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邦科技(未)公司新聞
集邦科技最新研究指出,今年上半年8吋晶圓產能利用率因Driver IC帶來的庫存回補急單以及晶圓廠的讓價策略而獲得支撐,但下半年市場削價競爭、庫存去化不如預期及IDM廠新產能開出等因素影響,預計產能利用率將持續下滑至50~60%。由於總體經濟疲弱與庫存問題,需求放緩,TrendForce預計明年第一季需求將冷至谷底。不過,隨著庫存逐步回落,預計下半年8吋產能利用率有望緩步回升,明年8吋平均產能利用率預估約60~70%。中芯國際與華虹集團等中系晶圓代工業者表現略佳,主要受益於中國積極的讓價策略及本土化生產趨勢。然而,由於客戶保守看待市況,本波降價對今年下半年的8吋產能利用率幫助有限。展望明年,中國8吋產能利用率復甦狀況將較產業平均更快,台系業者方面,台積電、聯電、力積電均面臨嚴峻挑戰。
集邦科技最新報告指出,晶圓代工市場近期面臨多種利空因素,包括庫存問題、旺季拉貨效應未發酵、車用與工控晶片短缺情況改善、德儀與英飛凌等大廠削價或砍單,以及整合元件廠(IDM)新產能開出等。這些因素導致成熟製程市況不妙,部分業者本季與下季可能產能利用率僅五成左右。 對於集邦科技的預測,台積電、世界先進均未表達評論。台積電強調,將在10月19日的法說會上公布對市場需求的看法。聯電則維持先前法說會的觀點,預期第3季整體產能利用率落在64%至66%,8吋廠會低於平均值,12吋則高於平均值。力積電則認為產業已築底成形,產能利用率將上揚。 集邦科技報告還提到,由於半導體產業復甦腳步緩慢,IC設計廠與IDM廠新增產能及庫存去化問題延續,下半年8吋晶圓廠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探,估僅50%至60%。德儀與英飛凌等大廠的削價或砍單行為,對市場造成衝擊。大陸中芯國際與華虹集團的8吋廠產能利用率平均表現較台、韓業者略高,主要與大陸晶圓代工讓價態度及政府推動IC國產替代有關。 儘管晶圓代工廠都祭出讓價措施,但客戶普遍保守看待市況,備貨謹慎,沒有急單挹注,故此波降價對今年下半年的8吋廠產能利用率幫助有限。集邦科技預測,晶圓代工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緩步回升,中芯國際、華虹集團的8吋廠產能利用率復甦狀況將較產業平均快,2024年8吋廠平均產能利用率預估約60%至70%,仍難回到過往滿載水準。
針對研究機構預測的議題,台積電、世界先進昨(4)日均表示對此無評論。台積電強調,對市場需求的看法與展望,將以10月19日法說會公布內容為準,目前無訊息可提供。
聯電則表示,目前維持先前法說會上釋出觀點,預期第3季整體產能利用率落在64%至66%,8吋廠會低於平均值,12吋則高於平均值。力積電則抱持不同看法,認為現在產業已築底成形,當前來看不少應用陸續回溫,該公司產能利用率將上揚。
集邦在昨天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由於半導體產業復甦腳步緩慢,IC設計廠與IDM廠新增產能及庫存去化問題延續,下半年8吋晶圓廠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探、估僅50%至60%,無論一線、二線或三線業者,表現均較上半年差。
就整體市況發展,集邦說明,原本需求較穩健的日、歐系IDM廠於第3季進入庫存修正周期,恐使8吋廠產能利用率復甦時間再度遞延。據悉,德國半導體大廠英飛凌近期基於庫存過高考量,著手向聯電、世界先進等委外代工廠砍單,衝擊世界先進第4季8吋廠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滑,低迷的態勢恐延續到明年第1季。
另外,集邦點出,類比IC大廠德儀在電源管理晶片報價展開積極策略,也正因其身為類比IC龍頭與規模經濟,導致台積電與世界先進的IC設計客戶都受影響。
集邦指出,就各家業者來看,大陸中芯國際與華虹集團8吋廠產能利用率平均表現較台、韓業者略高,主要是大陸晶圓代工讓價態度與幅度較積極,以及大陸官方推動IC國產替代、本土化生產趨勢有關。
然而,儘管2023下半年各大晶圓代工廠都祭出讓價措施,但客戶普遍仍保守看待市況,備貨謹慎,加上沒有急單挹注,故此波降價對今年下半年的8吋廠產能利用率幫助有限。
集邦研判,晶圓代工成熟製程產能利用率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緩步回升,相較台、韓業者,中芯國際、華虹集團8吋廠產能利用率復甦狀況將較產業平均快,2024年8吋廠平均產能利用率預估約60%至70%,仍難回到過往滿載水準。
需求冷至明年Q1
TrendForce指出,由於總體經濟疲弱與庫存問題持續,原先供應鏈 期待的旺季拉貨效應並未發酵,同時車用、工控在短料獲得滿足後庫 存逐漸堆積,導致需求放緩,且Power相關產品在全球PMIC龍頭德州 儀器(TI)削價競爭下,Fabless及其他IDM等庫存去化遭嚴重抑制, 加上IDM廠自有新廠產能開出,收斂委外訂單,進而再次向晶圓代工 廠加大砍單力道,使得下半年8吋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探至50∼60%, 無論Tier1、Tier2/Tier3的8吋晶圓代工業者的產能利用率表現均較 上半年更差。
TrendForce預期,明年在經濟持續逆風的預期下,整體晶圓代工產 能利用率復甦困難,預期明年第一季8吋產能利用率將維持與今年第 四季相當,甚至略低,明顯缺乏復甦信號。
明年第二季起,TrendForce認為,在高庫存逐步回落至較為健康的 水位後,預期供應鏈將陸續重啟零星庫存回補,且部分台系晶圓代工 業者從去中化獲得的轉單將在下半年逐季放量,因此下半年8吋產能 利用率應不會再下探,並有緩步回升的可能,估明年8吋平均產能利 用率預估約60∼70%,短期仍難再回歸往年滿載水準。
各家業者來看,中芯國際與華虹集團等中系晶圓代工業者,8吋產 能利用率平均表現較台、韓系業者略高,主要是中國晶圓代工讓價態 度與幅度較積極,以及中國推動IC國產替代、本土化生產趨勢有關。
然而,儘管今下半年各家晶圓代工廠都祭出讓價措施,但由於客戶 普遍仍保守看待市況,備貨謹慎,加上沒有急單挹注,因此,本波降 價對今年下半年的8吋產能利用率幫助有限。
展望明年,中國8吋產能利用率復甦狀況將較產業平均更快,台系 業者方面,台積電近期亦遭PMIC客戶抽單影響,今年第四季至明年第 一季的8吋產能利用率預估將跌至60%以下,聯電、力積電均面臨50 %保衛戰。
集邦科技預測,隨著汽車市場的復甦和智慧座艙的推廣,車用顯示面板的需求逐漸穩定並呈現上升趨勢。2023年,車用顯示面板的供應量預計將持續增長,到2026年,供應量將超過2.4億片。在這波趨勢下,OLED面板的效能不斷提升,成本優化,預計2026年OLED車用面板的市占率將達到8.9%。
由於汽車製造商對車載顯示面板的設計和功能整合提出更高要求,這為面板製造商帶來了新的機會。積極向下延伸整合,期望打破傳統Tier 1對整車零組件的高度控制,與車廠建立新的供應關係。
車載顯示器從後座娛樂、副駕駛到中控、儀表板,逐漸成為更強大的訊息傳遞媒介。為整合傳統座艙中各個獨立的功能,需要更大的螢幕和更靈活的空間設計。各式顯示器技術不斷提升,如LCD搭配Mini LED背光技術,可大幅提高顯示器的亮度,改善戶外環境下的顯示效果。而OLED面板相比傳統LCD螢幕,具有自發光、輕薄、高刷新率、柔性等優勢,為汽車增加了附加價值。尤其是OLED柔性屏幕,其高靈活性為汽車創新設計提供了更多空間,目前主要應用於車用市場的旗艦和高階產品。
為解決OLED在車用耐久性的問題,技術上多採用Tandem OLED技術,將多個OLED元件串聯與疊加,形成高效率的OLED元件結構,有效降低面板的使用功耗。成本方面,則導入Hybrid OLED面板,結合剛性OLED玻璃基板和柔性OLED的薄膜封裝技術,減輕重量、降低成本,並實現曲面效果。
集邦科技指出,三星顯示器已搶下法拉利、BMW等指標性訂單,車用龍頭LGD也宣佈與9個高階汽車品牌加強合作,擴大導入高階車用OLED面板,並預計量產第二代Tandem OLED,進一步改善亮度和功耗。隨著LCD搭載Mini LED背光技術在車市佔據成本優勢,OLED技術將憑藉超大尺寸、可滑動、透明等新產品加速進入高階車載顯示市場。
由於汽車製造商開始要求車載顯示的面板設計和功能整合,為面板 製造商提供了新的機會,積極向下延伸整合,期盼打破傳統Tier 1對 各類整車零組件的高度控制局面,在車載顯示座艙系統上與車廠形成 新的供應關係。
從後座娛樂、副駕、中控、一直到儀表,車載顯示器逐漸轉為更強 大的訊息傳遞媒介。此外,為整合傳統座艙中個別獨立存在的功能, 需要更大的螢幕及更靈活的空間設計,因此各式顯示器技術發展仍持 續提升,如LCD搭配Mini LED背光可以大幅提高顯示器的亮度達1,00 0nits以上,可改善戶外如雪地、豔陽等環境強光照進車室內的顯示 不良。而OLED面板相較傳統的LCD螢幕,具有自發光、輕薄、高刷新 率、柔性等優勢,增加汽車的附加價值。尤其是OLED柔性屏幕,高靈 活性為汽車創新設計提供了更大的空間,目前被定位在車用市場的旗 艦和高階產品上。
為了克服OLED在車用耐久性的問題,在技術上多採用Tandem OLED 技術,將多個的OLED元件,通過連接層互相串聯與疊加而形成的一種 高效率OLED元件結構,串聯後的OLED,對比單層,雙疊層元件達到相 同亮度的電流密度為單層1/2,壽命則至少可以提升2倍,能有效降 低面板的使用功耗。成本方面,則導入Hybrid OLED面板,利用剛性 OLED玻璃基板結合柔性OLED所使用的薄膜封裝技術,同時達到減輕重 量及降低成本,也可藉由薄化基板來達到曲面的效果。
TrendForce表示,三星顯示器陸續搶下法拉利、BMW等指標性訂單 ,車用龍頭LGD也宣佈與9個高階汽車品牌加強合作,擴大導入高階車 用OLED面板,並預計量產第二代Tandem OLED,與之前相比,亮度與 功耗皆有顯著改善。
隨著LCD搭載Mini LED背光技術利用成本優勢搶占車市,OLED技術 則將憑藉超大尺寸、可滑動、透明等新產品加速進入高階車載顯示市 場。
集邦科技最新報導:輝達成為全球IC設計龍頭,台廠三強穩坐十大名單
集邦科技(TrendForce)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輝達(NVIDIA)成功超越高通,躍升為全球IC設計龍頭。不過,台灣的聯發科、聯詠、瑞昱這三家廠商仍然維持在前十大IC設計廠的排名,顯示台灣在這一領域的實力。
根據集邦科技的調查,輝達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是因為AI市場的熱潮帶動了相關供應鏈的備貨。雖然高通在消費性電子領域的市況持續疲弱,但AI的熱潮卻讓高通無法保持領先地位。
報告中提到,第二季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的營收總和達到了38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2.5%。雖然目前多數終端需求表現不理想,但隨著全球雲端服務供應商、網路公司及私人企業對生成式AI、大型語言模型的部署,預計下半年AI對相關供應鏈的營運將有更明顯的幫助,且這類產品的平均銷售單價也較消費型產品更高。
輝達在第二季的資料中心營收增長率達到了105%,帶動整體營收成長68.3%,達到了113.3億美元。這使得輝達從前一季的第三名躍升至第一名,超越高通和博通。而高通則因為非蘋果陣營手機需求不振,以及蘋果數據機晶片的提前拉貨,導致第二季度營收減少了9.7%,降至71.7億美元。
集邦分析,輝達躍居全球最大IC設計廠,主要受惠於AI刺激相關供應鏈備貨熱潮。業界人士說,AI需求火熱,但高通所屬的消費性電子領域市況持續疲弱,一消一長下,高通只能拱手讓出全球IC設計一哥寶座。
集邦統計,第2季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營收總和為381億美元(逾新台幣1.2兆元),季增12.5%。
即便現階段多數終端需求表現疲弱,隨著全球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網路公司及私人企業生成式AI、大型語言模型部署風潮湧現,預期下半年AI對相關供應鏈營運助益會更明顯,且該類產品平均銷售單價(ASP)較消費型產品更高,看好第3季全球前十大IC設計廠總營收將季增雙位數百分比、跨過400億美元大關,創新高。
從各大廠營收表現來看,輝達第2季資料中心營收季增率高達105%,帶動單季整體營收季成長68.3%、達113.3億美元,排名從前一季的第三,一舉超越高通及博通,登上全球IC設計龍頭。高通第2季因非蘋陣營手機需求不振,加上蘋果數據機晶片已提前拉貨,傳統季節性動能趨緩,第2季整體營收季減9.7%至71.7億美元。
【集邦科技筆電面板價格微漲,彩晶、凌巨業績回溫】 近日,市場傳出筆電面板價格將微幅上漲的消息,這讓許多業界人士感到關注。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9月下旬的最新報價,筆電面板價格微漲0.1美元,這一漲幅對主攻相關產品線的彩晶、凌巨等面板廠來說,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利多影響。 集邦科技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筆電面板的需求在8月達到高峰,但預計9月會稍微減少。不過,整體第3季的出貨量還是比第2季略為成長,所以目前還有一些面板廠堅持要讓筆電面板價格上漲。 另外,由於幾個主要品牌客戶在下半年都在為了提高安全庫存水位或是為了衝刺年底目標而努力,所以這些品牌客戶對於面板價格的微幅上漲還是能接受的。因此,目前預期9月的筆電面板,不管是低階的TN機種還是中高階的IPS機種,都有機會再微幅上調0.1美元。 從彩晶和凌巨這兩家以中小尺寸面板為主產品的企業的業績表現來看,今年8月兩家公司的合併營收都出現了回溫的跡象。彩晶8月的合併營收為11.37億元,比上月增長了3.5%,但與去年同期相比還是下降了20.9%;凌巨8月的營收為7.32億元,比上月增長了1.2%,但與去年同期相比還是下降了13.6%。
台灣電視面板市場近期變動不斷,市場領先的科技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報告顯示,由於需求不如預期,電視面板全尺寸價格於9月下旬全面持平,結束了自今年3月以來的連續漲勢。這一轉變讓市場對後市產生了新的疑慮,特別是面板廠商如群創、友達等,其營運警鈴再次拉響。 集邦科技研究副總范博毓指出,電視面板價格在經過兩季上漲後,已經達到相對高點。由於品牌客戶面臨終端需求疲弱和採購成本上升的双重壓力,他們不得不提前調整採購力道。第3季電視面板採購規模預估從先前的季增6%至7%下修至與上季持平,預計第4季採購需求也將持續下降。這意味著面板廠商必須提前應對淡季需求調整的狀況。 范博毓還提到,面板廠已啟動產能下修,但由於價格上漲空間大幅縮減,預計9月下旬電視面板價格將全面持平。監視器面板方面,由於第2季出貨大增,第3季出貨量預計只會季增1%至2%,隨著時間接近第4季,品牌客戶的需求調整壓力將更加顯著,導致面板價格微幅上漲後轉為持平。 儘管集邦科技對面板市場持保守態度,但面板雙虎群創和友達對營運前景仍保持信心。群創總經理楊柱祥強調,下半年市場景氣將比上半年好,明年將比今年更好。他並提到,群創正將3.5代舊產線轉型為先進封裝,以減少面板產出量,穩定供給。楊柱祥還強調,面板廠不會冒進開全產能,而是根據有需求的產品進行穩定微調。 另一方面,友達董事長彭賢浪在法說會中透露,第2季電視面板出貨比重季增五個百分點,加上節約成本等努力,單季營業毛利轉為正數,虧損也較首季大幅收斂。這一成績對於友達來說是一個積極的跡象。
集邦科技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筆電面板需求於8月出現高峰,預期9月會稍微滑落。但整體第3季出貨仍較第2季略微成長,因此,目前部分面板廠仍堅持筆電面板價格上漲的態度。
另外,在數個主要品牌客戶下半年朝向拉高安全庫存水位,或是衝刺年底目標的方向發展下,部分品牌客戶可以接受面板價格微幅上漲,因此目前預期9月筆電面板,包括低階的TN機種以及中高階的IPS機種都有機會微幅上調0.1美元。
觀察以中小尺寸面板為主產品的彩晶及凌巨業績表現,今年8月合併營收均展現回溫態勢,彩晶為11.37億元,月增3.5%,但仍比去年同期減少20.9%;凌巨8月營收7.32億元,月增1.2%,年減13.6%。
面板報價漲勢告歇,後續隨時面臨反轉向下壓力,群創、友達營運警鈴再次大作。
針對電視面板與監視器面板報價無力再漲,集邦科技研究副總范博毓分析,電視面板價格在經過約兩季上漲後,已來到相對高點,然而,品牌客戶在面臨終端需求疲弱,以及採購成本高漲的雙重壓力下,不得不提早開始調整採購力道。
范博毓指出,第3季整體電視面板採購規模,已從先前預估的季增6%至7%,一路下修至將近與上季持平的狀況,預期第4季採購需求也勢必持續向下調整。
這意味面板廠必須提早因應淡季需求修正來臨的狀況。目前面板廠已經啟動產能下修,但仍難擋面板價格上漲空間大幅縮減,因此研判9月下旬電視面板價格將全面持平 。
監視器面板方面,范博毓認為,需求在第2季出貨大增下,預期第3季出貨量僅季增1%至2%。時間越接近第4季,品牌客戶需求開始調整的壓力將越趨明顯。也因此間士氣面板價格在經歷數月微幅上漲後,9月價格將全面轉為持平。
即便集邦科技看淡面板報價與市況,面板雙虎仍對營運充滿信心。群創總經理楊柱祥日前表示,面板市場景氣就如近期颱風一樣詭異,終端市場消費力的確需審慎關注。他並力抗空頭斬釘截鐵地重申: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明年會比今年好。
楊柱祥分析,只要剛性需求續在,產業秩序經過一段沉澱後,相信大家會做出對產業長期發展有利的決策,就像群創把3.5代舊產線轉型去做先進封裝。就是在減少面板產出量,來穩定供給面。他說,面板廠不會冒進開出全產能,而是針對有需求的產,在穩定中做微調。這也透露出,群創將持續嚴控產能。
楊柱祥指出,目前通路整體庫存相對較低,大家有志一同朝建構有韌性的供應鏈布局。然而,總體經濟存難不確定性,加上國際地緣政治衝突之下,終端的消費力確實是需要審慎關注。但他相信,明(2024)年會比今年好,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則在法說會中揭露,友達第2季電視面板出貨比重季增五個百分點,加上節約成本等努力,讓單季營業毛利轉為正數,虧損也較首季大幅收斂。
集邦科技最新預測:Micro LED市場將迎來高速成長,2023年產值倍增!
集邦科技與Omdia近期針對Micro LED市場發布了預測報告,預計2023年Micro LED晶片產值將達到2,700萬美元,這一數字比去年的1,300萬美元翻倍成長。這個預測背後,是Micro LED技術在市場上的日益受到重視,以及相關產品的逐漸普及。
其中,三星89吋Micro LED大型顯示器的量產,以及台灣面板廠友達的Micro LED穿戴裝置(精品手表)即將上市,都將對Micro LED市場產生積極影響。集邦科技資深研究副總經理邱宇彬指出,三星的量產將帶動Micro LED晶片產值的倍增,而友達的穿戴裝置則將推動市場對Micro LED技術的關注。
此外,蘋果預計在2026年Apple Watch中導入Micro LED技術,這一動作將再次提升微型顯示應用市場的關注度。邱宇彬表示,Micro LED晶片在明後年的出貨將緩步上升,並在2026年進入下一個發展關鍵點。除了現有的大型顯示器和穿戴裝置,還將有透明的車用顯示,或是AR的頭戴裝置等新應用領域的開拓。
Omdia的研究則預測,到2030年時,Micro LED顯示面板的出貨量將達到5,170萬台。雖然目前Micro LED技術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有限,但預計將從2025年開始真正成長,主要是由於對擴展現實(XR)設備和智慧手表等戶外小型顯示設備的需求增加。
總之,Micro LED市場的發展前景廣闊,未來將成為顯示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集邦科技資深研究副總經理邱宇彬表示,2023年Micro LED晶片產值約2,700萬美元,較去年倍增。主要受惠於三星89吋Micro LED大型顯示器今年量產,以及台廠友達的Micro LED穿戴裝置(精品手表)今年底亦將順利出貨。
蘋果計畫在2026年Apple Watch中導入Micro LED技術,微型顯示應用市場的關注度再次獲得提升,業者加速相關技術的研發與產品推廣,以抓緊微顯示領域的發展新機遇。
邱宇彬指出,Micro LED晶片明後年的出貨將緩步向上,在2026年進入下一個關鍵點,除現有的大型顯示器及穿戴裝置應用外,還會有透明的車用顯示,或是AR的頭戴裝置都可望導入Micro LED,預估在此新裝置的拉動下,2027年全球Micro LED晶片產值有機會衝上6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Omdia則發布研究指出,到2030年時,Micro LED顯示面板的出貨量將成長到5,170萬台。然而,由於該技術目前僅在有限的應用中具有競爭力,Micro LED顯示面板出貨量份額將僅占整個顯示器市場的1.2%左右。
Micro LED顯示面板市場預計將從2025年開始真正成長,主要是由於對擴展現實(XR)設備和智慧手表等通常用於戶外的小型顯示設備的需求。預期到2030年時,在Micro LED的總出貨量中,應用於XR裝置中的Micro LED顯示面板比重將達到53.5%。
集邦科技最新報導:NAND Flash產業第3季展望佳,業者積極銷貨,價格跌幅收斂
【台北訊】近期,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發布了關於NAND Flash產業的最新報告,其中提到,在第三季,NAND Flash多數業者在銷售上仍保持積極態度,市場對於第三季的預期相當樂觀。
報告顯示,第三季NAND Flash全產品均價跌幅預計將收斂至5%至10%,這一點對業者來說是一個好消息。由於旺季備貨動能的上升,預計第三季的位元出貨量將有所增加,這對產業營收的增長將起到推動作用。
集邦科技強調,三星自第二季起已加入減產行列,並預計第三季將擴大減產幅度。這一策略將有助於供給收斂,同時也為價格上漲創造了機會。供過於求的狀態有望得到改善。
儘管NAND Flash產業供應商家數眾多,且庫存仍然高企,但多數業者在第三季仍然積極銷貨,這一做法也反映了市場對於第三季的樂觀預期。
回顧第二季的NAND Flash市場,需求低迷,供過於求的狀態延續,導致平均銷售單價下跌了10%至15%。但位元出貨量在第一季的低基期下,季增達19.9%,這一成績相當亮眼。
在第二季,NAND Flash產業營收季增7.4%,達到約93.38億美元。其中,美光的營收成長幅度最高,季增27.6%,達到12.1億美元。這一成績主要受益於PC和行動市場客戶庫存的降低,以及消費性SSD平均搭載容量的增長,使得位元出貨創下了單季新高。
總的來說,集邦科技的報告為我們提供了NAND Flash產業在第三季的明確展望,業者在這一季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同時存在,如何把握市場脈動,將是業者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台灣記者特別報導:記憶體市場春天來了?集邦科技預測NAND Flash價格上漲,終端業者搶貨熱潮來襲!
最近,記憶體市場傳來一陣春風,讓不少業界人士眼睛為之一亮。上游NAND Flash原廠如三星、鎧俠、SK海力士等,開始拉高晶圓合約價,這讓人不禁好奇,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這麼做呢?
原來,這跟中間通路及下游系統模組廠手中的庫存有關。由於這些廠商的庫存低於正常季節水準,終端業者為了搶購相對低價的庫存,開始紛紛拉貨。這一連串的動作,讓記憶體模組價格全面走揚,威剛、群聯等模組廠可望受惠。
雖然近期NAND Flash原廠因市場需求不振,啟動大規模減產,但並未改善虧損狀況。為了避免進一步承擔虧損,原廠開始提高晶圓合約價。這一舉動,讓依靠記憶體價格生存的中間通路商及下游系統模組廠,不得不降低庫存,以免受價格波動影響。
而這波市場熱潮,並不僅限於記憶體模組。消費性SSD、記憶卡及隨身碟,手機相關零組件如eMMC、eMCP等,價格也全面上漲。據供應鏈傳出,目前平均漲幅約在個位數左右,部分記憶體產品庫存水位相對較低,預計第4季的漲幅將上看雙位數。
集邦科技最新報告指出,NAND Flash晶圓合約價已在8月反彈,隨著減產幅度擴大,客戶備貨力道有望回升。集邦科技預測,三星為應對需求持續減弱,9月起將擴大減產幅度至50%,其他供應商也將跟進擴大第4季減產幅度。
看來,這波記憶體市場的春天,並不是空穴來風。隨著NAND Flash價格上漲,終端業者搶貨熱潮不斷,台灣記憶體產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集邦科技指出,三星在第2季起加入減產行列,且預期第3季將擴大減產幅度,供給收斂的同時也在醞釀漲價,供過於求態勢有望因此獲得改善。
由於NAND Flash產業供應商家數多,在庫存仍高情況下,第3季多數業者仍積極銷貨。回顧第2季NAND Flash市況,第2季NAND Flash市場需求仍低迷,供過於求態勢延續,使NAND Flash第2季平均銷售單價續跌10%至15%,而位元出貨量在第1季低基期下季增達19.9%,合計第2季NAND Flash產業營收季增7.4%,營收約93.38億美元。
第2季各家業者營收成長幅度最高是美光,季增27.6%,達12.1億美元。營收表現回溫,主要是來自PC、行動市場客戶庫存降低。
尤其消費性SSD受惠於平均搭載容量增長,位元出貨創單季新高。
記憶體市場近期傳出好消息傳出,三星、鎧俠及SK海力士等NAND Flash原廠因應市場需求不振,啟動大規模減產,但仍然不減虧損態勢,由於已經無法再承擔虧損,因此原廠開始對晶圓合約價喊漲。
依靠記憶體價格生存的中間通路商及下游系統模組廠因市況不佳,加上先前預期價格可能持續下跌情況下,盡量降低持有記憶體庫存。業界傳出,記憶體原廠價格喊漲,原先就沒有相關庫存的終端業者,為搶拿中間通路及下游系統模組廠所剩不多的相對低價庫存,開始使出渾身解數拉貨。
由於終端業者拉貨力道強勁,包括消費性SSD、記憶卡及隨身碟,手機相關零組件如eMMC、eMCP價格全面走揚。供應鏈傳出,目前平均漲幅約在個位數左右,由於部分記憶體產品庫存水位相對較低,因此第4季的漲幅有上看雙位數水準。
根據研調機構集邦科技最新針對NAND Flash的報告指出,NAND Flash晶圓合約價已在8月反彈,隨著減產幅度擴大,客戶備貨力道有望回升。
集邦科技表示,三星為因應需求持續減弱,9月起擴大減產幅度至50%,且據調查,其他供應商也將跟進擴大第4季減產幅度。
集邦科技最新報告指出,NAND Flash龍頭三星9月起將減產幅度擴大至五成,預計將帶動第4季NAND晶片價格止跌回升,漲幅在5%以內。這一動態讓台灣的NAND相關業者如群聯、點序、威剛、十銓等看到希望,因為他們擁有低價庫存效益,有望受惠於這波價格回升。集邦分析,NAND晶片價格反彈時間點將比DRAM早,主要原因是供應商虧損持續擴大,為了維持營運,不得不擴大減產。市場報價動態方面,NAND矽晶圓合約價已在8月反彈,隨著廠商減產幅度擴大,客戶備貨力道有望回升,預計9月NAND矽晶圓合約價將續漲。不過,若要讓漲勢持續至2024年,則需仰賴持續性減產以及企業端SSD採購訂單的大幅回補。此外,供應商虧損缺口有望收斂,模組廠也因此受惠。雖然NAND晶片市場今年需求位元未見提升,且通用型伺服器出貨規模受到AI伺服器排擠,但集邦科技仍認為,三星的大幅減產可能讓部分產品價格反彈,預計將帶動第4季NAND晶片整體位元出貨量,並逐步收斂供應商虧損缺口,同時有助模組廠改善未來獲利。
法人看好,隨著NAND晶片大廠減產效益持續發酵,帶動價格回溫,群聯(8299)、點序、威剛、十銓等台灣NAND相關業者因擁有低價庫存效益,可望受惠。
集邦分析,NAND晶片價格反彈時間點會比DRAM早,主因NAND晶片供應商虧損持續擴大,銷售價格已接近生產成本,供應商為維持營運而擴大減產,期盼帶動價格止跌反彈。
就市場報價動態來看,集邦指出,NAND矽晶圓合約價已在8月反彈,隨著廠商減產幅度擴大,客戶備貨力道有望回升,帶動9月NAND矽晶圓合約價續漲。但若漲勢要延續至2024年,仍仰賴持續性減產,以及端看企業端固態硬碟(Enterprise SSD)採購訂單是否大幅回補。
此外,集邦分析,供應商虧損缺口有望收斂,模組廠同步受惠。供應商方面,即便NAND晶片較DRAM具有更彈性的價格優勢,今年需求位元也不見提升,加上通用型伺服器出貨規模持續受到AI伺服器排擠,導致今年整體NAND 晶片市場動向仍不佳。
調查供應商庫存水位,集邦科技分析,以三星來看,要在年底前有效降低庫存,若要依賴終端應用客戶加大備貨力道應緩不濟急,唯有嚴謹控制產能才是讓供需回到合理的最佳方式。三星大幅減產,預期可能讓部分以三星主力供應產品價格反彈向上,有望帶動第4季NAND晶片整體位元出貨量,並逐步收斂供應商虧損缺口,同時有助模組廠改善未來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