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02日
星期三
星期三
元大 將導入AI 接軌人性服務 金融創新 從心出發 |元大投信
|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 元大投信 | 2025/11/08 | 196 | 200 | 196 | 2,269,234,630元 |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 86384477 | 劉宗聖 | 議價 | 議價 | 議價 | 詳細報價連結 |
金融創新已是金融業無法抵擋的趨勢,但在資訊爆炸時代,如何釐清需求並開發適合服務,是各家公司反思的議題。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認為,扎根客戶相當重要,唯有先懂客戶,才能避免有了服務卻欠缺需求。
元大投信近年旗下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產品快速成長,在國內ETF市場擁有最大市占;其管理的境內基金資產規模,也在38家內外資投信排名第一。
貼近客戶 成立基金教室
劉宗聖表示,近年ETF市場成長顯著,市場關注元大不免落在ETF發展,不過把時間倒回2003年,台灣第一檔ETF「台灣50」(0050)誕生,其實沒有多少投資人認識ETF。
當時為讓ETF等創新產品走進市場,元大投信體認到「扎根」的必要性,因此開始建構教育網,也是這個時候逐步累積客戶意見,成為後來一項項創新服務的源頭。
劉宗聖從會議室書架上拿出數本元大投信發行的教育書,包括歷年與大專院校建教合作的實習紀要、基金教育紀實、元大基金平台的創新介紹,及去年12月新出版的《基金革命》,強調元大不是近年才落實教育,而是默默耕耘超過十年。
劉宗聖指出,教育普羅大眾不是基金公司向媒體、通路撒出產品資訊,就能坐享收穫,元大投信積極出版書籍、舉辦講座,更重要在於貼近客戶。
他經常對外分享,元大投信每推出一檔新產品,就要舉辦數百,甚至數千場講座。以ETF為例,活絡市場交易對ETF相當重要,為此業務團隊必須跑遍全台券商據點,讓營業員快速熟悉產品,進而帶動客戶下單。
針對一般大眾教育,元大投信另外在2010年於台中成立基金教育中心,當時是業界首例,基金經理人和業務團隊自願在下班後開設教學課程,分享理財知識,現在這個中心已改名為基金投資教室,北中南都設有據點,周周吸引數十到數百名投資人前來聽講。
產品講座 帶動市場交易
劉宗聖表示,業界常常好奇,元大投信如何不斷推出新產品,關鍵就在客戶帶來構想;團隊也透過親身傾聽,更加體認需求所在。
負責管理元大投信業務部門的執行副總張浴澤表示,近年積極擴展產品線,尤其在ETF追求發行速度和創新概念,業務團隊每次出任務形同快打部隊,必須在一、兩個月完成一線教育,但是仍然重視讓通路了解產品,避免提供客戶不正確的資訊而導致虧損。
不論通路或客戶給予的回饋,都有系統地整理相關資訊,幫助團隊釐清重要問題,也能優化服務品質。
回顧元大投信創新服務紀錄,最早在2005年即一反業界「年配息」機制慣例,推出國內首檔月月配息的固定收益類型基金;2008年突破基金作業規則,新增「日日扣」(每日扣款基金)、「不定期不定額」扣款機制;2009年再推出第一檔商品期貨信託基金,成為近年商品ETF發展基礎。
服務加值 體察顧客需求
2016年元大投信著眼線上開戶法規突破,又進一步調整基金平台,提供線上快速開戶服務,同年並推出不同幣別貨幣市場基金可以相互轉換的「基金貨幣通app」,背後都來自客戶需求。
國際資產管理產業帶動機器人顧問(robot advisor)興起後,元大投信也數度取經海外,下一步將瞄準如何導入AI(人工智慧)來輔助業務端、運作端流程;不過元大的A、I不只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要做到automation(自動化)和interaction(互動化),讓人工智慧自動學習的功能,順暢接軌人性服務。
張浴澤舉例,金融業常因符合法規的處理流程,造成客戶與通路發生誤會,像是部分投資人不了解停扣基金,不等於贖回基金,以為停扣會同時買回庫存,但卻發現仍持續持有部位,因此認為通路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無法細察客戶需求。
未來如果有AI輔助,客戶一個指令就能舉一反三更多潛在需求,讓通路提早預應和提醒,減少爭議事件。
另方面,如何把AI導入投資流程,也是考察方向之一,包括經理人在AI輔助下,能夠在盤中了解投資狀況,掌握績效落後大盤原因,相對過去只能盤後檢討,更能即時解決問題。
目前元大投信的AI發展仍在初期研究階段,不過預期一旦導入,整體流程效率可望顯著提升。
張浴澤強調,一切創新都歸根市場需求,回歸幫投資人賺錢的初衷,元大投信希望讓投資人感受公司「從心出發」的溫度。
元大投信近年旗下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產品快速成長,在國內ETF市場擁有最大市占;其管理的境內基金資產規模,也在38家內外資投信排名第一。
貼近客戶 成立基金教室
劉宗聖表示,近年ETF市場成長顯著,市場關注元大不免落在ETF發展,不過把時間倒回2003年,台灣第一檔ETF「台灣50」(0050)誕生,其實沒有多少投資人認識ETF。
當時為讓ETF等創新產品走進市場,元大投信體認到「扎根」的必要性,因此開始建構教育網,也是這個時候逐步累積客戶意見,成為後來一項項創新服務的源頭。
劉宗聖從會議室書架上拿出數本元大投信發行的教育書,包括歷年與大專院校建教合作的實習紀要、基金教育紀實、元大基金平台的創新介紹,及去年12月新出版的《基金革命》,強調元大不是近年才落實教育,而是默默耕耘超過十年。
劉宗聖指出,教育普羅大眾不是基金公司向媒體、通路撒出產品資訊,就能坐享收穫,元大投信積極出版書籍、舉辦講座,更重要在於貼近客戶。
他經常對外分享,元大投信每推出一檔新產品,就要舉辦數百,甚至數千場講座。以ETF為例,活絡市場交易對ETF相當重要,為此業務團隊必須跑遍全台券商據點,讓營業員快速熟悉產品,進而帶動客戶下單。
針對一般大眾教育,元大投信另外在2010年於台中成立基金教育中心,當時是業界首例,基金經理人和業務團隊自願在下班後開設教學課程,分享理財知識,現在這個中心已改名為基金投資教室,北中南都設有據點,周周吸引數十到數百名投資人前來聽講。
產品講座 帶動市場交易
劉宗聖表示,業界常常好奇,元大投信如何不斷推出新產品,關鍵就在客戶帶來構想;團隊也透過親身傾聽,更加體認需求所在。
負責管理元大投信業務部門的執行副總張浴澤表示,近年積極擴展產品線,尤其在ETF追求發行速度和創新概念,業務團隊每次出任務形同快打部隊,必須在一、兩個月完成一線教育,但是仍然重視讓通路了解產品,避免提供客戶不正確的資訊而導致虧損。
不論通路或客戶給予的回饋,都有系統地整理相關資訊,幫助團隊釐清重要問題,也能優化服務品質。
回顧元大投信創新服務紀錄,最早在2005年即一反業界「年配息」機制慣例,推出國內首檔月月配息的固定收益類型基金;2008年突破基金作業規則,新增「日日扣」(每日扣款基金)、「不定期不定額」扣款機制;2009年再推出第一檔商品期貨信託基金,成為近年商品ETF發展基礎。
服務加值 體察顧客需求
2016年元大投信著眼線上開戶法規突破,又進一步調整基金平台,提供線上快速開戶服務,同年並推出不同幣別貨幣市場基金可以相互轉換的「基金貨幣通app」,背後都來自客戶需求。
國際資產管理產業帶動機器人顧問(robot advisor)興起後,元大投信也數度取經海外,下一步將瞄準如何導入AI(人工智慧)來輔助業務端、運作端流程;不過元大的A、I不只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要做到automation(自動化)和interaction(互動化),讓人工智慧自動學習的功能,順暢接軌人性服務。
張浴澤舉例,金融業常因符合法規的處理流程,造成客戶與通路發生誤會,像是部分投資人不了解停扣基金,不等於贖回基金,以為停扣會同時買回庫存,但卻發現仍持續持有部位,因此認為通路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無法細察客戶需求。
未來如果有AI輔助,客戶一個指令就能舉一反三更多潛在需求,讓通路提早預應和提醒,減少爭議事件。
另方面,如何把AI導入投資流程,也是考察方向之一,包括經理人在AI輔助下,能夠在盤中了解投資狀況,掌握績效落後大盤原因,相對過去只能盤後檢討,更能即時解決問題。
目前元大投信的AI發展仍在初期研究階段,不過預期一旦導入,整體流程效率可望顯著提升。
張浴澤強調,一切創新都歸根市場需求,回歸幫投資人賺錢的初衷,元大投信希望讓投資人感受公司「從心出發」的溫度。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