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0960-550-797   LINE的ID LINE的ID:@ipo888 歡迎加入好友
能元科技股價速覽 (未)
股票名稱 報價日期 今買均 買高 昨買均 實收資本額
能元科技 2025/05/04 議價 議價 議價 27,663,107,030
統一編號 董事長 今賣均 賣低 昨賣均 詳細報價連結
16441469 張安平 議價 議價 議價 詳細報價連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台南大學教授張家欽 需要政策性支持 |能元科技

「台灣也不是小學生,現在才開始做電芯量產這件事,」台南大學教授張家欽表示,台灣多年前技術十分領先,曾僅次於日本居世界第二,只是後來有點中斷

了。

曾在能元科技服務,又到大學教書,張家欽在台灣電池芯界是少數兼具業界與學界經驗的專家,目前也是「鋰電池產學聯盟」召集人,熟悉產學界現況。

在2000年前,台灣電芯產業發展正起步,1997年興能高科技成立,是台灣第一個鋰電池量產能力的廠商,當時專攻小型電池產能,一度是藍牙耳機電池一線供應大廠,產能居前十大。1998年能元科技成立,2000年更出手以19億元併購加拿大的Moli電池廠,一度是全球第三大鋰電池品牌,跟興能高及後來結束營業的台灣超能源都是最早的開路先鋒。

台灣早期在上游材料也蓬勃發展,立凱電能科技2005年成立,2010年躍居成為全球正極材料龍頭,長春石化是負極材料電解銅箔龍頭,雖然台灣電池芯技術一度僅次於日本,居世界第二,業界不諱言指出,因內需市場太小,缺乏政策支持,最後不少廠商發展受挫,導致人才出走。

「電池產業是高資本、高技術但低利潤的事業」,張家欽指出,這正是產業的致命傷,台灣缺乏天然鎳鈷錳等原礦,所有材料要運輸到台灣,成本提高導致競爭力下降,又要面對各國政府將電芯列為戰略產業加以扶持。

後來正逢中國大陸有意發展電芯產業追趕技術,不少人才就流入大陸,中國大陸電池芯產業的崛起,台灣產業人才的協助也可說曾是一股推力。



與我聯繫
captcha 計算好數字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