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台灣銀行 | 2025/05/14 | - | - | - | 109,000,000,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03557311 | 呂桔誠 | - | - | - | 詳細報價連結 |
2023年07月10日
星期一
星期一
以房養老業務 動能趨緩 |台灣銀行
15家本國銀行承辦「以房養老」業務,其中有三家民營銀行今年至今業務「零成長」。據金管會截至5月底統計,國銀承辦以房養老共7,110件、核貸金額共404億元,過去兩個月、每月僅增加76.5件、核貸額4.5億元,比首季平均每月增加86.7件、5.7億元,成長動能再度趨緩。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若以個別銀行來看,今年前五月的件數和金額增加最多者都是公股行庫,包括合庫、土銀、一銀、華南銀和台銀躍居前五大,但反觀業務沒成長者,包括三家民銀行。
至於這三家民營銀行業務零成長,銀行局了解後,主要有兩大主因,一、這些銀行的高齡客戶,習慣把不動產留給子女,因此不願「拿房子換養老金」,二,高齡戶也不想處理房子,希望維持安養生活狀態。
童政彰說,高齡化社會來臨,各銀行提供各種不同金融商品給高齡者,也需視高齡者得財務偏好與財務規劃,例如可能高齡客戶對自己傳統財務運用方式,觀念上還是沒有改變。
其次,升息導致高齡者月領養老金變少,也可能降低高齡者申辦意願和動能。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若以個別銀行來看,今年前五月的件數和金額增加最多者都是公股行庫,包括合庫、土銀、一銀、華南銀和台銀躍居前五大,但反觀業務沒成長者,包括三家民銀行。
至於這三家民營銀行業務零成長,銀行局了解後,主要有兩大主因,一、這些銀行的高齡客戶,習慣把不動產留給子女,因此不願「拿房子換養老金」,二,高齡戶也不想處理房子,希望維持安養生活狀態。
童政彰說,高齡化社會來臨,各銀行提供各種不同金融商品給高齡者,也需視高齡者得財務偏好與財務規劃,例如可能高齡客戶對自己傳統財務運用方式,觀念上還是沒有改變。
其次,升息導致高齡者月領養老金變少,也可能降低高齡者申辦意願和動能。
上一則:升息效應 以房養老利率飆破3%
下一則:台灣銀行「以房養老」策略轉型分析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