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春藤生命(未)公司新聞
台灣於2018年已進入高齡社會,「精準醫療」、「預防醫學」、「再生醫學」已是近年健康醫療產業重要的發展趨勢。台塑企業長期以來,希望透過結合企業內學研單位、醫療體系及生技產業豐富的「產、醫、學」資源,打造一個全方位守護全民健康的預防醫學體系。其中,在台塑企業管理中心王瑞瑜常務委員主導之下,由台塑生醫投資新台幣7.55億元,取得「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51%股權,藉由整合長庚醫學團隊與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近20年專注細胞治療臨床應用技術發展的豐富經驗,跨足再生醫學領域。而相關最新的 細胞治療臨床測試成果,將透過「2022年醫療科技展」來完整展現,希望能讓更多的民眾對此項劃時代的醫療技術,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核心技術為「CIK自體免疫殺手細胞醫療技術」(產品名簡稱IKC®),是一種於體外快速增殖患者自體免疫細胞,再回輸患者體內,藉以提高其自身免疫功能、免疫細胞抗癌 活性,提升生活品質的醫療技術。相對於其他類型細胞治療需經由 取得癌組織,刺激免疫細胞並培養後才得以使用,CIK細胞的製備 時間短,有助於患者經醫師合併規劃後,盡快開始接受治療,為患者及家屬爭取更多控制病情的寶貴時間。
長春藤IKC®技術培養的CIK細胞治療產品,不但已完成治療晚期肝、肺癌的臨床一期人體試驗,驗證其安全性無虞;並且也與北榮、三總合作,在2021年完成全台第一個以免疫細胞治療第四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二期人體試驗,有效性經證實,接受「自體免疫殺手細胞IKC®」治療的晚期肺癌患者,不僅具臨床成效,其生活品質大幅提升,而且副作用極低。此臨床試驗成果已發表於國內知名醫學期刊。
受惠於政府支持再生醫療產業,衛福部於2018年9月6日通過了「特管辦法」,讓癌症患者於接受現有的傳統治療方法之外,得以接受「自體免疫細胞療法」。而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除累積了近20年的細胞治療臨床測試經驗之外,其所設置符合GTP(人體細胞組織優良製造規範)的細胞製備工廠,亦為台灣首間通過衛福部「細胞製備中心許可證」審查核准者。
全國目前有含6家醫學中心等9家醫院委託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製備細胞,以執行特管辦法細胞治療臨床業務,治療對象涵蓋實體癌與血液惡性腫瘤患者。未來將陸續有更多的醫療院所會被核准使用 長春藤生命科學的細胞製劑。適用於特管辦法細胞治療的癌症患者,亦可同步搭配傳統化療、放射治療、手術或免疫細胞藥物來進行治療,減低傳統治療帶來的不適感及副作用,並提昇治療功效,讓 癌症患者在癌症治療上有全新的選擇,得到最妥適的治療。
台塑生醫暨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董事長王瑞瑜表示,透過導入台塑企業豐沛的產醫學資源,將可大幅提升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的 研究能量,加速於再生醫學及細胞應用領域的發展,搭配後續政府 通過「再生醫療雙法」,將可讓「細胞療法」取代開刀、治癒癌症及預防疾病發生的夢想,往前邁開大步,實現預防醫學,擴大造福人群。
搶在「再生醫療三法」立院三讀前,各路人馬瞄準細胞治療限制將鬆綁以及政策開放的利多,早已摩拳擦掌布局,包括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均跨足卡位。其中,去年才處分聯亞藥獲利出場的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6月將入主長春藤生命科學,計畫聯手台塑生醫、長庚大學、長庚醫院組成鐵三角,強攻細胞治療。生醫投資眼光精準的王瑞瑜搶進再生醫療,市場戰火升溫。
國內近期颳起「再生醫療」投資熱,科技界、金融界和醫界大咖爭先卡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大老闆,就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台塑生醫董事長王瑞瑜。她向本刊吐露從未曝光的再生醫療夢,「希望未來細胞療法能取代開刀和預防疾病。」
再生醫療不同於傳統藥物、手術,是以細胞再生修復受損組織與器官,被醫界視為難症和絕症的曙光。國際研調機構指出,全球力捧再生醫療,年複合成長率以14%迅速成長,預估2030年產值上看870億美元(約新台幣2.5兆元),這其中有超過6成商機來自細胞治療。
政府扶植 推法律草案
不過,細胞治療在台灣發展20年,動輒數十萬、百萬元的昂貴治療費,市場接受度並不高。總統蔡英文決定扶持產業,推動「再生醫療三法」草案,5月3日送進行政院審議,立法院三讀還沒通過,就提早引爆再生醫療卡位戰。業界人士認為:「關鍵在細胞定義鬆綁了。」
台灣過往主要採取自體治療,也就是利用自己的細胞救自己的病,患者體況攸關細胞品質,培養時間冗長導致價格不菲,「未來跟上國際趨勢走異體細胞,透過自動化大量製造,能以更親民的價格搶黃金治療期。」業界人士直言,以前細胞培養至少2至8週,未來能立刻投治。
台灣跟隨國際腳步發展異體細胞,吸引企業大老卡位搶兆元商機。
「對癌症病人來說,細胞療法是新治療選擇,卻是一筆沉重的負擔。」為了讓細胞療法更便宜、更普及,王瑞瑜一直想將再生醫療列入台塑生醫新事業版圖,不斷派人獵尋有潛力的合作業者。直至去年,出脫聯亞藥股票,入袋20億元,「成為我們布局新事業的銀彈。」台塑生醫總經理劉慧啟說。
重金投資 掌握長春藤
2月底,王瑞瑜拍板投資細胞治療,啟動近期最大一筆生醫投資案,由台塑生醫斥資7.6億元投資長春藤生命科學(簡稱長春藤),規模超過2015年入股聯亞生技2家子公司。本刊調查,5月完成交易,台塑生醫成功拿下過半股權,預計6月董事改選,將由王瑞瑜親掌業務。
談到投資過程,劉慧啟說道:「王瑞瑜相當重視這個投資案,組成10餘人專業團隊,進駐實地查訪快3年,她更出面爭取創辦人汪添進、其他股東支持。」不過知情人士透露,當時王瑞瑜手中握有2家投資標的,一家是長春藤,另一家是位於中部的細胞治療廠。
長春藤為何脫穎而出?劉慧啟爽快地說,長春藤是衛福部第一家核准成立的細胞培養中心。本刊直擊,長春藤隱身在桃園巷弄內,樓高2層,外觀無明顯招牌,公司名稱低調貼在牆面玻璃。「長春藤名氣不大,卻幫三軍總醫院搶下國內首家獲准使用細胞治療的醫院。」知情人士表示。
投資眼光精準的王瑞瑜,瞄準「再生醫療三法」加速布局。長春藤成立19年,自主開發CIK免疫細胞療法且完成二期臨床,目前依《特管法》申請,在北中南8家醫院投入治療,對象有實體癌、血液惡性腫瘤患者。未來新法上路後,有機會取得5年期臨時藥證,劉慧啟自信說道:「長春藤有可能是國內第一家。」
長春藤旗下免疫細胞療法完成2期,有望搶下新法上路後首張臨時藥證。
瞄準癌症 部署鐵三角
正式入主之前,王瑞瑜已擬定長春藤新營運方向,延續細胞治療、細胞儲存庫2大原先業務,因應日後新法將跨足細胞新藥開發。知情人士透露,王瑞瑜的營運藍圖受原始股東支持,股東有意辦理現增,讓台塑生醫取得過半的董事席次,充分主導營運。
「長春藤瞄準癌症細胞治療,長庚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癌症治療醫院,2019年成立細胞治療中心發展自己的技術,若王瑞瑜和妹妹(王瑞慧)聯手搶攻細胞治療,未來將在癌症市場占有領先地位。」業界人士說。
長庚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癌症治療醫院,2019年成立細胞治療中心。
王瑞瑜心中的盤算就是打群體戰,將長春藤納入台塑生醫後,以長庚大學、長庚醫院為後盾,發展細胞治療一條龍,成為搶攻再生醫療大餅的鐵三角。劉慧啟預告,長春藤未來將從綜效的角度思考發展,而台塑生醫也會持續布局再生醫療領域,包括組織工程、基因治療。
外界鮮少人知,其實早在去年7月底,王瑞瑜已悄悄點燃再生醫療第一波戰火。她看好握有膠原蛋白關鍵技術的和康生技,斥資2.5億元投資,據悉,王瑞瑜主要是相中和康有膠原蛋白組織工程的實力,「當膠原蛋白支架依附著細胞,植入體內,有助讓受損組織器官提高修護能力。」知情人士解釋。
長春藤生命科學要從細胞治療、細胞儲存庫邁向細胞新藥開發。(翻攝長春藤生命科學官網)
品牌精神 預防勝治療
不過短短7個月,王瑞瑜又出手插旗再生醫療,投資金額超過10億元,震驚市場。「她親自主導和布局,補足台塑生醫預防醫學的最後一塊拼圖,更大心願是讓新醫療技術走向全民普及。」劉慧啟強調,台塑生醫將從預防醫學角度,讓再生醫療達到治療、預防的雙重目標。
其實,「預防醫學」是王瑞瑜掌舵台塑生醫的營運精神。原來,她曾目睹父親王永慶在演講時,雙腳站著卻不斷發抖,事後發現是肌肉量不足所致,「有可能是失能的前期。」王瑞瑜不斷呼籲,預防勝於治療。
台塑生醫斥資10.1億元投資和康生技、長春藤生命科學擴張預防醫學版圖。
為了推廣預防醫學,王瑞瑜傾台塑生醫資源,成立免費的「i醫健康網」,計畫將桃園「i醫健康管理中心」擴展至各地。2020年,王瑞瑜決定主動接近群眾,找來豪宅建商、保險公司異業合作,企圖以推陳出新的手法,提升全民健康意識。
卡位備戰 郭董不手軟
看好再生醫療的前景,除了王瑞瑜入主長春藤外,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也早就位備戰,準備搶食大餅。
2005年,郭台銘妻子林淑如乳癌病逝;2年後弟弟郭台成罹急性骨髓白血病,在他的懷裡離開,「我有再多的錢,也換不回他們的性命,後來我想通了,也許可以改變某些人的命運。」
走出悲痛,郭台銘聯手台大,2010年捐贈「台成細胞治療中心」,造福超過800位血癌病人;2015年捐贈永齡生醫工程館,將細胞治療列為研究重點,「他最常激勵大家的一句話,是Don't worry about money(不用擔心錢的問題)。」知情人士回憶。
郭台銘歷經妻子、弟弟癌症,捐助力挺台大投入細胞治療與癌症研究。
2019年,郭台銘完成「台大癌醫大樓」捐贈,不斷招兵買馬搶進生技業。「這幾年郭董退而不休,決定複製鴻海最擅長的製造實力打江山,先搶醫材,再攻藥物委託代工(CDMO)。」知情人士笑道,靠著PCR檢測器「口水機」一炮而紅的富佳生技,就是這2年扶持的重點公司。
去年郭台銘瞄準CDMO,斥資50億元,躋身台康生技大股東,不到1年時間,他看好細胞治療原料—病毒載體,又入股啟弘生技,成為東南亞第一座病毒載體CDMO的靠山。
商機可期 大廠紛出擊
科技人轉戰生技界還有宣明智。2001年,他成立宣捷幹細胞,2018年由長子宣昶有接班。創業初期4年燒光10億元,但宣明智認為「做對的事總會成功。」宣捷也成為台灣幹細胞療法的先驅。
宣捷以臍帶血儲存起家,全台合作婦產科醫療院所超過300家,接班的宣昶有表示:「我們不是只有三寶(臍帶、胎盤、臍帶血儲存)的儲存服務公司,以母嬰客戶為導向,提供完整服務。」
宣明智(右)父子聯手,讓宣捷從臍帶血儲存跨足新藥開發。左為宣昶有。
2011年,宣捷跨足新藥開發,瞄準腦部、肺部研發3款間質幹細胞新藥,去年更以恩慈療法成功搶救新冠重症患者,宣昶有直言:「呼吸衰竭致命的速度非常快,希望再生醫療三法上路後,給民眾更多效果好的治療選擇。」
眼看異業紛紛搶進,生技業老大哥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也不落人後。2017年,他看好前羅氏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創辦的育世博(Acepodia)研發2款異體細胞新藥,除斥資150萬美元投資入股,更整合集團資源,讓旗下負責藥物CDMO的永昕生醫,積極卡位異體細胞委託代工,更找全美前三大學名藥華生製藥創辦人趙宇天幫忙,他預告:「永昕會扮演量產的角色。」
林榮錦看好細胞新藥代工商機,先斥資150萬美元投資育世博,再砸21億元蓋永昕生醫二廠。
更受矚目的是,林榮錦和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聯手,投資細胞新藥公司長聖生技,目前合作醫院和收治病患數量領先業界,去年首度轉虧為盈,攻上細胞治療的龍頭。
政府政策利多,成功吸引各方人馬加入再生醫療產業,引爆商機最大的細胞治療戰火。王瑞瑜也非省油的燈,集結台塑生醫、長庚大學、長庚醫院組成最強後盾,除了搶食兆元商機外,王瑞瑜說,最重要的還是「台塑生醫要透過產業化降低成本,讓所有人沒有負擔地使用細胞治療。」
2月底,王瑞瑜拍板投資細胞治療,啟動近期最大一筆生醫投資案,由台塑生醫斥資7.6億元投資長春藤生命科學(簡稱長春藤),規模超過2015年入股聯亞生技2家子公司。本刊調查,5月完成交易,台塑生醫成功拿下過半股權,預計6月董事改選,將由王瑞瑜親掌業務。
談到投資過程,劉慧啟說道:「王瑞瑜相當重視這個投資案,組成10餘人專業團隊,進駐實地查訪快3年,她更出面爭取創辦人汪添進、其他股東支持。」不過知情人士透露,當時王瑞瑜手中握有2家投資標的,一家是長春藤,另一家是位於中部的細胞治療廠。
長春藤為何脫穎而出?劉慧啟爽快地說,長春藤是衛福部第一家核准成立的細胞培養中心。本刊直擊,長春藤隱身在桃園巷弄內,樓高2層,外觀無明顯招牌,公司名稱低調貼在牆面玻璃。「長春藤名氣不大,卻幫三軍總醫院搶下國內首家獲准使用細胞治療的醫院。」知情人士表示。
投資眼光精準的王瑞瑜,瞄準「再生醫療三法」加速布局。長春藤成立19年,自主開發CIK免疫細胞療法且完成二期臨床,目前依《特管法》申請,在北中南8家醫院投入治療,對象有實體癌、血液惡性腫瘤患者。未來新法上路後,有機會取得5年期臨時藥證,劉慧啟自信說道:「長春藤有可能是國內第一家。」
正式入主之前,王瑞瑜已擬定長春藤新營運方向,延續細胞治療、細胞儲存庫2大原先業務,因應日後新法將跨足細胞新藥開發。知情人士透露,王瑞瑜的營運藍圖受原始股東支持,股東有意辦理現增,讓台塑生醫取得過半的董事席次,充分主導營運。
外界鮮少人知,其實早在去年7月底,王瑞瑜已悄悄點燃再生醫療第一波戰火。她看好握有膠原蛋白關鍵技術的和康生技,斥資2.5億元投資,據悉,王瑞瑜主要是相中和康有膠原蛋白組織工程的實力,「當膠原蛋白支架依附著細胞,植入體內,有助讓受損組織器官提高修護能力。」知情人士解釋。
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公告
(1326)台化-代子公司台塑生醫公司公告董事會決議取得股權
1.標的物之名稱及性質(屬特別股者,並應標明特別股約定發行條件,如股息率等):長春藤生命科學(股)公司股權
2.事實發生日:111/2/25~111/2/25
3.交易數量、每單位價格及交易總金額:
交易單位數量:62,342千股
每單位價格:平均每股12.1元
交易總金額755,032千元
4.交易相對人及其與公司之關係(交易相對人如屬自然人,且非公司之關係人者,得免揭露其姓名):
交易相對人:
(一)自然人;與公司之關係:無
(二)長春藤生命科學(股)公司;
與公司之關係:增資後台塑生醫公司持股占該公司股權51%
5.交易相對人為關係人者,並應公告選定關係人為交易對象之原因及前次移轉之所有人、前次移轉之所有人與公司及交易相對人間相互之關係、前次移轉日期及移轉金額:不適用
6.交易標的最近五年內所有權人曾為公司之關係人者,尚應公告關係人之取得及處分日期、價格及交易當時與公司之關係:不適用
7.本次係處分債權之相關事項(含處分之債權附隨擔保品種類、處分債權如有屬對關係人債權者尚需公告關係人名稱及本次處分該關係人之債權帳面金額:不適用
8.處分利益(或損失)(取得有價證券者不適用)(原遞延者應列表說明認列情形):不適用
9.交付或付款條件(含付款期間及金額)、契約限制條款及其他重要約定事項:
交付或付款條件:依約定以現金交付
契約限制條款及其他重要約定事項:無
10.本次交易之決定方式、價格決定之參考依據及決策單位:
交易及價格決定方式:取具最近期經查核簽證之財務報表
作為評估交易價格之參考並洽請力誠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交
易價格合理性覆核意見書
決策單位:董事會
11.取得或處分有價證券標的公司每股淨值:不適用
12.迄目前為止,累積持有本交易證券(含本次交易)之數量、金額、持股比例及權利受限情形(如質押情形):
62,342千股、總金額755,032千元、持股比例51%
權利受限情形:無
13.迄目前為止,依「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準則」第三條所列之有價證券投資(含本次交易)占公司最近期財務報表中總資產及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之比例暨最近期財務報表中營運資金數額(註二):
總資產比率0.46%
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比率0.53%
營運資金101,262,991千元
14.經紀人及經紀費用:無
15.取得或處分之具體目的或用途:長期投資
16.本次交易表示異議董事之意見:無
17.本次交易為關係人交易:否
18.董事會通過日期:經民國111年2月25日
19.監察人承認或審計委員會同意日期:經民國111年2月25日
20.本次交易會計師出具非合理性意見:否
21.會計師事務所名稱:
力誠會計師事務所
22.會計師姓名:古家維
23.會計師開業證書字號:北市會證字第3311號
24.是否涉及營運模式變更:否
25.營運模式變更說明:不適用
26.過去一年及預計未來一年內與交易相對人交易情形:不適用
27.資金來源:自有資金
28.其他敘明事項:無
台塑生醫生技領域拓展再添力!台化(1326)代子公司台塑生醫公告,基於長期投資考量,台塑生醫董事會決議取得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股權,以平均每股12.1元、共取得6萬2,342張,交易總金額達7.55億元;台塑生醫持有長春藤生命科學股權達51%。
據長春藤生命科學官網,該公司成立2003年,專注研發細胞技術與相關應用,除與各醫院進行免疫殺手細胞IKC醫療技術臨床試驗於肝癌及肺癌外,也積極開發及引進各項細胞療法。
有鑑細胞療法技術日趨成熟及全球生物技術發展之潮流,長春藤生命科學另設立細胞儲存庫將現有之健康細胞冷凍儲存,為日後之應用預做準備。
台塑生醫發展範圍涵蓋生活、生物、生化、醫療、醫材、醫藥等六大領域,目前為台灣各類清潔劑、保健食品、美容保養品與檢驗試劑的領導廠商,近年來也積極布局生技與新能源領域,不斷擴大營運規模與領域。
看好專精蛋白質與抗體藥物研發的聯生藥、聯亞藥,台塑生醫2015年斥資約6億元入股聯亞藥,持股17.47%,為第二大股東。不過,基於投資效率與其他新版圖開拓資金運用等考量,台塑生醫先前陸續調節聯亞藥股票,持股降至3%,不再參與董事席次,並藉此資金啟動新生技領域策略結盟規劃。
其後,台塑生醫宣布與大江共組台灣生技大聯盟平台,初步將由台塑生醫以2.5億元參與台灣關節注射液及人工代用骨等醫材領導大廠和康生(1783)私募案,取得約9.78%股權,跨入醫材領域後,雙方將攜手進軍橫跨保健、美膚、醫材領域,同步挹注資本與技術,將台灣生技產業推向全球戰場。
當時,台塑生醫即透露後續將會瞄準再生醫學及次世代高階檢測兩大領域,預計在半年內就可有好消息。如今,入主長春藤生命科學即為後續佈局再推進。
衛服部於4月7日正式通過了「長春藤生命科學」與「雙和醫院」合作的特管辦法癌症治療申請案。本次通過得癌症治療項目以肝癌、肺癌為主,透過免疫細胞治療讓癌症病患有更新的治療選擇。這也是「長春藤生命科學」繼去年五月,與三軍總醫院攜手成為第一個通過特管辦法申請後,再次獲得衛福部的許可。
目前在癌症治療上仍以開刀、放療及化療為主。治療過程常引發病患身心痛苦。長春藤生命科學表示:免疫細胞治療已經成為新型態疾病以及癌症的治療主流方式之一,透過提升自體免疫力對抗疾病,更可降低諸多治療過程的不適。未來將持續與更多的醫療院所合作,透過免疫細胞治療,協助人們對抗癌症與疾病的侵害。
而近期因新冠肺炎而引發關注得「自體免疫力提升」議題,長春藤生命科學亦表示:從公司過去18年的人體臨床實驗顯示,免疫細胞存在得數量及活性,確實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其中「記憶型T細胞」更是扮演著關鍵角色。未來除了將免疫細胞療法應用於更廣泛的癌症治療,也將致力擴及新型疾病的治療與預防。
台開集團子公司台創與細胞培養公司長春藤生命科學今天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共同投資新台幣5億元在金門興建細胞實驗室,未來會由醫院提供細胞治療服務,搶食兩岸醫療服務商機。
台開集團繼2年前計劃於花蓮建構基因檢測服務,發展休閒養生事業後,台開集團子公司台創今天與長春藤生命科學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MOU),雙方將共同投資新台幣5億元,由台創提供場域,長春藤提供細胞產品技術,在金門分階段建置細胞實驗室,再結合當地醫院提供細胞治療服務。
台開集團董事長邱復生表示,這項計畫將向相關單位提出申請,目標是共同造福兩岸三地民眾。場域可以由台開集團提供位於金門養生村附近適合地目的土地來興建,或是向當地醫院租用適合的場地來設置實驗室,目前仍在洽詢協商中。
台開總經理邱于芸表示,台開集團力推休閒養生產業,希望為兩岸華人提供更多服務。金門相當適合發展中國大陸經小三通到金門的醫療產業,建立養生休閒、健康檢查中心、生物科技研發等產業,以提升醫療水準,並帶來就業機會、交通運輸、休閒、健康飲食文化、觀光住宿消費等,以促進金門經濟活絡。
長春藤生命科學表示,台灣在去年9月開放自體細胞治療特管辦法,讓台灣在細胞治療技術與產業都搶得先機,今年5月3日衛福部發出第1家自體免疫細胞(CIK)治療許可證,由三軍總醫院拿下細胞療法特管辦法第1個獲准執行的醫療機構,得以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血液惡性腫瘤經標準治療無效」的患者,而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也與三總搭檔,成為第1家獲得衛福部特管辦法核可的細胞製備公司。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