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0960-550-797 LINE的ID LINE的ID:@ipo888 歡迎加入好友

壓力鍋在不對的時機引爆 |台灣電力

台電股價速覽 (公)
股票名稱 報價日期 今買均 買高 昨買均 實收資本額
台電 2025/11/14 4 4.2 3.9 479,900,000,000元
統一編號 董事長 今賣均 賣低 昨賣均 詳細報價連結
03795904 曾文生 6 6 6 詳細報價連結
蔡政府昨(27)日電價調漲8.4%,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漲幅更高達15%,一口氣突破3%限制。對於政府終於願意讓電價回歸市場機制應給予鼓勵,但這也正是政府長期用「看得見的手」掌控電價,終究「積勞成疾」,也造成這次的「電價壓力鍋」選在通膨最嚴重、最差時機引爆。

政府上次調漲電價在2018年4月,之後連續四年讓電價鎖死在每度平均2.6253元。然而,難道這段期間內台灣沒有出現燃料成本高漲、台電財務危險、電力使用公平性問題?

實際上,電價審議會這四年來忽視電價公式,頻頻用「疫情紓困」、「穩定物價」、「豪雨成災」等非公式化因素凍漲電價。台電去年10月及今年3月已因中油連續調漲發電業然氣價格,以及俄烏戰爭開打,國際油價衝上每桶百美元,就已舉手求救,最終卻只換到「連七凍」及「電價蓋牌」的結果。

壓了四年的「電價壓力鍋」這次終於因國際燃料價格太高而引爆了。但如今5月CPI已飆升至3.39%,遠超「通膨警戒線」;雖然官員稱此次調漲對CPI影響只有0.043個百分點,但在預期心理作祟及供應鏈成本轉嫁,通膨效應恐遠大於預估。

其次,這次漲電價是為了讓台電財務續命,但實際上僅挹注台電近300億元,更無法扭轉今年底虧損1,000億元的財務黑洞。綜觀分析,理應要兼顧物價跟台電財務的方案,其實是兩端都無法兼顧。

倘若,政府過去四年能按電價公式浮動調整,就不會到如今走投無路,不得不讓產業被迫「劫富濟貧」承受15%的「懲罰性漲價」,也不用因台電虧損過大而失去對國際燃料的抗壓性,更不會老百姓因物價最痛苦的時機選擇「雨天收傘」。

與我聯繫
captcha 計算好數字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