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信綜合證券(興)公司新聞
【台灣股市新聞】 這週台灣股市雖然大盤有點晃動,但興櫃個股表現還是頗為亮眼。319檔興櫃個股中,有超過一成的檔數是漲多於跌,漲幅還超過一成呢!其中,半導體股芯測(6786)表現特別突出,這週來的漲幅高達26.9%,成為興櫃的「漲幅王」。 根據櫃買中心公布的數據,這週興櫃股票的總成交金額飆升到72.95億元,成交股數也增加到了1.64億股,成交筆數也同時增至9.7萬筆。在領漲股部分,漲幅超過一成的有11檔,其中生技醫療業佔了五檔,電子股有三檔,化學工業、金融及其他產業各有一檔。 我們來看看這些表現亮眼的個股,首先是芯測,它以矽智財授權為主要營運業務,這週的漲幅達26.9%,股價也從跌深反彈,挑戰收復年線。接著是昱展新藥,這家公司專注於新藥研發,這週的漲幅也有25.9%。永虹先進則是專門生產中高模數碳纖維生產線,這週來上漲了20.1%。 不僅如此,其他表現良好的個股還有華上生醫、德信證券、聯享光電、華宇藥、歐特明、晨暉生技、漢達、日盛台駿等。華上生醫、德信證券分別漲了18.2%和15.9%,聯享光電、華宇藥則是分別上漲了14.9%和12.9%。歐特明因為切入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業務,漲幅也有12.4%。晨暉生技、漢達、日盛台駿的漲幅則分別為11.8%、10.8%和10.3%。 看來,這週台灣股市中,不少公司都發揮了實力,讓投資人看到了希望。雖然大盤有點不穩,但這些亮點讓我們對台灣股市充滿信心。
根據櫃買中心資料截至昨(31)日,興櫃股票本周總成交金額攀升到72.95億元、成交股數增加至1.64億股、成交筆數同步增至9.7萬筆。
在領漲股部分,漲幅超過一成檔數有11檔,生技醫療業占了五檔、電子股三檔,化學工業、金融及其他產業各一檔。
以矽智財授權為主要營運業務的芯測周漲幅26.9%,股價啟動跌深反彈,挑戰收復年線。
至於新藥研發為主的昱展新藥本周漲幅也有25.9%,永虹先進本周以來上漲20.1%,主要業務為中高模數碳纖維生產線輸出。
此外,生技醫療股華上生醫漲18.2%、金融股德信15.9%、光電股聯享14.9%、生技醫療華宇藥12.9%、打入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業務的歐特明12.4%、生技醫療股晨暉生技11.8%、生技醫療股漢達10.8%、經營分期付款買賣業務的日盛台駿漲10.3%。
星宇航空帶量猛攻,帶動興櫃市場熱度,興櫃本周「多點開花」, 除清淨海狂飆335.75%,周漲幅稱冠興櫃外,永虹先進、華宇藥、美 麗信、雅祥生醫、紘通、宸曜、昱展新藥、德信、桃禧也均有雙位數 周漲幅,介於38%∼55%間。
成交量方面,興櫃本周憑藉星宇航空魅力助攻,市場資金大舉湧進 ,單周成交金額衝上447.26億元,較前周大增近7成,且單單星宇一 檔成交金額就高達144.91億元,占整體成交金額32%,並一舉將2月 成交金額推升至970.03億元,創2022年1月來新高。
清潔用品公司清淨海單周不僅連兩日大漲觸及熔斷機制,23、24日 又分別續揚20.95%及24.23%,均價更自17日僅4元的價位,衝上24 日的17.43元,大增逾3倍。
不過,受長假因素干擾,台股連假前夕獲利了結賣壓大舉出籠,前 波漲多股更成為首要提款對象,興櫃市場也難倖免,永虹先進、德信 、華宇藥、美麗信、紘通等截至23日來周漲幅逾5成之個股,24日全 數出現下殺走勢。
星宇航空帶大量走勢,帶動興櫃市場熱絡,本周以來興櫃股票成交金額達到381.98億元,成交9.03億股,成交筆數來到51.12萬筆,三項數據都強於前一周。
根據CMoney統計,截至昨(23)日,本周興櫃市場交投熱絡,個股漲多於跌,且漲幅前十強都在飆到三成之上,族群呈現百花齊放,涵蓋生技、觀光、金融、電子、化工等。
進一步來檢視個別股表現,清淨海漲勢最為犀利,是台灣最早成立的環保洗劑公司,本周股價翻倍再翻倍,21日與22日均觸及熔斷機制暫停交易,單周漲幅來到250.7%,昨日收在17元。
本周漲幅超過五成的還有化工股永虹先進69.8%、金融業的德信67.3%、生技股的華宇藥60.1%、觀光股的美麗信57.1%、連接器廠紘通51.7%。此外,生技股雅祥生醫46.3%、儲值卡龍頭公司悠遊卡43.08%、昨日由興櫃戰略新板轉興櫃一般板的工業電腦股宸曜36.4%、水資源的凡事康33.5%,四檔也擠上前十強。
而本周夯股星宇航空因股價大漲後拉回整理,本周漲幅收斂至9.1%,昨日收在36.05元。
台股2023年開紅盤,興櫃新兵也來勢洶洶,台灣電子票證龍頭悠遊 卡2023年首個交易日進軍興櫃市場,首日蜜月行情羨煞眾人。
以主辦券商承銷價50元、3日均價83.18元計算,當日漲幅達66.36 %,盤中最高價更一度突破百元大關、直探105元,盤中最大漲幅高 達110%,較承銷價翻逾1倍,試圖挑戰2022年3月由歐付寶所締造的 147元「興櫃金融股」前高紀錄,成交量則為243張。
悠遊卡登錄興櫃產業別為金融業,興櫃市場金融類股尚有歐付寶、 遠壽、瑞興銀、德信、公勝保經五檔,以悠遊卡3日均價83.18元計算 ,已大幅超越同為電子支付的歐買尬旗下小金雞歐付寶的38.2元,及 公勝保經的47.58元,首日便晉升「興櫃金融股股王」,且總市值也 上升至58.23億元,僅次於遠壽的160.29億元。
在多層次市場價購及政策帶領下,興櫃「小尖兵」漸獲資金青睞, 個股登錄首日股價表現蒸蒸日上,悠遊卡3日飆漲66.36%,為2022年 來興櫃新兵掛牌首日漲幅第12高,而去年「初登場」漲幅最為剽悍者 仍屬鑽石生技、宏碁遊戲,首日漲幅分別高達330.97%、133.28%。
德信證券副總吳文彬表示,就技術面觀察,台股短線在月線16,288點,季線17,038點附近有壓,不過,若從年初的18,619最高點至5月12日的15,616低點來看,指數下跌約3,000點,目前反彈的幅度並不算大,仍有機會續彈。
考量上海將逐步放寬封控管制,供應鏈問題緩解,台股融資持續瘦身,指數力守萬六整數關卡,且5日、10日均線黃金交叉,技術指標偏多,建議可逢低擇優短打操作。
台新投顧協理黃文清則認為,隨著時序未來將逐步進入除權息季節,上市櫃公司在此期間普遍會發表獲利、股利與未來展望,若有正面的實質利多消息釋出,有機會激勵市場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其他亞洲股市,台股不僅基本面佳,產業也有成長性與發展優勢,股息殖利率也比其他亞股高,可望吸引法人買盤介入,高殖利率股仍是資金關注重點。
例如亞聚(1308)、義隆、華夏、華固、文曄、日月光投控、冠德、聯強、京元電子、大聯大等,近五日以來股價表現強勢抗震,吸引市場買盤進駐,帶動漲幅逾3%,且現金股息殖利率超過6%。
黃文清強調,現階段在台股盤勢震盪之際,投資人可以趁著指數回檔修正的同時,布局法人買盤青睞的高殖利率股,等待多頭攻勢再度啟動。
隨著疫情反覆,再度醞釀遠距題材,近日台股盤面上,包括圓剛( 2417)、圓展(3669)等指標飆風再起,遠距概念股短線有機會隨著 消息面重振旗鼓。
在各地疫情持續存有變數之際,帶動圓展、圓剛近兩個交易日成交 量大增,簇擁股價接棒漲停。而包括金像電、華擎、博智、明泰、技 嘉、英業達、啟碁、緯創、正文、廣達等與遠距傳輸相關者,24日也 紛紛收紅,漲幅在0.22∼4.47%以上。
德信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林信富則表示,遠距概念股在美股中以Z oom為指標,相關股在現階段隨著疫情反反覆覆,可能隨著消息面有 短線帶動效果,惟仍須提醒可能大漲不易,介入及操作仍須留意。
台積電為就近滿足日本客戶需求,將投資2,378.2億日圓(約當新 台幣584.2億元),設立日本JAPA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 ACTURING, INC.,而相關供應商是否跟隨其腳步、就近設廠,或帶動 出貨量成長,牽動市場想像。
德信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林信富表示,化工股的飆漲,與半導體景 氣大好具高度相關,因化工品屬於耗材,當半導體企業出貨增加,化 工品使用量也會隨之節節攀升。台積電再設新廠,對相關特化品供應 鏈的業績來說,將有所加分。
中華化電子級化學品目前產能利用率高達八成,在日前法說會上也 指出,明年市場對電子化學品需求確實轉強,並有擴產規劃已在計畫 中。
至於三晃,據其109年報指出,其特化品營收占比高達71.55%;而 元禎則是增加代理電子級溶劑品項,以優化產品組合。
法人指出,電子級溶劑多半用於半導體、顯示器清洗等,幾乎每個 步驟都會使用有機溶劑,需求高。
在中華化、三晃、元禎21日股價漲停的帶動下,有包括聚和、美琪 瑪、康普、永光、長興、勝一等化工股,上漲1.06∼6.3%以上,成 交量日增幅皆在雙位數以上,資金明顯轉入。
17日台股雖然守穩在17,800點之上,但重量級熱門股回檔修正幅度 頗深,考量台股的高現金殖利率、半導體產業熱絡的題材支撐,長線 壽險資金護體的個股為台股明燈。
台股、美股今年為多頭年,手握大筆資金的國內壽險業者今年在台 股及海外投資部位報酬率都相當優異,其中國泰人壽投資團隊在台股 部位達4,860億元,今年前三季台股投資報酬率高達24.5%,投資占 比為6.8%,報酬率表現優於美股的12.7%,整體前三季股市實現利 益為982億元,債券實現利益為542億元,股債總計實現獲利1,524億 元,為去年整年股債獲利並創歷史紀錄,推升國泰金前三季每股獲利 (EPS)大躍進、8.98元。
由於壽險的台股部位動見觀瞻,隨台股進入整理階段,同時國泰人 壽稱尚有2,300多億元銀彈可進場,若市場波動加劇,有超值股票出 現時,就會積極進場布局。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建議投資人可 按壽險偏愛的個股進行逢低布局及長線投資。
依據資料顯示,國泰人壽持有台股張數前15大有兆豐金、中信金、 國建、遠傳、中華電、台灣大、台灣高鐵、統一、台泥、日月光投控 、廣達、長榮航、中壽、旺宏、元太等。若依持股比率排序的前十大 有國建、元大期、遠傳、台郡、台光電、智伸科、和大、台灣大、國 建、川湖等。
德信證券自營部副總吳文彬表示,全球進入高通膨年代,股市是抗 通膨的投資工具,要怎樣在升息階段選對個股,首要為挑選高現金殖 利率個股,再者可參考國內壽險業的布局方向,尤其近期全球股市因 美國恐提前升息而劇烈波動下,股價重挫之際,現金殖利率的水位自 然就上揚,長線的投資人可趁波動進場布局。
同時,根據統計,富邦人壽持有台股張數前15大中信金、台新金、 友達、兆豐金、台積電、聯電、第一金、台灣大、台玻、大聯大、日 月光投控、台化、台泥、仁寶、國建。至於持股比率排序的前十大鈺 齊-KY、國喬、中天、長科*、至興、豐祥-KY、廣隆、中鼎、百和、 大聯大,顯示偏愛傳產股、高配息個股為主。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先前市場擔憂美國聯準會公布12月1 4到15日的FOMC會議結果將不利股市,也就是釋放升息加速訊息,使 得全球股市回檔修正幅度頗深,而投信上周連四日買超台股,成為護 盤義勇軍。
鑑於市場資金充沛有利於股市行情,投信連四日買超台股逾108.1 5億元,操作風向開始轉向至中小型電子股,預期中小型電子股將由 結帳行情將轉為作帳行情。
統計近四個交易日投信買超股本低於百億的電子股有聯詠、智原、 華碩、天鈺、技嘉、創惟、穩懋、大立光及智易等,隨內資買盤持續 ,股價仍可望表現亮眼。
德信證券自營部副總吳文彬表示,雖然Fed態度偏鷹,但考量大宗 物資大宗原物料價格回歸穩定,且供應鏈狀況改善,CPI年成長可望 趨緩,2022年的升息會在通膨升幅不如預期下而相當緩慢,資金派對 將持續延續。
黎方國認為,美國官員也曾在2014年底預測2015年將升息4碼,但 最終通膨獲得控制只有升息1碼,雷聲大雨點小的情況也在2015年底 發生過,因此預期2022年升息短期內仍不會見到,台股萬八行情可期 。
分析師表示,到底是「新低量必有新低價」或是「量縮止穩」,9日盤中低點17,122點將成多空對峙關卡。
台股9日早盤由空方掌控,一度大跌147.54點,台積電、世界等電子股下挫,由於殺盤無量,透露止跌訊號,護盤及當沖資金進場點火,台積電臨收盤前再度湧現3,248張買單拉抬,加權指數終結連三黑,惟成交值僅有2,469億元,創下近九個月以來新低量。
三大法人買賣超金額清淡,外資及自營商賣超6.38億元及5.06億元,投信回頭買超3.38億元。
信用交易呈資券同增,融資餘額9日小增1.95億元、融券增加1.7萬張,當沖比小幅回溫至46.81%。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認為,台股低量因尚有四大疑慮靜待釐清,多方資金寧願退場觀望也不急於拉抬作價,四大疑慮分別是Delta變種病毒是否會擴散及美國Fed即將縮減購債、美國政府10月恐面臨債務違約及電子業前景雜音等疑慮未除,其中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警告,若國會無法通過提高債務上限,10月美國政府關門違約風險再起,市場擔憂影響美股表現。
陳奕光表示,今年台股大戶資金輪番介入驅動IC設計、貨櫃航運股,豐厚的獲利入袋後,大戶資金明顯已縮手,主因政策加強監管,降低當沖意願,既使台股本波從8月20日反彈1,300餘點,大戶資金也興致缺缺,台股場內僅剩下外資、套牢的散戶及零星當沖資金,低量環境下,台股頸線16,893點不能再跌破,一旦失守將會回測前低16,283點。
群益期貨協理許績慶則表示,交易量沉悶不但出現在台股,甚至連美股、商品期貨等也是相同情況,因個股或商品漲跌不連續,投資人賺錢的難度越來越高,遂退場觀望,量能要重新歸隊,才會出現「有量才有價」的走勢。
德信證券自營部副總吳文彬認為,台股9日量縮上漲,到底是新低量必有新低價,抑或是量縮止穩,未來三天的行情相當關鍵,9日盤中低點17,122點成多空分水嶺,一旦失守,恐將回測前低16,248點。若行情量縮止穩,則有機會續向前高17,600點挺進,惟往上套牢壓力區沉重,量能不宜再縮。
遭點名調查的九家業者有馬士基、地中海航運、達飛海運、中遠集團、赫伯羅特、ONE、長榮、現代商船及陽明等,萬海因去年第三季重回美國線,並未被納入調查對象,躲過一劫。
業者表示,為了提升貨櫃的周轉率,均會與客戶簽訂到港口提取貨櫃及返還空櫃的延遲費用,如延滯費及滯留費,一般而言會給予客戶約三∼四天免費的通融時間,超過時間將按日加收,嚴重的罰款則以倍數方式收取,無非希望客戶勿存有將貨櫃當成自家倉庫使用的心態,儘速返還空櫃,特別是2021年嚴重缺櫃,業者天天都緊盯貨櫃的回流速度。
但從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因碼頭工人、卡車司機染疫等因素,碼頭作業流程緩慢,導致塞港嚴重,使得客戶經常遭到加收延滯費及滯留費,業者僅是按照合約簽訂收取,收費標準皆已向主管機關報備,並依相關規則處理,一切都合法。
遭點名調查的長榮及陽明22日股價一度跌停,最低達139.5元、138.5元;以收盤價計算,本周四個交易日長榮及陽明股價跌幅分別達19.61%及25.27%,投資人苦不堪言。
萬海雖未列入調查的公司,但22日股價也差點跌停,所幸尾盤拉至小紅,上漲1.5%,收在240元,但本周四個交易日一併受到拖累,股價跌幅達16.08%。
德信證券自營部副總吳文彬認為,近期貨櫃三雄呈現利多不漲,技術面上高點不過高、低點再創低的轉弱跡象,加上法人調節持股,投資人逢反彈宜留意減碼時機。
證券業者表示,陽明本次現金增資16億元、共計1.6億股,7月以來融券大增18,052張,融券餘額達4.86萬張,部分詢圈套利的賣單已出籠,但仍難化解高達1.6億股(16萬張)釋出的壓力。陽明13∼14日為員工繳款,14日為一般圈購繳款,15日為特定人圈購繳款,其中,台驊投控為一般圈購人,股價若持續走跌恐影響投資人繳款意願。
陽明表示,本次詢圈繳款進度以公告為準,然這次現增採包銷模式,公司增資計畫不會受到影響。
德信證券自營部副總吳文彬表示,貨櫃三雄的漲勢要再起得觀察三大方向,分別是陽明需漲回182元現增價、長榮守住160元缺口及主力是否重回籌碼集中的萬海。
長榮、陽明及萬海股價從高點回檔超過兩成,其中長榮已經逼近三成,本波段修正的源頭來自於萬海5月EPS低於4月、長榮二度遭到處置、美國總統拜登為了抑制貨櫃海運的高運價,頒布行政命;緊接著陽明跌破現增價182元,13日終場貨櫃三雄全數打入跌停。
吳文彬強調,因股價修正頗深,隨時都會反彈,14日為三檔能否止跌的關鍵時刻,尤其長榮從歷史高點233元跌至13日收盤價165元,已回檔29.18%並跌破月線,一旦回補160元跳空缺口,恐有島型反轉疑慮,最佳劇本為回補160元缺口後收最高,才能穩住投資人信心。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陽明13日跌破182元現增價格,從高點計算已回檔24.94%,投資人可留意公司派或內資是否有守住陽明現增價的企圖心。
德信證券自營部副總吳文彬認為,近期台股盤面上除了交易熱絡的 航運股外,從6月開始揭開序幕的除權息行情也走得亮眼,尤其17日 台積電除息2.5元後,終場完成填息並上漲3元、收在606元,一日內 完成填息,更振奮投資人市場信心,也是激勵台股由黑翻紅,指數更 直逼17,400點的功臣。
17日尚有天鈺、遠雄、櫻花等檔除息,天鈺、櫻花盤中順利填息, 遠雄則呈現貼息。
根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11檔除權息,其中26檔完全填權息,比率 達23.42%,最具代表性的高價股有台積電、亞德客-KY、晶碩、創意 、晶心科、威鋒電子、中菲行,並有20檔個股正朝著完全填權息之路 邁進。
依據已發布股利政策及未來將除息的個股共有121檔,其中現金殖 利率高於4%以上有62檔,台股高現金現金殖利率題材個股還不少, 依序排序有達新、中華、凱衛、岱宇、達欣工、佳必琪、新洲、漢唐 、新至陞、滿心等,其中達新的現金殖利率超過一成,達10.62%, 預計7月1日除息,中華現金殖利率達9.61%,預計7月22日除息。
第一金投顧協理黃奕銓指出,目前台股反彈17,400點左右,遇到前 波套牢壓力區,盤面上劇烈震盪,建議穩健的長線投資人可布局穩定 的除權息行情,尤其以近期法人進場布局的個股為主。
以三大法人近期布局且現金殖利率高於2%的個股有榮成、中美晶 、穩懋、華通、華擎、中航、光寶科、康舒、中華、裕隆、志超、元 翎、鼎元、全台、大田、岱宇等個股。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認為,台股進入第二季末期間,法人布局的個 股一定有其看好的理由及考量,若再搭配現金殖利率的優勢,投資人 在資金狂潮行情中順勢賺價差及股息,可謂一舉兩得。
台股7日上演有驚無險戲碼,早盤開小高後,因追價無力,熱門股貨櫃航運、散裝航運及海空承攬業者個股紛紛重挫,鋼鐵族群也相繼翻黑,半導體雙雄台積電、聯發科未適時撐盤,指數最低來到16,775.85點,重挫371.15點。中場過後,內資大舉湧入,投信及八大公股行庫進場點火ABF載板三雄欣興、景碩、南電大幅揚升,成功逆轉盤中恐慌氣氛,終場台股僅下跌63.5點,跌幅0.37%,收在17,083.91點,成交值4,927億元。
京元電股價逆勢走高
康和證券投資總監廖繼弘認為,京元電外籍移工確診新冠肺炎的群聚恐慌,但股價反而逆勢走高,是台股守住多方的信心指標,7日日K線留下308.06點下影線,成功守住萬七及10日線。
廖繼弘說,經歷5月股災及7日兩次的劇烈下殺,台股中長期多頭走勢都未遭到破壞,屬強勢中期整理,利空的影響越來越小,未來月線開始扣抵低值,有助漲效益,短期萬七上下震盪300點,若月線成功穿過季線,台股將逐步轉強,創高仍可期。
德信證券自營部副總吳文彬表示,7日投信、八大公股行庫及扣除權證避險的自營商等均站在買方,分別買超18.51億元、16.26億元及5.13億元,內資成功複製5月股災時恐慌性殺盤後的護盤戲碼。
吳文彬強調,台股技術面上已經回補空方缺口,指數有挑戰新高的實力,惟建議投資人逢創新高調節持股為優先。
群益期貨協理許績慶認為,多方洗盤的企圖心明顯,將籌碼凌亂、沒有信心的多單清洗出場,基於貨幣仍寬鬆,指數有機會突破前高17,709點,而7日低點16,775.85點短期則不會再破低,但台股類股及個股的漲勢不連續,同時輪動過於快速,建議採不追高為原則。
台股今日(24日)運輸類股再度發揮熱鬧,盤中成交比重一度突破四成,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雖然最終航運類股指數以176.67點作收,大漲7.98%,但成交比重也下滑至37.28%,與電子股僅一步之遙。對於這個轉變,德信證券自營部副總吳文彬表示,運輸股的爆量追高意願低,投資人要小心高點已經不遠了,而電子股的量縮則可能暗示著轉強訊號。 早盤時,台股因為「校正回歸」確診數的利空影響,一度重挫165點,但隨後護盤資金再次湧入,將台股主流熱門股如長榮、陽明及萬海帶起來,希望借由航運股的交易熱絡來維繫台股人氣。最終,台股指數成功扭轉頹勢,穩定在紅盤作收,並連續兩日收紅。 今日上市運輸類股的當沖比均高達七成以上,其中陽明、萬海及長榮分別達到72.68%、72.53%及70.1%。群益期貨分析師容逸燊指出,航運個股的波動度夠大,吸引賺價差資金積極搶進,長榮期貨24日的成交量高達20餘萬口,熱絡程度已經逼近小型台指期的25萬餘口。 吳文彬進一步分析,24日台股資金主要集中在運輸股,使得運輸類股指數盤中成交比重超過四成,首次超過上市電子類股比重。雖然最終兩者占比差距不大,但從價量結構來看,航運股的高點可能已經接近,而電子股則可能蓄勢待發,投資人應該密切留意。 吳文彬還提到,近期萬海連續大漲,尤其是24日再度漲停,但長榮、陽明追價意願降低,頗有拉萬海出長榮及陽明的操作。當沖、隔日沖占比過高,顯示資金有賺就跑,且三檔個股股價已經接近前波壓力區,預計航運類股的高點已經不遠。 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則對航運族群保持偏保守態度,他指出,航運族群過熱,24日整體上市電子股成交金額與航運相當,大多數資金都圍繞貨櫃航運股。由於電子股接單出現雜音,台股需要數月整理,季線、16,500點不容易站穩。
■電子股量極縮,轉強訊號
德信證券自營部副總吳文彬認為,運輸股頻頻爆量,市場追高意願低,投資人宜提防高點已近,電子股量縮極致則出現轉強訊號。
24日台股早盤反應「校正回歸」確診數利空,一度重挫165點,但護盤資金再度點火台股主流熱門股-貨櫃三雄長榮、陽明及萬海,期望藉由交易熱絡航運股維繫台股人氣,終場順利扭轉台股頹勢,台股指數上漲36.2點穩住紅盤作收,日K連兩紅。
■貨櫃三雄當沖比均逾七成
上市運輸類股就在當沖居高不下,陽明、萬海及長榮當沖比均跨越七成,分別達72.68%、72.53%及70.1%,慧洋-KY、中櫃、志信、新興及台驊投控當沖比達60.12∼67.2%,締造上市運輸類股指數24日成交比重達37.28%,創新高,上市電子指數持續失血,成交比重降至37.32%,跌破四成。
群益期貨分析師容逸燊表示,航運個股波動度夠大,賺價差資金積極搶進,長榮期貨24日成交量高達20餘萬口,熱絡程度已經逼近小型台指期的25萬餘口。
德信證券自營部副總吳文彬認為,24日台股資金往運輸股單一方向湧入,上市運輸類股指數盤中成交比重超過四成,首度超過上市電子類股比重,終場兩者占比雖差異不大,但從價量結構也透露出航運股高點已近,電子股量縮極致已蓄勢待發,投資人宜密切留意。
■德信證:航運防高點已近
吳文彬分析,近期萬海連續大漲,尤其24日再度漲停,但長榮、陽明追價意願明顯降低,頗有拉萬海出長榮及陽明的操作,同時當沖、隔日沖占比太大,顯示資金有賺就跑,且三檔個股股價來到前波壓力區,預計航運類股的高點已近。
不過吳文彬以長榮、陽明及萬海走勢來分析,5月初波回檔修正並未跌破季線,同時反彈也超過0.618的幅度,確立處於回升波行情,未來若股價漲多拉回至月季線之間,強勢股仍具有投資價值。
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持偏保守態度表示,航運族群過熱,24日整體414多檔上市電子股成交金額與23檔航運相當,大多數資金都圍繞貨櫃航運股,由於電子股接單出現雜音,台股需要數月整理,季線、16,500點不容易站穩。
台股市場近日來熱鬧非凡,特別是上市航運指數在20日創下31.85%的成交占比,高達1,521億元,讓台股市場顯得格外活躍。其中,長榮、陽明兩大航運股的成交量分別達到618億元及603億元,成為台股成交冠亞軍,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
近期,由於馬士基拋出2022年運價將低於今年的預測,加上國內疫情影響,航運股價連續跌停三天,讓市場一片慘淡。然而,搶短的投資者卻趁機進場操作長榮、陽明及萬海,讓股價在短短三天內大漲,猶如雲霄飛車般的走勢讓人目不暇給。
德信證券自營部副總吳文彬表示,當沖資金集中在航運股上,讓成交比重竟然超過三成,造成台股結構失衡。而統一期貨投顧部專業協理廖恩平則認為,長榮及陽明本波段的漲勢是由內資投信帶動,但隨著股價突破百元並快速反轉下挫,投信在近期大量出脫,目前尚未回頭,使得航運股仍處於整理階段。
康和證券投資總監廖繼弘指出,外資調降聯詠評等,讓電子股雪上加霜,但短線具有業績題材的航運股卻獨強,資金積極湧入,有賺就跑的操作使得價波動劇烈。吳文彬也提醒,結構失衡不利台股,多空拉扯使得操作難度越高,長線資金進駐變得越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