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商銀(公)公司新聞
三信商銀商務金融中心設立是以加強服務中小企業為起點,致力開發各種中小企業客戶,提供適當的金融服務予有資金需求之中小企業,就有資金需求且有發展前景之中小企業,提供適當的資金,協助中小型企業成長。
在現有優良資產品質及獲利能力等基礎上,持續強化競爭力,將本行小而美、以小搏大的經營實力及影響力充分發揮出來。
三信商銀表示,承作之授信產品有信保貸款、信用貸款、機器及不動產擔保融資等四大類。
其中以信保貸款授信餘額占比最高,機械融資次之,其中機械融資為本中心最具競爭力之產品,已協助中小企業購置數千台的CNC機械設備。致力於「作為中小企業最強力的後盾」的本土銀行。
依據不同客戶資金需求,規格化設計多種中小企業「得意金」貸款專案產品,以專業行銷服務、專責徵信審查及專案分工制度,縮短徵授信作業時程。提供中小企業最快速、便捷的融資管道。
在現有優良資產品質及獲利能力等基礎上,持續強化競爭力,將本行小而美、以小搏大的經營實力及影響力充分發揮出來。
三信商銀表示,承作之授信產品有信保貸款、信用貸款、機器及不動產擔保融資等四大類。
其中以信保貸款授信餘額占比最高,機械融資次之,其中機械融資為本中心最具競爭力之產品,已協助中小企業購置數千台的CNC機械設備。致力於「作為中小企業最強力的後盾」的本土銀行。
依據不同客戶資金需求,規格化設計多種中小企業「得意金」貸款專案產品,以專業行銷服務、專責徵信審查及專案分工制度,縮短徵授信作業時程。提供中小企業最快速、便捷的融資管道。
銀行是「燒錢」產業?銀行局副局長邱淑貞表示,銀行是高度資本行業,尤其國際間對銀行資本要求日益提高,如部分國內信合社轉制的商銀已規劃要上市櫃、業者間合作或合併等方式,透過公眾市場籌資或擴大規模,才能維持市場競爭力。
邱淑貞表示,已有信合社轉制的商銀向銀行局報告未來上市櫃的計劃,但因涉及未上市櫃股價及公司營運,銀行局暫不能公布銀行名稱,但相信這些銀行遲早都會面臨上市櫃或合併等問題。銀行局也評估,若台灣經濟成長率趨緩,一些企業若還款延遲或有困難,造成銀行逾放攀高時,中小型的銀行增資壓力會更大。
目前國內信合社轉制成的商銀還有5家,即陽信銀行、板信銀行、三信銀行、華泰銀及瑞興銀行,都尚未上市櫃,也未加入金控,其中瑞興銀曾對外表示有意願上市櫃,其他銀行則陸續表示可能會併購來擴大規模。
邱淑貞表示,銀行是高資本行業,即資本額會比其他行業高,銀行的大股東若口袋不夠深,很難因應後續不斷的增資需求;若銀行因為股東無法增資,業務規模就無法擴大,也會面臨市場的壓力。
同時股東若一直增資,卻無法得到合理的投報率,後續也會失去增資意願,邱淑貞表示,因此銀行也希望上市櫃,透過大眾資金來強化資本。
據銀行局資料顯示,到去年9月底,國銀平均資本適足率已達12.67%,第一類資本適足率,即普通股及可作為類股本的工具,全體銀行比率也有10.08%,都高於國際要求,但信合社轉制的商銀在第一類資本及平均資本適足率上,會稍稍低於平均值,銀行局即會希望銀行能逐步強化,才能增加承受風險的能力。
金管會也一再鼓勵金融機構,尤其是國內銀行能再進一步整併,擴大規模,但銀行局發展,國外銀行的大股東若發現銀行因為規模小,不利競爭,再增資投報率低的話,就會考慮賣出股份或推動合併,但在台灣市場上,銀行大股東較不願意賣出經營權,因此較難推動併購。
但銀行局評估,中小型銀行已逐步感受資本要求的壓力,且規模不夠大,也不利於獲利,預估未來會逐步出現上市櫃及整併的風潮。
邱淑貞表示,已有信合社轉制的商銀向銀行局報告未來上市櫃的計劃,但因涉及未上市櫃股價及公司營運,銀行局暫不能公布銀行名稱,但相信這些銀行遲早都會面臨上市櫃或合併等問題。銀行局也評估,若台灣經濟成長率趨緩,一些企業若還款延遲或有困難,造成銀行逾放攀高時,中小型的銀行增資壓力會更大。
目前國內信合社轉制成的商銀還有5家,即陽信銀行、板信銀行、三信銀行、華泰銀及瑞興銀行,都尚未上市櫃,也未加入金控,其中瑞興銀曾對外表示有意願上市櫃,其他銀行則陸續表示可能會併購來擴大規模。
邱淑貞表示,銀行是高資本行業,即資本額會比其他行業高,銀行的大股東若口袋不夠深,很難因應後續不斷的增資需求;若銀行因為股東無法增資,業務規模就無法擴大,也會面臨市場的壓力。
同時股東若一直增資,卻無法得到合理的投報率,後續也會失去增資意願,邱淑貞表示,因此銀行也希望上市櫃,透過大眾資金來強化資本。
據銀行局資料顯示,到去年9月底,國銀平均資本適足率已達12.67%,第一類資本適足率,即普通股及可作為類股本的工具,全體銀行比率也有10.08%,都高於國際要求,但信合社轉制的商銀在第一類資本及平均資本適足率上,會稍稍低於平均值,銀行局即會希望銀行能逐步強化,才能增加承受風險的能力。
金管會也一再鼓勵金融機構,尤其是國內銀行能再進一步整併,擴大規模,但銀行局發展,國外銀行的大股東若發現銀行因為規模小,不利競爭,再增資投報率低的話,就會考慮賣出股份或推動合併,但在台灣市場上,銀行大股東較不願意賣出經營權,因此較難推動併購。
但銀行局評估,中小型銀行已逐步感受資本要求的壓力,且規模不夠大,也不利於獲利,預估未來會逐步出現上市櫃及整併的風潮。
為擴大服務臺中市大肚區企業及民眾,三信商業銀行大肚分行昨(27)日盛大開幕,由董事長廖松岳、副總經理邱榮賢、大肚分行經理楊典龍,共同主持剪綵儀式及開幕茶會,現場嘉賓雲集,熱鬧非凡。這是繼4月高雄市橋頭分行開幕後所設立的第28個據點。
三信商銀董事長廖松岳表示,將秉持百年來「誠信、創新、親切、服務」的經營理念,繼續深耕及拓展各項業務領域,提供客戶多樣化的金融服務,並勉勵同仁以「以客為尊、用心服務」的精神,和客戶維持良好關係,遵循「客戶不分大小,服務都要做到最好」的熱忱服務客戶,和客戶做好厝邊,當一輩子的好朋友。三信商銀大肚分行電話(04)2693-0289。(蔣佳璘)
三信商銀董事長廖松岳表示,將秉持百年來「誠信、創新、親切、服務」的經營理念,繼續深耕及拓展各項業務領域,提供客戶多樣化的金融服務,並勉勵同仁以「以客為尊、用心服務」的精神,和客戶維持良好關係,遵循「客戶不分大小,服務都要做到最好」的熱忱服務客戶,和客戶做好厝邊,當一輩子的好朋友。三信商銀大肚分行電話(04)2693-0289。(蔣佳璘)
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商銀案昨天宣告失敗,三信大股東間意見不一,以及國票金大股東受限產金分離、影響併購動能,是公開收購失敗的兩大關鍵因素。
金管會宣布重啟公開收購推整併政策後,國票金率先啟動公開收購,目標鎖定三信,但出師不利,一開始就傳出三信經營階層及部分大股東反併購聲浪,顯示三信大股東間意見未完全整合。
國票金在決定公開收購之前,也跟三信主要大股東協商過,但後來大股東間又有不同意見,讓國票金的公開收購走的很不順,是失敗關鍵因素之一。
另一關鍵因素則是,國票金大股東受限產金分離政策,持股比率難再突破10%,大股東旺旺集團有注資能力,卻無法注資,多少也影響國票金的併購能量。
金管會宣布重啟公開收購推整併政策後,國票金率先啟動公開收購,目標鎖定三信,但出師不利,一開始就傳出三信經營階層及部分大股東反併購聲浪,顯示三信大股東間意見未完全整合。
國票金在決定公開收購之前,也跟三信主要大股東協商過,但後來大股東間又有不同意見,讓國票金的公開收購走的很不順,是失敗關鍵因素之一。
另一關鍵因素則是,國票金大股東受限產金分離政策,持股比率難再突破10%,大股東旺旺集團有注資能力,卻無法注資,多少也影響國票金的併購能量。
金管會重啟以公開收購推整併後的首例—國票金收購三信商銀案,昨(17)日宣告失敗。
金管會表示,公開收購是市場機制,無所謂敵意或惡意,成就成,不成就不成,代表這機制是公平、透明、可行,後續還會有相關案件。
為鼓勵金融機構整併,金管會重啟公開收購,國票金決定透過公開收購方式,投資三信商銀51%股權案,成為首例,昨天是最後收購日,未能成功完成收購。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公開收購是市場機制,國票金收購三信失敗,證明並沒有所謂的惡意併購或敵意併購,金管會只是多提供一項市場機制進行整併,成就成,不成就不成,也代表這個機制是公平、透明且可行的。
至於重啟公開收購後首例失敗,是否顯示金融機構透過公開收購推整併,仍有一定的難度?
金管會官員表示,每個案件情況都不同,公開收購提供另一種機制,收購到某種程度,價格會提高,對小股東也是好事。
金管會官員表示,國外很多公開收購的案件是不成功的,金管會鼓勵金融整併,但公開收購若不成,也不要勉強。
在金管會宣布重啟公開收購推動「民民併」後,國票金率先採用公開收購來整併,首例雖失敗,但隨後元大金宣布併購大眾銀行,金融市場已掀起一股整併風潮,後續還會有公開收購及一般併購案件出現。
金管會表示,公開收購是市場機制,無所謂敵意或惡意,成就成,不成就不成,代表這機制是公平、透明、可行,後續還會有相關案件。
為鼓勵金融機構整併,金管會重啟公開收購,國票金決定透過公開收購方式,投資三信商銀51%股權案,成為首例,昨天是最後收購日,未能成功完成收購。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公開收購是市場機制,國票金收購三信失敗,證明並沒有所謂的惡意併購或敵意併購,金管會只是多提供一項市場機制進行整併,成就成,不成就不成,也代表這個機制是公平、透明且可行的。
至於重啟公開收購後首例失敗,是否顯示金融機構透過公開收購推整併,仍有一定的難度?
金管會官員表示,每個案件情況都不同,公開收購提供另一種機制,收購到某種程度,價格會提高,對小股東也是好事。
金管會官員表示,國外很多公開收購的案件是不成功的,金管會鼓勵金融整併,但公開收購若不成,也不要勉強。
在金管會宣布重啟公開收購推動「民民併」後,國票金率先採用公開收購來整併,首例雖失敗,但隨後元大金宣布併購大眾銀行,金融市場已掀起一股整併風潮,後續還會有公開收購及一般併購案件出現。
國票金控公開收購三信商銀破局。國票金昨(17)日公告,收購期間已於昨日下午5時截止,實際總應賣數量為8,301萬股,未達公開收購案下限2.56億股。本次三信銀股票公開收購案宣告失敗。
國票金指出,未來在投資策略方面仍將持續尋求合適併購標的,包括商業銀行或產壽險等其他類型金融機構,都在評估範圍內。
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銀股票,為金管會「金石計畫」裡開放金融業公開收購的首例。國票金坦言,此案並未成功,還是卡在「聘金」談不攏。
依三信銀今年股東會年報顯示,近6萬6,000名股東中,前120名大股東持股即占49%,部分三信銀大股東一再希望國票金提高收購價格,甚至提出每股20元以上的要求。
但國票金所訂每股17.8元含權息的公開收購價格,不但接近會計師評估合理價值區間上限,且股價淨值比1.32倍,比目前上市的九家銀行都高,國票金的收購價格是合理且相當有誠意,不願再提高價格。
國票指出,惠譽信評日前發布訊息,認為「三信銀的獲利能力及資本水準皆較國票金低,國票金若成功收購三信商銀,可能對國票金的信用評等產生負面影響,造成信評調降的壓力」,國票金收購三信銀完成後須忍受短期內對財務的衝擊,這也是國票金不願再調高收購價格的另一原因。雙重因素讓國票金決定,為了不影響公司13萬股東權益,不再調高公開收購價格,以致多數三信銀大股東最終並未參加應賣。
國票金指出,未來在投資策略方面仍將持續尋求合適併購標的,包括商業銀行或產壽險等其他類型金融機構,都在評估範圍內。
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銀股票,為金管會「金石計畫」裡開放金融業公開收購的首例。國票金坦言,此案並未成功,還是卡在「聘金」談不攏。
依三信銀今年股東會年報顯示,近6萬6,000名股東中,前120名大股東持股即占49%,部分三信銀大股東一再希望國票金提高收購價格,甚至提出每股20元以上的要求。
但國票金所訂每股17.8元含權息的公開收購價格,不但接近會計師評估合理價值區間上限,且股價淨值比1.32倍,比目前上市的九家銀行都高,國票金的收購價格是合理且相當有誠意,不願再提高價格。
國票指出,惠譽信評日前發布訊息,認為「三信銀的獲利能力及資本水準皆較國票金低,國票金若成功收購三信商銀,可能對國票金的信用評等產生負面影響,造成信評調降的壓力」,國票金收購三信銀完成後須忍受短期內對財務的衝擊,這也是國票金不願再調高收購價格的另一原因。雙重因素讓國票金決定,為了不影響公司13萬股東權益,不再調高公開收購價格,以致多數三信銀大股東最終並未參加應賣。
國票金控公開收購三信商銀案,將於8月17日截止,只剩最後二個營業日。市場傳聞,雙方目前已陷入價格角力戰,部分三信大股東找上國票金控,要求調高收購價格至每股20元以上,並表示只要收購價格調高為20元,至少有25%以上大股東,立即辦理應賣。
對此,國票金控發言人邱銘恩昨日表示,收購案能否成功關鍵點,確實就在價格,近幾周,的確有幾派三信大股東與國票金協商,希望爭取調高收購價格。但國票金控訂每股17.8元含權息的公開收購價格,是委由勤業眾信進行股權價值分析,並經嚴謹的評估程序而訂定,並已接近合理價值區間上限,很難再調高價格。
據悉,國票金不會再延長收購期間,公開收購是否成功,下周一就見真章。
邱銘恩指出,惠譽信評日前發布評等結果顯示,三信銀的獲利能力及資本水準,皆較國票金低,國票金若完成收購,未來可能對國票金的信用評等產生負面影響,因三信商銀資本適足率在國銀中,明顯偏弱,去年三信銀被中華信評公司評等為tw BBB+,較國票金差約二~三級,國票金收購三信銀後,須忍受短期內對財務的衝擊,這也是國票金不可能再調高收購價格的原因。
近來台股大跌,金融股股價屢創近期新低,股價普遍低於每股淨值,邱銘恩表示,三信銀希望調高價格與市場走勢背道而馳,股價有一定的市場行情,合理性也有一定的衡量與判斷標準。目前上市的九家銀行中,股價超過20元的只有京城銀行一家,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商銀每股17.8元,合理且相當有誠意,國票金控無法附和某些大股東任意調高價格,請三信銀股東理解,請把握最幾天機會踴躍參與應賣。
對此,國票金控發言人邱銘恩昨日表示,收購案能否成功關鍵點,確實就在價格,近幾周,的確有幾派三信大股東與國票金協商,希望爭取調高收購價格。但國票金控訂每股17.8元含權息的公開收購價格,是委由勤業眾信進行股權價值分析,並經嚴謹的評估程序而訂定,並已接近合理價值區間上限,很難再調高價格。
據悉,國票金不會再延長收購期間,公開收購是否成功,下周一就見真章。
邱銘恩指出,惠譽信評日前發布評等結果顯示,三信銀的獲利能力及資本水準,皆較國票金低,國票金若完成收購,未來可能對國票金的信用評等產生負面影響,因三信商銀資本適足率在國銀中,明顯偏弱,去年三信銀被中華信評公司評等為tw BBB+,較國票金差約二~三級,國票金收購三信銀後,須忍受短期內對財務的衝擊,這也是國票金不可能再調高收購價格的原因。
近來台股大跌,金融股股價屢創近期新低,股價普遍低於每股淨值,邱銘恩表示,三信銀希望調高價格與市場走勢背道而馳,股價有一定的市場行情,合理性也有一定的衡量與判斷標準。目前上市的九家銀行中,股價超過20元的只有京城銀行一家,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商銀每股17.8元,合理且相當有誠意,國票金控無法附和某些大股東任意調高價格,請三信銀股東理解,請把握最幾天機會踴躍參與應賣。
針對惠譽信評7月底發布的國票金控最新評等結果,維持與去年相同的A+,但卻指出如果國票金完成收購三信商銀,對未來信用評等可能產生負面影響,對此國票金強調,收購三信商銀主要是基於長期經營綜效考量,收購後的立即衝擊應是「必須忍受的短痛」。
惠譽信評最新發佈的國票金信評結果,維持與去年同樣的A+,但在說明中指出,未來國票金如果完成收購三信商銀,可能會對國票金的信用評等產生負面的影響。
惠譽信評主要是認為三信商銀的獲利能力以及資本水準,均較國票金來得低,如果國票金收購三信商銀之後,在策略執行方面遭逢到阻礙,可能造成集團整體獲利能力下降,長期而言,惠譽指出,這個收購計劃可能進一步侵蝕國票金的信用狀況,對國票金的評等產生壓力。
國票金是在今年6月25日公告公開收購三信商銀股權,並向金管會證期局申報,依公告收購日期為104年6月29日起至8月17日止,只剩最後5個營業日。
國票金針對惠譽信評的評等說明內容強調,三信商銀資本適足率在本國銀行中明顯偏弱,去年三信商銀在中華信評的評等為twBBB+,較國票金差了約2∼3級,因此,針對三信商銀收購完成後可能對國票金整體資本及財務造成影響,原本就已在預期中,故在這次的公開收購價格上已考量三信商銀信用評等對國票金的可能影響。
國票金進一步指出,這次的收購價格高於三信商銀首季淨值逾3成的溢價比率,實已達到能出價的最高限度,但回歸到收購三信商銀的計畫,主要是著眼於未來的長期經營綜效,對於收購後的立即衝擊,應是必須忍受的短痛。
據了解,鑑於惠譽信評對國票金收購三信商銀一案發出警語,國票金內部也審慎研議及評估收購後對集團整體聲譽、財務的實質影響,以及信評可能調降造成的壓力,但有關此案是否會影響目前正在最後衝刺的公開收購狀況,國票金強調暫不表示意見。
惠譽信評最新發佈的國票金信評結果,維持與去年同樣的A+,但在說明中指出,未來國票金如果完成收購三信商銀,可能會對國票金的信用評等產生負面的影響。
惠譽信評主要是認為三信商銀的獲利能力以及資本水準,均較國票金來得低,如果國票金收購三信商銀之後,在策略執行方面遭逢到阻礙,可能造成集團整體獲利能力下降,長期而言,惠譽指出,這個收購計劃可能進一步侵蝕國票金的信用狀況,對國票金的評等產生壓力。
國票金是在今年6月25日公告公開收購三信商銀股權,並向金管會證期局申報,依公告收購日期為104年6月29日起至8月17日止,只剩最後5個營業日。
國票金針對惠譽信評的評等說明內容強調,三信商銀資本適足率在本國銀行中明顯偏弱,去年三信商銀在中華信評的評等為twBBB+,較國票金差了約2∼3級,因此,針對三信商銀收購完成後可能對國票金整體資本及財務造成影響,原本就已在預期中,故在這次的公開收購價格上已考量三信商銀信用評等對國票金的可能影響。
國票金進一步指出,這次的收購價格高於三信商銀首季淨值逾3成的溢價比率,實已達到能出價的最高限度,但回歸到收購三信商銀的計畫,主要是著眼於未來的長期經營綜效,對於收購後的立即衝擊,應是必須忍受的短痛。
據了解,鑑於惠譽信評對國票金收購三信商銀一案發出警語,國票金內部也審慎研議及評估收購後對集團整體聲譽、財務的實質影響,以及信評可能調降造成的壓力,但有關此案是否會影響目前正在最後衝刺的公開收購狀況,國票金強調暫不表示意見。
國票金控近期因公開收購三信商銀股票成市場焦點,其實國票金在董事長魏啟林帶領下,子公司國票力拚票券業一哥,去年金管會開放票券業從事境外外幣債券自營業務以來,更積極投入新藍海業務,腳步領先同業,這項新業務上路首年就獲利近億元。
國票總經理蔡佳晉表示,國際票券積極開發新種商品,超越既有票券業的經營思維,跨足外幣債券業務發展完整的固定收益產品業務,是展現國際票券成為台灣固定收益領導品牌的經營企圖心。
但近來票券業因原有商業本票業務逐漸衰退,業務上與銀行及證券業者重疊,加上國內利率長期處於低檔,票券初次級市場利差嚴重縮水,業者積極尋求跨入其他業務領域,擴大外幣票債券各種業務即是業者積極向主管機關爭取的重點。
蔡佳晉認為,外幣債券隱含風險較國內商品複雜,但其風險及收益比較國內商品為佳,未來將是票券業獲利的重要動能,國際票券將投注更多心力在外幣商關業務。
在票券業最主要的自保授信業務上,他指出,雖然面對主管機關限縮票券業的經營倍數,國際票券仍在有限的業務空間下積極拓展業務,近5年國票保證餘額持續成長,預計今年將突破千億元大關,連年成長率維持在5∼10%,同時在利差提升也展現不錯成果。
惠譽信評日前發佈國票的國內長期評等維持A+(twn)評等不變,惠譽認為,國票個別實力評等較同業高,反映其保證與固定收益造市業務穩定且顯著的市場地位,及強健的損失吸收能力,結果也顯示,國際票券經營並未受到近期母公司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銀行事件干擾。
國票總經理蔡佳晉表示,國際票券積極開發新種商品,超越既有票券業的經營思維,跨足外幣債券業務發展完整的固定收益產品業務,是展現國際票券成為台灣固定收益領導品牌的經營企圖心。
但近來票券業因原有商業本票業務逐漸衰退,業務上與銀行及證券業者重疊,加上國內利率長期處於低檔,票券初次級市場利差嚴重縮水,業者積極尋求跨入其他業務領域,擴大外幣票債券各種業務即是業者積極向主管機關爭取的重點。
蔡佳晉認為,外幣債券隱含風險較國內商品複雜,但其風險及收益比較國內商品為佳,未來將是票券業獲利的重要動能,國際票券將投注更多心力在外幣商關業務。
在票券業最主要的自保授信業務上,他指出,雖然面對主管機關限縮票券業的經營倍數,國際票券仍在有限的業務空間下積極拓展業務,近5年國票保證餘額持續成長,預計今年將突破千億元大關,連年成長率維持在5∼10%,同時在利差提升也展現不錯成果。
惠譽信評日前發佈國票的國內長期評等維持A+(twn)評等不變,惠譽認為,國票個別實力評等較同業高,反映其保證與固定收益造市業務穩定且顯著的市場地位,及強健的損失吸收能力,結果也顯示,國際票券經營並未受到近期母公司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銀行事件干擾。
國票金收購三信銀 機率高 傳三信公司派停止買股 最大股東和築已簽應賣協議書 另三成也有意出售
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商銀股票案,三信銀董事長廖松岳先前喊出,擬增持公司持股,讓國票金無法成功達成收購計畫的說法,但消息指出,公司派已停止收購股票一段時間,國票金成功完成收購的機率很高。
消息人士指出,股票未經無實體化的三信銀,有10%股份失聯,剩下九成股票,廖松岳估計可掌握兩成,剩下七成,國票金只要掌握51%,就能達成收購計畫。
目前廖松岳已掌握三信銀董監事、經理人與員工等,合計約兩成股權。
國票金6月29日起公開收購三信銀股份,每股17.8元(含權息),與三信銀今年第1季每股淨值13.52元相較,溢價幅度32%。目前可確定的是,三信銀最大股東、也是董事的和築投資已簽訂應賣協議書,和築投資是房產業巨擘,擁有7.39%的三信銀股份,為三信銀單一最大股東。
對於公開收購進度,國票金發言人邱銘恩表示,一切按預期進行中,至於已掌握多少股權,目前無法透露。
國票金收購三信銀股份,預定最高收購數量為3.77億股,約三信銀股本的75%;最低收購數量為2.57億股,約為三信銀股本的51%。
市場傳出的消息指稱,約30%的三信銀股東直接或間接透過管道,向國票金表達有意出售股份的意願。除最大股東和築投資已簽署應賣協議書外,部分董事、總理人及員工也有意售股,但國票金不願證實此一數字。
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銀的期間為6月29日至8月17日止,若在收購日截止日未完成公開收購作業,得延長一個月,但國票金表示,目前尚無延長收購期間的必要。
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商銀股票案,三信銀董事長廖松岳先前喊出,擬增持公司持股,讓國票金無法成功達成收購計畫的說法,但消息指出,公司派已停止收購股票一段時間,國票金成功完成收購的機率很高。
消息人士指出,股票未經無實體化的三信銀,有10%股份失聯,剩下九成股票,廖松岳估計可掌握兩成,剩下七成,國票金只要掌握51%,就能達成收購計畫。
目前廖松岳已掌握三信銀董監事、經理人與員工等,合計約兩成股權。
國票金6月29日起公開收購三信銀股份,每股17.8元(含權息),與三信銀今年第1季每股淨值13.52元相較,溢價幅度32%。目前可確定的是,三信銀最大股東、也是董事的和築投資已簽訂應賣協議書,和築投資是房產業巨擘,擁有7.39%的三信銀股份,為三信銀單一最大股東。
對於公開收購進度,國票金發言人邱銘恩表示,一切按預期進行中,至於已掌握多少股權,目前無法透露。
國票金收購三信銀股份,預定最高收購數量為3.77億股,約三信銀股本的75%;最低收購數量為2.57億股,約為三信銀股本的51%。
市場傳出的消息指稱,約30%的三信銀股東直接或間接透過管道,向國票金表達有意出售股份的意願。除最大股東和築投資已簽署應賣協議書外,部分董事、總理人及員工也有意售股,但國票金不願證實此一數字。
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銀的期間為6月29日至8月17日止,若在收購日截止日未完成公開收購作業,得延長一個月,但國票金表示,目前尚無延長收購期間的必要。
針對國票金宣稱有把握成功收購三信銀,三信銀總經理張金庭昨(22日)晚間回應,根據內部掌握的情況,包括董事長、員工與其他大股東在內,約有七成股權傾向支持不賣股權,他認為,國票金無法如願成功收購。
根據市場傳出的消息,三信銀董事長廖松岳約可掌握兩成股權。對此,張金庭則反駁說,若只計算廖董事長與自家員工股權,三信銀可掌握股權約為四成,且這四成股權也已表態承諾,不會賣股予國票金。
國票金日前曾登報,打出「此時不賣,更待何時」的說法,策動三信銀小股東賣股獲利了結。
據了解,確實有部分小股東有意賣股變現,但又考量若國票金無法收購過半股權,恐無法如願變現,因而轉向將股票賣給三信銀員工,直接套現,進而強化三信銀鞏固股權的信心。
根據市場傳出的消息,三信銀董事長廖松岳約可掌握兩成股權。對此,張金庭則反駁說,若只計算廖董事長與自家員工股權,三信銀可掌握股權約為四成,且這四成股權也已表態承諾,不會賣股予國票金。
國票金日前曾登報,打出「此時不賣,更待何時」的說法,策動三信銀小股東賣股獲利了結。
據了解,確實有部分小股東有意賣股變現,但又考量若國票金無法收購過半股權,恐無法如願變現,因而轉向將股票賣給三信銀員工,直接套現,進而強化三信銀鞏固股權的信心。
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銀,雙方爭論不休,三信銀指出,國票金控自有資金只有3億元,連公開收購總價金5%都不到,自有資金比例太低。對此,國票金發言人邱銘恩指出,3億元是帳上現金部分,國票金去年通過子公司減資上繳37億元,這部分可還原動用,整體來說現金部位有40億元。
邱銘恩強調,國票金控響應主管機關金管會「金石計畫」推動金融機構整併,雖收購案遭到反彈,但國票金控不畏競爭收購。
邱銘恩說,法律上,被收購公司負責人如果有意競爭公開收購,均應依法先向金管會申報並公告,大家可以作公平合法的競爭,不然,若涉及私下利用公司人員、設備等資源進行股票交易仲介及競爭收購行為,無異於破壞政府政策良意。
邱銘恩強調,國票金控響應主管機關金管會「金石計畫」推動金融機構整併,雖收購案遭到反彈,但國票金控不畏競爭收購。
邱銘恩說,法律上,被收購公司負責人如果有意競爭公開收購,均應依法先向金管會申報並公告,大家可以作公平合法的競爭,不然,若涉及私下利用公司人員、設備等資源進行股票交易仲介及競爭收購行為,無異於破壞政府政策良意。
近來國票金控以公開收購的方式,對三信商銀「所有股東」發出股票購買要約,欲併購三信商銀。雖然二家金融機構規模皆不大,但此案乃是5月初金管會改變金融業政策的首例,而且三信商銀董事會並不同意,因此值得討論此案的意義。
5月初金管會宣示我國金融整併政策轉向,以民營金融業間合併取代泛公股金融機構間的整併。金管會同意金控等金融業啟動公開收購,而首次投資門檻須從持有股權25%拉高到51%,且隱含著被收購對象傾向不含泛公股銀行或金控。
本案國票金收購三信商銀,由於必須取得三信商銀51%以上的股權,方能成案;若成案後,三信商銀將實質整併入國票金,因此不會有之前台新金與彰銀糾纏多年仍無法結案的情形。同時,金管會在核准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商銀案時,未以三信商銀董事會同意為要件,這是符合公開收購精神與國際慣例。
國票金(收購者)以每股17.8元、高於三信商銀淨值31.7%的價格,公開收購三信商銀(目標公司)。國票金宣稱未來能協助三信商銀提升的市場價值,高於三信商銀憑現有獨立經營所能創造的。我們無意鼓勵三信商銀的股東將股票賣給國票金,而是要表達此案在目前台灣金融業整併大環境下的意義。
首先,公開收購是面向所有股東,因此每一位股東都有相同機會將股票賣給收購者;亦即目標公司未來由誰來經營,是在有收購者競爭下,由目標公司所有股東決定,並非僅有現有董事會或大股東決定。由於收購者欲取得控制權,必須支付比目標公司現有市值還高的價格,否則目標公司股東不會賣股票,因此有利於所有股東。當然公開收購案仍需合理保障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權益,例如:員工、存款戶。
其次,公開收購的精神是發出股票購買要約之前,不一定要取得目標公司董事會的同意。目標公司董事會是在收到股票購買要約後的二日內,決議是否接受此收購案,以供所有股東參考。
因此,當目標公司董事會不接受,就形成敵意收購或非合意收購。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敵意或非合意是存在收購者與目標公司董事會,而非收購者與目標公司所有股東之間。
以本案而言,三信商銀董事會並不接受國票金的收購,三信商銀董事長指出,國票金這次公開收購事前根本沒有與三信商銀董事會討論,重砲反擊國票金是「敵意併購」,就連三信商銀提出先透過業務合作的建議,也毫無回應,認為國票金並不尊重三信商銀董事會。
再者,三信商銀的董事與大股東當然可以抵制國票金,例如:三信商銀股東發動反收購行動,加碼買進股權,以致反對國票金收購的股權超過49%,則此公開收購要件無法達成,等同未發生般。當然,若三信商銀反對國票金收購的股東自行加碼逾10%股權,須先經金管會核准;如果股東持股已有10%以上,要加碼持股或加到25%以上時,也須事先核准。若三信商銀反對國票金收購的股東,要採競爭公開收購,須在國票金公開收購截止的五日前申報,亦需由金管會審查其大股東適格性。
我們認為,公開收購的精神是由所有股東共同決定公司未來經營權的歸屬,而非現有董事會或大股東,因此比較符合公司治理的市場機制。當然,若是敵意或非合意收購,目標公司董事會勢必會抗議或反併購,只要依據法規與遊戲規則,雙方依法據理力爭,局外人見怪不怪、習慣就好。未來若大家可以接受,我們也建議公開收購的目標公司可以擴及泛公股銀行或金控,藉以調整台灣銀行業或金控業的產業結構,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5月初金管會宣示我國金融整併政策轉向,以民營金融業間合併取代泛公股金融機構間的整併。金管會同意金控等金融業啟動公開收購,而首次投資門檻須從持有股權25%拉高到51%,且隱含著被收購對象傾向不含泛公股銀行或金控。
本案國票金收購三信商銀,由於必須取得三信商銀51%以上的股權,方能成案;若成案後,三信商銀將實質整併入國票金,因此不會有之前台新金與彰銀糾纏多年仍無法結案的情形。同時,金管會在核准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商銀案時,未以三信商銀董事會同意為要件,這是符合公開收購精神與國際慣例。
國票金(收購者)以每股17.8元、高於三信商銀淨值31.7%的價格,公開收購三信商銀(目標公司)。國票金宣稱未來能協助三信商銀提升的市場價值,高於三信商銀憑現有獨立經營所能創造的。我們無意鼓勵三信商銀的股東將股票賣給國票金,而是要表達此案在目前台灣金融業整併大環境下的意義。
首先,公開收購是面向所有股東,因此每一位股東都有相同機會將股票賣給收購者;亦即目標公司未來由誰來經營,是在有收購者競爭下,由目標公司所有股東決定,並非僅有現有董事會或大股東決定。由於收購者欲取得控制權,必須支付比目標公司現有市值還高的價格,否則目標公司股東不會賣股票,因此有利於所有股東。當然公開收購案仍需合理保障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權益,例如:員工、存款戶。
其次,公開收購的精神是發出股票購買要約之前,不一定要取得目標公司董事會的同意。目標公司董事會是在收到股票購買要約後的二日內,決議是否接受此收購案,以供所有股東參考。
因此,當目標公司董事會不接受,就形成敵意收購或非合意收購。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敵意或非合意是存在收購者與目標公司董事會,而非收購者與目標公司所有股東之間。
以本案而言,三信商銀董事會並不接受國票金的收購,三信商銀董事長指出,國票金這次公開收購事前根本沒有與三信商銀董事會討論,重砲反擊國票金是「敵意併購」,就連三信商銀提出先透過業務合作的建議,也毫無回應,認為國票金並不尊重三信商銀董事會。
再者,三信商銀的董事與大股東當然可以抵制國票金,例如:三信商銀股東發動反收購行動,加碼買進股權,以致反對國票金收購的股權超過49%,則此公開收購要件無法達成,等同未發生般。當然,若三信商銀反對國票金收購的股東自行加碼逾10%股權,須先經金管會核准;如果股東持股已有10%以上,要加碼持股或加到25%以上時,也須事先核准。若三信商銀反對國票金收購的股東,要採競爭公開收購,須在國票金公開收購截止的五日前申報,亦需由金管會審查其大股東適格性。
我們認為,公開收購的精神是由所有股東共同決定公司未來經營權的歸屬,而非現有董事會或大股東,因此比較符合公司治理的市場機制。當然,若是敵意或非合意收購,目標公司董事會勢必會抗議或反併購,只要依據法規與遊戲規則,雙方依法據理力爭,局外人見怪不怪、習慣就好。未來若大家可以接受,我們也建議公開收購的目標公司可以擴及泛公股銀行或金控,藉以調整台灣銀行業或金控業的產業結構,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國票金控宣布公開收購三信商銀股票,引起雙方論戰,紛紛要金管會出面主持公道。金管會1日表示,目前僅國票金申請獲准公開收購三信商銀的股票,但公開收購必須在一定時間內達51%以上才算成功,目前並沒有其他申請人獲准收購三信銀股票。
金管會強調,公開收購過程中,原本就會有些股東不同意應賣,市場彼此放話也相當常見,金管會只重申,任何人單獨或與他人合作取得公開發行公司10%股權就要公告,50天內取得20%以上股份就要公開收購,必須向金管會申報並對外公告;同時要取得銀行10%或25%以上股份,必須事先申請核准。
目前為止,僅國票金一家申請以公開收購方式,取得三信商銀51%以上持股,金管會表示,並未收到三信商銀任何股東或其他人的申請,目前都是市場上喊話,持有三信商銀股票的股東若要參與國票金的公開收購,就參與應賣,若國票金收購達51%以上就算成功,但若股東不想賣給國票金,就不參與應賣,應由股東自己決定。
對於公開收購是否一定要取得三信商銀董事會或大股東同意?金管會表示,董事會不能決定股東是否應出售股票,公開收購公告的價格,股東可以決定要不要以此價格出售手中持股,其他人若也要用此價格收購三信商銀的股票,就應依法提出相關申請或公告,但目前金管會沒有收到其他人的申請。
三信商銀及國票金各執一辭,金管會強調並不會介入雙方的論戰,但公開收購過程中,各方都應遵守法令,金管會將監控過程中是否有任何一方出現違法或違規行為。
金管會強調,公開收購過程中,原本就會有些股東不同意應賣,市場彼此放話也相當常見,金管會只重申,任何人單獨或與他人合作取得公開發行公司10%股權就要公告,50天內取得20%以上股份就要公開收購,必須向金管會申報並對外公告;同時要取得銀行10%或25%以上股份,必須事先申請核准。
目前為止,僅國票金一家申請以公開收購方式,取得三信商銀51%以上持股,金管會表示,並未收到三信商銀任何股東或其他人的申請,目前都是市場上喊話,持有三信商銀股票的股東若要參與國票金的公開收購,就參與應賣,若國票金收購達51%以上就算成功,但若股東不想賣給國票金,就不參與應賣,應由股東自己決定。
對於公開收購是否一定要取得三信商銀董事會或大股東同意?金管會表示,董事會不能決定股東是否應出售股票,公開收購公告的價格,股東可以決定要不要以此價格出售手中持股,其他人若也要用此價格收購三信商銀的股票,就應依法提出相關申請或公告,但目前金管會沒有收到其他人的申請。
三信商銀及國票金各執一辭,金管會強調並不會介入雙方的論戰,但公開收購過程中,各方都應遵守法令,金管會將監控過程中是否有任何一方出現違法或違規行為。
反擊國票金收購,三信商銀今(1)日將舉行董事會研議對策,三信董事長廖松岳昨日指出,國票金這次公開收購事前根本沒有知會三信董事會與其他大股東,重砲反擊國票金「根本是敵意併購」。
國票金發言人邱銘恩則表示,國票金以溢價三成以上的價格,公開收購三信商銀,已是金融海嘯後少有的高溢價併購案例。國票金未來能協助三信商銀提升的市場價值,勝於三信憑現有獨立經營所能創造的。
三信商銀經營團隊指出,國票金在宣布公開收購前,根本沒有與三信銀董事長、其他大股東討論,就連三信提出先透過業務合作的建議,也毫無合作意願,認為國票金並不尊重三信銀。
由於三信商銀單一大股東和築投資已簽署應賣協議書,傾向賣股,此舉讓同為三信的大股東、廖松岳家族十分緊張,打算結合支持三信銀的小股東,以每股17.8元的相同價格,增加持股,鞏固股權。
根據三信商銀掌握資料,原先包括大股東、員工及其家屬、及相關利害關係人,合計持股約50%,但現在已知和築投資倒戈。三信商銀總經理張金庭表示,即便扣掉和築投資,堅決不願出售的大股東,合計持股比率也高達42%,有信心國票金無法成功收購。
國票金發言人邱銘恩則表示,國票金以溢價三成以上的價格,公開收購三信商銀,已是金融海嘯後少有的高溢價併購案例。國票金未來能協助三信商銀提升的市場價值,勝於三信憑現有獨立經營所能創造的。
三信商銀經營團隊指出,國票金在宣布公開收購前,根本沒有與三信銀董事長、其他大股東討論,就連三信提出先透過業務合作的建議,也毫無合作意願,認為國票金並不尊重三信銀。
由於三信商銀單一大股東和築投資已簽署應賣協議書,傾向賣股,此舉讓同為三信的大股東、廖松岳家族十分緊張,打算結合支持三信銀的小股東,以每股17.8元的相同價格,增加持股,鞏固股權。
根據三信商銀掌握資料,原先包括大股東、員工及其家屬、及相關利害關係人,合計持股約50%,但現在已知和築投資倒戈。三信商銀總經理張金庭表示,即便扣掉和築投資,堅決不願出售的大股東,合計持股比率也高達42%,有信心國票金無法成功收購。
抵制國票金公開收購,三信商銀股東發動反收購行動,引起金管會的關注。金管會表示,股東自行加碼逾10%須先核准;若走競爭公開收購,須在國票金公開收購截止的五日前申報,金管會將了解是否符合相關規定。
國票金宣布將公開收購三信以來,三信股東反對聲浪不斷,近日更傳出三信股東發動反收購行動,股東自行加碼持股,以反制國票金的公開收購行動。
三信股東加碼持股行動,是否符合相關規定?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呂蕙容昨(30)日表示,銀行法規定,同一人及同一關係人持有銀行股權5%以上,必須申報,若要持有10%以上,則須事先向金管會申請核准。
如果股東持股已有10%以上,要加碼持股或加到25%以上時,也須事先核准。
由於國票金已啟動公開收購三信,若有股東申請持股逾10%或25%,在股權爭議情況下,恐怕不易獲准。
不過,三信商銀股東的加碼行動,只要持股未達10%,或持股10%以上的大股東,只要加碼未達25%,都不必事先向金管會申請核准。
除了股東加碼持股外,如果三信股東想要跟國票金「競爭」公開收購,必須依公開收購辦法辦理。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王詠心表示,「競爭」公開收購者,應在原公開收購期間屆滿之日五個營業日以前,向金管會辦理公開收購的申報並公告。
公開收購辦法規定,任何人單獨或與他人共同預定在50日內,取得公開發行公司股權20%以上者,應採公開收購方式。
競爭公開收購的規定,是指競爭者要在50日內買到20%持股才適用?還是只要收購1%就必須適用?王詠心表示,這還要研究一下。
國票金宣布將公開收購三信以來,三信股東反對聲浪不斷,近日更傳出三信股東發動反收購行動,股東自行加碼持股,以反制國票金的公開收購行動。
三信股東加碼持股行動,是否符合相關規定?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呂蕙容昨(30)日表示,銀行法規定,同一人及同一關係人持有銀行股權5%以上,必須申報,若要持有10%以上,則須事先向金管會申請核准。
如果股東持股已有10%以上,要加碼持股或加到25%以上時,也須事先核准。
由於國票金已啟動公開收購三信,若有股東申請持股逾10%或25%,在股權爭議情況下,恐怕不易獲准。
不過,三信商銀股東的加碼行動,只要持股未達10%,或持股10%以上的大股東,只要加碼未達25%,都不必事先向金管會申請核准。
除了股東加碼持股外,如果三信股東想要跟國票金「競爭」公開收購,必須依公開收購辦法辦理。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王詠心表示,「競爭」公開收購者,應在原公開收購期間屆滿之日五個營業日以前,向金管會辦理公開收購的申報並公告。
公開收購辦法規定,任何人單獨或與他人共同預定在50日內,取得公開發行公司股權20%以上者,應採公開收購方式。
競爭公開收購的規定,是指競爭者要在50日內買到20%持股才適用?還是只要收購1%就必須適用?王詠心表示,這還要研究一下。
國票金控昨(29)日起公開收購三信商銀股票,引來三信商銀大股東的反彈,三信銀昨日傍晚發布聲明,指稱此案為敵意併購,對此,國票金控跟進回應指稱,公開收購案並非敵意收購,是依金管會金石計畫規定,須取得50%以上股權的自動合意收購。
金管會官員則表示,依公開收購辦法規定,三信銀必須在國票金申報公開收購後七天內,設置審議委員會並公告公開收購條件合理性等審議結果,對股東提供建議。
國票金強調,提出本公開收購案前,曾與三信銀董事長也是大股東的廖松岳交換過意見。國票金並表示,因為國票金沒有銀行,三信銀加盟國票金,「三信商業銀行」名稱不會改變,並將繼續借重團隊,經營銀行現有業務,確保員工權益,加入國票能長保永續經營。
金管會官員則表示,依公開收購辦法規定,三信銀必須在國票金申報公開收購後七天內,設置審議委員會並公告公開收購條件合理性等審議結果,對股東提供建議。
國票金強調,提出本公開收購案前,曾與三信銀董事長也是大股東的廖松岳交換過意見。國票金並表示,因為國票金沒有銀行,三信銀加盟國票金,「三信商業銀行」名稱不會改變,並將繼續借重團隊,經營銀行現有業務,確保員工權益,加入國票能長保永續經營。
國票金買三信銀股 下周啟動公開收購至8月17日 每股17.8元 溢價32% 最大股東和築投資已簽應賣協議書
國票金控昨(25)日公告,將於下周一(29)日起公開收購三信商銀股份,每股17.8元(含權息),與三信銀今年第1季每股淨值13.52元相較,溢價幅度約32%。
國票金發言人邱銘恩表示,目前三信銀最大股東、也是董事的和築投資已簽訂應賣協議書。
據了解,和築投資是房產業巨擘,擁有7.39%的三信銀股份,為三信銀單一最大股東。
國票金收購三信銀股份為每股現金新台幣17.8元,預定最高收購數量為3.77億股,約為三信銀股本的75%;最低收購數量為2.57億股,約為三信銀股本的51%。
市場傳聞,目前已經有約30%的三信銀股東直接或間接透過管道,向國票金表達有意出售股份的意願。
除最大股東和築投資已簽署應賣協議書外,部分董事、總理人及員工也有意售股,但國票金不願證實此一數字。
邱銘恩表示,將視實際收件狀況,與群益金鼎證券討論後,於合適時點再向外界公布應賣情形。
邱銘恩指出,有意應賣的三信銀股東,可依公開收購說明書內規定備妥相關文件,親自或委託他人至應賣地點現場洽辦,或直接郵寄至群益金鼎證券台北股務代理部辦理。
國票金公布,公開收購三信銀的收購期間為6月29日至8月17日止,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為方便股東於非上班日辦理應賣手續,收購期間最後二周的周末例假日(即8月8日、9日、15日、16日)仍照常受理。
國票金控昨(25)日公告,將於下周一(29)日起公開收購三信商銀股份,每股17.8元(含權息),與三信銀今年第1季每股淨值13.52元相較,溢價幅度約32%。
國票金發言人邱銘恩表示,目前三信銀最大股東、也是董事的和築投資已簽訂應賣協議書。
據了解,和築投資是房產業巨擘,擁有7.39%的三信銀股份,為三信銀單一最大股東。
國票金收購三信銀股份為每股現金新台幣17.8元,預定最高收購數量為3.77億股,約為三信銀股本的75%;最低收購數量為2.57億股,約為三信銀股本的51%。
市場傳聞,目前已經有約30%的三信銀股東直接或間接透過管道,向國票金表達有意出售股份的意願。
除最大股東和築投資已簽署應賣協議書外,部分董事、總理人及員工也有意售股,但國票金不願證實此一數字。
邱銘恩表示,將視實際收件狀況,與群益金鼎證券討論後,於合適時點再向外界公布應賣情形。
邱銘恩指出,有意應賣的三信銀股東,可依公開收購說明書內規定備妥相關文件,親自或委託他人至應賣地點現場洽辦,或直接郵寄至群益金鼎證券台北股務代理部辦理。
國票金公布,公開收購三信銀的收購期間為6月29日至8月17日止,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為方便股東於非上班日辦理應賣手續,收購期間最後二周的周末例假日(即8月8日、9日、15日、16日)仍照常受理。
國票金控25日公告啟動公開收購三信商銀股分,同時向金管會證期局申報,依公告將從2015年6月29日起開始接受三信商銀股東賣股。
根據國票金公告公開收購說明書,本次收購三信商銀股份收購價格為每股現金17.8元,包含權息(所謂含權息是指股票交割日若在除權息基準日前,買方國票金控可以取得三信今年分配的權息)在內;預定最高收購數量3.77億多股,約為三信商銀股本的75%,最低收購數量為2.56億多股,約為三信商銀股本51%。
國票金公開收購期間為6月29日至8月17日,另為方便股東於非上班日辦理應賣手續,收購期間最後二周的周末例假日,即8月8日、9日、15日、16日照常受理。這次公開收購是委任群益金鼎證券擔任受委任機構。
國票金控發言人邱銘恩表示,有意賣股的三信商銀股東,可依公開收購說明書內規定備妥相關文件,親自或委託他人至應賣地點現場洽辦,或直接郵寄至群益金鼎證券台北股務代理部辦理。
他指出,目前已有三信商銀最大股東暨董事,和築投資有限公司簽訂應賣協議書,和築投資是房產業巨擘,擁有三信商銀7.39%股權,是三信商銀單一最大股東。
市場消息指出,已有約30%三信商銀股東直接或間接透過管道,向國票金控表達有意出售股權的意願,除最大股東和築投資簽署應賣協議書,還包括部分董事、總理人及員工。但國票金不願證實這個數字,邱銘恩強調,未來將視實際收件狀況,與群益金鼎證券討論,再於合適時點公布應賣情形。
根據國票金公告公開收購說明書,本次收購三信商銀股份收購價格為每股現金17.8元,包含權息(所謂含權息是指股票交割日若在除權息基準日前,買方國票金控可以取得三信今年分配的權息)在內;預定最高收購數量3.77億多股,約為三信商銀股本的75%,最低收購數量為2.56億多股,約為三信商銀股本51%。
國票金公開收購期間為6月29日至8月17日,另為方便股東於非上班日辦理應賣手續,收購期間最後二周的周末例假日,即8月8日、9日、15日、16日照常受理。這次公開收購是委任群益金鼎證券擔任受委任機構。
國票金控發言人邱銘恩表示,有意賣股的三信商銀股東,可依公開收購說明書內規定備妥相關文件,親自或委託他人至應賣地點現場洽辦,或直接郵寄至群益金鼎證券台北股務代理部辦理。
他指出,目前已有三信商銀最大股東暨董事,和築投資有限公司簽訂應賣協議書,和築投資是房產業巨擘,擁有三信商銀7.39%股權,是三信商銀單一最大股東。
市場消息指出,已有約30%三信商銀股東直接或間接透過管道,向國票金控表達有意出售股權的意願,除最大股東和築投資簽署應賣協議書,還包括部分董事、總理人及員工。但國票金不願證實這個數字,邱銘恩強調,未來將視實際收件狀況,與群益金鼎證券討論,再於合適時點公布應賣情形。
針對公開收購三信商銀案,國票金控22日發布重大訊息強調,依據「公開收購公開發行公司有價證券管理辦法」第15條規定,與群益金鼎證券簽訂公開收購委任契約,即委任券商由凱基證券更換為群益金鼎證券,負責接受三信商銀股東應賣股權事宜。
國票金重訊指出,原6月8日公佈委任凱基證券擔任公開收購三信商銀案的受委任機構,主要考量凱基證券長年擔任三信商銀的股務代理機構,但為求保持公正中立的立場,向國票金辭任受委任機構;國票金表示,這也是公司經評估後6月12日宣佈延後兩周公告公開收購的主因。
國票金發言人邱銘恩指出,群益金鼎證券過去擔任公開收購案受委任機構經驗豐富,包括燦星、凌越及力晶科技等公開收購案,在與群益金鼎時已特別要求群益金鼎對三信商銀所有應賣股東資訊做好保密工作,群益金鼎也承諾將盡力配合做到絕對保密,保護應賣股東資料不致外洩,並核實掌握應賣股數比率。
國票金重訊指出,原6月8日公佈委任凱基證券擔任公開收購三信商銀案的受委任機構,主要考量凱基證券長年擔任三信商銀的股務代理機構,但為求保持公正中立的立場,向國票金辭任受委任機構;國票金表示,這也是公司經評估後6月12日宣佈延後兩周公告公開收購的主因。
國票金發言人邱銘恩指出,群益金鼎證券過去擔任公開收購案受委任機構經驗豐富,包括燦星、凌越及力晶科技等公開收購案,在與群益金鼎時已特別要求群益金鼎對三信商銀所有應賣股東資訊做好保密工作,群益金鼎也承諾將盡力配合做到絕對保密,保護應賣股東資料不致外洩,並核實掌握應賣股數比率。
與我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