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未)公司新聞
針對太魯閣列車事故相關捐款,財金部會總動員。銀行公會理事長 呂桔誠表示,爰以公會名義捐助600萬元,並將款項匯入相關單位專 戶統籌運用,希望協助傷者及傷亡者家屬度過難關。
其中,財政部所屬公股事業機構聯合籌措3,750萬元,將捐入衛生 福利部賑災專戶。央行也表示,為協助受災民眾,財金公司與台灣票 據交換所將以公司名義分別捐款600萬及200萬元,央行與財金公司、 台灣票據交換所、中央印製廠及中央造幣廠正積極進行同仁捐款。
金管會轄下證券期貨相關機構,包括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集 保和櫃買中心,決定合力捐助2,000萬元至衛福部專戶,慰助傷者和 傷亡者家屬。
中信金控及中信慈善基金會4日宣布合捐1,000萬元至衛生福利部「 0402太魯閣號事故案」賑災專戶;國票金控響應政府財金機構捐款行 動,捐款新台幣500萬元至衛福部專戶。
金管會4日指出,針對各界之愛心捐款,銀行公會、財金資訊公司 暨全體銀行業為共盡心力,自4月2日起至4月30日,採行相關交易免 收手續費措施,民眾以跨行匯款、網路銀行轉帳、ATM轉帳、全國性 繳費(稅)平台、台灣行動支付轉帳和郵政劃撥方式捐款,免收跨行 交易手續費,其中網路銀行、ATM轉帳及全國性繳費(稅)平台等三 方式將採先收後退費方式辦理。
銀行公會解釋,民眾透過ATM、網際網路、行動銀行、全國性繳費 及企業電子支付系統等捐款至賑災專戶,實務作業未經人工作業,無 法即時辨識帳戶,因此銀行將先收取手續費,確認屬賑災專戶後,將 辦理客戶手續費退還入帳事宜。
中央銀行4日也指出,依據衛福部公布的捐款管道,央行國庫局亦 受理捐款:帳號270750,戶名為「衛生福利部賑災專戶」。自即日起 至4月底止,民眾可持現金至央行國庫局臨櫃捐款,或至金融機構匯 款至上述帳戶。
央行表示,捐款民眾請於「國庫機關專戶存款收款書」(現金捐款 用)備註欄或匯款申請書附言欄註明指定用途:「0402太魯閣號事故 案」;如需捐款收據,請將捐款人姓名、電話及收據寄送地址傳真至 02-85906065,或將相關資料檔案以電子郵件寄至sa21909038@mohw. gov.tw。
近年來,台灣股市掀起了一股「被動投資」的熱潮,ETF(交易型指數基金)成為股民的新興選擇。根據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的數據分析,在677萬名有庫存的股民中,有99萬人持有ETF,占比高達15%,比2019年的9%成長了6個百分點。從2011年到2014年,持有ETF的股民僅占2%,幾乎沒有成長,但從2015年到2019年,每年增幅也只有1至2個百分點,去年卻呈現爆炸性增長。這主要是因為盤中零股交易與定期定額買股制度的推動,預計ETF在股民庫存中的比重將進一步攀升。
近年ETF的快速成長,與各大投信積極推出各種主題型ETF商品有關,如5G、未來科技、永續高股息等,這些商品搭上了熱門產業的順風車,同時也為投資人提供了更多選擇,吸引了更多股民加入購買ETF的行列。從集保大數據資料來看,持有ETF的股民年齡層以年輕股民為主,20-29歲的股民中,有27%持有ETF,30-39歲的股民則有22%持有ETF,而40歲以上的股民持有ETF的比重則下降至15%以下。有趣的是,0-19歲的股民持有ETF的比重也接近兩成。這種年齡結構的分布與ETF進入市場時間有關,年紀較長的股民進入市場時,ETF選擇較少,早期投資標的以個股為主。而未成年股民多由父母開戶,為小孩投資理財,常選擇穩健成長、兼具存股概念的績優股,因此ETF成為父母為小孩長期投資的優質選擇。
近年來,台灣股市掀起了一股「被動投資」的風潮,許多投資達人紛紛推薦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的好處,讓許多股民紛紛轉向ETF投資。根據集保結算所的數據分析,現今持有庫存的股民中,高達99萬人投資了ETF,佔比達到15%,比起2019年的9%來說,增長了6個百分點。 隨著ETF市場的發展,各大投信公司也紛紛推出各種主題型ETF商品,像是5G、未來科技、永續高股息等,這些主題與熱門產業相關,讓投資人的選擇更加多元。不僅如此,ETF的範圍也從傳統的被动投資擴展到包含元大高股息、ESG ETF、5G ETF等,這些都是結合了主動投資成分的Smart Beta ETF。 Smart Beta ETF指的是基金經理人運用特定投資指標來選擇投資對象,例如元大高股息就是以預估殖利率作為指標,而國泰投信的台灣ESG 永續高股息ETF則是基於MSCI ESG評級來選擇成分股。這類ETF並非單純的指數型投資,而是融合了主動投資的元素,投資者在購買前必須對商品有充分的了解。 從集保的數據中可以看出,持有ETF的股民年齡層偏輕,其中20~29歲的股民有27%持有ETF,30~39歲的股民持有比重則為22%,40歲以上的股民持有比重則下降至15%以下,0~19歲的股民持有比重也接近兩成。這與ETF進入市場的時間點有關,像是元大台灣50在2003年才成立,早期股民投資主要以個股為主,後來才逐漸轉向ETF。對於未成年人,父母通常會為他們開設戶頭,投資選擇偏向穩健成長、兼具存股概念的績優股,因此具有分散風險、穩定配息的ETF,自然成為長期投資的優質選擇。 集保表示,現在想要複製大盤表現的投資者,可以選擇追蹤指數的原型ETF;而看好5G、高科技類股的投資者,則可以選擇Smart Beta ETF。這也顯示了主管機關在努力打造台灣資本市場的多元化和開放性,讓投資者能夠在資本市場中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1年到2014年,持有ETF的股民僅占有庫存股民的2%,幾乎沒什麼成長,即便從2015年到2019年,每年增幅也僅1至2個百分點,但去年卻出現爆炸性增長。盤中零股交易與定期定額買股制度推動下,可預期ETF占股民庫存比重將進一步攀升。
近年ETF成長原因與各大投信積極推出各種主題型ETF商品,例如5G、未來科技、永續高股息等,不僅搭上熱門產業順風車,投資人的選擇也變多,因此吸引更多股民加入購買ETF的行列。
從集保大數據資料來看持有ETF的股民年齡層,發現占庫存比重較高的,全都是年輕股民。其中20-29歲股民就有高達27%持有ETF,30-39歲股民持有ETF的比重也有22%,至於超過40歲以上股民持有ETF的比重,就大幅下降至15%以下。有趣的是,0-19歲股民持有ETF的比重,竟然也接近兩成。
法人指出,此一分布狀況與ETF進入市場時間有關,年紀較長的股民進入股市時,市場可以選擇的ETF商品很少。台股最早的ETF元大台灣50,也是在2003年才成立,至今仍未滿20年,因此早期股民投資標的只有個股,即便後來開始買ETF,可能也不會占太高的部位。
至於未成年者多由父母開戶,目的是替小孩投資理財,多會選擇穩健成長、兼具存股概念的績優股。因此具有分散風險、穩定配息的ETF,就成為父母替小孩長期投資時的優質標的。
近年各大投信積極推出各種主題型ETF商品,例如5G、未來科技、 永續高股息等,搭上熱門產業順風車,投資人的選擇也變多,ETF不 盡然是被動投資,包含元大高股息,以及近年興起的ESG ETF、5G E TF等,都是屬於有主動投資成分的Smart Beta ETF。
所謂Smart Beta ETF,指的是基金經理人使用各種特定投資指標, 例如元大高股息就是以預估殖利率作為指標,而國泰投信的台灣ESG 永續高股息ETF基金,則是將MSCI ESG評級作為選擇成分股的標準。 這類ETF並不像台灣50是用市值前50大公司加權組成基金,屬於被動 選股的指數型投資,Smart Beta ETF仍有主動投資的成分,投資人購 買前必須對商品有充分了解。
依集保大數據資料顯示持有ETF的股民年齡層,占庫存比重較高的 全都是年輕股民,其中20∼29歲股民就有高達27%持有ETF,30∼39 歲股民持有比重也有22%,40歲以上股民持有比重則下降至15%以下 ,而0∼19歲股民持有ETF的比重也接近兩成。
當然此一分布狀況與ETF進入市場時間有關,以台股最長青的元大 台灣50,是在2003年才成立,早期股民投資只有個股,即便後來開始 買ETF,也不會占太高的部位。至於未成年者多由父母開戶,投資理 財多會選擇穩健成長、兼具存股概念的績優股,因此具有分散風險、 穩定配息的ETF,就成為替小孩長期投資時優質標的。
集保表示,現今想複製大盤績效表現的投資人,有追蹤指數等原型 ETF可買;看好5G、高科技類股的投資人,也可選擇Smart Beta ETF ,這顯示主管機關致力打造台灣資本市場的多元開放與「接地氣」, 投資人想投資何種標的,都能在資本市場中找到對應的商品。
「退休準備平台」即將在7月震撼登場,為國人帶來一個兼具投資與公益的退休規劃新選擇。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去年12月發布的「資本市場藍圖」,集保結算所與投信投顧公會、證基會及學者專家共同研議,打造這個結合退休投資與公益色彩的平臺。為了讓大眾能夠輕鬆入門,集保結算所已於3月19日舉行基金業者說明會,並吸引眾多基金業者的熱烈參與。
這個平台將提供多元化的基金選擇,包括境內基金及境外基金,涵蓋股票型、債券型及資產配置型等多元類別,並經過專家精心篩選,適合退休理財的需求。集保結算所還將提供投資標的篩選工具,幫助投資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基金投資標的。
不僅如此,「退休準備平台」還將推動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將投資活動與公益結合,讓投資不再只是為了個人財富,也能為社會做出貢獻。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唤醒年輕族群及早規劃退休,還能將投資活動轉化為公益,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預計7月在基富通證券平台上線的「退休準備平台」,主要目標是建構國人長期投資與自負盈虧的觀念。平台上架的專案基金將享有優惠的投資費用,但要求投資人採取定期定額投資,並持續扣款成功達24個月以上,以鼓勵投資人積極參與,建立長期穩健的投資紀律。
集保結算所強調,退休準備不應該是臨退休才要面對的問題,全民應該提早準備。期待「退休準備平台」能為國人的未來生活提供更多保障,讓每個人都能享受一個美好、安心的退休生活。
台灣集保結算所為了幫助國人規劃退休生活,特別推出了一個融合退休投資與公益的「退休準備平台」。這個平台不僅提供簡易的退休投資入門環境,還將投資活動與社會公益活動結合,讓投資者既能為自己的未來生活增加保障,也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109年12月發布的「資本市場藍圖」,集保結算所與投信投顧公會、證基會及學者專家共同研議規劃了這個平台。在110年3月19日舉行的基金業者說明會上,這個平台受到了基金業者的熱烈參與。
「退休準備平台」將上架境內及境外基金,涵蓋股票型、債券型及資產配置型等多元化類別。這些基金都經過專家篩選,適合退休理財。平台還提供投資標的篩選工具,幫助投資者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
為了讓更多國人了解退休準備的重要性,這個專案也規劃了宣傳活動,並鼓勵年輕族群及早規劃退休。投資者透過參與投資活動,還可以將投資轉化為公益,對社會做出貢獻。
「退休準備平台」預計在同年7月在基富通證券平台上線。平台上架的專案基金享有優惠的投資費用,但需採用定期定額投資並持續扣款成功達24個月以上。這樣的設計旨在鼓勵投資者積極參與,建立長期穩健的投資紀律。
集保結算所強調,退休準備不應該是臨退休才要面對的問題。期待「退休準備平台」能為國人的未來生活提供更多保障,讓大家都能過上美好的退休生活。
集保結算所已於今年3月19日舉行基金業者說明會,基金業者也踴躍參加。「退休準備平台」上架基金將包括境內基金及境外基金,基金類型涵蓋股票型、債券型及資產配置型等多元化類別,都經過專家設定適合退休理財的基金篩選標準。
集保結算所指出,「退休準備平台」將提供投資標的的篩選工具,協助投資人找出適合自己的基金投資標的。此外,為使國人了解退休準備與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本專案也規劃藉由宣傳投資活動的機會,推動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除喚醒年輕族群及早規劃退休準備,也可以將投資活動轉化為公益,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換句話說,投資基金也能做公益。
「退休準備平台」預計7月在基富通證券平台上線,主要目的為建構國人長期投資與自負盈虧的觀念。平台上架的專案基金可享有優惠的投資費用,但須採定期定額投資且持續扣款成功達24個月以上,以鼓勵投資人積極參與本專案,建立長期穩健的紀律投資。
集保強調,想要退休過得好,全民提早準備好。退休準備不應該是屆臨退休才要面對的問題,期待「退休準備平台」為自己的未來生活多增加一份保障。
集保結算所已於110年3月19日舉行基金業者說明會,獲得基金業者 踴躍參加,「退休準備平台」上架基金將包括境內基金及境外基金, 基金類型涵蓋股票型、債券型及資產配置型等多元化類別,渠等基金 皆經過專家所設定適合退休理財之基金篩選標準,「退休準備平台」 將提供投資標的的篩選工具,協助投資人找出適合自己的基金投資標 的。
此外,為使國人瞭解退休準備與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本專案也規 劃藉由宣傳投資活動的機會,推動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除了喚醒年輕 族群及早規劃退休準備外,也可以將投資活動轉化為公益,幫助社會 上需要幫助的人。
「退休準備平台」預計本年7月在基富通證券平台上線,主要目的 係為建構國人長期投資與自負盈虧的觀念,平台上架的專案基金可享 有優惠的投資費用,但須採定期定額投資且持續扣款成功達24個月以 上,以鼓勵投資人積極參與本專案,建立長期穩健的紀律投資。
集保結算所指出,想要退休過得好,全民提早準備好,退休準備不 應該是屆臨退休才要面對的問題,期待「退休準備平台」為自己的未 來生活多增加一份保障,精打細算的投資大眾,敬請拭目以待。
為了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今年再度展開金融知識推廣活動。這次,他們與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攜手,在全台各大學院校舉辦了「深入校園金融知識講座」。這場講座活動一共將進行33場,而且全部的活動經費都由主辦單位負擔,讓學校和學生都能無後顧之憂地參與。 講座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校園金融知識講座」,另一種則是「參訪臺灣股票博物館+講座」。每場活動的時間為120分鐘,可以根據學校的時間表來安排舉辦。主辦單位還為學校提供了10項主題供選擇,這些主題從「學生族的聰明理財術」到「金融科技應用與普惠金融」,涵蓋了理財的各個面向。 講座的主講師都是來自財金實務界的專家,他們會以輕鬆活潑的方式,將投資理財的實務和風險觀念傳達給學子們。這個活動自97年開始,已經與全台90所大學校院合作,累計參與學生達4萬1,701人次,滿意度超過九成,獲得了學校教師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如果你是學校的老師或者學生,對這個活動感興趣,可以通過證基會的服務專線(02)2397-1222分機332聯繫卢小姐,了解更多相關資訊。
講座分為「校園金融知識講座」及「參訪臺灣股票博物館+講座」兩種辦理方式,活動長度預定為120分鐘,可配合學校時間舉辦。並規劃10項主題提供學校參考選擇,包括「學生族的聰明理財術—從小錢變大錢」、「人不理財,財不理你—創富自己來」、「佛系投資術—基金、ETF與股票投資為例」、「建構理財規劃,累積財富一點都不難」、「聰明理財第一步—學習做好資產配置」、「看懂財經新聞,避開投資陷阱」、「機器人理財服務與基金投資策略」、「金融職場就業準備與職涯規劃」、「輕鬆解讀經濟指標,研判投資趨勢」及「金融科技應用與普惠金融」等;演講師資特別邀請財金實務界專家擔任,採輕鬆活潑的方式,將投資理財實務及風險觀念,淺顯易懂地傳達給學子。
承辦單位證基會表示,「校園金融知識講座」活動自97年起至去年止已與全國90所大學校院合作辦理,參加學生累計已達4萬1,701人次,滿意度達九成以上,獲得各合辦學校教師及學生好評。相關事宜,可洽承辦單位證基會服務專線(02)2397-1222分機332盧小姐。(項家麟)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的「強強滾」帶動證券周邊單位「F4」累計保留盈餘高達900億元,這一數字讓人驚嘆不已。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立法院回答立委質詢時表示,他們有計劃動用這筆豐厚的盈餘,無論是投入公益或是幫助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目前正由證期局進行研議處理。 立委曾銘宗對此提出建議,他認為KY公司不斷出現問題,但投資人保護的經費卻只有1億元,金融評議中心的預算也只有1.4億元。相比之下,證券F4卻坐擁900億元的保留盈餘,他建議這些盈餘應該用於公益,並請四大公司分攤一部分來強化投資人保護,並要求證交所專案報告。 黃天牧則表示,他們已經請四大證券周邊單位了解如何將盈餘用於更多公共議題,這部分不僅限於投保中心,也可能對資本市場的發展有所幫助。同時,他也強調,這四家公司都是公司組織,需要照顧到股東的利益。對於未來盈餘的用途,大家都非常關心,應該有更妥適的運用方式。 回顧過去,前主委顧立雄時代,立委曾銘宗就曾經指出「證券F4」是獨占事業,沒有競爭對手,若達到一定獲利,就應該調降手續費,將獲利回饋給投資人。以台灣證交所為例,民股比重達56.92%,期交所的民股比重則更高達88.26%。當時曾銘宗提到,若「證券F4」有超額獲利,就應該回饋給投資大眾。然而,據了解,券商的配合意願並不高。另外,也有券商希望證交所能夠加強「補助」,例如推動逐筆交易補助採差異化等措施。 根據證期局的統計,截至2020年半年報,證交所的保留盈餘為454.38億元,集保中心為207.42億元,期交所為209.16億元,而櫃買中心因為是財團法人,只有2019年的資料,基金數字是57.03億元。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為了加速金融監理科技的發展,我們正在推動數位監理機制,這個計劃分為三個主要方向:純網銀監理系統、票券數位監理平台以及銀行業的數位監理申報作業。此外,我們還計劃在10月上線第二資料庫,為金融科技業者提供更多支持。
自2018年以來,金管會已經受理並批准了三家純網銀的設立,為了應對這些新興金融機構的風險,我們在2019年成立了專案小組,專門研議數位監理科技應用。2020年8月,我們發布了「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將監理科技作為八大面向之一,並舉辦了監理科技黑客松,以促進技術創新。
目前,存保公司已經完成了純網銀監理系統的開發,並將與純網銀的開業同步上線。集保公司也將在2021年6月啟用票券數位監理平台,這將有助於金管會對台灣票券市場進行更有效的監管。台灣票券市場的交易額每日超過3000億元,是個非常重要的市場,我們希望透過數位監理機制,能夠即時掌握市場動態。
黃天牧還提到,金管會正在研議制定金融市場跨機構或跨市場客戶資料共享的規範,以促進金融科技業的發展。聯徵中心也將在10月完成第二資料庫的建置,並提供給合資格的金融科技業者使用。
監理科技黑客松是金管會去年發布的「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中的重要政策之一,從招募到決賽評選,我們收到了62個提案,並選出了三個優秀團隊。這些優秀的解決方案將作為技術應用或研發監理科技的基础,以發揮更大的效益。
立委曾銘宗昨日上午表示,KY公司頻爆雷,但投資人保護一年經費只有1億元,金融評議中心預算一年也只有1.4億元,證券F4卻坐擁900億元保留盈餘,放在那裡不如好好做公益,應請四大公司撥錢強化投資人保護,並由證交所專案報告。
黃天牧說,之前提撥四大證券周邊單位比例在投資人保護上,因去年、前年盈餘都不錯,已請四大機構了解,盈餘如何用在更多公共議題,這部分不限投保中心,可能對資本市場發展有幫助的一些想法。這些盈餘運用除了公益性外,能有協助資本市場發展的措施,請證期局去討論。也要兼顧這四家很多都是公司組織,有一些股東利益要去照顧。大家都很關心未來盈餘用途要有更妥適的運用。
在前主委顧立雄時代,立委曾銘宗也曾提過「證券F4」是獨占事業,沒有競爭對手,若達一定獲利,就應該調降手續費,回饋獲利給投資人。以台灣證交所為例,民股比重56.92%,期交所民股比重更達88.26%,當時曾銘宗曾提及若「證券F4」有超額獲利,就應要回饋給投資大眾,據了解,券商配合意願低。
另也有券商希望證交所加強「補助」,例如推動逐筆交易補助採差異化等。
據證期局統計,截至2020年半年報顯示,目前證交所保留盈餘為454.38億元,集保中心為207.42億元、期交所有209.16億元,櫃買中心因非公司而是財團法人,只有2019年資料,基金數字是57.03億元。
黃天牧指出,配合數位金融業務的開放與發展,金管會在2018年公 告受理申請設立純網路銀行,共有三家獲得設立許可,為因應純網銀 的風險控管,以及國際監理科技發展趨勢,2019年已組成「推動數位 監理申報機制」專案小組,共同研議發展監理科技應用,2020年8月 發布以形塑友善的金融科技發展生態系為願景的「金融科技發展路徑 圖」,也將監理科技列為八大面向之一,包括推動數位監理機制,以 及舉辦監理科技黑客松兩項重要推動措施。
推動數位監理機制方面,目前存保公司已完成純網銀監理系統開發 ,將配合純網銀開業上線。另外,集保公司辦理的票券數位監理平台 也將在2021年6月正式啟用,金管會後續也將持續推動銀行業的數位 監理申報作業,除被動接受金融機構申報,也可以透過應用程式界面 API主動擷取資料,運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及大數據分析,做到即時 監理,有效降低潛在的風險影響程度。
台灣票券市場日交易超過3千億元,比股市單日成交總值還高的市 場,參與者超6千家企業,金管會指出,去年8月委託集保建置「票券 金融公司數位監理申報機制」,要將不同平臺的資料整合到數據倉儲 當中,透過即時、多維度與視覺化的分析,讓監管單位能以大數據來 即時管理市場狀況。新的票券數位監理機制預計6月上線,未來也可 能推廣到銀行、保險等其他金融業務的監理。
黃天牧指出,金管會也將研議訂定金融市場跨機構或跨市場客戶資 料共享的相關規範。像聯徵中心正規劃建置聯徵中心第二資料庫,也 會如期在2021年10月建置完成,並提供給符合資格條件的金融科技業 者運用。
黃天牧指出,監理科技黑客松為金管會去年8月發布的「金融科技 發展路徑圖」重要的推動政策之一,從去年8月中旬辦理公開招募到 完成決賽評選,對於所有參與的周邊單位、金融機構、專家學者等長 達半年期間的投入,本屆有國內外團隊共62個提案,從中評選出三個 優秀團隊,這些優秀的解決方案,後續將可能做為周邊單位、金融機 構或主管機關導入的技術應用或研發監理科技的基礎,以發揮更大的 效益。
另外,臺灣證券交易所昨(15)日公布2月台股ETF定期定額排行榜,元大台灣50持續以7.1萬扣款戶位列第一,呼應台積電的熱潮不退。若搭配投信投顧公會數據,元大投信旗下包含主被動的元大台灣高股息優質龍頭基金及台股ETF等,相關定期定額投資人飛越40萬人,不僅為業界第一,也再度改寫單一投信的定期定額紀錄。
今年ETF市場的話題風向大轉變,有別於2020年高股息產品爆紅,今年有高報酬潛力的台積電(2330)概念及科技股ETF備受青睞,轟動程度更勝高股息ETF,連帶造成國內ETF投信版圖大地震,最早切入的元大、富邦投信都進一步成長外,才搶進台股ETF三年多的國泰投信更是後來居上,是這波熱潮的三大贏家。
當中,國泰投信和富邦投信台股ETF成長快速,3月初率先達陣總受益人逾50萬人及30萬人,元大投信憑藉招牌元大台灣50的吸金力發威,總受益人也在穩定達到90萬人後,上周正式達陣百萬大關,總計有100.6萬名投資人都持有元大投信的ETF,改寫國內投信發展紀錄。
根據集保結算所統計,今年市場熱度集中高報酬產品,又以國人較熟悉、投資台積電比重高的台股ETF廣受關注。迄今人數成長前五大產品中,國泰台灣5G+大幅吸引20萬人排行第一,其次元大台灣50增加逾8.1萬人。
第四、第五的富邦台50及富邦公司治理,分別增加3.2萬、1.1萬受益人,也都積極配置台積電,因而推動國泰、元大、富邦投信人氣躍升。而其他進榜的成長十強,還有富邦科技、第一金工業30及元大臺灣ESG永續等。
投信表示,國內投資需求快速成長,台股有地緣優勢,台積電則是報酬能見度最高的公司,成為市場競逐對象。且觀察不論台積電漲跌,投資人都積極買進,熱潮不易中斷,可望持續推動市場。
有趣的是,與2011年相比,當時的年輕股民(20-29歲)持股庫存前三名,是中鋼、鴻海與友達。到了2020年,年輕股民持股排行榜第一名已變成玉山金,平均每百人就有八人持有;第二名為元大高股息,占比同樣將近8%。中鋼則滑落到第三名。
不僅如此,其他金融股的排名也大幅躍進,包含中信金、兆豐金與第一金,分別占據四、五、六名,都是配股配息相當大方的公司。其餘進榜的金融股,還有合庫金(第九名)、台新金(第11名)、華南金(第12名)、開發金(第14名)、台企銀(第16名)及國泰金(第19名)等。
集保指出,在2011年時,市場上的ETF商品不多,股民對ETF所知有限,因此沒有任何一檔ETF擠入排行榜中。但隨著指數型投資逐漸為人熟悉,加上投信業者與券商的推廣,愈來愈多股民開始購買ETF,尤其年輕人更是青睞。
根據集保結算所大數據分析,在20-29歲的年輕股民的持股庫存中,除了元大高股息排第二名之外,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國泰台灣5G(00881)也都擠入前20名。在全市場的持股排行榜中,僅元大高股息擠入第13名,顯見年輕人更青睞ETF。
集保分析,元大高股息上市已久,早已累積相當多受益人,但國泰永續高股息及國泰台灣5G兩檔ETF,都是近期才新募集,也引發申購熱潮,預估未來持有ETF的股民會愈來愈多,ETF進榜檔數將持續上升。
立委指出,2021年台灣證券戶開戶人數已達1,124萬人,但集保e存摺總用戶僅200萬人,只占總開戶數18%,且使用者多分布於年輕、新開戶者,舊用戶、較年長的使用者仍多數未使用集保e存摺。
立委強調,集保e存摺推出四年,總用戶僅200萬人,且「舊有紙本」用戶轉用e存摺人數更僅有29萬戶,占整體用戶比不到15%,要求集保公司加強推廣、針對用戶追蹤管理,且集保公司提供的線上申請e存摺,69家券商名單中只有20家、不到二成可以線上申請集保e存摺,公營券商也只有兩家。
集保公司董事長林修銘表示,有許多開戶人是沒有交易的、年長者在e化上也缺乏動力,目前在推廣上仍是以有使用App習慣用戶為主,並與券商公會討論,增加App內容以吸引舊有紙本用戶轉用E存摺,且會持續與券商聯繫改進。
為使證券交易能配合「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政策目標,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可及性、使用性及品質,立委提案要求金管會要在一個月內就「提升既有證券戶移轉至集保e存摺」的推動策略及階段目標提出書面報告。
根據集保結算所大數據分析,去年20∼29歲股民的持股庫存排行榜前20名中,金融股就囊括10檔,有趣的是,與2011年相比,當時的年輕股民(20-29歲)持股庫存前3名,是中鋼、鴻海與友達。但2020年年輕股民持股排行榜第1名,已變成每年配股配息的玉山金,平均每百人就有8人持有;第2名則是持有人數最多的元大高股息(0056)ETF,佔比同樣將近8%,中鋼則已滑落到第3名。
其他金融股的排名也大幅躍進,包含中信金、兆豐金與第一金,分別為4、5、6名,都是配股息相當大方的公司,合庫金為第9名,另在前20名的金融股還有:台新金、華南金、開發金、臺企銀及國泰金等。但多年來金控獲利王的富邦金,並未在年輕人持股排行榜前20名內,顯示在存股族心中,獲利高低不是選股條件,配出多少股利更重要。
另2011年時,市場上的ETF商品不多,股民對ETF所知有限,沒有任何一檔ETF擠入排行榜中。隨投信業者與券商的推廣,愈來愈多的股民開始購買ETF,且ETF商品尤其受到年輕人青睞。
集保結算所大數據分析,20-29歲的年輕股民,元大高股息ETF的排名衝到第2名,另還包含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國泰台灣5G(00881)等都在20名內;相較於全市場的持股排行榜中,僅有元大高股息(0056)擠入第13名,顯示年輕人更為青睞ETF此項產品。
集保結算所表示,元大高股息上市已久,早已累積相當多受益人,但國泰永續高股息及國泰台灣5G兩檔ETF,都是近年才新募集的ETF,也曾引發申購熱潮,預估未來持有ETF的股民會越來越多,ETF進榜檔數將會持續上升。
集保e存摺APP用戶數量突破200萬!集保結算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這款APP自推出以來,不斷進化功能,深受投資人歡迎。透過集保e存摺,投資人可以方便地管理帳戶資產,並透過「我的資產」功能整合多種資產,如證券、債券、基金、黃金等。此外,集保還推出「證券資產趨勢圖」,讓投資人能夠視覺化地掌握資產價值變動。隨著功能不斷完善,選擇集保e存摺的投資人比例逐年上升,集保將持續精進服務,以達到普惠金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