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0960-550-797   LINE的ID LINE的ID:@ipo888 歡迎加入好友
元大投信股價速覽 (公)
股票名稱 報價日期 今買均 買高 昨買均 實收資本額
元大投信 2025/07/28 191.25 195 190 2,269,234,630元
統一編號 董事長 今賣均 賣低 昨賣均 詳細報價連結
86384477 劉宗聖 300 300 300 詳細報價連結
2018年08月29日
星期三

元大領軍 ETF百花齊放 |元大投信

台灣ETF市場發展滿15周年,元大投信走過完整歷程,是發展最久的投信,期間元大投信不只引領創新,也致力推廣教育:最具代表性的「元大台灣50(0050)」,已廣受投資人青睞。

為紀念台灣ETF市場發展滿15周年,本報規劃系列專題報導,採訪國內主要ETF發行投信,重現市場重要發展脈絡,鑑往知來。元大投信是台灣最早發展ETF的資產管理公司,2003年6月該投信前身寶來投信發行的台灣50上市,投資台股前50大市值股,開啟濫觴;該檔ETF從法規突破到交易制度建立僅短短半年,當時創下亞洲最快的ETF發行紀錄,海內外都打響名號。總經理劉宗聖表示,今年是台灣50成立滿15周年,也是1993年美國第一檔ETF、連結標普500指數的「SPDR」慶祝25周年,時間倒回到2003年,台灣就在美國有十年的ETF發展經驗下,看好未來潛力因此引入ETF這類創新商品。

ETF當時在台發展可說是從無到有,不論法規或交易平台突破,無一不挑戰。主要是ETF結合傳統共同基金與股票交易特徵,比起共同基金仰賴初級市場,ETF多了次級市場需要券商造市,還有三級市場發展衍生性商品的考量;2002年寶來投信彙整各國經驗提出厚達百頁的計畫書,全票擊敗共同爭取ETF優先議約權的復華投信,邁出第一步。

寶來取得議約權後傾全集團之力,成立大專案團隊,人數最多時高達126人,下設四小組。劉宗聖擔任專案負責人,統籌與外資顧問道富銀行溝通工作,其他還有法規協商、IT建致及通路經營等三個組。交易制度建立,是金融商品發展的基礎工作。寶來四個小組中,原本規劃由法規取得優先突破,不過時任證期局前身的證管會主委的丁克華,表達希望所有法規一次到位,團隊因此轉舵採取「先挖地再拿建照」策略,由IT建置及通路行銷著手。

這些工作包括投信需要架設ETF淨值結算系統,且當時考量券商不熟悉ETF,還為此專門發展應用於ETF造市的交易軟體;在基金成立部分,效法國際建立種子基金,通路小組一一拜會各券商,最後討論出由每家券商出資2億元,成立了台灣50約40多億元的種子基金。

期間團隊還面臨SARS風暴,員工要隨時戴口罩備戰,2003年4月證管會正式發布數十條ETF交易法規時,基本準備近乎完善,確定台灣50能趕在6月上市。此時因為進度優於預期,外界反而出現質疑,甚至呼籲推遲上市,經各方協調,台灣50ETF安排6月30日上市,並舉行盛大掛牌典禮慶祝台灣金融商品開啟新里程,與台灣50同天啟動的,還包括該檔ETF自上市即可融資融券,台灣50指數期貨也在同天掛牌期交所,展現各機構努力的不易。

由於ETF具備交易便利特性,台灣50上市月餘就打開知名度,首波吸引大量機構資金進場,規模快速達到百億元。包括國安基金因面臨台股遭遇科技泡沫,借助ETF具備一籃子股票交換ETF的實物申贖機制,在低檔時買股,退場時再換出台灣50籌碼進行減碼,達到低點護盤又不在高檔影響行情的政策目標。而這樣一來一往,國安基金還繳庫110億元的獲利。之後寶來持續借鏡國際經驗,針對台灣產業發行寶電子、寶金融等產業型ETF。2009年再自香港引進跨境連結、台灣第1檔陸股ETF「寶滬深」,時點正好搭上陸股熱潮,啟動了第二波成長期。這時的ETF還新增「現金申贖」機制,不同於過去只能用股票換ETF,新開放得以同等價金申贖ETF,使國內ETF發展更多元。

台灣ETF真正爆發,則是2014年開放發行槓桿及反向ETF,這類商品因有槓桿風險,元大投信耗費更長時間來研議法規,最後確立投資人適格性的認定規則,也就是投資槓反ETF必須滿足具備衍生性商品的交易經驗;讓台灣投資人多了無需承擔衍生性商品風險,就能進行避險與擴大槓桿的工具。

元大台灣50反1是國內第一檔槓反型ETF,2017年該檔ETF一度因台股創下史上最久萬點,躍居全球最大的槓桿及反向ETF,驚豔國際。

2015年台灣又有期信類的黃金、石油ETF,也由元大投信拔得發行頭籌,推動台灣ETF進入第四波成長;去年進入債券ETF催動的第五波黃金期,國內ETF經歷這五波創新,接連破了五個千億紀錄,迄今規模跨越5,000億元大關。

現在元大投信單是ETF商品就超過30萬受益人,旗下ETF規模超過2,300億元。代表性的台灣50績效優異,更深植投資人心中,在國際市場也具備知名度,見證台灣資本市場發展

與我聯繫
captcha 計算好數字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