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盛光電公司新聞
傳統的結晶矽太陽能電池經過近幾年的瘋狂擴產後、生產成本大幅壓低,加上轉換率持續向上提升,也使得在各種太陽能技術的對抗賽當中,取得壓倒性的勝利。而曾被賦予厚望的矽薄膜太陽能電池,競爭力不斷下滑,而近期在杜邦宣布關閉旗下產線後,也斷絕了業者的希望。
與傳統的結晶矽太陽能電池透過多晶矽-矽晶圓-電池-模組的流程截然不同,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是透過與面板類似的製程,直接製程模組。而在多年前多晶矽料源價格狂飆的時代,國內也有不少業者轉而走向薄膜體系,包括益通轉投資的宇通、綠能內部設立薄膜線、中環旗下富陽、迎輝轉投資的八陽等都曾引發話題。
然而,技術的先進與否,未必是主導產業競爭的必然結果,往往價格才是王道。隨著過去幾年結晶矽產業鏈瘋狂擴產,製造成本也大幅下降,儘管造成業者慘賠,但對於專攻其他技術的業者,所造成的傷害更大。
根據集邦(EnergyTrend)旗下綠能事業處EnergyTrend表示,隨著杜邦宣布在2014年底,將結束矽薄膜的營運,並陸續關閉旗下子公司矽薄膜產線,意味著短期內矽薄膜的市占率,將持續下滑。
EnergyTrend研究經理胥嘉政指出,從近期的報價來觀察,矽薄膜落在每瓦0.58美元附近,與傳統矽晶太陽能模組的每瓦0.6美元相較,價差從原本的每瓦0.1美元,縮減至目前的每瓦0.02美元,矽薄膜不再具有價格競爭力。
另一方面,胥嘉政表示,目前主流矽晶模組的效率約在17.2%,而矽薄膜產品的轉換效率仍停滯在8∼10%,而未來矽晶模組的效率將持續上升,還會將兩者的效率差距持續拉開。
與傳統的結晶矽太陽能電池透過多晶矽-矽晶圓-電池-模組的流程截然不同,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是透過與面板類似的製程,直接製程模組。而在多年前多晶矽料源價格狂飆的時代,國內也有不少業者轉而走向薄膜體系,包括益通轉投資的宇通、綠能內部設立薄膜線、中環旗下富陽、迎輝轉投資的八陽等都曾引發話題。
然而,技術的先進與否,未必是主導產業競爭的必然結果,往往價格才是王道。隨著過去幾年結晶矽產業鏈瘋狂擴產,製造成本也大幅下降,儘管造成業者慘賠,但對於專攻其他技術的業者,所造成的傷害更大。
根據集邦(EnergyTrend)旗下綠能事業處EnergyTrend表示,隨著杜邦宣布在2014年底,將結束矽薄膜的營運,並陸續關閉旗下子公司矽薄膜產線,意味著短期內矽薄膜的市占率,將持續下滑。
EnergyTrend研究經理胥嘉政指出,從近期的報價來觀察,矽薄膜落在每瓦0.58美元附近,與傳統矽晶太陽能模組的每瓦0.6美元相較,價差從原本的每瓦0.1美元,縮減至目前的每瓦0.02美元,矽薄膜不再具有價格競爭力。
另一方面,胥嘉政表示,目前主流矽晶模組的效率約在17.2%,而矽薄膜產品的轉換效率仍停滯在8∼10%,而未來矽晶模組的效率將持續上升,還會將兩者的效率差距持續拉開。
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八陽光電不堪市況低迷,董事會決議自8月6日起撤銷興櫃買賣,是此波太陽能市況轉淡之後,本土第一家淡出資本市場的業者。
太陽能市場第二季價格直跌,主流矽晶材料大廠難逃虧損命運,台達電旗下太陽能電池廠旺能日前也因為市況不佳,決定暫緩上市規劃,薄膜太陽能電池廠營運更顯辛苦。
八陽為迎輝轉投資公司,股本11.1億元,去年每股淨損2.95元,6月營收僅877萬元,上半年營收6,320萬元,雖然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八倍,但主要是基期太低。
(何易霖)
八陽總經理呂英誠表示,目前主要問題在資金,正規劃引進策略投資人,有五、六家洽談中,未來再伺機重啟掛牌。
八陽撤銷興櫃之後,其股票只能在未上市市場流通,台灣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將只剩下由益通前總經理蔡進耀領軍的宇通公司在興櫃獨撐。
太陽能市場第二季價格直跌,主流矽晶材料大廠難逃虧損命運,台達電旗下太陽能電池廠旺能日前也因為市況不佳,決定暫緩上市規劃,薄膜太陽能電池廠營運更顯辛苦。
八陽為迎輝轉投資公司,股本11.1億元,去年每股淨損2.95元,6月營收僅877萬元,上半年營收6,320萬元,雖然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八倍,但主要是基期太低。
(何易霖)
八陽總經理呂英誠表示,目前主要問題在資金,正規劃引進策略投資人,有五、六家洽談中,未來再伺機重啟掛牌。
八陽撤銷興櫃之後,其股票只能在未上市市場流通,台灣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將只剩下由益通前總經理蔡進耀領軍的宇通公司在興櫃獨撐。
興櫃公司八陽光電(4963)昨日宣布撤銷興櫃掛牌,八陽光電總經理呂英誠指出,考量到當前營運狀況,決定調整原訂的上櫃計畫,並經董事會決議,先行撤銷興櫃市場掛牌交易,將俟日後再行規畫上櫃掛牌作業。
傳統結晶矽太陽能電池價格直直落,除了相關供應鏈今年「度小月」之外,原本訴求低價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壓力更大。興櫃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八陽(4963)昨(20)日決定撤銷興櫃登錄,使得薄膜族群只剩下宇通(4992)一家在興櫃獨撐。
隨著太陽能整體景氣狀況不佳,連上市櫃的太陽能族群都大幅回檔,興櫃更因流通性不足,下跌的幅度更大。以八陽來說,在登錄興櫃之初還有12~13元左右,但至昨日只剩下3元,成交量約300餘張。
八陽為迎輝的旗下轉投資公司,股本為11.1億餘元,去年每股淨損2.95元。該公司未來在撤銷興櫃之後,其股票只能在未上市市場流通,屆時只怕更難以成交。八陽總經理呂英誠表示,正計畫引進策略投資人,有5~6家進行洽談,未來再伺機重啟掛牌。
從營收來看,八陽6月份僅有877萬元,累計上半年營收6,320萬元,雖然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8倍,但主要是基期太低。以如此的營收規模,恐難以擺脫虧損。
隨著太陽能整體景氣狀況不佳,連上市櫃的太陽能族群都大幅回檔,興櫃更因流通性不足,下跌的幅度更大。以八陽來說,在登錄興櫃之初還有12~13元左右,但至昨日只剩下3元,成交量約300餘張。
八陽為迎輝的旗下轉投資公司,股本為11.1億餘元,去年每股淨損2.95元。該公司未來在撤銷興櫃之後,其股票只能在未上市市場流通,屆時只怕更難以成交。八陽總經理呂英誠表示,正計畫引進策略投資人,有5~6家進行洽談,未來再伺機重啟掛牌。
從營收來看,八陽6月份僅有877萬元,累計上半年營收6,320萬元,雖然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8倍,但主要是基期太低。以如此的營收規模,恐難以擺脫虧損。
由面板廠迎輝轉投資的太陽能廠八陽,在2010年底登錄興櫃後、2011年7月宣布撤銷興櫃買賣。八陽表示,將計劃引進策略投資人,未來再伺機重啟掛牌。
八陽指出,撤銷興櫃掛牌是基於現階段財務業務規畫與整合經營策略的考量,並計劃引進策略投資人。其中,策略投資人的部分原本就一直在進行,目前有約5~6家在洽談。
八陽2010年每股虧損達新台幣2.95元,八陽坦言,目前缺的就是資金,董事長唐以鄰家族擁有八陽約9成股份。
八陽宣告撤櫃當日的興櫃收盤價為2.8元,2011年上半年僅元月及5月營收突破千萬元,相較於2010年興櫃時,市場預估2011年若成功擴產後營收約可達3億~3.5億元仍有段距離,截至6月負債比達58%。
八陽指出,撤銷興櫃掛牌是基於現階段財務業務規畫與整合經營策略的考量,並計劃引進策略投資人。其中,策略投資人的部分原本就一直在進行,目前有約5~6家在洽談。
八陽2010年每股虧損達新台幣2.95元,八陽坦言,目前缺的就是資金,董事長唐以鄰家族擁有八陽約9成股份。
八陽宣告撤櫃當日的興櫃收盤價為2.8元,2011年上半年僅元月及5月營收突破千萬元,相較於2010年興櫃時,市場預估2011年若成功擴產後營收約可達3億~3.5億元仍有段距離,截至6月負債比達58%。
聚光片廠迎輝科技(3523)轉投資太陽能電池廠八陽光電將於12月8日登錄興櫃,目前迎輝持有八陽光電持股約39%,預計最快明年掛牌上市,為迎輝未來業外投資收益添助力。
八陽成功試產出雙層薄膜太陽能電池,先後取得義大利、德國認證,轉換效率已突破10%,並獲得歐洲客戶的訂單,成為迎輝在面板零組件以外的金雞母。
八陽資本額約11.17億元,已於今年第三季正式量產出貨,持續擴充產能。
因應觸控面板廠大幅擴產,對ITO薄膜應用擴大,迎輝也積極擴充ITO薄膜產能,同時推出自行開發的觸控面板貼合機台設備,預計年底前開始出貨。
迎輝原已有一條ITO薄膜生產線,第二條ITO生產線將於近日加入量產行列,新產能開出後,迎輝ITO薄膜產能將倍增。估計最大規劃月產能可達每月15萬平方米,單月營收可望同步倍增,挑戰逾5,000萬元。
過去台系觸控面板廠主要使用日本日東化工的ITO薄膜,迎輝是國內第一家賣到台系觸控面板廠的ITO薄膜。由於迎輝第一條ITO薄膜是以生產高階產品為主,因為高階技術障礙較高,利潤也較好,公司預期,第二條產線加入後,將續朝高利潤的高階產品發展。
受日圓升值,進料成本高漲,加上第三季面板調節庫存衝擊,迎輝第三季由盈轉虧,累計前三季稅後淨損4,304萬元,每股淨損0.44元。迎輝昨(19)日收46.1元、上漲0.1元。
八陽成功試產出雙層薄膜太陽能電池,先後取得義大利、德國認證,轉換效率已突破10%,並獲得歐洲客戶的訂單,成為迎輝在面板零組件以外的金雞母。
八陽資本額約11.17億元,已於今年第三季正式量產出貨,持續擴充產能。
因應觸控面板廠大幅擴產,對ITO薄膜應用擴大,迎輝也積極擴充ITO薄膜產能,同時推出自行開發的觸控面板貼合機台設備,預計年底前開始出貨。
迎輝原已有一條ITO薄膜生產線,第二條ITO生產線將於近日加入量產行列,新產能開出後,迎輝ITO薄膜產能將倍增。估計最大規劃月產能可達每月15萬平方米,單月營收可望同步倍增,挑戰逾5,000萬元。
過去台系觸控面板廠主要使用日本日東化工的ITO薄膜,迎輝是國內第一家賣到台系觸控面板廠的ITO薄膜。由於迎輝第一條ITO薄膜是以生產高階產品為主,因為高階技術障礙較高,利潤也較好,公司預期,第二條產線加入後,將續朝高利潤的高階產品發展。
受日圓升值,進料成本高漲,加上第三季面板調節庫存衝擊,迎輝第三季由盈轉虧,累計前三季稅後淨損4,304萬元,每股淨損0.44元。迎輝昨(19)日收46.1元、上漲0.1元。
台灣首家興櫃掛牌的太陽能矽薄膜廠八陽,6日記者會上表示,2011年接單無慮,只擔憂產能無法因應訂單需求,因此目前正在評估擴產計畫,預估2011年產能擴增2倍,並透過設備及採用本土週邊材料的方式有效降低成本,預估隨產能提升,7月開始量產的八陽,2011年營收可望有3倍成長。
迎輝旗下八陽計劃8日登錄興櫃交易,為台灣首家矽薄膜廠,全球首家採用德國萊寶(Leybold GmbH)技術轉移設備生產堆疊式微晶矽薄膜(Tandem)的八陽,7月開始正式步入大量量產,營收也隨之創新高。
目前八陽主要生產面積1.1*1.4平方公尺模組、發電量達130瓦為主,依該標準算計目前設備年產能達到8百萬瓦(MWp),140瓦模組已在認證,2011年可望成主流生產品;八陽董事長唐以鄰表示,2010年受到太陽光電景氣回春影響,八陽一直面臨產能無法因應訂單需求,有時單一訂單就已經是現有產能的數倍。
以目前八陽在歐洲洽談2011年住戶太陽能系統發電案為例,單一區確定訂單量即達20MWp,凸顯八陽必須加速擴增產能,唐以鄰指出,Tandem總發電量及建材一體型太陽電池模板(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有相當的競爭優勢,已有效區隔市場,在接單上相對主流結晶矽模組來得有保障,2011年接單不是問題反倒是產能面臨擴增的急迫性。
總經理呂英誠指出,八陽計劃在2011年加設2台電漿輔助化學氣相沈積(PECVD)設備,使總產能擴增至30MWp,約為目前總產能的2倍,目前仍在評估延用原有廠牌設備或是採用其它廠牌的設備,預估2011年第1季決定後將隨之進行總金額達新台幣7億~8億元的募資計畫,目前八陽股本為11.17億元。
呂英誠說,八陽設備折舊分8年攤提,因為7月才步入量產,所以單月去除設備1,000萬元折舊攤提,乃有600萬元的虧損,但隨著2011年擴產後,產出效率大增,該情況將會大幅改善。
市場估八陽2010年總營收約達1.1億元,總產出約3MWp,隨產能擴增效應影響,預估2011年營收約有250~300%的成長率。
目前八陽的主要訂單仍是以第1大市場歐洲為主,八陽正在爭取歐洲各銀行的貸款保證(Bankable),而諸多合作的系統商正為其作認證。呂英誠指出,目前八陽在產線的設備自製率達5成,包含部分PECVD在內,而材料部分亦已有一半與台灣材料廠合作,與國外材料相比、本土材料成本便宜7成,包括相關化工材料、背板、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金屬膠、靶材等。而迎輝旗下的東海青科技,也投入相關EVA及玻璃洗劑等。
另外,在半透明(See Through)模組上亦有相當的著墨,預估從目前占總產能4%,增至2013年的30%。
迎輝旗下八陽計劃8日登錄興櫃交易,為台灣首家矽薄膜廠,全球首家採用德國萊寶(Leybold GmbH)技術轉移設備生產堆疊式微晶矽薄膜(Tandem)的八陽,7月開始正式步入大量量產,營收也隨之創新高。
目前八陽主要生產面積1.1*1.4平方公尺模組、發電量達130瓦為主,依該標準算計目前設備年產能達到8百萬瓦(MWp),140瓦模組已在認證,2011年可望成主流生產品;八陽董事長唐以鄰表示,2010年受到太陽光電景氣回春影響,八陽一直面臨產能無法因應訂單需求,有時單一訂單就已經是現有產能的數倍。
以目前八陽在歐洲洽談2011年住戶太陽能系統發電案為例,單一區確定訂單量即達20MWp,凸顯八陽必須加速擴增產能,唐以鄰指出,Tandem總發電量及建材一體型太陽電池模板(Building-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有相當的競爭優勢,已有效區隔市場,在接單上相對主流結晶矽模組來得有保障,2011年接單不是問題反倒是產能面臨擴增的急迫性。
總經理呂英誠指出,八陽計劃在2011年加設2台電漿輔助化學氣相沈積(PECVD)設備,使總產能擴增至30MWp,約為目前總產能的2倍,目前仍在評估延用原有廠牌設備或是採用其它廠牌的設備,預估2011年第1季決定後將隨之進行總金額達新台幣7億~8億元的募資計畫,目前八陽股本為11.17億元。
呂英誠說,八陽設備折舊分8年攤提,因為7月才步入量產,所以單月去除設備1,000萬元折舊攤提,乃有600萬元的虧損,但隨著2011年擴產後,產出效率大增,該情況將會大幅改善。
市場估八陽2010年總營收約達1.1億元,總產出約3MWp,隨產能擴增效應影響,預估2011年營收約有250~300%的成長率。
目前八陽的主要訂單仍是以第1大市場歐洲為主,八陽正在爭取歐洲各銀行的貸款保證(Bankable),而諸多合作的系統商正為其作認證。呂英誠指出,目前八陽在產線的設備自製率達5成,包含部分PECVD在內,而材料部分亦已有一半與台灣材料廠合作,與國外材料相比、本土材料成本便宜7成,包括相關化工材料、背板、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金屬膠、靶材等。而迎輝旗下的東海青科技,也投入相關EVA及玻璃洗劑等。
另外,在半透明(See Through)模組上亦有相當的著墨,預估從目前占總產能4%,增至2013年的30%。
專攻薄膜太陽能領域的八陽光電(4963),將於明(8)日登錄興櫃,成為國內首家興櫃的薄膜太陽能股。由於薄膜製程具備透光的性質,適合應用在建築物一體化(BIPV),八陽也獲得陽明山上某大知名豪宅主人的青睞而大量採用,等於是替八陽的產品做出口碑。
八陽為面板零組件廠迎輝的轉投資公司,成立於96年元月,目前股本為11.17億元,由寶來證負責IPO業務。薄膜太陽能和傳統的結晶矽太陽能廠有別,簡單來說,就是把能將光能轉換為電能的材料,塗在玻璃等材質之上,製程和TFT面板類似,國內的相關廠商,還包括宇通、富陽光電、聯相和綠能。
從產業來看,薄膜太陽能業者在過去兩年都相當辛苦,尤其傳統結晶矽太陽能電池降價速度過快,大幅壓縮了薄膜的成長機會。不過,薄膜太陽能「最壞的時間」確實已經過去,業界表示,薄膜的耐熱度高、太陽能光譜的吸收範圍廣,因此可以從一早發電到傍晚,比起結晶矽電池只集中在中午,而且會因為太熱而影響發電效率來看,單日的「總發電量」未必會少,加上具備透光的特質,市場需求也開始提升。
從業績表現來看,包括八陽、宇通、富陽等都是從第3季起快速增溫。八陽總經理呂英誠表示,該公司從7月起營收開始放大,目前單月約2,000萬元,今年營收約1.1億元,但明年在完成擴產後,換算營收可達3-3.5億元,比今年大幅成長2倍以上。
雖然2010年下半薄膜太陽能廠可望開始受惠於技術提升而與主流
結晶矽拉近距離,進而提升銷售競爭力,在出海口浮現下,不擔
心貨品出廠後銷不出去的情況,但薄膜太陽能廠坦言,最重要是
達到轉虧為盈才有生存實力,否則,下半年德國下砍補助使需求
產生波動,同樣又是一波淘汰賽。
雖然薄膜太陽能廠可望在下半年陸續規劃提升轉換效率,拉近與
主流結晶矽太陽能模組轉換效率的距離,使市場需求提升、出海
口浮現,不過,亦有薄膜太陽能廠坦言,無福消受這個新商機的
業者大有人在。
薄膜太陽能廠指出,薄膜太陽能模組轉換效率提升後,面臨最大
的問題是來自於生產良率的提升,這波的考驗極可能導致薄膜廠
間的競爭距離再拉開,若沒有相當的生產良率,則代表成本無競
爭力,而不同薄膜廠所產出的模組,發電瓦數也有極大的差異。
轉換效率7%的非晶矽薄膜太陽能模組技術,升級至轉換效率達
8~10%以上的堆疊式(Tandem)微晶矽薄膜太陽能模組後,因為轉換
效率上調,使模組發電瓦數提升,進而也拉高市場對薄膜太陽能
模組的接受度。
不過,因為微晶矽薄膜太陽能模組的報價同樣必須參考主流結晶
矽太陽能模組的價格水準,所以價格挑戰高,若產出良率無法提
升導致於生產成本無法下降,同樣會面臨賣1片賠1片的命運,更
可能因為產能的擴充使虧損跟著放大。所以,下半年對薄膜太陽
能廠而言,不單只有轉換效率的提升,還有生產成本具競爭力達
到轉虧為盈的目標。
薄膜太陽能廠表示,曾遇到客戶是由同業介紹過來訂貨的,主要
就是同業無力承接訂單,因為不堪虧損又不好得罪客戶,所以介
紹給其他同業接單,所以,有能力接單且達到獲利,恐怕是薄膜
同業更重要課題。
太陽能業者表示,下半年德國將下砍太陽光電補助再加上匯率變
動,市場需求勢必跟著震動,對薄膜廠而言,環境挑戰也拉升,
必須快速達到上述的生存條件,否則預估產業淘汰賽仍會跟著再
啟動。
目前台系太陽能業者中,包括宇通、聯相及迎輝轉投資八陽已投
入微晶矽薄膜太陽能組外,其餘亦積極尋找資金以購入新設備提
升轉換效率。
結晶矽拉近距離,進而提升銷售競爭力,在出海口浮現下,不擔
心貨品出廠後銷不出去的情況,但薄膜太陽能廠坦言,最重要是
達到轉虧為盈才有生存實力,否則,下半年德國下砍補助使需求
產生波動,同樣又是一波淘汰賽。
雖然薄膜太陽能廠可望在下半年陸續規劃提升轉換效率,拉近與
主流結晶矽太陽能模組轉換效率的距離,使市場需求提升、出海
口浮現,不過,亦有薄膜太陽能廠坦言,無福消受這個新商機的
業者大有人在。
薄膜太陽能廠指出,薄膜太陽能模組轉換效率提升後,面臨最大
的問題是來自於生產良率的提升,這波的考驗極可能導致薄膜廠
間的競爭距離再拉開,若沒有相當的生產良率,則代表成本無競
爭力,而不同薄膜廠所產出的模組,發電瓦數也有極大的差異。
轉換效率7%的非晶矽薄膜太陽能模組技術,升級至轉換效率達
8~10%以上的堆疊式(Tandem)微晶矽薄膜太陽能模組後,因為轉換
效率上調,使模組發電瓦數提升,進而也拉高市場對薄膜太陽能
模組的接受度。
不過,因為微晶矽薄膜太陽能模組的報價同樣必須參考主流結晶
矽太陽能模組的價格水準,所以價格挑戰高,若產出良率無法提
升導致於生產成本無法下降,同樣會面臨賣1片賠1片的命運,更
可能因為產能的擴充使虧損跟著放大。所以,下半年對薄膜太陽
能廠而言,不單只有轉換效率的提升,還有生產成本具競爭力達
到轉虧為盈的目標。
薄膜太陽能廠表示,曾遇到客戶是由同業介紹過來訂貨的,主要
就是同業無力承接訂單,因為不堪虧損又不好得罪客戶,所以介
紹給其他同業接單,所以,有能力接單且達到獲利,恐怕是薄膜
同業更重要課題。
太陽能業者表示,下半年德國將下砍太陽光電補助再加上匯率變
動,市場需求勢必跟著震動,對薄膜廠而言,環境挑戰也拉升,
必須快速達到上述的生存條件,否則預估產業淘汰賽仍會跟著再
啟動。
目前台系太陽能業者中,包括宇通、聯相及迎輝轉投資八陽已投
入微晶矽薄膜太陽能組外,其餘亦積極尋找資金以購入新設備提
升轉換效率。
近期業界傳出某家頗具代表性的日系太陽能廠來台探路,有意進
行跨國購併,以快速 增加產能,因應日本即將開啟的補助需求,
其中,台系非晶矽薄膜廠成為日系廠造訪重點,主因係目前諸多
台系薄膜廠受困於資金缺乏窘境,但量產及品質已達到相當水準
,日此,業界認為日系業者迎低買進機率不低,跨海購併成局機
會大。
由於日本最快在11月推動太陽光電電價買回補助策略,需求可望
大幅提升,日系業者紛摩拳擦掌要搶食市坦大餅,近期市場傳出
某家具代表性的日系太陽能廠積極來台探路,不排除跨國購併,
以加速搶搭日本補助新商機,並達到本身所預設產量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被點名造訪的數家台系太陽能廠,均以非晶
矽薄膜為主,太陽能業者表示,主要是日系業者看好矽晶薄膜未
來發展潛力,尤其在量產上滿較其它薄膜技術具有優勢,而該日
系太陽能廠因為本身在矽晶薄膜領域已有多年研發技術,一旦購
併完成,就可快速將產品升級、步入量產。
2009年受到金風暴影響,使得主流結晶矽產品價格快速下滑,打
壓非晶矽薄膜產品,台灣多數非晶矽薄膜廠均受困在資金缺乏窘
境中,即使第3季底數家薄膜廠有明顯訂單回流現象,但面對2010
年走勢,多數薄膜廠仍不敢過度樂觀看待。
太陽能業者指出,對日系廠而言,目前正是跨海購併最佳時機,
可迎低切入議價,而且日本地區製造成本相對較其他亞洲地區高
,長期來看,日系業者前往海外布局產能是必經之路,台廠在諸
多生產條件下都是最佳選擇。
太陽能業者透露,目前日系廠造訪的薄膜廠中,包括採用日本
優貝克(Ulvac)及瑞士商歐瑞康(Oerlikon)全製程技術轉移設備的業
者在內,但仍未到購併的最終階段,仍無法探知最終購併或切入
方式。
太陽能業者表示,雖然日系廠技術基礎高,但從過往諸多產業發
展來看,日系廠進駐台廠,短期內對台廠技術不見得有直接刺激
或帶動提升產業技術效果,主要是日系廠的技術維護度佳,台廠
不容易效法。不過,對現階段台灣薄膜太陽能產業而言,苦等不
到政府支持,反吸引日系廠購併,也算是另類的解套方式,只是
受惠的家數可能僅有1家。
目前台系矽晶薄膜太陽能廠包括大豐能源,鑫笙能源,聯電旗下
聯相光電、大同集團綠能、旭能、中環轉投資富陽,奇美能源、
宇通及八陽等。
行跨國購併,以快速 增加產能,因應日本即將開啟的補助需求,
其中,台系非晶矽薄膜廠成為日系廠造訪重點,主因係目前諸多
台系薄膜廠受困於資金缺乏窘境,但量產及品質已達到相當水準
,日此,業界認為日系業者迎低買進機率不低,跨海購併成局機
會大。
由於日本最快在11月推動太陽光電電價買回補助策略,需求可望
大幅提升,日系業者紛摩拳擦掌要搶食市坦大餅,近期市場傳出
某家具代表性的日系太陽能廠積極來台探路,不排除跨國購併,
以加速搶搭日本補助新商機,並達到本身所預設產量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被點名造訪的數家台系太陽能廠,均以非晶
矽薄膜為主,太陽能業者表示,主要是日系業者看好矽晶薄膜未
來發展潛力,尤其在量產上滿較其它薄膜技術具有優勢,而該日
系太陽能廠因為本身在矽晶薄膜領域已有多年研發技術,一旦購
併完成,就可快速將產品升級、步入量產。
2009年受到金風暴影響,使得主流結晶矽產品價格快速下滑,打
壓非晶矽薄膜產品,台灣多數非晶矽薄膜廠均受困在資金缺乏窘
境中,即使第3季底數家薄膜廠有明顯訂單回流現象,但面對2010
年走勢,多數薄膜廠仍不敢過度樂觀看待。
太陽能業者指出,對日系廠而言,目前正是跨海購併最佳時機,
可迎低切入議價,而且日本地區製造成本相對較其他亞洲地區高
,長期來看,日系業者前往海外布局產能是必經之路,台廠在諸
多生產條件下都是最佳選擇。
太陽能業者透露,目前日系廠造訪的薄膜廠中,包括採用日本
優貝克(Ulvac)及瑞士商歐瑞康(Oerlikon)全製程技術轉移設備的業
者在內,但仍未到購併的最終階段,仍無法探知最終購併或切入
方式。
太陽能業者表示,雖然日系廠技術基礎高,但從過往諸多產業發
展來看,日系廠進駐台廠,短期內對台廠技術不見得有直接刺激
或帶動提升產業技術效果,主要是日系廠的技術維護度佳,台廠
不容易效法。不過,對現階段台灣薄膜太陽能產業而言,苦等不
到政府支持,反吸引日系廠購併,也算是另類的解套方式,只是
受惠的家數可能僅有1家。
目前台系矽晶薄膜太陽能廠包括大豐能源,鑫笙能源,聯電旗下
聯相光電、大同集團綠能、旭能、中環轉投資富陽,奇美能源、
宇通及八陽等。
光學膜廠迎輝(3523)轉投資的薄膜太陽能光電廠八陽光電宣布
,已具備轉換效率達8.5%至9%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技術,本月
小量產出,預定第三季末至第四季初登錄興櫃。
八陽指出,八陽以雙層高效率電池為主要銷售產品,可依市場需
求彈性生產單層非晶矽(a-Si)太陽能電池或多層非晶矽/微晶
矽(a-Si/μc-Si)太陽能電池,且生產線中的機台與現有廠房設施
具備產能擴充性,可降低未來擴產時的設備成本。
八陽表示,目前市場單層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平均轉換效率約6%至
7%,但該公司已可提升至8.5%以上,單片模組功率逾125W(瓦)
,同時與相關單位研究更高的轉換效率及有效降低模組製造成本
。
八陽目前引入成捲式製程設備,未來八陽在真空製程與光電半導
體的專長上,可結合迎輝的設備與技術,更快速開發可捲曲式薄
膜太陽能產品。
八陽現階段資本額約5.8億元,迎輝持股近六成,預估最快第三季
末至第四季初申請登錄興櫃。
針對近來因金融風暴影響,導致太陽能模組價格下跌,業者認為
,除了市場需求仍舊不旺外,近期價格下跌是來自製造商因經濟
規模的生產成本下降,但太陽能產業市調機構Solarbuzz預期,太
陽能市場明年將能回到成長趨勢,研判市況已走出谷底逐步改善
中。
,已具備轉換效率達8.5%至9%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技術,本月
小量產出,預定第三季末至第四季初登錄興櫃。
八陽指出,八陽以雙層高效率電池為主要銷售產品,可依市場需
求彈性生產單層非晶矽(a-Si)太陽能電池或多層非晶矽/微晶
矽(a-Si/μc-Si)太陽能電池,且生產線中的機台與現有廠房設施
具備產能擴充性,可降低未來擴產時的設備成本。
八陽表示,目前市場單層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平均轉換效率約6%至
7%,但該公司已可提升至8.5%以上,單片模組功率逾125W(瓦)
,同時與相關單位研究更高的轉換效率及有效降低模組製造成本
。
八陽目前引入成捲式製程設備,未來八陽在真空製程與光電半導
體的專長上,可結合迎輝的設備與技術,更快速開發可捲曲式薄
膜太陽能產品。
八陽現階段資本額約5.8億元,迎輝持股近六成,預估最快第三季
末至第四季初申請登錄興櫃。
針對近來因金融風暴影響,導致太陽能模組價格下跌,業者認為
,除了市場需求仍舊不旺外,近期價格下跌是來自製造商因經濟
規模的生產成本下降,但太陽能產業市調機構Solarbuzz預期,太
陽能市場明年將能回到成長趨勢,研判市況已走出谷底逐步改善
中。
迎輝(3523)轉投資的薄膜太陽能光電廠八陽光電,一開始
就朝向多層產品發展,目前轉換效率已經提升到8.5%目標值、單
片模組功率達125W(瓦)以上。該公司的雙層產品,預計本(7
)月份試產,競爭力大幅向前跨進。
八陽為面板零組件廠迎輝的轉投資,目前股本5.8億元,迎輝
持股約6成。該公司預計9月份公開發行,並同時再次辦理增資,
明年初登錄興櫃,最快明年底直接掛牌上市。
傳統結晶矽太陽能電池受多晶矽的影響甚大,以前是飽受缺
料之苦,現在則是簽長約的業者慘遭「套牢」。不過,薄膜太陽
能電池可擺脫多晶矽的牽絆,加上吸收日光的角度較廣,「單日
總吸收光能較大」,加上製造的單位成本較低,因此有其競爭力
。
有別於一般薄膜太陽能電池走「單層」的設計,八陽採用德
國萊寶光電(Leybold Optics GmbH)製程以及日本的封裝設備,一
開始就是做「雙層」薄膜太陽能電池,原廠保證的轉換效率可達
8.5%、優於市面上的6-7%水準。
八陽表示,目前的轉換效率已經達到目標,至於未來在真空
製程與光電半導體的生產上,將結合迎輝的設備與技術,可快速
切入可捲曲式薄膜太陽能產品的開發,並鎖定「建築一體成型」
的薄膜太陽能BIPV。
八陽目前的產能為15MW(百萬瓦),但新廠的空間足以安
裝30MW,至於旁邊也預留二廠的土地,計畫在明(2010)年將
產能擴充為40MW。八陽表示,受金融風暴影響,太陽能的價格
大幅下跌,但部分的原因在於製造商「經濟規模造成的生產成本
下降」。因此,太陽能產業市調機構Solarbuzz評估,太陽能市場
明年將能回到成長趨勢。
就朝向多層產品發展,目前轉換效率已經提升到8.5%目標值、單
片模組功率達125W(瓦)以上。該公司的雙層產品,預計本(7
)月份試產,競爭力大幅向前跨進。
八陽為面板零組件廠迎輝的轉投資,目前股本5.8億元,迎輝
持股約6成。該公司預計9月份公開發行,並同時再次辦理增資,
明年初登錄興櫃,最快明年底直接掛牌上市。
傳統結晶矽太陽能電池受多晶矽的影響甚大,以前是飽受缺
料之苦,現在則是簽長約的業者慘遭「套牢」。不過,薄膜太陽
能電池可擺脫多晶矽的牽絆,加上吸收日光的角度較廣,「單日
總吸收光能較大」,加上製造的單位成本較低,因此有其競爭力
。
有別於一般薄膜太陽能電池走「單層」的設計,八陽採用德
國萊寶光電(Leybold Optics GmbH)製程以及日本的封裝設備,一
開始就是做「雙層」薄膜太陽能電池,原廠保證的轉換效率可達
8.5%、優於市面上的6-7%水準。
八陽表示,目前的轉換效率已經達到目標,至於未來在真空
製程與光電半導體的生產上,將結合迎輝的設備與技術,可快速
切入可捲曲式薄膜太陽能產品的開發,並鎖定「建築一體成型」
的薄膜太陽能BIPV。
八陽目前的產能為15MW(百萬瓦),但新廠的空間足以安
裝30MW,至於旁邊也預留二廠的土地,計畫在明(2010)年將
產能擴充為40MW。八陽表示,受金融風暴影響,太陽能的價格
大幅下跌,但部分的原因在於製造商「經濟規模造成的生產成本
下降」。因此,太陽能產業市調機構Solarbuzz評估,太陽能市場
明年將能回到成長趨勢。
由迎輝科技(3523)轉投資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八陽光電,26日於台
南科技工業園區舉行新廠啟用典禮,正式成為台南科技工業園區
第131進駐量產業者。
八陽光電董事長唐以鄰表示,已成功試產出首片高效率雙層非晶
矽/微晶矽(a-Si/μc-Si)薄膜太陽能電池,預定第二季正式量產出貨
,今年產能規劃15MW,轉換效率達8.5~9%,優於市場上平均轉
換效率僅6~7%的單層非晶矽(a-Si)太陽能電池。
八陽光電為國內較早投入多層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模組技術廠商,
技術團隊具真空鍍膜經驗,未來結合迎輝所屬關係企業在光學膜
產業的微成型、連續式真空鍍膜及可繞基材塗布等技術能量與經
驗,在太陽能市場具競爭力。
八陽目前資本額為5.42億元,迎輝持股57%,預計今年增資4-6億
元,而迎輝持股比重將增至六成,預期今年營收貢獻約5-6億元
,年底可達損益平衡。
南科技工業園區舉行新廠啟用典禮,正式成為台南科技工業園區
第131進駐量產業者。
八陽光電董事長唐以鄰表示,已成功試產出首片高效率雙層非晶
矽/微晶矽(a-Si/μc-Si)薄膜太陽能電池,預定第二季正式量產出貨
,今年產能規劃15MW,轉換效率達8.5~9%,優於市場上平均轉
換效率僅6~7%的單層非晶矽(a-Si)太陽能電池。
八陽光電為國內較早投入多層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模組技術廠商,
技術團隊具真空鍍膜經驗,未來結合迎輝所屬關係企業在光學膜
產業的微成型、連續式真空鍍膜及可繞基材塗布等技術能量與經
驗,在太陽能市場具競爭力。
八陽目前資本額為5.42億元,迎輝持股57%,預計今年增資4-6億
元,而迎輝持股比重將增至六成,預期今年營收貢獻約5-6億元
,年底可達損益平衡。
迎輝科技(3523)轉投資的薄膜太陽能廠八陽光電昨(26)日正
式營運。八陽總經理呂英誠表示,雙層薄膜太陽能電池預定第二
季量產出貨,轉換率約為8.5%至9%,今年產能規劃為15MW(百
萬瓦),且接單順利,已經超過八陽的產能。
八陽資本額5.42億元,迎輝持股約57%,預計今年增資4億至6億
元,持股比例增至60%。
八陽預估今年營收貢獻約5億元,年底可達損益平衡,預計年底
將擴第二條線。八陽表示,八陽採用的turnkey技術與相關真空設
備,是歐洲唯一取得德國太陽能研究所技轉生產雙層太陽能電池
的生產技術。
迎輝表示,迎輝已引入成捲式製程設備,未來在真空製程與光電
半導體的專長上,結合迎輝的設備與技術,可快速切入可捲曲式
薄膜太陽能產品開發。
式營運。八陽總經理呂英誠表示,雙層薄膜太陽能電池預定第二
季量產出貨,轉換率約為8.5%至9%,今年產能規劃為15MW(百
萬瓦),且接單順利,已經超過八陽的產能。
八陽資本額5.42億元,迎輝持股約57%,預計今年增資4億至6億
元,持股比例增至60%。
八陽預估今年營收貢獻約5億元,年底可達損益平衡,預計年底
將擴第二條線。八陽表示,八陽採用的turnkey技術與相關真空設
備,是歐洲唯一取得德國太陽能研究所技轉生產雙層太陽能電池
的生產技術。
迎輝表示,迎輝已引入成捲式製程設備,未來在真空製程與光電
半導體的專長上,結合迎輝的設備與技術,可快速切入可捲曲式
薄膜太陽能產品開發。
轉投資八陽光電 ITO導電膜4月量產 迎輝集團今年營收將逆勢成
長至40億元
聚光片廠商迎輝科技轉投資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八陽光電,26日正
式開幕,八陽光電目前已成功試產出首片高效率變層非晶矽/微
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可達8.5~9%,預計第2季正式量產
出貨。而除了八陽光電之外,迎輝也預計在4月開始量產ITO導電
膜,以因應觸控面板的商機,在此情況下,迎輝集團預計2009年
將挑戰新台幣40億元的營收規模,將較2008年成長10億元。
迎輝總經理呂英宗表示,雖然目前面板產業的訂單能見度不高,
約僅有1個月左右,但近期由於有急單挹注的加持,因此估計迎輝
2月合併營收將比1月好上4~5成,3月營收也會比2月更好,在業
績大有展望的情況下,迎輝於2009年第1季可望順利轉虧為盈。
迎輝除聚光片外,也積極搶進觸控面板領域,觸控面板用的ITO導
電膜已自行開發成功,並獲客戶的認證與訂單,預計4月開始量產
,5月即可大量出貨,迎輝估計ITO導電膜2009年的營收規模約可
上看5億元。
此外,迎輝亦布局節能環保領域,轉投資的八陽光電已成功試產
出雙層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可達8.5~9%,優於市場上平均
轉換效率僅6~7%的單層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八陽光電經過1年多
的建置,預計第2季正式量產出貨,2009年的產能規劃為15MW
,預計2010年將可擴充至40MW。
目前,八陽光電以雙層高效率電池為主,但可依市場需求彈性生
產單層非晶矽太陽能電池或多層非晶矽/微晶矽太陽能電池。而
母公司迎輝科技方面已引入成捲式製程設備,未來八陽可結合迎
輝的設備與技術,快速切入可捲曲式薄膜太陽能產品的開發。
八陽光電目前的資本額為5.42億元,迎輝持股約57%,預計2009年
增資4億~6億元,而迎輝持股比重將增至6成,八陽預期2009年的
營收貢獻約5億~6億元,預計年底可達損益平衡。
雖然2009年的整體大環境不佳,TFT LCD面板與相關零組件等上
、下游業者都相當辛苦,但迎輝在ITO導電膜以及八陽光電的營收
挹注下,集團的全年營收可望逆勢成長至40億元,較2008年的30
億元大有斬獲。
長至40億元
聚光片廠商迎輝科技轉投資薄膜太陽能電池廠八陽光電,26日正
式開幕,八陽光電目前已成功試產出首片高效率變層非晶矽/微
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可達8.5~9%,預計第2季正式量產
出貨。而除了八陽光電之外,迎輝也預計在4月開始量產ITO導電
膜,以因應觸控面板的商機,在此情況下,迎輝集團預計2009年
將挑戰新台幣40億元的營收規模,將較2008年成長10億元。
迎輝總經理呂英宗表示,雖然目前面板產業的訂單能見度不高,
約僅有1個月左右,但近期由於有急單挹注的加持,因此估計迎輝
2月合併營收將比1月好上4~5成,3月營收也會比2月更好,在業
績大有展望的情況下,迎輝於2009年第1季可望順利轉虧為盈。
迎輝除聚光片外,也積極搶進觸控面板領域,觸控面板用的ITO導
電膜已自行開發成功,並獲客戶的認證與訂單,預計4月開始量產
,5月即可大量出貨,迎輝估計ITO導電膜2009年的營收規模約可
上看5億元。
此外,迎輝亦布局節能環保領域,轉投資的八陽光電已成功試產
出雙層薄膜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可達8.5~9%,優於市場上平均
轉換效率僅6~7%的單層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八陽光電經過1年多
的建置,預計第2季正式量產出貨,2009年的產能規劃為15MW
,預計2010年將可擴充至40MW。
目前,八陽光電以雙層高效率電池為主,但可依市場需求彈性生
產單層非晶矽太陽能電池或多層非晶矽/微晶矽太陽能電池。而
母公司迎輝科技方面已引入成捲式製程設備,未來八陽可結合迎
輝的設備與技術,快速切入可捲曲式薄膜太陽能產品的開發。
八陽光電目前的資本額為5.42億元,迎輝持股約57%,預計2009年
增資4億~6億元,而迎輝持股比重將增至6成,八陽預期2009年的
營收貢獻約5億~6億元,預計年底可達損益平衡。
雖然2009年的整體大環境不佳,TFT LCD面板與相關零組件等上
、下游業者都相當辛苦,但迎輝在ITO導電膜以及八陽光電的營收
挹注下,集團的全年營收可望逆勢成長至40億元,較2008年的30
億元大有斬獲。
由於薄膜太陽能穩定產出的門檻高,所以薄膜太陽能廠與客戶簽
定多數是無冷加違約條款的「開放式合約」(Open Contract),雙方
任何一方不覆行合約受法律約束也小,在當下不景氣的情況下,
客戶直接取消進貨的機率其實不低,相對而言,危戶若願意回頭
來議價反而是好事。
由於薄膜太陽能模組穩定產出的門檻高,諸多薄膜廠擔心無法交
出客戶所需的產品數量,所以多數偏向於簽定無附加違約條款「
開放式合約」,以免受違約條款的約束,但同理,客戶端同樣可
以不覆行合約,一樣不受約束,這使得在市場高峰期,薄膜太能
市場被質疑客戶端有重複下單的情況,市場需求有被高估的可能
。
太陽能業者表示,薄膜太能的主要潛力市場仍為太陽能電廠(
Solar Power plant)為主,主因多數電廠會設在地價相對便宜的地區
,但因這波金融風暴的影響,使諸多金融機構均受重挫,使得太
陽能電廠最好要的資金供應端頓短缺,導致諸多案子都受到延宕
甚致被懷疑有胎死腹中的可能。
太陽能業者指出,所以在金融風暴的侵襲下,更難估計的是開放
式合約中,客戶實際落實的履約率到底有多高,而現在環境下,
客戶端回頭要求重新議價,表示仍有買的意願,比直接違約好的
多。
目前台灣薄膜廠仍是以非晶矽太陽能模組主,其轉換效率為8~7%
,包括聯電轉投資聯相、綠能、富陽光電、大億、奇美能源等,
而投入轉換效率8~10%堆疊薄膜太陽能者包括光寶及益通合資的
宇通及迎輝轉投資的八陽,但其它非晶矽業者也積極計劃投入轉
換效率較高的堆疊式微晶矽薄膜領域。
定多數是無冷加違約條款的「開放式合約」(Open Contract),雙方
任何一方不覆行合約受法律約束也小,在當下不景氣的情況下,
客戶直接取消進貨的機率其實不低,相對而言,危戶若願意回頭
來議價反而是好事。
由於薄膜太陽能模組穩定產出的門檻高,諸多薄膜廠擔心無法交
出客戶所需的產品數量,所以多數偏向於簽定無附加違約條款「
開放式合約」,以免受違約條款的約束,但同理,客戶端同樣可
以不覆行合約,一樣不受約束,這使得在市場高峰期,薄膜太能
市場被質疑客戶端有重複下單的情況,市場需求有被高估的可能
。
太陽能業者表示,薄膜太能的主要潛力市場仍為太陽能電廠(
Solar Power plant)為主,主因多數電廠會設在地價相對便宜的地區
,但因這波金融風暴的影響,使諸多金融機構均受重挫,使得太
陽能電廠最好要的資金供應端頓短缺,導致諸多案子都受到延宕
甚致被懷疑有胎死腹中的可能。
太陽能業者指出,所以在金融風暴的侵襲下,更難估計的是開放
式合約中,客戶實際落實的履約率到底有多高,而現在環境下,
客戶端回頭要求重新議價,表示仍有買的意願,比直接違約好的
多。
目前台灣薄膜廠仍是以非晶矽太陽能模組主,其轉換效率為8~7%
,包括聯電轉投資聯相、綠能、富陽光電、大億、奇美能源等,
而投入轉換效率8~10%堆疊薄膜太陽能者包括光寶及益通合資的
宇通及迎輝轉投資的八陽,但其它非晶矽業者也積極計劃投入轉
換效率較高的堆疊式微晶矽薄膜領域。
全球能源長期趨緊,加上節能減排的訴求,替代能源是少數能抵
抗金融風暴的產業,而風力發電又挾成本可與市電相抗衡的競爭
力,成為中國和美國兩大強權全力投入的領域。其中,中國去年
新增風電裝機300萬千兆、累計至今已達1000萬千瓦,而未來更有
挑戰「世界第一」的雄心,國內相關公司如上緯(4733)將是最大受
益者。
近年來,全球替代能源產業欣欣向榮,如太陽能、風能、生質能
、地熱與潮汐等,都曾引領風騷。不過,生質能在「與人爭糧」
的道德考量下,已先敗下陣來;太陽能從去年底開檯面臨諸多波
折,除了金融海嘯導致銀行抽企業銀根之外,殺價搶單清庫存等
訊息頻傳,短時間內仍須等3月份西班牙補助案底定、大陸太能廠
殺價告一段落,以及國內實施10號公報造成的影響釐清之後,產
業透明度才會逐步提升。
相較之下,風電產業的發展潛力略勝一籌,除了風電本身發電成
本較低、足以和一般市電相抗衡之外,風電的介入門檻極高,主
要是風電必須併入市電的供電網路,多於政府標案性質,加上一
支風電電塔就需1億元左右,都不是一般中小型企業所能介入。
另方面,風電獲得政府部門的支持度,絲毫不亞於太陽能產業。
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元月中就透露
,中國至去(2008)年底的風電裝機總量已超過1000萬千法,排行世
界第五。按照目前的進度,不出年年就可達2000~3000萬千瓦,
位居世界第一。
根據中國媒體資訊,光是甘肅酒迫就有一個500萬千瓦的風電案正
在推動,至於內蒙古、河北、吉林、江蘇等地也有數個百萬千瓦
以上的大型風電基地。這些龐大的需求,對國內的葉片材料上緯
來說,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經歷長時間的認證之後,上緯從前年第四季開始出貨給中國的
電葉片廠,該公司強調,中國目前10家可量產的葉片廠當中,已
有7家使用上緯的樹脂原料,而正在積極投入的20~30家葉片廠當
中,也有60~80%將會使用該公司的樹魯。法人評估,上緯今年的
風電葉片用樹脂產值有機會成長250~300%之多。
事實上,中國的風電股龍頭金風科技,近期股價去年11月的15元
左右,到春節前封關價的31.76元,大漲1倍之多,完全無視於限
制股「小非」的解禁出籠賣壓,反而是趁機吃貨,而主要買入者
則是包括泰達荷銀等多家法人機構,凸顯風電產業的發展潛力受
到法人的高度肯定。
抗金融風暴的產業,而風力發電又挾成本可與市電相抗衡的競爭
力,成為中國和美國兩大強權全力投入的領域。其中,中國去年
新增風電裝機300萬千兆、累計至今已達1000萬千瓦,而未來更有
挑戰「世界第一」的雄心,國內相關公司如上緯(4733)將是最大受
益者。
近年來,全球替代能源產業欣欣向榮,如太陽能、風能、生質能
、地熱與潮汐等,都曾引領風騷。不過,生質能在「與人爭糧」
的道德考量下,已先敗下陣來;太陽能從去年底開檯面臨諸多波
折,除了金融海嘯導致銀行抽企業銀根之外,殺價搶單清庫存等
訊息頻傳,短時間內仍須等3月份西班牙補助案底定、大陸太能廠
殺價告一段落,以及國內實施10號公報造成的影響釐清之後,產
業透明度才會逐步提升。
相較之下,風電產業的發展潛力略勝一籌,除了風電本身發電成
本較低、足以和一般市電相抗衡之外,風電的介入門檻極高,主
要是風電必須併入市電的供電網路,多於政府標案性質,加上一
支風電電塔就需1億元左右,都不是一般中小型企業所能介入。
另方面,風電獲得政府部門的支持度,絲毫不亞於太陽能產業。
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元月中就透露
,中國至去(2008)年底的風電裝機總量已超過1000萬千法,排行世
界第五。按照目前的進度,不出年年就可達2000~3000萬千瓦,
位居世界第一。
根據中國媒體資訊,光是甘肅酒迫就有一個500萬千瓦的風電案正
在推動,至於內蒙古、河北、吉林、江蘇等地也有數個百萬千瓦
以上的大型風電基地。這些龐大的需求,對國內的葉片材料上緯
來說,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經歷長時間的認證之後,上緯從前年第四季開始出貨給中國的
電葉片廠,該公司強調,中國目前10家可量產的葉片廠當中,已
有7家使用上緯的樹脂原料,而正在積極投入的20~30家葉片廠當
中,也有60~80%將會使用該公司的樹魯。法人評估,上緯今年的
風電葉片用樹脂產值有機會成長250~300%之多。
事實上,中國的風電股龍頭金風科技,近期股價去年11月的15元
左右,到春節前封關價的31.76元,大漲1倍之多,完全無視於限
制股「小非」的解禁出籠賣壓,反而是趁機吃貨,而主要買入者
則是包括泰達荷銀等多家法人機構,凸顯風電產業的發展潛力受
到法人的高度肯定。
光學膜廠商迎輝科技轉投資太能產業,參與子公亞八陽光電現增
案,共取得1700萬股,每股新台幣12元,合計20.4億元。
迎輝跟入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產業,朝多角化經營,藉此提升公司
競爭力。迎輝表示,八陽光電為台灣最早投入夕層矽薄膜太陽能
電池模組技術的廠商,預計2008年第4季裝機完成,2008~2010年
第1階段總產能預估可達40MWp(百萬瓦)的目標,2010~2011年將
總產能拆充到第2階段的80MWp,並在2014年達到 350MWp及延
伸至其他薄膜型太陽能技術商品化產能的目標。
迎輝8月合併營收達2.33億元,較7月的2.09億元,成長11.3%,但
較2007年同期減少35.55%,累計2008年1~8月合併營收為20.22億
元,年成長率為2.03%。
案,共取得1700萬股,每股新台幣12元,合計20.4億元。
迎輝跟入薄膜型太陽能電池產業,朝多角化經營,藉此提升公司
競爭力。迎輝表示,八陽光電為台灣最早投入夕層矽薄膜太陽能
電池模組技術的廠商,預計2008年第4季裝機完成,2008~2010年
第1階段總產能預估可達40MWp(百萬瓦)的目標,2010~2011年將
總產能拆充到第2階段的80MWp,並在2014年達到 350MWp及延
伸至其他薄膜型太陽能技術商品化產能的目標。
迎輝8月合併營收達2.33億元,較7月的2.09億元,成長11.3%,但
較2007年同期減少35.55%,累計2008年1~8月合併營收為20.22億
元,年成長率為2.03%。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