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員工認股的風險與機會?當公司股東好嗎?
文章發表於 2024/6/4看到網友的提問:朋友家人任職的公司開放員工認購股票,過去每年公司也都會發股息,
總計所領的股息也已超過購入成本。
這家公司是一間傳產公司,本身也並未上市櫃,買這種未上市公司的股票,
要如何得知公司營運狀況、股價、股利等資訊?
未來若想出售又要循何種管道?
這篇文章來回答這些問題
員工認股是什麼?
在今日的經濟環境中,許多公司為了維繫關鍵人才或激勵員工,會提供所謂的「員工認股選擇權(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ESOP)」。
這種措施允許員工以低於市場價格購入公司股票,從而直接參與公司的成長與獲利。
員工認股選擇權的意義與操作
在台灣,許多公司開放員工認購股票,成為公司股東之一。這種做法稱為員工認股選擇權(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ESOP)。
透過員工認股,員工不僅能分享公司的盈利,還能實際參與公司的成長,這對於激勵員工和公司共同發展是一種雙贏策略。
這不僅使員工能享有公司的成長成果,還能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工作。
然而,投資未上市公司的股票存在一定的風險。未上市公司的股票價值波動較大,且缺乏公開市場的透明度。若公司成功上市或被併購,員工手中的股票價值可能大幅提升。
例如昇佳電子(股票代號:6732)於2020年6月8日以498元的價格掛牌上櫃。早期認購股票的員工收益翻數十倍。
但若公司未能成功上市或結束營業,員工手中的股票可能變得一文不值。
員工認股選擇權的基本要素
員工認股選擇權並不像公開市場買賣股票一樣採用自由交易,
它更像一種「契約」——賦予員工在特定時間內,以特定價格,購買特定標的與數量的權利。
授與日(Grant Date):授權員工選購股票的日期。
生效日(Vesting Date):員工可行使選擇權的日期。
到期日(Expiration Date):選擇權失效的日期。
行使價格(Exercise Price):員工購買股票的價格。
舉例來說,一家公司可能允許員工在三年內以每股10元的價格購買10張公司股票。
上市公司與未上市公司的認股風險差異
上市公司:
透明度高:公司的財報、股價、股利等資訊都是公開透明的,員工可以很容易評估股票的價值,風險相對較低。
流動性好: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在公開市場上自由買賣,變現能力強。
未上市公司:
資訊不透明:公司的營運狀況、財務數據等資訊不容易取得,員工難以評估股票的真實價值。
價值浮動大:股票價值波動大,而且能否成功上市還不確定。
潛在高收益:如果公司成功上市或被併購,股票價值可能會大幅增加。
員工認股特殊考量因素
出場定義:公司怎麼定義「出場」?是指公司上市還是被併購?
條件限制:行使選擇權的條件、數量與年限的限制。
轉讓與繼承:股票能不能轉讓或繼承?如果員工離職或去世,股票的處理方式是什麼?
離職處理:離職或被資遣後,選擇權能不能保留?需要在多久內行使選擇權?
拋售條件:股票的拋售條件是什麼?能不能在內部或外部市場上出售?
如何獲取未上市公司的營運信息
為了充分了解投資的未上市公司,員工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增加透明度:
參與股東大會,直接從公司高層獲取第一手資料。
關注公司內部發布的財務報告和業務更新。
與公司的財務顧問或股權管理部門保持良好溝通。
未來如何出售這些未上市股票
未上市公司的股票通常不易流通。
一種常見的賣出方式是通過公司內部安排的股權回購計劃,或者是在私人市場上找到願意購買的投資者。
例如,如果某員工從一家未上市的製藥公司購入股票,而該公司後來開發出了一款成功的新藥,
則其股票的價值可能會隨著公司價值的提升而增加,此時員工可以透過私人市場以較高價格出售所持股份。
私人市場:未上市股票的交易通常不是透過證券商,而是透過盤商(交易平台)進行。
盤商會從賣方手中收購股票後再轉手賣給買方,交易過程並不像證交所那樣公開透明。
因此,在選擇盤商時,必須特別注意其誠信度。
推薦 IPO贏家未上市股票
儘管未上市公司股票可能具有潛在的高回報,但由於許多公司無法順利完成IPO,這使得這些股票的流動性和變現能力變得較差。
常見問題及答案
什麼是員工認股選擇權? 員工認股選擇權是公司給員工的一種特別福利,允許員工以特定價格購買公司股票,成為公司股東,享受公司成長的成果。
未上市公司的員工認股選擇權風險有哪些? 未上市公司的資訊不透明,股票價值波動大,存在無法上市或被併購的風險,最終可能無法變現。
如何選擇可靠的盤商進行未上市股票交易? 選擇盤商時需注意其誠信度,交易價格是否合理,股票股款交割與股權登記等手續是否確實完成。IPO贏家未上市股票是值得推薦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