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人壽(公)公司新聞
南山人壽認為,超高齡社會來臨的此時,更應該正向面對影響跟衝 擊,讓每一天的行動都能為未來儲存健康,邁向健康老化,擁抱百歲 人生。
南山人壽表示,民眾也許很難想像,每三秒世界上就增加一人罹患 失智症,而台灣失智症協會也發布統計資料,台灣目前逾37萬的失智 症患者,到2050年可能增加至86萬以上。
有鑑於疾病的快速發展,南山人壽自2014年起,即推出長期照顧保 險並開始推廣認識失智症,累積超過十年的時間,持續從保險本業的 商品保障及商品服務出發,結合社會各界的資源與倡議,致力打造對 失智者友善的金融環境。
2025年,在永續健康策略主軸之下,南山人壽展開跨域、跨文化的 合作,除與長年推動失智症宣導的夥伴、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持續 攜手之外,首度邀請專深耕東南亞移工教育的非營利組織One-Forty 加入共好行列,舉辦「台灣×印尼看護照顧交流學習工作坊」,期藉 由跨界的合作,擴大影響力,一同推展簡而易作的「預防三件事:簡 單學、簡單吃、簡單動」,陪伴國人迎戰失智疾病所帶來的衝擊,讓 未來 有備而來。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現金增資部分主要看股東的能力,觀察 近年來壽險發債部分也有增加,發債可以計入第二類資本,對於強化 公司的體質也有幫助。
從壽險業2024年實際籌資金額觀察,包含增資312.91億元、發債1 ,867.9億元,合計達2,180.81億元,超過2023年的1,235.3億元,並 首度超越2,000億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至8月19日,已核准發債金額1,566.4億元,加上現增70億 元,合計籌資金額達1,636.4億元,有機會追上歷史紀錄。
金管會統計,近幾年產險、壽險現金增資與發債金額,2022年壽險 現增六家、587億元,2023年三家、125.3億元,2024年五家、312.9 1億元,今年至8月19日,則為一家、70億元。
壽險發債部分,2022年未有發債、2023年為六家1,110億元、2024 年1,867.9億元,今年至8月19日,已核准六家1,566.4億元、已發行 金額765.9億元。產險則是自2022年至今年8月19日皆無發債情形。
觀察壽險今年最大籌資管道仍是來自發債,包含富邦、南山、新光 、台灣、三商美邦、全球等壽險公司,但並不是每家董事會通過發債 額度後,就立刻向保險局申請,依保險局統計,實際申請核准的發債 額度為1,566.4億元,至19日止實際已發債765.9億元。
產險現增的部分,2022年為六家985億元、2023年為七家530.9億元 、2024年為兩家47.7億元,今年至8月19日,並沒有產險現增。
分析原因,主要是產險業在度過防疫險風波後,財務回到平穩,增 資需求下降,去年僅兩家現增共47.7億元,主要是兆豐產與法巴產險 。
金管會近期推出的緊急措施,成功讓台灣壽險業暫時解除了外匯價格變動帶來的準備金「見底」危機。根據統計,六大壽險公司近一個月內共增提外匯價格準備金達2,226.1億元,加上台新、元大、遠雄與三商美邦人壽,十家壽險公司合計增提近2,550億元,有效穩定了市場信心。
具體來看,今年6月底,國泰、富邦、南山、凱基、台灣與新光等六大壽險的外匯準備金餘額為2,007億元。然而,7月底時,由於新台幣匯率小幅貶值,六大壽險合計外匯準備金減少了52億元,餘額降至1,955億元。
在這之中,南山人壽的外匯準備金餘額減少了144億元,顯示其在外匯市場上的影響較為顯著。與此同時,凱基人壽、台灣人壽與富邦人壽則分別增加了198、116與25億元,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
對於外匯準備金餘額的減少,國泰人壽解釋,主要原因是韓元、星元等貨幣對新台幣的貶值幅度更大,導致替代避險出現損失,以及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6個月天期有評價損失,收回較多準備金。儘管如此,整體水位仍然充裕,足以應對外匯波動。
新台幣匯率在第二季暴升約10%,壽險業因此承受了巨額匯損。5月份,新台幣匯率狂升6.98%,全體壽險單月淨匯損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外匯準備金幾乎燒光,僅剩188億元。
面對外匯準備金見底的局面,金管會迅速祭出救急措施,允許壽險業針對過往特定保單的責任準備金計提基準進行調整,最高可釋出40%,並得轉列為外匯準備金或稅前盈餘,這一措施讓壽險業轉危為安。
未來,壽險公司將根據新台幣匯率價位、避險工具成本率及外匯準備金餘額,彈性調整避險比率及避險工具以管理避險成本。預計今年下半年,新台幣匯率將在29.5至30元區間波動,若新台幣匯率回貶、NDF成本下降,將會擴大避險比例,以規避2026年新台幣匯率持續升值的壓力。
根據各公司提供數據,今年6月底,國泰、富邦、南山、凱基、台 灣與新光等六大壽險,外匯準備金餘額為2,007億元。7月新台幣匯率 僅小幅貶值,六大壽險合計外匯準備金減少52億元,7月底餘額降至 1,955億元。
國泰、富邦、南山、凱基、台灣和新光人壽,7月底餘額分別為35 4、542、107、222、150與約580億元。與前一個月相較,國泰人壽月 減210億元,南山人壽減少144億元,新光人壽減少約37億元;凱基人 壽、台灣人壽與富邦人壽,分別增加198、116與25億元。
新台幣匯率7月底收在29.916元,單月貶值1.4分或0.05%。國泰人 壽指出,外匯準備金餘額減少,主因有二,一是韓元、星元等貨幣比 新台幣貶更多,替代避險出現損失,其次為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 DF)6個月天期有評價損失,收回較多準備金,但整體水位仍舊十分 充足、足以因應外匯波動。
新台幣匯率第二季暴升約10%,壽險業飽受巨額匯損之苦。新台幣 匯率5月狂升6.98%,全體壽險單月淨匯損創下史上新高紀錄,外匯 準備金幾乎燒光,僅剩188億元。
眼見幾家壽險公司外匯準備金就快見底、難以因應未來可能的匯兌 風險,金管會祭出救急措施,允許壽險業可針對過往特定保單的責任 準備金計提基準進行調整,最高可釋出40%,並得轉列為外匯準備金 或稅前盈餘,因此才轉危為安。
壽險公司表示,下半年將視新台幣匯率價位、避險工具成本率及外 匯準備金餘額,彈性調整避險比率及避險工具以管理避險成本,會使 用避險工具包括SWAP、CS、NDF及一籃子貨幣Proxy等。
也有壽險高層說,預計今年下半年,新台幣匯率將在29.5至30元區 間波動,若新台幣匯率回貶、NDF成本下降,將會擴大避險比例,以 規避2026年新台幣匯率持續升值的壓力。
政府發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明確指出,金融機構應提升資產管理規模,並強化專業人才培育,以增進我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此次授證新進取得國際高標準認證的CFP及AFP理財規劃人才,更將是未來「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這項政策能否落實的關鍵。
根據國際理財顧問認證總會(FPSB)最新公布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球CFP人數達230,648人。統計至2025年6月6日止,台灣CFP有效持證人計有3,744人;AFP有效持證人計有792人,持證人數持續攀升。
2025年上半年新獲CFP及AFP初次認證者,各計有291人與98人。其中,CFP初次認證通過人數前五名機構,分別是華南銀行、南山人壽、中國信託銀行、元大銀行、元大證券以及國泰世華銀行;AFP初次認證通過人數前五名機構,分別是中國信託銀行、南山人壽、國泰人壽、台新銀行與新光人壽。此外,中國信託銀行在總認證數上表現出色,CFP持證人數位居金融業首位。
受匯率損失影響,南山人壽今年上半年自結獲利143.9億元,每股獲利(EPS)為0.9元,這一數字明顯低於去年同期的2.89元。由於這一影響,潤泰集團的潤泰全和潤泰新上半年獲利同時衰退約5成,EPS分別從去年的4.02元和1.72元下降至今年的較低水平。然而,在這個背景下,潤泰集團的「小金雞」潤德則逆勢上揚,上半年EPS達到8.51元,創下四年來新高紀錄。
潤泰家族陸續公佈半年報,其中潤泰全和潤泰新的獲利下滑主要受到南山人壽第二季獲利大減的波及。潤泰全方面,南山人壽和潤成貢獻的獲利約29.9億元,而潤泰新則挹注獲利約10億元,成為兩大獨立後純益支柱。累計上半年,潤泰全的稅後純益為41.91億元,EPS為4.02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雙雙衰退49%。
值得注意的是,潤泰全於13日成功處分桃園觀音廠的土地及廠房給群光電子,交易金額為10.6億元。這一處分利益預計對每股稅後純益貢獻度可達0.81元,並可望在第三季底至第四季入帳。
潤泰全副總經理李天傑表示,新台幣匯率已經趨於穩定,預計下半年南山人壽未實現的匯兌損失有機會回沖,這將對潤泰全和潤泰新的財報產生正面影響。
在潤泰新方面,上半年南山及潤成的獲利達32.59億元,潤泰全約4.7億元,高鑫零售0.16億元,日友0.74億元,德欣0.83億元等,累計稅後純益46.89億元,EPS為1.72元,比去年同期衰退超過5成。潤泰新協理陳柏宇分析,雖然建設、營造、潤泰全等業務獲利有所上升,但由於稅費、財務成本及其他損益等因素的減項,總體獲利仍呈現衰退。
對於潤泰集團旗下的潤德,去年已經大獲利,今年上半年財報業績依然亮眼。受裝修工程訂單滿手之惠,潤德累計營收達11.87億元,再度創下新高,EPS達8.51元,優於去年同期的6.59元,並為近四年同期第四高。
台灣知名企業潤泰集團旗下的潤德建設(6881)昨日(13日)公布第二季財報,稅後純益達6,946萬元,年增長42.4%,每股純益4.63元,表現亮眼。今年上半年,潤德建設的稅後純益累計達1.27億元,年增長39.5%,每股純益8.51元,顯示公司業務持續穩健成長。
在人事方面,潤德建設董事會宣布,原總經理盧玉璜將升任為新任董事長,原副總經理許茲榮則升任為總經理。此人事變動背後,是原董事長簡滄圳因業務繁忙而辭去董事長職務。
同時,潤泰集團另一子公司潤泰全昨日也公告了土地及廠房處分事宜。潤泰全將處分桃園市觀音區的廠房及土地,交易金額達新台幣10.6億元,預計處分利益約9億元。此次交易對象為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交易標的物包括觀音區經建一路59號廠房及三筆土地。
潤泰全上半年財報也同時公布,稅後純益為41.9億元,年增長10.2%,每股純益4.02元。潤泰全的獲利主要來自於轉投資的南山人壽挹注。
潤德建設方面,公司近年來受惠於商辦、住宅建案案量大,裝修市場需求強勁,接單情況暢旺,手頭訂單維持滿檔狀態。截至目前,今年新增訂單共八筆,新增金額約6.8億元,目前在建工程總金額約42億元,其中尚未認列合約金額約21.6億元。
潤德建設強調,公司累積多年承攬大型個案設計及工程經驗,主要客群包括商務空間、購物中心、高級住宅、學校圖書館及實驗室等。公司積極拓展藝文空間、都更建設、科技廠辦及醫療機構等其他類別,未來將積極爭取外商高科技廠辦、總部等訂單,展開更多元化的發展。
中航(2612)在剛過去的第二季度交出亮麗的財報,單季稅後純益達到3.63億元,年增長達98%,每股純益更是有1.84元。上半年累計稅後純益則為6.02億元,年增長達93.5%,每股純益3.05元。這份出色的表現,主要得益於海岬型運價的上升,以及公司第二季度出售舊船舶所帶來的獲利挹注。
在這份喜人的財報背後,中航的業務發展也顯示出強勁動力。正德公司昨日也公布了第二季度獲利2.05億元,年增長75%,每股純益0.64元;上半年累計獲利2.93億元,年增長8.5%,每股純益達到0.93元。該公司董事會更是做出了重要決策,通過訂造5艘1.75萬噸的多用途船,總造價上限為1.21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6.3億元,預計將在2027年開始交船,這將為公司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全球製鞋龍頭寶成工業(9904)在公布上半年合併財報時,由於業外認列南山人壽轉投資收益大減近21億元,使得稅後純益僅為51.48億元,年減36.2%,每股純益1.75元。面對全球經貿環境的不確定性,寶成工業仍然保持樂觀態度,強調對運動產業發展前景的正面預期。
潤泰家族陸續公布半年報,受到南山人壽第二季獲利大減波及,潤 泰全、潤泰新上半年獲利同步下降。
潤泰全方面,南山人壽及潤成貢獻獲利約29.9億元,潤泰新則挹注 獲利約10億元,為兩大純後純益支柱。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41.91億 元,EPS4.02元,雙雙比去年同期衰退49%。
不過潤泰全13日順利處分桃園觀音廠土地及廠房,由群光電子以1 0.6億元購入,處分利益對每股稅後純益貢獻度可望達0.81元,入帳 時間可望落在第三季底至第四季。
潤泰全副總經理李天傑表示,新台幣匯率已趨穩定,下半年南山認 列未實現匯兌損失有機會回沖,可望挹注潤泰全及潤泰新財報。
潤泰新方面,上半年認列南山及潤成的獲利達32.59億元、潤泰全 約4.7億元、高鑫零售0.16億元、日友0.74億元、德欣0.83億元等, 累計稅後純益46.89億元、EPS為1.72元,比去年衰退逾5成。
潤泰新協理陳柏宇分析,雖然建設、營造、潤泰全等獲利都攀升, 但因認列所得稅費用5.73億元、財務成本及其他損益3.42億元、合併 沖銷及少數股權1.65億元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22億元等減項,因此 獲利較去年同期衰退。
至於潤泰集團家族旗下高獲利小金雞潤德,去年大賺1.5個股本, 今年上半年財報仍業績大噴發,受惠裝修工程訂單滿手,累計營收達 11.87億元,再度創新高,EPS達8.51元,優於去年同期的6.59元、為 近四年同期第四高。
潤泰新昨日同步公告人事異動,由盧玉璜接任潤泰新總經理,盧玉璜資歷為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所碩士,過去為潤德室內裝修設計工程總經理,昨日同步升任為潤德董事長。
潤泰新昨公告擬開發台北市內湖區都更案,合建分配比率為地主56%~61%;建方39%~44%。潤泰新指出,該案為內湖「湖光社區第10區,距離捷運文德站約600公尺,基地面積約1,141.64坪,土地使用分區為住三土地,目前地主都更意願整合持續進行中,尚在確認地主需求,建築設計尚未完成,投資金額尚待評估。
潤德昨日同步公告,董事會通過,原總經理盧玉璜升任為潤德新任董事長,原副總經理許茲榮升任為總經理寶,潤德指出,原董事長簡滄圳因業務繁忙辭任董事長職務。
另外,潤泰雙雄之一的潤泰全昨日公告處分觀音廠土地及廠房事宜,潤泰全指出,本次處分之土地約為4,625.53坪、建物約4,570.20 坪,交易總金額為新台幣10.6億元,預計處分利益約9億元。
潤泰全此次的土地交易標的物為桃園市觀音區經建一路59號廠房及桃園市觀音區工業區段三小段土地三筆,交易對象為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潤泰全同步公布上半年財報,稅後純益為41.9億元,年增10.2%,每股純益為4.02元,主要獲利來自認列轉投資的南山人壽挹注。
潤德方面表示,近年受惠商辦、住宅建案案量大,裝修市場動能需求強勁,接單暢旺,在手訂單維持滿檔狀態,潤德指出,截至目前為止,今年新增訂單共八筆,新增金額約6.8億元,目前在建工程總金額約42億元,其中尚未認列合約金額約21.6億元,在手訂單包括高科技研發中心、台北信義區及板橋區星級飯店等。
潤德表示,公司累積多年承攬大型個案設計及工程經驗,以商務空間、購物中心、高級住宅、學校圖書館及實驗室等客群為主,並積極跨入藝文空間、都更建設、科技廠辦及醫療機構等其他類別。
潤德指出,未來將積極爭取外商高科技廠辦、總部等訂單。
本業受惠於海岬型運價上揚,再加上中航第2季出售舊的船舶獲利挹注,推升上半年的獲利較去年同期急速攀升。
另外,正德昨日公告第2季獲利2.05億元,年增75%,每股純益0.64元;累計上半年獲利2.93億元,年增8.5%,每股純益達0.93元。該公司董事會並通過訂造5艘1.75萬噸多用途船,總造價以1.21億美元為上限(約新台幣36.3億元),預計2027年開始交船。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全球製鞋龍頭寶成工業(9904)公布上半年合併財報,由於業外認列南山人壽轉投資收益大減近21億元,致稅後純益僅51.48億元、年減36.2%,每股純益1.75元。面對全球經貿環境不確定性升高,寶成仍強調,對運動產業發展前景保持正向。
台灣壽險市場熱鬧非凡,根據業界最新統計,今年前七月新契約保費總額預計將突破5,800億元,與去年同期的4,448億元相比,增長幅度超過三成,整體業績看漲。
在眾多壽險公司中,國泰人壽以1,104.1億元的新契約保費傲視群倫,年增率更達到69%,穩坐冠軍寶座。富邦人壽也不遑多讓,積極推廣分期繳及保障型商品,今年前七月新契約保費達717.9億元,年增11.1%,名列第二。
南山人壽表現亮眼,前七月新契約保費為515.2億元,排名第三,年增率13%。凱基人壽、新光人壽與台灣人壽的新契約保費分別為416.5億元、390.4億元及336.3億元,年增率分別為34.9%、23.9%及16.6%,全數均較去年同期有兩位數的成長。
進入7月份,六大壽險公司新契約保費總額為459.1億元,年增9.5%。其中,國泰人壽以150.7億元的新契約保費,成為唯一單月破百億的壽險公司。國泰人壽7月的投資型商品銷售強勁,新契約保費月增率達83%,主要受益於6月新增標的IPO帶動通路銷售,上半年外溢保單新契約保費達143億元,持續領先業界。
富邦人壽7月新契約保費為88.9億元,南山人壽則為60.1億元,凱基、新光與台灣人壽的新契約保費分別為49億元、41.6億元與68.8億元。
展望未來,壽險業界普遍認為,今年前七月新契約保費總額將超過5,8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幅度可望超過三成,展現出市場對壽險產品的熱情與信心。
據各公司公告資訊,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前七月新契約保費破1,100 億元、高達1,104.1億元奪下冠軍,年增率飆至69%;富邦人壽積極 強化分期繳及保障型商品推動,今年前七月新契約保費717.9億元居 次,年增11.1%;南山人壽前七月新契約保費515.2億元排名季軍、 年增13%。
凱基人壽、新光人壽與台灣人壽,今年前七月新契約保費分別為4 16.5億元、390.4億元及336.3億元,年增各34.9%、23.9%及16.6% 。換言之,今年前七月六大壽險公司的新契約保費,全數較去年同期 兩位數增長、業績暢旺。
單看7月六大壽險新契約保費459.1億元、年增9.5%。其中,國泰 人壽7月新契約保費150.7億元,為六大壽險裡唯一破百億元的壽險公 司,國泰人壽7月投資型商品強勁成長,投資型新契約保費月成長83 %,主因為6月新增標的IPO帶動通路銷售力道,且上半年外溢保單新 契約保費達143億元,持續領先業界。
富邦人壽7月新契約保費88.9億元,南山人壽為60.1億元,凱基、 新光與台灣人壽新契約保費分別為49億元、41.6億元與68.8億元。
壽險業者估計,今年前七月全體壽險新契約保費估破5,800億元, 較去年同期增長幅度可望超過三成。
據各公司統計,國泰人壽7月新契約保費收入150.7億元,年增17%,累計前七月新契約保費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達1,104.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9%,金額與年增率均為六大壽險之冠。
以險種來看,國壽前七月利變型商品年成長123%,投資型商品年成長70%。7月投資型商品新契約保費達76.6億元,月增83%,國壽表示,主因6月新增標的IPO帶動通路銷售力道,提供客戶更多資產配置選擇。
富邦人壽7月新契約保費收入88.9億元,小幅年減1.5%,累計前七月新契約保費收入達717.9億元,在六大壽險裡居次,較去年同期成長11%。富邦人壽積極強化分期繳及保障型商品推動,帶動累計前七月新契約等價保費收入(FYPE)達344億,年增14%。
南山人壽7月新契約保費收入60億元,年增2%,累計前七月新契約保費收入達515億元,年成長13%,南山人壽表示,公司以投資型年金、理財型及高保障商品為銷售主力,加上持續推出符合國人醫療照護需求商品,醫療險商品動能穩健。
凱基人壽7月新契約保費收入49億元,累計前七月新契約保費收入達416.6億元,年成長34.9%,以險種來看,凱基壽前七月利變型商品年成長27.7%,投資型商品年成長105.2%。
新光人壽7月新契約保費收入41.6億元,年增42.3%,累計前七月新契約保費收入達390.5億元,年成長23.9%,將持續優化商品結構,累積新契約CSM。
台灣人壽7月新契約保費收入68億元,年成長高達100.8%,單月成長率居六大壽險之冠,累計前七月達334億元,年成長16.4%。台壽表示,7月業績表現亮眼,主要受惠公司持續深化通路經營與商品布局策略,透過通路支援、提升專業賦能,與主要銀行及經代通路深化策略合作關係,透過激勵措施與數位賦能,提升業務員通路產能,加上推出多元化保險商品,滿足不同通路屬性與差異化客戶需求。
台灣五大壽險公司7月的獲利情況已經揭曉,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國泰、富邦、南山、凱基與台灣人壽等五大壽險公司,在7月份共賺進了165.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獲利,年減幅達到47%。然而,在經常性收益的支撑下,這些公司的獲利逐漸恢復成長勢頭。
其中,富邦人壽在7月份的稅後純益達到59.3億元,主要來源於國內股票股息收入、利息收入以及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及基金配息收入。累計稅後純益為304.8億元。富邦人壽表示,7月份台股加權指數大漲約1,287點,正值台股除息旺季,公司把握時機實現資本利得及股息收入。此外,美國公債利率反彈,富邦人壽增加配置並保留充足現金,以應對後續市況變化。
國泰人壽在7月份的稅後純益為42.5億元,獲利穩定主要得益于資本利得和經常性收益的挹注。累計獲利達到230.4億元。7月份,隨著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達成初步協議、美股財報表現亮眼及全球AI需求持續強勁,國內外股市走揚,國泰人壽進行波段操作,並在股息收入挹注經常性收益的背景下,帶動整體績效。
凱基人壽在7月份受益於股利收入和股票獲利的實現,單月稅後獲利達到38.18億元,累計稅後獲利為48.89億元。台灣人壽7月份的稅後純益為17.42億元,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為89.58億元,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主要原因是今年以來美元重挫8.7%導致匯兌損失增加。南山人壽7月份的稅後純益為7.9億元,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為151.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光人壽因併入台新金控,並未公布7月份及前七月的獲利數字,但估計7月份的稅後淨損約為3億元。
台灣股市在7月份的表現亮眼,受到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達成初步協議、美股財報表現強勁以及全球對AI技術的需求持續增長的影響,國內出口強勁,進而帶動股市走揚。台股加權指數在7月份大漲約1,287點,同時台股除息旺季也為壽險業帶來可觀的獲利挹注。
根據統計,台灣五大壽險公司在7月份的合計稅後純益達到165.3億元,累計前七月則賺進了825.47億元,雖然較去年同期減少逾六成,但整體表現仍屬穩定。在7月份的單月表現中,富邦人壽以59.3億元的稅後純益奪得冠軍,國泰人壽以42.5億元位居第二,凱基人壽則以38.18億元排名第三。其他依序為台灣人壽的17.42億元和南山人壽的7.9億元。
在累計前七月的表現方面,富邦人壽以304.8億元的稅後純益領先,國泰人壽以230.4億元位居第二,南山人壽則以151.8億元排名第三。台灣人壽以89.58億元、凱基人壽以48.89億元分居第四和第五位。值得注意的是,新光人壽因合併原因,其7月份的經營績效只計算了合併基準日(7月24日)後的八天,其稅後獲利為18億元,這主要歸功於股利收益和資本利得操作的穩定。
其中,南山人壽在7月份的稅後純益為7.9億元,在五大壽險公司中排名第五,但累計前七月的表現也相當亮眼,以151.8億元的稅後純益位居第三。這顯示南山人壽在市場競爭中仍能保持穩定的成長,並在整體壽險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南山人壽積極應對「長壽風險」挑戰
隨著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疾病」、「長照」以及「長壽風險」等多元挑戰,南山人壽洞察社會需求,推出全新產品「南山人壽御享樂活利率變動型還本終身保險(定期給付型)」,幫助民眾提前規劃退休生活,建構穩健的財務規劃。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由於長壽風險、通膨與勞保年改等因素,國人平均退休金需求約需1,400萬元。南山人壽作為保險領導品牌,不僅關注市場趨勢,更積極推出創新商品及服務,以滿足社會各階層的保障需求。
南山人壽於2025年首度參展「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透過各項活動鼓勵民眾積極進行退休規劃。此次推出的「御享樂活利變還本終身保險」具有五大特色,包括:
1. 最高可投保至59歲,根據客戶規劃之退休年齡自由選擇。
2. 壽險保障長期累積,並提供資產增值機會。
3. 自選三種退休年齡,提供保險年齡達55歲、60歲或65歲之生存還本保險金給付起始年齡。
4. 提供生存還本保險金與增值回饋分享金兩筆金流,給付周期可選擇「年給付型」或「月給付型」。
5. 高額投保享有高保額折扣,最高可達4%保費折扣。
以40歲男性投保該保單,基本保額92萬元,選擇65歲為生存還本保險金給付起始年齡,繳費期間2年期,年繳保費約為2,639,885元。在增值回饋分享金選擇以現金給付方式每年給付的情況下,保單第25年度末可領取約253,034元,平均每月可補充退休金約2萬元。
統計五大壽險7月表現,以富邦人壽奪冠、單月稅後純益59.3億元,國泰人壽42.5億元居次,凱基人壽38.18億元位居第三,後續依序為台灣人壽稅後純益17.42億元、南山人壽7.9億元。累計前七月表現,依序為富邦人壽稅後純益304.8億元、國泰人壽230.4億元、南山人壽151.8億元、台灣人壽89.58億元、凱基人壽48.89億元。
新光人壽因合併原因,只計入合併基準日(7月24日)後,共八天的經營績效,其稅後獲利(7月24日至31日)為18億元,主要是因股利收益進帳及資本利得操作穩定所致。
台灣在今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除了要應對「疾病」與「長照」風險外,活得比預期還久的「長壽風險」也成為民眾必須審慎思考的新風險。南山人壽為此推出「南山人壽御享樂活利率變動型還本終身保險(定期給付型)」,協助國人建構穩健的退休財務規劃,讓民眾為自己的退休樂活人生提前部署。
根據調查,受到長壽風險、通膨與勞保年改等影響,國人平均退休金需求約為1,400萬元。作為保險領導品牌,南山人壽前瞻社會需求,持續推出符合社會所需的創新商品及服務。南山人壽除在2025年首度參展「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透過各項活動設計鼓勵國人提前進行退休規劃,更推出「南山人壽御享樂活利率變動型還本終身保險(定期給付型)」。
南山人壽御享樂活利變還本終身保險具有五大特色,第一,依客戶規劃之退休年齡,最高可投保至59歲;第二,壽險保障長期累積且資產增值;第三,自選三種退休年齡(提供保險年齡達55歲╱60歲╱65歲之生存還本保險金給付起始年齡),退休時間可視自身需求於投保時選擇,最長領到保險年齡達99歲之保單周年日;第四,提供生存還本保險金+增值回饋分享金兩筆金流,民眾可依個人規劃,自行選擇「年給付型」或「月給付型」的給付周期;第五,高額投保另享有高保額折扣,最高可享4%保費折扣。
以40歲男性投保該保單,基本保額92萬元,選擇生存還本保險金給付起始年齡為65歲為例,繳費期間2年期,表定年繳保費為2,749,880元,在首、續期轉帳扣繳及高保額享有保費折減後,折扣後年繳保費為2,639,885元,假設各年度宣告利率皆為2.65%不變,且增值回饋分享金在保險年齡65歲前選擇以「購買增額繳清保險基本保額」,保險年齡達65歲起選擇以現金給付方式每年給付,於保單第25年度末可領取約253,034元,約當平均每月可補充2萬元的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