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森霸電力 | 2025/05/04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12,000,000,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70783499 | 許勝豐 | - | - | - | 詳細報價連結 |
2020年05月25日
星期一
星期一
董座沈尚弘專訪 大亞電纜轉型 搶賺綠能財 |森霸電力
國內老牌電線電纜大廠大亞集團,堪稱產業老牌南霸天,近年因看好綠能產業的發展,除了投入風電被列為「風電概念股」外,也積極搶攻太陽能商機,並於今年4月與永豐銀行等五家銀行簽署完成32億元聯貸,籌設台南學甲大型太陽能電廠,不難發現大亞走上轉型的道路,並瞄準綠色經濟商機。
成立於1955年的大亞集團以生產無鉛電纜為主,產品應用於電力、通信、交通及營建,在台南、林口、中國大陸東莞及越南等地都有設廠。
競爭激烈
要開闢新藍海
不過,近年大亞開始從過去能源傳輸的電線電纜,轉向朝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串接的方向發展。
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接受本報專訪坦言,電線電纜在已開發國家的機會相對較少,大亞多年來積極深耕於電線電纜本業,早年也西進與南進布局,但隨著中國大陸與東協市場的崛起,競爭非常激烈,而電線電纜本業的成熟,相對在未來發展也受到,必然在時代改變下走上轉型的道路。
事實上,不難發現大亞跨足能源生產的軌跡,除投資台汽電、森霸等民營燃氣電廠,也曾有意參與離岸風電示範風場及區塊開發,後隨國產化政策成形,大亞也有意跨足海底電纜製造,現在則轉向瞄準太陽能電廠的商機。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大亞面臨轉型的時間點?
答:當公司意識到電線電纜本業發展的後,約莫2011年有轉型的想法,雖然集團旗下已有大亞創投,但主要是做財務型的投資,與原先的本業並無相關。
回頭檢視公司的使命後認為,過去大亞電線電纜本業主要在做能源的傳輸端,轉型的方向應該繼續聚焦於能源的發展,因此從能源產業鏈的概念延伸,包括上游的能源生產,到現在大亞具有的傳輸與能源轉換的技術,未來還要發展下游的能源儲存,甚至到能源管理的服務,這樣的概念延伸若能上下游串連,則能提供能源一條龍的服務。
問:大亞綠能的發展過程?
答:大亞決定轉型朝綠能發展,但開發事業需要資金,雖然這個資金可以從電線電纜本業產生,可是另一方面轉型發展上,還是希望新事業能產生固定收益,而這兩大條件的交會下,很自然地朝向能源生產,也就是發電的領域發展。
在能源生產的部分,大亞不僅投資台汽電、森霸等民營燃氣電廠,也曾有意參與離岸風電示範風場及區塊開發。
近年則較積極在太陽能電廠開發上,主要是太陽能的技術已經成熟,且投資風險也較風電來的低,順利併聯發電後就是發了多少電,就賣多少電給台電,能為大亞帶來穩定的收益。
問:大亞當初看上風電投資機會,到轉向瞄準太陽能電廠的過程?
答:現在回頭還來看,投入風電開發可說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大亞當初看好風電商機,除了海底電纜外也希望投入風電能源的生產,還曾參與離岸風電早期示範機組投標、備取第一,但因離岸風電技術門檻高且成本重,投資金額動輒百億元,因此後來投資力度趨緩。
多重評估
投資重心轉向
此外,大亞原先對風電發電及海底電纜有極高的興趣,但風電海纜生產需專用工廠、無法與一般電纜共用,必須在港邊興建,礙於台中港地形不合適,大亞在綠能的部分也轉向,把重心放在技術較成熟的太陽能電廠。
不過,風電的部分大亞仍具電纜接續的技術,能擴展到海底電纜的接續乃至後期維修保養的部分,雖然海底電纜的計畫目前暫緩,但業界都知大亞投入離岸風電計畫多年也擁有技術,因此離岸風電的陸域工程仍然有機會承攬。
成立於1955年的大亞集團以生產無鉛電纜為主,產品應用於電力、通信、交通及營建,在台南、林口、中國大陸東莞及越南等地都有設廠。
競爭激烈
要開闢新藍海
不過,近年大亞開始從過去能源傳輸的電線電纜,轉向朝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串接的方向發展。
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接受本報專訪坦言,電線電纜在已開發國家的機會相對較少,大亞多年來積極深耕於電線電纜本業,早年也西進與南進布局,但隨著中國大陸與東協市場的崛起,競爭非常激烈,而電線電纜本業的成熟,相對在未來發展也受到,必然在時代改變下走上轉型的道路。
事實上,不難發現大亞跨足能源生產的軌跡,除投資台汽電、森霸等民營燃氣電廠,也曾有意參與離岸風電示範風場及區塊開發,後隨國產化政策成形,大亞也有意跨足海底電纜製造,現在則轉向瞄準太陽能電廠的商機。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大亞面臨轉型的時間點?
答:當公司意識到電線電纜本業發展的後,約莫2011年有轉型的想法,雖然集團旗下已有大亞創投,但主要是做財務型的投資,與原先的本業並無相關。
回頭檢視公司的使命後認為,過去大亞電線電纜本業主要在做能源的傳輸端,轉型的方向應該繼續聚焦於能源的發展,因此從能源產業鏈的概念延伸,包括上游的能源生產,到現在大亞具有的傳輸與能源轉換的技術,未來還要發展下游的能源儲存,甚至到能源管理的服務,這樣的概念延伸若能上下游串連,則能提供能源一條龍的服務。
問:大亞綠能的發展過程?
答:大亞決定轉型朝綠能發展,但開發事業需要資金,雖然這個資金可以從電線電纜本業產生,可是另一方面轉型發展上,還是希望新事業能產生固定收益,而這兩大條件的交會下,很自然地朝向能源生產,也就是發電的領域發展。
在能源生產的部分,大亞不僅投資台汽電、森霸等民營燃氣電廠,也曾有意參與離岸風電示範風場及區塊開發。
近年則較積極在太陽能電廠開發上,主要是太陽能的技術已經成熟,且投資風險也較風電來的低,順利併聯發電後就是發了多少電,就賣多少電給台電,能為大亞帶來穩定的收益。
問:大亞當初看上風電投資機會,到轉向瞄準太陽能電廠的過程?
答:現在回頭還來看,投入風電開發可說是「初生之犢不畏虎」,大亞當初看好風電商機,除了海底電纜外也希望投入風電能源的生產,還曾參與離岸風電早期示範機組投標、備取第一,但因離岸風電技術門檻高且成本重,投資金額動輒百億元,因此後來投資力度趨緩。
多重評估
投資重心轉向
此外,大亞原先對風電發電及海底電纜有極高的興趣,但風電海纜生產需專用工廠、無法與一般電纜共用,必須在港邊興建,礙於台中港地形不合適,大亞在綠能的部分也轉向,把重心放在技術較成熟的太陽能電廠。
不過,風電的部分大亞仍具電纜接續的技術,能擴展到海底電纜的接續乃至後期維修保養的部分,雖然海底電纜的計畫目前暫緩,但業界都知大亞投入離岸風電計畫多年也擁有技術,因此離岸風電的陸域工程仍然有機會承攬。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