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大證券(公)公司新聞
凱基證券台北分公司因使用1G光纖線路,外資客戶交易量大增,帶動凱基證券市占率一度超越龍頭券商元大證券,成為全台第一。
證期局指出,這項主機共置業務相關收費及爭議將回歸證交所與業者溝通,然證交所建置光纖線路有一定的成本,在使用者付費的考量下,凱基證券與證交所的主機共置業務並沒有違規。
今年3月23日起實施逐筆交易制度,下單速度成為各家券商搶客重點,紛紛加入「軍備競賽」,除了原100M的業務之外,證交所也增加1G光纖線路服務。證交所表示,新提供的主機共置服務,是依證券商公會提出的業務需求,從去2019年9月起,提供1G光纖線路服務,證券商不論在四合一網路或主機共置網路,使用頻寬大小取決於自身的業務需要。
不過,證交所建置1G光纖線路斥資龐大,在1G收費明顯高於100M,因速度約加快九倍,但證交所與證券商資訊服務費一直無法達共識。
券商高層點出,1G光纖線路每條線路傳輸費用需27萬元,包括下單及資訊兩條線,目前期交所線路尚未計入,包括證交所、櫃買中心共需4條線,每月支出就要108萬元,與100M的每月7萬元差異過大,是券商遲遲未能申請的原因之一。
業者坦言,雖然逐筆交易是國際趨勢,不過,新制上路至今才六個月時間,且台灣目前仍以散戶為主,交易結構與國外大多是法人明顯不同,立即要所有券商的設備系統都能跟上「國際賽」,確實有點難度,尤其大頻寬線路支出成本較高,明顯對中小型券商不利。
為了鼓勵券商及早與國際接軌,證交所主張,服務費繼續談,等談定價格,未來「溯及既往」、「多退少補」,今年8月凱基證率先上路1G光纖線路,近二周陸續有3家加入,然國內證券商普遍建議先撤1G光纖線路,全數採用100M頻寬,以維持國內外客戶交易公允性。
元大證表示,8月「權民模擬大賽」經過一番激戰,個人賽第一名,由簡先生以獲利110萬元勝出,報酬率221%,獲得1萬元獎金;團體賽冠軍則由「我要成為大富翁」隊勝出,獲利270萬元,報酬率108%,獲得2.5萬元獎金。
個人賽第一名的簡先生從事金融業,透過「日創新高」的選股策略,選到世紀鋼這檔風電題材股,運用權證槓桿全力加碼,買進認購權證,僅用5次交易,順著上漲趨勢穩定持有,大賺110萬元。
簡先生並分享其五大篩選權證條件,1.選擇執行比例大及槓桿大的權證;2.選擇價平到價外20%;3.天期50∼100天;4.買賣價差2Ticks內,5.選擇不會調降隱波的發行券商。
無獨有偶,團隊賽第一名「我要成為大富翁」隊勝出的連結股票也同樣是世紀鋼。成員葉先生表示,團隊交易權證時間約一年左右,當時看好世紀鋼風電題材,技術面又在低點向上,集合五個人模擬資金250萬元,運用認購權證的槓桿來加碼,共為團隊的投資組合賺進350萬元。
經過第一賽期競賽留下許多勝利者寶貴的交易軌跡,分析得獎者共同勝出的原因,最主要還是「選對股票」,例如世紀鋼、上緯、群創等熱門股。挑出股票後,再選一檔實質槓桿較大且交易成本適中的權證,在適當時機點進出,就能掌握勝利契機。
元大證表示,權證是一種股票投資的槓桿工具,具有高報酬及高風險的特性,創新推出免費、沒有風險、簡單安全的模擬平台「元大權證ONLINE」,讓投資人在沒有資金風險的考量下,用手機就能輕鬆學會權證操作。
第二賽期「權民模擬大賽」將自10月5日再度熱烈開打,只要加入元大權證Line好友,每個參賽者就有50萬元模擬金無限暢玩,總獎金20萬元。另外,只要賽期結束時是「正報酬」,就可抽禮券。
此外,元大證券台北總公司10月21日晚間7點將舉辦權證講座,由專家解說如何運用權證小錢創造大獲利,詳情可上元大權證網。
台股在8月份交出了亮麗成績單,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統計,全體券商在這個月共獲利70.8億元,雖然較7月的峰值有所下滑,但相比去年同期,成長幅度高達82%。前八個月累計獲利更是達到了337.3億元,年增率為20.9%,顯示出整體市場的穩定成長。 不過,台股8月的總成交值小幅度下滑,比7月的紀錄值下降了8.7%,總成交值為4.85兆元。這也直接影響到券商的經紀獲利,減少到47億元。當月出售證券的收益和評價利益也有所減少,自營獲利更是大減五成,降至22億元。承銷業務也小幅下降至3億元,總獲利減少了34%,達到70.8億元。 在這個月,主要券商如元大證券和凱基證券,分別獲利14億元和13億元,富邦、群益金鼎證也都有超過5億元的獲利。其他如永豐金、元富、統一、日盛、兆豐、國泰、致和、台新等券商,也都賺取了超過1億元的利潤。 至於整體前八個月的數據,全體券商因累積成交值較去年同期大增60%,經紀獲利近乎倍增達到300億元。不過,由於大盤漲幅較去年小,自營獲利年減36%,約92億元,承銷則持穩在20億元。總計獲利為337億元,年增率20.9%。若扣除華南永昌證券的權證操作虧損,總獲利更是達到378億元,增幅38%,這個成績對券商來說,無疑是個極佳的開始。
證交所表示,8月台股總成交值4.85兆元,較7月破紀錄的5.3兆元下滑8.7%,券商經紀獲利因此減少到47億元,上個月出售證券收益和評價利益也減少,自營獲利月減五成至22億元。承銷業務則小降至3億元,總獲利共減少34%為70.8億元。
主要券商保持獲利高峰,包括元大和凱基證券大賺14及13億元,富邦、群益金鼎證都賺逾5億元,永豐金、元富、統一、日盛、兆豐、國泰、致和、台新等也賺逾1億元。
累積前八月,全體券商受惠累積成交值較去年同期大增60%,經紀獲利近乎倍增達300億元,但大盤漲幅較去年小,自營獲利年減36%,約92億元,承銷則持穩20億元,合計337億元,年增20.9%。若扣除華南永昌證券的權證操作虧損,總獲利更達378億元,增幅38%。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15)日表示,21到50歲的年輕族群是權證市場的主力結構,佔投資人比重達77%,顯示權證市場相當受到年輕投資者的歡迎。主管機關將積極保護投資者權益,並努力營造一個對證券商更有利的營運環境,以促進權證市場的良性發展和規模擴大。 黃天牧強調,權證避險降稅修法案已經完成草擬,預計在本會期送立法院審議,希望盡快通過,以幫助權證市場的發展。財政部也將修改證券交易稅條例,將權證避險交易的稅率從千分之3降低至千分之1,這項修正案已於14日完成預告。根據金管會的評估,降稅後,權證交易金額預計可成長1.78倍。 在經濟日報第11屆「權民搶百萬」啟動記者會上,黃天牧提到,自2010年第一屆「權民搶百萬」活動舉辦以來,權證商品從1.2萬多檔增加到現今的3.5萬多檔,權證商品已經成為市場上的熱門商品。他感謝經濟日報11年來對台灣權證市場的持續支持。 黃天牧還指出,相比於股票市場,權證市場更受年輕族群青睞。31到40歲的投資者在權證市場的比重為30%,在股票市場則為17%;21到30歲的投資者在權證市場的比重為18%,在股票市場則為7%。這顯示股市和權證市場的結構明顯不同。對於股市,黃天牧表示台灣仍有自己的優勢,並呼籲投資者要有信心,因為截至8月底,外資占台股市值比重達41.99%。
台灣金融市場近年來在主管機關的積極改革與開放下,發展得如火如荼,特別是權證市場,規模逐年擴大。由於主管機關、發行商與媒體的共同努力,過去十年來,台灣權證市場凝聚了新黃金十年的力量。今年,這個市場將邁入第11個黃金年頭,預計會再創佳績。 在眾多權證市場中,台灣權證市場以其多樣性的個股標的而聞名。元大證券作為市場的領頭羊,始終關注市場動態,並不斷推廣「以權代股」的操作策略。該公司透過提供多元化的權證商品,力圖滿足每一位投資者的需求,實現「元大權證.大挺你的夢」的經營理念。 對於保障投資人權益,元大證券始終堅持「隱波不降」的原則。今年,該公司更進一步強化保障,在網站上推出「隱波不降大公開」專區,公開每檔元大權證的「造市委買波動率」,並提供試算器,讓投資者能夠輕鬆掌握權證的合理價格,進行快速且正確的投資決策。這樣的透明度,讓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更加安心。 總結來說,元大證券在台灣權證市場的表現值得稱讚,不僅因為其對市場的深刻理解,也因為其對投資者權益的堅定保護。在這個新黃金十年的起跑點,我們對元大證券在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
台灣權證市場近年來在主管機關不斷改革與開放下,市場規模逐年成長,加上由經濟日報主辦的「權民搶百萬」活動,過去十年來,更是凝聚了主管機關、發行商與媒體的力量,共同為了擴大權證市場而努力。今年正式邁入第11屆,勢必能夠再為台灣權證市場締造另一個黃金十年。
有別於其他主要權證市場都是以指數標的為主,台灣權證市場則是以多樣性的個股標的著稱,元大證券掌握市場脈動,多年來除了持續推廣「以權代股」的操作策略外,同時透過提供多樣化的權證商品,希望每一位投資人都能找到一檔適合自己的元大權證,以實現「元大權證.大挺你的夢」的業務經營理念。
此外,元大證券為了保障投資人權益,始終堅持「隱波不降」,今年更進一步保障投資人「知」的權益,在元大權證網推出「隱波不降大公開」專區,公開每檔元大權證從掛牌起,每天的「造市委買波動率」,讓投資人輕鬆透過試算器,立即掌握元大權證的合理價格,做出最快速、最正確的投資決策。報價看得見,買賣才安心,選擇「隱波不降」的權證,投資人權益才能獲得保障。
他強調,權證避險降稅修法案已預告完成,預計本會期送立法院審議,希望儘速通過,以利權證市場發展;財政部將修改證券交易稅條例,將權證避險交易的稅率從千分之3降為千分之1,修正案14日已預告完成。根據金管會評估,降稅後,權證交易金額可望成長1.78倍。
黃天牧昨天出席經濟日報第11屆「權民搶百萬」啟動記者會致詞表示,2010年第一屆「權民搶百萬」舉辦時,權證商品有1.2萬多檔,現已有3.5萬多檔,權證商品已成為市場上熱門商品,感謝經濟日報11年來支持,讓台灣有活潑、潛力的權證市場。
黃天牧說,相較於股票市場,權證是年輕人的市場,31到40歲,投資人比重占30%,41到50歲有29%,21到30歲是18%,換言之,21到50歲是權證市場的主力結構,占了77%。甚至20歲以下的投資人,還有6%、7%,顯示這個市場非常年輕,因權證相對槓桿跟風險都比較高,是以男性主導的市場。
黃天牧說,31到40歲投資人,權證市場有三成,但股票市場只有17%;21到30歲權證投資人有18%,股票市場只占7%,股市跟權證市場結構明顯不同。對於股市,他則說台灣仍有自己的利基,要有信心,8月底止,外資占台股市值比重41.99%。
台灣主要券商業績發表,元大證券表現亮眼!近期,台灣多家證券商陸續公布8月業績,其中元大證券以每股稅後盈餘(EPS)1.49元,位居第三名,表現相當出色。根據統計,共有10家證券商累計前八月EPS超過1元,其中富邦證、統一證分別以1.7元和1.539元位居前兩名。 隨著市場對證券業的關注度提升,近期已有富邦證、國泰證、凱基證、康和證、第一金證、元富證、華南永昌證、合庫證等8家證券商公布自結8月業績。凱基證和富邦證的8月稅後盈餘分別達到13.81億元和5.5億元,表現亮眼。元富證和國泰證的獲利也分別為2.43億元和1.3億元。 儘管8月份台股量價齊揚,證券商的經紀及自營業務大進補,但由於大盤漲勢收斂,大多數證券商自結8月獲利較7月獲利高峰下滑,但累計業績表現不俗。在21家主要證券商中,已有10家證券商累計前八月EPS超過1元,其中富邦證以1.7元居首位,其他如統一證、元大證、凱基證、國泰證等EPS也相當亮眼。 展望未來,證券商對後續四個月的業績仍抱持積極態度,預計全年業績可望再攀升。其中,兆豐證、致和證、群益金鼎證等證券商的累計EPS也有機會突破1元。元大證券以其出色的業績表現,再次證明其在台灣證券市場的領先地位。
繼首波13家證券商之後,近兩日持續有富邦證、國泰證、凱基證、 康和證、第一金證、元富證、華南永昌證、合庫證等8家公布自結8月 業績;其中凱基證、富邦證8月稅後盈餘各達13.81億餘元與5.5億餘 元,元富證、國泰證個獲利2.43億餘元、1.3億餘元,第一金證及華 南永昌證都獲利0.83億元,合庫證獲利0.72億元,康和證則小幅虧損 0.688億元。
受惠今年台股量價齊揚行情,證券商經紀及自營等主要部門業務大 進補,儘管8月大盤漲勢收斂及指數未再創高,影響大多數證券商自 結8月獲利較7月獲利高峰下滑,但累計業績表現不俗。
在21家主要證券商中,已有10家證券商,富邦證累計前八月EPS1. 7元居首位,統一證、元大證、凱基證、國泰證等EPS各為1.539元、 1.49元、1.47元、1.38元,其他依序還有:日盛證1.27元、康和證1 .16元、玉山證1.15元、永豐金證1.12元、合庫證1.10元。累計EPS較 高還有:兆豐證0.94元、致和證0.924元、群益金鼎證0.84元等,有 機會併計9月或是第四季業績,累計EPS也突破1元。
進入後疫情時代,股市復甦同步帶動IPO市場熱度回溫,加上全球 IPO利多頻傳,包含螞蟻科技、Airbnb等產業巨頭紛紛遞交申請外, 大陸瓶裝水龍頭農夫山泉,8日掛牌首日股價狂飆85%,皆為下半年 IPO市場帶來反轉曙光。
日系迴轉壽司品牌亞洲藏壽司去年年底遞交上櫃申請後,雖上半年 業績受害疫情不如預期,但挾帶今年首家IPO餐飲業者題材,以及下 半年國內消費復甦及展店效益發酵,仍舊吸引股民積極參與新股申購 。
適逢美股部分估值過高的科技股遭到拋售,拖累台股,資金減碼離 場,轉而瞄準風險較低的新股掛牌利得機會,加上今年包括昇佳電子 、ABC-KY等個股蜜月行情強滾滾,熱錢一手申購一手轉往現股,促使 亞洲藏壽司9日股價大漲31.82%,收在145元,均價則以130.34元作 收,創今年以來IPO及觀光類股IPO溢價差最高的紀錄,前高紀錄是A BC-KY最後申購當日的1.27倍。
主辦亞洲藏壽司上櫃案的元大證券表示,7月起整體IPO市場已見復 甦跡象,加上今年以來年輕人積極投入房地產與股市,以及盤面資金 充沛,都使得下半年的IPO行情值得期待。
下半年除汎德永業延到第四季上市外,包括八貫、耀登、威鋒電子 、安普新及長榮鋼皆已遞出轉上市申請,八貫最快年底前可望掛牌外 ,耀登也通過審議委員會,成為今年第二家由國票主辦通過上市櫃審 議會的公司。
國票證券表示,整體IPO上市櫃送件數目前共計24件,除凱基遞件 3件位列第一外,國票、台新、富邦、元大、元富分別遞件2件,併列 第二。
轉上櫃方面,軒郁、康全電訊、陞達科技、意德士科技皆通過櫃買 核准掛牌,上洋、全訊、揚秦、智聯服務、亞泰金屬、叡揚資訊、常 廣、亨泰光、長聖、達亞、博晟生醫及台微醫等個股則已遞交申請。
■上市櫃借券賣出攀波段高峰
美國四大指數上周拉回整理,7日休市,空方力道暫時降溫,8日亞洲股市呈現走揚,台股上漲62.16點,漲幅0.49%,收在12,663.56點。上市借券賣出餘額攀升至731.80萬張,創近3個月來高點,上櫃則上揚至44.23萬張,創近一年新高。
外資對台股未有回頭跡象,累計今年賣超逾6,500億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都尚未平息,中美科技戰也讓多方資金按耐不住,資金轉向避險、作空及套利。外資8日雖在集中市場買超,卻是大舉進場買進元大台灣50反1達22.82萬張,是該檔ETF掛牌以來外資買超最大量,驚動市場。
■中美關係更趨緊張是主因
外資圈人士說,台股近期逢高屢屢遭遇賣壓干擾,與中美關係更趨緊張脫不了干係,尤其外電報導美國可能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激發市場更大疑慮,使得機構法人更傾向獲利入袋。
外資近期高度關注美國若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後續影響,知名半導體分析師如:里昂證券侯明孝、摩根士丹利證券詹家鴻都已詳細剖析。詹家鴻指出,機構法人對大陸半導體供應鏈在地化可行性的不確定性大增,甚至對大陸5G、人工智慧(AI)、智慧城市等科技產業發展,也有疑慮;就此來看,不難解釋國際資金近期為何缺乏方向性,甚至加大避險力道。
德信證券自營部副總吳文彬表示,元大台灣50反1是與台指期空方連動,投信持有的台指期淨空單3.54萬口,契約金額將近900億元,幾乎為元大台灣50反1所買進的台指期淨空單。
■法人:套利交易居高不下
依據元大投信資料顯示,元大台灣50反1資產925億元,持有台指期淨空單3.5萬口,台灣50ETF股票期貨淨空單3,500口。所幸,外資8日多單加碼超過空單加碼,淨多單增加2,068口至32,226口,顯示套利交易居高不下。
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認為,中短期受到美國總統選舉的影響,電子股首當其衝變數多,特別川普拿大陸科技產業開鍘,建議等待價位沉澱。傳產股不但價位低,而且不在美中貿易砲火覆蓋範圍,此也是道瓊指數具有抗跌力道的主因。
首波證券商至少已有13家公佈自結8月業績,大型證券商元大證、群益金鼎證、永豐金證都傳佳音,元大證券單月稅後盈餘14.72億餘元,雖然只有7月的19億元獲利高峰77%,但累計前8月稅後盈餘墊高為86.35億餘元。群益金鼎證7月獲利6.629億餘元後,8月持續大賺5.164億餘元,累計獲利18.323億餘元。永豐金證7、8月稅後盈餘各為5.04億餘元及3.67億餘元,累計獲利18.13億餘元。
日盛證、統一證、兆豐證、台新證、致和證等五家8月獲利都超過1億元,尤以統一證6、7月連續大賺7.922億餘元與13.6億餘元,累計業績已轉盈,8月稅後盈餘為1.696億餘元,累計前8月稅後盈餘21.544億餘元,加以股本較小,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539元,暫居領先,略高於元大證累計EPS1.49元。
8月獲利表現上,元大證券稅後盈餘30.09億元,群益證稅後盈餘5.1億元,永豐金證券3.6億元,國票證1.9億元,統一證1.6億元,致和證1.3億元,大展證0.4億元,大慶證0.1億元;兆豐證券稅前盈餘則為1.5億元。
累計今年前八月的每股純益(EPS),統一證為1.53元,元大證1.49元,永豐金證1.12元,兆豐證0.94元,國票證0.93元,致和證0.92元,大展證0.52元,大慶證0.29元。
兩家上市櫃的期貨商8月業績表現,元大期稅後盈餘1億元;累計今年前八月稅後盈餘為7.8億元、每股EPS 3.23元。
群益期稅前盈餘0.5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28元;累計今年前八月稅前盈餘5.6億元,累計前八月每股稅前盈餘2.85元。
券商表示,科技權值股經過整理修正後,因產業後市仍看好,科技業又進入旺季且有蘋果新手機上市題材,應有再上漲機會,加上今年股市交易量大,今年業績仍相當看俏。
期貨商則表示,愈接近美國大選,股市波動度應會加大,交易人更會透過期貨避險,對業績貢獻有正面助益。
櫃買中心表示,本次債券ETF及ETN獎勵活動會持續舉辦到今年底,尤其是「全民開獎」每個月都有抽獎機會,投資人可把握機會參與抽獎活動。
此外,櫃買中心表示,8月份有交易債券ETF及ETN且達一定門檻的投資人(債券ETF成交量達30交易單位以上;ETN成交量達10交易單位以上),可上網查詢是否幸運中獎,櫃買中心也會主動寄出中獎通知,投資人於接獲中獎通知後,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只須寄回身分證影本及付款證明單等資料,櫃買中心就會寄出禮券到府,讓投資人在家就可輕鬆拿禮券。
「百寶獎」則是持續累計中,將在10月及2021年1月公布得獎名單。活動期間投資人每季累計上櫃ETN交易金額達300 萬元,或是每季累計債券ETF交易金額達500萬元者,即可獲抽獎機會一次,得獎者可獲得百貨公司禮券10,000元。
此外,證券經紀商業績競賽龍虎榜部分,競爭相當激烈,前五名名次多有變動。依櫃買中心統計今年下半年截至8月底債券ETF交易量,目前暫居前五名的證券經紀商分別為元大證券總公司、永豐金證券總公司、元富證券宜蘭分公司、元富證券新店分公司,以及元富證券同大分公司。
ETN交易量部分,目前暫居前五名之證券經紀商分別為群益證券台中分公司、統一證券總公司、新百王證券、富邦證券南屯分公司,以及?亞證券鑫豐分公司。櫃買中心表示,將於活動期間結束後,給予積極推廣債券ETF及ETN商品的證券商競賽獎勵,櫃買中心誠摯邀請各證券經紀商共襄盛舉。
櫃買發行市場熱鬧滾滾,8月底達亞國際(6762)及博晟生醫(6733)兩家送件申請上櫃案,上周的上櫃審議會接連通過亞泰金屬(6727)及揚秦(2755)兩家上櫃案,本周9日排定將審議叡揚資訊(6752)上櫃案。
櫃買指數在7月9日帶量創177.29點波段新高後,震盪拉回走勢,到8月20日波段低檔153.57點止跌反彈,迅速反彈站上季線及月線;在交易面活絡之際,發行面也明顯加溫,7月有帝圖、智聯服務、亞泰金屬、叡揚資訊、常廣、亨泰光等六家申請上櫃案(帝圖在9月1日自行撤件);8月一連三家生技公司申請上櫃,包含元富證主辦的長聖、達亞國際接連在8月24、28日送件,元大證券主辦的博晟生醫也在8月31日送件上櫃案,長聖以及博晟兩家為以科技事業申請上櫃。
9月4日上櫃審議會通過揚秦國際企業申請上櫃案。揚秦主要業務是「麥味登」、「炸雞大獅」及「Real真•Cafe•Bread」等連鎖餐飲品牌之經營,申請時資本額1億8,000萬元,董事長為卓元裕,推薦證券商是台新證券、富邦證券及群益金鼎證券。揚秦108年營收為12億9,816萬元,稅後盈餘為6,265萬元,每股盈餘為3.47元。109年上半年營收為6億8,636萬元,稅後盈餘為2,619萬元,每股盈餘為1.46元。
櫃買中心已排定9月9日召開上櫃審議會,將審議叡揚資訊上櫃案。叡揚資訊主要從事資訊軟體服務銷售,申請時資本額2億4,200萬元,董事長為張培鏞,推薦證券商是群益金鼎證券及日盛證券。叡揚資訊108年營收為9億6,784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盈餘為8,570萬元,每股盈餘為3.61元。109年上半年營收為4億8,763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盈餘為4,348萬元,每股盈餘為1.78元。
中華郵政手握逾7兆元的郵政資金,在金融市場具有「喊水會結凍」的能力,因而有「綠巨人」封號;據了解,中華郵政8月大舉買債,主要是債券到期、補進部位。
排名第二的農業金庫,為全國逾300家農漁會信用部的存款轉存機構,8月買超債券逾百億元、登上債券買超亞軍,主要原因是當月發行75億元的金融債、手頭上有較多資金,有較大的資金去化需求。
券商主管分析,因應新冠肺炎疫情,中央銀行刻意維持寬鬆貨幣政策,進而導致國內資金水位居高不下,因此,8月買超債券前十名清一色為銀行。
除中華郵政、農業金庫外,買超前五大依序排名為民營中國信託銀行、玉山銀行以及公股兆豐銀行。
在賣超機構部分,前五大債券賣超機構均為證券商,依序為元富證券、元大證券、富邦證券、凱基證券與兆豐證券。
其中,元富證券8月賣超債券169.5億元,搶下賣超王寶座,元大證券賣超141.2億元居次。
前五大賣超機構部分,富邦證賣超94億元,凱基證賣超80.1億元,兆豐證也賣超70億元。
元大金控不僅是金融界的領頭羊,更是健康文化的推廣者。過去三年,元大金控積極推動健康體適能檢測活動,範圍涵蓋身體組成分析、心肺耐力、握力、柔軟度等多元項目。這種用心對待員工健康的作風,讓元大金控與旗下五大子公司一同榮獲《康健雜誌》2020年「健康企業(CHR)許諾夥伴」的殊榮。 「健康企業CHR」的概念源於企業社會責任CSR,而增進員工福祉正是元大金控的重要企業核心價值之一。該公司不僅致力于營造健康的職場環境,還將健康意識、健康活動、健康飲食及健康管理作為推動的四大重點,與《康健雜誌》的健康企業理念不謀而合。 在員工照護方面,元大集團的付出也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它曾經榮獲教育部體育署的運動企業認證,並與衛生福利部、體育署等機構合作,推動健康職場的發展。近年來,元大還舉辦了三高健康管理及母性健康保護等宣導講座,並規劃了自主健康飲食活動,舉辦健康餐挑戰賽及體適能體重管理班等。 2019年,元大證券與元大銀行更是一併啟動了ISO45001職業安全衛生系統導入專案,規劃整體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發展,從而提升職場環境的安全性,並保障員工的職業健康。 這些不僅是元大金控的成就,更是它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在金融業界中,元大金控以實際行動展現了何謂真正的健康企業,為員工和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健康企業CHR(Corporate Health Responsibility)概念源自於企業社會責任CSR,增進員工福祉為元大金控重要企業核心價值一環,致力營造健康職場,此次成為「健康企業(CHR)許諾夥伴」成員,符合《康健雜誌》健康企業在健康意識、健康活動、健康飲食及健康管理四大面推動重點。
元大集團在員工照護上屢獲肯定,曾獲得教育部體育署的運動企業認證,近年來積極結合衛生福利部、體育署等資源,促進健康職場,曾辦理三高健康管理及母性健康保護等宣導講座;也規劃自主健康飲食活動,辦理健康餐挑戰賽及體適能體重管理班等。
2019年元大證券與元大銀行也正式啟動ISO45001職業安全衛生系統導入專案,規劃整體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發展,促進職場環境安全,保障員工職業健康。(黃英傑)
台灣金融龍頭元大金控旗下的大同大樓都更案即將在明年正式動工,這項重大工程不僅將改變元大證券的辦公環境,也將對整個元大金控的營運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在董事會決議通過後,元大證券將向元大人壽租用即將完工的一江街大樓,作為大同大樓都更期間的證券總部大樓。 大同大樓一直是元大證券的根據地,也是元大金控集團的重要發跡地。這次的資產活化工程對元大金控來說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為旗下包括元大證券、期貨、投信等在市場上佔據龍頭地位的子公司都聚集在大同大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據元大金的最新規劃,元大證券和期貨將從明年4月起陸續搬遷至一江街大樓。大同大樓的拆除作業預計在明年第四季開始,並計畫在2025年10月底完成都更案,當時將落成一個全新的證券總部大樓。 大同大樓都更完成後,總樓層將從目前的14層增至21層,樓地板面積也將從現有的7,000多坪擴張到12,000多坪。這將進一步提升元大證券的辦公環境和服務水平。 元大金控在擴張事業版圖的同時,也透過購置新地、都更等方式,對旗下重要子公司和事業群進行合署辦公,達到資產活化的效果。除了已購置的一江街和仁愛路舊空軍活動中心土地,大同大樓的拆遷也是重要一步。 未來,大同大樓都更完成後將成為元大金的「證券事業大樓」,將把現有的投行、證金等部門或子公司全部整合辦公。元大金旗下的四棟辦公大樓將分別位於敦化南路、復興北路、一江街和仁愛路,分別作為金控、證券、人壽和銀行的總部大樓,進行整體合署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