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晟生醫(上)公司新聞
這是國內首件自主研發的再生醫學產品,目前已取得臺灣TFDA認證 ,成功協助許多患者,打造健康樂活新「膝」望。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2050年全球65歲以上高齡人口預估達15. 5億,佔全球人口15.8%,其中亞洲高齡人口比最多,隨著全球高齡 化、慢性病患增加,或運動造成的膝蓋損傷,全球骨科醫療器材市場 將持續成長。博晟生醫以來自工研院與臺大醫院共同研發的「兩相材 料軟硬骨關節修復技術」,研發出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系統,目前已 完成臨床試驗並取得台灣TFDA認證,建立台灣膝蓋軟骨手術里程碑。
博晟生醫董事長陳德禮表示,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每2人即有1人 有退化性關節炎,也讓脊椎骨材、生物性骨材與創傷固定產品占比持 續升高,其中又以膝關節為關節重建最大需求產品。在經濟部技術處 的支持下,工研院與臺大醫院合作研發相關骨材,並技轉美國醫材大 廠美精技,再由博晟打造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系統,除為患者規劃完 整的術前評估與術後復健計畫,也透過APP來蒐集數據、追蹤術後諮 詢與照護,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照護服務。
「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系統」為自體關節軟骨再生修補技術,一直 以來被視為植骨的黃金標準,是臨床最常使用的骨骼修補材料,但取 骨部位感染與疼痛,導致恢復期延長以及自體骨量不足等問題。工研 院與台大醫院合作開發出「兩相材料軟硬骨關節修復技術」,之後與 博晟生醫研發出國內首件自主研發的再生醫學產品,不須離開手術房 與體外培養細胞、一次手術即可完成,利用微創達成自體軟骨修復, 手術約40分鐘即可完成,可一次解決膝蓋軟骨損傷問題。
台灣的晟德集團近日來好事連連,旗下投資的產業基金水木易德,成功將兩個項目北京億華通科技和天智航醫療帶進科創板,這對晟德來說可是個重大的里程碑。4月4日,晟德正式公告這一喜訊,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首先,我們得聊聊晟德集團在資本市場的版圖擴張。除了已經在台灣掛牌的順藥、永昕、博晟(興櫃)外,在香港上市的澳優、東曜,以及美國市場的玉晟轉投資的中生醫藥和Windtree Therapeutics,這些都是晟德的資產。如今,中生醫藥還有望進軍那斯達克掛牌,看來晟德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是越來越大了。 而這次的主角——水木易德投資的北京億華通科技和天智航醫療,更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這兩家公司已經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會議的核准,即將在科創板上市。科創板,這個被稱為「中國那斯達克」的新板塊,主要針對那些符合大陸政策、突破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晟德董事長林榮錦表示,水木易德投資的這些項目,都是聚焦於具有明確商業價值和創新科技的產品。 北京億華通科技,這家大型乘用車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供應商,已經構建了從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到測試設備的全價值鏈生態系。億華通在2015年就成功掛牌新三板,今年更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會議核准,有望成為首發登陸科創板的氫能標竿企業。 另一家天智航,則專注於骨科手術機器人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是中國唯一、全球第五家取得醫療機器人註冊許可證的企業。它研發的第三代手術機器人,能夠完成胸椎段與頸椎段的高難度手術,技術水平領先全球。天智航在2015年成功掛牌新三板,並在今年4月1日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會議核准,目標成為「醫療手術機器人」的領軍企業。 看來,晟德集團在林榮錦董事長的帶領下,不僅在台灣市場上發揮著影響力,還在國際市場上大放異彩。這次的科創板上市,更是讓晟德集團的版圖再添新篇章。
就初步統計,除了已在台灣掛牌的順藥、永昕、博晟(興櫃)外, 晟德集團目前在香港上市的也有澳優、東曜,在美國則由玉晟轉投資 的中生醫藥與在美國OTC市場公發的Windtree Therapeutics, Inc合 併,也讓中生有機會進軍那斯達克掛牌。
另外,由水木易德投資的北京億華通科技、天智航醫療,則已於4 月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會議核准,即將登陸科創板。由於號稱「中 國那斯達克」之稱的科創板是中國股市新板塊,主要適用於符合大陸 政策方針、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
晟德董事長林榮錦表示,水木易德投資基金隸屬於北京清華工研院 的投資平台,聚焦於有明確商業驅動價值、以及符合應用情境的創新 科技產品。
水木易德投資的億華通,是大型乘用車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供應 商。億華通已建構以自主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為核心,涵蓋包括雙極板 、電堆、整車控制器、智慧DC/DC、氫系統、測試設備、燃料電池實 驗室全價值鏈的完整生態系。
億華通已於2015年成功掛牌新三板(股票代號834613),成為大陸 第一家氫能上市公司,今年4月30日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會議核准 ,可望成為首發登陸科創板的氫能標竿企業。
另外,天智航專注於骨科手術機器人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 是大陸唯一一家、全球第五家取得醫療機器人註冊許可證的企業,其 研發的第三代手術機器人覆蓋50%以上的常見骨科手術,並在臨床試 驗中精準完成胸椎段與頸椎段的高難度手術,技術水準領先全球。
天智航於2015年成功掛牌新三板(股票代號834360),並在今年4 月1日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會議核准,瞄準成為「醫療手術機器人 」之第一股。
法人表示,蔡英文此次拿下817萬的史上新高票數連任總統,加上立法委席次,民進黨也拿下過半數,未來政策的推動已沒有理由拖延下,一向和小英政府連結最深的生技產業在沈寂四年後,也被認為最有機會反攻,預期隨著立法院新會期將在農曆年後開啟下,再生醫療法的過關也備受關注。
就初步來看,台灣在特管法開放後,許多廠商與醫院積極合作,向衛福部提出細胞治療技術申請,截至2019年止,除了已通過的長春藤、長聖、尖端、光麗三顧、艾默等六家和醫院合作的方案外,也有超過100件申請案正在審核中,預期2020年基亞、訊聯、台寶等也可望陸續過關,未來若再生醫療法通過,細胞治療也將由自體延伸至異體下,將帶動產業進入百花爭鳴的新世代!
由於細胞治療開放,未來細胞製備產能將呈現供不應求,鎖定CDMO細胞製備生產的高端,將在2020年第一季投產,該公司目前產能已呈現滿載,而日本日立也瞄準台灣這一波法規開放的商機,將與三顧合資在竹北建廠。
另外,博晟開發用於膝關節軟硬骨缺損與組織修復的複合性醫材BiG009,樞紐性臨床試驗數據達標,將準備提供完整報告予台灣TFDA,有機會在2020年上市,將是台灣第一家搶攻再生醫療商機的公司,目前團隊已積極啟動海外授權,進軍國際市場。
至於不落人後的醫美族群,麗豐已攜手同濟大學共同成立「同濟大學麗豐再生醫學研究院」,打造GMP規格全新的研究實驗中心,未來將針對皮膚升級護理的技術需求,投入抗衰老等領域。
台灣生醫產業迎來黃金時期,多家公司競相上市!
近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下,台灣生醫產業蓬勃發展,進入黃金紀元。許多公司如法德藥、瑞磁、博晟、翔宇等,積極準備在2020年上市或掛牌,預計將創下新的紀錄。
據初步統計,目前已有翔宇、康聯生醫等公司提出上櫃申請,法德藥、瑞磁、博晟、漢達、普生等已取得科技事業核准函。而達亞、常廣、軒郁等公司則因高獲利而備受矚目。
華因授權金里程金陸續入袋,轉機題材強;長聖有細胞治療計劃通過利多,台微醫以台灣第一家脊椎自有品牌進入美國,也備受關注。
法人分析,隨著產業逐步進入成熟,2020年可望IPO的生技族群,質變明顯,吸引資金重新進駐,成為多頭布局重心。
其中,翔宇以保健保養為主,2019年前三季度EPS達3.19元,旗下幹細胞領域相關研究之生醫事業已分割獨立成立向榮生醫,專攻異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膝骨關節炎。
康聯生醫則聚焦精準醫療,專攻檢測服務,2019年前三季度EPS達3.83元。
法德藥則採中美雙報策略,旗下糖尿病用藥格列本、抗思覺失調症用藥富馬酸1945;硫平緩釋片,兩個藥品已取得美國FDA藥證;長效型降血壓用藥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B型肝炎用藥恩替卡韋片、抗思覺失調症用藥奧氮平口崩片等三項產品,也正在申請藥證中。
抗思覺失調症用藥代思,則取得大陸藥監局核發首仿藥證,2019年11月由康聯代理在大陸開賣。
初步統計,來勢洶洶的生技族群目前已有翔宇、康聯生醫提出上櫃 申請,法德藥、瑞磁、博晟、漢達、普生已取得科技事業核准函;另 外,達亞、常廣、軒郁都有高獲利支撐;華因授權金里程金陸續入袋 ,轉機題材強;長聖有細胞治療計劃通過利多,以台灣第一家脊椎自 有品牌進入美國的台微醫,同樣備受關注。
法人認為,相較於前幾年生技股都是由新藥股領軍,隨著近四年沉 澱,產業已逐步進入成熟,2020年可望IPO的生技族群,明顯「質變 」,可望吸引資金重新進駐,成為多頭布局重心。
以IPO掛牌進度來看,最快的是以保健保養為主的翔宇,2019年前 三季已交出EPS3.19元佳績,該公司除了在兩岸布局,旗下以幹細胞 領域相關研究之生醫事業已分割獨立成立向榮生醫,向榮主攻異體脂 肪幹細胞,治療膝骨關節炎。
鴻海集團旗下生技小金雞康聯生醫,聚焦精準醫療,專攻檢測服務 ,2019年前三季EPS3.83元。
另外,取得科技事業核准函的法德藥,藥品開發是採中美雙報策略 ,旗下糖尿病用藥格列本(月尿)片、抗思覺失調症用藥富馬酸 1945;硫平緩釋片,兩個藥品已取得美國FDA藥證;而長效型降血壓用 藥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B型肝炎用藥恩替卡韋片、抗思覺失調症 用藥奧氮平口崩片等三項產品,也正在申請藥證中。其中,抗思覺失 調症用藥代思,取得大陸藥監局(NMPA)核發首仿藥證,2019年11月 由康聯代理在大陸開賣。
此外,博晟用於膝蓋軟骨組織修復之複合醫材BiG-009臨床試驗,已通過衛福部醫療器材優良臨床試驗作業規範(GCP)查核,且試驗報告亦取得核備,距離產品上市許可僅一步之遙。
博晟於今年6月18日於櫃買中心掛牌興櫃。主要業務為高階複合骨科再生與醫材之研發,致力於提供全方位的骨科再生與照護的相關醫材與服務。
目前旗下產品為具專利保護的第三級複合性醫材,包括用於膝蓋軟骨組織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的BiG-009,以及用於加速開放性脛骨骨折癒合與腰椎椎體間融合的BiG001與BiG006。
博晟表示,取得此一認證表示BiG-009已經獲得上市前的相關驗證。許可證取得時間則依主管機關TFDA實際審核進程而定。目前博晟正積極進行BiG-009上市前的相關籌備工作。
除已陸續處分的智擎、中美冠科和M-Venture持股外,晟德還有轉投資醫療器材開發公司益安生醫、安盛生科和博晟,藥物開發技術平台東曜藥業、順藥和加科思,生物藥及疫苗生產製造公司如國光生技、永信生醫,生技新藥開發公司如雅祥、Wind Tree、全福、晟濟,細胞治療公司如長聖和育世博,保健食品及農業生技產業公司如澳優乳業和豐華,投資基金如玉晟生技、水木易德、氫能源和山水等。
其中,益安、東曜藥業持股都超過30%,而澳優乳業雖然今年降持至23.4%,成為僅次於中國中信團旗下的中信農業基金的第二大股東,但隨營收及獲利持續擴大,未來業外利益貢獻也將增加。
衛福部去年9月公告「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條文(簡稱特管法),開放已屆一年,今年年底將進行修法。由於軟骨修復療法的臨床試驗,主要拿微骨折療法進行比較,因此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療法(ACI/MACI)的出現被視為一大突破。而目前全球已有多款軟骨損傷治療的細胞療法產品取證,包括美歐日韓皆有相關產品推出。
晟德集團旗下的博晟,其「一次性兩相自體軟骨修補系統」(Biphasic Cartilage Repair Implant,簡稱BiCRI,現稱RevoCart)技術屬自體,不需細胞培養。博晟的此一複合性醫材臨床試驗結果已經達標,並已正式向衛福部提出上市申請。
訊聯積極布局細胞製備市場,與台中榮總及新光醫院合作,申請「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應用在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領域,預期今年在退化性關節炎在內等細胞治療的實質應用、細胞製備代工有所收成。
三顧則是與義大醫院合作,將細胞層片與外科手術結合,藉引進細胞層片技術,布局細胞治療領域。截至目前為止,包括台大醫院、北醫、三總、新光、高醫、高榮等6家國內大型教學醫院都已經完成與三顧公司的MOU程序,並將陸續依照特管法向衛福部申請審查,開始為國內病人施行軟骨細胞再生術。
Osteopharma 開發的產品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已經在日本提出臨床試驗申請,適應症為治療「骨折不癒合」。博晟指出,入股 Osteopharma 具有布局日本與全球市場的策略意義。日本為亞洲最大的醫材市場,占比約40%左右。由於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對於醫療保健品質與要求極高,日本政府也積極推動原創新藥與新型醫材研發,若能打入日本市場,將有助於加速進入其他主要市場。
博晟鎖定研發門檻最高,利潤也最高的第三級複合性再生骨科醫材,產品結合藥品或細胞和創新生物骨材,可加快骨骼或軟骨修復速度。其中,軟骨修復產品配合專利設計之工具與材料,僅需一次手術,且傷口小,已進行臨床試驗證明術後療效良好,安全性佳。
博晟所持有的骨生長因子(OIF)藥物授權自日本Osteopharma;而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RevoCart)則來自於工研院和台大醫院骨科合作開發,授權與美國醫材大廠Exactech該技術。
根據現任輔大醫院副院長的江清泉醫師的簡報內容,此一臨床試驗設計,是以博晟的BiCRI與目前臨床常見的軟骨修復治療方法骨髓刺激術(marrow stimulation)作為對照。
接受BiCRI治療的患者在主觀問卷調查及客觀評估中,皆顯現出該治療方法對於修復軟骨組織的臨床效益,且安全性與目前臨床上常使用的治療方法(骨髓刺激術)相當。
除了江清泉醫師外,也有參與臨床試驗的醫師,也追蹤了早期參加BiCRI前導性臨床試驗的患者,追蹤超過五年。
蒐集的數據顯示,在術後三年及五年後,患者不管是在症狀、疼痛、日常生活功能、運動及娛樂活動,以及生活品質等各方面評估指數改善狀況皆較術前有顯著的提升,顯示BiCRI的治療效果至少可維持五年。
陳德禮表示,BiG009若獲准在台灣上市,將以台灣臨床試驗數據在一些可以接受台灣數據的特定國家者進行查驗登記。同時與授權夥伴合作,以台灣臨床試驗數據支持美國、中國大陸及歐洲進行銜接性試驗或多國多中臨床試驗。
BiG009源自於台灣工研院和台大醫院骨科合作開發的技術,2008年技轉給美國Exactech旗下「台灣美精技」,博晟在2017年12月以換股方式合併台灣美精技,取得授權,加以精進改良。該產品可用於修復因運動、退化等原因造成的膝關節軟硬骨缺損,與輔助軟硬骨組織修復。
陳德禮指出,目前的自體軟骨移植再生技術,病患需進行兩次手術,而BiG009優點為僅需一次性手術,安全性佳,相關操作皆在手術房完成,無須使用價格昂貴的體外細胞培養環境設施,若日後能成功取證上市,將極具優勢且可造福廣大的病患。
依台灣衛福部統計,2017年門診約有83萬人罹患膝部骨關節炎,另根據meddevicetracker市場研究文獻資料統計,目前美國每年因軟骨深層次傷害,所要進行的人工關節替換手術可達95萬例以上,預估成長率約4.9%,且逐年增加。
目前實收資本額為8.2億元的博晟,主要的股東包括晟德集團居第一大、持股約21%,元大金控集團旗下之投資公司居第二大、持股約8%,永昕、美精技(Exactech)、台灣微創、年興紡織與國泰金控集團旗下之投資公司等持股都約5%,合計前十大股東持股62%。
博晟說,BiG009之樞紐試驗共收92名病患參與試驗,參與試驗醫院包括,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三軍總醫院、台北慈濟醫院、林口長庚醫院等十餘家大型醫院。
BiG009為工研院和台大醫院合作開發,博晟團隊自美國醫材大廠Exactech(美精技)取得授權後,加以改良。其為複合性醫材,透過博晟開發的專利工具與材料,可用於修復因運動、退化等原因造成的膝關節軟硬骨缺損,與輔助軟硬骨組織修復。
上周成交量冠軍是北極星藥業-KY,成交量有9,405張,股價從15.41元下跌至14.54元;亞軍豐華成交量3,921張,股價則是從44.18元上漲至44.19元;第三名的納諾*-KY成交量2,354張,股價從20.12元下跌至18.39元。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有六檔都是新進榜,包括納諾*-KY、瑞鼎科技、奇鈦科、台視、泰宗,以及百聿數碼。從股價來看,台視、泰宗、百聿數碼為價漲量增,其中上周漲幅以百聿數碼的7.2%最高。
本周有一家公司登錄興櫃,機光科技主要從事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及有機太陽能電池(Organic Photovoltaic, OPV)材料之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廣泛應用在商業、居家、車用等領域,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25元。
上周成交量冠軍是豐華,成交量有6,216張,股價從44.19元跌至44.18元;亞軍北極星藥業-KY成交量5,538張,股價則從15.82元跌至15.41元;第三名的博晟生醫成交量4,264張,股價從40元下跌至34.65元。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有五檔都是新進榜,包括18日甫登錄興櫃的博晟生醫與昇佳電子、東元精電、好玩家*及國鼎生技。從股價來看 昇佳電子、好玩家*、國鼎生技為價漲量增,上周漲幅以昇佳電子的95.6%最高。
本周有三家公司登錄興櫃,亞洲藏壽司主要經營日式迴轉壽司連鎖餐飲品牌,提供日式壽司、麵食、甜點及飲料予消費者,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32元;陞達科技主要從事風扇馬達驅動控制IC之設計與銷售,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33.55元。
安盛生產品依檢測的生化參數可歸屬不同健康資訊類別,目前已成功研發屬慢性疾病管理之安必測血糖監測系統及安必測定點照護系統等,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35元。
博晟鎖定研發門檻最高,利潤也最高的第三級複合性再生骨科醫材,其產品結合藥品或細胞和創新生物骨材,可加快骨骼或軟骨修復速度。其中,軟骨修復產品配合專利設計之工具與材料,僅需一次手術,且傷口小,已進行臨床試驗證明術後療效良好,安全性佳。
博晟為目前台灣創新第三級骨材研發進度之領先者,透過精準購併,取得產品與技術,省去早期產品開發的成本,再搭配高效率且經驗豐富的專案管理與研發團隊,改良產品並予以加值,縮短產品上市的速度與成本,創造最大效益。
其骨生長因子(OIF)藥物授權自日本Osteopharma公司,博晟並透過投資該公司取得Osteopharma16股份;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RevoCart)則來自於台灣工研院和台大醫院骨科合作開發,授權美國醫材大廠Exactech的技術。
美國Exactech為取得取此技術,於2008年在台灣成立子公司「台灣美精技」,進行產品商品化開發,2012年底開始高規格多中心臨床試驗。並於2017年12月以換股方式與博晟合併,成為博晟主要股東之一。
博晟目前旗下產品包括BiG001、BiG006,主要適應症分別為開放性脛骨骨折與腰椎椎體間融合。用於開放性脛骨骨折的BiG001與腰椎椎體間融合的BiG006,已完成臨床前相關準備,將儘快陸續向台灣、美國、日本與中國提出臨床試驗申請。
博晟產品研發進度最快的是BiG009,BiG009專案是採用台灣工研院研發,由博晟團隊加以改良的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RevoCart),進行關節軟骨修復。
目前已經在台灣11家醫院完成臨床試驗,包括台大、三總、台北慈濟、林口長庚、雙和、台中榮總、中國醫、彰化秀傳、成大、高雄長庚和高醫。
博晟鎖定成長中的龐大骨科醫材市場:骨科問題可能源自外傷,或與老化相關的骨骼肌肉退化。全球老年人口預估將在2050年達16億人,隱含骨科醫材市場成長潛力龐大。
根據GrandViewResearch數據,全球骨科醫材市場在2026年可望達477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3.1%。
除了創新骨材外,為永續發展,未來博晟將持續拓展相關業務,建立全方位的骨骼與軟骨健康照護,充實獲利。
上周成交量冠軍是北極星藥業-KY,成交量有6,709張,股價從19.09元下跌至15.82元;亞軍豐華成交量5,921張,股價則是從42.43元上漲至44.19元;第三名的台康生技成交量2,768張,股價從37.96元下跌至35.39元,前三名僅豐華為價漲量增。
上周成交量前十名中有高達七檔都是新進榜,包括北極星藥業-KY、帝圖、榮炭科技、新盛力、優你康、泉盛,以及惠特。從股價來看,帝圖、榮炭科技、新盛力、優你康、泉盛為價漲量增,其中上周漲幅以榮炭科技的22.8%最高。
本周有兩家公司登錄興櫃,博晟生醫從事高階及高品質骨骼及軟骨修復骨材產品研發、製造及銷售,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40元。
昇佳電子從事感測晶片之研究、設計、開發及銷售,興櫃認購價格訂為每股210元。
董事長陳德禮表示,博晟鎖定研發門檻最高,利潤也最高的第三級 複合性再生骨科醫材,其產品結合藥品或細胞和創新生物骨材,可加 快骨骼或軟骨修復速度。進度最快的BiG009,目前海外授權也已啟動 ,除了大陸可望採合資方式進軍外,歐美則傾向授權,目前都已有洽 談對象。
博晟主力產品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RevoCart)是採用工研院 研發,2008年技轉給美國Exactech旗下「台灣美精技」,2017年12月 博晟以換股方式合併台灣美精技後,積極進行關節軟骨修復開發。目 前BiG009專案已經在台灣11家醫院完成臨床試驗,預計第三季完成臨 床數據分析,最快明年上半年取得上市許可。
另外,開發的骨生長因子(OIF),藥物授權自日本Osteopharma公 司,博晟投資取得Osteopharma 16%股份。該產品鎖定的二大領域中 ,用於開放性脛骨骨折的BiG001與腰椎椎體間融合的BiG006,已完成 臨床前相關準備,將盡快陸續向台灣、美國、日本與大陸提出臨床試 驗申請,預計今年就會送件申請台灣、美國一期臨床試驗。
博晟目前實收資本額為8.2億元,主要股東包括晟德集團居第一大 、持股約21%,元大金控集團旗下之投資公司居第二大、持股約8% ,永昕、美精技(Exactech)、台灣微創、年興紡織、國泰金控集團 旗下之投資公司等持股都約5%,合計前十大股東持股62%。
陳德禮昨日說明公司未來規畫與展望,他說,博晟鎖定研發門檻最高,利潤也最高的第三級複合性再生骨科醫材,未來要搶攻「骨關節退化」的大市場。
博晟登興櫃參考價格為每股40元。
博晟的技術多元,聚焦骨科退化疾病,其中骨生長因子(OIF)藥物,技轉自日本Osteopharma公司,博晟透過投資該公司取得Osteopharma 16%股權,另外,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則來自於台灣工研院和台大醫院骨科合作開發,技轉自美國醫材大廠Exactech的技術。
美國Exactech於2008年在台灣成立子公司「台灣美精技」,進行產品商品化開發,2012年底開始高規格多中心臨床試驗,並於2017年12月以換股方式與博晟合併,成為博晟主要股東之一。
博晟目前旗下有三大產品線,包括BiG001、BiG006、BiG009,其中,BiG009是開發進度最快的產品,已經在台灣11家醫院完成臨床試驗,將申請上市許可。
至於用於開放性脛骨骨折的BiG001與腰椎椎體間融合的BiG006,已完成臨床試驗準備,下一步將向台灣、美國、日本與大陸提出臨床試驗申請。
陳德禮說,博晟鎖定的骨科修復領域病患數目連年成長,以軟骨修復為例,據meddevicetracker市場研究文獻,目前美國每年因軟骨深層次傷害,需要進行的人工關節替換手術可達95萬例以上,預估以約4.9%年成長率,逐年增加。
博晟目前實收資本額為8.2億元,主要股東包括晟德集團、元大金控集團、永昕、美國醫材公司美精技(Exactech),台灣微創,年興紡織、國泰金控集團旗下之投資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