exactech的技術。
美國Exactech於2008年在台灣成立子公司「台灣美精技」,進行產品商品化開發,2012年底開始高規格多中心臨床試驗,並於2017年12月以換股方式與博晟合併,成為博晟主要股東之一。
博晟目前旗下有三大產品線,包括BiG001、BiG006、BiG009,其中,BiG009是開發進度最快的產品,已經在台灣11家醫院完成臨床試驗,將申請上市許可。
至於用於開放性脛骨骨折的BiG001與腰椎椎體間融合的BiG006,已完成臨床試驗準備,下一步將向台灣、美國、日本與大陸提出臨床試驗申請。
陳德禮說,博晟鎖定的骨科修復領域病患數目連年成長,以軟骨修復為例,據meddevicetracker市場研究文獻,目前美國每年因軟骨深層次傷害,需要進行的人工關節替換手術可達95萬例以上,預估以約4.9%年成長率,逐年增加。
博晟目前實收資本額為8.2億元,主要股東包括晟德集團、元大金控集團、永昕、美國醫材公司美精技(Exactech),台灣微創,年興紡織、國泰金控集團旗下之投資公司等。
陳德禮昨日說明公司未來規畫與展望,他說,博晟鎖定研發門檻最高,利潤也最高的第三級複合性再生骨科醫材,未來要搶攻「骨關節退化」的大市場。
博晟登興櫃參考價格為每股40元。
博晟的技術多元,聚焦骨科退化疾病,其中骨生長因子(OIF)藥物,技轉自日本Osteopharma公司,博晟透過投資該公司取得Osteopharma 16%股權,另外,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則來自於台灣工研院和台大醫院骨科合作開發,技轉自美國醫材大廠Exactech的技術。
美國Exactech於2008年在台灣成立子公司「台灣美精技」,進行產品商品化開發,2012年底開始高規格多中心臨床試驗,並於2017年12月以換股方式與博晟合併,成為博晟主要股東之一。
博晟目前旗下有三大產品線,包括BiG001、BiG006、BiG009,其中,BiG009是開發進度最快的產品,已經在台灣11家醫院完成臨床試驗,將申請上市許可。
至於用於開放性脛骨骨折的BiG001與腰椎椎體間融合的BiG006,已完成臨床試驗準備,下一步將向台灣、美國、日本與大陸提出臨床試驗申請。
陳德禮說,博晟鎖定的骨科修復領域病患數目連年成長,以軟骨修復為例,據meddevicetracker市場研究文獻,目前美國每年因軟骨深層次傷害,需要進行的人工關節替換手術可達95萬例以上,預估以約4.9%年成長率,逐年增加。
博晟目前實收資本額為8.2億元,主要股東包括晟德集團、元大金控集團、永昕、美國醫材公司美精技(Exactech),台灣微創,年興紡織、國泰金控集團旗下之投資公司等。
台灣創新醫材能量,逐步吸引矽谷等海內外創投和公司紛紛來台尋寶!繼華人生技最大創投維梧旗下Vivo PANDA Fund,以不到1年時間,投資國內約5家新創公司後;美矽谷商、創造併購價值達20億美元以上的Incept公司,周三(19)日也將與台灣生醫材料公司(簡稱台生醫)簽署包括交互投資、合資等戰略合作協議。
在矽谷高階醫材極富盛名的Incept,是由矽谷名人Fred Khosravi與Amar Sawhney兩人其專利與技術集中開辦的專利與智權控股公司,目前已連續開創13家高階植入式醫材公司及產品成功地被大廠併購或在那斯達克上市,其創業成功率高達90%。
Incept團隊表示,Fred Khosravi是腦膜醫材始祖,看好台灣創新醫材極具潛力,此行除了參與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論壇演講外,亦將與益安董事長張有德、上智生技投資總經理張鴻仁等專家交換意見。另外,也將參訪設備商,希望未來有更進一步生產或合作開發計畫。
台生醫表示,此次與Incept合作,是結合彼此在植入式醫材的研發能量與專利技術,將聚焦於腦神經外科及心血管導管手術應用領域,以交互投資、互派成員、建立新團隊及合組新公司的模式進行實質上的合作,擴大彼此的產業經濟效應及全球研發布局。
維梧創辦人孔繁建表示,台灣市場太小、資金不足,要打進國際競技場,除了透過創投、資本市場的籌資,壯大實力外,與創投、海外公司結盟,合資或技術合作,最能實質發揮效益。
以鴨子划水、密集在台灣投資的維梧創投,繼去年底以4.57億元投資林榮錦旗下東曜藥業,持有21%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外,年初也與國發基金合作,募資1億美元,成立Vivo PANDA,是台矽科技基金催生的首檔生技創投基金。
Vivo PANDA由神隆前總經理馬海怡掌軍,目前已投了Bonray等約5家公司,預期因有矽谷華人大咖的專家加持,將拉近台灣與矽谷緊密鏈結,成為生技產業的生力軍。
除了矽谷資金,工研院近年也由技術團隊創立了台生醫、萊鎂等,而張有德和玉晟創投則投資以台灣與史丹佛大學合作的STB培育的創業種子,在在都突顯國內高階醫材廠展露頭角。
在矽谷高階醫材極富盛名的Incept,是由矽谷名人Fred Khosravi與Amar Sawhney兩人其專利與技術集中開辦的專利與智權控股公司,目前已連續開創13家高階植入式醫材公司及產品成功地被大廠併購或在那斯達克上市,其創業成功率高達90%。
Incept團隊表示,Fred Khosravi是腦膜醫材始祖,看好台灣創新醫材極具潛力,此行除了參與台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si2c)論壇演講外,亦將與益安董事長張有德、上智生技投資總經理張鴻仁等專家交換意見。另外,也將參訪設備商,希望未來有更進一步生產或合作開發計畫。
台生醫表示,此次與Incept合作,是結合彼此在植入式醫材的研發能量與專利技術,將聚焦於腦神經外科及心血管導管手術應用領域,以交互投資、互派成員、建立新團隊及合組新公司的模式進行實質上的合作,擴大彼此的產業經濟效應及全球研發布局。
維梧創辦人孔繁建表示,台灣市場太小、資金不足,要打進國際競技場,除了透過創投、資本市場的籌資,壯大實力外,與創投、海外公司結盟,合資或技術合作,最能實質發揮效益。
以鴨子划水、密集在台灣投資的維梧創投,繼去年底以4.57億元投資林榮錦旗下東曜藥業,持有21%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外,年初也與國發基金合作,募資1億美元,成立Vivo PANDA,是台矽科技基金催生的首檔生技創投基金。
Vivo PANDA由神隆前總經理馬海怡掌軍,目前已投了Bonray等約5家公司,預期因有矽谷華人大咖的專家加持,將拉近台灣與矽谷緊密鏈結,成為生技產業的生力軍。
除了矽谷資金,工研院近年也由技術團隊創立了台生醫、萊鎂等,而張有德和玉晟創投則投資以台灣與史丹佛大學合作的STB培育的創業種子,在在都突顯國內高階醫材廠展露頭角。
不讓新藥開發專美於前,近年國內創新醫材也陸續在國際市場爭光,繼益安生醫開發的腹腔鏡影像清晰、縫合2項器材取得美國FDA上市許可,目前正洽談授權外;安盟生技去年也獲得中國創新創業黑馬大賽醫療行業冠軍,開啟國內先例。
另外,博錸開發的晶元磁片為基礎的多元檢測技術平台,9月授權日本三井集團旗下電化生研Denka Seiken公司,第一筆的簽約金和授權技術訓練與諮詢費用合計為100萬美元。
2015年1月才創立的安盟生技,開發的OCT技術平臺和醫療影像分析系統,是以臺大光電所教授黃升龍的晶體光纖寬頻光源技術為核心,其產品廣泛應用于腫瘤檢測、醫學美容檢測等領域。
安盟去年在中國規模最大的「創新成長企業投融資選拔大賽-黑馬大賽」中,擊敗兩岸好手,獲得醫療產業組年度總冠軍。執行長林群倫表示,這個大賽的融資很誘人,一下子就能募及龐大的資金,但因無法了解股東背景,安盟後來沒接受資金挹注。
不過,由於產品具利基,安盟今年2月增資1,008萬美元計畫,吸引緯創資通、聯訊創投、永豐和華南金控創投參與投資。該資金將主要用於第2代產品機器手臂式高解析斷層掃描儀的開發,以及與美國知名癌症醫院的臨床實驗。
逐步展露頭角的創新醫材,在近2年國家新創獎和生農選秀大賽,也是大贏家。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表示,近年醫材產業比較多元,診斷、大數據,都加入行列,顯見創新醫材接棒新藥能量濃厚,生醫藍圖逐步成熟,目前最欠缺的還是打進國際市場的通路。
已經在國外市場銷售的萊鎂,開發的「負壓式睡眠呼吸治療裝置」,今年屢獲大獎,另外,晉弘、安盛、美盛醫、世基的產品也都商品化,而精華、金可開發系列隱形眼鏡,在國際和大陸市場亦都有一定口碑。
至於專攻精準醫療的博錸,其檢測試劑已在台灣CDC、TFDA、台大、馬偕和知名日商試劑公司應用。博錸創辦人曹汀,在美國成功創立3家公司經驗,且都高價被國際大廠收購。
另外,博錸開發的晶元磁片為基礎的多元檢測技術平台,9月授權日本三井集團旗下電化生研Denka Seiken公司,第一筆的簽約金和授權技術訓練與諮詢費用合計為100萬美元。
2015年1月才創立的安盟生技,開發的OCT技術平臺和醫療影像分析系統,是以臺大光電所教授黃升龍的晶體光纖寬頻光源技術為核心,其產品廣泛應用于腫瘤檢測、醫學美容檢測等領域。
安盟去年在中國規模最大的「創新成長企業投融資選拔大賽-黑馬大賽」中,擊敗兩岸好手,獲得醫療產業組年度總冠軍。執行長林群倫表示,這個大賽的融資很誘人,一下子就能募及龐大的資金,但因無法了解股東背景,安盟後來沒接受資金挹注。
不過,由於產品具利基,安盟今年2月增資1,008萬美元計畫,吸引緯創資通、聯訊創投、永豐和華南金控創投參與投資。該資金將主要用於第2代產品機器手臂式高解析斷層掃描儀的開發,以及與美國知名癌症醫院的臨床實驗。
逐步展露頭角的創新醫材,在近2年國家新創獎和生農選秀大賽,也是大贏家。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表示,近年醫材產業比較多元,診斷、大數據,都加入行列,顯見創新醫材接棒新藥能量濃厚,生醫藍圖逐步成熟,目前最欠缺的還是打進國際市場的通路。
已經在國外市場銷售的萊鎂,開發的「負壓式睡眠呼吸治療裝置」,今年屢獲大獎,另外,晉弘、安盛、美盛醫、世基的產品也都商品化,而精華、金可開發系列隱形眼鏡,在國際和大陸市場亦都有一定口碑。
至於專攻精準醫療的博錸,其檢測試劑已在台灣CDC、TFDA、台大、馬偕和知名日商試劑公司應用。博錸創辦人曹汀,在美國成功創立3家公司經驗,且都高價被國際大廠收購。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