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台灣銀行 | 2025/05/19 | - | - | - | 109,000,000,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03557311 | 呂桔誠 | - | - | - | 詳細報價連結 |
2021年02月22日
星期一
星期一
台灣金控董座呂桔誠:台灣今年經濟增速 飛躍4%不是夢 牛轉乾坤 |台灣銀行
台灣金控董座呂桔誠:台灣今年經濟增速 飛躍4%不是夢 牛轉乾坤…理由1:中美貿易衝突下,台灣成轉單效應受益國第一名。理由2:台商回流投資踴躍,其中高附加價值產業回台占比最多。理由3:前瞻基礎建設加持,今、明年將是開花結果爆發期。
台灣金控暨台銀董座呂桔誠看好國際供應鏈重組,將使台灣迎來空 前成長大機會。呂桔誠接受本報專訪時,除了提出他對打造台銀成為 國家領導銀行品牌的願景,也深入剖析他以及台銀總體經濟研究團隊 對於2021年台灣景氣的展望,認為轉單效應,台商回台投資,以及政 府前兩年投入的前瞻基礎建設支出效應將在今年開花結果的帶動下,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不僅可望有成長爆發力,經濟成長率更可望突破 4%。
對於未來台灣經濟的表現,呂桔誠直言:「疫苗已不見得是經濟的 萬靈丹」,反而如何能在全球經濟的劇烈變動下找到新的機會來把握 調整的契機,才是重點。
呂桔誠也分析,從台商的動向尤其可見中高附加價值產業移轉台灣 ,優勢更甚東南亞國家。特別是在轉單效應上,呂桔誠更引述聯合國 的調查結果指出,聯合國已評估台灣將是中美貿易戰衝突的第一受惠 國,後續成長的機會潛力由此可見。
除了台積電相繼到台中、台南設廠,國際大企業集團nVIDIA及微軟 相繼來中南部設置基地、雲端中心,呂桔誠除了高度看好跨國投資對 當地就業機會及生活消費所創造出來在經濟上的乘數效果,亦認為對 金融業而言,當前正在劇烈變動的大環境,在帶來風險的同時,也會 帶來新的機會,應好好掌握。以下是專訪紀要:
亂世中 要會抓住新契機
問:台銀放款量是全體國銀第一,對整體經濟景氣的觀測尤其重要 ,對今年景氣的看法如何?
答: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突破4%的機會很大,我認為主要有三 大因素。首先是轉單效應,聯合國資料已顯示在中美貿易衝突之下, 台灣是轉單效應受益國第一名,其次才是墨西哥、歐盟,轉單效應也 為供應鏈重組點火,更是台灣的機會所在。
第二是台商回台,從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政府方面累積總登記投資金 額的數字來看,2020年底已有777件通過審查,總金額已接近1.2兆元 ,回流投資之踴躍由此可見。除了近兩年來台商回流的熱潮有目共賭 ,我們從2019年底投審會的資料就可看出台商從大陸離開之後,中高 價值產業回台,而中低價值產業,如機械、化學品、紡織、電機等等 才往東南亞前進。
其中,更可看出中高附加價值產業回台,例如回台的前四大類產業 ,分別是資訊通信、電子產品、光學器材、以及基本金屬,分別佔比 76.9%、56%、85.7%、54.6%,至於前往東協國家的則以中低價值 產業居多,如機械、化學品、紡織、電機分別佔比33%、66%、86% 、60%,可看出的確高端生產線是往台灣移動,使日後台灣的策略性 產業發展打下更多利基。
第三則是前瞻基礎建設,從去年開始就是密集投資期,今年投資金 額還要高達2,298億元,佔GDP的比重來到1%,後續還會帶來乘數效 果,接下來今年、明年將是開花結果的爆發期。
這幾年台灣經濟成長還有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就是政府投資在其中 扮演的重要角色。政府支出從2000年直至2016年,對GDP成長的貢獻 均為負數,但從2017年不僅開始由負轉正,更對國內經濟扮演重要的 「點火」角色,帶動更多乘數效果,且2020年以來台灣面臨疫情已成 功守住,也將帶來更多外來投資,為台灣創造更多機會,去年經濟成 長率2.54%,今年將有很大的機會突破4%。
除了台積電南下設廠,國際大企業nVIDIA有意將在香港設立的國際 物流發貨中心遷移來台,以及微軟將在台灣設置首座Azure(微軟雲 端運算服務)資料中心,將台灣納入微軟全球雲端基礎架構網路之一 ,台灣已成為微軟西雅圖之外的海外最大雲端營運研發中心。這些跨 國企業來台設廠,均可看出變動雖然帶來風險,但也帶來很多機會, 包括在產業的數位轉型下,從規劃、設計、應用、建設、投資等一連 串過程中,每一階段都給金融業很多切入的機會。
借力使力 拓展海外業務
問:台銀未來業務開發方向?國際業務布局?
答:這三年來,台銀透過開發自住型的房貸業務已去化很多閒置資 金,目前消金放款已首度突破兆元,除此之外,信託業務也是未來可 發展的亮點。目前台銀的信託保管餘額已有2.6兆元,未來除了代管 舊制勞退基金,也將再尋求更多的基金大戶代操合作者。
海外業務上,目前台銀除了歐洲、美洲、亞洲、非洲原先就有據點 外,澳洲也成立雪梨分行,五大洲都已有分行,至於許多東南亞國家 ,包括泰馬印等,設立分行不易,因此台銀除了持續設置泰國、印尼 、馬來西亞、菲律賓、歐美的法蘭克福、矽谷辦事處之外,未來將更 強化與已簽署MOU合作協議的日本三井住友和德意志銀行的策略合作 ,乃至於和在地大型銀行的結盟,以「站在巨人肩膀」的方式來布局 海外市場。
特別是台銀有策略聯盟關係的兩家銀行,三井住友本身就有日本大 型銀行過去數十年來深耕東南亞地區的優勢,德意志銀行在歐洲亦有 寬廣的人脈網絡,台銀均可充分借力使力來推動海外業務,並提升對 全球台商的金融服務,支持台商走向國際。
台灣金控暨台銀董座呂桔誠看好國際供應鏈重組,將使台灣迎來空 前成長大機會。呂桔誠接受本報專訪時,除了提出他對打造台銀成為 國家領導銀行品牌的願景,也深入剖析他以及台銀總體經濟研究團隊 對於2021年台灣景氣的展望,認為轉單效應,台商回台投資,以及政 府前兩年投入的前瞻基礎建設支出效應將在今年開花結果的帶動下, 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不僅可望有成長爆發力,經濟成長率更可望突破 4%。
對於未來台灣經濟的表現,呂桔誠直言:「疫苗已不見得是經濟的 萬靈丹」,反而如何能在全球經濟的劇烈變動下找到新的機會來把握 調整的契機,才是重點。
呂桔誠也分析,從台商的動向尤其可見中高附加價值產業移轉台灣 ,優勢更甚東南亞國家。特別是在轉單效應上,呂桔誠更引述聯合國 的調查結果指出,聯合國已評估台灣將是中美貿易戰衝突的第一受惠 國,後續成長的機會潛力由此可見。
除了台積電相繼到台中、台南設廠,國際大企業集團nVIDIA及微軟 相繼來中南部設置基地、雲端中心,呂桔誠除了高度看好跨國投資對 當地就業機會及生活消費所創造出來在經濟上的乘數效果,亦認為對 金融業而言,當前正在劇烈變動的大環境,在帶來風險的同時,也會 帶來新的機會,應好好掌握。以下是專訪紀要:
亂世中 要會抓住新契機
問:台銀放款量是全體國銀第一,對整體經濟景氣的觀測尤其重要 ,對今年景氣的看法如何?
答: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突破4%的機會很大,我認為主要有三 大因素。首先是轉單效應,聯合國資料已顯示在中美貿易衝突之下, 台灣是轉單效應受益國第一名,其次才是墨西哥、歐盟,轉單效應也 為供應鏈重組點火,更是台灣的機會所在。
第二是台商回台,從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政府方面累積總登記投資金 額的數字來看,2020年底已有777件通過審查,總金額已接近1.2兆元 ,回流投資之踴躍由此可見。除了近兩年來台商回流的熱潮有目共賭 ,我們從2019年底投審會的資料就可看出台商從大陸離開之後,中高 價值產業回台,而中低價值產業,如機械、化學品、紡織、電機等等 才往東南亞前進。
其中,更可看出中高附加價值產業回台,例如回台的前四大類產業 ,分別是資訊通信、電子產品、光學器材、以及基本金屬,分別佔比 76.9%、56%、85.7%、54.6%,至於前往東協國家的則以中低價值 產業居多,如機械、化學品、紡織、電機分別佔比33%、66%、86% 、60%,可看出的確高端生產線是往台灣移動,使日後台灣的策略性 產業發展打下更多利基。
第三則是前瞻基礎建設,從去年開始就是密集投資期,今年投資金 額還要高達2,298億元,佔GDP的比重來到1%,後續還會帶來乘數效 果,接下來今年、明年將是開花結果的爆發期。
這幾年台灣經濟成長還有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就是政府投資在其中 扮演的重要角色。政府支出從2000年直至2016年,對GDP成長的貢獻 均為負數,但從2017年不僅開始由負轉正,更對國內經濟扮演重要的 「點火」角色,帶動更多乘數效果,且2020年以來台灣面臨疫情已成 功守住,也將帶來更多外來投資,為台灣創造更多機會,去年經濟成 長率2.54%,今年將有很大的機會突破4%。
除了台積電南下設廠,國際大企業nVIDIA有意將在香港設立的國際 物流發貨中心遷移來台,以及微軟將在台灣設置首座Azure(微軟雲 端運算服務)資料中心,將台灣納入微軟全球雲端基礎架構網路之一 ,台灣已成為微軟西雅圖之外的海外最大雲端營運研發中心。這些跨 國企業來台設廠,均可看出變動雖然帶來風險,但也帶來很多機會, 包括在產業的數位轉型下,從規劃、設計、應用、建設、投資等一連 串過程中,每一階段都給金融業很多切入的機會。
借力使力 拓展海外業務
問:台銀未來業務開發方向?國際業務布局?
答:這三年來,台銀透過開發自住型的房貸業務已去化很多閒置資 金,目前消金放款已首度突破兆元,除此之外,信託業務也是未來可 發展的亮點。目前台銀的信託保管餘額已有2.6兆元,未來除了代管 舊制勞退基金,也將再尋求更多的基金大戶代操合作者。
海外業務上,目前台銀除了歐洲、美洲、亞洲、非洲原先就有據點 外,澳洲也成立雪梨分行,五大洲都已有分行,至於許多東南亞國家 ,包括泰馬印等,設立分行不易,因此台銀除了持續設置泰國、印尼 、馬來西亞、菲律賓、歐美的法蘭克福、矽谷辦事處之外,未來將更 強化與已簽署MOU合作協議的日本三井住友和德意志銀行的策略合作 ,乃至於和在地大型銀行的結盟,以「站在巨人肩膀」的方式來布局 海外市場。
特別是台銀有策略聯盟關係的兩家銀行,三井住友本身就有日本大 型銀行過去數十年來深耕東南亞地區的優勢,德意志銀行在歐洲亦有 寬廣的人脈網絡,台銀均可充分借力使力來推動海外業務,並提升對 全球台商的金融服務,支持台商走向國際。
下一則:《人物側寫》信仰堅定的領頭羊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