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銀行(公)公司新聞
台灣銀行舊制勞退戶數持續減少,累計提存金額達2.5兆
根據勞動部統計,截至8月底,舊制勞退準備金提存戶數為7.4萬戶,較去年同期減少3.13%。包含孳息與收益,累計提存金額約為2兆5,16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74%。
舊制勞退適用者為2005年6月30日前就在職場中、且未換雇主者。雇主每個月從勞工薪資總額中提撥2%至15%至台灣銀行所設立的「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符合工作25年以上、年滿55歲且工作15年以上、或年滿60歲且工作10年以上三者中其一,即可自請退休並領取退休金,須於退休次月起的五年內提領完畢。
另外,勞動部也說明,勞保基金預估明年度保費收入為5,168億餘元,給付支出為6,017億餘元。但勞保基金收入不只有保費收入,還包括基金投資收益及政府撥補。明年政府已編列1,300億元撥補,加計投資收益等,預估勞保基金規模仍將呈微幅成長。收不抵支的說法尚未計入保費以外收入,且非實際發生數。
台銀房貸利率飆新高 首購熱潮難掩資金吃緊
中央銀行統計顯示,8月五大銀行(包含台灣銀行、合作金庫銀行、土地銀行、華南銀行及第一銀行)新承做房貸金額跌破千億元,為近四個月來首見。然而,平均房貸利率卻攀升至金融海嘯以來的近188個月新高,達2.194%,反映銀行資金緊縮,房貸利率持續上揚。
自2009年2月五大行庫房貸平均利率跌破2%以來,長期維持低利率環境。2021年9月平均利率更低至1.346%。不過,進入升息循環後,房貸利率持續走高。去年4月突破2%,8月新承作房貸利率更高達2.194%,回到16年前金融海嘯時期的水準。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央行升息加上房貸吃緊,銀行房貸利率上揚。央行要求銀行將資金留給首購、都更危老與企業投資發展,整體房貸利率水準居高不下,甚至有銀行首購房貸利率2.6%起跳。
儘管五大銀行承做新青安房貸,但一般房貸利率攀升,拉高整體房貸水準。房貸利率連續17個月站穩2%以上,許多銀行仍有排隊現象。非首購客戶貸款難度增加。
曾敬德指出,銀行放款態度謹慎,採取「以價制量」策略,減少非首購貸款。首購客戶也需仔細審視財務狀況。建議民眾可向保險公司或網銀詢問,目前有網銀房貸利率2.385%起跳。
國際金價飆升,反映在臺銀黃金存摺牌價,每公克賣出價格不僅突 破2,700元,更一度觸及2,721元新高,與近一年低點約1,898元相比 ,價差高達4成之多。外匯專家李其展表示,黃金目前屢創新高,預 期將延續多頭格局,接下來續漲空間大,但要再大幅上漲機率不高, 以往經驗來看,創高後會迎來一波整理,隨著美國聯準會降息題材, 估計金價走勢將以緩漲為主。
臺銀根據美國銀行報告指出,金價近期來到2,600美元,預期寬鬆 周期將推動金價,2025年上看3,000美元,建議跟隨主要央行的腳步 購買黃金。美銀分析師強調,黃金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儲備資產,且 在各類資產中與股票的相關性最低。
根據外電報導,貴金屬交易商Allegiance Gold營運長Alex Ebkar ian預期,由於財政與貿易赤字的影響,市場正在將未來更大幅度的 降息納入考量,這將使得美元走弱,若將當前的地緣政治風險、赤字 、低收益環境和美元疲軟等因素結合,金價未來進一步走高的可能性 跟著將大增。
勞動部23日公布舊制勞退準備金統計數字,至今年8月底止,舊制 勞退準備金提存戶數74,433戶,年減3.13%,家數提存率為99.89% ,累計提存金額約為2兆5,160億元,累計撥發金額1兆6,271億元。
舊制勞退適用者為在2005年6月30日前就在職場中、且未換雇主者 ,為雇主在勞工每月薪資總額2%至15%內,按月提撥至雇主在臺銀 所設立的「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若換雇主則中斷。根據舊制規定 ,符合工作25年以上、年滿55歲且工作15年以上、或年滿60歲且工作 10年以上三者中其一,即可自請退休並領取退休金,須於退休次月起 的五年內提領完畢。也因此,舊制勞退準備金的戶數每月皆會減少。
另外,關於勞保基金可能收不抵支,勞動部23日亦說明,勞保基金 預估明年度保費收入為5,168億餘元,給付支出為6,017億餘元,但勞 保基金收入,非僅保費收入,尚包含基金投資收益及政府撥補,明年 度政府已編列1,300億元撥補,加計投資收益等,預估勞保基金規模 仍將呈微幅成長。而收不抵支的說法,是尚未計入保費以外收入,且 非實際發生數。
根據中央銀行的統計,自2009年2月五大行庫(臺銀、合庫銀、土 銀、華銀及一銀)房貸平均利率跌破2%以來,便開啟長達14年的1字 頭房貸低利時代,2021年9月平均利率更低至1.346%,不過之後隨著 進入升息循環,近二年來房貸利率持續走高,去年4月突破2%,近期 資金緊縮,8月新承作房貸利率更高達2.194%,目前房貸利率已回到 16年前金融海嘯時期的水準。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上一波央行升存準率,加上 房貸狀況吃緊,銀行房貸利率就往上攀升,央行要求銀行更是將資金 留給首購、都更危老與企業投資發展,整體房貸利率水準居高不下, 甚至有銀行首購房貸利率2.6%起。
雖然五大銀行承做許多新青安房貸,不過一般房貸利率攀升,拉高 整體房貸水準,以致現在房貸利率已經連續17個月都站穩2%以上, 甚至許多銀行仍有排隊現象,非首購的客戶要貸款難度更是增加。
曾敬德表示,央行喝完咖啡後,銀行放款態度更為謹慎,銀行有頗 有「以價制量」的趨勢出現,非首購的客戶盡量少做,即使是首購的 客戶也會仔細看個人的財務條件狀況,整體房貸資金可以說是相當緊 縮,建議民眾現在可以往保險公司或網銀詢問看看,現在有網銀的房 貸利率2.385%起跳。
央行調升存準率再祭信用管制 房貸更難貸
緊盯房貸市場的中央銀行於 19 日宣布,再次調升存款準備率 1 碼(0.25 個百分點),同時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公股銀行主管表示,此舉將進一步加劇房貸取得難度。
儘管對於銀行而言,既有房貸案件已過剩,但央行新措施將直接影響有意購屋的民眾。銀行提醒,民眾應注意以下兩大重點:一、確定交付尾款時間;二、於購屋合約中加入「貸款不足」解約條款,避免斷頭認賠。
公股銀行評估,央行最新措施將有效抑制房市買氣,下半年交易量預測將放緩。此外,存準率連續調升導致可貸資金減少,不僅影響個人購屋貸款,法人企業貸款亦受波及。其他貸款項目則因各產業情況不一,借貸意願可能有所差異。
至於房價是否受此影響而下修?銀行主管認為,國內景氣回升,受 AI 題材帶動的台股走勢穩定,加上內需與就業表現良好,整體而言,房價下修空間有限,下半年房市將呈現「量趨緩、價持穩」的局面。
央行於 19 日公布 8 月五大銀行(台銀、合庫銀行、土銀、華銀及一銀)新承作房貸金額,單月大幅減少 249.98 億元至 967.41 億元,連續三個月突破千億元的紀錄至此中斷。官方分析指出,此現象反映兩個因素:一是 8 月民俗月效應抑制購屋需求;二是部分銀行已達 72-2 條上限所致。
聯準會降息刺激金價飆破新高,台銀:美元走弱有利持續上行
發佈時間:2019年9月19日
公股銀行徵才人數逐年下滑 台銀報考人數十年來大減七成
八大公股銀行每年徵才重頭戲甫落幕,今年報考人數較去年減少1,363人,持續呈逐年減少趨勢。據統計,2011年單是台銀一家就有萬人報考,現僅約3,000多人,顯示有意投入金融業的新血數量大幅銳減。
金融研訓院統計,今年首輪鎖定應屆畢業生的招考總計報名人數為15,861人,年減9.4%。業界人士指出,由於此輪徵才面向應屆畢業生,具備代表性。儘管減幅略有縮小,但從業外轉入金融業的人數仍持續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台銀近年來報考人數大幅下滑。2011年時,台銀報考人數達萬人,如今僅剩約3,000多人,等於欲捧金飯碗的人數大減七成。其他公股銀行如一銀、華銀的報考人數也普遍減少,錄取率上升。
金融圈主管分析,年輕行員流動率較高,各行庫招考次數偏多,反映出少子化、世代價值觀改變、法令變革等因素的影響。儘管公股銀行仍以穩定著稱,業績導向逐年升高,不適應的年輕人可能選擇轉職或考取公職。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合庫銀行報名人數已超車台銀,成為最受嚮往的公股銀。推測其成功導因於人資進校園推廣得宜,以及民營化行庫薪資較具彈性,福利在公股中名列前茅。
八大公股行庫的例行徵才均委託金融研訓院辦理。據金融研訓院統計,上半年八大行庫首輪鎖定應屆畢業生的招考總計報名人數為15,861人,較去年減少1,363人,年減9.4%。
據指出,以首輪的徵才統計才具代表性,主因此輪為面向應屆畢業生的大規模徵才,代表每年從業外中真正有志從事金融業的新血,目前趨勢仍逐年下行,但減幅略有縮小。
首輪於上半年結束後,下半年各行庫視自身需求通常會招募經驗行員或專業人員等,甚至近年也常會有第二輪針對畢業生的一般行員招考。如合庫銀行本月就宣布展開第二次新進人員甄試,釋出100名職缺,主打一般金融人員,起薪39,800元。
熟悉招考情況的金融圈主管表示,2011年時臺銀報考人數達萬人,一銀、華銀、彰銀也有6,000人,每家銀行平均錄取率個位數。現在臺銀頂多3,000多人;一銀及華銀約2,000人內,錄取率上升到雙位數。總體而言十餘年來報考人數已大減七成。
該主管說,這幾年看到的態樣是年輕行員流動率較高,各行庫招考次數也偏多。除「少子化」是絕對因素之外,還有世代價值觀改變、法令變革等影響。
該主管認為,多數還會選擇公股行庫者的取向是穩定以及相對於民營銀行的業績壓力較輕,不過行庫民營化後業績導向逐年升高,而這批人若不適應也會選擇繼續「考試」轉職,如報考臺銀、土銀等百分之百國營銀行,或轉戰高普考等相關財經類組公職。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合庫報名人數已超車臺銀,登上最受嚮往的公股銀。以今年第一輪徵試為例,合庫名額326人、臺銀291人,報考人數合庫約4,500餘人超過臺銀的3,200餘人,多出千餘人報名。據悉,現任輸出入銀行理事主席戴燈山過去任合庫副總時,督導人資進校園推廣做得不錯,且民營化行庫薪資較有彈性,合庫福利在公股中名列前茅。
公股銀評估,連同央行最新出手的第七波信用管制在內的措施,對 抑制房市買氣會有顯著效果,預估下半年房市交易量將放緩。至於存 準率連二升,導致市場可貸資金減少,不只對自然人購屋貸款造成影 響,法人企業貸款也會受到衝擊,至於其他貸款項目,面對利率提升 ,各產業情況未必一致,但部分接單狀況還沒完全復甦的傳統產業, 借貸意願可能降低。
至於房價是否將因此下修?行庫主管說,目前國內景氣好轉,加上 AI題材帶動台股走穩,內需、就業情況大致良好,因此整體來看,房 價下修空間即使有、也很有限,下半年房市將呈現「量趨緩、價持穩 」。
央行19日也公布8月五大銀行(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及一銀 )新承作房貸金額,單月大減249.98億元至967.41億元,連三月破千 億元的紀錄至此中斷。官員分析,主要反映兩種情境,一是8月的民 俗月效應,壓抑買房需求,二是部分銀行碰觸到72-2條上限所致。
聯準會宣布降息後,現貨金價18日強彈逾1%,一度升破每盎司2, 600美元大關,刷新歷史新高紀錄,但終場收在2,598.6美元,現貨金 價19日盤中大漲1.2%,報每盎司2,588.38美元,紐約12月期金上揚 0.5%,報每盎司2,611.8美元。
石文信表示,黃金飆上歷史新高後,獲利了結賣壓出現,也讓金價 瞬間拉回,但整體趨勢而言,後市表現仍持續看好,只是在近期會有 震盪波動,估計在50美元以內都算正常。目前觀望重點是國際匯率變 化,隨著Fed啟動降息循環,黃金未來走勢明朗,預估10月到11月中 可能突破2,600美元,今年內有機會推升至2,700美元。
臺銀報告分析,金價走強後投資人追價意願不高,加上鮑爾在記者 會上表示,降息2碼並非常態,並指出就業成長已放緩,通膨已朝2% 目標前進,但仍處較高水平,點陣圖顯示年底前尚有降息2碼空間, 全年降幅為4碼,少於市場預期,金價聞訊回落。
臺銀報告中提到,從瑞士銀行(UBS)分析來看,黃金的避險特性 ,使其成為當前不確定環境下具吸引力的投資,加上Fed進入降息循 環,美元指數下跌,金價持續創歷史新高,由於低利率將降低持有黃 金的成本,且預期美元將繼續走弱,有利於金價持續上行,預期明年 6月有機會來到2,700美元。
**台灣銀行外幣存款持續攀升,累計前七月增幅破紀錄**
根據金融管理委員會 (金管會) 最新統計,截至 2024 年 7 月底,我國銀行外幣存款餘額達 14 兆 8,634 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已連續六個月「月月攻頂」。
累計前七月,外幣存款大幅增加 8,388 億元,為史上同期增額最大。截至 7 月底,以當時美元匯率 32.836 元換算,外幣存款餘額約為 4,527 億美元,月增 9 億美元。
金融業者表示,儘管 7 月美元對新台幣升值近 1.2%,但 8 月卻大幅貶值 2.7%,導致外幣存款「縮水」。此外,美國將於 9 月啟動降息循環,預計資金將從外幣存款「緩步搬離」。
一家銀行主管指出,7 月外幣存款餘額 14.8 兆元,可能是全年的高點。金管會則認為,影響外幣存款變動的因素眾多,包括美元升息、升值、台股漲跌,以及企業收付貨款等。
自 2022 年美國開啟升息循環以來,我國外幣存款大幅增加,2022 年全年增幅達 1 兆 7,584 億元,為史上最大。2023 年升息腳步暫緩後,全年外存量僅增加 2,285 億元。
截至 7 月底,擠入「兆元俱樂部」的六大外幣存款行分別為中信銀、兆豐銀、北富銀、台灣銀行、玉山銀和第一銀行。其中,台灣銀行 7 月底外幣存款餘額為 1 兆 689 億元,較 6 月底增加 21%,成長動能最強。
外匯存款再登高峰 出口暢旺助推
根據金管會統計,至7月底,國內銀行外幣存款餘額已達14兆8,634億元,連續六個月成長,創下歷史新高。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9,695億元,高於去年增幅。
銀行局官員分析,外幣存款飆升主要有四項因素:客戶收取貨款、投資款回贖、發行海外存託憑證,以及資金調度。
在出口暢旺和美元利率高檔維持下,台灣銀行業外幣存款累積快速。今年6月時,一銀正式加入「兆元俱樂部」,成為歷史上首見外幣存款突破兆元的六大銀行,包括中信銀、兆豐銀、北富銀、玉山銀和一銀。
其中,中信銀外幣存款在過去一年增加超過2,000億元,北富銀、台灣銀行、一銀也都有超過千億元的增幅。
中信銀表示,儘管美國聯準會預計將降息,但美元與新台幣間的利差仍大,預計外幣存款將維持穩定水位。
一銀指出,由於美元匯率走升和企業戶大額貨款匯入,前七月外幣存款餘額增加約11%,至7月底已達1兆365億元。然而,聯準會降息循環可能不利美元表現,後續仍需關注外資動態和美國大選結果。
華銀強調,由於全行業務發展需求,前七月外幣存款年增6%,主要為加強吸收外幣存款所致。儘管美元利率仍處高點,但預計未來美元走勢可能轉弱,年底前可能維持在相對高檔。
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7月底國銀外幣存款餘額14兆8,634億元續寫史上新高,已連六個月「月月攻頂」,累計前七月增加8,388億元也是史上同期增額最大;惟金融圈示警,8月台幣狂升,9月美又將啟動降息循環,國人資金料將從外幣存款「緩步搬離」。
若以7月底美元匯率32.836元換算,7月底外幣存款餘額是4,527億美元,僅月增9億美元,月增額連三個月縮減,顯示降息腳步倒數,資金不再「錢」進外幣存款,或是趁7月美元走升逾1%,趁勢獲利了結、結售為新台幣。
一家銀行主管說,7月美元對台幣升值近1.2%,但8月卻一舉大貶2.7%,將讓8月外幣存款「縮水」,再加上9月美國將啟動降息循環,都將撼動外幣存款版圖,料7月外幣存款餘額14.8兆元恐已是全年高點。
金管會認為,影響外幣存款月變動因素多元,除美元升息和升值、台股漲跌外,企業收付貨款、投資款贖回、資金調度等均會影響。
金管會從2004年開始統計國銀外幣存款,這20年來,以2022年美國開啟暴力升息,使外存全年大增1兆7,584億元,年增額史上最大;2023年暫停升息後,全年外存量僅增加2,285億元,增額僅是2022年全年的13%。
2024年美國利率維持高位、推升美元大漲,外幣存款也一路水漲船高,從2月底外幣存款水位攀到歷史新高後,已連六個月「月月攻頂」,7月底餘額14兆8,634億元,月增2,050億元或1.4%,月增額是21個月來最多。
金管會分析,7月單月國銀外幣存款大增,主因是客戶收到大額貨款匯回、投資款贖回、發行海外存託憑證及資金調度等。
累計前七月大增8,388億元,是2023年一整年外幣存款增額的3.7倍,也達到2022年全年高峰的47.7%,也連續兩個月締造了六家「兆元」銀行。
這六家擠入「兆元俱樂部」者,包括中信銀、兆豐銀、北富銀、臺銀、玉山銀和第一銀行,7月底外幣存款餘額續站穩兆元大關;但8月美元驟貶,情勢隨時可能逆轉。
以前十大外幣存款行來看,7月底年增率續持雙位數成長者,是中信銀、北富銀、臺銀、一銀和台新銀等五家銀行,較6月底多了一家,其中又以臺銀年增21%成長動能最強。
7月底前六大外幣存款行,全擠入「兆元俱樂部」,中信銀以1兆5,076億元居冠,兆豐銀1兆1,833億元次之,北富銀1兆1,588億元居第三,臺銀1兆689億元,第一銀1兆365億元居第五,首度超車玉山銀的1兆353億元。
國銀外幣存款連六月創新高,金管會統計至7月底,本國銀行外幣存款餘額達14兆8,634億元,連六個月成長、續創歷史新高,月增1.
4%。銀行局官員分析,外幣存款再創新高主要有四因素,即客戶收到貨款、投資款贖回、發行海外存託憑證及資金調度。
銀行局統計,前七月外幣存款除1月呈現月減,其餘六個月都是月增,累計增加8,38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9,695億元,高於去年 同
期增額9,188億元。但今年新台幣兌美元逐月貶,若排除匯率因素 、換算為美元,7月底外匯存款4,527億美元,前七月累計減少36億美 元。
由於出口暢旺、美元利率維持高檔,國銀外幣存款累積快速,本來 「兆元俱樂部」只有五大銀行,但今年6月時一銀加入,出現史上
首 見外幣存款破兆元六銀行,包括中信銀、兆豐銀、北富銀、臺銀、玉 山銀和一銀,至7月底仍維持六大行,其中中信銀近一年增加破2,00
0億元,北富銀、臺銀、一銀也都增加破千億元。
中信銀指出,7月外幣存款增加439億元,主因美元利率仍處高檔, 外幣存款持續增加,整體較去年同期增加16%,今年前七月累計
增加 約1,312億元,成長幅度超越去年同期。推估美國聯準會將降息1碼至 2碼,但美元與新台幣間利差仍大,短期預估外幣存款量仍會維
持在 穩定水位。
一銀認為,今年前七月外存餘額增加約11%,主要是美元匯率走升 及企業戶大額貨款陸續匯入所致,至7月底餘額1兆365億元、月增2.
8%,也是因企業戶將貨款匯入。目前預期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不利美元表現,但新台幣匯率主受外資動向牽引,後續仍宜持續關注美
國大選、利率政策動向及外資動態。
華銀強調,前七月外幣存款年增444億元或成長率6%,主要為因應 全行業務發展所需,加強吸收外幣存款所致。目前美元利率仍處相
對 高點,且受降息預期,客戶承作長天期存款意願增加,但預估未來美 元難以持續看漲,長線走勢可能轉弱,今年底前可能續位在相對高
檔 。
台灣銀行積極備戰富豪理財市場,搶搭降息順風車
面對美國貨幣政策預期將反轉降息,公股行庫積極應對,並將目光瞄準快速成長的財富管理業務。其中,台灣銀行(簡稱台銀)正進行積極準備,期望搶進富豪理財市場大餅。
財富管理服務為公股行庫業務多元化的重要一環,透過跨出傳統企金業務領域,公股行庫希望能建立「雙引擎獲利」模式,增加穩定獲利來源。其中,高端財富管理業務因可延伸至企業主、大股東和高階主管等高資產客戶,更是各行庫競相爭取的目標市場。
目前四大公股金控旗下銀行,包括兆豐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和合作金庫銀行,均已取得高端財富管理 2.0 牌照,並在富豪客戶數量和管理資產規模上領先。
為爭取降息帶動的理財商機,台灣銀行也積極送件申請牌照,預計最快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可獲核准開辦。雖然台灣銀行先前因重大裁罰事件影響,暫時無法申請牌照,但目前已具備申請資格,且內部已積極展開準備作業。
業界人士指出,申請開辦富豪理財業務需具備一定條件,包括資本適足率、風險管理能力和內控制度等。除台灣銀行和台企銀外,土銀、彰銀等公股銀行也已具備申請資格,並正積極準備相關作業。
公股行庫積極搶進富豪理財市場,一方面是為提升獲利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為迎合市場需求。隨著降息預期,市場預計股債資本市場行情將受惠,財富管理業務需求也將隨之增加。
**台灣銀行擠進房貸前十大,公股銀行展現強勢**
台灣銀行近期表現搶眼,7月房貸排名超前玉山銀行,躍升第八大。與去年7月相比,公股銀行在房貸市場持續展現強勢,台灣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等銀行均名列年增率前段班。 資料顯示,7月房貸前七大銀行排名與6月相同,分別是台灣銀行、土地銀行、中國信託銀行、合作金庫、台北富邦銀行、華南銀行與國泰世華銀行。搶眼的變化在於第一銀行擠下玉山銀行,成為房貸前十強的第八名,彰銀則維持第十名。 台灣銀行不僅房貸排名上升,按年增率來看,也以15.68%位居第四。華南銀行則以23.09%的年增率,成為前十大房貸銀行中唯一增幅突破兩成的銀行。彰銀年增率也達到19.76%,高於大多數銀行。 此趨勢反映了近一年來房貸市場的變化,公股銀行展現強勁成長動能,而民營銀行則略顯保守。央行總裁楊金龍此前已呼籲銀行加強管控不動產貸款,共改善信用資源過度集中於不動產市場的狀況。 在央行的政策影響下,銀行近期加強貸款審查,預期將對新青安房貸的撥款件數和金額造成影響。央行表示,相關措施將有助於穩定房市,預防金融體系風險。 ```資料顯示,今年7月,房貸前七大銀行排名與6月相同,分別是臺灣銀行、土地銀行、中國信託銀行、合作金庫、台北富邦銀行、華南銀行與國泰世華銀行,唯一的變化是,第一銀行擠下玉山銀行、搶下「老八」寶座,彰化銀行維持第十,僅落後玉山銀行。
若與2023年7月相較,除今年1月臺灣銀行正式擠下土地銀行,仍為房貸新龍頭外,房貸市場呈現明顯的「公進民退」趨勢。
回顧2023年10月,合庫銀行也超車台北富邦銀行、重返「老四」,今年3月彰化銀行推走台新銀行、擠入第十;4月華南銀行取代國泰世華銀行、拿下第六;7月則是第一銀行擠下玉山銀行、前進第八。
金管會數據顯示,今年7月,公股銀行房貸業務大有斬獲,與去年同期相較,臺灣銀行與華南銀行,一年增加金額均突破千億元,其中台銀年增1,417億元,華銀增加1,181億元。
進一步觀察年增率,華銀年增23.09%,為前十大房貸銀行裡,唯一增幅突破二成的銀行,其次則是彰銀,年增率也高達19.76%、逼近二成,第三則是一銀,年增16.85%,臺銀與合庫年增率分別為15.68%與15.55%,分居第四與第五。
財政部資料顯示,7月新青安房貸受理件數6,805件、金額544.73億元,其中只有臺銀、土銀受理件數與金額維持小幅成長,其餘五家泛官股銀行全數衰退。儘管如此,受到案件排隊審理影響,7月新青安撥貸件數仍有7,876件,相較於6月的7,244件成長約8%,撥貸金額623.32億元也較6月增加近一成,銀行業者認為,受到行庫加強貸前徵審、貸後管理等措施下,預計今年底前將可看到新青安房貸的撥貸件數、金額「雙降」局面。
央行總裁楊金龍8月下旬邀34家國銀總經理座談,籲請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共同改善信用資源過度集中不動產貸款情形;房市買氣如日中天,讓央行等不到9月19日的第3季理監事會議就提前出手,是否促使8、9月房貸前十大銀行排名重新洗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央行自2020年12月至今年6月已六度調整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以防範銀行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市場;加上相關部會持續精進健全房市措施,截至2023年上半年,房市景氣逐漸降溫,不動產貸款成長趨緩。
不過,自2023年下半年起,新青安房貸點燃房市大火,房市交易擴增,房價走高,帶動銀行房貸年增率上升,今年7月底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達37.4%、接近歷史新高37.9%,顯示銀行信用資源集中不動產貸款情形有待進一步改善。
7月底新青安房貸餘額為1兆571億元,單月大增529億元,占國銀房貸餘額比重高達9.9%,為去年8月新青安政策上路以來的最高水準。
除了四大公股金控旗下銀行已經取得高端財管2.0牌照,持續開發新客、擴大管理資產規模(AUM),非金控的公股銀行包括土銀、彰銀,也緊鑼密鼓準備送件申請,搶進富豪理財大餅。
財政部督導公股行庫,要求公股行庫多元化業務,跨出企金業務的舒適圈,增加獲利的第二支柱,也就是所謂的銀行獲利「雙翅膀」,因此包括消費金融乃至財富管理,公股行庫均投注資源,尤其從企金業務可延伸企業主、大股東、高階主管等的高端財富管理業務,更是兵家必爭。
四大公股金控兆豐、第一、華南與合庫金旗下銀行,都已經取得高端財管2.0牌照,富豪客戶數與AUM,在已經獲准開辦的12家公民營銀行中,也都名列前茅,其他公股行庫包括土銀、彰銀等,也已經準備送件,希望最快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可望申請獲准開辦,正好迎接降息帶動的理財商機。
行庫高層指出,要申請開辦富豪理財業務,有諸多資格條件,八大公股行庫中,台銀尚未申請主因有重大裁罰事件影響,台企銀則是囿於資本適足率限制尚未達到申請門檻,土銀、彰銀均符合條件下,兩家銀行內部都已經展開申請準備,希望盡快加入開辦高端財管2.0的行列,多元化收益來源、擴大業務綜效,搶進前景看好的富豪理財市場。
台灣銀行董事長呼聲高 董瑞斌、凌忠嫄競逐銀行公會理事長
台灣銀行公會於今日召開理監事會議,確認將發函給旗下會員銀行公會,並於 10 月 1 日召開會員代表大會,改選新任理事長。目前呼聲最高者為兆豐金控暨兆豐銀行董事長董瑞斌,以及台灣金控暨台灣銀行董事長凌忠嫄。
銀行公會理事長過去多由台灣銀行董事長兼任,但前任理事長呂桔誠任滿後卸任,並由前兆豐金控暨兆豐銀行董事長雷仲達接任。雷仲達卸任後,董瑞斌與凌忠嫄成為新任理事長熱門人選。
金融業界人士表示,董瑞斌與凌忠嫄在業界評價甚高。董瑞斌曾擔任第一金控董事長、合庫金控董事長等職,並展現良好經營績效。而凌忠嫄曾在國庫署任內收回復彰銀公股經營權,接任土銀董事長、輸出入銀行理事主席後,也有豐富的從業經驗。
若董瑞斌或凌忠嫄當選銀行公會理事長,預計將帶領銀行業繼續穩健發展。此外,銀行公會於今日通過憑證政策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宗賢請辭,由華南銀行副總經理黃守良接任。
同時,銀行公會根據金管會指示,修正「金融機構作業委外使用雲端服務自律規範」。此次修正旨在應對金融機構使用雲端運算、雲端儲存等新興技術多元化,提升數位轉型與金融服務敏捷性。銀行公會制定自律規範,強化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及管控機制,提升雲端服務管控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