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名稱 | 報價日期 | 今買均 | 買高 | 昨買均 | 實收資本額 |
---|---|---|---|---|---|
南山人壽 | 2025/05/06 | 15.58 | 15.7 | 15.34 | 146,992,460,000元 |
統一編號 | 董事長 | 今賣均 | 賣低 | 昨賣均 | 詳細報價連結 |
11456006 | 尹崇堯 | 18.74 | 18.3 | 18.74 | 詳細報價連結 |
星期二
南山人壽:2023年匯率波動帶來避險成本大增|南山人壽
近期,壽險市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避險工具的成本不斷攀升,預計全年將創下歷史新高,甚至可能突破4,000億元大關。在這樣的背景下,金管會於9月推出了外匯準備金新制,旨在幫助壽險公司進行有效避險。然而,對於海外投資領先的國泰、富邦兩大壽險公司來說,他們對新制表示了興趣,但認為目前「時機未到」,主要原因是擔心新台幣短期內會反彈升值。
根據新聞報導,金管會已經批准了友邦、凱基、新光人壽等公司的申請,並已進入等待核准的過程。而國泰人壽則表示,一旦申請成功,預計可將約150億元轉入外匯準備金。不過,公司仍在觀察最適合的申請時機,並強調新台幣的價位尚未達到內部模型的預期數字,因此仍需再等待一段時間。
富邦人壽則表示,申請新制的目的是為了提升避險操作的彈性,並在長期上降低經常性避險成本。但公司也承認,申請時間點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新台幣的價位、走勢以及外匯價格準備金餘額等,目前正進行時間點的評估。
新光人壽則透露,申請新制的目標是降低避險比率,但由於短時間內強制提存比率較高,未來避險比率將逐步下降。公司將先從降低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的比率開始,因為長期數據顯示,NDF的波動性較大且成本較高。
從外匯準備金的餘額來看,截至9月底,壽險公司的外匯準備金從7月的2,306億元降至1,577億元。其中,國泰人壽的外匯準備金最多,達436億元,其次是新光人壽的207億元,富邦人壽則有146億元。南山人壽、凱基人壽、台壽人壽的外匯準備金也分別超過百億元。此外,資產較多的中華郵政有93億元,三商美邦、全球人壽、遠雄人壽的外匯準備金也均超過60億元。
受到台美利差衝擊,壽險公司避險工具的成本(CS、NDF)在前十個月已經達到3,263億元。若按照每月平均增加300億元的速度來推估,今年全年的避險工具成本可能超過3,800億元,創下新高紀錄。隨著近期新台幣貶值跡象的出現,壽險業開始提高避險比重,預計全年避險工具成本上看4,000億元。
上一則:招攬新血 祭出高獎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