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嘉實業(未)公司新聞
有台灣併購大王之稱的友嘉實業集團總裁朱志洋,展現2018年營收要到達千億元,躋身全球最大工具機集團的旺盛企圖心。他昨日透露,集團正計畫收購日本一家具有百年以上歷史、且專門生產大型車床的工具機廠55%股份,如果順利,全案8月底就會明朗化。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於1979年在台灣成立友嘉實業,剛開始業務以代理日本神戶製鋼建設機械為主,1984年購併連豐、遠洲等機械廠,跨足工具機銷售與附件製造領域,隔年成立工具機事業部,1996年收購一家具有75年歷史的日本SAKAZAKI工具機廠,開啟友嘉集團跨國併購及合作的布局。
友嘉先後與日本高松、岩田及MECTRON等大廠合資設廠生產高單價機床、空壓機或鑽孔中心,也積極併購國內外工具機廠,同時前往印度、義大利等投資設廠。朱志洋日前透過日本大和證券,評估收購兩家義大利工具機廠的可行性,日本東京瑞穗銀行還介紹友嘉與日本工具機大廠合作或合資。
朱志洋指出,上週他前往日本拜會日本發那科榮譽會長稻葉清右衛門、社長稻葉善治兩人,除了洽談控制器後續供料問題外,特地與日本一家具有百年以上歷史,專門生產大型車床的工具機廠高層主管洽談併購對方股權事宜,目前雙方都有合作意向,這家日本工具機廠供應核能電廠、風力發電廠、大型造船廠及大型工程機械設備為主,光是1台機器設備售價3億至6億日圓,折合750萬美元,走高單價路線。
朱志洋強調,這家日本工具機廠財務健全,銀行帳上現金還有30億日圓,是家沒有負債的公司,但囿於雙方簽有保密協定,無法說明對方公司名稱,全案進行順利的話,最快8月底就會明朗化,友嘉計劃投資取得55%的股權。
據指出,這家日本工具機廠創業於1889年、1949年創立公司,資本額為4.90億日圓,在上海等地設有公司。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於1979年在台灣成立友嘉實業,剛開始業務以代理日本神戶製鋼建設機械為主,1984年購併連豐、遠洲等機械廠,跨足工具機銷售與附件製造領域,隔年成立工具機事業部,1996年收購一家具有75年歷史的日本SAKAZAKI工具機廠,開啟友嘉集團跨國併購及合作的布局。
友嘉先後與日本高松、岩田及MECTRON等大廠合資設廠生產高單價機床、空壓機或鑽孔中心,也積極併購國內外工具機廠,同時前往印度、義大利等投資設廠。朱志洋日前透過日本大和證券,評估收購兩家義大利工具機廠的可行性,日本東京瑞穗銀行還介紹友嘉與日本工具機大廠合作或合資。
朱志洋指出,上週他前往日本拜會日本發那科榮譽會長稻葉清右衛門、社長稻葉善治兩人,除了洽談控制器後續供料問題外,特地與日本一家具有百年以上歷史,專門生產大型車床的工具機廠高層主管洽談併購對方股權事宜,目前雙方都有合作意向,這家日本工具機廠供應核能電廠、風力發電廠、大型造船廠及大型工程機械設備為主,光是1台機器設備售價3億至6億日圓,折合750萬美元,走高單價路線。
朱志洋強調,這家日本工具機廠財務健全,銀行帳上現金還有30億日圓,是家沒有負債的公司,但囿於雙方簽有保密協定,無法說明對方公司名稱,全案進行順利的話,最快8月底就會明朗化,友嘉計劃投資取得55%的股權。
據指出,這家日本工具機廠創業於1889年、1949年創立公司,資本額為4.90億日圓,在上海等地設有公司。
一舉突破19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成,直逼去年營收212億元水準。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昨日表示,前7個月工具機接單8,500台,今年接單可達1.5萬台,躍升為全球生產量最大工具機集團。
朱志洋指出,台灣的友嘉實業、麗偉、松穎、勝傑、眾程等5家公司,今年元月、2月每月接單3、4百台,但從3月起至7月,每月接單都維持5百台水準,台灣每月營收9億多至10億元,其中友嘉實業單月營收4億元,前7個月接單比去年同期成長118%,未含稅突破30億元大關。
朱志洋表示,友嘉集團旗下大陸杭州友佳國際(912398)3月接單締造8百台,人民幣4億多元,創下約新台幣20億元的歷史高峰後,市場接單量出現下跌,主要是去年大陸汽車市場發展過快,但今年取消汽車補貼措施,大陸為抑制通貨膨脹而緊縮資金,加上北京及西安等城市實施限購措施,都是造成4至6月份大陸汽車市場連續三個月下跌的主因,連帶工具機訂單也受影響。
儘管友佳國際等大陸公司今年第2季接單不像第1季倍數成長,但上半年大陸接單仍比去年成長7至8成,上半年接單,含稅金額約新台幣73億元。
朱志洋指稱,友嘉集團友嘉實業等五家台灣公司前7個月接單合計3,200台,大陸光是杭州友佳國際接單亦有3千多台,友嘉集團前7個月接單8,500台,較去年同期成長50%以上。
朱志洋指出,台灣的友嘉實業、麗偉、松穎、勝傑、眾程等5家公司,今年元月、2月每月接單3、4百台,但從3月起至7月,每月接單都維持5百台水準,台灣每月營收9億多至10億元,其中友嘉實業單月營收4億元,前7個月接單比去年同期成長118%,未含稅突破30億元大關。
朱志洋表示,友嘉集團旗下大陸杭州友佳國際(912398)3月接單締造8百台,人民幣4億多元,創下約新台幣20億元的歷史高峰後,市場接單量出現下跌,主要是去年大陸汽車市場發展過快,但今年取消汽車補貼措施,大陸為抑制通貨膨脹而緊縮資金,加上北京及西安等城市實施限購措施,都是造成4至6月份大陸汽車市場連續三個月下跌的主因,連帶工具機訂單也受影響。
儘管友佳國際等大陸公司今年第2季接單不像第1季倍數成長,但上半年大陸接單仍比去年成長7至8成,上半年接單,含稅金額約新台幣73億元。
朱志洋指稱,友嘉集團友嘉實業等五家台灣公司前7個月接單合計3,200台,大陸光是杭州友佳國際接單亦有3千多台,友嘉集團前7個月接單8,500台,較去年同期成長50%以上。
隨著兩岸開放大三通、ECFA簽署,以及兩岸經貿政策鬆綁的帶動下,台商回台投資布局意願明顯提升。為了協助台商結合台灣產業競爭優勢並掌握投資新契機,經濟部積極透過整合性的招商與輔導措施,促進台商回台投資,帶動台灣成長動能。
自96年起,台商回台投資金額連續4年成長,並超越各年度預定績效目標,100年目標金額提高至新台幣450億元,較去年之380億元目標成長18%。今年前4月台商回台投資金額約新台幣20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49%,年度目標達成率為46%。指標性案例如友嘉集團,運用台灣技術研發能量及ECFA關稅優勢布局兩岸,規劃回台投資擴大生產;國新科技運用台灣研發優勢在台發展核心零組件生產;富驛集團看好陸客來台觀光效益,回台布局連鎖商務旅館。
ECFA簽署讓台灣成全球投資新亮點,經濟部除致力推動「壯大台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經濟戰略,透過國內外說明會及座談會,推廣「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及「十大服務業」商機與台灣優勢競爭力,並結合地方政府投資機會,以協助台商進行最佳化的策略布局。最新回台投資資訊與活動訊息,請參閱全球台商服務網:www.twbusiness.nat.gov.tw,或洽詢服務專線(02)2361- 2687。
自96年起,台商回台投資金額連續4年成長,並超越各年度預定績效目標,100年目標金額提高至新台幣450億元,較去年之380億元目標成長18%。今年前4月台商回台投資金額約新台幣20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49%,年度目標達成率為46%。指標性案例如友嘉集團,運用台灣技術研發能量及ECFA關稅優勢布局兩岸,規劃回台投資擴大生產;國新科技運用台灣研發優勢在台發展核心零組件生產;富驛集團看好陸客來台觀光效益,回台布局連鎖商務旅館。
ECFA簽署讓台灣成全球投資新亮點,經濟部除致力推動「壯大台灣、連結亞太、布局全球」經濟戰略,透過國內外說明會及座談會,推廣「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及「十大服務業」商機與台灣優勢競爭力,並結合地方政府投資機會,以協助台商進行最佳化的策略布局。最新回台投資資訊與活動訊息,請參閱全球台商服務網:www.twbusiness.nat.gov.tw,或洽詢服務專線(02)2361- 2687。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認為,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對質量性能優於對岸的台灣工具機更具優勢,已有日本企業要來台灣合資設廠,攜手搶進大陸市場。
「不管有沒有簽ECFA,我們都會回台灣投資。」朱志洋說,台灣製造的「MIT」畢竟還是跟「大陸製造」不一樣,且台灣的國際化與行銷能力比對岸強,多數買家還是想買台灣貨。
朱志洋說,台灣機器性能佳,即使產品比對岸貴兩成,還是很受歡迎。而ECFA簽署後,台灣工具機出口大陸降低10%關稅更是一大利多,「即使只降5%,會增加想買的人」。
五、六年前,台灣工具機在大陸的市場率仍有49%,但在市場競爭激烈下,現在已滑落剩約三分之一。
朱志洋表示,在台灣工具機成本下降10%以後,企業淨利也能夠進一步推升,跟韓國產品價格變在伯仲之間,與較低廉的大陸產品價格相比也更為接近。
為了尋求台灣出口的免關稅,現在也有韓國、日本、歐洲與美國的企業,有意來台尋求合作夥伴共同在台灣設立工廠,再出口大陸。
「大陸市場是全世界最大,大家都想要這一塊,這是台灣企業的契機。」。朱志洋認為,台灣現在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台灣人才流失,尤其機械業,大陸、新加坡、香港與韓國均來挖角。」
朱志洋表示,台灣專科都陸續轉型成大學,訓練出來的學生進工廠工作意願低,建議政府應該建立相關措施及機制因應。
朱志洋認為,大陸工具機產業的崛起,威脅著台灣企業,目前全球前三大工具機企業有兩家來自大陸,台灣工具機企業只有友嘉躋進全球前15大。「政府應該鼓勵中型企業合併成大型企業。」朱志洋說他希望台灣能塑造出第二個、第三個友嘉,讓台灣工具機產業在全球市場占一席之地。
「雖然大陸市場很大,但大陸的國際化才剛起步,不像台灣已經非常接軌。」朱志洋點出大陸的問題,他看好台灣人員對國際市場的行銷能力與國際化部份比大陸要強,產品畢竟是要賣到全球與所有國家競爭的,他還是會持續投資台灣。
「或許假以時日,以內需市場為主的大陸廠也會開始外銷。」朱志洋說,但那畢竟是以後的事,友嘉的全球市場仍是以台灣為主要基地,15%賣台灣,85%賣全世界,堅持「台灣投資、台灣銷售」。
「不管有沒有簽ECFA,我們都會回台灣投資。」朱志洋說,台灣製造的「MIT」畢竟還是跟「大陸製造」不一樣,且台灣的國際化與行銷能力比對岸強,多數買家還是想買台灣貨。
朱志洋說,台灣機器性能佳,即使產品比對岸貴兩成,還是很受歡迎。而ECFA簽署後,台灣工具機出口大陸降低10%關稅更是一大利多,「即使只降5%,會增加想買的人」。
五、六年前,台灣工具機在大陸的市場率仍有49%,但在市場競爭激烈下,現在已滑落剩約三分之一。
朱志洋表示,在台灣工具機成本下降10%以後,企業淨利也能夠進一步推升,跟韓國產品價格變在伯仲之間,與較低廉的大陸產品價格相比也更為接近。
為了尋求台灣出口的免關稅,現在也有韓國、日本、歐洲與美國的企業,有意來台尋求合作夥伴共同在台灣設立工廠,再出口大陸。
「大陸市場是全世界最大,大家都想要這一塊,這是台灣企業的契機。」。朱志洋認為,台灣現在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台灣人才流失,尤其機械業,大陸、新加坡、香港與韓國均來挖角。」
朱志洋表示,台灣專科都陸續轉型成大學,訓練出來的學生進工廠工作意願低,建議政府應該建立相關措施及機制因應。
朱志洋認為,大陸工具機產業的崛起,威脅著台灣企業,目前全球前三大工具機企業有兩家來自大陸,台灣工具機企業只有友嘉躋進全球前15大。「政府應該鼓勵中型企業合併成大型企業。」朱志洋說他希望台灣能塑造出第二個、第三個友嘉,讓台灣工具機產業在全球市場占一席之地。
「雖然大陸市場很大,但大陸的國際化才剛起步,不像台灣已經非常接軌。」朱志洋點出大陸的問題,他看好台灣人員對國際市場的行銷能力與國際化部份比大陸要強,產品畢竟是要賣到全球與所有國家競爭的,他還是會持續投資台灣。
「或許假以時日,以內需市場為主的大陸廠也會開始外銷。」朱志洋說,但那畢竟是以後的事,友嘉的全球市場仍是以台灣為主要基地,15%賣台灣,85%賣全世界,堅持「台灣投資、台灣銷售」。
工具機大廠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計畫今年持續在兩岸投資,除了在大陸擴建廠房,他也要加碼投資台灣。
「對我們來說,台灣是根,大陸是葉。根要牢,根如果不扎深的話,上面葉再怎麼茂盛,也沒有用。」朱志洋說。
友嘉目前已成為兩岸中高階工具機生產龍頭廠商,2010年工具機部門集團營收達新台幣215億元。
友嘉旗下集團控股公司友佳國際2006年在香港上市,看好台灣資本市場優勢及未來持續投資所需資金,友佳國際2010年3月回台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
海外購併 拓展版圖
朱志洋表示,友嘉目前在大陸有六個廠,此外,友嘉先後透過合資、收購,陸續在日本、美國、義大利與德國等地與16個國際性企業合資,在當地設廠。
去年6月,友嘉剛收購義大利的Sachman Rambaudi之「Rambaudi」事業部部份資產,Rambaudi以航太機床聞名,大陸九大航太企業的零組件都來自Rambaudi的機床。
「單槍匹馬(赴海外設廠)真的很不容易。」朱志洋說,尤其是到美、歐、日等先進國家,由於文化不同,管理不易,語言也是障礙,所以台灣工具機企業都不願意去。
朱志洋認為,大陸最吸引人的,是有龐大的市場優勢。去年全球工具機市場規模約600多億美元,其中40%就在大陸,排名世界第一,從第二名的德國加到第八名的法國,都還遠不及大陸。
不過,朱志洋今年不只是要投資大陸,而是「兩邊投資」,除了預定在大陸擴建新廠以外,他也計畫投資新台幣12億元在台中精密園區與苗栗工業區設廠,兩座新廠預計明年中完工投產。
技術轉移 區隔市場
「對大陸投資,就是抓市場、抓製造。」朱志洋說,友嘉一開始就是定位「大陸做內需,台灣做研發與外銷」,大陸生產的就供應給當地市場,這樣就不會跟台灣的部份「對打」。
朱志洋積極收購海外工具機品牌,他的策略是「技術轉移」,把高一等級的技術放到低一等級的市場,創造出相對較高質量的產品區別。
工具機的技術以歐洲為頂尖,朱志洋把歐洲的品牌技術放到日本,把台灣的放到大陸,讓友嘉的產品在每個市場都是質量最好的。
「我的競爭對手,定位在世界級的日本歐洲大廠,因為他們規模比我大」。21年前,友嘉的營業額才新台幣100萬元,是台灣最小的。但今年,友嘉集團上看新台幣350億元,整整多了3.5萬倍,朱志洋歸功於抓到很重要的市場先機,塑造了現今友嘉的規模。
「台灣是一個寶地,台商企業不管大陸市場有多大,台灣都絕對不能放棄。」朱志洋說,台灣就像是樹根,是吸收水分與養分的來源,「如果根不夠,上面的枝葉不會長成大樹。但如果根牢固,加上枝葉茂盛,這棵樹可以持續好幾百年」。
「對我們來說,台灣是根,大陸是葉。根要牢,根如果不扎深的話,上面葉再怎麼茂盛,也沒有用。」朱志洋說。
友嘉目前已成為兩岸中高階工具機生產龍頭廠商,2010年工具機部門集團營收達新台幣215億元。
友嘉旗下集團控股公司友佳國際2006年在香港上市,看好台灣資本市場優勢及未來持續投資所需資金,友佳國際2010年3月回台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
海外購併 拓展版圖
朱志洋表示,友嘉目前在大陸有六個廠,此外,友嘉先後透過合資、收購,陸續在日本、美國、義大利與德國等地與16個國際性企業合資,在當地設廠。
去年6月,友嘉剛收購義大利的Sachman Rambaudi之「Rambaudi」事業部部份資產,Rambaudi以航太機床聞名,大陸九大航太企業的零組件都來自Rambaudi的機床。
「單槍匹馬(赴海外設廠)真的很不容易。」朱志洋說,尤其是到美、歐、日等先進國家,由於文化不同,管理不易,語言也是障礙,所以台灣工具機企業都不願意去。
朱志洋認為,大陸最吸引人的,是有龐大的市場優勢。去年全球工具機市場規模約600多億美元,其中40%就在大陸,排名世界第一,從第二名的德國加到第八名的法國,都還遠不及大陸。
不過,朱志洋今年不只是要投資大陸,而是「兩邊投資」,除了預定在大陸擴建新廠以外,他也計畫投資新台幣12億元在台中精密園區與苗栗工業區設廠,兩座新廠預計明年中完工投產。
技術轉移 區隔市場
「對大陸投資,就是抓市場、抓製造。」朱志洋說,友嘉一開始就是定位「大陸做內需,台灣做研發與外銷」,大陸生產的就供應給當地市場,這樣就不會跟台灣的部份「對打」。
朱志洋積極收購海外工具機品牌,他的策略是「技術轉移」,把高一等級的技術放到低一等級的市場,創造出相對較高質量的產品區別。
工具機的技術以歐洲為頂尖,朱志洋把歐洲的品牌技術放到日本,把台灣的放到大陸,讓友嘉的產品在每個市場都是質量最好的。
「我的競爭對手,定位在世界級的日本歐洲大廠,因為他們規模比我大」。21年前,友嘉的營業額才新台幣100萬元,是台灣最小的。但今年,友嘉集團上看新台幣350億元,整整多了3.5萬倍,朱志洋歸功於抓到很重要的市場先機,塑造了現今友嘉的規模。
「台灣是一個寶地,台商企業不管大陸市場有多大,台灣都絕對不能放棄。」朱志洋說,台灣就像是樹根,是吸收水分與養分的來源,「如果根不夠,上面的枝葉不會長成大樹。但如果根牢固,加上枝葉茂盛,這棵樹可以持續好幾百年」。
中國大陸租賃市場近3兆元商機誘人,中租迪和已結合日本三菱搶攻市場,台工銀子公司蘇州台駿租賃則與全球第一大工具機廠商友嘉集團合作,以強化兩岸租賃交流,未來也將引進港資東亞與日資參股台駿租賃。
友嘉是全球工具機大廠,去年回台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在台第二上市。友嘉集團董事長朱志洋昨(7)日在台駿租賃開幕酒會表示,將與台駿租賃合作設備租賃。
台工銀主管解釋,台駿租賃業務重心以設備租賃為主,提供台商和中小企業人民幣融資服務,與友嘉合作業務內容,將以台駿提供資金、友嘉提供設備為主,尤其友嘉相當熟悉機器設備,日後若遇須處分機器,雙方合作可讓難度降低。
台工銀董事長駱錦明透露,台灣在亞洲具有幫助其他國家進入中國的獨特優勢,包括日資、港資、陸資都爭相與台工銀接觸,探詢參股台駿租賃的可能性。以日資為例,正在規劃引進日本企業技術與資金,共同合作開發中日台3方合作的新商業模式及投資機會。
至於中租已確定引進日本三菱合作,中租指出,目前尚與2家以上亞洲策略投資人洽談,有機會在中租上市時引進。
中國租賃業市場龐大,2010年達人民幣7,000億元(新台幣3.08兆元),台駿租賃董事長許明郭指出,估計2011年新契約金額將達人民幣1兆500億元(新台幣4.62兆元),以2010年外資租賃占比計算,市場至少有新台幣8,778億元。
友嘉是全球工具機大廠,去年回台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在台第二上市。友嘉集團董事長朱志洋昨(7)日在台駿租賃開幕酒會表示,將與台駿租賃合作設備租賃。
台工銀主管解釋,台駿租賃業務重心以設備租賃為主,提供台商和中小企業人民幣融資服務,與友嘉合作業務內容,將以台駿提供資金、友嘉提供設備為主,尤其友嘉相當熟悉機器設備,日後若遇須處分機器,雙方合作可讓難度降低。
台工銀董事長駱錦明透露,台灣在亞洲具有幫助其他國家進入中國的獨特優勢,包括日資、港資、陸資都爭相與台工銀接觸,探詢參股台駿租賃的可能性。以日資為例,正在規劃引進日本企業技術與資金,共同合作開發中日台3方合作的新商業模式及投資機會。
至於中租已確定引進日本三菱合作,中租指出,目前尚與2家以上亞洲策略投資人洽談,有機會在中租上市時引進。
中國租賃業市場龐大,2010年達人民幣7,000億元(新台幣3.08兆元),台駿租賃董事長許明郭指出,估計2011年新契約金額將達人民幣1兆500億元(新台幣4.62兆元),以2010年外資租賃占比計算,市場至少有新台幣8,778億元。
搶攻印度市場,友佳國際(912398)最近和印度主要進口商Cosmos簽約,將以合資方式在印度投資設廠。
預估一年產能可達1,000台各式工具機,五年後達到3,000台的規模,估計一年挹注約20億元營收。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表示,印度投資計畫將分三期推動,初期總計將投入1,000萬美元,先規劃2,000坪廠房,預計明年可以投產。
友嘉工具機去年營收約212億元,今年預估可達350億元,增幅達65%。
友佳國際所屬的友佳實業集團,為了達成2018年工具機年營收突破1,000億元目標,最近在兩岸及海外的投資動作頻頻。
近一個月以來,杭州友佳增加蕭山二廠、三廠、友達江東廠也完工投產,這三座新廠每年可增加5,000台CNC工具機的產能,年產值可達100億元。
另外正在興建的廠房中,岩田友佳空壓機廠預計9月投產,友嘉高松江東新廠,也訂第三季動工建廠。
在台灣方面,台中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6,000坪新廠,以及松穎三義二廠,都訂第三季動工,明年第二季投產,其中台中精密園區新廠年產2,500台工具機,三義廠年產200台大型龍門機種。
至於海外投資部分,日本高松在小松地區興建的1萬坪新廠,已毃定明年第三季投產,未來將生產立式、臥式加工中心機及車床,這些新產品,已訂今年9月在名古屋的工具機展中提前亮相。
朱志洋表示,友佳最近也和印度主要進口商Cosmos簽訂合資契約,下半年將在印度規劃設廠。
目前集團在印度平均每月出貨量約35至50台各式工具機,未來新廠在地生產及銷售,預估一年可以達到1,000台的銷售量,一年可望挹注約20億元營收。
朱志洋說,受到政府打房與銀行緊縮資金影響,大陸工具機買氣在4、5月有走緩跡象,但預估6月起會逐月好轉,友嘉也全力在各地建廠或擴廠,以分散市場風險。
預估一年產能可達1,000台各式工具機,五年後達到3,000台的規模,估計一年挹注約20億元營收。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表示,印度投資計畫將分三期推動,初期總計將投入1,000萬美元,先規劃2,000坪廠房,預計明年可以投產。
友嘉工具機去年營收約212億元,今年預估可達350億元,增幅達65%。
友佳國際所屬的友佳實業集團,為了達成2018年工具機年營收突破1,000億元目標,最近在兩岸及海外的投資動作頻頻。
近一個月以來,杭州友佳增加蕭山二廠、三廠、友達江東廠也完工投產,這三座新廠每年可增加5,000台CNC工具機的產能,年產值可達100億元。
另外正在興建的廠房中,岩田友佳空壓機廠預計9月投產,友嘉高松江東新廠,也訂第三季動工建廠。
在台灣方面,台中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6,000坪新廠,以及松穎三義二廠,都訂第三季動工,明年第二季投產,其中台中精密園區新廠年產2,500台工具機,三義廠年產200台大型龍門機種。
至於海外投資部分,日本高松在小松地區興建的1萬坪新廠,已毃定明年第三季投產,未來將生產立式、臥式加工中心機及車床,這些新產品,已訂今年9月在名古屋的工具機展中提前亮相。
朱志洋表示,友佳最近也和印度主要進口商Cosmos簽訂合資契約,下半年將在印度規劃設廠。
目前集團在印度平均每月出貨量約35至50台各式工具機,未來新廠在地生產及銷售,預估一年可以達到1,000台的銷售量,一年可望挹注約20億元營收。
朱志洋說,受到政府打房與銀行緊縮資金影響,大陸工具機買氣在4、5月有走緩跡象,但預估6月起會逐月好轉,友嘉也全力在各地建廠或擴廠,以分散市場風險。
景氣好轉,國內各工具機廠訂單能見度至少已達9月份,部份大廠開始接第4季末訂單,但首季出貨都是去年底新台幣匯率在30元以上所接訂單,獲利不如原先預期豐厚,業者原本寄望第2季毛利率至少增加1個百分點,最近又碰上新台幣匯率再度升值侵蝕獲利而可能落空。
東台、高鋒、福裕、喬福、亞崴、瀧澤科及台中精機等多家工具機廠,除喬福客製訂單8月底前滿手,開始接9月訂單,大多數廠商訂單排到10月或11月,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表示,今年底接單滿載。
儘管訂單滿手,但各工具機廠機今年首季獲利卻因鋼鐵等原物料行情節節攀升,加上滾珠螺桿、線性滑軌、培林、控制器及鑄件等關鍵零件售價也調漲上揚,卻來不及反映在報價上,致使各廠商首季獲利普遍縮水,毛利率不增反降為16%至20%。
東台主管坦言,這波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4月會有匯損,5月匯損金額可望縮減,東台還是希望第2季毛利有機會回升至22%。
福裕主管指出,福裕今年首季毛利率降為18%,目前接單至少5個月,訂單排到10、11月,連同零件在內在手訂單8、9億元。但新台幣升值,匯率不利獲利,4、5月份都提列匯兌損失,4月匯損1、2百萬元。
高鋒主管透露,首季本業利益遭新台幣匯率升值、原物料及零件成本上漲吃掉,直到3月調高工具機售價5%至10%,但新接訂單無法在首季出貨,是工具機廠毛利率普遍下降的主因,高峰首季毛利率也從去年23%降為16%,第2季毛利率可望增加1個百分點。但最近新台幣升值,第2季出貨都是新台幣29至30元兌換1美元所接訂單而侵蝕利潤,4月匯損2百多萬元,5月即使有匯兌損失,金額也會縮減,第2季毛利率可能與第1季相當。
喬福主管指出,4、5月份出貨都是當初新台幣29.2至29.3元兌換1美元接單,新台幣升值造成喬福4、5月都有匯損,4月匯損超過3百萬元。
東台、高鋒、福裕、喬福、亞崴、瀧澤科及台中精機等多家工具機廠,除喬福客製訂單8月底前滿手,開始接9月訂單,大多數廠商訂單排到10月或11月,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表示,今年底接單滿載。
儘管訂單滿手,但各工具機廠機今年首季獲利卻因鋼鐵等原物料行情節節攀升,加上滾珠螺桿、線性滑軌、培林、控制器及鑄件等關鍵零件售價也調漲上揚,卻來不及反映在報價上,致使各廠商首季獲利普遍縮水,毛利率不增反降為16%至20%。
東台主管坦言,這波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4月會有匯損,5月匯損金額可望縮減,東台還是希望第2季毛利有機會回升至22%。
福裕主管指出,福裕今年首季毛利率降為18%,目前接單至少5個月,訂單排到10、11月,連同零件在內在手訂單8、9億元。但新台幣升值,匯率不利獲利,4、5月份都提列匯兌損失,4月匯損1、2百萬元。
高鋒主管透露,首季本業利益遭新台幣匯率升值、原物料及零件成本上漲吃掉,直到3月調高工具機售價5%至10%,但新接訂單無法在首季出貨,是工具機廠毛利率普遍下降的主因,高峰首季毛利率也從去年23%降為16%,第2季毛利率可望增加1個百分點。但最近新台幣升值,第2季出貨都是新台幣29至30元兌換1美元所接訂單而侵蝕利潤,4月匯損2百多萬元,5月即使有匯兌損失,金額也會縮減,第2季毛利率可能與第1季相當。
喬福主管指出,4、5月份出貨都是當初新台幣29.2至29.3元兌換1美元接單,新台幣升值造成喬福4、5月都有匯損,4月匯損超過3百萬元。
國內最大工具機集團─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昨日指出,大陸不再實施汽車下鄉補貼政策造成汽車業銷售下滑,連帶也使得友嘉集團大陸5月份接單略減,但海外市場持續暢旺,今年底接單滿載,在手訂單近百億元,全年接單可望續創新高,達成350億元不成問題。
朱志洋指出,友嘉集團旗下大陸杭州友佳國際今年前4個月接單很猛,比去年同期成長66%,但出貨量卻因缺料,只有訂單的一半,截至目前還有2千台訂單未出貨。
朱志洋強調,大陸汽車業需求下降,但電子產業對工具機需求殷切,況且海外市場訂單很猛,友嘉集團今年底工具機訂單已經滿載,目前在手還有新台幣96億元定單未交貨。
朱志洋說,友嘉集團今年計劃在兩岸斥資新台幣百億元增設新廠及擴建舊廠,其中一半資本支出用在台灣,友嘉實業規劃今年要落腳台中精密園區,興建總樓板面積5、6千坪的工具機旗艦店,松穎位於三義工業區內也打算擴大龍門廠生產規模。
友嘉投資的友晁能源申請在新竹科學園區設廠生產太陽能產品;友嘉綠能打算在中壢生產LED及鎂合金鍛造,另有2個半導體檢驗設備分別在新竹及中壢,友嘉集團今年在台投資設4家新公司、2家老廠擴建,上半年配股政策較為保守。
朱志洋指出,友嘉集團旗下大陸杭州友佳國際今年前4個月接單很猛,比去年同期成長66%,但出貨量卻因缺料,只有訂單的一半,截至目前還有2千台訂單未出貨。
朱志洋強調,大陸汽車業需求下降,但電子產業對工具機需求殷切,況且海外市場訂單很猛,友嘉集團今年底工具機訂單已經滿載,目前在手還有新台幣96億元定單未交貨。
朱志洋說,友嘉集團今年計劃在兩岸斥資新台幣百億元增設新廠及擴建舊廠,其中一半資本支出用在台灣,友嘉實業規劃今年要落腳台中精密園區,興建總樓板面積5、6千坪的工具機旗艦店,松穎位於三義工業區內也打算擴大龍門廠生產規模。
友嘉投資的友晁能源申請在新竹科學園區設廠生產太陽能產品;友嘉綠能打算在中壢生產LED及鎂合金鍛造,另有2個半導體檢驗設備分別在新竹及中壢,友嘉集團今年在台投資設4家新公司、2家老廠擴建,上半年配股政策較為保守。
由天下雜誌調查統計的2010台灣製造業1,000大日前揭曉,機電設備業者計有55家入榜,其中屬於精密機械類廠商有20餘家,當中以友嘉實業年營收123.23億元排名居冠,餘上銀科技、東台精機、台中精機與東培工業,都擠進精密機械類前5大,年營收都超過60億元。
其次,排名6到10名的廠商計有友佳國際控股、金豐機器、程泰機械、協鴻工業與永進機械,年營收約落在45至60億元。另外,包括協易、台灣瀧澤、亞崴、遠東、台灣麗馳、荷蘭商哈廷、油機、台灣麗偉、慶鴻、福裕等多家業者都擠進前1,000大內,年營收大約介於19至45億元間。
天下雜誌還一併公布2010台灣製造業1,000大獲利率與稅後純益排名前50大的廠商,精密機械業沒有1家入列,但製造業成長最快的50家公司,精密機械業者則有5家進入榜單,分別是台灣瀧澤的年營收30.37億元,較2009年成長206%;台中精機年營收65.4億元,成長幅度為179%;永進機械年營收46,26億元,成長169%;金豐機器年營收60.67億元,成長158%。協鴻工業年營收48.15億元,成長139%
依據統計,在接受1,000大企業調查的國內34個行業中,機電設備以總營收規模3,115.5億元,居於第17位;每家平均營收56.65億元,居第27位;進榜家數共有55家,名列第7。
另外,機電設備去年平均營收成長率達44.87%,在34個行業中排名第4;平均純益為4.09億元,排名第25;平均獲利率為6.6%,排名第17位。
而精密機械業前5大入列廠商中,友嘉實業年營收為123.23億元,名列1,000大製造業的第263名,其營收成長率為65%,稅後純益7.14億元,獲利率為5.79%。
上銀科技年營收為94.88億元,名列1,000大第313名,其營收成長率為117%,稅後純益為16.89億元,獲利率為17.8%。
東台精機年營收85.87億元,名列1,000大第336名,其營收成長率為114%,稅後純益為6.05億元,獲利率7.05%。
台中精機年營收為65.4億元,名列1,000大第423名,其營收成長率為179%,稅後純益為5.82億元,獲利率8.9%。
東培工業年營收為63.25億元,名列1,000大第431名,其營收成長率為52%,稅後純益未公布。
集團工具機合併營收在台灣業界排名居第1大、素有「台灣工具機產業購併大王」之稱的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強調,該集團並不以現狀為滿足,未來主要競爭對手鎖定歐洲與日本工具機大廠,因而將透過持續購併、多角化經營與提升產、銷、研發能量等手段,致力在2018年達成集團工具機年營收額1,000億元的目標,期登上全球第1大工具機集團寶座!
朱志洋分析說,上述營收戰略目標將由集團分布於3地的工具機事業群合力完成,其中台灣友嘉、麗偉、松穎、勝傑、眾程等子公司要達成200億元,自歐美日等地購併的EMC、SMS、Rambaudi等多家海外子公司挹注140億元;另友嘉轉投資的杭州友佳、杭州麗偉、杭州友華、杭州友達等數家大陸工具機廠則要力拚660億元,合計可實踐1,000億元的總體營收目標,將依計畫逐步完成,絕非空中樓閣。
其次,排名6到10名的廠商計有友佳國際控股、金豐機器、程泰機械、協鴻工業與永進機械,年營收約落在45至60億元。另外,包括協易、台灣瀧澤、亞崴、遠東、台灣麗馳、荷蘭商哈廷、油機、台灣麗偉、慶鴻、福裕等多家業者都擠進前1,000大內,年營收大約介於19至45億元間。
天下雜誌還一併公布2010台灣製造業1,000大獲利率與稅後純益排名前50大的廠商,精密機械業沒有1家入列,但製造業成長最快的50家公司,精密機械業者則有5家進入榜單,分別是台灣瀧澤的年營收30.37億元,較2009年成長206%;台中精機年營收65.4億元,成長幅度為179%;永進機械年營收46,26億元,成長169%;金豐機器年營收60.67億元,成長158%。協鴻工業年營收48.15億元,成長139%
依據統計,在接受1,000大企業調查的國內34個行業中,機電設備以總營收規模3,115.5億元,居於第17位;每家平均營收56.65億元,居第27位;進榜家數共有55家,名列第7。
另外,機電設備去年平均營收成長率達44.87%,在34個行業中排名第4;平均純益為4.09億元,排名第25;平均獲利率為6.6%,排名第17位。
而精密機械業前5大入列廠商中,友嘉實業年營收為123.23億元,名列1,000大製造業的第263名,其營收成長率為65%,稅後純益7.14億元,獲利率為5.79%。
上銀科技年營收為94.88億元,名列1,000大第313名,其營收成長率為117%,稅後純益為16.89億元,獲利率為17.8%。
東台精機年營收85.87億元,名列1,000大第336名,其營收成長率為114%,稅後純益為6.05億元,獲利率7.05%。
台中精機年營收為65.4億元,名列1,000大第423名,其營收成長率為179%,稅後純益為5.82億元,獲利率8.9%。
東培工業年營收為63.25億元,名列1,000大第431名,其營收成長率為52%,稅後純益未公布。
集團工具機合併營收在台灣業界排名居第1大、素有「台灣工具機產業購併大王」之稱的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強調,該集團並不以現狀為滿足,未來主要競爭對手鎖定歐洲與日本工具機大廠,因而將透過持續購併、多角化經營與提升產、銷、研發能量等手段,致力在2018年達成集團工具機年營收額1,000億元的目標,期登上全球第1大工具機集團寶座!
朱志洋分析說,上述營收戰略目標將由集團分布於3地的工具機事業群合力完成,其中台灣友嘉、麗偉、松穎、勝傑、眾程等子公司要達成200億元,自歐美日等地購併的EMC、SMS、Rambaudi等多家海外子公司挹注140億元;另友嘉轉投資的杭州友佳、杭州麗偉、杭州友華、杭州友達等數家大陸工具機廠則要力拚660億元,合計可實踐1,000億元的總體營收目標,將依計畫逐步完成,絕非空中樓閣。
友嘉公司推出HT系列車銑複合CNC車床,是新一代的高功能性機床,其高剛性機體結構,30度斜床式硬軌底座,提升機體扭轉剛性與支撐穩定性。
複合式Y軸系統,以30度床鞍疊加組合而成,模組化設計穩定結構;其鑄件材質增加耐磨耗的獨特軌道潤滑設計,搭配精心規劃的潤滑管路,確保傳動系統的高精度與使用壽命。
HT系列採用全新開發刀塔及動力刀具系統;刀塔搭配ψ250mm曲齒離合器及伺服馬達驅動,結構強健、換刀快速;新BMT刀具系統,適合重切削作業。
主軸頭運用ψ91 mm超大主軸通孔徑,搭配22Kw大功率內藏式馬達,減少動力傳遞損失,保證重切削擁有最佳的穩定性。
新一代的HT系列車床,配合銑削功能的刀塔,使車床也能進行銑床加工,節省機器占地面積並提高生產效率,友嘉HT系列可符合業界高效率與多功能加工的需求。
友嘉公司電話(04)2359-4075。
複合式Y軸系統,以30度床鞍疊加組合而成,模組化設計穩定結構;其鑄件材質增加耐磨耗的獨特軌道潤滑設計,搭配精心規劃的潤滑管路,確保傳動系統的高精度與使用壽命。
HT系列採用全新開發刀塔及動力刀具系統;刀塔搭配ψ250mm曲齒離合器及伺服馬達驅動,結構強健、換刀快速;新BMT刀具系統,適合重切削作業。
主軸頭運用ψ91 mm超大主軸通孔徑,搭配22Kw大功率內藏式馬達,減少動力傳遞損失,保證重切削擁有最佳的穩定性。
新一代的HT系列車床,配合銑削功能的刀塔,使車床也能進行銑床加工,節省機器占地面積並提高生產效率,友嘉HT系列可符合業界高效率與多功能加工的需求。
友嘉公司電話(04)2359-4075。
友嘉實業集團總裁朱志洋指出,他很擔心日本地震帶來關鍵零組件短缺的「斷鏈」效應,將會在5、6月逐漸顯現,預估完全復原最快也要三個月的時間。
朱志洋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暢談兩岸布局與日本地震衝擊。他看好大陸市場發展,尤其是蓬勃的汽車、高鐵市場,十二五規劃與城鎮化帶來的效益,預估友嘉集團今年在大陸工具機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50億元(約新台幣220億元)。
朱志洋表示,友嘉並未獲得日本地震的轉單效益,「但有個很頭痛的問題,現在還看不出來」。他指出,關鍵零組件的供應情形,預計將在這兩個月會出現「斷炊」,即使轉移到其他地方生產,最快也要三個月才能恢復。
友嘉目前在日本有三家公司,朱志洋認為,此次地震會加速日本企業來台。「地震、輻射外洩與限電,使大企業有危機意識」。
加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灣工具機出口大陸有關稅優惠,已有日本企業與友嘉接洽,擬在台灣設廠。
他說:「日本企業除了跟我們(合作),自己去(大陸)的機會不大。」他分析,大陸有排日情結、陸企誠信問題與對大陸環境的不了解,中型規模以下的日企對大陸投資有恐懼感,多轉往較為熟悉的台灣投資,這是台灣企業的契機。
友嘉深耕大陸工具機市場,將大陸工廠定位專作內需,外銷、研發交給台灣。目前友嘉在大陸有66個辦事處,通路銷售不假他人之手。
朱志洋說:「耕耘大陸,要把每一個省當成一個大國家在耕耘。」他以山東省為例,去年友嘉在當地營收新台幣25億元,今年上看35億元。而台灣工具機上市櫃公司年營收超過35億元的公司,「三根手指頭就數的出來」,他說:「大家在台灣拚了老半天,合起來還沒有一個山東這麼多。」
朱志洋對於今年大陸市場深具信心,更看好今年開始的「十二五」規劃,將推動通訊、電子、太陽能、造船、航天航太等產業穩定成長,「雖然汽車市場去年已達到高峰,但長遠來看,需求還是穩定中成長」朱志洋指出,大陸人口太多,要買車的人還是很多。
朱志洋特別提到了「城鎮化」,他認為,在大陸農民進城、舊房子重建的過程中,都會產生新的產業,不論是製衣、製鞋或是老人照護、小孩教育,每個產業都與生產必須的工具機脫離不了關係。
朱志洋今年計劃投資新台幣100億元在兩岸同步設廠。因為人才培育、設備與配套等問題,友嘉目前在大陸的六個廠,以及今年將新建的六個廠都設在杭州。最近安徽省長王三運來台訪問,極力鼓吹朱志洋到安徽設廠,讓朱志洋有點心動,他表示,「最近也會去安徽看看」。
朱志洋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暢談兩岸布局與日本地震衝擊。他看好大陸市場發展,尤其是蓬勃的汽車、高鐵市場,十二五規劃與城鎮化帶來的效益,預估友嘉集團今年在大陸工具機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50億元(約新台幣220億元)。
朱志洋表示,友嘉並未獲得日本地震的轉單效益,「但有個很頭痛的問題,現在還看不出來」。他指出,關鍵零組件的供應情形,預計將在這兩個月會出現「斷炊」,即使轉移到其他地方生產,最快也要三個月才能恢復。
友嘉目前在日本有三家公司,朱志洋認為,此次地震會加速日本企業來台。「地震、輻射外洩與限電,使大企業有危機意識」。
加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對台灣工具機出口大陸有關稅優惠,已有日本企業與友嘉接洽,擬在台灣設廠。
他說:「日本企業除了跟我們(合作),自己去(大陸)的機會不大。」他分析,大陸有排日情結、陸企誠信問題與對大陸環境的不了解,中型規模以下的日企對大陸投資有恐懼感,多轉往較為熟悉的台灣投資,這是台灣企業的契機。
友嘉深耕大陸工具機市場,將大陸工廠定位專作內需,外銷、研發交給台灣。目前友嘉在大陸有66個辦事處,通路銷售不假他人之手。
朱志洋說:「耕耘大陸,要把每一個省當成一個大國家在耕耘。」他以山東省為例,去年友嘉在當地營收新台幣25億元,今年上看35億元。而台灣工具機上市櫃公司年營收超過35億元的公司,「三根手指頭就數的出來」,他說:「大家在台灣拚了老半天,合起來還沒有一個山東這麼多。」
朱志洋對於今年大陸市場深具信心,更看好今年開始的「十二五」規劃,將推動通訊、電子、太陽能、造船、航天航太等產業穩定成長,「雖然汽車市場去年已達到高峰,但長遠來看,需求還是穩定中成長」朱志洋指出,大陸人口太多,要買車的人還是很多。
朱志洋特別提到了「城鎮化」,他認為,在大陸農民進城、舊房子重建的過程中,都會產生新的產業,不論是製衣、製鞋或是老人照護、小孩教育,每個產業都與生產必須的工具機脫離不了關係。
朱志洋今年計劃投資新台幣100億元在兩岸同步設廠。因為人才培育、設備與配套等問題,友嘉目前在大陸的六個廠,以及今年將新建的六個廠都設在杭州。最近安徽省長王三運來台訪問,極力鼓吹朱志洋到安徽設廠,讓朱志洋有點心動,他表示,「最近也會去安徽看看」。
民國89年9月,時任經濟部工業局局長的施顏祥正在煩惱台灣老牌工具機麗偉的紓困案遭到股東否決,薪水發不出來,隨時都將倒閉,這時友嘉實業集團總裁朱志洋走進他的辦公室。
第二天,連朱志洋自己都沒想到,因為他入主麗偉,成為這家競爭對手的董事長。當時他連麗偉的公司都沒進去過,直到簽好合約付了錢,才首度踏進了麗偉的大門。
透過合資與收購,朱志洋的企業版圖遍布全球,包括日本、美國、義大利、德國,朱志洋最近到印度考察,未來在南韓、巴西、西班牙、俄羅斯與印尼等地都要陸續設廠,
海外設廠不易,有語言、管理等諸多問題,但朱志洋有自己的併購哲學。
朱志洋的作法是「技術轉移」,把歐洲公司技術搬移到日本,把日本的技術複製到台灣,再把台灣的水準轉移到大陸,如此一來,朱志洋的工廠在當地都是「高人一等」,擁有技術優勢。朱式併購學第二課是:每一次併購,友嘉集團就多一個品牌。朱志洋從來不消滅被併購企業的品牌,他說:「如果我今天都併成一大家,效益是最高的沒錯,但我會傷害到一些人。」
首先是代理商,一個國家只有一個代理商,如果品牌消滅,原來的代理商可能就沒生意做了。第二是員工,尤其是跟著老公司多年的員工,會因為公司消失,覺得沒有身分,失去認同感,心裡難過。第三是供應商,供應鏈可能因此斷掉。
第二天,連朱志洋自己都沒想到,因為他入主麗偉,成為這家競爭對手的董事長。當時他連麗偉的公司都沒進去過,直到簽好合約付了錢,才首度踏進了麗偉的大門。
透過合資與收購,朱志洋的企業版圖遍布全球,包括日本、美國、義大利、德國,朱志洋最近到印度考察,未來在南韓、巴西、西班牙、俄羅斯與印尼等地都要陸續設廠,
海外設廠不易,有語言、管理等諸多問題,但朱志洋有自己的併購哲學。
朱志洋的作法是「技術轉移」,把歐洲公司技術搬移到日本,把日本的技術複製到台灣,再把台灣的水準轉移到大陸,如此一來,朱志洋的工廠在當地都是「高人一等」,擁有技術優勢。朱式併購學第二課是:每一次併購,友嘉集團就多一個品牌。朱志洋從來不消滅被併購企業的品牌,他說:「如果我今天都併成一大家,效益是最高的沒錯,但我會傷害到一些人。」
首先是代理商,一個國家只有一個代理商,如果品牌消滅,原來的代理商可能就沒生意做了。第二是員工,尤其是跟著老公司多年的員工,會因為公司消失,覺得沒有身分,失去認同感,心裡難過。第三是供應商,供應鏈可能因此斷掉。
友嘉實業集團總裁朱志洋沒有專門的座車與司機,他在台灣都坐計程車。連去見馬英九總統,也是招輛小黃直接駛到總統府外邊下車,再徒步進去。
「在台灣坐計程車很舒服,手一招就來,也沒人笑我。」朱志洋說,不管坐高鐵、坐飛機,通通都坐經濟艙,「省一塊錢,就多一點競爭力」。
「你可以說我是個很會算成本的人。」朱志洋笑的很開心,但這招到大陸就行不通了,如果規模門面不如人,就會被看扁,逼使朱志洋在大陸的工廠一個比一個大。」
隨著公司在香港上市,朱志洋也有一些堅持,就是絕對不碰公司股票,公司上市以後,他就從來沒買進或賣出一張。
但朱志洋對於自家股票極有信心,要大家「儘管買」,他說,有個同事每年分配兩次股利都不領,直接加碼再買,最後賺了19倍,上個月兒子結婚,賣了幾張給兒子買房子。
友佳國際去年回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去年漲幅也是所有TDR最高。朱志洋說,最好買幾張放在抽屜,明年等友佳公布業績再拿出來賣,他說:「虧了來找我,贏了請我吃頓飯就好。」
友佳2006年在香港上市,朱志洋只有第一年參加股東會,之後就都沒出席。由於香港市場偏重金融、地產,香港記者對工具機產業興趣缺缺,每次都有記者問他,「朱主席,什麼叫作工具機?」朱志洋解釋了兩、三次就覺得煩,最後乾脆就不參加了。
「在台灣坐計程車很舒服,手一招就來,也沒人笑我。」朱志洋說,不管坐高鐵、坐飛機,通通都坐經濟艙,「省一塊錢,就多一點競爭力」。
「你可以說我是個很會算成本的人。」朱志洋笑的很開心,但這招到大陸就行不通了,如果規模門面不如人,就會被看扁,逼使朱志洋在大陸的工廠一個比一個大。」
隨著公司在香港上市,朱志洋也有一些堅持,就是絕對不碰公司股票,公司上市以後,他就從來沒買進或賣出一張。
但朱志洋對於自家股票極有信心,要大家「儘管買」,他說,有個同事每年分配兩次股利都不領,直接加碼再買,最後賺了19倍,上個月兒子結婚,賣了幾張給兒子買房子。
友佳國際去年回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去年漲幅也是所有TDR最高。朱志洋說,最好買幾張放在抽屜,明年等友佳公布業績再拿出來賣,他說:「虧了來找我,贏了請我吃頓飯就好。」
友佳2006年在香港上市,朱志洋只有第一年參加股東會,之後就都沒出席。由於香港市場偏重金融、地產,香港記者對工具機產業興趣缺缺,每次都有記者問他,「朱主席,什麼叫作工具機?」朱志洋解釋了兩、三次就覺得煩,最後乾脆就不參加了。
「2011年中國國際機床展」圓滿閉幕,受惠於大陸十二五計畫啟動,以及兩岸ECFA上路,台灣廠商今年接單大豐收,台灣區機器公會初估,現場接單金額至少超過新台幣50億元,為歷年來最高的一次,其中以友嘉集團接獲21.7億元訂單,成最大贏家。
程泰集團旗下程泰機械(1583)與亞崴機電(1530),六天展期接獲逾1.55億元訂單,比上屆成長逾四成。高鋒工業(4510)接單金額累計1.4億元,較上屆成長約一倍。另外,包括東台精機(4526)、福裕(4513)、瀧澤科(6609)、協易機(4533)、台中精機(8707)及上銀科技(2049)等大廠,接單也都較上屆成長五成至一倍。
其中,兩岸最大全功能數控工具機製造集團友嘉集團,累計接獲21.7億元訂單,比上屆的9.3億元,足足成長133%,是最大贏家;其中大陸訂單就占了14.7億元,比重高達67.7%,其餘則是來自歐美地區客戶。程泰、亞崴董事長楊德華說,目前程泰在手訂單累計近10億元,亞崴則超過26億元,訂單滿戴。法人推估,程泰4月出貨金額上看2.3億元,亞崴也可望回升至2.8億元以上水準。
台灣區機器公會總幹事王正青指出,去年台灣工具機外銷金額約30億美元,其中出口大陸占13.6億美元,比重45.3%;今年預估工具機出口金額可成長為40億美元,銷往大陸占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2%。
台中精機這次機床展接單超過5億元,累計在手訂單30億元。總經理黃明和坦言,今年是賣方市場,接單不是問題,但軸承等關鍵零組件缺料,卻導致產品交期拉長,台中精機最近已啟動「搶料大作戰」。
程泰集團旗下程泰機械(1583)與亞崴機電(1530),六天展期接獲逾1.55億元訂單,比上屆成長逾四成。高鋒工業(4510)接單金額累計1.4億元,較上屆成長約一倍。另外,包括東台精機(4526)、福裕(4513)、瀧澤科(6609)、協易機(4533)、台中精機(8707)及上銀科技(2049)等大廠,接單也都較上屆成長五成至一倍。
其中,兩岸最大全功能數控工具機製造集團友嘉集團,累計接獲21.7億元訂單,比上屆的9.3億元,足足成長133%,是最大贏家;其中大陸訂單就占了14.7億元,比重高達67.7%,其餘則是來自歐美地區客戶。程泰、亞崴董事長楊德華說,目前程泰在手訂單累計近10億元,亞崴則超過26億元,訂單滿戴。法人推估,程泰4月出貨金額上看2.3億元,亞崴也可望回升至2.8億元以上水準。
台灣區機器公會總幹事王正青指出,去年台灣工具機外銷金額約30億美元,其中出口大陸占13.6億美元,比重45.3%;今年預估工具機出口金額可成長為40億美元,銷往大陸占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2%。
台中精機這次機床展接單超過5億元,累計在手訂單30億元。總經理黃明和坦言,今年是賣方市場,接單不是問題,但軸承等關鍵零組件缺料,卻導致產品交期拉長,台中精機最近已啟動「搶料大作戰」。
「2011年中國國際機床展」11日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登場,台灣參展廠商首日都開出紅盤,其中兩岸最大全功能數控工具機製造集團友嘉集團,一口氣接獲逾新台幣4.5億元工具機訂單,是最大贏家。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並當場宣布,集團今年工具機原訂300億元營收目標,將上調為330億至350億元,增幅10%至18%。中國國際機床展開幕式中,朱志洋與總經理陳向榮是唯一獲邀擔任主席台貴賓的工具機台商。
中國國際機床展是全球第四大、亞洲第一大工具機專業展,今年有來自全球28國、近1,400家廠商參展,其中台灣廠商有83家業者參展,規模創歷年新高,展現搶進大陸市場的企圖心。
今年參展的代表性廠商,在金屬切削工具機方面有友嘉、台中精機、永進、東台、遠東、協鴻、福裕、高鋒、瀧澤科、亞崴、程泰及崴立;金屬成形工具機有協易機、台勵福;零組件有上銀、台灣引興、哈伯、旭陽;控制器有寶元等。
友嘉集團今年租下700平方公尺面積的攤位,占台灣館逾四分之一面積,國際展覽中心各處可見友嘉的宣傳廣告。友嘉工具機事業群今年在大陸的營收約200億元,明年可望突破300億元。
展出首日,台灣廠商頻傳捷報,台中精機接獲逾1億元訂單、高明精機有5,000餘萬元訂單。台中精機總經理黃明和看好大陸內銷市場,今年營收目標原訂62億元,將調升為65億元。
朱志洋表示,友嘉集團3月單月接單暢旺,台灣廠接單金額突破10億元,大陸更達22億餘元,訂購工具機台數逾1,200台。集團3月總接單金額逾36億元,接獲訂單超過1,800台,較去年同期成長85%,雙創歷史新高。
目前友嘉集團於大陸的在手訂單金額已超過65億元,台灣有32億元,加計海外市場,集團合併在手訂單金額已達112億元。朱志洋說,集團大陸營收訂2018年挑戰人民幣100億元(約新台幣442.8億元)目標,集團去年大陸營收約人民幣24億元(約新台幣106億元)。
朱志洋指出,大陸國統局稍早曾調查13個工具機用戶行業的投資情況,各行業的設備投資都為正成長,其中投資額最大的兩個行業是汽車產業及電工電氣產業,其計畫總投資額增幅都在30%以上,都是台灣工具機廠可投注心力的標的。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並當場宣布,集團今年工具機原訂300億元營收目標,將上調為330億至350億元,增幅10%至18%。中國國際機床展開幕式中,朱志洋與總經理陳向榮是唯一獲邀擔任主席台貴賓的工具機台商。
中國國際機床展是全球第四大、亞洲第一大工具機專業展,今年有來自全球28國、近1,400家廠商參展,其中台灣廠商有83家業者參展,規模創歷年新高,展現搶進大陸市場的企圖心。
今年參展的代表性廠商,在金屬切削工具機方面有友嘉、台中精機、永進、東台、遠東、協鴻、福裕、高鋒、瀧澤科、亞崴、程泰及崴立;金屬成形工具機有協易機、台勵福;零組件有上銀、台灣引興、哈伯、旭陽;控制器有寶元等。
友嘉集團今年租下700平方公尺面積的攤位,占台灣館逾四分之一面積,國際展覽中心各處可見友嘉的宣傳廣告。友嘉工具機事業群今年在大陸的營收約200億元,明年可望突破300億元。
展出首日,台灣廠商頻傳捷報,台中精機接獲逾1億元訂單、高明精機有5,000餘萬元訂單。台中精機總經理黃明和看好大陸內銷市場,今年營收目標原訂62億元,將調升為65億元。
朱志洋表示,友嘉集團3月單月接單暢旺,台灣廠接單金額突破10億元,大陸更達22億餘元,訂購工具機台數逾1,200台。集團3月總接單金額逾36億元,接獲訂單超過1,800台,較去年同期成長85%,雙創歷史新高。
目前友嘉集團於大陸的在手訂單金額已超過65億元,台灣有32億元,加計海外市場,集團合併在手訂單金額已達112億元。朱志洋說,集團大陸營收訂2018年挑戰人民幣100億元(約新台幣442.8億元)目標,集團去年大陸營收約人民幣24億元(約新台幣106億元)。
朱志洋指出,大陸國統局稍早曾調查13個工具機用戶行業的投資情況,各行業的設備投資都為正成長,其中投資額最大的兩個行業是汽車產業及電工電氣產業,其計畫總投資額增幅都在30%以上,都是台灣工具機廠可投注心力的標的。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上路,相關效應持續發酵,「2011年中國國際機床展」吸引83家台灣廠商參展,參展家數較上屆大幅成長36%,創歷年新高,充分展現台灣廠商積極搶進中國大陸市場的旺盛企圖心。
由於這是ECFA在今年上路後,中國大陸首場大型工具機展覽會,台灣廠商可說精銳盡出,各種最新型的工具機及零組件,包括五軸、車銑複合加工中心、大型立式車床等,也都閃亮登場,備受矚目。
台灣區機器公會理事長徐秀滄不諱言,中國大陸已是全球最大工具機消費市場,後ECFA時代來臨,隨著降稅等優惠,為台灣工具機廠帶來大利多,中國國際機床展亦可提供全球買家,認識台灣工具機優質產品,以及推動兩岸合作與資源整合的最佳平台。
秀新機拉商機
廠商火力全開
徐秀滄指出,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機床展,為全球第四大、亞洲第一大工具機展,由於中國大陸內需為世界第一大,因此也是全球工具機業東半球最重要展覽會,台灣區機器公會已組團參展20年。
機器公會統計,2011年中國國際機床展,台灣共有83家廠商參展,較上屆(2009年)61家成長36%;使用攤位面積達4,401平方公尺、共489個標準攤位,亦較上屆3,275平方公尺、364個標準攤位,成長約34%,雙創歷史新高。
今年參展的代表性廠商,在金屬切削工具機方面有友嘉集團、台中精機、永進、高明、大立、東台、遠東、協鴻、福裕、崴立、高鋒、瀧澤科、亞崴、程泰;金屬成形工具機有台勵福、協易機;零組件有上銀、台灣引興、哈伯、旭陽;精密儀器有源台精密;控制器有寶元等。
以兩岸最大全功能數控工具機製造集團友嘉集團為例,今年在中國國際機床展中,一口氣租下700平方公尺攤位面積,展出產品涵蓋動樑式龍門機、五軸、複合加工中心機、搪床、銑床、大型臥式加工中心機等,可說是「火力全開」。
機械業總產值
突破兆元大關
2010年全球景氣復甦,台灣區機器公會指出,台灣機械產業總產值合計新台幣9,000億元,較2009年同期6,800億元成長32.35%,今年隨ECFA上路,預估全年總產值將正式突破兆元大關,並上看1兆500億元。
海關出口統計,2010年台灣機械出口總值達到172.14億美元,較2009年同期成長51.7%,出口明顯回升。主力出口機種排名,以工具機產品排名第一,出口值為29.61億美元,較2009年同期成長69.9%
塑橡膠機械排名第二,出口值為11.7億美元,較2009年同期成長56.7%。特殊功能機械類排名第三,出口值11.21億美元,較2009 年同期成長52.1%。
徐秀滄表示,多年以來,中國大陸市場一直位居台灣機械設備產品出口第一位,2010年出口值達到59.04億美元,占總出額34.3% ,較2009年同期大幅成長88.2%;美國排名第二,出口24.68億美元,占14.3%,較2009年成長32.8%。
而2010年台灣工具機出口大陸的金額約13.7億美元,成長幅度超過一倍,約占整體工具機出口的46%。徐秀滄預估,今年台灣工具機出口大陸仍將有30%以上成長。
早收清單減稅
兩岸互動密切
ECFA係於2010年6月26日簽署,而其中「早收清單」產品的減稅時程,則由2011年1月1日開始生效。業界均不諱言,兩岸進入後ECFA時代,工具機產業的互動將隨降稅優惠而日趨緊密。
目前,台灣出口大陸的早收清單中,機械產品共計107項,其中工具機包括數值控制臥式車床、數值控制平面磨床、研磨機床等17項,工具機相關機械零組件含鍛壓或沖壓工具、工件夾具、滾針軸承等計37項,合計54項。
對於被視為台灣工具機主力的數控加工中心機、數控沖床及放電加工機被排除在外,業界多感遺憾。徐秀滄說,將全力爭取「兩岸貨品貿易協議」時,能優先列入協商;機器公會已訂4月12日,在北京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進行洽商。
展望未來,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卓永財說,中國大陸高、尖端工具機市場,如複合化、高精密、高速及特殊需求機種,長期被日本、德國所占據。如今日本發生大地震,為台灣廠商帶來機會,未來在這塊市場也必須努力耕耘。
另外,擁有廣大市場需求的中品級工具機產品,商機也是可期。徐秀滄以中國政府積極推動農業機械化為例,表示農機部分就值得台灣廠商加把勁;其它還包括公共建設、軌道、高鐵及新能源(太陽光電、風電)等機械設備。
由於這是ECFA在今年上路後,中國大陸首場大型工具機展覽會,台灣廠商可說精銳盡出,各種最新型的工具機及零組件,包括五軸、車銑複合加工中心、大型立式車床等,也都閃亮登場,備受矚目。
台灣區機器公會理事長徐秀滄不諱言,中國大陸已是全球最大工具機消費市場,後ECFA時代來臨,隨著降稅等優惠,為台灣工具機廠帶來大利多,中國國際機床展亦可提供全球買家,認識台灣工具機優質產品,以及推動兩岸合作與資源整合的最佳平台。
秀新機拉商機
廠商火力全開
徐秀滄指出,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機床展,為全球第四大、亞洲第一大工具機展,由於中國大陸內需為世界第一大,因此也是全球工具機業東半球最重要展覽會,台灣區機器公會已組團參展20年。
機器公會統計,2011年中國國際機床展,台灣共有83家廠商參展,較上屆(2009年)61家成長36%;使用攤位面積達4,401平方公尺、共489個標準攤位,亦較上屆3,275平方公尺、364個標準攤位,成長約34%,雙創歷史新高。
今年參展的代表性廠商,在金屬切削工具機方面有友嘉集團、台中精機、永進、高明、大立、東台、遠東、協鴻、福裕、崴立、高鋒、瀧澤科、亞崴、程泰;金屬成形工具機有台勵福、協易機;零組件有上銀、台灣引興、哈伯、旭陽;精密儀器有源台精密;控制器有寶元等。
以兩岸最大全功能數控工具機製造集團友嘉集團為例,今年在中國國際機床展中,一口氣租下700平方公尺攤位面積,展出產品涵蓋動樑式龍門機、五軸、複合加工中心機、搪床、銑床、大型臥式加工中心機等,可說是「火力全開」。
機械業總產值
突破兆元大關
2010年全球景氣復甦,台灣區機器公會指出,台灣機械產業總產值合計新台幣9,000億元,較2009年同期6,800億元成長32.35%,今年隨ECFA上路,預估全年總產值將正式突破兆元大關,並上看1兆500億元。
海關出口統計,2010年台灣機械出口總值達到172.14億美元,較2009年同期成長51.7%,出口明顯回升。主力出口機種排名,以工具機產品排名第一,出口值為29.61億美元,較2009年同期成長69.9%
塑橡膠機械排名第二,出口值為11.7億美元,較2009年同期成長56.7%。特殊功能機械類排名第三,出口值11.21億美元,較2009 年同期成長52.1%。
徐秀滄表示,多年以來,中國大陸市場一直位居台灣機械設備產品出口第一位,2010年出口值達到59.04億美元,占總出額34.3% ,較2009年同期大幅成長88.2%;美國排名第二,出口24.68億美元,占14.3%,較2009年成長32.8%。
而2010年台灣工具機出口大陸的金額約13.7億美元,成長幅度超過一倍,約占整體工具機出口的46%。徐秀滄預估,今年台灣工具機出口大陸仍將有30%以上成長。
早收清單減稅
兩岸互動密切
ECFA係於2010年6月26日簽署,而其中「早收清單」產品的減稅時程,則由2011年1月1日開始生效。業界均不諱言,兩岸進入後ECFA時代,工具機產業的互動將隨降稅優惠而日趨緊密。
目前,台灣出口大陸的早收清單中,機械產品共計107項,其中工具機包括數值控制臥式車床、數值控制平面磨床、研磨機床等17項,工具機相關機械零組件含鍛壓或沖壓工具、工件夾具、滾針軸承等計37項,合計54項。
對於被視為台灣工具機主力的數控加工中心機、數控沖床及放電加工機被排除在外,業界多感遺憾。徐秀滄說,將全力爭取「兩岸貨品貿易協議」時,能優先列入協商;機器公會已訂4月12日,在北京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進行洽商。
展望未來,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卓永財說,中國大陸高、尖端工具機市場,如複合化、高精密、高速及特殊需求機種,長期被日本、德國所占據。如今日本發生大地震,為台灣廠商帶來機會,未來在這塊市場也必須努力耕耘。
另外,擁有廣大市場需求的中品級工具機產品,商機也是可期。徐秀滄以中國政府積極推動農業機械化為例,表示農機部分就值得台灣廠商加把勁;其它還包括公共建設、軌道、高鐵及新能源(太陽光電、風電)等機械設備。
ECFA上路,營造兩岸工具機產業布局有利環境,友嘉實業集團總裁朱志洋宣布,今年將在兩岸投入逾100億元推動擴建廠計畫,以達成2018年營收新台幣1,00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全功能綜合數控工具機製造集團的目標。
朱志洋指出,友嘉集團3月單月在中國大陸的接單突破1,000台,創歷史新高。其中杭州友佳工具機接單最多,達到750台;杭州麗偉也有140台;友嘉高松、友華及友達合計約150台。
品牌效應發酵
3月接單暴增
朱志洋表示,由目前接單熱絡情況來看,杭州友佳今年第一季接單就會達到1,800台的新高,整個友嘉集團在中國大陸第一季接單量應在2,500台上下,是2009年同期340台的六倍多,是2010年同期980台的1.5倍。
過去友嘉在大陸的接單量,平均每月在700至800台之間,朱志洋分析,3月接單暴增,除了友嘉在中國大陸工具機市場第一品牌效應發酵外,大陸十二五計畫啟動,也帶動汽車零組件、3C電子、航太、風電及建設機械等整體需求暢旺。
另一方面,友嘉集團近幾年積極擴建廠,營運規模擴大,產品線完整,包括全系列立式、臥式、龍門加工中心機、搪銑床、龍門磨床、磨床、CNC車床及立式車床等,就像「百貨公司」一樣,可以滿足客戶一次購足的需求。
目前,友嘉集團在全球擁有24座工具機生產基地,員工4,000餘人,工具機事業群2009年營收為新台幣112億元,2010年成長近一倍,達到215億元,今年目標將挑戰350億元,增幅約63%。
ECFA契機
全力拓展版圖
朱志洋強調,ECFA簽訂後,有利於台灣工具機廠進行兩岸資源整合與產業布局,友嘉將把握這難得的契機,全力拓展事業版圖,進一步將友嘉「FFG」品牌推上全球舞台。
友嘉在兩岸正全力推動擴廠及建廠計畫。其中,蕭山二廠剛完成擴廠,加工中心機月產能由200台增至300台,另在附近新租廠房,月產300台工具機;友達位於江東工業區的一期廠房也訂4月投產,月產能約300台。
另外,下沙今年要擴建二座占地2萬坪的新廠,預計明年第二季投產,生產大型落地搪床、立式車床及龍門機;江東也有友嘉高松、友嘉Mectron等四座新廠的規劃,主要與日本豐田通商合作,近期將陸續建廠,月產能滿載可達700台工具機、車床及雕銑機等。
朱志洋說,包括友嘉高松、友嘉Mectron及友華在大陸的擴建廠計畫,總投資金額約3.3億餘美元,約為新台幣100億元。今年,友嘉集團在大陸的營收約新台幣200億元,明年有機會突破300億元,穩坐大陸全功能數控工具機第一名。
登陸深耕布局
搶進全球市場
至於台灣部分,投資金額約新台幣12億元,其中友嘉在台中精密機械園區的3,400坪新廠已取得建照,預計4月底前動工;松穎位於苗栗工業區的1,000坪新廠計畫,也訂6月動工,二座新廠都將在明年中完工投產。
朱志洋表示,友嘉集團2010年各式切削、成型工具機產量為1.2萬台,今年目標為1.4萬台;按照目前的建廠及擴廠規劃,明年兩岸加海外的工具機營收應有500億元,2018年達成年產3.5萬台、年營收1,000億元的目標,應無問題。
他說,ECFA今年上路,工具機產業不但享有降稅優惠,更有利於兩岸資源整合。近幾年,友嘉積極透過購併方式,不斷擴大集團版圖,同時在大陸深耕布局,早已建立綿密的生產及服務網路,有利於拓展大陸內銷及進一步搶攻全球市場。
朱志洋指出,友嘉集團3月單月在中國大陸的接單突破1,000台,創歷史新高。其中杭州友佳工具機接單最多,達到750台;杭州麗偉也有140台;友嘉高松、友華及友達合計約150台。
品牌效應發酵
3月接單暴增
朱志洋表示,由目前接單熱絡情況來看,杭州友佳今年第一季接單就會達到1,800台的新高,整個友嘉集團在中國大陸第一季接單量應在2,500台上下,是2009年同期340台的六倍多,是2010年同期980台的1.5倍。
過去友嘉在大陸的接單量,平均每月在700至800台之間,朱志洋分析,3月接單暴增,除了友嘉在中國大陸工具機市場第一品牌效應發酵外,大陸十二五計畫啟動,也帶動汽車零組件、3C電子、航太、風電及建設機械等整體需求暢旺。
另一方面,友嘉集團近幾年積極擴建廠,營運規模擴大,產品線完整,包括全系列立式、臥式、龍門加工中心機、搪銑床、龍門磨床、磨床、CNC車床及立式車床等,就像「百貨公司」一樣,可以滿足客戶一次購足的需求。
目前,友嘉集團在全球擁有24座工具機生產基地,員工4,000餘人,工具機事業群2009年營收為新台幣112億元,2010年成長近一倍,達到215億元,今年目標將挑戰350億元,增幅約63%。
ECFA契機
全力拓展版圖
朱志洋強調,ECFA簽訂後,有利於台灣工具機廠進行兩岸資源整合與產業布局,友嘉將把握這難得的契機,全力拓展事業版圖,進一步將友嘉「FFG」品牌推上全球舞台。
友嘉在兩岸正全力推動擴廠及建廠計畫。其中,蕭山二廠剛完成擴廠,加工中心機月產能由200台增至300台,另在附近新租廠房,月產300台工具機;友達位於江東工業區的一期廠房也訂4月投產,月產能約300台。
另外,下沙今年要擴建二座占地2萬坪的新廠,預計明年第二季投產,生產大型落地搪床、立式車床及龍門機;江東也有友嘉高松、友嘉Mectron等四座新廠的規劃,主要與日本豐田通商合作,近期將陸續建廠,月產能滿載可達700台工具機、車床及雕銑機等。
朱志洋說,包括友嘉高松、友嘉Mectron及友華在大陸的擴建廠計畫,總投資金額約3.3億餘美元,約為新台幣100億元。今年,友嘉集團在大陸的營收約新台幣200億元,明年有機會突破300億元,穩坐大陸全功能數控工具機第一名。
登陸深耕布局
搶進全球市場
至於台灣部分,投資金額約新台幣12億元,其中友嘉在台中精密機械園區的3,400坪新廠已取得建照,預計4月底前動工;松穎位於苗栗工業區的1,000坪新廠計畫,也訂6月動工,二座新廠都將在明年中完工投產。
朱志洋表示,友嘉集團2010年各式切削、成型工具機產量為1.2萬台,今年目標為1.4萬台;按照目前的建廠及擴廠規劃,明年兩岸加海外的工具機營收應有500億元,2018年達成年產3.5萬台、年營收1,000億元的目標,應無問題。
他說,ECFA今年上路,工具機產業不但享有降稅優惠,更有利於兩岸資源整合。近幾年,友嘉積極透過購併方式,不斷擴大集團版圖,同時在大陸深耕布局,早已建立綿密的生產及服務網路,有利於拓展大陸內銷及進一步搶攻全球市場。
日本強震,讓原本就缺貨的精密軸承及滾珠螺桿等關鍵零件更加吃緊,東台、台中精機、高鋒、台灣瀧澤科及友嘉集團等工具機大廠紛展開搶料大作戰。不少業者擔心日本NSK及THK等廠商因限電而減產而搶不到貨,轉而向上銀科技購料,讓上銀意外成為這波轉單受益者。
而在工具機轉單效應,台中精機總經理黃明和表示、台中精機、永進及東台等多家國內生產中高階工具機廠商,由於生產品質與日本接近且具有競爭力,歐洲及美國基於台灣技術與精密能力相對比其他亞洲國家好,歐洲業者可能將訂單從日本移轉給台灣,如果台灣品質及服務很好,歐洲業者可能會把訂單流在台灣。至於日本工具機業者本身若面臨趕交期的壓力,也可能會將部分高階工具機訂單釋出而給台灣,轉單效應,最快也要四月份才會顯現。日本機械業者的危機,可能是台灣廠商的轉機。
而在工具機轉單效應,台中精機總經理黃明和表示、台中精機、永進及東台等多家國內生產中高階工具機廠商,由於生產品質與日本接近且具有競爭力,歐洲及美國基於台灣技術與精密能力相對比其他亞洲國家好,歐洲業者可能將訂單從日本移轉給台灣,如果台灣品質及服務很好,歐洲業者可能會把訂單流在台灣。至於日本工具機業者本身若面臨趕交期的壓力,也可能會將部分高階工具機訂單釋出而給台灣,轉單效應,最快也要四月份才會顯現。日本機械業者的危機,可能是台灣廠商的轉機。
兩年一度台北國際工具機展昨日閉幕,有了日圓兌匯率升值的轉單效應、ECFA的推波助瀾,今年來台國外買主破5,000人大關而達5,071人,創史上新高。尤其,日商來台採購或尋求與台灣廠商合作而共同拓展大陸市場商機意願強烈,超越大陸而躍居工具機展買主首位。
台北國際工具機展躍升為亞洲第二大工具機展,今年參展大爆炸,世貿一、二、三館及南港展覽館全都派用上場,仍不敷使用。儘管台北市副市長陳威仁在 1日開幕式致詞時已表示,台北市政府正與外貿協會協商,準備在南港展覽館對面興建二館,開始進行工程導入及設計規劃,預計民國102年完成,不過行政院長吳敦義昨日下午參觀工具機展時,業者仍不忘向吳敦義請命,希望政府趕快興建南港展覽二館。
景氣復甦、ECFA正式上路,工具機業成為首波受益的產業,不單今年參展友嘉集團、東台、台灣瀧澤科技、高鋒、台中精機、上銀、協易機械及程泰等國內主要工具機及零組件大廠接單成果豐碩,紛紛上修今年營收目標,來台採購的國外買主也超乎貿協原先預期而達5,071人,較上屆成長18.9%,尤其日本買主居首位。
外貿協會人員指出,台灣機器產品水準接近日本,加上日圓匯率升值所產生的轉單效應,ECFA生效,使得日商來台採購或尋求與台灣廠商合作開拓大陸市場,今年才會出現日本買主超越大陸的局面。
台灣區機器公會因應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工具機最大單一消費市場,加上ECFA實施後,初期台灣工具機已有17項產品列入早期收穫清單,可享免進口關稅及降稅的優惠,兩岸又允許業者相互找對方合作夥伴辦展覽會,機器公會正著手規劃明年登陸舉辦工具機展。
台灣區機器公會理事長徐秀滄表示,機器公會為協助台灣機械業打開大陸市場,與外貿協會合作,正規劃規劃將兩年一度國際工具機展「延伸」至中國大陸舉辦,最快明年登陸在長三角舉行。未來西元奇數年在台灣舉辦,偶數年則移師大陸舉辦。
台北國際工具機展躍升為亞洲第二大工具機展,今年參展大爆炸,世貿一、二、三館及南港展覽館全都派用上場,仍不敷使用。儘管台北市副市長陳威仁在 1日開幕式致詞時已表示,台北市政府正與外貿協會協商,準備在南港展覽館對面興建二館,開始進行工程導入及設計規劃,預計民國102年完成,不過行政院長吳敦義昨日下午參觀工具機展時,業者仍不忘向吳敦義請命,希望政府趕快興建南港展覽二館。
景氣復甦、ECFA正式上路,工具機業成為首波受益的產業,不單今年參展友嘉集團、東台、台灣瀧澤科技、高鋒、台中精機、上銀、協易機械及程泰等國內主要工具機及零組件大廠接單成果豐碩,紛紛上修今年營收目標,來台採購的國外買主也超乎貿協原先預期而達5,071人,較上屆成長18.9%,尤其日本買主居首位。
外貿協會人員指出,台灣機器產品水準接近日本,加上日圓匯率升值所產生的轉單效應,ECFA生效,使得日商來台採購或尋求與台灣廠商合作開拓大陸市場,今年才會出現日本買主超越大陸的局面。
台灣區機器公會因應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工具機最大單一消費市場,加上ECFA實施後,初期台灣工具機已有17項產品列入早期收穫清單,可享免進口關稅及降稅的優惠,兩岸又允許業者相互找對方合作夥伴辦展覽會,機器公會正著手規劃明年登陸舉辦工具機展。
台灣區機器公會理事長徐秀滄表示,機器公會為協助台灣機械業打開大陸市場,與外貿協會合作,正規劃規劃將兩年一度國際工具機展「延伸」至中國大陸舉辦,最快明年登陸在長三角舉行。未來西元奇數年在台灣舉辦,偶數年則移師大陸舉辦。
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