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端疫苗生物製劑(上)公司新聞
生技股再掀掛牌熱潮!來勢洶洶的DR.WU達爾膚生醫科技(達爾膚)將於周四(30日)登錄興櫃,該股挾著台灣第一大醫美品牌,去年EPS也高達8.68元氣勢,預計將追價F-麗豐,帶動美容保養品和高獲利股的比價風。
另外,喜康、順天生技和基亞疫苗亦都將在第二季底、第三季初跟進掛牌,而寶齡、益安和敏成也都趕在下半年申請上櫃。新東陽轉投資的北極星在完成美國、台灣肝癌新藥ADI-PEG20三期臨床收案後,也預計回台登錄興櫃。
初步統計,預計今年底以前,至少有12家公司分別登錄興櫃和申請上櫃,晟德集團是大贏家,若加計已登錄興櫃的金樺,今年還可望有順天、豐華生技登錄興櫃,加上益安轉上櫃,今年該集團至少有3-4家公司的掛牌進度將有好消息。
此外,晟德也加碼投資澳優乳業,到上周為止投資39.73億元、持股比率29.6%,已逼近香港證交法持股超過30%將啟動收購的規定。
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表示,澳優不僅是香港掛牌的上市公司,且擁有全球20%羊奶乳源,並持有荷蘭澳優海普諾凱(Hyproca)51%股權,未來晟德將以拿下澳優主導權為目標,藉此成為全球性企業並擁有特色品牌。
以鴨子划水方式積極佈局的基亞集團,儘管在新藥開發上跌一跤,但轉投的基亞疫苗,在年底疫苗廠將完工,且目前疫苗開發進度符合預期下,近期將辦理公發,並趕在第三季登錄興櫃。另外,2013年年底併購的溫士頓藥廠,是以眼藥水與荷爾蒙藥品聞名,溫士頓目前也投入新劑型新藥開發,由於營運題材豐富,不排除明年IPO,也讓基亞集團浴火重生力道受矚目。
除了晟德和基亞集團外,新掛牌股中,新藥也多了一些生力軍。
由國際知名的凱鵬華盈、紅杉資本、伯樂創投及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等四大創投共同主導投資的喜康生技,亦可望5月登錄興櫃。喜康以蛋白質新藥、生物相似藥開發為主,有4個500升的發酵槽。
另外,北極星開發的「ADI-PEG20」,2015年2月已完成第三期肝癌臨床試驗病患招募,預計2015年底前完成試驗報告,如結果達到預期目標,將於2016年在美、歐及臺灣取得肝癌之藥證。
另外,喜康、順天生技和基亞疫苗亦都將在第二季底、第三季初跟進掛牌,而寶齡、益安和敏成也都趕在下半年申請上櫃。新東陽轉投資的北極星在完成美國、台灣肝癌新藥ADI-PEG20三期臨床收案後,也預計回台登錄興櫃。
初步統計,預計今年底以前,至少有12家公司分別登錄興櫃和申請上櫃,晟德集團是大贏家,若加計已登錄興櫃的金樺,今年還可望有順天、豐華生技登錄興櫃,加上益安轉上櫃,今年該集團至少有3-4家公司的掛牌進度將有好消息。
此外,晟德也加碼投資澳優乳業,到上周為止投資39.73億元、持股比率29.6%,已逼近香港證交法持股超過30%將啟動收購的規定。
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表示,澳優不僅是香港掛牌的上市公司,且擁有全球20%羊奶乳源,並持有荷蘭澳優海普諾凱(Hyproca)51%股權,未來晟德將以拿下澳優主導權為目標,藉此成為全球性企業並擁有特色品牌。
以鴨子划水方式積極佈局的基亞集團,儘管在新藥開發上跌一跤,但轉投的基亞疫苗,在年底疫苗廠將完工,且目前疫苗開發進度符合預期下,近期將辦理公發,並趕在第三季登錄興櫃。另外,2013年年底併購的溫士頓藥廠,是以眼藥水與荷爾蒙藥品聞名,溫士頓目前也投入新劑型新藥開發,由於營運題材豐富,不排除明年IPO,也讓基亞集團浴火重生力道受矚目。
除了晟德和基亞集團外,新掛牌股中,新藥也多了一些生力軍。
由國際知名的凱鵬華盈、紅杉資本、伯樂創投及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等四大創投共同主導投資的喜康生技,亦可望5月登錄興櫃。喜康以蛋白質新藥、生物相似藥開發為主,有4個500升的發酵槽。
另外,北極星開發的「ADI-PEG20」,2015年2月已完成第三期肝癌臨床試驗病患招募,預計2015年底前完成試驗報告,如結果達到預期目標,將於2016年在美、歐及臺灣取得肝癌之藥證。
基亞(3176)轉投資的基亞疫苗公司昨日舉行細胞培養疫苗廠上樑 儀式,基亞董事長張世忠表示,該疫苗廠預計2016年取得PIC/S認證 ,屆時,將成為全亞洲首座PIC/S認證細胞培養疫苗廠,未來也將啟 動整廠輸出海外計畫,目前已與中東及亞洲等國家洽談中,預計201 6年有機會看到成果。
張世忠指出,該疫苗廠總投資金額約12億元(含設備),預計明年 3月取得使用執照,後續將請衛福部進行PIC/S認證及查廠,預計201 6年上半年取得PIC/S認證,屆時,將成為全亞洲首座PIC/S認證細胞 培養疫苗廠。
他指出,全亞洲目前還沒有經過PIC/S認證的細胞培養疫苗廠,等 取得PIC/S認證後,基亞疫苗將與潤弘、丹麥NNE、中宇共同啟動整廠 輸出海外計畫,將由基亞疫苗負責對外窗口。張世忠表示,基亞疫苗 規劃明年第3季上興櫃,預計明年公司手中將有包括腸病毒EV71及H7 N9流感疫苗2個二期臨床試驗進行。
張世忠指出,該疫苗廠總投資金額約12億元(含設備),預計明年 3月取得使用執照,後續將請衛福部進行PIC/S認證及查廠,預計201 6年上半年取得PIC/S認證,屆時,將成為全亞洲首座PIC/S認證細胞 培養疫苗廠。
他指出,全亞洲目前還沒有經過PIC/S認證的細胞培養疫苗廠,等 取得PIC/S認證後,基亞疫苗將與潤弘、丹麥NNE、中宇共同啟動整廠 輸出海外計畫,將由基亞疫苗負責對外窗口。張世忠表示,基亞疫苗 規劃明年第3季上興櫃,預計明年公司手中將有包括腸病毒EV71及H7 N9流感疫苗2個二期臨床試驗進行。
潤泰、基亞攜手跨入生物營建工程。潤泰總裁尹衍樑、基亞董事長張世忠等昨(23)日達成「跨入疫苗廠整廠輸出」共識,不排除成立公司,並已經與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及中東多個國家洽談合作,兩年內會完成第一案。
張世忠說,整廠輸出合作團隊除了基亞、潤弘、中宇,還有丹麥的NNE。合作整廠輸出部分,將從設計、建造,一直到製造設備與關鍵技術的合作輸出;一個廠建構金額約10億到12億元,未來更計劃以技術入股方式占該廠約三成股權,與國際合作建構疫苗廠。
至於進度,張世忠透露,已經有多個國家政府單位洽談中,除了馬來西亞、泰國、以色列等,未來日本也將是合作對象之一,待基亞疫苗廠通過PIC╱S GMP後,即可啟動輸出工程。基亞疫苗廠昨日在竹北生醫園區完成上樑典禮,出席者除了尹衍樑、張世忠外,還包括竹科管理局長杜啟祥、潤弘精密董事長賴士勳、中宇環保副總經理李俊生等。
張世忠表示,基亞疫苗廠今年1月動工、10月上樑,都在預定進度內,最快明年初可完成外觀,後年完成國際優良藥品製造規範PIC╱S GMP要求,首波產能將達300萬劑,是亞洲(含日本)第一座符合國際規範的細胞培養疫苗廠,技術超越日本至少五年。
基亞疫苗新廠左臨台灣微脂體廠房預定地,後有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基地,主建築四層樓,由丹麥生物工程顧問公司NNE負責生產設計,潤泰集團旗下潤弘精密進行硬體設計與建構,中鋼旗下的中宇環保則負責工程的一切維護。
疫苗廠進度上,張世忠說,明年3月16日前取得廠房執照,一年內可望通過PIC╱S資格,目前已依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要求,準備三批次的腸病毒疫苗產品供官方查驗。
另旗下的腸病毒EV71疫苗已被TFDA核准進入臨床二期,未來將收案365人,至於收案時間表,基亞表示,雖然無法預測,但應會與生產廠房時程相配合。
張世忠說,整廠輸出合作團隊除了基亞、潤弘、中宇,還有丹麥的NNE。合作整廠輸出部分,將從設計、建造,一直到製造設備與關鍵技術的合作輸出;一個廠建構金額約10億到12億元,未來更計劃以技術入股方式占該廠約三成股權,與國際合作建構疫苗廠。
至於進度,張世忠透露,已經有多個國家政府單位洽談中,除了馬來西亞、泰國、以色列等,未來日本也將是合作對象之一,待基亞疫苗廠通過PIC╱S GMP後,即可啟動輸出工程。基亞疫苗廠昨日在竹北生醫園區完成上樑典禮,出席者除了尹衍樑、張世忠外,還包括竹科管理局長杜啟祥、潤弘精密董事長賴士勳、中宇環保副總經理李俊生等。
張世忠表示,基亞疫苗廠今年1月動工、10月上樑,都在預定進度內,最快明年初可完成外觀,後年完成國際優良藥品製造規範PIC╱S GMP要求,首波產能將達300萬劑,是亞洲(含日本)第一座符合國際規範的細胞培養疫苗廠,技術超越日本至少五年。
基亞疫苗新廠左臨台灣微脂體廠房預定地,後有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基地,主建築四層樓,由丹麥生物工程顧問公司NNE負責生產設計,潤泰集團旗下潤弘精密進行硬體設計與建構,中鋼旗下的中宇環保則負責工程的一切維護。
疫苗廠進度上,張世忠說,明年3月16日前取得廠房執照,一年內可望通過PIC╱S資格,目前已依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要求,準備三批次的腸病毒疫苗產品供官方查驗。
另旗下的腸病毒EV71疫苗已被TFDA核准進入臨床二期,未來將收案365人,至於收案時間表,基亞表示,雖然無法預測,但應會與生產廠房時程相配合。
潤泰集團近年積極跨入「生物營建工程」領域,潤泰總裁尹衍樑昨(23)日出席基亞疫苗廠上樑典禮時表示,近期集團承接的生技工程案可說是「一個又一個」。
尹衍樑表示,之前集團接案建構的P3等級蛋白質藥廠潤雅,已接近完成,基亞疫苗廠因為求好,特別謹慎從事,否則以潤泰集團經驗,工程進度可以更快。
一年來,他每周都參與基亞疫苗廠藍圖、設計規劃,並給予修正建議,他可謂是該廠建構工程的「研發長兼技術長」。
潤弘精密工程董事長賴士勳表示,尹衍樑在這項工程的角色,就等於是「總工程師」,每個環節都參與設計規劃,建構工程不僅是尹衍樑的事業,也是他的興趣。
尹衍樑表示,之前集團接案建構的P3等級蛋白質藥廠潤雅,已接近完成,基亞疫苗廠因為求好,特別謹慎從事,否則以潤泰集團經驗,工程進度可以更快。
一年來,他每周都參與基亞疫苗廠藍圖、設計規劃,並給予修正建議,他可謂是該廠建構工程的「研發長兼技術長」。
潤弘精密工程董事長賴士勳表示,尹衍樑在這項工程的角色,就等於是「總工程師」,每個環節都參與設計規劃,建構工程不僅是尹衍樑的事業,也是他的興趣。
基亞信心喊話奏效,繼上周五終止20根跌停板命運後,本周主力續戰,由於籌碼清洗大致完畢,該股昨(26)日漲停鎖死,指標意義濃厚,有機會打底上攻。
法人表示,基亞去年現增每股150元溢價發行,後來股價漲到歷史新天價486元,扺死不退的大概只剩下大股東,由於現增多由大股東認購,以持有成本估,目前126元價位仍是股東可以忍受的價位,因此,應有餘力進行保衛戰。
基亞PI-88三期臨床期中分析數據未達預期療效,在7/28公告見報後,開盤跳空跌停,單日有高達2.8萬張賣單高掛,後在聯電集團雪中送炭力挺,以及公司信心喊話下,分別在8/12和8/22兩天,單日成交量達6,810和8,921張,總計浮額清洗已過半,籌碼面已相對穩定。
「死忠」基亞股東認為,昨天以126元作收,相對其他三期臨床的新藥族群,股價相對偏低,雖然目前期中分析未過關,但公司決定持續完成三期臨床,明年底有機會進行期末分析,還是有望拿藥證,他們願意「痴痴的等」。
基亞表示,公司價值不只有PI-88,目前除PI-88繼續完成三期臨床,包括OBP- 301肝癌新藥、單株抗體、類病毒顆粒疫苗等新藥仍持續研發,另分子檢測試劑和基亞疫苗廠都在興建中。
法人認為,雖然新藥開發風險較高,不過,基亞轉投資中,也不乏有亮眼之處;如進度最快是今年初取得68%股權的溫士頓醫藥,主要業務為眼藥及荷爾蒙等藥物的製造與銷售。溫士頓醫藥目前工廠正申請PIC/S GMP評鑑查核。
此外,基亞疫苗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簽署授權合約,取得流感(H5N 1、H 7N9等)、腸病毒(EV71)開發及商業權利,同時在竹北建廠。
法人表示,基亞去年現增每股150元溢價發行,後來股價漲到歷史新天價486元,扺死不退的大概只剩下大股東,由於現增多由大股東認購,以持有成本估,目前126元價位仍是股東可以忍受的價位,因此,應有餘力進行保衛戰。
基亞PI-88三期臨床期中分析數據未達預期療效,在7/28公告見報後,開盤跳空跌停,單日有高達2.8萬張賣單高掛,後在聯電集團雪中送炭力挺,以及公司信心喊話下,分別在8/12和8/22兩天,單日成交量達6,810和8,921張,總計浮額清洗已過半,籌碼面已相對穩定。
「死忠」基亞股東認為,昨天以126元作收,相對其他三期臨床的新藥族群,股價相對偏低,雖然目前期中分析未過關,但公司決定持續完成三期臨床,明年底有機會進行期末分析,還是有望拿藥證,他們願意「痴痴的等」。
基亞表示,公司價值不只有PI-88,目前除PI-88繼續完成三期臨床,包括OBP- 301肝癌新藥、單株抗體、類病毒顆粒疫苗等新藥仍持續研發,另分子檢測試劑和基亞疫苗廠都在興建中。
法人認為,雖然新藥開發風險較高,不過,基亞轉投資中,也不乏有亮眼之處;如進度最快是今年初取得68%股權的溫士頓醫藥,主要業務為眼藥及荷爾蒙等藥物的製造與銷售。溫士頓醫藥目前工廠正申請PIC/S GMP評鑑查核。
此外,基亞疫苗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簽署授權合約,取得流感(H5N 1、H 7N9等)、腸病毒(EV71)開發及商業權利,同時在竹北建廠。
連跌19根停板後,基亞(3176)昨日公告除了PI-88外,包括OBP-301肝癌新藥、單株抗體、類病毒顆粒疫苗等新藥仍持續研發,而分子檢測試劑和基亞疫苗廠都在興建中,另外,今年初收購的溫士頓醫藥公司,目前工廠申請PIC/S GMP評鑑中,目前財務業務一切正常運作,各項研發專案及子公司業務進展皆按既定計畫推動。
由於用於防止早期肝癌術後復發的新藥PI-88,三期期中數據分析未達預期顯著療效,導致股價無量下跌,市值蒸發逾500億的基亞生技,昨日再吞第19支跌停板,以113元坐收,這兩天將進入百元關卡保衛戰。
法人認為,基亞由於受災戶大都為實戶和大股東,都還有能力可以抗壓,如果基亞公司的基本面和價值可以說服,或許下周就有機會擺脫無量跌停命運。
就基亞公告指出,PI-88目前第三期臨床試驗持續進行中;而治療中晚期肝癌新藥OBP-301,則由基亞與日本上市公司Oncolys共同進行臨床 開發,已獲台灣FDA及韓國MFDS同意,得進行第一╱第二期臨床試驗,並得在台大醫院與韓國國立釜山大學醫院進行臨床試驗。
另外,臨床前藥物研發部分,團隊開發的「全人源單株抗體」技術,目前正運用該技術開發感冒類病毒、呼吸道感染病毒、皰疹病毒類等抗體藥物;而「類病毒顆粒疫苗」技術,已於今年8月7日正式向美國專利局(USPTO)提出專利申請(provisional patent)。
至於興建的新廠中,生產分子檢測試劑的德必碁生物科技(廈門)公司,目前進行內部裝修。而基亞今年也與花蓮慈濟醫院簽署兩年供應合約,提供HLA(人類組織抗原)檢驗試劑予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
基亞疫苗則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簽署授權合約,取得流感(H5N1、H7N9等)、腸病毒(EV71)之開發及商業權利,同時在竹北建廠,未來開發完成後可生產疫苗。
另外,今年初取得68%股權的溫士頓醫藥,主要業務為眼藥及荷爾蒙等藥物的製造與銷售。溫士頓醫藥目前工廠申請PIC/S GMP符合性評鑑查核中。
由於用於防止早期肝癌術後復發的新藥PI-88,三期期中數據分析未達預期顯著療效,導致股價無量下跌,市值蒸發逾500億的基亞生技,昨日再吞第19支跌停板,以113元坐收,這兩天將進入百元關卡保衛戰。
法人認為,基亞由於受災戶大都為實戶和大股東,都還有能力可以抗壓,如果基亞公司的基本面和價值可以說服,或許下周就有機會擺脫無量跌停命運。
就基亞公告指出,PI-88目前第三期臨床試驗持續進行中;而治療中晚期肝癌新藥OBP-301,則由基亞與日本上市公司Oncolys共同進行臨床 開發,已獲台灣FDA及韓國MFDS同意,得進行第一╱第二期臨床試驗,並得在台大醫院與韓國國立釜山大學醫院進行臨床試驗。
另外,臨床前藥物研發部分,團隊開發的「全人源單株抗體」技術,目前正運用該技術開發感冒類病毒、呼吸道感染病毒、皰疹病毒類等抗體藥物;而「類病毒顆粒疫苗」技術,已於今年8月7日正式向美國專利局(USPTO)提出專利申請(provisional patent)。
至於興建的新廠中,生產分子檢測試劑的德必碁生物科技(廈門)公司,目前進行內部裝修。而基亞今年也與花蓮慈濟醫院簽署兩年供應合約,提供HLA(人類組織抗原)檢驗試劑予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
基亞疫苗則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簽署授權合約,取得流感(H5N1、H7N9等)、腸病毒(EV71)之開發及商業權利,同時在竹北建廠,未來開發完成後可生產疫苗。
另外,今年初取得68%股權的溫士頓醫藥,主要業務為眼藥及荷爾蒙等藥物的製造與銷售。溫士頓醫藥目前工廠申請PIC/S GMP符合性評鑑查核中。
基亞生技董事長張世忠昨(7)日宣布,聯電集團旗下創投公司迅捷入股基亞集團旗下子公司基亞疫苗,投資金額1.2億元,以每股30元取得基亞疫苗400萬股、約8%股權,成為大股東之一。
張世忠昨日接受本報專訪,雖公司近日因股價無量下跌飽受批評,但他言談中仍透露自信,並宣布聯電集團旗下迅捷入股基亞子公司基亞疫苗;面對近日股價無量下跌,他強調,股價下跌不影響公司財務,請外界不要擔心。
張世忠指出,昨日董事會決議引進策略性投資人迅捷,經雙方達成共識,由迅捷董事長洪炳坤拍板。他透露,雙方此一交易協議多時,迅捷此次入股基亞疫苗,確實受到聯電高層「認可」,並授權以「集團名義入股」方式發出新聞,就是看好公司在生產技術能力、產品線及未來潛力,並認為這次合作將開啟聯電集團跨入生技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不過,聯電財務長劉啟東昨日表示,聯電持有迅捷股權不到50%,沒有控制權,此次訊捷投資基亞子公司基亞疫苗400萬股,占資本額8%,金額1.2億元,是迅捷本身的投資規劃,與聯電無關。
基亞昨日股價吞下第九根跌停板,收229.5元,委賣張數仍超過1萬張,成交量僅24張,今日在此利多加持下,能否打開僵局,值得注意。不過,基亞大股東云辰昨日有逾1.5萬張神秘買盤湧入,企圖打開云辰跌停狀態,但未竟全功。
對於後續合作,張世忠指出,由於雙方對生技產業布局及策略發展看法相近,除了這項投資案,未來不排除在股權投資或生技專案投資有更進一步的深化結盟。
至於迅捷為何看好基亞疫苗,張世忠表示,公司目前除了PI-88及OBP-301兩項肝癌新藥在臨床試驗,並致力於全人源單株抗體開發外,旗下業務還包含分子檢測試劑、細胞培養疫苗及學名藥。其中,疫苗領域則有新型流感H7N9、H5N1及新型腸病毒71型與日本腦炎疫苗等,都已進入臨床階段。
近年來由純研發領域擴大到生產規劃,張世忠說,細胞培養疫苗廠預計明年上半年於竹北生醫園區落成,開始進行認證,位於廈門的檢驗試劑廠預計今年底啟用;今年完成併購的學名藥大廠溫士頓也正進行新廠PIC/s GMP製造規範認證。
張世忠昨日接受本報專訪,雖公司近日因股價無量下跌飽受批評,但他言談中仍透露自信,並宣布聯電集團旗下迅捷入股基亞子公司基亞疫苗;面對近日股價無量下跌,他強調,股價下跌不影響公司財務,請外界不要擔心。
張世忠指出,昨日董事會決議引進策略性投資人迅捷,經雙方達成共識,由迅捷董事長洪炳坤拍板。他透露,雙方此一交易協議多時,迅捷此次入股基亞疫苗,確實受到聯電高層「認可」,並授權以「集團名義入股」方式發出新聞,就是看好公司在生產技術能力、產品線及未來潛力,並認為這次合作將開啟聯電集團跨入生技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不過,聯電財務長劉啟東昨日表示,聯電持有迅捷股權不到50%,沒有控制權,此次訊捷投資基亞子公司基亞疫苗400萬股,占資本額8%,金額1.2億元,是迅捷本身的投資規劃,與聯電無關。
基亞昨日股價吞下第九根跌停板,收229.5元,委賣張數仍超過1萬張,成交量僅24張,今日在此利多加持下,能否打開僵局,值得注意。不過,基亞大股東云辰昨日有逾1.5萬張神秘買盤湧入,企圖打開云辰跌停狀態,但未竟全功。
對於後續合作,張世忠指出,由於雙方對生技產業布局及策略發展看法相近,除了這項投資案,未來不排除在股權投資或生技專案投資有更進一步的深化結盟。
至於迅捷為何看好基亞疫苗,張世忠表示,公司目前除了PI-88及OBP-301兩項肝癌新藥在臨床試驗,並致力於全人源單株抗體開發外,旗下業務還包含分子檢測試劑、細胞培養疫苗及學名藥。其中,疫苗領域則有新型流感H7N9、H5N1及新型腸病毒71型與日本腦炎疫苗等,都已進入臨床階段。
近年來由純研發領域擴大到生產規劃,張世忠說,細胞培養疫苗廠預計明年上半年於竹北生醫園區落成,開始進行認證,位於廈門的檢驗試劑廠預計今年底啟用;今年完成併購的學名藥大廠溫士頓也正進行新廠PIC/s GMP製造規範認證。
基亞生技昨(7)日公告聯電集團旗下投資公司迅捷入股子公司基亞疫苗。在基亞遭逢新藥期中分析失敗的敏感時機,股價無量下跌,迅捷卻在此刻「雪中送炭」,讓人好奇,頻問「為什麼?」業界分析,基亞疫苗競爭力應是關鍵。
據悉,聯電集團旗下迅捷董事長洪炳坤,是「老聯電人」,還曾任職京元電,是投資界老將。
基亞與迅捷在此案斡旋已久,談判時間超過一年以上,日前因基亞新藥進入期中分析的緊鑼密鼓階段而擱置,近期基亞遭逢困厄,洪炳坤特別重啟談判,並對基亞說「在這個時間點,不妨來完成之前的交易,以表達我們對公司的力挺」,雙方一拍即合。
業界指出,迅捷此刻入股基亞,不僅可能有較好的談判條件,還能因此給基亞一個天大人情,基亞在產業面布局還算完整,未來雙方若深化合作,算是雙贏交易。
據悉,聯電集團旗下迅捷董事長洪炳坤,是「老聯電人」,還曾任職京元電,是投資界老將。
基亞與迅捷在此案斡旋已久,談判時間超過一年以上,日前因基亞新藥進入期中分析的緊鑼密鼓階段而擱置,近期基亞遭逢困厄,洪炳坤特別重啟談判,並對基亞說「在這個時間點,不妨來完成之前的交易,以表達我們對公司的力挺」,雙方一拍即合。
業界指出,迅捷此刻入股基亞,不僅可能有較好的談判條件,還能因此給基亞一個天大人情,基亞在產業面布局還算完整,未來雙方若深化合作,算是雙贏交易。
重量級金主在基亞與其母公司云辰慘遭滑鐵盧,蔓延新藥股,受傷慘重,台股信心受到影響,神秘資金昨(7)日盤中敲開第九根跌停的云辰之後,市場盛傳與股市炒手王寶葒遭人近距離槍決身亡、對基亞公司派警告意味濃厚有關。法人認為,至少生技股流動性危機有望解除,台股利空可解除一項。
基亞第三期臨床試驗未如預期過關,墊丙及押寶的金主大舉倉皇砍出,高雄81氣爆,再爆出台股崩盤危機,讓基亞與母公司云辰恐慌性的賣壓宣洩到第九天仍未止跌。
不過昨日盤中此一情況悄悄改變,市場以「金主流動性問題有解」形容:云辰盤中一筆神秘的2.7億元資金敲敲開跌停,敲開的原因,市場盛傳與前日股市聞人骨董張的掮客王寶葒因炒股糾紛而慘遭槍決有關。
由於本波基亞與云辰的主力不但把上半年獲利吐光,還賠到墊丙金主的錢,推算慘賠已至少20餘億元,尤其基亞無量下跌無法變現,只能眼見虧損持續擴大,傳金主結合黑道出來追錢,據傳王寶葒與近來生技炒股有關;王寶葒死訊昨日一早也被刻意放大,雖與基亞無直接關聯,但市場卻更相信這是針對基亞大股東「示警」。
不久後,就見云辰打開跌停,有一說是融券回補,但更多市場人士認為這是基亞大股東以此對所有套牢的投資人「致歉」,先開個口讓金主資金出現周轉餘地,而且即使昨日云辰成交的1.6萬張全數由基亞大股東買回,出資不過約5億元,相形比打開基亞跌停要花10億元來得更為便宜。
不過云辰尾盤又跌停,加上聯電否認入主基亞的子公司基亞疫苗,生技股後市與金主資金流動性仍要觀察。
基亞第三期臨床試驗未如預期過關,墊丙及押寶的金主大舉倉皇砍出,高雄81氣爆,再爆出台股崩盤危機,讓基亞與母公司云辰恐慌性的賣壓宣洩到第九天仍未止跌。
不過昨日盤中此一情況悄悄改變,市場以「金主流動性問題有解」形容:云辰盤中一筆神秘的2.7億元資金敲敲開跌停,敲開的原因,市場盛傳與前日股市聞人骨董張的掮客王寶葒因炒股糾紛而慘遭槍決有關。
由於本波基亞與云辰的主力不但把上半年獲利吐光,還賠到墊丙金主的錢,推算慘賠已至少20餘億元,尤其基亞無量下跌無法變現,只能眼見虧損持續擴大,傳金主結合黑道出來追錢,據傳王寶葒與近來生技炒股有關;王寶葒死訊昨日一早也被刻意放大,雖與基亞無直接關聯,但市場卻更相信這是針對基亞大股東「示警」。
不久後,就見云辰打開跌停,有一說是融券回補,但更多市場人士認為這是基亞大股東以此對所有套牢的投資人「致歉」,先開個口讓金主資金出現周轉餘地,而且即使昨日云辰成交的1.6萬張全數由基亞大股東買回,出資不過約5億元,相形比打開基亞跌停要花10億元來得更為便宜。
不過云辰尾盤又跌停,加上聯電否認入主基亞的子公司基亞疫苗,生技股後市與金主資金流動性仍要觀察。
連跌9天的基亞生技燃起一些火苗! 聯電集團率先雪中送炭,昨日透過旗下的迅捷投資以每股30元,合計1.2億元,投資基亞旗下的基亞疫苗8%股權。
雖然不是直接投資基亞生技,但在此時市場一片「基瘟」震盪中,聯電集團用行動宣告對基亞集團有信心,且不排除有緊密的合作案,也為基亞打了一劑強心劑。
據了解,已開始積極投入生技產業佈局的聯電集團,原本就有意加入基亞疫苗第二輪的增資,但在基亞因PI-88期中分析數未達預期療效,導致股價無量下跌,並引爆生技股重挫的骨牌效應中,聯電集團董事長洪嘉聰與高階團隊,決定「義助」,並由迅捷投資董事長洪炳坤拍板定案,主動向基亞提出盡快完成投資案。
因此,基亞昨日召開董事會決議該案,隨後宣佈為基亞疫苗引進策略性投資人聯電集團。
基亞公司表示,由於雙方對於生技產業佈局及策略發展看法相近,除了本投資案以外,未來不排除在股權投資或生技專案投資上有更進一步的合作。
基亞生技目前除了有兩項肝癌新藥(PI-88及OBP-301)於臨床試驗階段,並致力於全人源單株抗體開發外,旗下業務還包含分子檢測試劑、細胞培養疫苗及學名藥。基亞近年來已由純研發領域擴大到生產佈局,其中細胞培養疫苗廠預計明年上半年於竹北生醫園區落成,開始進行認證;位於廈門的檢驗試劑廠預計今年底開始啟用;今年完成併購的學名藥大廠溫士頓也正進行新廠PIC/s認證,完成後將有利於開發國際市場。
已於今年1月動工興建的基亞疫苗生技,是全台首座細胞培養疫苗廠,預計2016完成H5N1及腸病毒EV71疫苗上市營運,並啟動整廠輸出海外計劃。由於亞洲很多國家尚無疫苗廠,基亞疫苗可望採技術入股方式進軍。
雖然不是直接投資基亞生技,但在此時市場一片「基瘟」震盪中,聯電集團用行動宣告對基亞集團有信心,且不排除有緊密的合作案,也為基亞打了一劑強心劑。
據了解,已開始積極投入生技產業佈局的聯電集團,原本就有意加入基亞疫苗第二輪的增資,但在基亞因PI-88期中分析數未達預期療效,導致股價無量下跌,並引爆生技股重挫的骨牌效應中,聯電集團董事長洪嘉聰與高階團隊,決定「義助」,並由迅捷投資董事長洪炳坤拍板定案,主動向基亞提出盡快完成投資案。
因此,基亞昨日召開董事會決議該案,隨後宣佈為基亞疫苗引進策略性投資人聯電集團。
基亞公司表示,由於雙方對於生技產業佈局及策略發展看法相近,除了本投資案以外,未來不排除在股權投資或生技專案投資上有更進一步的合作。
基亞生技目前除了有兩項肝癌新藥(PI-88及OBP-301)於臨床試驗階段,並致力於全人源單株抗體開發外,旗下業務還包含分子檢測試劑、細胞培養疫苗及學名藥。基亞近年來已由純研發領域擴大到生產佈局,其中細胞培養疫苗廠預計明年上半年於竹北生醫園區落成,開始進行認證;位於廈門的檢驗試劑廠預計今年底開始啟用;今年完成併購的學名藥大廠溫士頓也正進行新廠PIC/s認證,完成後將有利於開發國際市場。
已於今年1月動工興建的基亞疫苗生技,是全台首座細胞培養疫苗廠,預計2016完成H5N1及腸病毒EV71疫苗上市營運,並啟動整廠輸出海外計劃。由於亞洲很多國家尚無疫苗廠,基亞疫苗可望採技術入股方式進軍。
基亞生技今天宣布引進策略性投資人,由基亞轉讓子公司基亞疫苗股票400萬股予聯電集團旗下的迅捷投資公司,占基亞疫苗實收資本額8%,股款共計新台幣1.2億元。
基亞表示,聯電與基亞洽談投資已有一段時間,這項投資案由聯電旗下迅捷投資董事長洪炳坤拍板定案。近日來雖然基亞生技的新藥期中分析不如預期,市場失望性賣壓導致股價大幅下跌,但看好基亞生技研發能力及集團佈局,聯電集團透過實際行動投資基亞子公司,表達對基亞的肯定。
基亞指出,由於雙方對於生技產業佈局及策略發展看法相近,除了這項投資案之外,未來不排除在股權投資或生技專案投資有更進一步的合作。
基亞生技目前除了2項肝癌新藥(PI-88及OBP-301)在臨床試驗階段,並致力於全人源單株抗體開發外,旗下業務還包含分子檢測試劑、細胞培養疫苗及學名藥。近年來由純研發領域擴大到生產佈局,其中細胞培養疫苗廠預計明年上半年於竹北生醫園區落成,開始進行認證。
此外,位於廈門的檢驗試劑廠預計今年底開始啟用;今年完成併購的學名藥大廠溫士頓也正進行新廠PIC/s認證,完成後將有利於開發國際市場。
基亞表示,這次共轉讓400萬股基亞疫苗股票予迅捷投資公司,每股轉讓價格30元,股款共計1.2億元,聯電集團將持有基亞疫苗公司8%股權。
受到肝癌新藥PI-88期中分析不如預期影響,基亞今天股價吞下第9根跌停,收在229.5元,委賣張數超過1.1萬張。
基亞表示,聯電與基亞洽談投資已有一段時間,這項投資案由聯電旗下迅捷投資董事長洪炳坤拍板定案。近日來雖然基亞生技的新藥期中分析不如預期,市場失望性賣壓導致股價大幅下跌,但看好基亞生技研發能力及集團佈局,聯電集團透過實際行動投資基亞子公司,表達對基亞的肯定。
基亞指出,由於雙方對於生技產業佈局及策略發展看法相近,除了這項投資案之外,未來不排除在股權投資或生技專案投資有更進一步的合作。
基亞生技目前除了2項肝癌新藥(PI-88及OBP-301)在臨床試驗階段,並致力於全人源單株抗體開發外,旗下業務還包含分子檢測試劑、細胞培養疫苗及學名藥。近年來由純研發領域擴大到生產佈局,其中細胞培養疫苗廠預計明年上半年於竹北生醫園區落成,開始進行認證。
此外,位於廈門的檢驗試劑廠預計今年底開始啟用;今年完成併購的學名藥大廠溫士頓也正進行新廠PIC/s認證,完成後將有利於開發國際市場。
基亞表示,這次共轉讓400萬股基亞疫苗股票予迅捷投資公司,每股轉讓價格30元,股款共計1.2億元,聯電集團將持有基亞疫苗公司8%股權。
受到肝癌新藥PI-88期中分析不如預期影響,基亞今天股價吞下第9根跌停,收在229.5元,委賣張數超過1.1萬張。
中國爆發H7N9流感疫情,引起台灣民眾高度恐慌,目前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大醫院合作,進行H7N9疫苗開發,預計今年6月進行2期臨床,年底可順利完成第3期臨床試驗,初步估計年底可先量產10萬劑H7N9疫苗,以因應國內市場需求,同時不排除未來將與國光生技,或是基亞疫苗科技一同開發疫苗上市,避免疫情擴大。(影音/攝影記者張世傑)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蘇益仁教授指出,目前大陸爆發的H7N9疫情都屬零星發生,研判應還未發生人傳人的病毒突變,未來如果需要進行預防性的疫苗接種,國內需求量約5至10萬劑。不過,他也提出警告,預估3至5年內全球疫苗產業將出現結構驟變,不排除國際疫苗廠將退出利潤偏低的疫苗生產,2018年恐發生短缺,各國需要掌握自身的疫苗生產能力,才不致於影響國民健康。
台灣疫苗需自製 才能自救
蘇益仁教授表示,自從10年前爆發SARS疫情以來,H5N1禽流感(2005)、H1N1新流感(2009)、/ H7N9(2013)等各式新興流感疫情及狂犬病毒輪番上場,不僅疫情發生間隔越來越短,病毒變化也越來越快,面對新興病毒流竄,全球疫情頻傳,台灣唯有自製才能自救,不能光靠進口疫苗阻絕疫情擴散。
繼台灣國光生技開始生產疫苗之後,基亞疫苗科技也積極投入疫苗生產與研發工作。事實上,國內有兩家疫苗廠有其必要,如此一來,國內所需的疫苗就無須仰賴進口,而國內廠商也可參考日本疫苗廠的發展模式,如採用不同的產品組合,避開大廠專利,除供應本國市場外,也可供應亞洲等海外市場。
競爭與合作 期許創雙贏
蘇益仁教授強調,國家需要開發的疫苗包含3大類,第1類屬國安疫苗,如因應緊急疫情之H5N1、H7N9新型流感疫苗等或非疫情時政府需儲備之戰備疫苗;第2類為小兒公費疫苗;第3類則是創新疫苗,如癌症及慢性病等疫苗,這些都是建議國內疫苗廠可發展、開發之重點。
目前台灣公費疫苗大多依賴國際大廠的供應,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期待跨國疫苗大廠可以一併供應非洲與第三世界國家所使用的公費疫苗;加上國際大廠可能因考量成本而作選擇性生產,台灣5年內可能將出現小兒公費疫苗(如小兒麻痺、白喉、百日咳、德國麻疹、B肝等)短缺之情形。
預防疫苗短缺 細胞培養新趨勢
蘇益仁教授強調,疫苗是國家防疫不可或缺的基本戰備武器,要因應未來的緊急疫情及日益複雜的國際防疫情勢,台灣應有足夠的疫苗自製能力,不能只靠進口。例如,台灣鄰近的國家中,如日本有6座疫苗廠、韓國也有3座疫苗廠。
他進一步指出,為確保疫苗供應,一個國家有兩座以上的疫苗廠是必需的,而「細胞培養方式」製造疫苗將會是防疫的主流,可以快速穩定因應疫情緊急投產,且不受蛋胚來源限制的生產方式。
策略聯盟 共同開發疫苗
基亞疫苗科技張世忠董事長則表示,當2009年H1N1大流行時,基亞就與國內具有細胞培養技術,及具備生產所需的專利生物反應器設備之公司組成策略聯盟,共同開發疫苗,並從2012年開始推動建廠計劃,2014年1月動土興建,預計2016年就可以正式營運。
過去細胞培養的成本約為蛋胚的5倍,但基亞因掌握培養基及培養設備製造的核心技術,因此生產成本可降至與蛋胚趨近。
疫苗廠立足台灣 放眼全世界
張世忠董事長強調,未來基亞疫苗廠將成為全台第1座符合PIC/S GMP規範之細胞培養疫苗廠。初期將以滿足國內新型流感及腸病毒疫苗需求為目標,2018年推出小兒公費疫苗,2019年則將瞄準新型疫苗及蛋白質藥物。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所長蘇益仁教授指出,目前大陸爆發的H7N9疫情都屬零星發生,研判應還未發生人傳人的病毒突變,未來如果需要進行預防性的疫苗接種,國內需求量約5至10萬劑。不過,他也提出警告,預估3至5年內全球疫苗產業將出現結構驟變,不排除國際疫苗廠將退出利潤偏低的疫苗生產,2018年恐發生短缺,各國需要掌握自身的疫苗生產能力,才不致於影響國民健康。
台灣疫苗需自製 才能自救
蘇益仁教授表示,自從10年前爆發SARS疫情以來,H5N1禽流感(2005)、H1N1新流感(2009)、/ H7N9(2013)等各式新興流感疫情及狂犬病毒輪番上場,不僅疫情發生間隔越來越短,病毒變化也越來越快,面對新興病毒流竄,全球疫情頻傳,台灣唯有自製才能自救,不能光靠進口疫苗阻絕疫情擴散。
繼台灣國光生技開始生產疫苗之後,基亞疫苗科技也積極投入疫苗生產與研發工作。事實上,國內有兩家疫苗廠有其必要,如此一來,國內所需的疫苗就無須仰賴進口,而國內廠商也可參考日本疫苗廠的發展模式,如採用不同的產品組合,避開大廠專利,除供應本國市場外,也可供應亞洲等海外市場。
競爭與合作 期許創雙贏
蘇益仁教授強調,國家需要開發的疫苗包含3大類,第1類屬國安疫苗,如因應緊急疫情之H5N1、H7N9新型流感疫苗等或非疫情時政府需儲備之戰備疫苗;第2類為小兒公費疫苗;第3類則是創新疫苗,如癌症及慢性病等疫苗,這些都是建議國內疫苗廠可發展、開發之重點。
目前台灣公費疫苗大多依賴國際大廠的供應,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期待跨國疫苗大廠可以一併供應非洲與第三世界國家所使用的公費疫苗;加上國際大廠可能因考量成本而作選擇性生產,台灣5年內可能將出現小兒公費疫苗(如小兒麻痺、白喉、百日咳、德國麻疹、B肝等)短缺之情形。
預防疫苗短缺 細胞培養新趨勢
蘇益仁教授強調,疫苗是國家防疫不可或缺的基本戰備武器,要因應未來的緊急疫情及日益複雜的國際防疫情勢,台灣應有足夠的疫苗自製能力,不能只靠進口。例如,台灣鄰近的國家中,如日本有6座疫苗廠、韓國也有3座疫苗廠。
他進一步指出,為確保疫苗供應,一個國家有兩座以上的疫苗廠是必需的,而「細胞培養方式」製造疫苗將會是防疫的主流,可以快速穩定因應疫情緊急投產,且不受蛋胚來源限制的生產方式。
策略聯盟 共同開發疫苗
基亞疫苗科技張世忠董事長則表示,當2009年H1N1大流行時,基亞就與國內具有細胞培養技術,及具備生產所需的專利生物反應器設備之公司組成策略聯盟,共同開發疫苗,並從2012年開始推動建廠計劃,2014年1月動土興建,預計2016年就可以正式營運。
過去細胞培養的成本約為蛋胚的5倍,但基亞因掌握培養基及培養設備製造的核心技術,因此生產成本可降至與蛋胚趨近。
疫苗廠立足台灣 放眼全世界
張世忠董事長強調,未來基亞疫苗廠將成為全台第1座符合PIC/S GMP規範之細胞培養疫苗廠。初期將以滿足國內新型流感及腸病毒疫苗需求為目標,2018年推出小兒公費疫苗,2019年則將瞄準新型疫苗及蛋白質藥物。
結合基亞資金、潤泰集團的營造技術和丹麥NNE、中宇設計的基亞疫苗生技公司,昨(7)日動工興建,該座全台首座細胞培養疫苗廠,預計2016完成H5N1及腸病毒EV71疫苗上市營運,並啟動整廠輸出海外計劃。由於亞洲很多國家尚無疫苗廠,基亞疫苗可望採技術入股方式進軍。
據了解,基亞疫苗廠以潤泰最擅長的預鑄工法建造,預計年底即可興建完成,2年後投產。在蛋白質藥物、疫苗將是台灣生技產業未來發展重心中,基亞疫苗的工程會議,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都親自參與。
與會人士表示,由於預鑄法和很多建築專利都來於自尹衍樑的專利發明,但一般的建築和藥廠要求的空間、動線和法規都不同,因此,尹衍樑連設計的細節,都會問得「很清楚」,基亞疫苗廠和正在興建中的潤雅生技,應該是他踏入藥廠建築的灘頭堡。
基亞董事長張世忠表示,基亞疫苗已完成短中長期規劃,流感疫苗H5N1及腸病毒EV71疫苗預計今年進入二期臨床,2015-2016年完成三期臨床上市,年產能規模約200萬劑;2018年將發展小兒公費疫苗,年產約500萬劑;2019年則規劃開發預防及治療性創新疫苗及高效能生物製劑等,如癌症疫苗及蛋白質藥物(如單株抗體、標靶藥物)等,產能可達1千萬劑。
基亞疫苗總經理李宗洲指出,細胞疫苗是全球的趨勢,產製能力可遠超過蛋胚生產方式,製程穩定度及疫苗品質更佳,近期美國也在紐澤西蓋一座細胞培養的疫苗廠,其最大特色是機動性,相較傳統蛋胚無法快速轉換病毒株,細胞疫苗廠的轉換速度較快,且較不容易受外界影響,如禽流感發生可能影響蛋胚技術。基亞疫苗的細胞培養廠採潮汐式,產量可放大至1000公升、2000公升,但不需要很大空間。
張世忠表示,目前細胞疫苗廠還很少,尤其是亞洲,只有日本有,但設備還是來自於台灣的賽宇,主要是不易生產,且成本太高,但基亞已克服此困難。因此,目前已有東南亞國家與基亞洽談合資中,該公司已規劃在疫苗廠取得PIC/s認證後,開始啟動整廠輸出。
據了解,基亞疫苗廠以潤泰最擅長的預鑄工法建造,預計年底即可興建完成,2年後投產。在蛋白質藥物、疫苗將是台灣生技產業未來發展重心中,基亞疫苗的工程會議,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都親自參與。
與會人士表示,由於預鑄法和很多建築專利都來於自尹衍樑的專利發明,但一般的建築和藥廠要求的空間、動線和法規都不同,因此,尹衍樑連設計的細節,都會問得「很清楚」,基亞疫苗廠和正在興建中的潤雅生技,應該是他踏入藥廠建築的灘頭堡。
基亞董事長張世忠表示,基亞疫苗已完成短中長期規劃,流感疫苗H5N1及腸病毒EV71疫苗預計今年進入二期臨床,2015-2016年完成三期臨床上市,年產能規模約200萬劑;2018年將發展小兒公費疫苗,年產約500萬劑;2019年則規劃開發預防及治療性創新疫苗及高效能生物製劑等,如癌症疫苗及蛋白質藥物(如單株抗體、標靶藥物)等,產能可達1千萬劑。
基亞疫苗總經理李宗洲指出,細胞疫苗是全球的趨勢,產製能力可遠超過蛋胚生產方式,製程穩定度及疫苗品質更佳,近期美國也在紐澤西蓋一座細胞培養的疫苗廠,其最大特色是機動性,相較傳統蛋胚無法快速轉換病毒株,細胞疫苗廠的轉換速度較快,且較不容易受外界影響,如禽流感發生可能影響蛋胚技術。基亞疫苗的細胞培養廠採潮汐式,產量可放大至1000公升、2000公升,但不需要很大空間。
張世忠表示,目前細胞疫苗廠還很少,尤其是亞洲,只有日本有,但設備還是來自於台灣的賽宇,主要是不易生產,且成本太高,但基亞已克服此困難。因此,目前已有東南亞國家與基亞洽談合資中,該公司已規劃在疫苗廠取得PIC/s認證後,開始啟動整廠輸出。
基亞疫苗生技公司未演先轟動! 不僅委託全球知名專業建造疫苗廠的丹麥NNE公司,花了1年時間設計,動工興建也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親自坐鎮,就連大股東來頭和實力都不小。
基亞董事長張世忠表示,基亞疫苗創立緣起於2009年H1N1流行期間,基亞與賽宇細胞及福又達合組A-Team聯盟,共同開發疫苗。
賽宇專長為細胞培養基、反應器或載體等技術整合,該技術水準在國際上相當創新領先,日本的細胞培養疫苗廠就是採用賽宇的產品,而國家衛生研究院H1N1新流感疫苗的開發,也是採用賽宇的培養基。
福又達則以開發動物疫苗聞名全球,最創始的公司,10年前被當時歐美動物疫苗第一大廠INTERVET以數千萬美元收購,多年後,他們又重組第二個團隊,結果被全球排名第七大,法國的Verbac合併,現在是成立了第三個團隊,且由動物疫苗跨足到人用疫苗,基亞疫苗的策略長陳燦堅就是來自於福又達。
張世忠表示,他們合組的聯盟在2010年取得國衛院細胞培養H5N1疫苗技術授權,2012年第三季再取得國衛院腸病毒EV71疫苗技術及第一期臨床成果授權,同年10月乃成立基亞疫苗公司,資本額2.3億元,基亞持股51%,賽宇和褔又達合計49%。
2013年第四季基亞疫苗在取得竹北生醫園區後,也將完成增資、資本額增至5億元,並加入中鋼集團旗下的中宇成為股東。
基亞董事長張世忠表示,基亞疫苗創立緣起於2009年H1N1流行期間,基亞與賽宇細胞及福又達合組A-Team聯盟,共同開發疫苗。
賽宇專長為細胞培養基、反應器或載體等技術整合,該技術水準在國際上相當創新領先,日本的細胞培養疫苗廠就是採用賽宇的產品,而國家衛生研究院H1N1新流感疫苗的開發,也是採用賽宇的培養基。
福又達則以開發動物疫苗聞名全球,最創始的公司,10年前被當時歐美動物疫苗第一大廠INTERVET以數千萬美元收購,多年後,他們又重組第二個團隊,結果被全球排名第七大,法國的Verbac合併,現在是成立了第三個團隊,且由動物疫苗跨足到人用疫苗,基亞疫苗的策略長陳燦堅就是來自於福又達。
張世忠表示,他們合組的聯盟在2010年取得國衛院細胞培養H5N1疫苗技術授權,2012年第三季再取得國衛院腸病毒EV71疫苗技術及第一期臨床成果授權,同年10月乃成立基亞疫苗公司,資本額2.3億元,基亞持股51%,賽宇和褔又達合計49%。
2013年第四季基亞疫苗在取得竹北生醫園區後,也將完成增資、資本額增至5億元,並加入中鋼集團旗下的中宇成為股東。
基亞生技(3176-TW)子公司基亞疫苗科技,今天上午在新竹生物醫學園區舉行「基亞細胞培養疫苗廠」新建工程動土典禮。基亞疫苗科技董事長張世忠表示,基亞疫苗自2012年開始推動「細胞培養疫苗廠」的規劃設計,整廠設計皆依循PIC/S GMP規範,為細胞培養人用疫苗生產之用,預定2016年正式營運,總投資金額預估約新台幣6至8億元,總面積約2600坪,規劃2條生產線及充填設備,年產能上看1千萬劑。未來除因應國家緊急疫情所需的疫苗之外,更將進一步行銷全球,搶攻全球疫苗商機。
張世忠表示,以細胞培養方式製造疫苗,是未來趨勢!當2009年H1N1大流行時,基亞就與福又達及賽宇科技等公司合組A-Team策略聯盟共同開發人用疫苗,整合疫苗開發經驗、細胞培養技術,以及生產所需的專利生物反應器設備。
基亞疫苗總經理李宗洲指出,基亞疫苗運用先進技術,以細胞培養方式並使用的專利生物反應器來開發高產能製程與快速製造高品質的疫苗,製程穩定、汙染低、廠房空間需求小,短時間內大量生產,可大幅提升產製能力,因應病毒多變之緊急疫情。
張世忠指出,基亞疫苗銜接國衛院的研發,著重細胞培養量產技術的開發,利用潮汐式高密度細胞培養系統開發疫苗量產製程,已成功驗證新型流感疫苗的產製能力遠超過傳統的蛋胚生產方式,且疫苗製造穩定、品質更佳。此外,基亞疫苗也積極開發腸病毒EV71疫苗的量產技術,以配合國家在緊急疫情及全民防疫上的需求。目前基亞疫苗開發中的新型流感疫苗、小兒腸病毒EV71型疫苗,2014年可進入第二期人體試驗,並將全力準備申請藥證,一旦廠房建造完成,就可馬上投入生產、製造、銷售,為國民健康把關,善盡產業的社會義務。
基亞疫苗本身同時也具備研發之專業,除了提供國家因應緊急疫情之國安疫苗外,小兒公費疫苗、預防及治療性的創新疫苗等,也都是基亞疫苗未來計劃開發的重點。至於疫苗新技術的開發,如次單位疫苗、癌症疫苗或蛋白質藥物(標靶藥物、生物製劑),都是基亞生技與基亞疫苗共同瞄準的目標。在深耕台灣的企業目標下,基亞疫苗步步為營,因應全世界疫苗市場的需求趨勢,努力搶攻全球商機。
李宗洲表示,基亞細胞培養疫苗廠在規格上符合PIC/S GMP規範,未來可行銷全球,除擴大與國內單位之合作外,基亞疫苗已積極開拓全球性國家合作夥伴,目前已在洽談中的國家就包括了日本、韓國、印度、法國、以色列、及中國等,同時基亞疫苗也已加入國際疫苗組織–發展中國家疫苗製造聯盟(Developing Countries Vaccine Manufacturing Network, DCVMN),期盼能供應疫苗內需,還可行銷全世界,帶領台灣的生技產業邁向國際,使台灣成為WHO全球防疫重要的一環。
張世忠表示,以細胞培養方式製造疫苗,是未來趨勢!當2009年H1N1大流行時,基亞就與福又達及賽宇科技等公司合組A-Team策略聯盟共同開發人用疫苗,整合疫苗開發經驗、細胞培養技術,以及生產所需的專利生物反應器設備。
基亞疫苗總經理李宗洲指出,基亞疫苗運用先進技術,以細胞培養方式並使用的專利生物反應器來開發高產能製程與快速製造高品質的疫苗,製程穩定、汙染低、廠房空間需求小,短時間內大量生產,可大幅提升產製能力,因應病毒多變之緊急疫情。
張世忠指出,基亞疫苗銜接國衛院的研發,著重細胞培養量產技術的開發,利用潮汐式高密度細胞培養系統開發疫苗量產製程,已成功驗證新型流感疫苗的產製能力遠超過傳統的蛋胚生產方式,且疫苗製造穩定、品質更佳。此外,基亞疫苗也積極開發腸病毒EV71疫苗的量產技術,以配合國家在緊急疫情及全民防疫上的需求。目前基亞疫苗開發中的新型流感疫苗、小兒腸病毒EV71型疫苗,2014年可進入第二期人體試驗,並將全力準備申請藥證,一旦廠房建造完成,就可馬上投入生產、製造、銷售,為國民健康把關,善盡產業的社會義務。
基亞疫苗本身同時也具備研發之專業,除了提供國家因應緊急疫情之國安疫苗外,小兒公費疫苗、預防及治療性的創新疫苗等,也都是基亞疫苗未來計劃開發的重點。至於疫苗新技術的開發,如次單位疫苗、癌症疫苗或蛋白質藥物(標靶藥物、生物製劑),都是基亞生技與基亞疫苗共同瞄準的目標。在深耕台灣的企業目標下,基亞疫苗步步為營,因應全世界疫苗市場的需求趨勢,努力搶攻全球商機。
李宗洲表示,基亞細胞培養疫苗廠在規格上符合PIC/S GMP規範,未來可行銷全球,除擴大與國內單位之合作外,基亞疫苗已積極開拓全球性國家合作夥伴,目前已在洽談中的國家就包括了日本、韓國、印度、法國、以色列、及中國等,同時基亞疫苗也已加入國際疫苗組織–發展中國家疫苗製造聯盟(Developing Countries Vaccine Manufacturing Network, DCVMN),期盼能供應疫苗內需,還可行銷全世界,帶領台灣的生技產業邁向國際,使台灣成為WHO全球防疫重要的一環。
基亞生技子公司基亞疫苗科技,今天上午在新竹生醫園區舉行「基亞細胞培養疫苗廠」動土典禮,打造全台第一座符合PIC/S GMP專業細胞培養疫苗廠,預計2016年正式營運。
基亞生技暨基亞疫苗科技董事長張世忠表示,基亞疫苗2012年起推動「細胞培養疫苗廠」的規劃設計,委託丹麥顧問公司NNE Pharmaplan設計,整廠設計依循PIC/S GMP規範,為細胞培養人用疫苗生產之用,總投資金額預估新台幣10億元。
張世忠說,廠區總面積約2600坪,規劃2條生產線及充填設備,年產能上看1000萬劑。未來除因應國家緊急疫情所需的疫苗之外,更將進一步行銷全球,搶攻全球疫苗商機。
他表示,以細胞培養方式製造疫苗,是未來趨勢。2009年H1N1大流行時,基亞就與福又達及賽宇科技等公司合組A-Team策略聯盟,共同開發人用疫苗,整合疫苗開發經驗、細胞培養技術,以及生產所需的專利生物反應器設備。
基亞疫苗總經理李宗洲指出,基亞疫苗運用先進技術,以細胞培養方式並使用的專利生物反應器,來開發高產能製程與快速製造高品質疫苗,製程穩定、汙染低、廠房空間需求小,短時間內大量生產,可大幅提升產製能力,因應病毒多變的緊急疫情。
張世忠表示,基亞疫苗銜接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發,著重細胞培養量產技術的開發,利用潮汐式高密度細胞培養系統開發疫苗量產製程,已成功驗證新型流感疫苗的產製能力,遠超過傳統的蛋胚生產方式,且疫苗製造穩定、品質更佳。
此外,張世忠指出,基亞疫苗也積極開發腸病毒EV71疫苗的量產技術,以配合國家在緊急疫情及全民防疫的需求。目前基亞疫苗開發中的新型流感疫苗、小兒腸病毒EV71型疫苗,2014年可進入第2期人體試驗,並準備申請藥證;一旦廠房建造完成,可馬上投入生產、製造、銷售,為國民健康把關。
李宗洲說,基亞細胞培養疫苗廠規格符合PIC/SGMP規範,未來可行銷全球。除擴大與國內單位合作,基亞疫苗也積極開拓全球合作夥伴,目前洽談中的國家包括日本、韓國、印度、法國、以色列及中國大陸等。
基亞疫苗並已加入國際疫苗組織「發展中國家疫苗製造聯盟」,期盼能行銷全世界,帶領台灣生技產業邁向國際,使台灣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防疫重要的一環。
基亞生技暨基亞疫苗科技董事長張世忠表示,基亞疫苗2012年起推動「細胞培養疫苗廠」的規劃設計,委託丹麥顧問公司NNE Pharmaplan設計,整廠設計依循PIC/S GMP規範,為細胞培養人用疫苗生產之用,總投資金額預估新台幣10億元。
張世忠說,廠區總面積約2600坪,規劃2條生產線及充填設備,年產能上看1000萬劑。未來除因應國家緊急疫情所需的疫苗之外,更將進一步行銷全球,搶攻全球疫苗商機。
他表示,以細胞培養方式製造疫苗,是未來趨勢。2009年H1N1大流行時,基亞就與福又達及賽宇科技等公司合組A-Team策略聯盟,共同開發人用疫苗,整合疫苗開發經驗、細胞培養技術,以及生產所需的專利生物反應器設備。
基亞疫苗總經理李宗洲指出,基亞疫苗運用先進技術,以細胞培養方式並使用的專利生物反應器,來開發高產能製程與快速製造高品質疫苗,製程穩定、汙染低、廠房空間需求小,短時間內大量生產,可大幅提升產製能力,因應病毒多變的緊急疫情。
張世忠表示,基亞疫苗銜接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發,著重細胞培養量產技術的開發,利用潮汐式高密度細胞培養系統開發疫苗量產製程,已成功驗證新型流感疫苗的產製能力,遠超過傳統的蛋胚生產方式,且疫苗製造穩定、品質更佳。
此外,張世忠指出,基亞疫苗也積極開發腸病毒EV71疫苗的量產技術,以配合國家在緊急疫情及全民防疫的需求。目前基亞疫苗開發中的新型流感疫苗、小兒腸病毒EV71型疫苗,2014年可進入第2期人體試驗,並準備申請藥證;一旦廠房建造完成,可馬上投入生產、製造、銷售,為國民健康把關。
李宗洲說,基亞細胞培養疫苗廠規格符合PIC/SGMP規範,未來可行銷全球。除擴大與國內單位合作,基亞疫苗也積極開拓全球合作夥伴,目前洽談中的國家包括日本、韓國、印度、法國、以色列及中國大陸等。
基亞疫苗並已加入國際疫苗組織「發展中國家疫苗製造聯盟」,期盼能行銷全世界,帶領台灣生技產業邁向國際,使台灣成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防疫重要的一環。
基亞疫苗科技斥資新台幣6-8億元在新竹生物醫學園興建「基亞細胞培養疫苗廠」7日上午舉行新建工程動土典禮。該廠是全台第一座符合PIC/S GMP的細胞培養疫苗廠,規劃有兩條生產線,年產能上看1千萬劑,預計兩年內興建完成。 基亞疫苗張世忠董事長表示,當2009年H1N1大流行時,基亞就與國內具有細胞培養技術、及具備生產所需的專利生物反應器設備之公司組成策略聯盟,共同開發疫苗,在竹北生醫的細胞培養疫苗廠預計2016年正式營運。 他說明入主新竹生醫園區的原因,是因為這裡有國內唯一為生物科技規劃、不同於一般科技廠、符合生物安全標準的廠房。另外,提出申請的營建執照一個月完全過關,不需要補件,縣政府對企業的全力協助,基亞「真正感覺到了!」 。 張世忠董事長說,基亞疫苗將配合國家需求,開發國安疫苗、小兒公費疫苗等產品,未來也將開發預防及治療性創新疫苗及高效能生物製劑等,如癌症疫苗及蛋白質藥物(如單株抗體、標靶藥物)等,未來除了供應國內疫苗需求,也可行銷全世界,展現台灣生技產業的研發及生產的實力。 張世忠董事長指出,基亞疫苗運用先進技術,以細胞培養方式及使用的專利生物反應器來開發高產能製程與快速製造高品質的疫苗,大幅提升產製能力。他強調製程全程採密閉式,污染的可能性極低、製程穩定、製備時程短、適用的病毒廣泛,待取得模擬流感疫苗藥證後,可替換病毒株,大量生產疫苗因應各種多變流感病毒來襲。 張董事長表示,基亞疫苗利用細胞培養系統與疫苗量產製程開發,已成功驗證新型流感疫苗的產製能力可遠超過蛋胚生產方式,製程穩定度及疫苗品質更佳,目前也正積極開發腸病毒EV71型疫苗的量產技術,以配合國家在緊急疫情及全民防疫上的需求。
基亞生技(3176)子公司基亞疫苗科技7日舉行細胞培養疫苗廠的動土典禮,新廠總面積約2,600坪,預計建物總投資6-8億元台幣,並將於2016年正式營運,年產能上看1千萬劑,未來除因應國家緊急疫情所需的疫苗外,更將進一步行銷全球,搶攻全球疫苗商機。
基亞疫苗是基亞生技於2012年10月投資成立,去年底完成增資後資本額達5億元,並由基亞生技持股51%。該公司自2012年開始推動細胞培養疫苗廠的規劃設計,並委託知名丹麥顧問公司NNE Pharmaplan進行設計,整廠設計皆依循PIC/S GMP規範,將作為細胞培養人用疫苗生產之用,建物總投資6-8億元,加計設備後投資總額將增至10億元;而新廠今日動土後,估計今年11月硬體完工,2016年正式營運。
基亞董事長張世忠指出,以細胞培養方式製造疫苗,是未來趨勢,當2009年H1N1大流行時,基亞就與福又達及賽宇科技等公司合組A-Team策略聯盟共同開發人用疫苗,整合疫苗開發經驗、細胞培養技術,以及生產所需的專利生物反應器設備。
基亞疫苗總經理李宗洲指出,基亞疫苗是運用先進技術,以細胞培養方式並使用專利生物反應器來開發高產能製程與快速製造高品質的疫苗,製程穩定、汙染低、廠房空間需求小,短時間內能大量生產,可大幅提升產製能力,以因應病毒多變之緊急疫情。
張世忠表示,基亞疫苗銜接國衛院的研發,著重細胞培養量產技術的開發,利用潮汐式高密度細胞培養系統開發疫苗量產製程,已成功驗證新型流感疫苗的產製能力,遠超過傳統的蛋胚生產方式,且疫苗製造穩定、品質更佳。
此外,基亞疫苗也積極開發腸病毒EV71疫苗的量產技術,以配合國家在緊急疫情及全民防疫上的需求。目前基亞疫苗開發中的新型流感疫苗、小兒腸病毒EV71型疫苗,2014年可進入第二期人體試驗,並將全力準備申請藥證,一旦廠房建造完成,就可馬上投入生產、製造、銷售。
而基亞疫苗本身同時也具備研發專業,除了提供國家因應緊急疫情之國安疫苗外,包括小兒公費疫苗、預防及治療性的創新疫苗等,也都是基亞疫苗未來計劃開發的重點。至於疫苗新技術的開發,如次單位疫苗、癌症疫苗或蛋白質藥物(標靶藥物、生物製劑),都是基亞生技與基亞疫苗共同瞄準的目標。
李宗洲說,基亞細胞培養疫苗廠在規格上符合PIC/S GMP規範,未來可行銷全球,除擴大與國內單位合作外,基亞疫苗已積極開拓全球性國家合作夥伴,目前已在洽談中的國家包括日本、韓國、印度、法國、以色列、及中國等,同時基亞疫苗也已加入國際疫苗組織–發展中國家疫苗製造聯盟(Developing Countries Vaccine Manufacturing Network, DCVMN),期盼能供應疫苗內需外,還可行銷全世界。
基亞疫苗是基亞生技於2012年10月投資成立,去年底完成增資後資本額達5億元,並由基亞生技持股51%。該公司自2012年開始推動細胞培養疫苗廠的規劃設計,並委託知名丹麥顧問公司NNE Pharmaplan進行設計,整廠設計皆依循PIC/S GMP規範,將作為細胞培養人用疫苗生產之用,建物總投資6-8億元,加計設備後投資總額將增至10億元;而新廠今日動土後,估計今年11月硬體完工,2016年正式營運。
基亞董事長張世忠指出,以細胞培養方式製造疫苗,是未來趨勢,當2009年H1N1大流行時,基亞就與福又達及賽宇科技等公司合組A-Team策略聯盟共同開發人用疫苗,整合疫苗開發經驗、細胞培養技術,以及生產所需的專利生物反應器設備。
基亞疫苗總經理李宗洲指出,基亞疫苗是運用先進技術,以細胞培養方式並使用專利生物反應器來開發高產能製程與快速製造高品質的疫苗,製程穩定、汙染低、廠房空間需求小,短時間內能大量生產,可大幅提升產製能力,以因應病毒多變之緊急疫情。
張世忠表示,基亞疫苗銜接國衛院的研發,著重細胞培養量產技術的開發,利用潮汐式高密度細胞培養系統開發疫苗量產製程,已成功驗證新型流感疫苗的產製能力,遠超過傳統的蛋胚生產方式,且疫苗製造穩定、品質更佳。
此外,基亞疫苗也積極開發腸病毒EV71疫苗的量產技術,以配合國家在緊急疫情及全民防疫上的需求。目前基亞疫苗開發中的新型流感疫苗、小兒腸病毒EV71型疫苗,2014年可進入第二期人體試驗,並將全力準備申請藥證,一旦廠房建造完成,就可馬上投入生產、製造、銷售。
而基亞疫苗本身同時也具備研發專業,除了提供國家因應緊急疫情之國安疫苗外,包括小兒公費疫苗、預防及治療性的創新疫苗等,也都是基亞疫苗未來計劃開發的重點。至於疫苗新技術的開發,如次單位疫苗、癌症疫苗或蛋白質藥物(標靶藥物、生物製劑),都是基亞生技與基亞疫苗共同瞄準的目標。
李宗洲說,基亞細胞培養疫苗廠在規格上符合PIC/S GMP規範,未來可行銷全球,除擴大與國內單位合作外,基亞疫苗已積極開拓全球性國家合作夥伴,目前已在洽談中的國家包括日本、韓國、印度、法國、以色列、及中國等,同時基亞疫苗也已加入國際疫苗組織–發展中國家疫苗製造聯盟(Developing Countries Vaccine Manufacturing Network, DCVMN),期盼能供應疫苗內需外,還可行銷全世界。
基亞生技(3176)打造「小諾華」規模具雛型,董事長張世忠表示,預計3年內基亞將成為一個有新藥、疫苗、醫材、學名藥廠、診斷試劑和單抗平台的全方位生技集團,並有6家IPO公司。
張世忠表示,進度最快的是基亞母體的肝癌藥PI-88,預計明年獲台灣TFDA藥證,並啟動和歐美國際大藥廠的授權案後,由於是有原汁的業績和授權金挹注,基亞將持續併購海外具潛力的生技藥廠。
另外,將在國內IPO的公司中,將以基亞疫苗和溫士頓藥廠速度最快。
即將於明年1月7日在竹北生醫園區興建亞洲最新疫苗廠的基亞疫苗,目前資本額為5億元,該公司手中有兩個新藥,將在2內進入三期臨床,基亞疫苗規畫8個月內公開發行,3年內上櫃。
至於日前才併購的溫士頓製藥,是以眼藥水、荷爾蒙藥品聞名,該公司預計一、二期廠房預計明年可望通過PIC/S認證,而第三座為PI-88量身定做的藥廠,預計2016年即可加入量產行列。
張世忠表示,溫士頓近年也積極投入困難學名藥,手中已有3個項目,最快的是明年年初可望獲台灣TFDA藥證的乾眼症用藥,另外還有兩個適應症分別為癌藥歐羅肥(營養劑)和關節疼痛藥亦都突破專利,目前已向美國FDA申請藥證,由於溫士頓的眼藥水也進軍大陸,在大陸也有通路據點中,對PI-88未來行銷亦有助。
法人表示,諾華是一家涵蓋藥品、醫材、診斷試劑和疫苗的全方位藥廠,基亞目前的策略布局廣度和深度也都俱足,已有小諾華架勢。
張世忠表示,除了國內市場外,基亞也在廈門成立分子診斷試劑公司,看準廈門政府將生物醫藥列為重點扶持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海峽西岸規模最大的廈門生物醫藥港,在持續釋出各項優惠政策下,德必碁有機會躋身前三大診斷試劑行列。
基亞生技(3176)肝癌新藥PI-88完成三期臨床收案,將力拚明年獲藥證和啟動授權,基亞董事長張世忠表示,PI-88上市後全球市場銷售額初估將達200億~300億元,目前已有3家歐美國際大藥廠洽談授權中,授權金目標訂為2億~4億美元。
張世忠表示,PI-88擁有「雙重抗癌效果」,針對這個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個核准做為肝癌術後預防復發的藥物,全球計畫主持人,國際知名的肝癌專家陳培哲院士,和台灣地區的計畫主持人,台大醫院李伯皇教授,已啟動嚴審資料機制,目前是每半月就開會討論,希望能快速取得台灣、韓國、香港、大陸和東南亞等地區藥證,打進國際市場。
張世忠表示,進度最快的是基亞母體的肝癌藥PI-88,預計明年獲台灣TFDA藥證,並啟動和歐美國際大藥廠的授權案後,由於是有原汁的業績和授權金挹注,基亞將持續併購海外具潛力的生技藥廠。
另外,將在國內IPO的公司中,將以基亞疫苗和溫士頓藥廠速度最快。
即將於明年1月7日在竹北生醫園區興建亞洲最新疫苗廠的基亞疫苗,目前資本額為5億元,該公司手中有兩個新藥,將在2內進入三期臨床,基亞疫苗規畫8個月內公開發行,3年內上櫃。
至於日前才併購的溫士頓製藥,是以眼藥水、荷爾蒙藥品聞名,該公司預計一、二期廠房預計明年可望通過PIC/S認證,而第三座為PI-88量身定做的藥廠,預計2016年即可加入量產行列。
張世忠表示,溫士頓近年也積極投入困難學名藥,手中已有3個項目,最快的是明年年初可望獲台灣TFDA藥證的乾眼症用藥,另外還有兩個適應症分別為癌藥歐羅肥(營養劑)和關節疼痛藥亦都突破專利,目前已向美國FDA申請藥證,由於溫士頓的眼藥水也進軍大陸,在大陸也有通路據點中,對PI-88未來行銷亦有助。
法人表示,諾華是一家涵蓋藥品、醫材、診斷試劑和疫苗的全方位藥廠,基亞目前的策略布局廣度和深度也都俱足,已有小諾華架勢。
張世忠表示,除了國內市場外,基亞也在廈門成立分子診斷試劑公司,看準廈門政府將生物醫藥列為重點扶持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打造海峽西岸規模最大的廈門生物醫藥港,在持續釋出各項優惠政策下,德必碁有機會躋身前三大診斷試劑行列。
基亞生技(3176)肝癌新藥PI-88完成三期臨床收案,將力拚明年獲藥證和啟動授權,基亞董事長張世忠表示,PI-88上市後全球市場銷售額初估將達200億~300億元,目前已有3家歐美國際大藥廠洽談授權中,授權金目標訂為2億~4億美元。
張世忠表示,PI-88擁有「雙重抗癌效果」,針對這個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個核准做為肝癌術後預防復發的藥物,全球計畫主持人,國際知名的肝癌專家陳培哲院士,和台灣地區的計畫主持人,台大醫院李伯皇教授,已啟動嚴審資料機制,目前是每半月就開會討論,希望能快速取得台灣、韓國、香港、大陸和東南亞等地區藥證,打進國際市場。
基亞董事長張世忠表示,基亞轉投資的基亞疫苗、溫士頓醫藥、德必碁廈門與專攻醫材的4家子公司,規劃3年內上市櫃(IPO)。
其中基亞疫苗估1年半內上興櫃,最快2年內上櫃。
基亞生技今天宣布,肝癌新藥PI-88第三期臨床試驗,已於27日達成預定的500名病人收案目標,若試驗結果符合預期,最快2014年底取得台灣藥證。
由於目前全球尚無藥物用於早期肝癌治療,PI-88有機會在早期肝癌術後預防復發的領域,成為全球第一個上市的新藥,搶攻全球新台幣300億元商機。
除了新藥臨床數據傳出佳音,張世忠表示,基亞去年分割成立的子公司基亞疫苗,目前資本額5億元,基亞持股約5成,其餘股權由福又達公司及賽宇科技共同擁有,計畫基亞疫苗1年半內上興櫃,最快2年內上櫃。
基亞已選定在新竹生醫園區興建疫苗工廠,預計明年1月7日舉行動土典禮。張世忠說,疫苗工廠計畫2年內完工並取得認證,目標打造亞洲最棒的細胞培養疫苗廠。
此外,張世忠說,今年11月基亞併購從事眼科與腫瘤藥物開發、製造和行銷的溫士頓醫藥,目前溫士頓醫藥資本額2.65億元,基亞持股68%。
未來溫士頓的藥廠通過PIC/S認證後,可製造PI-88的活性成分,將製造利潤留在基亞。基亞也可藉由納入溫士頓2個腫瘤領域專利性學名藥,充實產品線。
另外,張世忠表示,從事分子診斷試劑開發、認證與製造的德必碁廈門公司,預計3年內以海外公司或簡易上櫃方式掛牌。
張世忠說,基亞預計透過併購國外公司,或與大股東云辰合資成立醫療儀器公司,同樣計畫3年內上市櫃。
其中基亞疫苗估1年半內上興櫃,最快2年內上櫃。
基亞生技今天宣布,肝癌新藥PI-88第三期臨床試驗,已於27日達成預定的500名病人收案目標,若試驗結果符合預期,最快2014年底取得台灣藥證。
由於目前全球尚無藥物用於早期肝癌治療,PI-88有機會在早期肝癌術後預防復發的領域,成為全球第一個上市的新藥,搶攻全球新台幣300億元商機。
除了新藥臨床數據傳出佳音,張世忠表示,基亞去年分割成立的子公司基亞疫苗,目前資本額5億元,基亞持股約5成,其餘股權由福又達公司及賽宇科技共同擁有,計畫基亞疫苗1年半內上興櫃,最快2年內上櫃。
基亞已選定在新竹生醫園區興建疫苗工廠,預計明年1月7日舉行動土典禮。張世忠說,疫苗工廠計畫2年內完工並取得認證,目標打造亞洲最棒的細胞培養疫苗廠。
此外,張世忠說,今年11月基亞併購從事眼科與腫瘤藥物開發、製造和行銷的溫士頓醫藥,目前溫士頓醫藥資本額2.65億元,基亞持股68%。
未來溫士頓的藥廠通過PIC/S認證後,可製造PI-88的活性成分,將製造利潤留在基亞。基亞也可藉由納入溫士頓2個腫瘤領域專利性學名藥,充實產品線。
另外,張世忠表示,從事分子診斷試劑開發、認證與製造的德必碁廈門公司,預計3年內以海外公司或簡易上櫃方式掛牌。
張世忠說,基亞預計透過併購國外公司,或與大股東云辰合資成立醫療儀器公司,同樣計畫3年內上市櫃。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