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和資訊(未)公司新聞
景氣不佳,裁員滾滾聲不斷,由系統整合業龍頭精誠資訊轉投資
的財經媒體集團財金文化,傳出將裁員3成。不過財金文化表示,
的確有組織瘦身計畫,但數字不是3成。精誠資訊則表示,尊重財
金文化經營團隊的決定。
據了解,日前財金文化高層要求各部門主管準備裁員名單,原訂
在24日的主管會議上提報,但卻遭到各主管反彈,不願提出具體
名單,消息也因此外流。
由精誠派任的財金文化總經理宋家元坦言,的確遇到基層反彈,
但認為企業縮編難免會遇到障礙,表示內部溝通仍在進行中,至
於外傳要求主管提出比例達3成的裁員名單一事,他則鄭重否認,
表示新聞媒體最重要的資產與投資就是人,「若真的裁員3成,根
本做不下去,」他說。
財金文化董事長為謝金河,旗下共有財訊快報、先探投資週刊、
財金雜誌、財經資料庫、股市總覽及財信金融家等媒體;原同屬
財訊集團的財訊月刊、今週刊等,財非財金文化所屬。
宋家元表示,新聞媒體經營艱困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財金文化只
是要重新審視既有成本架構的合理性,新聞媒體沒有工廠、不買
機械設備,不要談到成本控管,很難不調整人事架構,他表示的
確會進行組織瘦身、縮編,但是往績效與成本的合理性去檢討,
「絕不是定了一個目標就要開除員工,」他說。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才入股財金的財誠資訊,在2008年底也傳
出裁員500人的消息,再加上宋家元出身精誠,難免引來裁員決策
直接來自精誠的想像。
對此精誠發言人賴建華表示,精誠目前持有財金文化49%股權,
不具主導權,此外,雖然精誠對轉投資事業績效難免關注,但投
資財金還不到1年,還在觀察財,不能說財金的相關政策就一定來
自精誠的要。但他也表示,若財金文化進行體質改善有助提昇營
運績效,從投資者的觀點來看,自然是樂觀其成。
精誠近年來積極整併旗下轉投資事業,例加2008年初便將旗下子
公司精融、康和、精創整合成單一公司,2006年時總數達46家子
公司,也在2008年底整合到只剩下20家。
的財經媒體集團財金文化,傳出將裁員3成。不過財金文化表示,
的確有組織瘦身計畫,但數字不是3成。精誠資訊則表示,尊重財
金文化經營團隊的決定。
據了解,日前財金文化高層要求各部門主管準備裁員名單,原訂
在24日的主管會議上提報,但卻遭到各主管反彈,不願提出具體
名單,消息也因此外流。
由精誠派任的財金文化總經理宋家元坦言,的確遇到基層反彈,
但認為企業縮編難免會遇到障礙,表示內部溝通仍在進行中,至
於外傳要求主管提出比例達3成的裁員名單一事,他則鄭重否認,
表示新聞媒體最重要的資產與投資就是人,「若真的裁員3成,根
本做不下去,」他說。
財金文化董事長為謝金河,旗下共有財訊快報、先探投資週刊、
財金雜誌、財經資料庫、股市總覽及財信金融家等媒體;原同屬
財訊集團的財訊月刊、今週刊等,財非財金文化所屬。
宋家元表示,新聞媒體經營艱困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財金文化只
是要重新審視既有成本架構的合理性,新聞媒體沒有工廠、不買
機械設備,不要談到成本控管,很難不調整人事架構,他表示的
確會進行組織瘦身、縮編,但是往績效與成本的合理性去檢討,
「絕不是定了一個目標就要開除員工,」他說。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才入股財金的財誠資訊,在2008年底也傳
出裁員500人的消息,再加上宋家元出身精誠,難免引來裁員決策
直接來自精誠的想像。
對此精誠發言人賴建華表示,精誠目前持有財金文化49%股權,
不具主導權,此外,雖然精誠對轉投資事業績效難免關注,但投
資財金還不到1年,還在觀察財,不能說財金的相關政策就一定來
自精誠的要。但他也表示,若財金文化進行體質改善有助提昇營
運績效,從投資者的觀點來看,自然是樂觀其成。
精誠近年來積極整併旗下轉投資事業,例加2008年初便將旗下子
公司精融、康和、精創整合成單一公司,2006年時總數達46家子
公司,也在2008年底整合到只剩下20家。
SI業者精誠資訊,日前也決議配發1元現金股利,同時為了縮
減股本,預計第4季初完成現金減資,減資幅度達10%,屆時
股本可望縮小到30億元以下。
至於精誠轉投資的另1家興櫃SI業者康和資訊,24日董事會
則決議通過不配發股利,不過決議分配員工分紅279.9萬元
及董監酬勞55.9萬元,折算則是合每股盈餘約0.94元。
減股本,預計第4季初完成現金減資,減資幅度達10%,屆時
股本可望縮小到30億元以下。
至於精誠轉投資的另1家興櫃SI業者康和資訊,24日董事會
則決議通過不配發股利,不過決議分配員工分紅279.9萬元
及董監酬勞55.9萬元,折算則是合每股盈餘約0.94元。
台灣資訊界重要系統整合廠商-康和資訊系統公司於日昨宣布,
為因應市場變化並提升對企業客戶的整合服務能力,以擴大經營
規模及獲利能力,將與精融網路科技公司、精創科技公司進行合
併。以康和為存續公司,精融及精創為消滅公司,將有效結合三
方資源、整合開發、整合相關技術、追求在業務拓展、產品開發
、客戶服務及經營成本降低等方面的最大效益。
康和資訊董事長吳啟光表示,近年來由於網路興起,激發消費者
對科技的應用熱潮,也引領了技術創新。合併完成後的康和資訊
在未來幾年內跳脫以往經營模式並重新定位,專注在以SOA架
構提供導入服務,透過整合自有BPM、PORTAL及代理的
軟體,提供客戶完整生產力提高方案;也結合三家公司作業認證
及技術人員,以專業技術、整合能力及國際認證的作業規範,以
整個系統生命週期為服務範疇,透過不同商業模式選項,提供客
戶最低總持有成本的資訊服務。藉由規模及能力提升,康和資訊
的市場覆蓋將由原先經營的金融業及工商服務業,擴展到政府、
保險及醫療產業;業務模式也從?重硬體建置及系統管理,朝加重
軟體開發及委外服務發展。
吳啟光指出,除了一向健全的財務體質外,康和資訊經由購併人
員將達三百人,規模擴充後管理優越性將決定客戶滿意及成長動
力,而在客戶關係、作業流程、組織學習也將有超越一般國內系
統服務廠商的新做法,以加值導向為員工及客戶建構永續經營的
成長平台。
為因應市場變化並提升對企業客戶的整合服務能力,以擴大經營
規模及獲利能力,將與精融網路科技公司、精創科技公司進行合
併。以康和為存續公司,精融及精創為消滅公司,將有效結合三
方資源、整合開發、整合相關技術、追求在業務拓展、產品開發
、客戶服務及經營成本降低等方面的最大效益。
康和資訊董事長吳啟光表示,近年來由於網路興起,激發消費者
對科技的應用熱潮,也引領了技術創新。合併完成後的康和資訊
在未來幾年內跳脫以往經營模式並重新定位,專注在以SOA架
構提供導入服務,透過整合自有BPM、PORTAL及代理的
軟體,提供客戶完整生產力提高方案;也結合三家公司作業認證
及技術人員,以專業技術、整合能力及國際認證的作業規範,以
整個系統生命週期為服務範疇,透過不同商業模式選項,提供客
戶最低總持有成本的資訊服務。藉由規模及能力提升,康和資訊
的市場覆蓋將由原先經營的金融業及工商服務業,擴展到政府、
保險及醫療產業;業務模式也從?重硬體建置及系統管理,朝加重
軟體開發及委外服務發展。
吳啟光指出,除了一向健全的財務體質外,康和資訊經由購併人
員將達三百人,規模擴充後管理優越性將決定客戶滿意及成長動
力,而在客戶關係、作業流程、組織學習也將有超越一般國內系
統服務廠商的新做法,以加值導向為員工及客戶建構永續經營的
成長平台。
國內資服業合併又添一樁,康和資訊將與精融、精創兩家公司進
行合併;康和為存續公司,精融及精創為消滅公司。
康和資訊(8026)主要業務為代理國內外知名廠牌的資訊產
品,並研發各行業所需套裝軟體及專業服務,為金融及工商企業
提供全方位資訊系統解決方案。精融網路主要業務為政府機關、
金融服務、連鎖流通業的網路解決方案;精創科技主要業務為企
業e化相關解決方案開發。
康和資訊董事長吳啟光表示,資訊服務產業呈現三大趨勢,包括
一、資服業將透過專業分工形成透明的產業鏈;二、為企業投資
在資訊系統的考量由將由投資初期的投資報酬率,進而以整個系
統生命週期之總持有成本來決定合作對象;三、為軟體元件取得
方式往兩極靠攏;一者為大型軟體供應商,二者為開放資源。
因應上項趨勢,在未來幾年內,康和資訊將跳脫以往經營模式,
重新定位;合併完成後康和將專注在以SOA架構提供導入服務
,透過整合自有BPM、PORTAL及代理軟硬體提供客戶完
整的生產力提高方案,結合三家公司作業認證及技術人員,以專
業的技術與整合能力及國際認證的作業規範,以整個系統生命週
期為服務範疇,提供客戶最低總持有成本的資訊服務。
康和資訊經由此次購併人員將達300人,規模擴充後管理優越
性將決定客戶滿意及成長動力。客戶關係、作業流程、組織學習
上康和也將有超越一般國內系統服務廠商的新做法,以加值導向
為員工及客戶建構永續經營的成長平台。
行合併;康和為存續公司,精融及精創為消滅公司。
康和資訊(8026)主要業務為代理國內外知名廠牌的資訊產
品,並研發各行業所需套裝軟體及專業服務,為金融及工商企業
提供全方位資訊系統解決方案。精融網路主要業務為政府機關、
金融服務、連鎖流通業的網路解決方案;精創科技主要業務為企
業e化相關解決方案開發。
康和資訊董事長吳啟光表示,資訊服務產業呈現三大趨勢,包括
一、資服業將透過專業分工形成透明的產業鏈;二、為企業投資
在資訊系統的考量由將由投資初期的投資報酬率,進而以整個系
統生命週期之總持有成本來決定合作對象;三、為軟體元件取得
方式往兩極靠攏;一者為大型軟體供應商,二者為開放資源。
因應上項趨勢,在未來幾年內,康和資訊將跳脫以往經營模式,
重新定位;合併完成後康和將專注在以SOA架構提供導入服務
,透過整合自有BPM、PORTAL及代理軟硬體提供客戶完
整的生產力提高方案,結合三家公司作業認證及技術人員,以專
業的技術與整合能力及國際認證的作業規範,以整個系統生命週
期為服務範疇,提供客戶最低總持有成本的資訊服務。
康和資訊經由此次購併人員將達300人,規模擴充後管理優越
性將決定客戶滿意及成長動力。客戶關係、作業流程、組織學習
上康和也將有超越一般國內系統服務廠商的新做法,以加值導向
為員工及客戶建構永續經營的成長平台。
康和精融精創 三合一 康和為存續公司 吳啟光:加強自創軟體服
務 邁向上市櫃
精誠(6214)轉投資的康和資訊(8026)昨(3)日宣
布,將合併精誠子公司精融、精創,換股比例為1比4.18比
1.66,康和為存續公司,康和董事長吳啟光表示,合併後,
可望加入更多自創軟體服務,除繼續深耕金融產業,更可跨入政
府機關等領域,將盡快提出上市櫃計畫。
康和資訊原為味全及IBM合資公司,味全與頂新合作後,慢慢
淡出康和,IBM近期也將持股陸續轉售給精誠,雖近年系統整
合產業不景氣,但康和以代理IBM產品為主,近五年持續獲利
,精融及精創則約在損益兩平附近。
吳啟光表示,康和原本股本為3.85億元,去年中現金減資
2.3億元,每股退還股東6元,去年營收9.85億元,稅前
盈餘約4,100萬元,稅後純益3,100萬元,採加權股本
計算,每股稅後純益約1.02元。
目前精誠持有康和約35%,可掌握股權超過五成,持有精融則
為73%,持有精創約68%,目前康和每股淨值約20.9元
,精融為4.17元,精創為10.52元。三合一的合併基準
日為9月1 日,康和原股本為1.5億元,預估合併後股本將
膨脹至2.5 億元。
精誠表示,精融近年著墨電子公文及系統整合,主要客戶以政府
體系為主,精創則為40人軟體研發團隊,與康和合併之後,可
有互補效果。
吳啟光認為,未來系統整合產業資訊服務將呈現大型化趨勢,未
來資訊產業將成為專業分工的透明產業鏈,現在康和以硬體代理
為主,約占營收八成,康和主動提出合併精融及精創後,未來可
望擴充技術團隊,提供資訊系統維護,降低客戶成本。
吳啟光表示,合併後可三方整合自有BPM、PORTAL及代
理軟硬體,從原本的以硬體建置及系統管理,轉向加重軟體開發
及委外服務,未來康和市場布局更將由原本的金融、工商服務業
擴展至政府、保險及醫療產業領域。
精誠表示,去年完成精誠、精業及大時整併,未來整合計畫將分
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對內整合,包含吃受或者是調整內部組織,
對外則是合併對公司有互補作用公司,達到成長目標。
務 邁向上市櫃
精誠(6214)轉投資的康和資訊(8026)昨(3)日宣
布,將合併精誠子公司精融、精創,換股比例為1比4.18比
1.66,康和為存續公司,康和董事長吳啟光表示,合併後,
可望加入更多自創軟體服務,除繼續深耕金融產業,更可跨入政
府機關等領域,將盡快提出上市櫃計畫。
康和資訊原為味全及IBM合資公司,味全與頂新合作後,慢慢
淡出康和,IBM近期也將持股陸續轉售給精誠,雖近年系統整
合產業不景氣,但康和以代理IBM產品為主,近五年持續獲利
,精融及精創則約在損益兩平附近。
吳啟光表示,康和原本股本為3.85億元,去年中現金減資
2.3億元,每股退還股東6元,去年營收9.85億元,稅前
盈餘約4,100萬元,稅後純益3,100萬元,採加權股本
計算,每股稅後純益約1.02元。
目前精誠持有康和約35%,可掌握股權超過五成,持有精融則
為73%,持有精創約68%,目前康和每股淨值約20.9元
,精融為4.17元,精創為10.52元。三合一的合併基準
日為9月1 日,康和原股本為1.5億元,預估合併後股本將
膨脹至2.5 億元。
精誠表示,精融近年著墨電子公文及系統整合,主要客戶以政府
體系為主,精創則為40人軟體研發團隊,與康和合併之後,可
有互補效果。
吳啟光認為,未來系統整合產業資訊服務將呈現大型化趨勢,未
來資訊產業將成為專業分工的透明產業鏈,現在康和以硬體代理
為主,約占營收八成,康和主動提出合併精融及精創後,未來可
望擴充技術團隊,提供資訊系統維護,降低客戶成本。
吳啟光表示,合併後可三方整合自有BPM、PORTAL及代
理軟硬體,從原本的以硬體建置及系統管理,轉向加重軟體開發
及委外服務,未來康和市場布局更將由原本的金融、工商服務業
擴展至政府、保險及醫療產業領域。
精誠表示,去年完成精誠、精業及大時整併,未來整合計畫將分
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對內整合,包含吃受或者是調整內部組織,
對外則是合併對公司有互補作用公司,達到成長目標。
興櫃公司康和資訊(8026)昨日宣布整併精誠資訊(
6214)旗下的子公司精融網路科技及精創科技,合併基準日
暫定為九月一日,擬採換股方式進行整併,合併後股本將由去年
底的一.五四億元,放大至二.五億元,換股比例依序為精融
四.一八股換康和資訊一股,精創一.六六股換康和資訊一股。
康和資訊董事長吳啟光表示,康和資訊的三合一整併動作,主要
係為了擴大營運規模,以期加速上市櫃的時程。
與櫃公司再傳整併風,不同於之前多為興櫃公司被併,昨日宣布
合併的康和資訊,則是併入精融網路科技及精創科技,目的則是
在作資源的整併,康和資訊為套裝軟體代理及開發商,鎖定的是
金融及一般企業,精創則聚焦在網路解決方案,主力客戶還擴及
政府機構及流通業,至於精創科技主要業務是企業e化相關解決
方案,由於三家公司各有職司,合併後,存續公司可望順利接手
被併公司的業務,快速將規模做大。
其實康和資訊整併精融、精創早有跡可循,原因在於三家公司均
為精誠資訊的轉投資公司,持股比例依序為三五%、七三%、
六八%,近年來精誠資訊積極尋求轉型,並針對旗下轉投資及事
業體進行重組。
康和資訊近年獲利穩健,去年累計稅前及稅後盈餘分別為
四千一百萬元及三千一百萬元,惟去年年中進行減資二.三億元
,以加權平均股本換算,每股稅前及稅後盈餘分別為一.三五及
一.○二元,至於併入的精融及精創去年則處於打平邊緣,惟在
三方合併後,預期應可出現綜效,而使公司營運邁入坦途。
6214)旗下的子公司精融網路科技及精創科技,合併基準日
暫定為九月一日,擬採換股方式進行整併,合併後股本將由去年
底的一.五四億元,放大至二.五億元,換股比例依序為精融
四.一八股換康和資訊一股,精創一.六六股換康和資訊一股。
康和資訊董事長吳啟光表示,康和資訊的三合一整併動作,主要
係為了擴大營運規模,以期加速上市櫃的時程。
與櫃公司再傳整併風,不同於之前多為興櫃公司被併,昨日宣布
合併的康和資訊,則是併入精融網路科技及精創科技,目的則是
在作資源的整併,康和資訊為套裝軟體代理及開發商,鎖定的是
金融及一般企業,精創則聚焦在網路解決方案,主力客戶還擴及
政府機構及流通業,至於精創科技主要業務是企業e化相關解決
方案,由於三家公司各有職司,合併後,存續公司可望順利接手
被併公司的業務,快速將規模做大。
其實康和資訊整併精融、精創早有跡可循,原因在於三家公司均
為精誠資訊的轉投資公司,持股比例依序為三五%、七三%、
六八%,近年來精誠資訊積極尋求轉型,並針對旗下轉投資及事
業體進行重組。
康和資訊近年獲利穩健,去年累計稅前及稅後盈餘分別為
四千一百萬元及三千一百萬元,惟去年年中進行減資二.三億元
,以加權平均股本換算,每股稅前及稅後盈餘分別為一.三五及
一.○二元,至於併入的精融及精創去年則處於打平邊緣,惟在
三方合併後,預期應可出現綜效,而使公司營運邁入坦途。
系統整合業者精誠資訊為集中旗下的經營資源,3日通過進行子
公司的整併案,由目前在興櫃交易的康和資訊,以換股方式合併
精誠另2家子公司精創科技及精融網路科技;精誠表示,合併目
的在於精簡人力並且結合3家子公司的經營長處,合併之後,康
和資的資本額將由目前的新台幣1.54億元,增加到約2.5
億元,合併基準日為9月1日。
精誠表示,3家子公司的換股比例為1股康和資換4.18股精
融、以及1股康和資換1.66股精創,康和資為存續公司;同
時,精誠對康和資的持股比例為50.06%,對精融及精創的
持股則分別為72%及66%,換股完成後,精誠仍將是最大股
東。
據了解,康和資以代理資訊產品以及相關維運服務為主,精融則
是以提供網路解決方案為主要業務,包括政府機關、金融業以及
流通業都是其客戶,至於精創主要著重在協助企業進行e化。
精誠指出,3家公司合併後的員工數約為300人,業務將從原
本的偏重硬體建置及系統管理等,逐漸導向加重軟體開發及企業
委外服務市場,預計將由原本的金融、工商服務業,拓展至政府
、保險及醫療等產業。
精誠營運長林隆奮日前曾表示,2008年將持續朝整併方向進
行調整,手中隨時有合併或合作案在進行,上述的康和資則是
2008年第1個有初步成果的案件;此外,康和資自2003
年1月成為興櫃公司後,目前正在接受上櫃輔導,未來也不排除
申請掛牌交易。
公司的整併案,由目前在興櫃交易的康和資訊,以換股方式合併
精誠另2家子公司精創科技及精融網路科技;精誠表示,合併目
的在於精簡人力並且結合3家子公司的經營長處,合併之後,康
和資的資本額將由目前的新台幣1.54億元,增加到約2.5
億元,合併基準日為9月1日。
精誠表示,3家子公司的換股比例為1股康和資換4.18股精
融、以及1股康和資換1.66股精創,康和資為存續公司;同
時,精誠對康和資的持股比例為50.06%,對精融及精創的
持股則分別為72%及66%,換股完成後,精誠仍將是最大股
東。
據了解,康和資以代理資訊產品以及相關維運服務為主,精融則
是以提供網路解決方案為主要業務,包括政府機關、金融業以及
流通業都是其客戶,至於精創主要著重在協助企業進行e化。
精誠指出,3家公司合併後的員工數約為300人,業務將從原
本的偏重硬體建置及系統管理等,逐漸導向加重軟體開發及企業
委外服務市場,預計將由原本的金融、工商服務業,拓展至政府
、保險及醫療等產業。
精誠營運長林隆奮日前曾表示,2008年將持續朝整併方向進
行調整,手中隨時有合併或合作案在進行,上述的康和資則是
2008年第1個有初步成果的案件;此外,康和資自2003
年1月成為興櫃公司後,目前正在接受上櫃輔導,未來也不排除
申請掛牌交易。
康和證券集團為回饋客戶熱烈的支持,於北、中、南舉辦大型的投資
講座,分別為明(4)日在台北衡陽會館及5日在高雄寶成ECC國
際會議中心晚上7時舉辦,現場邀請重量級講師親臨演講,有康和證
券自營部總監-廖繼弘、康和期貨經理事業總經理-洪守傑、寶成投
顧顧問-湯建源等名師親臨演講。
本次投資講座內容豐富,有「期權操作撇步大公開」教你期貨選擇權
操作秘笈,是小投資大獲利必學招式,還有「尋找第四季核心競爭股
」及「第四季的台股走勢」指引2005年第四季選股方向何在?買
對股票是投資最重要的關鍵,講座名額有限,歡迎踴躍參加!
康和證券客服電話(0800)886-016號,
康和理財網址:http://www.6016.com/
講座,分別為明(4)日在台北衡陽會館及5日在高雄寶成ECC國
際會議中心晚上7時舉辦,現場邀請重量級講師親臨演講,有康和證
券自營部總監-廖繼弘、康和期貨經理事業總經理-洪守傑、寶成投
顧顧問-湯建源等名師親臨演講。
本次投資講座內容豐富,有「期權操作撇步大公開」教你期貨選擇權
操作秘笈,是小投資大獲利必學招式,還有「尋找第四季核心競爭股
」及「第四季的台股走勢」指引2005年第四季選股方向何在?買
對股票是投資最重要的關鍵,講座名額有限,歡迎踴躍參加!
康和證券客服電話(0800)886-016號,
康和理財網址:http://www.6016.com/
以電腦軟硬體系統整合為主的康和資訊,今年九月營收達六千七百
八十七萬元,累計今年前九月營收達六八三億元,較去年衰退二.
四%,不過,法人指出,因電腦軟硬體系統合之旺季在第四季,因此
,第四季起可望營收及獲利出現成長。
康和資訊目前在興櫃市場錄,由元富證券負責上櫃輔導,康和資訊
指出,原本計畫上市、上櫃輔導計畫一併進行,但是考量公司營運策
略,決定專心進行上櫃程序。
康和資訊今年上半年營收達四.二一億元,比去年同期四.一五億
元微幅成長一.四%,每股稅後獲利也由去年○.一七元,拉高為○
.二元。
康和資訊去年全年營收十.八四億元,較前年九八一億元成長一○
.五%,EPS則為○.七元,比前年○.二一元高出許多。
康和資訊係由精業集團及IBM所轉投資,其中精業公司持股佔一三
.六二%、漢蒐投資展業佔九.六七%。此外,台灣國際商業機器則
佔有一三.七八%股權,是最大單一法人股東。(資源來源 92/10/31
工商時報22版)
八十七萬元,累計今年前九月營收達六八三億元,較去年衰退二.
四%,不過,法人指出,因電腦軟硬體系統合之旺季在第四季,因此
,第四季起可望營收及獲利出現成長。
康和資訊目前在興櫃市場錄,由元富證券負責上櫃輔導,康和資訊
指出,原本計畫上市、上櫃輔導計畫一併進行,但是考量公司營運策
略,決定專心進行上櫃程序。
康和資訊今年上半年營收達四.二一億元,比去年同期四.一五億
元微幅成長一.四%,每股稅後獲利也由去年○.一七元,拉高為○
.二元。
康和資訊去年全年營收十.八四億元,較前年九八一億元成長一○
.五%,EPS則為○.七元,比前年○.二一元高出許多。
康和資訊係由精業集團及IBM所轉投資,其中精業公司持股佔一三
.六二%、漢蒐投資展業佔九.六七%。此外,台灣國際商業機器則
佔有一三.七八%股權,是最大單一法人股東。(資源來源 92/10/31
工商時報22版)
鉅亨網記者郭怡慧/台北•12月24日 12/24 10:07
康和資訊送件申請登錄興櫃,康和資訊申請時資本
額為3.68億元,董事長吳滄海,總經理胡尊正。推薦券
商元富證券。公司主要法人股東有精業14.67%、漢茂投
資展業 10.30%、康和租賃6.66%。公司主要產品為電腦
軟硬體設備及周邊、系統整合、諮詢、維修服務等。
公司90年度營收11.27億元,稅前純益763萬元。每
股盈餘0.46元。公司估91年度營收 11.68億元,稅前純
益2088萬元,每股盈餘0.56元。
康和資訊送件申請登錄興櫃,康和資訊申請時資本
額為3.68億元,董事長吳滄海,總經理胡尊正。推薦券
商元富證券。公司主要法人股東有精業14.67%、漢茂投
資展業 10.30%、康和租賃6.66%。公司主要產品為電腦
軟硬體設備及周邊、系統整合、諮詢、維修服務等。
公司90年度營收11.27億元,稅前純益763萬元。每
股盈餘0.46元。公司估91年度營收 11.68億元,稅前純
益2088萬元,每股盈餘0.56元。
鉅亨網記者楊雅婷/台北• 7月17日 07/17 18:18
證期會今(17)日核准康和資訊系統現增案自17日起
重新起算生效日。
證期會表示,該公司申報以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
總金額為2000萬元,因申報書及「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
價證券基本資料表」中所載已發行股數及實收資本額與
經濟部公司執照之股數及資本額不同,核有申報書件應
記載事項不充分之情事,已於 7月10日予以停止申報生
效,但該公司於17日補正變更登記後之公司執照並抄送
相關單位,該案自補正日起重新起算。
證期會今(17)日核准康和資訊系統現增案自17日起
重新起算生效日。
證期會表示,該公司申報以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
總金額為2000萬元,因申報書及「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
價證券基本資料表」中所載已發行股數及實收資本額與
經濟部公司執照之股數及資本額不同,核有申報書件應
記載事項不充分之情事,已於 7月10日予以停止申報生
效,但該公司於17日補正變更登記後之公司執照並抄送
相關單位,該案自補正日起重新起算。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