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諾華公司新聞
在剛剛落幕的第27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頒獎典禮上,來自全台灣的優秀醫療院所展現了驚人的創新與實力。在激烈的競爭中,共有13項項目從將近300項申請中脫穎而出,獲得評審團的推薦獲獎。其中,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與台灣諾華分別榮獲兩座金獎,成為本次頒獎典禮的焦點。
評審團總結指出,今年的醫療院所類別共有六大組別,通過嚴謹的19項審查指標,展現了台灣在國際競爭中的高度實力。其中,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團隊以AI心電圖分析系統奪得銀獎,該系統能準確辨識心血管疾病與心律不整,將全院總體死亡率降低了17%。這項研究也將於2024年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Medicine》。
北榮團隊則在癌臟癌治療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癌臟癌存活率提升7倍,並改寫了胰臟癌治療指引。臺大醫院腸胃內科則以全球首創的幽門桿菌組織性篩檢獲得銀獎,成功預防胃癌發生,並將其納入全球胃癌防治策略報告。
在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為了照護糖尿病患者,開發了「糖友健康APP」,結合AI智能輔助,並針對原住民病人開發太魯閣語衛教系統,獲得護理金獎。
台灣諾華則以其罕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一次性基因療法獲得藥品類金獎,該療法能直接修復受損的基因,為SMA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選擇。
這屆評審總體觀察,醫療院所類共六大組別,通過19項審查指標嚴選,展現高度的國際競爭力,包括:三總AI預警降低全院17%死亡率、北榮團隊癌臟癌存活率提升7倍改寫胰臟癌治療指引、臺大全球獨創防治篩檢胃癌發生率下降55%。
三軍總醫院心臟內科團隊奪得代表亞洲第一的銀獎,團隊將自主研發的AI心電圖分析系統導入臨床應用,建立早期偵測死亡風險的預警系統,可準確辨識29種心血管疾病與24種心律不整,準確度高達0.828至0.988,已讓全院總體死亡率顯著降低了17%。相關研究於2024年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Medicine》,展現國際級醫學研究實力。
另一銀獎得主的臺北榮民總醫院胰臟癌治療暨研究中心,則專攻過去被稱為「癌王」、死亡率極高的胰臟癌,透過達文西微創手術、化學治療、光子治療與重粒子治療等方法,將胰臟癌5年存活率從5%至10%提升至36.9%,曾成功治療95歲的超高齡患者,改寫胰臟癌治療歷史。團隊曾參與國際胰微創手術規約會議,並撰寫國際教科書《Pancreas Cancer》手術專章。
臺大醫院腸胃內科則以獨步全球首創幽門桿菌組織性篩檢,成功預防胃癌發生,並由WHO引用為台灣經驗,納入全球胃癌防治策略報告,這次獲得醫院社區服務組銀獎。團隊目前已將計畫推廣至18縣市、55原鄉,其中在馬祖普及率高達90%,成功協助當地胃癌發生率下降55%、死亡率減少36%。這些改變世界的成就,都是台灣最引以為傲的軟實力。
今年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頒授兩座金獎,分別是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與台灣諾華。台灣有超過200萬名糖尿病患,每年奪走上萬條性命,是國人不可忽視的慢性病。花慈開發「糖友健康APP」,結合AI智能輔助,讓糖尿病患者從入院到出院後都能獲得完善的照護;且因花蓮獨特的族群分布,面對原住民病人,開發太魯閣語衛教系統,幫助因語言隔閡造成就醫障礙的患者得到正確衛教知識,獲得護理金獎。
台灣諾華開發的罕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一次性基因療法,直接修復受損的基因來對抗疾病,不同於其他需終身給藥的治療方法。其高品質製造技術、全程冷鏈運送,為罹患SMA的嬰幼兒帶來全新的治療選擇榮獲藥品類金獎。
總統賴清德頒發賀電表達勉勵與祝賀:「第27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與SNQ國家品質標章頒獎典禮,匯聚科技智慧力量,厚植醫療照護實力,引領創新發展動能,彰顯產業卓越價值,攜手為實現健康臺灣願景貢獻心力。」
大會總召集人陳維昭致詞表示,「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自從1998年開始開辦以來,今年邁入第27屆,每年都是以全球第一、亞洲第一或臺灣第一作為金、銀、銅獎指標,遴選出臺灣醫療與生醫大健康產業的典範,每一年都看到臺灣的醫療機構持續締造國際級成就,建立全球臨床指引。
另一項生醫界盛事「第21屆國家新創獎」已於去年12月26日舉行授獎典禮共評選出196組獲獎團隊,報名參賽團隊為近三年來最高。
第27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暨「SNQ國家品質標章」完整得獎名單,詳見大會官網:www.snq.org.tw/。
深耕台灣超過30年的台灣諾華,在2023年12月27日這個特殊的日子,榮獲了「國家新創獎」的殊榮,特別是拿到了「國際新創獎」的獎項,這可是來自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女士的親手頒發啊!這一榮耀的獲得,對台灣諾華來說,絕對是創新治療藥物領域的又一次驕傲,也是對他們在藥物研發及創新領域領導地位的再次確認。 話說這次獲獎的CAR-T療法,真的是一個大驚喜!2017年,這個療法就得到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核可,成為世界上首個商品化的CAR-T藥物。這個療法在原料階段就使用冷凍細胞保存技術,讓臨床醫師在治療上更加靈活,能夠更早為患者量身打造治療方案。由於CAR-T是一種活細胞藥品,製作過程非常複雜,需要高度個人化,因此只有在認證醫院和特別訓練的醫事人員才能進行。 台灣諾華在推廣這項創新醫療的過程中,與多家醫學中心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從臨床試驗的引進,到醫院品質管理計畫的推動,再到醫療照護團隊的教育訓練,每一步都做得非常到位。他們還建立了完備的全球化、客製化冷鏈物流線上系統,讓這項創新治療得以在台灣落地生根,並不斷進步,與國際細胞治療產業保持同步。 台灣諾華的成就,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們的全球總部位於瑞士,作為全球最大的跨國藥廠集團之一,擁有250年的歷史,在創新產品的研發上具有豐富的經驗。從生產合成織物染料到化學品,再到現在的藥品研發,諾華始終秉持著「重新創想醫藥未來」的宗旨,致力于改善和延長人類的生命。他們的願景是成為引領醫藥領域變革的值得信賴的領導者,並通過技術領先的研發和全新的方法,減輕社會上最大的疾病負擔。
主委陳儀莊手中接獲「國家新創獎」中之「國際新創獎 」;這也是台灣諾華連續
第二年以創新治療藥物蟬聯該獎項,凸顯諾 華在藥物研發及創新上之領導地位。
此次獲國家新創獎評審團肯定之CAR-T療法為2017年獲美國食品藥 物管理局
FDA核可,是世界上首個商品化的CAR-T藥物。在原料階段使 用冷凍細胞保存進
廠,使臨床醫師在實務操作上更有彈性,可以更早 為患者制定良好的治療策略。
CAR-T為活細胞藥品,為高度個人化製 作與療程,每個步驟都是治療品質的關
鍵,因此只能在經過認證的醫 院與受過特別訓練的醫事人員進行,諾華在引進此
創新醫療的過程中 也與多家醫學中心之跨部門團隊建立密切合作之夥伴關係,透
過不同 層面的努力,讓藥品及細胞基因治療製劑落地台灣,包括臨床試驗的 導
入、醫院品質管理計畫引入、醫療照護團隊教育訓練,並透過完備 的全球化、客
製化冷鏈物流線上系統、使此創新治療能在台灣落地執 行,並使台灣在細胞基因
治療上得以不斷精進,繼續與國際細胞治療 產業接軌。
連續兩年獲「國家新創獎」的諾華全球總部在瑞士,為全球最大的 跨國藥廠
集團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250年前,在創新產品的研發擁 有豐富經驗,從生產
合成織物染料跨足化學品,最終研發藥品。諾華 成立的宗旨是「重新創想醫藥未
來」,以改善和延長人類的生命,其 願景是成為引領醫藥領域變革值得信賴的領
導者,同時諾華致力提供 創新價值的藥物,並透過技術領先的研發和全新的方法
來減輕社會最 大的疾病負擔。
國家新創獎評審團總召集人楊泮池強調:「得獎團隊展現創新、應用和臨床價值,而病人端能使用到才真正有意義」。台灣諾華總裁麥芳蘭表示,諾華公司的宗旨為「重新創想醫藥未來」以改善和延長人們的生命。國家新創獎代表台灣對醫療創新的布局,對諾華而言,除了研發創新藥物,還需藉由與醫療生態系的全方位合作,以及持續增進用藥的可近性,方能扭轉患者的人生。
神經內分泌腫瘤相較於肝癌與肺癌較不常見,且因為其徵狀常與其他疾病相似,往往造成診斷上的挑戰。傳統上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治療多以體抑素、口服標靶藥物與化療為主,不過當療效不佳時可選擇的治療藥物並不多。諾華研發之最新療法為術後復發、多處轉移或其他療效不彰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並幫助緩解症狀、停止或延緩腫瘤進展和提高總生存率的新選擇,不僅嘉惠病人、提供醫師更新一代的治療選擇,更是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重要里程碑。
每年7月舉行的亞洲生技大會獲得國際回響,熱度持續延續,本屆亞洲生技大展(BIOAsia-Taiwan)不受疫情影響接棒展出,650家指標性廠商,展出1,600個攤位,大會特別推出13大專區,包括:生物相似藥,以及醫藥醫材、生技服務、智慧醫療、國際醫藥、細胞與再生醫療、精準醫療及基因檢測、製藥設備與儀器、政府學研、新創與產學育成,展示生技醫學、防疫成果亮點技術。
展場國家館區集結比利時、美國、波蘭、菲律賓、瑞士、奧地利、澳洲、德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看好台灣生技前景,國際知名藥廠/醫材公司GSK、Cytiva、BD、諾華、禮來、中外、武田等國際大廠熱烈參展,共同打造台灣與國際生醫的合作橋梁。
不僅國內外大廠齊聚,政府學研單位亦大力支持,中研院、經濟部、科技部、衛福部等機構突破技術與新創,展出豐碩的生物技術研發成果,展現台灣生技爆發力。
此次大展11月4日至10日安排線上展覽,虛實整合、雙線展出,業界登錄即可免費參觀。此外,同期展出「亞洲美容保養.生技保健大展」,完整呈現美容保養與保健原料供應鏈,歡迎全台生技業者、藥廠、醫界、投資人、健康產業與金融專家等買主前往參觀。
台灣諾華總裁謝麗娟指出,參與此次的策略合作,實踐諾華企業宗旨「重新創造醫藥未來」。AI輔助診斷軟體的問世,希望未來能幫助更多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病患及早篩檢,並及早獲得治療,降低失明風險。
她強調,諾華身為全球製藥領導者,致力運用資料科學發展先進藥品、運用大數據分析及AI數位科技;未來將與宏碁持續合作,再創造台灣AI智慧醫療新里程碑,並推向國際市場。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指出,台灣醫療領先世界,資通訊產業同時也在全球大放異彩,台灣健康醫療產業的未來發展,應利用資通與醫療人才優勢,借重AI科技結合智慧醫療,有效提升健康醫療的品質與效益。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藉由宏碁在AI人工智慧技術領域的科技,加乘臺大醫院豐富的臨床經驗,打造AI輔助診斷軟體,為台灣智慧醫療建立全新里程碑。
宏碁9日與國防醫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將參與由科技部規畫、國防醫學院建置之防疫科學研究中心(ResearchCenterforEpidemicPreventionScience)研究計畫,雙方並將合作透過智慧醫療的研發導入,推助未來流行傳染病的預防更有效率,降低防疫醫療體制的負擔。
宏碁董事長陳俊聖表示,透過宏碁在先進AI技術與資通訊產業經驗,加乖上國防醫學院在醫學基礎及三軍總醫院在臨床醫學研究的深厚實力,雙方的合作首先將瞄準疫苗開發、建立疫苗開發平台,並在未來新型傳染病再次蔓延全球前加速進行疫苗研發。
近年來積極推動多元事業營運引擎的宏碁,在智慧醫療領域默默打下地基,今年爆發疫情以來,其亦持續在多領域與防疫及醫學單位合作,包括與台灣疾病管制署(CDC)合作建立醫院感染管制即時通報系統。
在此之前,宏碁並於去年底與台灣諾華展開智慧醫療的跨界策略聯盟,除運用宏碁在AI技術與資通訊產業經驗,並結合台灣諾華在醫藥產業對疾病及治療的知識、臨床試驗及查驗登記的經驗,從含括全球智慧醫療法規、市場研究及應用推廣、臨床試驗設計、眼科AI的合作研發、到心血管疾病整合照護等方面,合作打造台灣智慧醫療生態系,加速智慧醫療的產業化、產品化與國際化進程。
《HR Asia》是由亞洲權威人力資源雜誌創辦,也是亞洲區規模最 大的雇主品牌獎項,並針對亞洲超過200萬位員工與雇主之職場感受 進行嚴謹的調查,獲獎實數不易。台灣諾華第一次參加此獎項,就贏 得評審團青睞,於162間企業中勝出,同時獲得「亞洲最佳企業雇主 獎」和「2020 WeCare最佳關懷員工獎」兩大獎項。
台灣諾華總裁謝麗娟表示,台灣諾華得到2020『亞洲最佳企業雇主 獎』,又同時得到全台只有八家企業得到殊榮的「2020 WeCare最佳 關懷員工獎」倍感榮耀,這一切除了肯定台灣諾華致力於量身打造員 工深層需求的優質工作環境之決心與努力,也歸功所有的員工一起打 造最優質的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
台灣諾華人力資源部部長洪瑩真表示,台灣諾華以員工為中心、站 在員工角度去思考,量身打造員工深層需求的優質工作環境與福利; 在諾華工作,員工只要專心致力於如何發揮自己的潛力、追求夢想和 朝自己設定的目標邁進即可,其它的都交給公司」。
除了對內部關懷員工善盡企業社會責任CSR,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延 燒全球數月,身為醫藥界領導企業的台灣諾華,對外部亦致力於企業 社會責任,在今年5月捐助新台幣180萬元給予「聯合勸募」,雙方攜 手進行「防疫物資專案計畫」,提供1萬542件防疫物資至全台155個 社福單位,協助弱勢團體防疫,而藉由此社會關懷也更凝聚員工向心 力。
此次雙方合作,主要為運用宏碁先進的AI技術與資通訊產業經驗,並結合台灣諾華在醫藥產業對疾病及治療的知識、臨床試驗及查驗登記的經驗,在符合法規的資訊安全平台下,共同打造台灣智慧醫療生態系,加速智慧醫療的產業化、產品化與國際化進程。合作的內容包含全球智慧醫療法規、市場研究及應用推廣、臨床試驗設計、眼科AI的合作研發、心血管疾病整合照護。
這個首開國內尖端科技與藥廠的跨界合作先例,期將實驗性的AI醫療落地,並且輔助專業醫護人員更精準的判讀疾病狀態,例如未來的AI軟體將集結大量的疾病數據,透過這套系統,能使醫護人員以AI技術更聰明、更有效率的在早期辨認出疾病,有助病患及早治療,進而改善生活品質。雙方初期將鎖定的合作疾病領域為黃斑部退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心血管疾病等。
宏碁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施振榮表示,智慧醫療是未來的世界大趨勢,宏碁在典範轉移的過程中不會缺席,積極打造可以國際化的應用方案。希望宏碁AI技術能在台灣醫療發展扮演重要貢獻者,創造產業新價值。這次的合作是台灣人的驕傲,將豐沛的科技能量和醫療進行整合,讓智慧醫療守護全民健康。
宏碁昨天與諾華策略結盟,宏碁技術長張瑞川表示,雙方合作已經一年多,主要為運用宏碁先進的AI技術與資通訊產業經驗,結合台灣諾華在醫藥產業對疾病及治療的知識、臨床試驗及查驗登記的經驗,在符合法規的資訊安全平台下,協助宏碁向衛福部申請認證,共同打造台灣智慧醫療生態系,加速智慧醫療的產業化、產品化與國際化進程。
張瑞川指出,雙方合作的內容包含全球智慧醫療法規、市場研究及應用推廣、臨床試驗設計、眼科AI的合作研發、心血管疾病整合照護。張瑞川強調,透過宏碁的AI運作,希望將實驗性的AI醫療落地,並輔助專業醫護人員更精準判讀疾病狀態,例如未來的AI軟體,將集結大量的疾病數據,透過這套系統,能使醫護人員以AI技術更聰明、更有效率的在早期辨認出疾病,有助病患及早治療。
張瑞川進一步說明,例如現在眼科求診病患愈來愈多,都需要眼科醫師診斷患者的眼部病變狀況,若未來導入此AI醫療,將可先進行病患的眼部AI診斷,將醫學上的資源用到極致。
據了解,美國已經有類似新創公司成為美國AI醫療軟體的先驅,宏碁目標先把台灣市場做穩,宏碁與台灣諾華未來亦將更進一步應用全球營運平台,將台灣智慧醫療產品推向國際市場。
昨天出席的還包括宏碁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施振榮、宏碁價值創新中心前瞻技術總處長許銀雄,以及諾華亞太區總裁 Alexis Serlin、諾華台灣總裁謝麗娟和諾華亞太區醫療事務處處長陳志忠等人。
在黃斑部病變識別部分,宏碁可望於明年初取得國內藥證,接下來亦將輸出至歐美市場,屆時宏碁旗下可望再孵育出下一隻小金雞。
宏碁首開IC系統業者與藥廠跨界合作先例,5日與台灣諾華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初階鎖定在包括黃斑部退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心血管疾病等,導入AI影像判讀識別及大數據分析應用,再逐步擴及至包含全球智慧醫療法規、市場研究及應用推廣、臨床試驗設計、眼科AI的合作研發、心血管疾病整合照護等項目,期利用雙方優勢將AI智慧醫療技術產品化,並加速產業化及國際化。
諾華亞太區總裁AlexisSerlin預告,活到150歲的世代即將來臨,諾華不僅是一家製藥、賣藥廠,更大的願意在於為全人創造更好的人生。諾華台灣總裁謝麗娟指出,透過與宏碁合作導入AI智慧醫療應用,將能推助其在對的時間給予病人最合適的藥物治療,進一步落實及早發現、治療並儘早治癒的目標。
宏碁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施振榮表示,宏碁近年來將AI導入智慧醫療及與台灣大型醫療院所,包括攜手彰基醫院、北醫及高醫導入智雲健康管理平台,亦為北榮日間照護中心提供包含人臉及行為辨識解決方案之智慧監控系統,至於旗下子公司「智醫」也已與國內眼科檢測設備廠明達醫學科技合作。
宏碁技術長張瑞川指出,透過與諾華首階合作在黃斑部病變識別的部分,最快明年初就可在台取得衛福部食藥管理署核發的藥證,將有助於其進一步將該AI應用軟體推往更多醫療院所,後續也將申請美國及歐盟的相關醫藥認證。
台灣諾華總裁謝麗娟表示,諾華在台深耕22年,憑藉豐富的CSR成果連續4年榮獲「天下企業公民獎」殊榮,更在公司治理、企業承諾、社會參與、環境永續等面向,以實際行動為台灣藥業樹立典範。諾華在未來也將持續發揮企業公民的影響力,朝向最受景仰的製藥公司目標邁進。
身為醫藥領域的領導者,諾華以「探索改善生活品質和延長人類生命的新途徑」為使命,並以「成為引領醫藥領域變革值得信賴的領導者」為願景,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並著重於擴大醫療保健範圍與責任經營兩大領域,體現關懷及照護的使命。
諾華在各疾病領域的預防治療及新藥研發始終不遺餘力,更不斷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精神,盼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生活。於2017年舉辦「扭轉乾癬人生,淨我所能攝影展」,藉邀請乾癬患者穿上泳衣展現自信的一刻,鼓勵更多病友走出陰霾,積極接受治療。
2016年的「感病身受計畫」,諾華針對專精的疾病治療領域,以各種型式幫助同仁感同身受理解患者真正需求。其中包含同仁模擬、參與患者的「一日生活」;擔任病友團體志工等。2009年推動的「諾華慈善關懷計畫」,同仁愛心捐款至今已資助全台18個弱勢團體,累計捐款金額突破3,200萬元,不但享譽全球諾華,更是台灣企業募款標竿。(金萊萊)
Ayres教授首先使用半致死量(LD50)的檸檬酸桿菌(Citrobacter rodentium)對小鼠進行感染,結果有各半的小鼠死亡或存活。分析比較存活及死亡小鼠的腸道基因表現後發現,健康存活的小鼠體內,鐵的代謝水平明顯較高。他進一步以LD100(全致死劑量)的檸檬酸桿菌感染新一批小鼠,再將小鼠分成兩組,一組給予正常飲食,另一組則給予為期兩周的含鐵飲食,結果發現,正常飲食小鼠到第20天即全數死亡,而外加膳食鐵的小鼠,則全數存活且保持應有的健康與活力,而回復正常飲食後也沒有觀察到疾病的復發。一年後,Ayres教授再次對小鼠進行分析,他驚訝發現,檸檬酸桿菌並非死亡或被排出體外,而是失去了它原有的毒性,共榮共存於小鼠的腸道微生態中。這說明新療法成功化敵為友,讓病原菌與宿主從對抗轉向合作。
回顧人類對抗生素的發展,自佛萊明發現盤尼西林以來,廣效抗生素拯救了全球無數患者,然而後續濫用也造成抗藥性超級細菌的出現。在印度,每年有近6萬名新生兒遭超級細菌感染死亡。而今年英國也傳出病患感染無藥可治的超級淋病雙球菌,同月美國疾病管制局則是公布200例無法治療的細菌病例。就在上個月,澳洲國立大學也發現三株可耐受目前所有抗生素的新型葡萄球菌。
根據WHO於2016年公布的預測,目前全球每年死於微生物抗藥性感染的患者約為70萬人,如果沒有獲得改善,到2050年,每年全球死亡人數將上攀到1,000萬,累計經損將高達100兆美元。美國FDA早在2012年就通過研發新型抗生素獎勵辦法(Generating Antibiotics Incentives Now Act),鼓勵藥廠投入研發新型抗生素,除優先審批外,無論專利到期與否,上市後都給予五年獨賣期,如果是創新藥物,獨賣期可能延長至十年。
然而,激勵政策只帶來大藥廠短暫的熱情,2014年,默克(Merck)斥資84億美元收購抗生素企業Cubist。2016年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諾華(Novartis)與葛蘭素(GSK)承諾要攜手挺進新型抗生素研發。但很快地,賽諾菲(Sanofi)、阿斯利康(AstraZeneca)、愛力根(Allergan)和麥迪遜醫藥(Medicines),接連退出抗生素市場,而今年年初,諾華也選擇退出。
對大藥廠而言,由於新型抗生素需等待各種藥物失效後才能使用,而目前抗藥性細菌感染的市場實在太小。杜克大學統計顯示,從2000年到2017年獲批的16個抗生素藥物中,只有五種每年的銷售額能夠超過1億美元。這與動輒數十億美元的癌症藥物,可說天差地遠。因此,隨著科學家對體內微生態的了解,發展對微生態影響小、專一度高的新療法,將是取代傳統廣效抗生素,開創用於一線治療並帶來巨大商機的重要方向。英國Summit Therapeutics就為困難梭菌感染(CDI)開發了一種專一性高的窄譜抗生素-SMT19969,目前已完成II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使用SMT19969的病人只有14.3%的復發率,而使用萬古黴素等廣效性抗生素的病人則平均有高達34.8的復發率,可見專一性的抗生素,保留正常微生態的同時,也減少了CDI的復發率。Cell發表的研究是從生態下手,成功將致死病菌馴化成了無害共生菌,這暗示以細菌代謝物或益生元來治療感染症的生態亦或環境療法,有機會能達到類似的治療效果,而這將會是未來充滿潛力的發展方向。感染症新療法的革命性思維正在崛起,牽動的不只是每年400多億美元的抗生素市場,更是解除超級細菌對人類生存威脅的希望之所在。(作者是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分析師)
主辦單位說,此次展出聯合台大、中醫大、北醫、秀傳、彰基等各大醫院聚焦智慧醫療、BioICT領域,其中,國際科技大廠Google(谷歌)的人工智慧(A.I.)部門將率團來台觀摩,而該領域負責人也將出席演講,有機會透過此次大展,與台灣生醫產業界建立合作機會。
此次醫療科技展,除了谷歌外,國際大廠也將攜手來台觀摩,包括NVIDIA(輝達)、Microsoft(微軟)、Novatis(諾華)、Takeda(武田)等,均將參與「醫療X科技高峰會」。
在醫院展出與主題方面,台大醫院將與四家生醫公司合作展出腸道菌叢植入有關技術,秀傳將與華碩結合,展出24個攤位,展出「未來手術室」,另外,也將結合多家科技公司,展出科技結合醫療的應用成果。
積極跨足CAR-T療法的Juno,2017年才年重金禮聘楊育民為執行副總裁,主要是藉重其過去在製程開發的專長,目前Juno投入的淋巴癌CAR-T療法,已有100多位加入臨床,預計6月完成收案,並力拚2018年年底上市,成為全球繼諾華、吉利德(Gilead)後,第三個取證。
楊育民昨日參加天下雜誌主辦的經濟論壇中表示,免疫療法是很「精準」且「個人化」的醫療,這跟過去醫學及生技業發展大不同。過去治病,要歷經「藥廠到醫院」的供應鏈:廠商製造藥物、存貨,再把藥送到醫院、治療病人。
免疫療法是從「手臂到手臂」的歷程:從病人身上取出血液、篩選出T細胞,再改造T細胞成CAR-T細胞、培養至一定數量後,注入病人體內。改造後的T細胞如同被喚醒的軍隊,可士氣高昂地攻擊癌細胞。
不過,改造後的T細胞如果太強了,在攻擊完癌細胞後,也會再攻擊好細胞,因此,要如何控制則為成功關鍵。去年楊育民加入Juno後,在不斷改善製程後,從第一代到第三代,已將製程時間,從3周降到約2周,且價格降低約三成。
楊育民說,他的目標是要將原本的21天縮短為3∼6天,並從淋巴癌延伸至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甚至是實體腫瘤。
楊育民表示,免疫療法已不再是理論,而是貨真價實的存在。2017年8月,諾華推出的CAR-T療法,成了首例上市的療法。這也開啟生技業的熱潮,如吉利德以119億美元購併KitePharma。2017年12月底,強生和中國「南京傳奇」還簽署協議,權利金達3.5億美元,意味著連中國的基因療法也將強盛。
不過,目前細胞療法的價格極高,如諾華CAR-T療法的價格達47.5萬美元。因為一個病人的療法需要一個製程,目前製程仍仰賴大量人力。因此,全球76億人口,或許僅有20億、30億人能享用細胞療法,這是很悲傷的事實,希望未來其他40億、50億人口能用到此療法。
另外,國際大廠拜耳、諾華分別要在本月率團來台洽談投資事宜,據了解合作範圍也鎖定在生醫大數據、新藥、基因檢測三方面,但詳細內容必須等洽談後才會明朗。
諾華、拜耳都已在台設立分公司,主要負責產品進口與銷售,不過近年僅在台灣投入產品臨床試驗,未來,若能與台灣生醫公司有進一步合作,台灣業者將可加速打進國際市場、創造新商機。
生物產協近期率國內生技產業代表訪歐,由生物產協理事長李鍾熙領軍,針對「生技醫藥」、「精準醫療」、「醫療器材」三議題,選定比利時、荷蘭、瑞士、德國等國交流,共計14個台灣企業單位、21為個人代表共同參與,歐洲有超過50家以上生技公司參與合作洽談,潛在商機逾千億元。
此次訪歐,是台灣生醫產業首度參訪歐洲。李鍾熙指出,荷蘭、瑞士、比利時針對台灣Big Data、生技新藥、基因體檢測等議題皆表示進一步投資意願,其中包括國際大廠拜耳、諾華等,潛在合作商機驚人。
此次生物產協訪歐各國,又以荷蘭對於與台灣生技合作最積極。
根據統計,包括諾華藥廠、聯合健康集團、嬌生、快捷藥方、生物基因、吉利德科學等六大醫療保健龍頭股,第2季財報的EPS均優於市場預期,幅度介於0.9∼19.6%,財報公布後,股價也出現0.44∼4.47%的漲幅,讓醫療基金近期堪稱「紅光滿面」。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著眼於基本面,醫療保健類股的財報揭露進入高峰,包括製藥龍頭嬌生、醫療服務龍頭聯合健康集團上季獲利不俗,市場焦點也從川普施政風向轉至企業營運。
值得注意的是,嬌生、聯合健康集團的股價近期創下歷史新高,主要是長線退休基金對其配息率十分滿意,這也意味著,投資人可將均衡配置各次產業的醫療基金視為核心配置、長期擁抱。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生技醫療產業受到景氣波動和系統性事件的影響相對小,主要是因為人口老化已成趨勢,用藥及醫療服務需求持續增長,加上產業創新動能旺盛,產值得以長期且穩定的增長,因此中長線投資潛力看好。
此外,今年來生技醫療產業無論是在新藥數量、研發數據和資本市場活動上,表現都較去年來的優異,其中,在新藥核准方面,今年來FDA已通過26件,已超過去年全年22件,數量明顯回溫,評價面上也具吸引力。
整體來看,在基本面穩健、評價面具優勢,以及政策可望鬆綁等利多支持下,生技醫療類股後市表現可期。法人強調,除了財報數據報佳音,美國官方政策也讓醫療產業更為「健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創新藥品採取更為友善的審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