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智能公司新聞
台灣大同集團近年來積極搶進淨零減碳市場,旗下能源服務公司大同智能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在大同智能總經理黃允巍的帶領下,大同智能以能源管理與淨零減碳一站式服務,為企業提供全面性解決方案,在Energy Taiwan展覽中展現實力。黃允巍強調,減碳關鍵在於節能,建議企業改用高效能設備,並利用綠電與储能技術,達到供電自主及淨零目標。大同智能在太陽光電、储能、充電樁等領域都有深厚經驗,積極與各類企業合作,推動綠化政策,未來發展潛力無窮。
台灣大同集團昨(17)日宣布了一個重要的策略轉變,積極挺進海外太陽能市場。大同集團將出售旗下「大同智能公司」的部分股權,並計劃引入兩大策略夥伴:軟銀香港基金和德意志交易所旗下的基金。這一動作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特別是關於股權出售的具體比重、交易金額以及未來策略夥伴是否會加入董事會等細節。 大同集團總經理沈柏延在9月13日與歐洲能源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時,已經透露大同智能未來兩年的發展計劃,包括申請股票初次上市(IPO),並釋放股權給內外资企業,甚至考慮與合作夥伴共同進行海外投資。董事長王光祥在今年的股東會上強調,大同集團將跨足新能源事業,提供「淨零管理」及「智慧整合服務」,力圖搶攻東協地區的新能源商機。 大同智能作為大同集團的主要能源事業體,資本額約50億元,去年營收達30億元,主要業務集中在太陽能和儲能統包工程,佔比約七成。預計今年這一比例將突破八成,並從售電電費中獲利。截至目前,大同智能已經掌握了近1,500個案場,案場掛表量超過300MW,總發電量超過11億度。 大同智能作為大同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專注於綠能的多元化發展,服務範圍涵蓋太陽能、儲能、充電樁、綠電交易平台和智慧能源等。去年,大同智能取得售電業執照,並已經有針對金融及科技製造業轉供綠電的實績。在儲能方面,大同智能去年底取得了台電冬山超高壓變電所儲能案標,建置工程接近完成,預期將大幅提升營收。此外,大同智能也將储能應用從表前儲能自動頻率控制輔助服務(AFC)逐步拓展至表後储能應用。 未來,大同智能將為用電大戶、一般企業和工廠用戶、低壓用戶等提供契約容量優化及最佳化能源管控等商業模式。在節能方面,大同智能提供產業高耗能設備免費健檢,以及耗能設備最適化更換等顧問服務,協助客戶申請節能補助,並已經為半導體產業、百貨業和食品業等行業提供服務。
大同智能,這家台灣的知名企業,近年來在電力與新能源領域發揮了驚人的活力。在團隊不斷調整營運重心的過程中,電力產業(包括重電、電纜、馬達、智慧電表等)與新能源成為了成長的雙引擎。9月13日,大同智能與歐洲能源交易所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攜手在台灣與歐洲共同推廣碳市場發展,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大同智能不僅在台灣積極發展,同時也關注到東南亞市場。與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IETO)建立友好關係,展現了大同智能對於東南亞市場的野心。在新能源業務上,大同智能採取了多元化的策略,與歐洲能源交易所的合作將幫助台灣企業更好地接軌歐洲碳議題,未來甚至有機會擴大與德意志交易所集團的合作。 在東南亞地區,大同智能尋求與策略夥伴成立合資公司,或以業務整合輸出至海外模式,積極打入這個市場。最近,大同智能與印尼商務代表團進行了數位與能源轉型商機的交流,董事長王光祥強調,大同智能多年來積極參與台灣基礎建設及企業數位與能源轉型,將成為印尼產業與城市轉型升級的強有力後盾。
企業邁向淨零永續之路經緯萬端,大同智能總經理黃允巍一語道破「減碳」是其中最主要的關鍵,而用電是碳排的主要來源。他建議,將工廠老舊生產設備改用IE4馬達、高效率變壓器與高能效空調,可發揮很大節能效果。大同集團為成立百年的重電與馬達事業大廠,變壓器、馬達與空調產品線完整,搭配大同智能的全方位能源方案,可在節能減碳立即看到成果。企業應從管理用電開始,全盤檢視能源的取得與耗用,適時使用綠電或導入太陽光電及儲能設備,精準投入減碳資源。
大同智能在太陽光電領域經營十數年,從發電業跨足到售電業,近年更發展儲電與充電。大同投資儲能電廠,為全台首批參與台電輔助服務,並發展表後儲能系統設計與應用。黃允巍強調,表後儲能有助企業用能轉型,達到供電自主及邁向淨零,是工廠一本萬利的投資。
不僅是用電大戶履行綠能義務的選項,善用儲能系統可提高電力調度彈性,以「削峰填谷」節省電費,降低台電的契約容量,缺電時成為電力備援,還可參與台電需量反應獲取收益。
大同智能與多個企業合作,累積表後儲能實績。包括協助國內紙廠建置5MW儲能系統,完成初步的表後儲能規畫,年底前還會與多家廠商簽約合作。
大同智能搭上電動車數量快速增加的浪潮,去年投入家用充電樁建置,至今年營收翻倍成長,今年完成兩座超充站、後續還有多座規畫中。目前全台住宅社區與商辦大樓的充電樁安裝比例偏低,大同智能緊抓住車主的充電焦慮商機,未來充電站事業將成為成長主力之一。
大同智能以一站式服務,提供淨零浪潮下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減少企業推動綠化政策的困難。黃允巍透露,許多企業已從觀望轉為實際行動,「表後儲能」需求者眾,未來發展潛力無窮,不少廠商洽談表達高度興趣。多數企業先以小規模試點做起,拉抬後續的龐大需求,積極建構自給自足的綠電供應網,催生表後儲能市場熱度快速增溫,預計2050年前都炙手可熱。
大同集團握有綠電供應資源,並具備能源管理技術團隊,在電力及碳權市場為用電大戶、RE100企業及國際供應鏈業者提供完整方案,協助實現社會責任永續目標,將K1304攤位完整呈現。
市場關注交易細節,包括大同智能股權出售比重,或是以增資發行新股等相關方式進行,以及實際金額,未來策略合作夥伴是否加入董事會等。大同表示,下周正式說明集團太陽能海外布局的計劃相關事宜。
大同集團總經理沈柏延9月13日與歐洲能源交易所簽定戰略合作協議時提到,大同智能未來兩年發展包括送件申請股票初次上市(IPO),釋股對象包括內外資企業,也不排除找合作夥伴前往海外投資。
董事長王光祥在今年大同股東會中則表示,大同集團跨足新能源事業,提供「淨零管理」及「智慧整合服務」,搶攻東協新能源商機,在相關業務上,將組織改造、資產活化、引進策略投資人,為集團帶來獲利。
據了解,目前大同智能是大同能源主要事業體,資本額約50億元,去年營收約30億元,主要業務為太陽能、儲能統包工程,占比約七成,預估今年占比突破八成,獲利來自售電電費,到今年底握有近1,500間案場,案場掛表量超過300MW,總發電量超過11億度。
大同智能是大同100%持股子公司,聚焦多元化發展綠能,服務涵蓋太陽能、儲能、充電樁、綠電交易平台、智慧能源等,去年取得售電業執照,已有針對金融及科技製造業轉供綠電實績。
在儲能方面,大同去年底取得台電冬山超高壓變電所儲能案標案,建置已近尾聲,預期營收將大進補。同時,儲能應用也將由表前儲能自動頻率控制輔助服務(AFC),逐漸拓展至表後儲能應用。未來針對用電大戶、一般企業及工廠用戶、低壓用戶等,將提供契約容量優化及最佳化能源管控等類型之商業模式。
在節能方面,大同智能提供產業高耗能設備免費健檢,以及耗能設備最適化更換等顧問服務,協助向經濟部申請節能補助,客戶包括半導體產業,為其檢測耗能設備及提升綠電使用比例,也已打入百貨業及食品業。
大同於9月13日才與歐洲能源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朝向資訊共用、企業服務、舉辦共同活動及協同推廣等方式,在台灣與歐洲共同推廣碳市場發展;大同也關注東南亞市場,與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IETO)建立友好關係。
大同指出,大同智能在新能源業務上有多種策略,與歐洲能源交易所簽署MOU,協助台灣企業接軌歐洲碳議題,未來也有機會擴大與德意志交易所集團合作。在東南亞地區,大同尋求與策略夥伴成立合資公司、或以業務整合輸出至海外模式,打入東南亞市場。
大同日前與印尼商務代表團交流數位與能源轉型商機,董事長王光祥指出,大同多年來集團協助台灣基礎建設及企業數位與能源轉型,將是印尼產業與城市轉型升級最堅強的後盾。
大同智能,這家在台灣能源服務領域頗具影響力的公司,近年來在電動車充電樁建置、超充站發展上不斷進軍,展現出強大的企業活力。今年,大同智能不僅完成了兩座超充站的建設,還有更多超充站正在規劃當中,預計今年充電樁事業的營收將實現倍增。 大同集團近年來積極推動企業能源轉型及減碳相關事業,成果斐然。截至今年底,大同集團的太陽能案場掛表量已超過300MW,案場數量接近1,500場,總發電量超過11億度。大同智能的獲利主要來源是售電電費收入,而最大營收來源則是太陽能、儲能統包工程,今年估計這部分將佔比超過8成。未來,節能、綠電、充電樁案件將陸續加入營收陣容,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成長。 大同集團強調,目前台灣住宅社區與商辦大樓的充電樁安裝比例還相對偏低,未來公共停車場至少要有2%的充電停車位。以台灣現有的40萬個公共停車場車位來計算,未來將有超過8,000個充電停車位,市場潛在商機十分可觀。 在储能方面,大同智能去年底得標的台電冬山超高壓變電所储能案已進入尾聲,將為公司營收帶來顯著增長。在節能方面,大同智能提供各產業的高耗能設備免費健檢,並提供耗能設備最適化更換等顧問服務,同時協助申請節能補助。近期,大同智能已成功協助半導體產業提升綠電使用比例,展現出其在節能領域的專業能力。
大同集團近年積極投入資源發展企業能源轉型及減碳相關事業,大 同集團能源事業到今年底累計太陽能案場掛表量超過300MW,案場數 近1,500場,總發電量超過11億度。大同智能獲利主要來源為售電電 費收入,最大營收來源則為太陽能、儲能統包工程,占比約7成,今 年估將突破8成,此外,明年節能、綠電、充電樁案件將陸續貢獻營 收,穩定成長。
大同指出,目前全台住宅社區與商辦大樓的充電樁安裝比例尚偏低 ,公共停車場未來至少要有2%充電停車位,以目前全台公共停車場 有40萬個車位計算,未來將有8,000個充電停車位,潛在市場商機大 幅擴大。
儲能方面,大同去年底得標的台電冬山超高壓變電所儲能案建置已 近尾聲,營收將大進補。節能方面,大同智能提供各產業的高耗能設 備免費健檢,及耗能設備最適化更換等顧問服務,並協助向經濟部申 請節能補助,已成功協助半導體產業提升綠電使用比例。
大同電子(2371)近年來不斷從傳統家電製造商的角色轉型,積極布局電力與新能源領域,並將集團內相關業務整合至子公司大同智能。該公司不僅規劃在兩年後推動IPO,同時也與歐洲能源交易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希望幫助台灣企業與歐洲碳市場接轨,未來更將與德意志交易所集團擴大合作,進軍東南亞市場。
大同智能目前資本額達50億元,隨著台灣新能源產業的逐步發展,大同智能和大世科等子公司都能以顧問的角色,協助國內企業實現減碳目標。智能去年營收約30億元,今年則目標要實現雙位數成長。目前,大同智能正在盤點集團內可切入的業務,並規劃在兩年後啟動IPO程序。
本月13日,大同智能與歐陸能源與碳交易平台——歐洲能源交易所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MOU),這將為台灣企業參與歐洲碳市場提供更多便利。未來,大同智能將與德意志交易所集團進一步深化合作,不僅限於技術交流,還將共同拓展東南亞市場的布局。
大同智能目前資本額50億元,台灣新能源才逐步開始發展,包括集 團內的大同智能和大世科,都能用顧問的角色協助國內企業減碳;智 能去年營收約30億元,今年目標預計要有雙位數成長,目前正盤點大 同智能能夠切入的大同集團業務,規劃在二年後啟動IPO。
大同智能也在本月13日與歐陸能源與碳交易平台歐洲能源交易所, 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MOU)。
大同集團,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近年來正進行著一場驚人的轉型之旅。從家電、電子產業,一路邁向資通訊,現在更搖身一變,成為綠能領域的領軍者。旗下子公司大同智能,更是這次轉型的重要推手。就在13日,大同智能與歐洲能源交易所(EEX)締結了戰略合作備忘錄,為台灣的綠能發展開啟了新篇章。
這次的合作,讓大同智能與EEX攜手拓展國際碳權市場,共享兩地碳市場數據與能源產品資訊,為台灣企業開辟新的綠能商機。大同集團董事長王光祥表示,這次的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象徵著大同集團轉型綠能的成果,並將百年企業注入新活力。
大同智能董事長沈柏延也強調,與EEX的合作,不僅為台灣與歐洲碳市場發展提供企業端的鏈結,更為全球氣候變化應對扮演關鍵角色。隨著淨零碳排世界趨勢的發展,大同智能將提供台灣企業在減碳、淨零碳排等相關服務,助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EEX總裁Peter Reitz則表示,與大同集團的合作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他們期待未來能有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為台灣企業淨零減碳做出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台灣企業更了解全球淨零碳排發展趨勢,大同智能還舉辦了論壇,邀請了德意志交易所集團、德銀遠東投信等重量級來賓,共同探討台灣企業因應之道與商機。
大同集團的這次轉型,不僅是對企業自身的突破,更是對台灣綠能發展的貢獻。相信在未來,大同智能將帶領台灣綠能產業走向新的高峰。
台灣企業大啟綠色商機,大同集團積極布局減碳領域,推出多元淨零減碳解決方案,為台灣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從綠電建置與能源管理,到碳盤查數據與健檢服務,再到耗能設備更換與節能補助申請,大同集團不僅協助企業制定減碳目標策略,還提供實際的執行協助。這樣的服務範疇,讓大同集團成為台灣企業淨零轉型的強有力後盾。 隨著政府2050淨零目標的推動,國發會預估2023年可減少碳排量達7,200萬至7,600萬噸,創造龐大商機。2023年至2030年,預計將帶動企業投資超過4兆元,創造5.9兆產值和55.1萬個就業機會。在節能方面,六大工業製程改善與商業設備汰換等政策,也將擴大至5,500億元相關產值。 大同集團總經理沈柏延強調,台灣眾多優質企業在國際供應鏈中具有重要地位,面對國際大廠對供應商減碳目標的嚴格要求,大同集團積極布局淨零碳排領域,利用自身經驗和國際夥伴,幫助台廠成功轉型,應對碳稅、碳關稅等挑戰。 大同智能總經理黃允巍表示,大同智能擁有「再生能源發電業」與「再生能源售電業」兩張執照,全力投入減碳工作。在大同智能的布局下,太陽能、儲能微電網等領域已取得實績,預計2023年綠電轉供量將達461萬度,向著一年10億度的綠電交易目標邁進。大同智能積極搶佔台灣近80億度的綠電缺口商機,成為台灣綠電市場的重要力量。
台灣大同集團總經理沈柏延近日表示,隨著全球對淨零碳排的積極推動,台灣企業必須加緊步伐,轉型為綠色商業模式,否則將在國際市場上寸步難行。沈柏延強調,減排與零排放將從禁止企業進入轉變為創造綠色商機,這將成為未來市場競爭的關鍵。
沈柏延的這番話,背後是台灣對應全球能源危機和極端氣候變化的決心。他指出,隨著碳稅和碳關稅的實施,企業的稅賦成本將增加,甚至可能失去外銷資格。因此,如何將減排和零排放轉化為商業機會,對台灣企業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台灣碳排交易之父、台北大學教授李堅明也對此表示關注。他認為,台灣碳交易所的設立,為國內碳費及自願性碳交易的訂價制度提供了運作平台。透過碳權交易,促進低碳與負碳材料科技產生綠色溢價,推動低碳與負碳科技商業化。
李堅明還提到,台灣每年出口金額超過4,500億美元,是全球重要的供應鏈。為了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台灣必須學習國際經驗,建立符合台灣實際情況的模式。他建議,台灣可以參考《巴黎協定第六條》,並利用碳權交易所來觸動淨零機會。
此外,歐盟於2023年10月開始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進口商的碳排放量進行規管。台灣政府也計劃對每年排碳量超過2.5萬噸的排碳大戶開徵碳費,預計約500多家企業將受影響。這些措施都將促使台灣企業加快綠色轉型的步伐。
大同集團近年來積極轉型,不僅聚焦傳統業務,更將目光投向新能源市場。集團旗下子公司大同智能,作為新能源事業的發展重鎮,正逐步成長為業界矚目的焦點。為了進一步推動大同智能的發展,集團規劃在未來兩年內進行IPO,並已與歐洲能源交易所簽署MOU,協助台灣企業順利接軌歐洲碳議題。此外,大同智能與德意志交易所集團的合作也將擴大,甚至可能進軍東南亞市場。
新任大同總經理沈柏延,在大同集團服務長達38年,對集團的發展充滿熱情。他接任後,將百年大同重返榮耀作為自己的最大目標。沈柏延負責大同集團的六大事業群,其中與電力、能源相關的事業群與大同未來的成長緊密相關。他強調,未來將透過數位及服務的加值,提高人員生產力,以應對少子化趨勢下的人力資源挑戰。
大同智能目前的資本額達50億元,業務範圍涵蓋太陽能、儲能、電動車充電樁、綠電交易平台等。去年營收約30億元,今年目標要有雙位數的成長。大同智能正規劃在兩年後啟動IPO,釋股對象將多元化,包括外資、國內資本業者等。
大同董事、福邦創業投資管理顧問董事長黃顯華指出,全球對企業碳排放的關注日益增加,台灣綠能產業發展需要拓展海外市場。東南亞缺電問題嚴重,特別是越南對綠能的需求迫切,這為大同智能進入全球市場提供了機會。未來,大同與策略夥伴將通過合資公司或業務整合的方式,進入越南及東南亞市場,為大同的轉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大同集團近年來不斷進行轉型,如今旗下子公司大同智能再傳佳音!昨日(13日),大同智能宣布與歐洲能源交易所(EEX)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攜手開拓國際碳權市場,這個步驟讓大同集團在綠能轉型道路上再下一城。大同集團董事長王光祥表示,這次合作是對大同綠能轉型的國際肯定,未來將與EEX深化合作,共同闖關「淨零碳排」的世界。大同智能董事長沈柏延則透露,公司規劃兩年後進行IPO,尋求內外資企業參與,希望帶領大同重返榮耀。
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典範,今年歐盟更實施邊境碳價調節機制,大同集團為了提供台灣企業更好的歐洲碳市場服務,特別舉辦論壇,邀請德意志交易所集團、德銀遠東投信等重量級機構,共同探討全球淨零碳排發展的趨勢與商機。大同集團與EEX的合作將涵蓋資訊共用、企業服務、共同活動及協同推廣等四大面向,共同推動台灣與歐洲碳市場的發展。
王光祥強調,簽署MOU對大同集團來說意義重大,標誌著轉型進入收穫期。從家電、電子到資通訊,再到現在的綠能轉型,大同集團不斷擴展業務範圍,並隨著淨零碳排的世界趨勢,為台灣企業提供減碳、淨零碳排等相關服務。沈柏延則表示,與EEX的合作對台灣與歐洲碳市場發展至關重要,共同為全球氣候變化應對貢獻一份力量。
EEX總裁Peter Reitz透過錄影線上致詞,表達對簽署MOU的期待,認為與大同集團的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亞太區總裁Ray也表示,EEX非常榮幸與大同這樣的企業合作,期待未來能夠有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為台灣企業的淨零減碳做出貢獻。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能源危機的挑戰,各國政府與企業紛紛響應國際組織的淨零碳排目標。台灣的產業供應鏈也正迎來一場「綠色淘汰賽」。大同集團總經理兼大同智能董事長沈柏延強調,企業若不進行綠色轉型,將在未來市場競爭中陷入困境。他認為,如何將減排、零排放從一項禁止行為轉變為一個商機,將成為未來市場競爭的關鍵。
台北大學教授李堅明,有「台灣碳排交易之父」的美譽,他指出,台灣碳交易所的設立,為國內碳費及自願性碳交易訂價制度的運作提供了平台。透過碳權交易,能夠促進低碳與負碳材料科技產生綠色溢價,並推動這些技術的商業化。李堅明教授強調,國際社會已經開啟了淨零碳排的賽跑,未來30年,這種倡議的壓力將從企業擴散到整個供應鏈。
台灣每年出口金額超過4,500億美元,是全球重要的供應鏈之一。李堅明教授建議,台灣應該學習國際經驗,建立符合台灣特色的《巴黎協定第六條》,並將國際自願性碳權抵減碳費機制納入其中,利用碳權交易所來激發台灣的淨零機會。
歐盟於今年10月開始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要求進口商申報碳排放量,並購買相對應的CBAM憑證,這對台灣的出口產業是一大挑戰。台灣政府也計劃從明年開始對每年排碳量超過2.5萬噸的排碳大戶徵收碳費。碳稅和碳關稅的徵收將增加企業的稅負成本,甚至可能導致無法出口或失去外銷資格。
沈柏延總經理強調,企業面對這些變化,不僅要學會應對,還要進一步創造新商機。如何將減排、零排放從一項禁止行為轉變為商機,將是未來企業競爭力的關鍵。
大同集團近年來不僅在傳統業務上穩扎穩打,更展開了一項重大轉型——投入減碳領域,推出一系列「多元淨零減碳解決方案」。這套方案涵蓋了綠電建置、能源管理、碳盤查服務、節能補助申請等多元服務,旨在幫助台灣企業實現淨零轉型,跨越碳稅、碳關稅的挑戰。大同集團看準了綠色商機的無限潛力,積極參與政府推動的12項關鍵戰略,以自身豐富的經驗和國際合作夥伴的協力,共同推動台灣企業的淨零轉型。 根據國發會的預估,今年台灣可望減少7,200萬至7,600萬噸的碳排量,這將創造龐大的商機。從2023年至2030年,預計將帶動企業投資達4兆元以上,產值可達5.9兆,並創造55.1萬個與淨零轉型相關的就業機會。在節能方面,大同集團推動六大工業製程改善與商業設備汰換,預計將擴大至5,500億元相關產值。 大同智能總經理黃允巍強調,大同智能擁有「再生能源發電業」與「再生能源售電業」兩張執照,對於所有減碳的事業都充滿熱情。公司已在太陽能、儲能微電網領域取得顯著成果,預計2023年綠電轉供量將達到461萬度,並不斷向一年10億度的綠電交易目標邁進。在台灣綠電缺口近80億度的商機面前,大同智能準備搶攻這一市場。 大同集團的這一布局,不僅是對自身業務的拓展,更是對台灣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的貢獻。在綠色商機興起之際,大同集團將繼續發揮領軍作用,帶領台灣企業共同邁向淨零未來。
大同集團董事長王光祥強調,大同轉型綠能獲國際肯定,將與歐洲能源交易所就碳交易等各種綠能商機加強合作,聯手打進「淨零碳排」的世界盃。
大同總經理暨大同智能董事長沈柏延則透露,大同智能規劃兩年後提出具體的IPO時程,釋股對象包括內外資企業,已有歐系外資為合作的潛在對象,希望率領大同重返榮耀、再創高峰。
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目前是全球最成功典範,今年歐盟通過開始實施邊境碳價調節機制(CBAM),大同集團為能向台灣企業提供更好的歐洲碳市場相關服務,昨天舉辦論壇,邀請德意志交易所集團、歐洲能源交易所、德銀遠東投信、台灣低碳社會與綠色經濟推廣協會及大型金融集團,分享全球淨零碳排發展-台灣企業因應之道與商機。
大同集團由王光祥代表與EEX簽署MOU,雙方合作事項包含資訊共用、企業服務、共同活動及協同推廣等四大面向,透過共享歐洲、台灣兩地碳市場數據與能源類產品資訊,支持協助台灣企業參與歐洲能源交易所,創造新的綠能商機,在台灣與歐洲共同推廣碳市場發展。
王光祥強調,此次簽署MOU意義非凡,顯示大同集團轉型進入開花結果階段,集團由家電與電子起家,一路進展至資通訊再到綠能轉型,為百年企業注入新活水,在電力、再生能源、資訊系統及家電產業等多元事業多管齊下,隨著淨零碳排世界趨勢爭取商機,提供台灣企業在減碳、淨零碳排等相關服務。
沈柏延指出,大同集團很高興能夠與歐洲能源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同為台灣與歐洲碳市場發展提供企業端的鏈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扮演關鍵角色。節能減碳是全球的環保議題,更是企業生存競爭的一大關鍵,淨零轉型已逐漸成為產業維持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條件。
EEX總裁Peter Reitz透過錄影線上致詞,表達對簽署MOU充滿期待,與大同集團合作具里程碑意義。出席論壇的亞太區總裁Ray表示,EEX作為致力於全球去碳化的堅定倡議者,非常榮幸與像大同這樣志同道合的企業合作,期待雙方未來能有更緊密的合作關係,攜手為台灣企業淨零減碳做出貢獻。
有「台灣碳排交易之父」之譽的台北大學教授李堅明表示,台灣碳交易所設立,讓國內碳費及自願性碳交易訂價制度得以運作,碳權交易透過價格發現促使低碳與負碳材料科技產生綠色溢價,促進低碳與負碳科技商業化。他認為,國際已開啟淨零賽跑,未來30年邁向零的倡議壓力,從企業角度會擴散到供應鏈。
李堅明指出,台灣每年出口金額超過4,500億美元,為全球重要供應鏈,邁向2050年淨零排放,台灣必須學習國際經驗,建立台灣模式的《巴黎協定第六條》,納入國際自願性碳權抵減碳費機制,利用碳權交易所觸動台灣淨零機會。
歐盟今年10月開始「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要求進口商申報碳排放量,並採購相對應的CBAM憑證,產品才能進入歐盟。台灣政府對於每年排碳量超過2.5萬噸的排碳大戶,明年起開徵碳費。碳稅、碳關稅的徵收,將增加業者稅負成本,甚或無法出口、失去外銷資格。沈柏延表示,企業如何應對變化且進一步創造新商機,如何讓減排、零排放由禁止企業進入轉為綠色商機,是未來的競爭關鍵。
大同看好綠色商機無限,政府為達到2050淨零目標,推動12項關鍵戰略,國發會預估今年可減少7,200萬至7600萬噸碳排量,創造龐大商機,2023年至2030年可帶動企業投資約4兆元以上,創造5.9兆產值和55.1萬個淨零轉型相關就業機會;節能部分推動六大工業製程改善與商業設備汰換等,預計可擴大至5,500億元相關產值。
大同智能總經理黃允巍表示,大同智能同時握有「再生能源發電業」與「再生能源售電業」兩張執照,「所有減碳的事,都是大同智能的事」,陸續在太陽能、儲能微電網領域取得成果,預計2023年綠電轉供量可達461萬度,持續向一年10億度綠電交易目標邁進,搶攻台灣綠電缺口高達近80億度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