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興石化工業(未)公司新聞
台灣金融市場近期掀起一股轉讓潮,彰銀(彰化銀行)成為了眾多投資者眼中的「香饽饽」。根據最新資料顯示,自去年8月起,台新金控、合興石化工業、兆豐金控、台灣菸酒公司以及新制勞退基金等五大股東紛紛減碼彰銀,總計落袋超過17.7億元。其中,兆豐金控減碼幅度最大,落袋金額達14.7億元。 回顧去年8月17日止的彰銀前十大股東名單,與今年4月18日止的股東名單相比,台新金控、合興石化工業、兆豐金控均減碼。台新金控和合興石化工業的持股比例分別從10.41%和2.54%下降至10.35%和2.48%,估計過去七個月各落袋約1億元。 台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表示,截至3月底,台新金控持有彰銀的比率約為10.4%,其中約5.14%的持股可以自由處分。近期,台新金控在公開市場上持續出售彰銀部位,目前持股已不到4%。 值得注意的是,兆豐金控也加入了賣出彰銀的行列。去年8月17日止,兆豐金控持有彰銀2.09%,到今年4月18日止,持股比例下降至1.29%,減碼0.8個百分點,約減碼8萬5,253張。以過去七個月彰銀均價17.2元計算,兆豐金控落袋金額達14.7億元。 在排名11到15的股東中,台灣菸酒公司和新制勞退基金過去一年也站在賣方。去年4月,台灣菸酒公司和新制勞退基金分別持有彰銀1.77%和1.33%的股份,一年後持股比例分別下降至1.76%和1.29%,估計落袋數千億元。 目前,彰銀前15大股東中,除了台新金控、合興石化工業、兆豐金控、台灣菸酒公司以及新制勞退基金站在賣方外,土銀和台灣企業銀行則站在買方,其他股東持股比例與去年8月保持一致。整體泛公股持股比例上升至45.21%,顯示在彰銀與台新經營權落幕後,泛公股也開始緩步出脫持股,持盈保泰。
【彰銀股權變動】彰化銀行近來股權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台新金控持股比重大減,而公股持股比重則大幅上升。根據最新數據,截至4月18日,台新金控對彰銀持股比重已從去年的20.57%降至10.35%,從第一大股東的位置滑落到第二。而民股方面,合計持股為12.89%,其中台新金和合興石化分別持有一定比例。 公股方面,持股高達38.33%,且在前十大股東中佔據八席,合計持有過半股權的51.22%。財政部躍居為今年持股第一的股東,但持股比率維持在12.19%,並無增減。此外,中華郵政、國發基金、第一銀行、合庫銀行、華南銀行的持股比率也都有所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前十大股東的台灣菸酒和新制勞工退休基金今年已退出前十大股東名單,取而代之的是純公股的台灣金控和土地銀行,分別持股1.81%和1.8%。 在董事會方面,彰銀將於6月16日舉行股東常會並全面改選董事。此次董事會九席董事全由公股陣營提名,民股則完全沒有提名。凌忠嫄和周朝崇將續任董事長和總經理。提名的一般董事包括凌忠嫄、周朝崇、前土銀常務董事李文雄、彰銀工會理事長黃國棟、財政部國庫署副署長林秀燕、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獨立董事則由晉詣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吳雨學、台北大學會計學系教授李淑華、高雄科技大學資管系教授黃照貴擔任。 台新金去年大舉賣出彰銀股權,由財政部協調國發基金、中華郵政和七大行庫進場接手,使得泛公股陣營的股權比重高達近4成,彰銀也成為財政部轄下六大已民營化的八大公股金控、銀行中,泛公股持股比重最高的一家。
彰銀去年曾公布到8月17日止的前十大股東名單,再與今年4月18日止的股東名單相較,以前十大股東來看,台新金、合興石化和兆豐金全部減碼,台新金和合興石化、同步減碼0.06個百分點,各降到10.35%和2.54%,粗估過去七個月各落袋1億元左右。
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說,截至3月底台新金持股彰銀比率約10.4%,其中有一部分已提存要作交換債及交換特別股的發行,可自由處分僅5.14%,台新4、5月持續在公開市場上出售彰銀部位,現在持股已不到4%。
令人意外的是,過去七個月,連兆豐金也加入賣彰銀行列。據資料顯示,兆豐金去年8月17日止,持有彰銀2.09%,到今年4月18日止,僅剩1.29%,大砍0.8個百分點、約減碼8萬5,253張,以過去七個月彰銀均價17.2元概估,落袋14.7億元。
排名第11到第15大者,台菸酒和新制勞退基金則是過去一年也站在賣方。據資料顯示, 2022年4月台菸酒與新制勞退基金,各握有彰銀1.77%、1.33%,一年後各減少0.01和0.04個百分點到1.76%和1.29%,估落袋了數千億元,顯示在彰銀與台新經營權落幕後,泛公股也開始緩步出脫持股,持盈保泰。
據彰銀最新公告,前15大股東中,除台新金、合興石化、兆豐金、菸酒和新制勞退站賣方外,土銀和台企銀則站買方,其餘各股東持股均與去年8月一致。整體泛公股持股攀升到45.21%。
彰銀前十大股東中,今年持股第一是去年第二的財政部躍居,但持 股比率仍維持12.19%,並無增減。且公股大舉加碼彰銀,中華郵政 仍為第三大股東,持股比率從去年的6%增加至今年的7.5%,國發基 金從2.75%增加至5.42%,第一銀行從3.86%增加至4.99%,合庫銀 行從1.45%增加至2.39%,華南銀行也從1.45%增加至2.23%。去年 前十大股東的台灣菸酒、新制勞工退休基金今年退出前十大,但由純 公股的台灣金控、土地銀行接棒,持股分別為1.81%、1.8%。
彰銀今年將在6月16日舉行股東常會並全面改選董事,上個月董事 候選人提名名單出爐,這次九席董事全由公股陣營足額提名,民股完 全未提名,同額參選下,董事席次將由公股全拿下,董事長凌忠嫄、 總經理周朝崇皆被提名董事,將續任董總。
這次提名的一般董事共六席,包括凌忠嫄、周朝崇、前土銀常務董 事李文雄、彰銀工會理事長黃國棟、財政部國庫署副署長林秀燕、台 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獨董3席,包括晉詣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吳雨學、台北大學會計學系教授李淑華、高雄科技大學資管系教授黃 照貴。
台新金去年大舉賣出彰銀股權,並由財政部協調國發基金、中華郵 政和七大行庫一起進場接手,整個泛公股陣營的股權,已高達近4成 ,也使彰銀成為財政部轄下六大已民營化的八大公股金控、銀行裡, 除100%政府持股的台灣金控及土地銀行外,泛公股持股比重最高的 一家。
【台灣金融新聞】彰銀股東會即將召開,泛公股陣營大舉加碼,中華郵政成為第三大股東
近期,彰銀(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的股東會即將召開,而最新的股東名單顯示,泛公股陣營正在積極布局。其中,中華郵政的持股比重不斷上升,已經躍居為彰銀的第三大單一股東。若將國發基金、五大公股行庫等其他公股陣營的持股計入,彰銀的泛公股持股比重已經突破三成,達到31.28%。
在這次股東名單中,除了中華郵政外,兆豐銀、一銀、台企銀、華銀、合庫等五家行庫也全部進入了彰銀的前十大股東名單。這也反映了公股陣營對彰銀的強烈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彰銀的委託書徵求已在上周展開,由龍頭券商元大證券和委託書徵求大王張永祥等主力徵求通路的支援,公股目前的委託書徵求已經累積了一定的成果。公股內部預估,市場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委託書將由公股方面掌控,此次彰銀股東會的出席率預計會與三年前相當,達到95%。
在今年彰銀的前十大股東中,除了中華郵政外,還有一些新面孔。這些新股東的持股部位大多來自於數度大額承接龍巖集團總裁李世聰的交易,每股交易均價大約在23元左右。
合興石化董事長吳澄清也被提及,他在台面上的持股比重小增0.07個百分點,達到2.85%。雖然吳澄清在去年11月彰銀每股23元以上高點時已有逢高出脫部分持股,但台新金陣營透過分散買進持股的方式,仍握有大約三成持股。而泛公股陣營的持股水位則上看35%。
這也使得彰銀的前十大股東名單,幾乎絕大多數都已由公股陣營包 辦,包括兆豐銀、一銀、台企銀、華銀、合庫等五家行庫,全部進榜 彰銀的前十大股東名單。
彰銀委託書徵求已在上周展開,據了解,在龍頭券商元大證券、委 託書徵求大王張永祥等主力徵求通路的加持下,公股目前的委託書徵 求已累積一定成果。
根據公股內部的估算,市場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委託書可望由公股 方面掌控,此次彰銀股東會的出席率應該會和三年前不相上下、達9 5%。
泛公股陣營卯足全力加碼,也反映在今年彰銀最新的前十大股東大 洗牌。
據了解,包括中華郵政,以及此次成為彰銀前十大股東的多家行庫 「新面孔」,大部分的持股部位來自於數度大額承接龍巖集團總裁李 世聰,每股交易均價大約在23元左右。
其中以中華郵政加碼力道最猛,去年持股原為1.73%,現已增至6 %,成為彰銀第三大股東,而五家行庫的最新持股比重,分別為一銀 3.86%、兆豐2.17%、華銀1.45%、台企銀1.2%。
至於被視為吳東亮最重要盟友的合興石化董事長吳澄清,台面上的 持股比重則小增0.07個百分點到2.85%,據悉,合興石化在去年11月 彰銀每股23元以上高點時,已有逢高出脫部分持股,但台新金陣營透 過分散買進持股的方式,仍握有大約三成持股;泛公股陣營目前持股 水位則上看35%。
中油指出,宏越公司由中油持股40%、合興石化及和勝倉儲各持股30%。期望藉優勢的勞動成本及人力素質,以越南為生產基地,跨足東協區域整合的廣大商機,共同拓展潤滑油及溶劑化學品的國際貿易版圖。
中油昨(28)日簽約典禮在中油董事長林聖忠等人的見證及祝福下,由中油總經理陳綠蔚、合興石化吳澄清董事長及和勝倉儲孫靜源董事長分別代表三方股東簽署。
中油表示,此次合資是繼北越海防市合資成立台海石油公司,進行北越液化石油氣(LPG)進口分裝銷售業務後,中油在越南的第二個投資計畫,除生產自有品牌潤滑油供應當地市場外,也將為中油代工生產國光牌或Mirage品牌潤滑油;中油於越南頭頓建置15座油槽接收設備,合計儲油總量達2.5萬公秉。
中油認為,越南103年經濟成長率達5.98%,同時也是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世界貿易組織(WTO)、泛太平洋夥伴關係(TPP)等區域經濟體的成員國之一,看好越南的投資商機。
台灣潤滑油市場有超過100家業者競爭,中油市占率達34%,在工業用油市占率更高達42%,成為台灣領導品牌。
中油潤滑油約10%外銷,以越南和中國大陸為主要區域,目前正在接洽進軍印度市場,並獲得2萬罐的汽車用潤滑油的試單,擴大東協商機布局。
據悉,中油規劃於越南頭頓建置15座油槽接收設備,合計儲油總量達2.5萬公秉,搭配2個台灣、越南同業策略結盟的架構,預定提報明年營運預算。
中油董事長朱少華透露,海外以越南、印尼及馬來西亞等三地作為優選投資區域,國內則以台中、高雄兩港區域進行布局,全面提升油品儲能實力,以及強化國際貿易的獲利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