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公司新聞
睽違兩載,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再展新姿,推出全新形象廣告《用心守護篇》,廣告以動感螺旋的視覺效果展現品牌Logo,象徵著品牌的活力與創新,以及「活力創新、值得信賴」的品牌形象。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總經理賴麗敏表示,2025年度的形象廣告延續了過往的溝通主軸——「迅速抵達事故現場」,並將此服務特色進一步深化。自創業之初,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就推出了創新的服務模式,並不斷將數位科技應用於服務中,如「事故現場高效數位派遣」及「GPS即時動態地圖」服務,旨在降低客戶在事故現場的不安與壓力。自26年前開業以來,已累計服務超過46萬人次。
今年,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更進一步提升了服務品質,推出了圖文並茂的理賠程序說明小卡,讓保戶在收到事故立案簡訊通知後,通過掃描QR Code即可了解理賠進度,讓整個流程更加透明與便捷。
今年的品牌形象廣告以孕婦及準爸爸為主角,將準爸爸對妻子的細心呵護與品牌對每位保戶的用心守護相結合,從孕婦的視角出發,展現了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理賠專員迅速抵達現場、專業協助處理事故並說明後續理賠程序的過程。這不僅讓孕婦的心情從焦慮不安轉為安心無憂,也完美地呈現了「新安到了,心更安了」的品牌承諾。
「新安到了,心更安了」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過去26年來超過46萬名保戶共同見證的品牌精神。未來,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將繼續用心守護每一位保戶及其財產,全面確保客戶權益,持續提供最高品質的服務。
暌違兩年,台灣保險界知名品牌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再次展現其創新與溫暖的品牌形象。最新推出的形象廣告《用心守護篇》在電視及網路媒體上熱情播放,為消費者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提供一個明顯的識別標誌。
廣告中,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首次嘗試在廣告開頭使用螺旋動態展示品牌Logo,這一創新的表現手法不僅吸引目光,更傳遞出品牌「活力創新、值得信賴」的核心理念。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賴麗敏總經理表示,這次形象廣告延續了過去「迅速抵達事故現場」的服務主軸,並將數位科技融入服務中。自創業以來,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不斷推陳出新,如率先開發「事故現場高效數位派遣」及「GPS即時動態地圖」服務,以提升服務效率,並降低客戶在事故現場的不安。
過去26年間,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已累計服務超過46萬人次,這次的廣告也再次強調了品牌對保戶及其家人的無微不至的關懷。
今年,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更在服務上做出多項升級。除了在事故現場提供專業協助外,還新增了詳細的理賠程序說明小卡,並透過QR Code讓保戶能夠隨時掌握理賠進度,減少焦慮。
廣告主角選擇了日常生活中的孕婦和準爸爸,巧妙地將準爸爸對妻子的呵護與品牌對保戶的用心守護相連結。廣告中,孕婦在遇到車禍時,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理賠專員迅速出動,專業處理事故並解釋後續理賠程序,孕婦的心情從焦慮轉為安心,這一幕展現了品牌的專業與溫暖,也強化了保戶對品牌的信任和情感連結。
「新安到了,心更安了。」這句廣告語不僅是品牌形象的總結,更是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對保戶承諾的具體體現。
台灣產險業在2024年的資本適足率(RBC)數據顯示,已經全面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訊號。根據最新的數據,有七家本國產險公司和三家外資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均超過了400%,是保險業資本適足性法定標準(200%)的兩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底因應防疫險的巨額理賠,多家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曾經暴跌,甚至出現負值。然而,產險業迅速啟動了增資和重建財務體質的策略,使得各公司的資本適足率由負轉正。例如,中信產險的資本適足率從2022年底的負1680%迅速攀升至2024年的336%,顯示了公司在危機時期的強大復原能力。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也同樣從負1079%的數字拉升至333%,徹底擺脫了嚴重虧損的陰影。
然而,這份樂觀的報告並非全然無縫。五大防疫保單重災公司的RBC雖然由負轉正,但部分公司的RBC並未上升,反而下降。例如,RBC最高的台灣產險從1082%降至去年底的717%,第一保險從867%降至533%。
產險業者解釋說,這是因為過去的RBC計算只考慮了車險、火險、水險及工程險等巨災風險,而現在則需納入全險種巨災風險,計算標準的調整導致各公司的RBC跟著下調。此外,產險公司提高投資金額,使風險準備金提列,也會對RBC產生影響。
不過,也有部分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持續穩健上升,如南山產險和泰安產險。南山產險的資本適足率從2022年底的278%提升至2024年底的390%,泰安產險則從588%提高至614%。這些數據顯示,這些公司的償付能力逐步改善,財務結構也正在進行正向調整。
產險業者強調,資本適足率高於監管標準,意味著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更強,財務體質更穩健。但同時,過高的資本適足率也可能暗示著資本未被有效運用,反映報酬效率偏低。因此,解讀RBC的高低,需要結合盈餘能力、資產報酬率、現金流與經營策略等多方面綜合考慮。
2022年底因防疫險巨額理賠,造成數家產險資本適足率暴跌、甚至 轉負,但產險業啟動增資與重建財務體質策略,各產險資本適足率都 由負翻正,如中信產從2022年底-1680%迅速拉升至2024年來到336% ,遠優於危機時期;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也從-1079%拉升至333%,顯 示完全擺脫嚴重虧損陰霾。
五大防疫保單重災公司RBC雖由負轉正,但有些公司去年RBC卻不升 反降,如RBC最高的台灣產險從1082%降至去年底717%;第一保從8 67%降至533%。
產險業者表示,主要是過去RBC只納入車險、火險、水險及工程險 等巨災風險計算,目前須納入全險種巨災風險,因計算標準有所調整 ,使各產險RBC跟著下調,還有產險公司提高投資金額,使風險準備 金提列,也會讓RBC下調。
部份產險如南山產險與泰安產險資本適足率卻依然呈現穩健上升趨 勢。
南山產險從2022年底278%提升至2024年底390%。泰安產險從588 %提高至614%,顯示償付能力逐步改善,財務結構呈現正向調整中 。
產險業者指出,資本適足率高於監理標準愈多,代表公司抗風險能 力愈強,財務體質愈穩健,但也需注意過高的資本適足率,可能隱含 資本未被有效運用,反映報酬效率偏低,即解讀RBC高低,需搭配盈 餘能力、資產報酬率、現金流與經營策略等綜合觀察。
手機價格不斷攀升,一旦不幸手滑,可能要付出昂貴的代價。根據產險業者的統計,去年手機險的理賠案件中,摔機、螢幕問題及受潮成為最常見的三種類型。為此,產險業者提醒消費者,投保手機險可以降低意外發生後的經濟負擔。
富邦產險統計顯示,去年手機險理賠案件中,摔機、螢幕問題(如觸控不良、顯示異常等)及受潮分佔前三名;國泰產險的過往理賠資料也指出,行動裝置的理賠申請多與車禍、摔機造成的螢幕破裂或受潮泡水等情況相關;而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的內部資料則顯示,去年手機險理賠案件的前三大原因則是外力壓迫毀損、外殼及螢幕破損、入水受潮。
這些數據顯示,摔機、螢幕破裂、受潮等,都是導致手機故障的常見原因。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指出,手機險的平均每件理賠金額接近萬元,若消費者需自費維修或置換零件,這筆近萬元的維修費用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絕對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因此,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新機或續約舊機時,可依自身需求額外投保行動裝置保險。如此一來,當手機發生意外事故,如意外碎屏、摔壞、落水及輾壓等導致損毀時,就能節省下可觀的維修費用。
國泰產險也提醒購買新機並有意投保手機險的消費者,在投保前要特别注意四個方面:首先是保險費與自負額,要了解保費和無法維修時需支付的多少自負額;其次是要了解理賠範圍,確定何種意外事故可以進行理賠;另外,特別留意市面上手機險對於遺失或無法識別的情況下,幾乎都無法進行理賠。
此外,還需看清手機險每年的意外損害賠償次數,目前大多數手機險提供一年三次意外損害的賠償次數,但具體的投保方案可能會有所不同,這部分需要詳加注意;最後,線下僅能臨櫃投保,離櫃後即無法承保,如中途退保後也不能再加保。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已經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年輕族群來說,手機不僅是通訊工具,更是生活中的得力助手。隨著手機價格的持續攀升,投保手機保險(行動裝置險)逐漸成為保障高價電子產品的熱門選擇。
根據保發中心的統計數據,2024年台灣手機險保費總額突破50億元,達到51.34億元,這一數字充分說明了手機險在市場上的重要性。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手機險在中高齡族群中的投保率也呈現了不斷上升的趨勢,這與他們較穩定的經濟能力有著密切的關係。
富邦產險指出,40歲以下的客戶在2024年的投保件數相比2023年有所增加,這主要與購買新機時增加保險保障有關。該公司的手機保險業務主要通過台灣大哥大電信直營及加盟店進行,去年手機險業績的成長得益於台灣大哥大營業據點的增加,以及2024年9月iPhone推出AI手機帶動的換機潮。
國泰產險則觀察到,45歲以下的族群一直是手機險的主要客群,他們對手機的依賴度高,且偏愛高單價旗艦機型。隨著這一年齡層的風險意識隨著經濟能力的提升而增強,投保手機險成為了一種「剛需」。
從保發中心的統計數據來看,行動裝置保單市場自2018年推出以來,年保費已從6.26億元攀升至2020年的36.39億元,2023年則達到49.09億元,2024年更是突破了50億元。隨著手機功能的升級和價格的上升,手機險市場呈現出穩定的成長態勢。
總理賠金額的逐年攀升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手機險在產險業中的重要地位。2021年手機險總理賠金額為10.74億元,2022年增加至13.68億元,2023年達17.15億元,2024年則進一步成長至17.25億元。去年手機險投保件數相比前一年約成長5.88%,簽單損率為33.6%,仍在產險業可接受範圍內。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對於手機不離身、隨時隨地滑手的「滑世代」觀察到,行動裝置的維修費用不斷上升,為愛機投保手機險已經成為最基本且必要的保障,年輕族群對手機險的需求也在穩步成長。
展望今年手機險市場,富邦產險預期,隨著手機產品的不斷更新,例如高規格攝影鏡頭、折疊螢幕、AI功能等新技術的推出,手機單價將持續上揚,預計手機險仍將有明顯成長空間。然而,由於各電信業者和手機銷售通路同時銷售智慧型手機搭配手機險,市場競爭激烈,保費成長幅度可能受限。
國泰產險也持相同看法,認為手機險的市場表現將受到行動裝置整體銷售市場的影響。隨著平均價格的上升,消費者投保意願增加,這將對保費成長帶來積極影響。
富邦產險統計,去年手機險理賠案件類型前三名依序為摔機、螢幕 問題(觸控不良、顯示異常等)及受潮;國泰產險就過往理賠資料來 看,行動裝置理賠申請樣態主要以車禍、摔機造成的螢幕破裂或受潮 泡水等較為常見;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內部資料顯示,去年手機險理賠 案件前三大原因分別為外力壓迫毀損、外殼及螢幕破損、入水受潮。
由此可見,舉凡摔機、螢幕破裂、受潮等,都是導致手機故障的常 見原因,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指出,手機險平均每件理賠金額約近萬元 ,若民眾要全額自費維修或置換零件,動輒近萬元的維修費用,對消 費者而言絕對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建議,民眾可依據本身需求,在購入新機或舊機 續約時,為手機額外投保行動裝置保險,當手機發生不可預料的意外 事故,如意外碎屏、摔壞、落水及輾壓等導致損毀,就能省下可觀的 維修費用。
國泰產險提醒,購買新機、有投保手機險需求的民眾,在投保前務 必注意四大事項,首先是保險費與自負額,須注意保費及如果無法維 修需支付多少自負額置換手機;其次是要了解理賠範圍,針對何種意 外事故有進行理賠,另需特別留意市面上的手機險,針對遺失或無法 辨識的情況下,幾乎都無法進行理賠。
此外,還得看清楚手機險每年的意外損害賠償次數,目前市面上的 手機險大多提供一年三次意外損害的賠償次數,但會依照實際投保方 案變動,這部分需詳加注意;最後,線下僅能臨櫃投保,離櫃後即無 法承保,如中途退保後也不能再加保。
富邦產險表示,40歲以下客戶之投保件數2024年相較於2023年呈現 增加趨勢,投保手機保險主要原因是購買新機時安排保險可多一層保 障。而該公司手機保險業務主要通路為台灣大哥大電信直營及加盟店 ,去年手機險業績成長,除了受惠台灣大哥大營業據點增加,也因應 2024年9月iPhone推出AI手機帶動換機潮,進而推升業績。
國泰產險觀察指出,45歲以下族群過去一直是手機險的主要客群, 占比約7成,該年齡層對手機依賴度高,且偏好高單價旗艦機型,風 險意識也隨著經濟能力提升而增強,讓投保手機險成為一種「剛需」 。
保發中心統計,行動裝置保單市場在2018年推出時,年保費僅6.2 6億元,2020年躍升至36.39億元,2023年已達49.09億元,2024年更 突破50億元大關。隨著手機功能升級、價格上揚,手機險市場呈現穩 定成長態勢。
總理賠金額亦逐年攀升,2021年手機險總理賠金額為10.74億元, 2022年增加至13.68億元,2023年達17.15億元,2024年進一步成長至 17.25億元,顯示手機險已成產險業重要業務之一。去年手機險投保 件數相較前一年約成長5.88%,簽單損率33.6%,仍在產險業者可接 受範圍。
對於手機不離身、隨時隨地滑一下的「滑世代」,新安東京海上產 險觀察,行動裝置維修費用日益升高,為愛機投保手機險已是最基本 且必要的保障,年輕族群對手機險需求仍在穩步成長。
展望今年手機險市場,富邦產險表示,手機產品持續推陳出新,例 如具高規格攝影鏡頭、折疊螢幕、AI功能等新技術,相對帶動手機單 價持續上揚,預期手機險仍將有成長空間。不過,各電信業者及手機 銷售通路同時銷售智慧型手機搭配手機險,市場競爭激烈,保費成長 幅度應有限。
國泰產險同樣認為,手機險受行動裝置整體銷售市場影響,隨著平 均價格上升,進而增加消費者投保意願,應可為保費成長帶來助力。
電價問題長期以來都是企業經營上的重要課題,為此,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積極響應政府2050淨零碳排政策,並致力于協助企業減輕能源支出成本壓力。該公司率先在業界推出「電力契約最佳化與永續評估建議系統」,導入電力節能企業專案服務,並榮獲經濟部智財局頒發新型專利證書。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總經理賴麗敏表示,針對商辦大樓、飯店、商場、醫院及工廠等用電場所,大多採用與台電訂定的契約容量模式,類似於行動電話的月租費。一旦用量超過基本電費契約容量,企業還需額外支付「超約附加費」。為解決這一難題並優化電費結構,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推出了「電力節能服務」,透過對企業用電需求進行智能分析,提供最佳化電力契約容量的建議,在不影響生產運營的前提下,最大化節省營運成本,並引導企業將節省的成本投入到再生能源發展與永續轉型策略中。
在風險管理方面,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積極引進日本大股東東京海上豐富的綠色金融經驗,並善用保險核心職能與關鍵數位科技。該公司總部大樓率先引用「電力契約容量最佳化技術」,2024年據此節省電費支出達38萬元,約占全年度總基本電費的23%。此外,該公司還將節省的營運成本投入於苗栗海岸及宜蘭山區的植樹造林計劃,以創造實質的碳匯效益,展現對永續發展的具體行動。
面對全球能源轉型與氣候變遷的挑戰,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擁有專業的工程師團隊,並結合日本東京海上集團的專業技術及多年的損害防阻經驗。該公司提供客戶包括紅外線熱影像檢測、損害防阻防災診斷、防災講習和專題課程及倉儲物流安全診斷等專業損害防阻服務,致力于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風險解決方案,成為企業的風險守護者。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總經理賴麗敏表示,商辦大樓、飯店、商場、醫 院及工廠等用電場所,多採與台電訂定契約容量模式,概念類似行動 電話月租費,若用量超過基本電費契約容量,則須再額外繳交「超約 附加費」。為解決企業用戶難題並優化電費結構,新安東京海上產險 推出「電力節能服務」,透過對企業用電需求進行智能分析,提供最 佳化電力契約容量的建議,在不影響生產運營的情況下最大化節省營 運成本,同時引導企業將節省的營運成本投入再生能源發展與永續轉 型策略。
良好的風險管理能有效提升企業穩定經營,其中損害防阻是風險管 理的重要方法。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積極引進日本大股東東京海上豐富 的綠色金融經驗,善用保險核心職能、聚焦關鍵數位科技,總部大樓 率先引用「電力契約容量最佳化技術」,透過契約容量最佳化運算結 果,2024年據此節省電費支出達38萬元,約占23%全年度總基本電費 ,值得一提的是,後續更將節省的營運成本投入於苗栗海岸及宜蘭山 區進行植樹造林,創造出實質碳匯效益,展現永續發展的具體行動。
面臨全球能源轉型與氣候變遷挑戰,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擁有專業的 工程師團隊,且擁有日本東京海上集團專業技術及多年損害防阻經驗 ,另提供客戶包括紅外線熱影像檢測、損害防阻防災診斷、防災講習 和專題課程及倉儲物流安全診斷等專業損害防阻服務,致力於為企業 提供全方位的風險解決方案,成為企業的風險守護者。
產險業界在2024年的表現可圈可點,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去年整體產險業的稅後純益達到了221.3億元,創下了歷史新高,顯示出產險業的強大潛力和穩定發展。在這個亮麗的數字背後,各產險公司也紛紛公布了自己的財務資料,其中新光產險以33億元的稅後純益獲得「獲利王」的殊榮。若以每股稅後純益(EPS)來衡量,則由國泰產險以13.18元的EPS奪得冠軍。
在眾多產險公司中,除了新光產險和國泰產險外,其他如富邦產險、新安產險、和泰產險等也表現亮眼。新安產險以20.4億元的稅後純益名列第四,顯示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穩定增長。而華南產險、泰安產險、旺旺友聯產險等公司的EPS也均超過3元,展現出良好的盈利能力。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仍有一家產險公司未能扭虧為盈,那就是法巴產險,虧損達1.6億元。這也提醒了產險業者在追求盈利的同時,仍需注意風險管理和市場變化。
在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方面,本土產險公司中,台產險、泰安產險、兆豐產險的資本適足率均高於600%,顯示出其穩健的財務狀況。而第一產險、明台產險、旺旺友聯產險、新光產險的資本適足率也都在400%以上,全部19家產險公司均順利達標。
面對國內外政經環境的不確定性,產險業者仍保持樂觀態度。他們強調,在嚴控營運風險的同時,積極深化數位應用和提升服務體驗,讓網路投保商品更加多元化,並拓展異業合作機會。產險公會預估,今年產險業的簽單保費收入有望成長一成,達到3,000億元的水準。
在車險方面,預計新車銷售將微增46.2萬輛,新能源車的占比逐漸提高,這對產險業來說是一個新的成長點。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產險業去年獲利大爆發,稅後純益達221.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超越2021年稅後純益196.35億元。
就各產險公布的資料,去年獲利第一名由新光產以稅後純益33億元拿下,第二至第十名依序為富邦產稅後純益30.1億元、國泰產26.3億元、新安產20.4億元、和泰產18.8億元、華南產12.9億元、泰安產12.8億元、旺旺友聯產12.2億元、台產11.6億元及明台產9.5億元。但去年仍有一家產險未能擺脫虧損,即法巴產虧損1.6億元。
以EPS來觀察,則由國泰產險13.18元奪冠,第二至第五依序為新光產10.47元、富邦產10.06元、和泰產9.43元及華南產6.46元。而其他包含旺旺友聯產、泰安產、明台產、台產、第一產EPS皆達3元以上。
2024年19家產險業資本適足率與淨值比也已公布,在本土產險公司中,台產RBC達716.71%、淨值比49.27%;泰安產RBC為613.54%、淨值比32.84%;兆豐產RBC為611.29%、淨值比37.31%,三家資本皆高於600%以上,第一產、明台產、旺旺友聯產、新光產的RBC則在400%以上,總計19家產險皆順利達標。
產險業者指出,儘管國內外政經環境,仍呈現不確定狀態,但在各業者在嚴控營運風險之下,亦深化數位應用與服務體驗,使網路投保商品多元化,同時拓展異業合作機會,樂觀預估今年簽單保費仍有成長一成的潛力。
2024年整體產險業簽單保費收入達2,702億元,為首次突破2,700億元大關,產險公會預估,今年產險業整體簽單保費年度可望達3,000億元,其中,在車險方面,車廠一般預期新車銷售將微增46.2萬的水準,在純電車、混合動力車及氫能車等選項增加,新能源車的占比可望逐步提高。
台灣汽車產業再起,裕隆、和泰車市預視樂觀成長
近日,台灣兩大汽車集團裕隆與和泰車,同於26日舉行法說會,對今年台灣車市表現看法一致樂觀,並對未來市場規模持正面預期。
儘管前二月台灣車市出現衰退,但裕隆總經理許國興表示,隨著新車上市效益的帶動以及廠商擴大促銷活動,預計今年車市將比去年成長。
和泰車則對自家雙品牌前二月領牌數量感到樂觀,預計全年新車銷售量可達16.5萬輛。此外,和泰車還公布了待交車訂單數據,其中TOYOTA及LEXUS品牌均有不錯的預售情況。
裕隆集團在電動車生產方面展現強大實力,許國興強調,裕隆在電動車核心技術方面具有優勢,並已在電動車生產領域取得顯著成就。
在業績展望方面,許國興提到裕隆集團旗下各子公司均呈現正向發展,包括鴻華先進、裕隆日產、新安產險和裕融等,對公司未來業績成長充滿信心。
對於股價低於淨值問題,許國興表示感謝投資者關心,並強調公司財務狀況良好,對每股淨值提升有信心。
裕隆集團旗下三家公司——裕隆、中華車與裕融,於昨日(26日)舉行法說會,裕隆總經理許國興以總座身分親自主持,並對集團近年來的發展狀況進行了詳細的說明。許國興強調,裕隆集團的三大獲利來源——鴻華、裕日、產險均表現亮眼,尤其是轉投資的中華車旗下MG品牌,已逐步重返市場,為集團的榮耀歸來帶來強大的動力。
許國興指出,裕隆汽車的獲利結構中,鴻華先進的營收持續成長,並不斷推出新車型,表現出色;裕隆日產(裕日車)則是業外認列收益,穩定性逐漸提升;而新安產險的獲利則是逐年攀升,對裕隆汽車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此外,裕融在不良資產的處理上已經取得顯著成效,資產餘額也呈現觸底反彈的趨勢,未來在融資事業和企業金融領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電動車生產方面,裕隆汽車被譽為國內最具韌性的工廠,特別是在電動車生產領域,擁有強大的生產資質。許國興表示,裕隆汽車已經在純電車生產上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從生產納智捷n7純電車開始,已經擁有1萬輛純電車的生產能力。在電動車的生產上,與傳統油車相比,最大的差異在於電池的生產,而裕隆汽車在這一領域也擁有測試和認證的能力。為了達到電動車的輕量化要求,以及超過19吋的輪胎和鋼圈的特殊組裝需求,裕隆汽車也將持續精進相關技術和設備。
另一方面,中華車昨日宣布,旗下MG品牌的主要雙休旅車型已恢復正常銷售。MG Taiwan公司表示,MG品牌將繼續全力配合相關政策,加速提升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隨著MG品牌旗下主力車型的銷售逐漸回穩,市場信心逐漸回復,預期MG品牌銷量將止跌回升。
許國興指出,目前裕隆汽車主要獲利結構包含鴻華先進、裕隆日產(裕日車)、新安產險。鴻華先進現在營收逐年擴大,也逐年推出新車型,往好的方向進行;裕日車主要是業外認列收益,也更趨於穩定;新安產險獲利逐年提升,對裕隆汽車有利。其中,裕融在過去消金部分不良資產比例上已控制完善,資產餘額也在觸底反升,融資事業加上企業金融領域,未來有好的發展。
國內車廠中,裕隆是最具韌性的工廠,特別在電動車生產上,裕隆汽車是最具有生產資質的汽車工廠,在電動車生產領域中,國內沒有一家車廠具有生產電動車的能力,裕隆汽車從生產納智捷n7已有1萬輛純電車生產的資質,生產電車和油車有很大區隔,其中最大是電池的生產,裕隆汽車也擁有測試和認證的能力。
電動車主力是為了要輕量化,不是泛用的零件生產所能達到的能力,另外在輪胎鋼圈多超過19吋以上,也需要特殊組裝設備能力。在這些部分,都會持續精進能量和努力。
另外,中華車昨日則宣布,旗下的MG品牌繼今年1月份HS 1.5T旗艦版符合規範後,MG品牌雙休旅主力車型目前皆已恢復正常銷售。MG Taiwan公司表示,MG品牌將持續全力配合政策,加速提升其他車型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隨著MG品牌旗下主力雙車型陸續恢復正常銷售,市場信心回穩,預期MG銷量將止跌回升。
裕隆總經理許國興於去年8月上任後,26日首度主持裕隆法說會, 揭櫫裕隆集團對今年台灣車市預視量。裕隆表示,儘管前二月國內新 車銷量6.26萬輛、年減約12%,不過在後續的新車上市效益帶動,及 各廠擴大促銷刺激買氣下,仍樂觀將帶動今年車市較去年成長。
和泰車則表示,以自家雙品牌前二月領牌共2.67萬輛、年增7.8% 來看,全年有信心達成新車銷售16.5萬輛目標。和泰車於法說會亦公 布最新訂單概況,TOYOTA及LEXUS各有約1萬張及5,000張的待交車訂 單,合計逾1.5萬輛,包括Camry HV、Alphard、LM及LBX等熱銷車款 ,各有逾千張訂單。
和泰車儘管今年沒有全新國產車上市,不過和泰車表示,進口休旅 車Land Cruiser 250已確定將於第二季導入,此外日前GR Garage開 幕,日本豐田會長豐田章男親自來台參與,帶來巨大迴響,也將有助 於接下來GR相關車型推廣銷售。
對於川普關稅政策,和泰車及裕隆皆表示,將持續積極觀察國際政 經局勢變化,但目前對自家公司都尚未有直接實質性影響。
此外,許國興強調,裕隆為國內最具韌性的車廠,特別在電動車生 產上,裕隆也最具有生產資質,尤其電動車生產核心技術包括組裝上 品質確保,封裝、測試、組裝等步驟,都需要一定能力;裕隆三義廠 生產納智捷電動車n7已逾1萬輛,「在電動車生產領域中,國內沒有 一家車廠具有生產電動車的能力。」未來相信也可在此優勢下開拓更 多商機。
對於公司業績展望,許國興指出,裕隆獲利結構包含鴻華先進、裕 隆日產、新安產險、裕融。鴻華先進現在營收逐年擴大,也逐年推出 新車型,是往好的方向進行;裕日車主要是業外認列收益,也更趨於 穩定;新安產險獲利同樣也逐年提升;至於裕融過去在消金不良資產 比例已有所控制,資產餘額亦在觸底反彈,將持續正向發展。
對於法人關心股價低於淨值,許國興則坦言「很抱歉」,這部分沒 有做好,但他也強調,公司財務健全,「對未來每股淨值提升相當有 信心!」
台灣產險業界在2024年交出亮麗的成績單,根據最新公布的財報數據,整體產險業的稅後純益達到逾22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其中,新光、富邦、國泰三大產險公司表現亮眼,分別實現超過33億元、30億元、26億元的稅後純益,對整體產險業的貢獻顯著,且這三家公司的獲利都超過了其資本額。
除了這三大產險公司外,台灣、和泰、泰安、旺旺保、華南及新安東京海上等多家產險公司的稅後純益也均超過10億元。而兆豐、第一、南山等產險公司,即使去年獲利未達10億元,但相比前一年仍有顯著成長。不過,在20家產險公司中,仍有6家的稅後純益略低於2023年,甚至有一家外商產險出現虧損。
在金控旗下產險方面,富邦產險的表現特別突出,每股稅後純益(EPS)達到10.06元,成功擺脫了前兩年因理賠防疫保單帶來的陰霾。富邦產險表示,去年獲利的增長主要來自於業務結構的調整和品質管控的強化,核保利潤不斷上升,投資績效穩定,自留綜合率也較2023年有所改善。
國泰產險則以每股13.18元的EPS榮獲冠軍寶座,其自留綜合率降至91.2%,這一數字越低代表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越強。國泰產險強調,他們通過堅守質量、重經營理念,嚴控營運風險,落實法規遵循,並深化數位應用與服務體驗,提升客戶滿意度與黏著度,同時在大陸市場積極發展互聯網業務,並在越南加強數位基礎建設,拓展異業合作機會。
華南產險在去年的表現也相當出色,稅後純益達到12.93億元,年成長率達41.2%,每股EPS為6.46元,簽單保費總收入達140.25億元,均創下歷年新高。華南產險表示,他們已經順應市場趨勢,推出多元化的網路投保商品,如電動機車險、電動汽車險等,並成立商品創新研發小組,加速新商品的開發,提升保險商品的差異化,並計劃今年建置行動投保平台,以提升作業效率及投保便利性。
除三大產險外,台灣、和泰、泰安、旺旺保、華南及新安東京海上 等產險公司,多家稅後純益都逾10億元;兆豐、第一、南山等產險即 使去年獲利未逾10億元,也都優於前一年;但20家產險中仍有六家去 年稅後純益略低於2023年,更有一家外商產險為虧損。
金控旗下產險去年獲利大增,富邦產每股稅後純益(EPS)10.06元 ,完全擺脫前二年因理賠防疫保單的陰霾,淨賺逾30億元、超過一個 資本額。富邦產險說明,去年獲利主要受惠業務結構調整及強化品質 管控,核保利潤持續增加,投資績效穩健為5.18%,自留綜合率87% 也較2023年改善。
國泰產險去年EPS更來到13.18元拿下冠軍寶座,自留綜合率降至9 1.2%,自留綜合率越低者代表在市場競爭力愈大。國泰產表示,因 堅守質量並重經營理念,嚴控營運風險,落實法規遵循,深化數位應 用與服務體驗,提升客戶滿意度與黏著度,發展大陸互聯網業務;在 越南持續強化數位基礎建設、拓展異業合作機會。
華南產險去年因本業及資金運用收益增加,稅後純益12.93億元、 年成長41.2%,EPS有6.46元,簽單保費總收入140.25億元,均持續 改寫歷年新高紀錄。華南產險指出,順應市場趨勢,已上架eCover多 元化網路投保商品,如電動機車險、電動汽車險等,並成立商品創新 研發小組加速各險種新商品開發、強化保險商品差異化、提升整體競 爭力,另今年規劃建置行動投保平台,以提升作業效率及投保便利性 。
為了響應政府「2050淨零碳排」的宏偉目標,台灣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公司於3月12日這個植樹節的特別日子,展開了積極的環保行動。該公司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攜手合作,參與了「織一片生態綠網」植樹活動,以此行動實踐對國土生態綠色網絡建構的承諾,共同打造台灣的生態廊道,並展現了其對綠色保險價值的堅定信念。
自2023年起,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便開始著手昇華綠色保險價值,並實施了一系列綠色行動。公司連續兩年認養苗栗縣後龍鎮的防風保安林,累計認養了2,540棵原生林木及原生蜜源樹種。2024年,公司更進一步擴大了這項行動,與宜蘭分署合作,認養了宜蘭冬山鄉新寮山區的1.8公頃國有林地。2025年,公司繼續捐助支持宜蘭縣冬山鄉羅東事業區的71林班國有林撫育計畫,累計栽種了1,600株涵水量高的台灣肖楠和碳吸存力最高的相思樹,這將為台灣的生態復育帶來巨大的幫助,並約創造出26.2公噸的碳匯。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總經理賴麗敏表示,公司秉持著日本東京海上集團「透過保險專業解決社會挑戰,為永續社會作出貢獻」的核心理念,透過環境永續行動來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公司同時也在保險本業上不斷深耕,推動綠色數位保險服務,包括線上投保、核保、理賠、繳費及推行電子保單等。在2024年度,這些努力累計相當於種植了1,046萬棵樹,這項成果也獲得了業界的高度認可,使得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榮獲「2024卓越保險評比」中的「卓越綠色保險獎」。
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不僅在日常保險業務中支持綠能產業並努力節能減碳,還積極推動「綠色保險」行動。公司聚焦於「數位精進服務減碳、綠色保險商品保障」的發展主軸,透過數位轉型精進服務,推動綠色創新商品的開發,並深化綠色數位金融的發展。同時,公司也落實ESG企業永續發展目標,觸動永續共好良性循環,並與社會各界攜手,共同強化社會對風險的抵禦韌性。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自2023年起為昇華綠色保險價值,開展各項綠色 行動,以具體實踐展現對環境保護的長期承諾,除連續兩年認養苗栗 縣後龍鎮防風保安林,實際認養共計2,540棵原生林木及原生蜜源樹 種;2024年更進一步攜手宜蘭分署認養宜蘭冬山鄉新寮山區1.8公頃 國有林地,2025年持續捐助支持宜蘭縣冬山鄉羅東事業區71林班國有 林撫育計畫,累計栽種1,600株涵水量高的台灣肖楠、碳吸存力最高 的相思樹,約當創造26.2公噸碳匯,為台灣生態復育再注入能量。
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總經理賴麗敏表示,公司承襲日本東京海上集團 「透過保險專業解決社會挑戰,為永續社會作出貢獻」的核心理念, 透過環境永續行動履踐企業社會責任,更深耕保險本業致力於線上投 保、核保、理賠、繳費及推行電子保單等綠色數位保險服務,累計2 024年度相當於約種植1,046萬棵樹,成效獲得外界高度肯定,榮獲「 2024卓越保險評比」中「卓越綠色保險獎」殊榮。
因應氣候變遷議題,新安東京海上產險除從日常保險業務中支持綠 能產業及盡力節能減碳外,亦積極推動「綠色保險」行動,聚焦於「 數位精進服務減碳、綠色保險商品保障」發展主軸,透過數位轉型精 進服務,助力保險核心專業職能加速創新開發綠色創新商品,專注及 深化綠色數位金融的發展,並落實ESG企業永續發展目標,觸動永續 共好良性循環,同時發揮保險職能攜手社會各界,強化社會抵禦風險 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