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亞國際(上)公司新聞
興櫃市場在長假前觀望氣氛下,上周整體成交值略為低迷,僅16.97億元,但其中威睿、敏成、聚恆及創王等公司卻逆勢大漲,成為市場焦點。隨著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突破百萬,防疫相關概念股再次受到關注。威睿作為電信級網路安全防護及流量分析系統研發商,在遠端辦公與就學需求爆發的背景下,股價3個交易日內猛漲34.83%。敏成則因配合政府口罩生產目標,日產能不斷提升,均價上周彈升27.75%。聚恆和創王則因現金增資及新業務布局,分別帶動股價上漲22.37%和21.35%。此外,健亞、華宇藥、環拓科技、達亞、力士及翔宇等公司也表現亮眼。綠界科技預計將於本周登錄興櫃,市場對其發展前景抱有高度期待。
興櫃市場上周受長假前觀望氣氛影響,全周3個交易日成交值僅16 .97億元,周收漲家數也只有98檔,惟防疫相關題材的威睿(8298) 及敏成(4431),或辦理現金增資的聚恆(4582)與創王(6724), 上周皆成功力抗節前賣壓,逆勢大漲。
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人數突破百萬大關,美國總統川普更指出, 未來兩周美國的死亡人數將達高峰,在目前沒有任何疫苗能夠有效抑 制病毒擴散下,全球各國僅能透過行動管制來遏阻疫情發展,然此舉 無非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衝擊,類股無一倖免,也使盤面重心持續圍 繞在防疫題材。
電信網路設備軟體開發商威睿主要從事電信級網路安全防護及流量 分析系統研發,旗下客戶包括各大電信業者,受惠疫情帶動遠端辦公 與就學需求爆發,網路資安也獲得市場的高度重視,激勵股價自谷底 強勢反彈,僅3個交易日勁揚34.83%,榮登上周興櫃漲幅王寶座。
國內熔噴不織布大廠敏成也為配合政府每日2千萬片口罩的目標, 持續拉高日產能,不但上周均價強彈27.75%,自元月開紅盤以來, 均價也已大增2.16倍,成為股災底下的大黑馬。
除防疫概念題材外,上周擬辦理現金增資的個股也有強勢表現,包 括太陽光電系統業者聚恆為公司初上櫃前的公開承銷股份,擬辦理現 金增資發行新股,目前發行股數尚未決議,上周均價大漲22.37%。
至於光場顯示業者創王擬在浙江合資設立公司,布局微顯示器模組 元件領域,同時為充實營運資金,擬辦理現金增資私募普通股3,590 張,每股暫定價格11元,激勵上周漲幅達21.35%。
上述4檔個股外,健亞旗下的華宇藥、甫獲美高血壓學名藥證的法 德藥、3月20日登錄興櫃的環拓科技、醫材廠達亞、金氧半場效電晶 體(MOSFET)業者力士及生技廠翔宇,上周也皆有逾一成周漲幅。
展望本周,國內第三方支付龍頭綠界科技擬於9日以每股參考價17 2元登錄興櫃,自結去年每股盈餘達12.48元,公司也已通過9元現金 股利發放案,近期更受惠宅經濟興起,後續發展備受市場期待。
台灣股市興櫃市場近期成為投資熱點,不少公司子公司在轉上櫃或上市後,母公司也隨之受益,其中「達亞國際」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2019年興櫃市場IPO案件數量雖少,但總募資金額卻創近五年新高,顯示市場質量優異。像昇佳電子、亞洲教育、沅聖、達亞等子公司,都成為了興櫃百元俱樂部的成員,並在去年表現亮眼,股價大幅上漲。 興櫃市場的這股熱潮,除了因為防疫概念股的帶動外,母以子貴的題材也再度增溫。像昇佳電子的「富爸爸」矽創(8016)持有五成股權,潛在獲利驚人。而像三商家購、總格精密、智聯服務等公司,也因為子公司表現亮眼,業績看旺。 法人和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這些興櫃子公司大部分是公司部分業務分割而出,專業化經營,也有的是為了補齊母公司的營運短板。不論如何,在擁有強大「富爸爸」的背景下,只要子公司自身財務結構健全,甚至能搭上產業快速發展的列車,業績出現大幅成長,就會帶動母公司和集團整體的成長。
2019年首次公開募股(IPO)案件僅35檔,但總幕資金額為近五年新高,呈現量少質精的景況,尤其已經轉上市的和潤企業與轉上櫃的安碁資訊,在上市櫃後皆帶領母公司和泰車與宏碁出現波段漲幅。
興櫃高價股成為小金雞,包括去年底申請轉上櫃的矽創子公司昇佳電子、三貝德的子公司亞洲教育、樺漢旗下的沅聖、益安的子公司達亞、威盛的子公司威鋒電子及東鹼轉投資的東典光電,皆是興櫃百元俱樂部的成員,同時除沅聖2019年累計營收僅年增4.66%外,其餘個股皆有雙位數甚至倍數成長,全年股價均表現不俗。
此外,三商家購的母公司三商、總格精密的母公恩德、智聯服務的母公司宏碁,以及華立捷的大股東海德威、棒辣椒的大股東辣椒等,同樣受惠母以子貴題材,業績看旺。
法人指出,興櫃子公司一部分是公司部分業務分割而出,專業化經營,一部分是為補齊母公司營運短板,無論如何,在擁有「富爸爸」背景下,若自身財務結構建全,甚至搭上產業快速發展列車,業績出現飆升,均會使公司出現大幅成長,連帶使母公司與所屬集團受惠。
【台灣新聞】 近年來,中美貿易戰的緊張氛圍不斷升溫,不僅對全球經濟產生衝擊,也帶動了台灣生醫業的飛躍發展。在這股趨勢下,台灣生技股的IPO熱潮重燃,其中以《達亞國際》為首的生技公司,正積極力拚2020年上市、櫃,有望改寫浩鼎風暴以來的新高紀錄。 根據初步統計,目前已有翔宇、康聯生醫等公司提出上櫃申請,法德藥、瑞磁、博晟、漢達、普生等則已取得科技事業核准函。此外,達亞、常廣、軒郁等公司也都有高獲利支撐,華因授權金里程金陸續入袋,轉機題材強烈。而台微醫這家以脊椎自有品牌進入美國市場的公司,也因細胞治療計劃通過利多而備受關注。 法人分析,隨著近四年的沉澱,台灣生技產業已逐步進入成熟期,2020年可望IPO的生技族群,質變明顯,將吸引更多資金進駐,成為多頭布局的重心。 在眾多生技公司中,翔宇和康聯生醫表現亮眼。翔宇以保健保養為主,2019年前三季度EPS達3.19元,旗下生醫事業已分割獨立成立向榮生醫,專注於異體脂肪幹細胞治療膝骨關節炎。而康聯生醫則聚焦精準醫療,專攻檢測服務,2019年前三季度EPS達3.83元。 法德藥則採中美雙報策略,旗下糖尿病用藥格列本和抗思覺失調症用藥富馬酸1945;硫平緩釋片已取得美國FDA藥證,其他產品也正在申請中。其中,抗思覺失調症用藥代思已取得大陸藥監局核發首仿藥證,並由康聯代理在大陸開賣。 總之,台灣生技業在這波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下,正迎來一個黃金紀元,各大公司紛紛力拚上市,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初步統計,來勢洶洶的生技族群目前已有翔宇、康聯生醫提出上櫃 申請,法德藥、瑞磁、博晟、漢達、普生已取得科技事業核准函;另 外,達亞、常廣、軒郁都有高獲利支撐;華因授權金里程金陸續入袋 ,轉機題材強;長聖有細胞治療計劃通過利多,以台灣第一家脊椎自 有品牌進入美國的台微醫,同樣備受關注。
法人認為,相較於前幾年生技股都是由新藥股領軍,隨著近四年沉 澱,產業已逐步進入成熟,2020年可望IPO的生技族群,明顯「質變 」,可望吸引資金重新進駐,成為多頭布局重心。
以IPO掛牌進度來看,最快的是以保健保養為主的翔宇,2019年前 三季已交出EPS3.19元佳績,該公司除了在兩岸布局,旗下以幹細胞 領域相關研究之生醫事業已分割獨立成立向榮生醫,向榮主攻異體脂 肪幹細胞,治療膝骨關節炎。
鴻海集團旗下生技小金雞康聯生醫,聚焦精準醫療,專攻檢測服務 ,2019年前三季EPS3.83元。
另外,取得科技事業核准函的法德藥,藥品開發是採中美雙報策略 ,旗下糖尿病用藥格列本(月尿)片、抗思覺失調症用藥富馬酸 1945;硫平緩釋片,兩個藥品已取得美國FDA藥證;而長效型降血壓用 藥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B型肝炎用藥恩替卡韋片、抗思覺失調症 用藥奧氮平口崩片等三項產品,也正在申請藥證中。其中,抗思覺失 調症用藥代思,取得大陸藥監局(NMPA)核發首仿藥證,2019年11月 由康聯代理在大陸開賣。
法人指出,近一個月來生醫股召開的法說會,除了中裕(4147)因愛滋新藥在美滲透慢,成為空方摜殺目標,股價自130元附近一路下滑至波段新低93.3元外,其餘個股幾乎都有不錯的表現,因此,本周將舉行法說會的因華(4172)、逸達(6576)、杏一(4175)、科懋(6496)、高端和基亞(3176)都受關注。
已重整新藥研發策略,專注細胞治療的基亞,上周PI-88以五千萬人民幣(約4.5億台幣)授權給北京基亞細胞公司全球(但不包含台灣地區)的開發與商業化權利,未來並享有新藥上市後的雙位數銷售分潤,第一筆簽約金600萬人民幣將於今年底前入袋。
法人預期,明年起基亞將開始有新藥授權階段里程金可入帳,加上細胞治療啟動營運,將有機會拚損平,2021年起也將開始進入獲利元年。
高端則繼打造一步到位的全台最高規格的細胞製備中心(CPCCenter),明年第一季量產,現產能已經滿載外,全球唯一進行多國多中心臨床試驗的腸病毒71型疫苗,也預計於12月底完成三期臨床收案,明年並將在台灣、東協申請藥證,後年啟動新一波成長動能。
櫃買興櫃發行面持續熱絡,本周更連四家興櫃新掛牌,台灣虎航首先在16日掛牌,主辦券商台新證券。該公司自結前十月營收81億7,489萬元,稅後盈餘8億281萬元,每股稅後盈餘(EPS)4.01元,18日興櫃成交均價為48.76元,較41元掛牌價漲幅18.93%。
達亞國際18日以每股120元掛牌興櫃,為上櫃生技股益安生醫公司的轉投資事業,主要經營業務是醫療器材之製造與銷售。主辦券商是元富證券,首日興櫃成交均價為160.66元,漲幅為33.88%。該公司自結前十月營收3億1,662萬元,稅後盈餘7,702萬元,EPS為4.43元。
湧盛電機將在19日掛牌興櫃,該公司成立於民國97年8月間,董事長兼總經理為萬正在,主要經營業務是汽車空調壓縮機、熱交換器等,送件時資本額為2億元。湧盛電機自結前十月營收19億6,397萬元,稅後盈餘1億1,586萬元,EPS為5.79元。
威鋒電子接續在20日掛牌興櫃,該公司成立於民國97年7月間,為上市公司威盛電子的轉投資事業,威鋒電子及威盛電子董事長均為陳文琦,主要經營業務是USB及USBType-C系列相關控制晶片,送件時資本額為6億元。威鋒電子自結前十月營收13億706萬元,稅後盈餘2億496萬元,EPS3.42元。
改寫今年上市、櫃、興櫃生技族群掛牌價新高的達亞,前10月已交出EPS4.43元佳績,由於營運看好,該公司17日法說會爆滿,是今年生技業難有的榮景,也為掛牌後的股價走勢添加好彩頭。
益安董事長張有德表示,透過益安的創新冒險開發新品,達亞開發模具的快速、精準和量產實力,期待兩家公司的強強聯手,也有助於台灣創新醫材打世界盃。
許雅雯表示,醫材開發期長,但量產後一個機種可以養公司8∼10年,讓公司有力氣繼續開發下一個產品。今年業績大幅成長,主要是來自於幾年前開發的Ethicon腸胃管腔吻合器,出貨量大幅成長,另外,則是成功打入Dexcom的供應鏈,供應G6關鍵零組件,下一代G7開發更是全拿。
此外,代工BostonScientific的Lotus產品,用於心血管微創手術的心臟瓣膜手術傳遞系統,預計2020年第二季出貨量將顯著放大。Bigfoot明年也將進入量產,預計明年6月取得上市許可,9月量產,下一代結合AI的糖尿病產品更值得期待,明年營運可望持續高歌,2021年將規劃進行下一波的擴產。
達亞今年1至10月累計營收3.17億元,年成長95%,7至10月毛利率更大幅提升至54%,累計1至10月自結每股盈餘為4.43元。
達亞專攻醫材零組件的模具開發與製造、零組件射出成型、半成品與成品組裝,目前配合醫療器材大廠及新創公司高達80家,超過五千件醫療器材產品關鍵零組件生產經驗。目前客戶群,除了母公司益安,其餘100%來自美國,前十大醫材廠中,有6家是達亞的客戶。
成立於2004年的達亞國際公司目前股本1.84億元,董事長張有德,總經理許雅雯,最大法人股東為上櫃公司益安生醫(6499),持股60.8%;達亞為醫療器材之專業製造廠,提供醫療器材零組件之模具開發與製造、零組件射出成型、半成品與成品組裝,主要產品包含腹腔微創手術、心血管微創手術、手術機器人、婦科及泌尿科手術、生理監測隨身裝置等。
從107年達亞主要產品比重分析,心臟及心血管手術器材占20.91%、胸腹腔微創手術器材占20.1%、連續式血糖監測行隨身置及自動化胰島素給藥系統占11.8%、婦科及泌尿科手術器材9.14%、及其他醫療器材零組件(包含:安全注射器零組件、手術機器人器材、心臟監測隨身裝置器材、骨科手術器材及其他多種新創醫療器材)占38.05%。達亞的外銷占比達82%,主要以美國灣區以及美國中部醫材廠家為主要銷售對象。
從近五年損益表分析,今年可說是達亞國際轉型營運明顯發酵的一年,達亞自104年至107年的單一年度營收約在1.61億元至1.85億元之間,毛利率介於19.9%至36.64%,四年累積稅後淨利7,525萬元;而達亞今年自結前11月營收3.55億元,年增158.15%,自結前十月毛利率48.93%,稅後淨利7,702萬元,獲利超過過去四年的總和,EPS4.43元,登錄興櫃後成長表現值得持續關注。
興櫃市場上周成交值高達44.15億元,不但周增22.35%,更創下近4個月單周最高成交值,其中北極星藥業-KY及優你康上周合計成交值高達12.39億元,2檔生技股貢獻近三成的成交值,加上前十大個股中再度有5檔生技股入列,顯見生技族群的人氣仍未退卻。
北極星藥業-KY、優你康及普生連兩周蟬聯漲幅前十大個股,北極星藥業-KY在2月由新團隊接手後,辦理第一次私募1.54億元,除精簡組織外,更將資源集中力拼肺間皮癌與肝癌兩項藥證的申請,12日再度收足第二次私募的30億元款項,並擬於16日召開法說會,市場預期法說會將釋正面的營運展望,上周買盤提前卡位,帶動周漲幅高達53.62%。
智慧型眼鏡業者佐臻受惠高通發表全球首款5GXR平台,並表示XR眼鏡將成為下一代主流移動產品,而佐臻正是與高通合作開發XR系列平台的設計團隊之一,此外,佐臻也已與大陸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合作,成功打入當地市場,上周買盤湧入拉抬下,周漲幅高達74.71%,從北極星藥業-KY手中強勢奪得上周漲幅王的寶座。
光學鏡頭廠久禾光、學名藥公司漢達、隱形眼鏡業者優你康、台灣醫學檢測試劑領導大廠普生、半導體設備廠意德士科技及美達科技,上周漲幅同樣皆逾一成,生技股欣耀及全尺寸聚醯亞胺薄膜業者達勝,也分別有9.38%與9.18%的周漲幅。
展望本周,共計4檔個股即將登錄興櫃,包括廉航業者台灣虎航、醫材廠達亞、汽車空調壓縮機及熱交換器業者湧盛、USB控制晶片廠威鋒電子,帶動12月累計登錄興櫃家數達到8檔,超越11月的7檔,創下今年登錄興櫃案件單月新高,離去年同期的10檔僅剩2檔的距離。
就初步統計,本周生技類股16日美時轉上市,南港生技園區動工利多,17日達亞興櫃前法說會,富爸爸益安(6499)受惠;18日麗豐斥資千萬元在台北大直時尚商圈,打造全新高規格的旗艦店「克麗緹娜法國花嬉美妍中心」開幕、杏輝(1734)集團法說會,將宣布杏國(4192)胰臟癌新藥開發進度等。
此外,三顧(3224)則繼與日本CellSeed合資成立「日生細胞生技」公司後,該公司與義大醫院合作開發的細胞層片治療專案,也有機會通過,開啟新的營運領域;另外,台灣生物產業協會30周年慶,對產業的發展也有加持力道。
法人表示,生技產業近期最受矚目的是細胞治療,除了已通過的長春藤、長聖、尖端、光麗等四家和醫院合作的方案外,三顧、基亞、高端、訊聯、台寶等申請案也將陸續通關,並可望引領細胞製備場的榮景。
另外,人工智慧(AI)結合細胞治療和藥物的開發也成新趨勢,上周震泰生醫與晶泰科技(XtalPi)簽約結盟,是亞太地區首例結合AI演算法以及免疫樹突細胞治療的合作案,藉由雙方各自的專業強項,提高免疫樹突細胞在癌症病患治療的成功機率。
IPO部分,除了美時的上市和將於年底掛牌的明達醫,先前母公司益安才以每股120元轉讓部分持股的達亞(6762),專攻模具設計生產。由於國際大廠對前端生產的投入較少,達亞的開發速度快,有助縮短產品開發時程,加快進入授權談判階段,加上有量產能力而備受青睞。
達亞創立於2004年,目前實收資本額1.84億元,該公司去年營收1.61億元,稅前純益174萬元,每股盈餘0.13元。今年上半年獲利躍進,營收1.77億元,超過去年全年,稅後淨利3815萬元,每股盈餘2.29元。益安因達亞申請興櫃轉讓部分持股,目前持股58.73%,仍是最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