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邦科技(未)公司新聞
網通廠中磊(5388)昨(20)日宣布,將參加本屆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以「5G」、「O-RAN開放式行動網路」、「Mobile IoT行動物聯網」及「Cloud Broadband Analytics雲端寬頻分析」為四大主軸,全力搶攻商機。
本屆MWC將在西班牙時間2月27日至3月2日展開。中磊幾年前轉型,以直供電信業者為主,打開市場、帶動商機,此次參展也將與全球電信營運商、設備大廠及系統服務商,就5G通訊技術及超寬頻應用交流。
中磊去年營收645.5億元,年增47%,創新高。受惠於全球積極投入數位基礎建設,5G通訊、遠端監控、雲端運算等前瞻技術蓬勃發展,中磊超高速光纖接取設備、DOCSIS 3.x Cable產品、WiFi 6╱6E無線設備、5G FWA固網無線接取設備、5G小型基地台及影音串流設備等產品跟上市場需求,訂單湧現。
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預估,全球5G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145億美元增至2026年的370億美元,2023年至2026年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11%。
本屆MWC將在西班牙時間2月27日至3月2日展開。中磊幾年前轉型,以直供電信業者為主,打開市場、帶動商機,此次參展也將與全球電信營運商、設備大廠及系統服務商,就5G通訊技術及超寬頻應用交流。
中磊去年營收645.5億元,年增47%,創新高。受惠於全球積極投入數位基礎建設,5G通訊、遠端監控、雲端運算等前瞻技術蓬勃發展,中磊超高速光纖接取設備、DOCSIS 3.x Cable產品、WiFi 6╱6E無線設備、5G FWA固網無線接取設備、5G小型基地台及影音串流設備等產品跟上市場需求,訂單湧現。
研究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預估,全球5G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145億美元增至2026年的370億美元,2023年至2026年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11%。
隨著美、中、英等國在2022年積極部署低軌衛星(LEO),加上衛 星通訊技術可透過與地面網路結合,發展混合式網路,以提高頻寬、 覆蓋率,被視為偏鄉、農村與海空移動載具等主要通訊解決方案,低 軌衛星與新興通訊技術仍是科技產業2023年的一大發展主軸。根據T rendForce的統計,全球衛星製造業到2030年將創造約2,340億美元的 產值。
從低軌道地面接收設備來看,已從固定式小型衛星地面站往移動式 衛星地面站發展。移動式衛星地面站除了體積小和採購成本較低等優 勢外,能在Ka與Ku等高頻段以100Mbps高傳輸速率在移動中進行資料 傳輸,相較傳統MSS服務僅能在C和L等低頻段進行資料傳輸,大幅提 升終端用戶在偏遠地區移動中訊息傳遞效率。
而移動衛星地面站又可分為陸地式移動衛星地面站、船用移動式衛 星地面站與機用移動式衛星地面站。其中陸地式移動衛星地面站能應 用在個人用戶、緊急服務與能源探勘等路上需求;船用移動式衛星地 面站能為商用運輸、海上巡航等需求船隻提供寬頻服務;機用移動式 衛星地面站則透過放置在機身和機尾小型ESIM,在無線區域網路(R LAN)裝置乘客提供350Mbps衛星網路服務。
地面接收設備需求大
低軌衛星商機興起也帶動非地球同步軌道衛星(NGSO)地面接收站 ,及終端消費者應用設備市場擴張,其中NGSO衛星地面接收站受到全 球各大衛星營運商部署大量低軌衛星群,帶動低軌衛星地面接收站需 求的拉升下,預估到2030年產值可達670億美元。
而台灣廠商過往在網通設備、半導體等關鍵零組件製造已具備完整 專業製造分工與供應鏈體系,在小型衛星地面站組裝上能滿足國際衛 星營運商彈性製造,以及具競爭力生產成本等需求。
進一步探討台廠在小型衛星站組裝的供應鏈分布,隸屬鴻海集團的 台揚科技,其衛星收發機系列產品(VSAT Transceiver)能涵蓋所有 商用衛星C、Ku、Ka使用頻段,並在Ka頻段商用衛星市場市占率超過 9成,同時也為Space X星鏈計畫(Starlink)組裝小型衛星站,亦與 Oneweb維持合作緊密關係,設計低軌衛星天線,取得委託設計(NRE )。
除了VSAT整體組裝外,金寶為就近提供主力客戶Space X服務,20 20年底規劃在墨西哥設廠,並將產能由泰國廠逐漸轉移至墨西哥工廠 ,生產包含低軌衛星網通產品(VSAT與發射端內主機板代工)。然台 灣廠商雖由專業分工搶下國際四大營運商低軌衛星的地面接收設備O EM訂單,但仍集中在衛星地面接收設備零組件生產,尚缺乏將各衛星 地面接收站零組件依照不同功能,包含了酬載、航電系統、熱控、通 訊、電源與結構等需求整合成次系統經驗。
衛星服務商機可期待
除了衛星站組裝的供應之外,衛星服務為台廠帶來的商機則要從台 灣政策層面來探討。為促進台灣低軌衛星服務產業鏈發展,數位發展 部在2022年11月∼12月底開放電信廠商申請低軌衛星用無線電段,短 期內預計釋出10.7∼12.7Ghz、13.75∼14.5Ghz、17.7∼20.2Ghz、2 7.5∼30Ghz等頻段。
由於台灣目前僅開放電信廠商申請低軌衛星用頻段,為吸引更多相 關廠商投入衛星服務發展,數位部也提出以概念驗證(PoC)方式, 讓多家台灣廠商與電信廠商合作。
針對將在2023上半年開放廠商申請的概念驗證,數位部設立「應變 或戰時應用新興科技強化通訊網路數位韌性計畫」,考量低軌衛星未 在台灣提供商用服務,該項計畫在台灣縣市700多處與三個國外站點 設置低軌衛星設備,以驗證低軌衛星在台灣提供通訊服務可能性。T rendForce指出,值得注意的是,700多處站點形式為固定或移動式, 以供車輛或船舶在緊急狀況發生時,於移動過程中全程能透過低軌衛 星進行即時連線。
掌發展6G關鍵環節
另外,各國在發展5G關鍵技術的同時,也已著手提前協助相關產業 布局6G關鍵技術,其中包含6G低軌衛星的發展。各國政府分別有不同 舉措,像是英國就補助8,000萬英鎊愛立信(Ericssion)與三星共同 成立6G研究中心,台灣亦在2023年投入約4億元新台幣推動6G關鍵技 術研發(包含6G低軌衛星應用方向),為2025年6G商用化浪潮進行提 前部署。
從低軌道地面接收設備來看,已從固定式小型衛星地面站往移動式 衛星地面站發展。移動式衛星地面站除了體積小和採購成本較低等優 勢外,能在Ka與Ku等高頻段以100Mbps高傳輸速率在移動中進行資料 傳輸,相較傳統MSS服務僅能在C和L等低頻段進行資料傳輸,大幅提 升終端用戶在偏遠地區移動中訊息傳遞效率。
而移動衛星地面站又可分為陸地式移動衛星地面站、船用移動式衛 星地面站與機用移動式衛星地面站。其中陸地式移動衛星地面站能應 用在個人用戶、緊急服務與能源探勘等路上需求;船用移動式衛星地 面站能為商用運輸、海上巡航等需求船隻提供寬頻服務;機用移動式 衛星地面站則透過放置在機身和機尾小型ESIM,在無線區域網路(R LAN)裝置乘客提供350Mbps衛星網路服務。
地面接收設備需求大
低軌衛星商機興起也帶動非地球同步軌道衛星(NGSO)地面接收站 ,及終端消費者應用設備市場擴張,其中NGSO衛星地面接收站受到全 球各大衛星營運商部署大量低軌衛星群,帶動低軌衛星地面接收站需 求的拉升下,預估到2030年產值可達670億美元。
而台灣廠商過往在網通設備、半導體等關鍵零組件製造已具備完整 專業製造分工與供應鏈體系,在小型衛星地面站組裝上能滿足國際衛 星營運商彈性製造,以及具競爭力生產成本等需求。
進一步探討台廠在小型衛星站組裝的供應鏈分布,隸屬鴻海集團的 台揚科技,其衛星收發機系列產品(VSAT Transceiver)能涵蓋所有 商用衛星C、Ku、Ka使用頻段,並在Ka頻段商用衛星市場市占率超過 9成,同時也為Space X星鏈計畫(Starlink)組裝小型衛星站,亦與 Oneweb維持合作緊密關係,設計低軌衛星天線,取得委託設計(NRE )。
除了VSAT整體組裝外,金寶為就近提供主力客戶Space X服務,20 20年底規劃在墨西哥設廠,並將產能由泰國廠逐漸轉移至墨西哥工廠 ,生產包含低軌衛星網通產品(VSAT與發射端內主機板代工)。然台 灣廠商雖由專業分工搶下國際四大營運商低軌衛星的地面接收設備O EM訂單,但仍集中在衛星地面接收設備零組件生產,尚缺乏將各衛星 地面接收站零組件依照不同功能,包含了酬載、航電系統、熱控、通 訊、電源與結構等需求整合成次系統經驗。
衛星服務商機可期待
除了衛星站組裝的供應之外,衛星服務為台廠帶來的商機則要從台 灣政策層面來探討。為促進台灣低軌衛星服務產業鏈發展,數位發展 部在2022年11月∼12月底開放電信廠商申請低軌衛星用無線電段,短 期內預計釋出10.7∼12.7Ghz、13.75∼14.5Ghz、17.7∼20.2Ghz、2 7.5∼30Ghz等頻段。
由於台灣目前僅開放電信廠商申請低軌衛星用頻段,為吸引更多相 關廠商投入衛星服務發展,數位部也提出以概念驗證(PoC)方式, 讓多家台灣廠商與電信廠商合作。
針對將在2023上半年開放廠商申請的概念驗證,數位部設立「應變 或戰時應用新興科技強化通訊網路數位韌性計畫」,考量低軌衛星未 在台灣提供商用服務,該項計畫在台灣縣市700多處與三個國外站點 設置低軌衛星設備,以驗證低軌衛星在台灣提供通訊服務可能性。T rendForce指出,值得注意的是,700多處站點形式為固定或移動式, 以供車輛或船舶在緊急狀況發生時,於移動過程中全程能透過低軌衛 星進行即時連線。
掌發展6G關鍵環節
另外,各國在發展5G關鍵技術的同時,也已著手提前協助相關產業 布局6G關鍵技術,其中包含6G低軌衛星的發展。各國政府分別有不同 舉措,像是英國就補助8,000萬英鎊愛立信(Ericssion)與三星共同 成立6G研究中心,台灣亦在2023年投入約4億元新台幣推動6G關鍵技 術研發(包含6G低軌衛星應用方向),為2025年6G商用化浪潮進行提 前部署。
電視面板價格難以拉抬之際,監視器面板持續承壓,面板雙虎友達、群創仍有硬戰。集邦研究副總范博毓昨(6)日表示,大陸面板廠監視器面板新產能今年逐步開出,將對主流尺寸價格造成壓力,不同於電視及筆電用面板2月全面持平,預估23.8吋與27吋監視器面板仍呈微跌走勢。
監視器面板主要用於資訊科技(IT)相關領域,針對相關產品市況,群創總經理楊柱祥先前指出,IT用面板仍處於庫存去化階段,期盼5、6月時能傳來好消息,屆時也比較能觀察第3季開學季返校潮,是否帶來強勁的旺季前訂單需求。
范博毓指出,監視器面板需求持續疲弱,品牌客戶2月期望價格續跌。由於監視器面板供應商為數眾多,又有新增產能開出的壓力,預計主流尺寸價格仍然緩跌。21.5吋以下價格持平,主流尺寸如23.8吋與27吋等,將微幅下跌0.1美元。
另外,大陸面板廠新產能在2023年起逐漸開出,產品經過品牌客戶的驗證後,將加劇IT面板的市場價格競爭,致景氣下行的潛在風險仍在。
監視器面板主要用於資訊科技(IT)相關領域,針對相關產品市況,群創總經理楊柱祥先前指出,IT用面板仍處於庫存去化階段,期盼5、6月時能傳來好消息,屆時也比較能觀察第3季開學季返校潮,是否帶來強勁的旺季前訂單需求。
范博毓指出,監視器面板需求持續疲弱,品牌客戶2月期望價格續跌。由於監視器面板供應商為數眾多,又有新增產能開出的壓力,預計主流尺寸價格仍然緩跌。21.5吋以下價格持平,主流尺寸如23.8吋與27吋等,將微幅下跌0.1美元。
另外,大陸面板廠新產能在2023年起逐漸開出,產品經過品牌客戶的驗證後,將加劇IT面板的市場價格競爭,致景氣下行的潛在風險仍在。
面板廠減產抵抗市況低迷仍拉不動價格。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昨(6)日公布2月上旬面板報價,電視面板價格連續三個月持平,未見起色。
法人憂心,面板報價維持先前低迷走勢,友達、群創本季仍將面臨虧損逾百億元壓力,單季每股淨損恐達1.5元。
友達將於明(8)日舉行年度實體法說會,公布去年第4季及全年營運成果,並釋出本季展望。
受制於面板市況仍未浮出水面,友達去年合併營收降至2,467.93億元,年減33.4%,下探2006年合併廣輝以來的17年低點。
群創去年合併營收2,237.15億元,年減36.1%,為該公司2010年首季完成合併奇美電子及統寶「三合一」以來的13年低點。
因應終端需求低迷,全球主要面板廠都陸續減產,希望藉由降低產出扭轉市況,進而拉抬價格,但成效不彰,使得面板雙虎短期仍難逃虧損陰霾。
集邦科技旗下面板研究中心WitsView睿智顯示調研昨天最新調查指出,2月上旬各面板均價維持不變。其中,各尺寸電視面板價格自2022年10月開始止跌,經歷10月及11月小幅度漲價後進入平穩期,自12月上旬至今,均價均維持不變。
集邦科技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電視市場需求2月後受制於淡季效應,出貨仍疲弱。
面板廠在嚴格控管產能利用率的策略操作下,規劃拉抬面板價格,他預測,議價能力相對較弱的小型電視品牌廠或電視代工廠,將面臨「被漲價」壓力。
但一線品牌客戶仍堅守價格持平看法,且採購動能仍呈季衰退走勢,預期整體2月電視面板價格在持平,短期內不易出現全面上漲。
另外,筆電用面板本季需求續弱,面板廠均預期出貨量仍在谷底盤旋。品牌客戶因缺乏拉貨動能,議價態度轉為保守,預期2月筆電面板價格持平。
即便短期拉抬報價失利,友達、群創仍期盼景氣能盡快走出谷底。友達董事長彭双浪本月2日以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身分,出席台北國際電玩展開幕典禮後指出,今年電子產業景氣估計會比去年好,最快第2季就會反轉向上。
群創總經理楊柱祥於春節連假前表示,期望面板產業景氣本季能成功築底、第2季開始緩步走揚。他認為,未來只要不再有黑天鵝等干擾因素,面板產業可望逐步加溫迎來春天。
法人憂心,面板報價維持先前低迷走勢,友達、群創本季仍將面臨虧損逾百億元壓力,單季每股淨損恐達1.5元。
友達將於明(8)日舉行年度實體法說會,公布去年第4季及全年營運成果,並釋出本季展望。
受制於面板市況仍未浮出水面,友達去年合併營收降至2,467.93億元,年減33.4%,下探2006年合併廣輝以來的17年低點。
群創去年合併營收2,237.15億元,年減36.1%,為該公司2010年首季完成合併奇美電子及統寶「三合一」以來的13年低點。
因應終端需求低迷,全球主要面板廠都陸續減產,希望藉由降低產出扭轉市況,進而拉抬價格,但成效不彰,使得面板雙虎短期仍難逃虧損陰霾。
集邦科技旗下面板研究中心WitsView睿智顯示調研昨天最新調查指出,2月上旬各面板均價維持不變。其中,各尺寸電視面板價格自2022年10月開始止跌,經歷10月及11月小幅度漲價後進入平穩期,自12月上旬至今,均價均維持不變。
集邦科技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電視市場需求2月後受制於淡季效應,出貨仍疲弱。
面板廠在嚴格控管產能利用率的策略操作下,規劃拉抬面板價格,他預測,議價能力相對較弱的小型電視品牌廠或電視代工廠,將面臨「被漲價」壓力。
但一線品牌客戶仍堅守價格持平看法,且採購動能仍呈季衰退走勢,預期整體2月電視面板價格在持平,短期內不易出現全面上漲。
另外,筆電用面板本季需求續弱,面板廠均預期出貨量仍在谷底盤旋。品牌客戶因缺乏拉貨動能,議價態度轉為保守,預期2月筆電面板價格持平。
即便短期拉抬報價失利,友達、群創仍期盼景氣能盡快走出谷底。友達董事長彭双浪本月2日以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身分,出席台北國際電玩展開幕典禮後指出,今年電子產業景氣估計會比去年好,最快第2季就會反轉向上。
群創總經理楊柱祥於春節連假前表示,期望面板產業景氣本季能成功築底、第2季開始緩步走揚。他認為,未來只要不再有黑天鵝等干擾因素,面板產業可望逐步加溫迎來春天。
電動車市場今年將迎來「跳躍性成長」,供應鏈人士指出,從當前訂單量來看,今年全球電動車供應鏈產值將比去年跳增一倍以上,並呈現逐季向上態勢,東陽、和大、英利-KY、華新、台泥等台廠積極搶市,率先受惠。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預估,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出貨量將達1,450萬輛。特斯拉則看好今年全年產量將達200萬輛,超乎市場預期,並點名大陸是電動車發展最快的市場。
此外,包括福斯、沃爾沃、比亞迪,大陸自主電動車品牌小鵬、蔚來、威馬等正快速釋放市場,法人看好將帶動台灣汽車零組件的供應鏈營收。
東陽實業為傳統零組件大廠,在這一波電動車趨勢中,挾著輕量化的產品搶下可觀訂單,預期明年電動車相關營收將達到整體的三成,相對於目前僅約一成左右,顯見電動車相關訂單將在今年大量釋出。
和大指出,隨著國境解封,全球客戶陸續蒞廠商務拜訪,並帶來新商機及展望,除原有客戶產品外,2023年也將有新客戶與新項目接續量產投入。
英利表示,去年電動車相關業績占比提升至22%,預估今年可增至超過30%。因應電動車市況蓬勃發展,英利今年加大投資電動車領域,啟動人民幣7.8億元籌資計畫。
電動車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電池更成為發展關鍵,其技術與材料都是決勝點,國際上游業者搶相關料源態勢加劇,印尼鎳礦場戰雲密布。
其中,鎳礦搶奪戰升等成「國家級」大戰,澳洲、大陸都大搶印尼鎳礦,而全球電動車大廠比亞迪、特斯拉、現代等則積極赴印尼搶鎳礦。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預估,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出貨量將達1,450萬輛。特斯拉則看好今年全年產量將達200萬輛,超乎市場預期,並點名大陸是電動車發展最快的市場。
此外,包括福斯、沃爾沃、比亞迪,大陸自主電動車品牌小鵬、蔚來、威馬等正快速釋放市場,法人看好將帶動台灣汽車零組件的供應鏈營收。
東陽實業為傳統零組件大廠,在這一波電動車趨勢中,挾著輕量化的產品搶下可觀訂單,預期明年電動車相關營收將達到整體的三成,相對於目前僅約一成左右,顯見電動車相關訂單將在今年大量釋出。
和大指出,隨著國境解封,全球客戶陸續蒞廠商務拜訪,並帶來新商機及展望,除原有客戶產品外,2023年也將有新客戶與新項目接續量產投入。
英利表示,去年電動車相關業績占比提升至22%,預估今年可增至超過30%。因應電動車市況蓬勃發展,英利今年加大投資電動車領域,啟動人民幣7.8億元籌資計畫。
電動車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電池更成為發展關鍵,其技術與材料都是決勝點,國際上游業者搶相關料源態勢加劇,印尼鎳礦場戰雲密布。
其中,鎳礦搶奪戰升等成「國家級」大戰,澳洲、大陸都大搶印尼鎳礦,而全球電動車大廠比亞迪、特斯拉、現代等則積極赴印尼搶鎳礦。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昨(9)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即便多家DRAM廠已減產降低市場供給,本季DRAM報價持續看跌13%至18%,跌幅雖較上季收斂,但仍看不到本次景氣下行的終點。
法人指出,DRAM報價崩跌態勢延續,牽動南亞科(2408)、威剛等相關台廠營運。南亞科今天將舉行法說會,市場關注上季財報是否轉虧之際,也聚焦公司應對產品報價持續下滑的策略與展望。
受DRAM價格不振影響,威剛昨日公布去年12月營收為23.55億元,月減逾一成,連續三個月下滑,並下探33個月以來低點,年減27.9%;去年第4季營收76.92億元,季減13.43%,年減24.32%;2022年營收350.52億元,年減11.42%,仍為近12年來次高。
集邦認為,本季PC及伺服器DRAM報價跌幅仍高達近兩成,行動記憶體(Mobile DRAM)在獲利空間最為壓縮的現況下,是報價跌幅收斂較明顯的品項。
法人指出,DRAM報價崩跌態勢延續,牽動南亞科(2408)、威剛等相關台廠營運。南亞科今天將舉行法說會,市場關注上季財報是否轉虧之際,也聚焦公司應對產品報價持續下滑的策略與展望。
受DRAM價格不振影響,威剛昨日公布去年12月營收為23.55億元,月減逾一成,連續三個月下滑,並下探33個月以來低點,年減27.9%;去年第4季營收76.92億元,季減13.43%,年減24.32%;2022年營收350.52億元,年減11.42%,仍為近12年來次高。
集邦認為,本季PC及伺服器DRAM報價跌幅仍高達近兩成,行動記憶體(Mobile DRAM)在獲利空間最為壓縮的現況下,是報價跌幅收斂較明顯的品項。
市調機構指出,由於消費性電子需求疲弱,記憶體賣方庫存壓力持 續,僅三星在競價策略下庫存略降。為避免DRAM產品再大幅跌價,諸 如美光等多家供應商已開始積極減產,預估2023年第一季DRAM價格跌 幅可因此收斂至13∼18%,但仍不見下行周期的終點。
集邦指出,標準型及伺服器DRAM第一季合約價跌幅仍是近2成左右 ,行動式DRAM在獲利空間最為壓縮的現況下,是跌幅收斂較明顯的品 項,第一季合約價約較上季下跌10∼15%。
在標準型DRAM部份,由於筆電市場需求買氣不足,OEM廠已連續二 季度降低DRAM採購量,目前庫存約9∼13周,但第一季屬傳統淡季, 庫存去化仍具高難度。與此同時,美光已開始針對DRAM小幅減產,S K海力士短期將跟進,第一季整體標準型DRAM位元產出量可望因此下 降,但仍是明顯供過於求狀態,第一季合約價季跌幅約15∼20%。
受淡季效應、長短料調節、總經疲弱等影響,伺服器需求下降,北 美雲端服務供應商開始降低伺服器採購量及布建速度。然而,原廠伺 服器DRAM的生產比重仍持續提升,2023年第一季庫存壓力難以減輕。 即便部分供應商開始減產,仍無法有效收斂價格跌幅,預估DDR5第一 季價格跌幅約18∼23%,第一季導入率僅約10%,故伺服器DRAM價格 下跌幅度主要還是由DDR4決定,預估跌幅約達15∼20%。
智慧型手機品牌廠行動式DRAM庫存歷經約6個季度的去化,已到達 平均5∼7周較健康水位,但銷售市場低迷,尤其中國防疫政策調整後 ,需求短期內更難回溫,導致各智慧型手機品牌持續調降2023全年銷 售目標,對於行動式DRAM庫存去化有一定難度,預期第一季合約價季 跌將會收斂至10∼15%。
消費性DRAM仍受到終端買氣低迷影響,價格還處於下行週期,買方 並未開始積極備貨,加上原先相對穩定的網通訂單在2023年第一季逐 漸鬆動,導致整體消費性DRAM出貨衰退,即便美光自2022年11月開始 減產,但原廠庫存水位仍屢創新高,除了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化,同時 必須仰賴更大規模的減產幅度,在供過於求之下預估第一季價格將下 跌18∼23%。
集邦指出,標準型及伺服器DRAM第一季合約價跌幅仍是近2成左右 ,行動式DRAM在獲利空間最為壓縮的現況下,是跌幅收斂較明顯的品 項,第一季合約價約較上季下跌10∼15%。
在標準型DRAM部份,由於筆電市場需求買氣不足,OEM廠已連續二 季度降低DRAM採購量,目前庫存約9∼13周,但第一季屬傳統淡季, 庫存去化仍具高難度。與此同時,美光已開始針對DRAM小幅減產,S K海力士短期將跟進,第一季整體標準型DRAM位元產出量可望因此下 降,但仍是明顯供過於求狀態,第一季合約價季跌幅約15∼20%。
受淡季效應、長短料調節、總經疲弱等影響,伺服器需求下降,北 美雲端服務供應商開始降低伺服器採購量及布建速度。然而,原廠伺 服器DRAM的生產比重仍持續提升,2023年第一季庫存壓力難以減輕。 即便部分供應商開始減產,仍無法有效收斂價格跌幅,預估DDR5第一 季價格跌幅約18∼23%,第一季導入率僅約10%,故伺服器DRAM價格 下跌幅度主要還是由DDR4決定,預估跌幅約達15∼20%。
智慧型手機品牌廠行動式DRAM庫存歷經約6個季度的去化,已到達 平均5∼7周較健康水位,但銷售市場低迷,尤其中國防疫政策調整後 ,需求短期內更難回溫,導致各智慧型手機品牌持續調降2023全年銷 售目標,對於行動式DRAM庫存去化有一定難度,預期第一季合約價季 跌將會收斂至10∼15%。
消費性DRAM仍受到終端買氣低迷影響,價格還處於下行週期,買方 並未開始積極備貨,加上原先相對穩定的網通訂單在2023年第一季逐 漸鬆動,導致整體消費性DRAM出貨衰退,即便美光自2022年11月開始 減產,但原廠庫存水位仍屢創新高,除了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化,同時 必須仰賴更大規模的減產幅度,在供過於求之下預估第一季價格將下 跌18∼23%。
2023上半年除了為傳統備貨淡季,且消費電子需求依舊疲軟,企業 計劃性削減資本支出,然在電源管理晶片龍頭德儀(TI)RFAB2、LF AB產能陸續開出情況之下,研調機構集邦預估,上半年全球電源管理 晶片產能提升4.7%,對消費性電子、網通、工控等應用產品將持續 帶來降價壓力,預期上半年報價續降5%∼10%。
反觀,車規產品在燃油車轉電動車的進程推動下,需求穩定,即使 景氣低迷讓整車市場雜音不斷,但車規產品受惠於買賣方長期建立的 合作關係,價格不至於大幅鬆動,將成為整體電源管理晶片市場唯一 穩定的銷售動能。
以全球電源管理晶片出貨量市場規模來看,國際IDM業者合計市占 率63%為大宗,而TI占22%為產業之冠,由於產品組合多元、品質穩 定、產能充沛,對全球電源管理晶片市場極具影響力。
總體來說,2022年IDM業者因反應高通膨墊高成本而漲價,進一步 拉抬整體平均銷售單價(ASP),但IC設計業者則已率先顯現疲態。
集邦科技表示,包括筆電、電視、智慧手機等產品使用的電源管理 晶片,自2022年第三季起開始降價,季減幅為3%∼10%,至第四季 除了相關應用的AC-DC、DC-DC、LDO等產品再降5%∼10%,網通裝置 與工業領域需求也產生鬆動,目前僅剩少數工業(國防)與車用需求 維持穩定,訂單排至2023年第二季無虞,較無降價求售情況產生。
不過,由於工業與車用領域的電源管理晶片有83%以上掌握在IDM 大廠手上,IC設計業者普遍仍較難切入,而這也是在消費電子需求不 振的當下,IC設計業者急欲切入的市場,IC送驗進度刻不容緩也持續 進行。
據集邦科技調查,目前電源管理晶片交期狀況,IC設計業者平均交 期為12∼28周,甚至部分型號產品因備有大量庫存,如面板端電源管 理晶片,只要下訂即可立刻出貨;而IDM大廠的交期普遍仍較長,非 車規交期為20∼40周,而車規交期則超過32周,亦有少數製造、組裝 與檢驗流程較為繁瑣的產品仍處於配貨狀態。
反觀,車規產品在燃油車轉電動車的進程推動下,需求穩定,即使 景氣低迷讓整車市場雜音不斷,但車規產品受惠於買賣方長期建立的 合作關係,價格不至於大幅鬆動,將成為整體電源管理晶片市場唯一 穩定的銷售動能。
以全球電源管理晶片出貨量市場規模來看,國際IDM業者合計市占 率63%為大宗,而TI占22%為產業之冠,由於產品組合多元、品質穩 定、產能充沛,對全球電源管理晶片市場極具影響力。
總體來說,2022年IDM業者因反應高通膨墊高成本而漲價,進一步 拉抬整體平均銷售單價(ASP),但IC設計業者則已率先顯現疲態。
集邦科技表示,包括筆電、電視、智慧手機等產品使用的電源管理 晶片,自2022年第三季起開始降價,季減幅為3%∼10%,至第四季 除了相關應用的AC-DC、DC-DC、LDO等產品再降5%∼10%,網通裝置 與工業領域需求也產生鬆動,目前僅剩少數工業(國防)與車用需求 維持穩定,訂單排至2023年第二季無虞,較無降價求售情況產生。
不過,由於工業與車用領域的電源管理晶片有83%以上掌握在IDM 大廠手上,IC設計業者普遍仍較難切入,而這也是在消費電子需求不 振的當下,IC設計業者急欲切入的市場,IC送驗進度刻不容緩也持續 進行。
據集邦科技調查,目前電源管理晶片交期狀況,IC設計業者平均交 期為12∼28周,甚至部分型號產品因備有大量庫存,如面板端電源管 理晶片,只要下訂即可立刻出貨;而IDM大廠的交期普遍仍較長,非 車規交期為20∼40周,而車規交期則超過32周,亦有少數製造、組裝 與檢驗流程較為繁瑣的產品仍處於配貨狀態。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研究顯示,由於多數供應商已開 始減產,2023年第一季NAND Flash價格季跌幅將收斂至10%∼15%, 削價競爭也在原廠啟動減產後獲控制。
其中,由於NAND Flash晶圓已近現金成本,跌幅將是最先獲控制的 產品;企業用(Enterprise)SSD作為原廠消耗庫存的重要出海口, 且利潤空間較大,是跌幅最深的產品。整體而言,NAND Flash歷經2 022下半年劇烈跌價,促使供應商積極減產,加上相較DRAM具有較高 的價格彈性,故集邦科技預期NAND Flash價格下行週期會較DRAM提前 終止。
消費性(Client)SSD方面,由於2023年筆電需求仍弱,筆電品牌 備貨保守,加上2023年消費性SSD需求位元成長持續放緩,且減產效 益尚未發酵,供過於求情形仍持續。
企業用SSD方面,2022年第四季起至今伺服器出貨疲軟的形情尚未 改善,連帶影響企業用SSD訂單下修。中國方面因疫情及政府政策導 致資料中心布建速度放緩,2022年企業用SSD需求出現較2021年衰退 。
此外,供應商為了減緩庫存攀升,已在去年第四季擴大企業用SSD 價格跌幅,以提高北美客戶的備貨力道,但此舉卻削弱2023年第一季 企業用SSD備貨需求。由於企業用SSD平均銷售單價仍優於其它消費產 品,故原廠仍想積極擴大企業用SSD出貨量支撐獲利,導致供應商多 採取競價搶市策略,使企業用SSD成第一季跌幅最深產品,約13%∼ 18%。
NAND Flash晶圓方面,目前模組廠拉貨動能不足,零售端SSD與記 憶卡等產品需求銷售疲弱。原廠減產效應逐漸在2023年第一季發酵, 在整體供給已開始節制的情況下,原廠持續承受虧損的意願不高,集 邦科技預估第一季NAND Flash晶圓合約價將是跌幅最小的產品,約3 %∼8%。
其中,由於NAND Flash晶圓已近現金成本,跌幅將是最先獲控制的 產品;企業用(Enterprise)SSD作為原廠消耗庫存的重要出海口, 且利潤空間較大,是跌幅最深的產品。整體而言,NAND Flash歷經2 022下半年劇烈跌價,促使供應商積極減產,加上相較DRAM具有較高 的價格彈性,故集邦科技預期NAND Flash價格下行週期會較DRAM提前 終止。
消費性(Client)SSD方面,由於2023年筆電需求仍弱,筆電品牌 備貨保守,加上2023年消費性SSD需求位元成長持續放緩,且減產效 益尚未發酵,供過於求情形仍持續。
企業用SSD方面,2022年第四季起至今伺服器出貨疲軟的形情尚未 改善,連帶影響企業用SSD訂單下修。中國方面因疫情及政府政策導 致資料中心布建速度放緩,2022年企業用SSD需求出現較2021年衰退 。
此外,供應商為了減緩庫存攀升,已在去年第四季擴大企業用SSD 價格跌幅,以提高北美客戶的備貨力道,但此舉卻削弱2023年第一季 企業用SSD備貨需求。由於企業用SSD平均銷售單價仍優於其它消費產 品,故原廠仍想積極擴大企業用SSD出貨量支撐獲利,導致供應商多 採取競價搶市策略,使企業用SSD成第一季跌幅最深產品,約13%∼ 18%。
NAND Flash晶圓方面,目前模組廠拉貨動能不足,零售端SSD與記 憶卡等產品需求銷售疲弱。原廠減產效應逐漸在2023年第一季發酵, 在整體供給已開始節制的情況下,原廠持續承受虧損的意願不高,集 邦科技預估第一季NAND Flash晶圓合約價將是跌幅最小的產品,約3 %∼8%。
科技市調機構集邦科技 (TrendForce) 昨(5)日公布元月上旬面板報價,IT用面板止跌,電視、監視器及筆電用面板全面持平。逢面板傳統淡季,集邦認為,友達(2409)、群創均採取嚴控產能利用率來因應,有助抵禦市況低迷衝擊。
集邦最新統計顯示,元月上旬32吋、43吋、55吋及65吋電視面板報價,分別落在29、50、83及110美元,均與去年12月底持平。
集邦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電視面板因第1季大部分品牌客戶採購動能轉淡,除傳統需求淡季影響外,元月的年假減少工作天數,也導致部分需求已經在去年第4季提前反映。由於電視面板庫存目前處於健康水位,各面板廠持續以控管稼產能利用率來對應淡季較弱的需求,預期元月整體電視面板價格仍會持平。
監視器(Monitor)面板需求持續疲弱,范博毓指出,面板廠雖然持續控管產能利用率,但由於面板廠家數多,部分廠商針對主流尺寸依然有「以價取量」的想法,因此預估元月整體21.5吋以下價格維持持平;而23.8吋與27吋等主流尺寸跌0.2美元,跌幅仍朝收斂方向前進。
集邦最新統計顯示,元月上旬32吋、43吋、55吋及65吋電視面板報價,分別落在29、50、83及110美元,均與去年12月底持平。
集邦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電視面板因第1季大部分品牌客戶採購動能轉淡,除傳統需求淡季影響外,元月的年假減少工作天數,也導致部分需求已經在去年第4季提前反映。由於電視面板庫存目前處於健康水位,各面板廠持續以控管稼產能利用率來對應淡季較弱的需求,預期元月整體電視面板價格仍會持平。
監視器(Monitor)面板需求持續疲弱,范博毓指出,面板廠雖然持續控管產能利用率,但由於面板廠家數多,部分廠商針對主流尺寸依然有「以價取量」的想法,因此預估元月整體21.5吋以下價格維持持平;而23.8吋與27吋等主流尺寸跌0.2美元,跌幅仍朝收斂方向前進。
記憶體市場籠罩在暴風雪中,外電報導,大廠再傳整併相偎取暖過冬。彭博4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全球第二大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廠日商鎧俠已重啟與業界四哥威騰合併的談判,希望藉由美日同盟,力抗業界前兩大廠三星、SK集團這兩大韓國業者。
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調查,去年第3季全球NAND晶片產業市占率以三星居冠、達31.4%;鎧俠居次,市占率為20.6%;第三為SK集團,市占率18.5%;威騰市占率12.6%居第四;美光市占率12.6%排第五。若鎧俠與威騰合併,市占率合計將可望超越三星。
彭博消息人士指出,威騰自去年底重啟與鎧俠的談判,目前還處於初期階段,也可能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結束,雙方正討論合併為一家上市公司。據悉,鎧俠與威騰已建立20多年的合資夥伴關係,2021年8月就傳出威騰有意以200億美元的全股收購的方式與鎧俠進行深入談判,但並未成局。
業界認為,若鎧俠與威騰這次談妥合併,將形成美日企業聯手與三星一較高下的氛圍,對台廠無直接競爭,不過台廠居中仍可受惠市場結構優化的利益,如原廠購料與料源議價將更簡便。
法人分析,從目前市況來看,業者整併有助產業結構恢復,對台廠而言仍持續從中受惠,但市場價格走勢仍仰賴終端市場復甦力道而定。
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調查,去年第3季全球NAND晶片產業市占率以三星居冠、達31.4%;鎧俠居次,市占率為20.6%;第三為SK集團,市占率18.5%;威騰市占率12.6%居第四;美光市占率12.6%排第五。若鎧俠與威騰合併,市占率合計將可望超越三星。
彭博消息人士指出,威騰自去年底重啟與鎧俠的談判,目前還處於初期階段,也可能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結束,雙方正討論合併為一家上市公司。據悉,鎧俠與威騰已建立20多年的合資夥伴關係,2021年8月就傳出威騰有意以200億美元的全股收購的方式與鎧俠進行深入談判,但並未成局。
業界認為,若鎧俠與威騰這次談妥合併,將形成美日企業聯手與三星一較高下的氛圍,對台廠無直接競爭,不過台廠居中仍可受惠市場結構優化的利益,如原廠購料與料源議價將更簡便。
法人分析,從目前市況來看,業者整併有助產業結構恢復,對台廠而言仍持續從中受惠,但市場價格走勢仍仰賴終端市場復甦力道而定。
股王大立光昨(5)日公布去年12月合併營收40.15億元,險守40億元整數關卡,下探五個月來低點,月減23%。大立光表示,由於進入傳統淡季,加上逢農曆新年導致工作天數減少,預估元月拉貨動能將較去年12月下滑。
大立光先前已預告去年12月拉貨動能將較前一個月轉弱,但實際業績月減逾二成,仍引起市場關注。外界解讀,大立光去年12月營收表現疲弱,除反映下游手機市場終端需求不振之外,也凸顯大陸突然解封後疫情迅速擴散,造成缺工導致供貨不及等難題,本季進入淡季,大立光價格壓力大增,單季營收恐面臨百億元保衛戰。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報告指出,受大陸防疫政策調整,加上鄰近農曆年等因素干擾,大陸供應鏈在去年12月中旬即出現缺工現象,且有擴大趨勢。蘋果面臨組裝產業鏈缺工,以及全球經濟逆風衝擊的雙重夾擊,預估本季iPhone全系列出貨量將再調降,僅剩4,700萬支,年減22%。
大立光去年12月合併營收年減11%;去年第4季合併營收143.9億元,季增7%,年增10%,為八季來高點;去年度合併營收476.75億元,年成長2%,重返成長軌道。
大立光將於下周四(12日)召開線上法說會,由董事長林恩平主持,會中將公布上季營運成果,並釋出最新營運展望。
外界預期,手機庫存去化、新機升級進展、重啟專利戰對玉晶光提告侵權、新廠進度,以及資本支出等議題將是法人關注焦點。
另一方面,去年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匯率重貶,為大立光獲利大進補,以去年第3季為例,一季就為大立光業外貢獻2.6個股本,累計前三季業外匯兌收益高達76.6億元,以去年前三季獲利186億元估計,匯兌收益占比逾四成,換算挹注每股獲利57.4元。
由於去年第4季人民幣及新台幣匯率波動大,對比第3季底,新台幣兌美元即升值近1元,預料大立光上季恐回吐部分匯兌損失,終結連三季匯兌收益榮景。儘管如此,法人估計,大立光去年第4季單季仍有賺五至六個股本的實力。
大立光昨天股價收平盤2,100元,外資連兩日賣超。去年12月以來,三大法人累計買超429張,其中,外資及投信分別買超213、324張,自營商則賣超108張。
大立光先前已預告去年12月拉貨動能將較前一個月轉弱,但實際業績月減逾二成,仍引起市場關注。外界解讀,大立光去年12月營收表現疲弱,除反映下游手機市場終端需求不振之外,也凸顯大陸突然解封後疫情迅速擴散,造成缺工導致供貨不及等難題,本季進入淡季,大立光價格壓力大增,單季營收恐面臨百億元保衛戰。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報告指出,受大陸防疫政策調整,加上鄰近農曆年等因素干擾,大陸供應鏈在去年12月中旬即出現缺工現象,且有擴大趨勢。蘋果面臨組裝產業鏈缺工,以及全球經濟逆風衝擊的雙重夾擊,預估本季iPhone全系列出貨量將再調降,僅剩4,700萬支,年減22%。
大立光去年12月合併營收年減11%;去年第4季合併營收143.9億元,季增7%,年增10%,為八季來高點;去年度合併營收476.75億元,年成長2%,重返成長軌道。
大立光將於下周四(12日)召開線上法說會,由董事長林恩平主持,會中將公布上季營運成果,並釋出最新營運展望。
外界預期,手機庫存去化、新機升級進展、重啟專利戰對玉晶光提告侵權、新廠進度,以及資本支出等議題將是法人關注焦點。
另一方面,去年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匯率重貶,為大立光獲利大進補,以去年第3季為例,一季就為大立光業外貢獻2.6個股本,累計前三季業外匯兌收益高達76.6億元,以去年前三季獲利186億元估計,匯兌收益占比逾四成,換算挹注每股獲利57.4元。
由於去年第4季人民幣及新台幣匯率波動大,對比第3季底,新台幣兌美元即升值近1元,預料大立光上季恐回吐部分匯兌損失,終結連三季匯兌收益榮景。儘管如此,法人估計,大立光去年第4季單季仍有賺五至六個股本的實力。
大立光昨天股價收平盤2,100元,外資連兩日賣超。去年12月以來,三大法人累計買超429張,其中,外資及投信分別買超213、324張,自營商則賣超108張。
集邦科技(TrendForce)昨(4)日發布研究顯示,2022年液晶監視器出貨量1.35億台,年減7%。考量疫情帶動的需求紅利退場及全球政經局勢不確定,預估2023年液晶監視器出貨量降為1.27億台,年減5.8%,恢復至疫情前的年出貨量水位,面板廠友達(2409)、群創及彩晶等今年監視器出貨量可望持平。
集邦指出,2022年上半年液晶監視器整體出貨表現穩定,但下半年在企業預算縮減,商務需求放緩,消費市場也在通膨及升息效應擴大,需求大幅削減。
集邦表示,去年上半年整體液晶監視器市場出貨穩健,儘管第2季起俄烏戰爭加劇通膨程度,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預算被民生用品排擠,導致液晶監視器的需求急凍。
但因2021年歐美地區商務型訂單尚未消化完全,部分遞延至2022年,使整體液晶監視器需求有撐,HP也因此重回出貨量第二名。
觀察前十大液晶監視器品牌2023年設定出貨目標,合計出貨量約年增1%。集邦指出,由於2023年歐美商務新訂單需求明顯萎縮,Dell、HP在2023年的出貨目標分別年減11.4%及3.1%,中國大陸商務品牌Lenovo出貨目標預計與2022年持平。
集邦認為,在經濟持續逆風下,相較追求擴大出貨規模,提升規格以維持獲利能力或更顯重要,例如布局高階的OLED監視器產品,或如Dell及Acer兩大品牌積極計畫將現有60Hz或75Hz產品提升至100Hz,都是提升產品規格以維持獲利的方式。
集邦指出,2022年上半年液晶監視器整體出貨表現穩定,但下半年在企業預算縮減,商務需求放緩,消費市場也在通膨及升息效應擴大,需求大幅削減。
集邦表示,去年上半年整體液晶監視器市場出貨穩健,儘管第2季起俄烏戰爭加劇通膨程度,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預算被民生用品排擠,導致液晶監視器的需求急凍。
但因2021年歐美地區商務型訂單尚未消化完全,部分遞延至2022年,使整體液晶監視器需求有撐,HP也因此重回出貨量第二名。
觀察前十大液晶監視器品牌2023年設定出貨目標,合計出貨量約年增1%。集邦指出,由於2023年歐美商務新訂單需求明顯萎縮,Dell、HP在2023年的出貨目標分別年減11.4%及3.1%,中國大陸商務品牌Lenovo出貨目標預計與2022年持平。
集邦認為,在經濟持續逆風下,相較追求擴大出貨規模,提升規格以維持獲利能力或更顯重要,例如布局高階的OLED監視器產品,或如Dell及Acer兩大品牌積極計畫將現有60Hz或75Hz產品提升至100Hz,都是提升產品規格以維持獲利的方式。
Fed在2022年升息7次共升息4.25%,這將付出失業率升高經濟下滑 風險;聖路易聯準銀行市調後發現美國已有26個州經濟活動萎縮,這 些徵兆顯示全國經濟將進入衰退,美國商業庫存10月年增16.5%,零 售庫存10月年增21.19%,它們總金額都續創30年來新高,美國2023 年經濟成長率Fed估0.5%,密西根大學預期也是0.5%,富國銀行則 預期增0.1%。
雖美經濟下行風險大,但美標普2023年企業獲利成長率約5.3%, 還是有一定水準,金融業年成長13.8%,主要受惠於利差擴大。美股 首先需面臨2022年第四季財報,估年衰退2.8%,由於能源年成長高 達64.4%,其他類股多獲利衰退,科技業估將年衰退9.4%,大型股 蘋果、亞馬遜、Meta、特斯拉等去年第四季財報估更可能不佳,影響 科技股表現。
產業變動分析:
集邦科技估富士康鄭州廠受疫情影響,下調2022年iPhone 14系列 出貨量至7,810萬支,原本估8,500萬支曾一度樂觀看9,000萬支,這 也表示對蘋果公布2022年第四季將有所影響,重點是估2023年第一季 iPhone出貨量將由5,500萬支再調降至4,700萬支,等於是比去年同期 衰退22%,蘋果持續面臨考驗。
特斯拉去年跌69%也面臨困境,一是需求問題,特斯拉累積訂單在 2022年3月∼7月約47萬輛,但現在僅約16.3萬輛。中國11月輸歐電動 車金額年增率達165%,歐美大廠福斯、BMW等電動車多外包給大陸廠 商,顯示福斯、通用、福特等急起直追;其次美國發表通膨削減法希 望汽車降價以便降低CPI,特斯拉已提供5,000美元∼7,500美元購車 折扣,降價壓力大將先影響毛利。
Meta的財報也堪憂,其大部分收入來自廣告業務,因經濟下行風險 企業行銷預算縮減,另蘋果調整隱私規定使社群媒體平台的吸引力下 降,影響Meta獲利,Meta 2022年資本支出由185億美元增至318億美 元,2023年持續增加至347億美元,折舊費用大增也會影響獲利。
亞馬遜財報也估不佳,11月開始進行其史上規模最大的裁員多達1 萬人,因上次疫情尖峰時期雇用太多員工並過度建設倉庫網絡,但現 在線上零售持續疲軟,2023年全年零售銷售總額成長率由10%降至6 %;過去亞馬遜雲端是最大的,在第三季創下史上最弱的營收成長, AWS雲端2023年成長從26%下修至20%。
盤勢分析及選股:
大盤由15,152點拉回,當跌破半年線14,311點、頸線14,371點後就 正式跌破複合頭肩頂型態,券資比高的創意、M31、世芯-KY、晶心科 等曾補跌。鋼鐵股、儲能股、學名藥防疫股撐盤,由於疫情又升高、 大陸最常有囤貨情事,生技股仍是焦點,操作上嚴設停利停損。
雖美經濟下行風險大,但美標普2023年企業獲利成長率約5.3%, 還是有一定水準,金融業年成長13.8%,主要受惠於利差擴大。美股 首先需面臨2022年第四季財報,估年衰退2.8%,由於能源年成長高 達64.4%,其他類股多獲利衰退,科技業估將年衰退9.4%,大型股 蘋果、亞馬遜、Meta、特斯拉等去年第四季財報估更可能不佳,影響 科技股表現。
產業變動分析:
集邦科技估富士康鄭州廠受疫情影響,下調2022年iPhone 14系列 出貨量至7,810萬支,原本估8,500萬支曾一度樂觀看9,000萬支,這 也表示對蘋果公布2022年第四季將有所影響,重點是估2023年第一季 iPhone出貨量將由5,500萬支再調降至4,700萬支,等於是比去年同期 衰退22%,蘋果持續面臨考驗。
特斯拉去年跌69%也面臨困境,一是需求問題,特斯拉累積訂單在 2022年3月∼7月約47萬輛,但現在僅約16.3萬輛。中國11月輸歐電動 車金額年增率達165%,歐美大廠福斯、BMW等電動車多外包給大陸廠 商,顯示福斯、通用、福特等急起直追;其次美國發表通膨削減法希 望汽車降價以便降低CPI,特斯拉已提供5,000美元∼7,500美元購車 折扣,降價壓力大將先影響毛利。
Meta的財報也堪憂,其大部分收入來自廣告業務,因經濟下行風險 企業行銷預算縮減,另蘋果調整隱私規定使社群媒體平台的吸引力下 降,影響Meta獲利,Meta 2022年資本支出由185億美元增至318億美 元,2023年持續增加至347億美元,折舊費用大增也會影響獲利。
亞馬遜財報也估不佳,11月開始進行其史上規模最大的裁員多達1 萬人,因上次疫情尖峰時期雇用太多員工並過度建設倉庫網絡,但現 在線上零售持續疲軟,2023年全年零售銷售總額成長率由10%降至6 %;過去亞馬遜雲端是最大的,在第三季創下史上最弱的營收成長, AWS雲端2023年成長從26%下修至20%。
盤勢分析及選股:
大盤由15,152點拉回,當跌破半年線14,311點、頸線14,371點後就 正式跌破複合頭肩頂型態,券資比高的創意、M31、世芯-KY、晶心科 等曾補跌。鋼鐵股、儲能股、學名藥防疫股撐盤,由於疫情又升高、 大陸最常有囤貨情事,生技股仍是焦點,操作上嚴設停利停損。
科技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報告指出,2022年受到全球政經局勢動盪影響,監視器(Monitor)面板出貨量逐季衰退,全年僅約1.58億片,年減8.8%,明年恐持續衰退5.8%,降至1.49億片。
法人關注,監視器面板出貨狀況不佳,牽動友達(2409)、群創等面板廠營運。
集邦分析,監視器面板出貨量從2021年第4季達高峰後一路下滑,預期2023年第1季會是出貨量谷底,待整體供應鏈庫存回到健康水位後,品牌購買力道慢慢回溫,後續監視器面板出貨量有望逐季攀升,預估2023全年出貨量年減幅度收斂至5.8%,達1.49億片。
集邦指出,監視器面板出貨量修正發生時間較電視面板與筆電面板晚。電視面板出貨於2021年第3季開始修正,筆電面板則於2022年第2季大幅修正,監視器面板直到2022年第3季才出現大幅修正。然而,修正時間愈晚,也代表著回溫的時間愈晚,在目前品牌手上庫存仍高於健康水位下,預估2023年第1季監視器面板出貨量季減5.3%。
2023年第2季隨著終端通路與品牌端庫存陸續回到健康水位,伴隨下半年傳統旺季到來,面板拉貨動能有望回到疫情前(2016年至2019年)平均出貨量水準,相較於2023年第1季出貨量基期相當低,第2季監視器面板出貨量有望出現雙位數季成長。2023下半年在全球通膨放緩以及大陸解封後經濟活動力上升的預期下,市場供需將回到季節性循環。
法人關注,監視器面板出貨狀況不佳,牽動友達(2409)、群創等面板廠營運。
集邦分析,監視器面板出貨量從2021年第4季達高峰後一路下滑,預期2023年第1季會是出貨量谷底,待整體供應鏈庫存回到健康水位後,品牌購買力道慢慢回溫,後續監視器面板出貨量有望逐季攀升,預估2023全年出貨量年減幅度收斂至5.8%,達1.49億片。
集邦指出,監視器面板出貨量修正發生時間較電視面板與筆電面板晚。電視面板出貨於2021年第3季開始修正,筆電面板則於2022年第2季大幅修正,監視器面板直到2022年第3季才出現大幅修正。然而,修正時間愈晚,也代表著回溫的時間愈晚,在目前品牌手上庫存仍高於健康水位下,預估2023年第1季監視器面板出貨量季減5.3%。
2023年第2季隨著終端通路與品牌端庫存陸續回到健康水位,伴隨下半年傳統旺季到來,面板拉貨動能有望回到疫情前(2016年至2019年)平均出貨量水準,相較於2023年第1季出貨量基期相當低,第2季監視器面板出貨量有望出現雙位數季成長。2023下半年在全球通膨放緩以及大陸解封後經濟活動力上升的預期下,市場供需將回到季節性循環。
鴻海富士康鄭州廠缺工加速蘋果重塑供應鏈體系,調研機構指出, 過去一直由鴻海獨家組裝iPhone Pro系列的局面不再,立訊精密成功 打入iPhone 15 Pro Max組裝供應鏈。
■富士康鄭州廠窘況未解
集邦諮詢28日指出,第四季為以往蘋果新機銷售衝刺期,市場對i Phone 14 Pro系列展現出旺盛需求,蘋果加大Pro機款生產比重。但 另一方面,自10月受疫情衝擊缺工的富士康鄭州廠窘況持續至今,當 前稼動率依然不足70%,就算深圳廠支援生產仍備感壓力。
■蘋果加速重塑供應鏈
集邦表示,蘋果原本就有意多元化組裝供應商已控管風險,在iPh one 14 Pro系列也有試行動作,此次富士康因疫情影響稼動率,使蘋 果決定將立訊精密納入iPhone 15 Pro Max組裝供應鏈,打破富士康 長年獨家組裝Pro系列的地位。
集邦指出,立訊的iPhone代工產能仍以大陸為主,其越南廠房主要 負責蘋果周邊,目前並沒有iPhone產線規畫。立訊近期動作包括在浙 江嘉善新投資成立智慧裝備公司。
不過熟悉蘋果供應鏈人士指出,每年富士康的競爭對手都會積極爭 取高階款訂單,大多因技術、產能以及比價不及,最後僅斬獲中、低 階款。此外,鄭州事件是暫時性的疫情干擾,不是生產與技術的問題 ,隨著大陸當局疫情的放寬,對手短期要從中獲利的機會不大。
另一方面,近年蘋果基於國際局勢,持續擴大海外據點與產能。在 2023年,預計印度產能將成長100%,越南工廠也將在中旬加入生產 ,兩地未來數年有望占蘋果總產能的30%∼35%。
當前大陸調整防疫方針,集邦預計,大陸防疫鬆綁,加上近農曆新 年的時間點,目前的缺工狀況有進一步加劇現象。
■蘋果提升陸企組裝比重
近年中美貿易戰與新冠疫情等諸多重大事件加速蘋果思考改造供應 鏈,蘋鏈持續有赤化以及從大陸轉移至印越兩大跡象。陸企一邊收購 台資廠房向蘋果爭取訂單,而立訊精密和聞泰科技也積極海外設廠, 配合蘋果分散供應風險的方針。
日前Counterpoint報告顯示,蘋果調整產品組裝廠的比重,整體有 陸企提升、台企下降跡象。鴻海在iPhone比重下滑,立訊與和碩提升 ;鴻海與廣達在MacBook下降的比重,由聞泰科技取代;仁寶在iPad 與Apple Watch生產占比均有調低,比亞迪與立訊有所提高;鴻海與 歌爾聲學生產AirPods比重降低,立訊成最大供應商。
■富士康鄭州廠窘況未解
集邦諮詢28日指出,第四季為以往蘋果新機銷售衝刺期,市場對i Phone 14 Pro系列展現出旺盛需求,蘋果加大Pro機款生產比重。但 另一方面,自10月受疫情衝擊缺工的富士康鄭州廠窘況持續至今,當 前稼動率依然不足70%,就算深圳廠支援生產仍備感壓力。
■蘋果加速重塑供應鏈
集邦表示,蘋果原本就有意多元化組裝供應商已控管風險,在iPh one 14 Pro系列也有試行動作,此次富士康因疫情影響稼動率,使蘋 果決定將立訊精密納入iPhone 15 Pro Max組裝供應鏈,打破富士康 長年獨家組裝Pro系列的地位。
集邦指出,立訊的iPhone代工產能仍以大陸為主,其越南廠房主要 負責蘋果周邊,目前並沒有iPhone產線規畫。立訊近期動作包括在浙 江嘉善新投資成立智慧裝備公司。
不過熟悉蘋果供應鏈人士指出,每年富士康的競爭對手都會積極爭 取高階款訂單,大多因技術、產能以及比價不及,最後僅斬獲中、低 階款。此外,鄭州事件是暫時性的疫情干擾,不是生產與技術的問題 ,隨著大陸當局疫情的放寬,對手短期要從中獲利的機會不大。
另一方面,近年蘋果基於國際局勢,持續擴大海外據點與產能。在 2023年,預計印度產能將成長100%,越南工廠也將在中旬加入生產 ,兩地未來數年有望占蘋果總產能的30%∼35%。
當前大陸調整防疫方針,集邦預計,大陸防疫鬆綁,加上近農曆新 年的時間點,目前的缺工狀況有進一步加劇現象。
■蘋果提升陸企組裝比重
近年中美貿易戰與新冠疫情等諸多重大事件加速蘋果思考改造供應 鏈,蘋鏈持續有赤化以及從大陸轉移至印越兩大跡象。陸企一邊收購 台資廠房向蘋果爭取訂單,而立訊精密和聞泰科技也積極海外設廠, 配合蘋果分散供應風險的方針。
日前Counterpoint報告顯示,蘋果調整產品組裝廠的比重,整體有 陸企提升、台企下降跡象。鴻海在iPhone比重下滑,立訊與和碩提升 ;鴻海與廣達在MacBook下降的比重,由聞泰科技取代;仁寶在iPad 與Apple Watch生產占比均有調低,比亞迪與立訊有所提高;鴻海與 歌爾聲學生產AirPods比重降低,立訊成最大供應商。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昨(21)日指出,目前終端需求還不是很熱,但已發現終端產品的庫存開始逐漸降低,這是很好的現象。預期待庫存降至健康水位,價格就會回升,預估明年第2季將調整至合理空間。
彭双浪昨天出席佳世達舉辦的「齊力減碳大會暨ESG永續行動工作坊」,獲頒永續績優供應商。他在會後受訪強調,雖然目前終端需求還沒有很強,但終端產品的庫存已逐漸去化,待降至健康水位時,價格就會反彈,明年第2季有機會達到合理區間。
集邦科技昨天也發布預測,2022年全球電視出貨量2.02億台,年減3.9%,連續五年下跌,是近十年低點。展望2023年,考量市場仍籠罩高通膨壓力,預期電視出貨再衰退1.4%,降至1.99億台。面板雙虎友達、群創明年若拉升非顯示器及利基型產品出貨比重,有助擺脫電視面板衰退衝擊。
集邦指出,中國大陸品牌雙11促銷價格受惠面板價格觸底,有助品牌降價取量。但國際品牌上半年銷售不如預期,為降低庫存,縮減下半年面板採購量,致使下半年電視出貨量僅1.09億台,年減2.7%;全年出貨量年減3.9%,達2.02億台,是近十年電視出貨量新低。
不過,由於大尺寸面板價格及航運費用降幅超過五成,提高品牌對大尺寸產品促銷力道,推升電視平均尺寸成長1.4吋,達56吋。
展望2023年,集邦表示,電視面板供應仍寬鬆,價格不易大漲,可降低品牌的成本壓力,有助大型促銷活動靈活操作。儘管近期歐美通膨壓力有所趨緩,但全球主要消費市場仍壟罩高通膨壓力,電視出貨成長不易,明年電視出貨量將再衰退1.4%,達1.99億台。
集邦表示,今年底電視促銷成績呈現兩樣情,大陸雙11銷售量衰退近一成,北美黑五成長13%。經歷這一波面板採購調整及通路積極促銷,品牌庫存正逐漸往健康水位發展。
彭双浪昨天出席佳世達舉辦的「齊力減碳大會暨ESG永續行動工作坊」,獲頒永續績優供應商。他在會後受訪強調,雖然目前終端需求還沒有很強,但終端產品的庫存已逐漸去化,待降至健康水位時,價格就會反彈,明年第2季有機會達到合理區間。
集邦科技昨天也發布預測,2022年全球電視出貨量2.02億台,年減3.9%,連續五年下跌,是近十年低點。展望2023年,考量市場仍籠罩高通膨壓力,預期電視出貨再衰退1.4%,降至1.99億台。面板雙虎友達、群創明年若拉升非顯示器及利基型產品出貨比重,有助擺脫電視面板衰退衝擊。
集邦指出,中國大陸品牌雙11促銷價格受惠面板價格觸底,有助品牌降價取量。但國際品牌上半年銷售不如預期,為降低庫存,縮減下半年面板採購量,致使下半年電視出貨量僅1.09億台,年減2.7%;全年出貨量年減3.9%,達2.02億台,是近十年電視出貨量新低。
不過,由於大尺寸面板價格及航運費用降幅超過五成,提高品牌對大尺寸產品促銷力道,推升電視平均尺寸成長1.4吋,達56吋。
展望2023年,集邦表示,電視面板供應仍寬鬆,價格不易大漲,可降低品牌的成本壓力,有助大型促銷活動靈活操作。儘管近期歐美通膨壓力有所趨緩,但全球主要消費市場仍壟罩高通膨壓力,電視出貨成長不易,明年電視出貨量將再衰退1.4%,達1.99億台。
集邦表示,今年底電視促銷成績呈現兩樣情,大陸雙11銷售量衰退近一成,北美黑五成長13%。經歷這一波面板採購調整及通路積極促銷,品牌庫存正逐漸往健康水位發展。
百貨龍頭新光三越五年前收掉新竹店後,新光三越表示,桃園大有店將於明年2月底結束營業。不過,新光三越今年業績表現仍然亮麗,第3季開始市場復甦,業績及集客已超越2019年疫情前表現,更提前在12月中達成今年全年830億元目標。
此外,新光三越前進台北東區的「Diamond Towers」原本預計今年12月登場,但受疫情波及全球供應鏈、原物料和硬體設備等因素影響進度,為堅持品質,延至明年登場。
新光三越桃園大有店為新光三越第一家社區型店鋪。新光三越表示,因對應未來布局策略考量,大有店決定明年2月底結束營業,未來仍然看好桃園市場潛力,除由桃園站前店及桃園青埔新光影城商場持續搶攻大桃園地區百貨市場,也將繼續極尋求桃園市場發展的新機緣。
目前新光三越共有12家店,桃園大有店關閉後,明年將開出Diamond Towers,一開一關,店數維持不變。
此外,新光三越前進台北東區的「Diamond Towers」原本預計今年12月登場,但受疫情波及全球供應鏈、原物料和硬體設備等因素影響進度,為堅持品質,延至明年登場。
新光三越桃園大有店為新光三越第一家社區型店鋪。新光三越表示,因對應未來布局策略考量,大有店決定明年2月底結束營業,未來仍然看好桃園市場潛力,除由桃園站前店及桃園青埔新光影城商場持續搶攻大桃園地區百貨市場,也將繼續極尋求桃園市場發展的新機緣。
目前新光三越共有12家店,桃園大有店關閉後,明年將開出Diamond Towers,一開一關,店數維持不變。
集邦科技(TrendForce)昨(20)日公布今年12月上旬面板報價,包括電視及筆電用面板全面持平。集邦研究副總范博毓表示,歷經二個月的微幅上漲後,預期電視、筆電面板12月的價格全面持平,監視器面板小跌;面板雙虎友達及群創仍將嚴控產能稼動率因應。
群創、友達本月初針對雙11及黑色星期五購物節促銷成效發表看法,儘管銷售成績不如往年,但仍有助於庫存去化,讓面板拉貨返回健康水位。
全球面板價格連續下跌一年多後,今年10月出現反彈,11月面板價格彈升幅度不大,但仍延續10月反彈趨勢。12月面板價格除監視器面板小跌外,其餘電視及NB面板均持平。面板雙虎今年11月營收都交出較10月小幅成長的成績單。
范博毓指出,電視整機經過雙11及黑色星期五檔期促銷後,整體庫存水位逐漸降至健康水準。不過,逼近年底,多數下游客戶庫存調整及態度上會更保守,電視面板需求未轉強,部分品牌仍嚴格控管庫存水位,短時間內面板價格不會再彈升。
依據集邦公布資料顯示,12月下旬32吋、43吋、55吋及65吋電視面板報價分別落在29、50、83及110美元,均與上月底持平。
由於需求持續疲弱,加上面板廠嚴格控管產出, IT面板價格正緩步朝收斂方向邁進。目前觀察,由於供給較少,21.5吋以下的小尺寸面板本月仍可維持持平態勢。23.8吋、27 吋等主流尺寸則因供給廠商較多,預期全月仍有下跌0.2至0.3美元的空間。
范博毓指出,筆記型電腦面板同樣需求疲弱,採購動能保守,加上品牌客戶手中的面板庫存水位較高,為減緩庫存跌價損失的壓力,對於價格續跌的態度較前幾個月保守,加上面板廠仍嚴格控管稼動率,預期12月筆電全尺寸,包括HD TN以及FHD IPS面板都有望出現止跌持平的態勢。
范博毓預期,目前至明年第1季仍是下游去化庫存階段,明年第2季去化庫存可望結束,回到健康水位,生產端明年第2季開始要為下半年旺季需求做準備,屆時需求應會逐步回升,帶動價格反彈。
群創、友達本月初針對雙11及黑色星期五購物節促銷成效發表看法,儘管銷售成績不如往年,但仍有助於庫存去化,讓面板拉貨返回健康水位。
全球面板價格連續下跌一年多後,今年10月出現反彈,11月面板價格彈升幅度不大,但仍延續10月反彈趨勢。12月面板價格除監視器面板小跌外,其餘電視及NB面板均持平。面板雙虎今年11月營收都交出較10月小幅成長的成績單。
范博毓指出,電視整機經過雙11及黑色星期五檔期促銷後,整體庫存水位逐漸降至健康水準。不過,逼近年底,多數下游客戶庫存調整及態度上會更保守,電視面板需求未轉強,部分品牌仍嚴格控管庫存水位,短時間內面板價格不會再彈升。
依據集邦公布資料顯示,12月下旬32吋、43吋、55吋及65吋電視面板報價分別落在29、50、83及110美元,均與上月底持平。
由於需求持續疲弱,加上面板廠嚴格控管產出, IT面板價格正緩步朝收斂方向邁進。目前觀察,由於供給較少,21.5吋以下的小尺寸面板本月仍可維持持平態勢。23.8吋、27 吋等主流尺寸則因供給廠商較多,預期全月仍有下跌0.2至0.3美元的空間。
范博毓指出,筆記型電腦面板同樣需求疲弱,採購動能保守,加上品牌客戶手中的面板庫存水位較高,為減緩庫存跌價損失的壓力,對於價格續跌的態度較前幾個月保守,加上面板廠仍嚴格控管稼動率,預期12月筆電全尺寸,包括HD TN以及FHD IPS面板都有望出現止跌持平的態勢。
范博毓預期,目前至明年第1季仍是下游去化庫存階段,明年第2季去化庫存可望結束,回到健康水位,生產端明年第2季開始要為下半年旺季需求做準備,屆時需求應會逐步回升,帶動價格反彈。
集邦科技(TrendForce)統計,受惠陸中系及美系車廠推動,2022年車用Mini LED背光顯示器出貨量約14萬片,是Mini LED背光顯示器在車用顯示器應用的元年。
集邦預估,明年歐美系車廠逐漸將應用擴散至更多車款,明年全年出貨量可望達45萬片,較今年大增逾2.2倍。
集邦估計,2024年是車用Mini LED背光顯示器出貨量大幅增加的時間點,由於已漸趨成熟,較晚布局的車廠將在2024年開始採用,大幅拉抬出貨量至近100萬片。
集邦表示,Mini LED背光顯示器受車廠關注有四個原因,一是搭配Mini LED多分區背光可提高顯示器亮度達1000 nits以上,降低行車安全風險;二是採用Mini LED背光直下式背光,隨著畫面明暗做出相對應的開啟或關閉動作,可降低約10%的功耗;三是車內顯示器逐漸整合朝大型化,Mini LED直下式背光可同時符合顯示尺寸增加,又具有高曲面的顯示效果;四是延續LED高信賴性的傳統,成為車廠新型顯示採用首選。
Mini LED背光顯示器在整體亮度、對比、功耗、曲面顯示上,皆優於傳統側入式背光顯示器,相較OLED有更高的信賴性,售價介於傳統側入式背光顯示器及OLED之間,有高性價比,能提升車廠採用的意願。
集邦預估,明年歐美系車廠逐漸將應用擴散至更多車款,明年全年出貨量可望達45萬片,較今年大增逾2.2倍。
集邦估計,2024年是車用Mini LED背光顯示器出貨量大幅增加的時間點,由於已漸趨成熟,較晚布局的車廠將在2024年開始採用,大幅拉抬出貨量至近100萬片。
集邦表示,Mini LED背光顯示器受車廠關注有四個原因,一是搭配Mini LED多分區背光可提高顯示器亮度達1000 nits以上,降低行車安全風險;二是採用Mini LED背光直下式背光,隨著畫面明暗做出相對應的開啟或關閉動作,可降低約10%的功耗;三是車內顯示器逐漸整合朝大型化,Mini LED直下式背光可同時符合顯示尺寸增加,又具有高曲面的顯示效果;四是延續LED高信賴性的傳統,成為車廠新型顯示採用首選。
Mini LED背光顯示器在整體亮度、對比、功耗、曲面顯示上,皆優於傳統側入式背光顯示器,相較OLED有更高的信賴性,售價介於傳統側入式背光顯示器及OLED之間,有高性價比,能提升車廠採用的意願。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