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生生醫公司新聞
興櫃財報五大天王出列!巨生醫、印能科技等生醫、科技股搶眼 興櫃市場2023年財報全數出爐,五大天王也競爭激烈。壽險大咖遠壽(5859)雖然獲利大幅衰退,但仍穩坐獲利王和現金王寶座;印能科技(7734)奪冠EPS王,微程式(7721)則成為獲利成長王。而毛利率王方面,則由芯測(6786)、景凱(6549)等多家公司以100%並列。 在毛利率王部分,除了芯測和景凱兩家科技公司外,今年還加入了多家生技股霸榜,包括育世博-KY、圓祥生技、全福生技、巨生醫和朗齊生醫*等,毛利率均達到100%。不過,這些生技公司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才登錄興櫃的印能科技,憑藉其在氣泡和翹曲問題上的解決方案,在獲得晶圓代工龍頭大單後,奪下興櫃EPS王寶座。該公司2023年EPS達31.72元,大賺超過3股本。 另外,高科技廠房廠務工程和淞,2023年獲利表現也亮眼,獲利達21.05元,改寫歷史新高,在興櫃市場中排名第二名。 資通訊設計服務商微程式,則是受惠疫情結束和電子支付大幅成長,獲利年增16.36倍。隨著AI和HPC應用催動先進製程需求增加,微程式半導體業務預估在未來三年內,營收占比將從目前的1成拉升至2~3成。
興櫃公司2023年財報全數揭露,興櫃「財報五大天王」也出爐,遠壽(5859)雖獲利大幅衰退,仍坐擁獲利王、現金王雙王寶座,印能 科技
(7734)、微程式(7721)分別奪下EPS王及獲利成長王,毛利 率王則由芯測(6786)、景凱(6549)及多家生技公司以100%同時 並列。
繼上市櫃後,興櫃公司30日財報接棒出爐,櫃買中心表示,興櫃公 司應公告申報2023年度財務報告之公司家數為331家,均已依規定期 限完成公告申報作業;而去年雖仍有庫存去化壓力,然隨下半年終端 需求緩步復甦,多家企業獲利順利甩開前年陰霾。
細觀去年興櫃財報五大天王,遠壽持續穩居興櫃獲利王與現金王, 但受美台利差居高不下使避險成本高漲衝擊,加上市場預期美聯準會 今年降息機率高,促使2023年市場熱錢大舉湧進台股、帶動新台幣強 升,國內壽險業者苦吞匯損下,拖累遠壽全年稅後純益22.06億元, 較2022年大幅衰退63.63%,在手現金156.91億元,也年減15.25%, 但「雙冠王」地位仍屹立不搖。
除獲利王與現金王外,興櫃EPS王、獲利成長王分別由印能科技、 微程式奪得;而毛利率王本次則有多家「霸榜」,包括過去長期以來 毛利率均維持在100%水準的芯測、景凱,另育世博-KY、圓祥生技、 全福生技、巨生醫、朗齊生醫*等五檔生技醫療股也入列,毛利率同 樣高達100%,不過,上述七家公司2023年均呈虧損。
今年3月甫登錄興櫃的印能科技,營運強項為解決氣泡及翹曲問題 ,多年來已穩取晶圓代工龍頭的InFO(扇出型封裝)及CoWoS訂單。 2023年半導體產業雖衰退,但受惠AI伺服器需求攀高帶動CoWoS產能 供不應求,印能科技去年EPS 31.72元,雖較前年的49.98元明顯回落 ,但大賺逾3股本的優異表現使其奪下興櫃EPS王。
高科技廠房廠務工程和淞,2023年獲利表現也不俗,全年營收165 .4億元,獲利也大賺超過2個股本、達21.05元,雙雙改寫歷史新高, 在興櫃市場中,獲利及EPS均位居第二名。
而資通訊設計服務商微程式,2023年受惠疫情結束及電子支付大幅 成長,獲利年增16.36倍,展望今年,受惠AI及HPC應用催動先進製程 需求增加,廠商未來也將對可確保設備穩定性的監控感測方案更加重 視,有望帶動微程式半導體業務,預估未來三年內營收占比有望自目 前的1成拉升至2∼3成。
台灣生技股新春喜事連連,一個半月內至少17家公司傳出佳音,其中包括知名公司巨生醫的亮眼表現。以下為本次新聞報導的重點內容:
1. 保瑞併購美國百年藥廠,帶動今年營收突破200億元大關。
2. 巨生醫授權新藥MPB-1523 MRI顯影劑,以2億元人民幣的授權金,與大陸藥廠合作開發。
3. 安成生技新藥AC-203獲得英國MHRA同意進行第二/三期臨床試驗,看好未來授權機會。
4. 藥華藥新藥P1101向日本申請二期臨床試驗,擴大適應症範圍。
5. 浩宇開發NaviFUS導航型聚焦式超音波系統,獲美國FDA核准執行臨床試驗。
6. 智擎授權法國IPSEN新藥Onivyde取得美國FDA藥證,逸達治療前列腺癌新藥預計下半年申請藥證。
7. 法人預測,今年台灣生技股仍將是吸金又吸睛的族群。
浩宇甫公告開發NaviFUS導航型聚焦式超音波系統併用Bevacizuma b藥物,治療復發性多型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先導性臨床試驗,獲美 國FDA核准執行。
安成生技用於治療單純型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泡症及大皰性類天皰 瘡等新藥AC-203,獲得英國MHRA同意進行第二/三期人體臨床試驗, 預計3年內完成,由於目前該症狀尚無藥物可治療,法人看好未來授 權機會。
藥華藥持續擴大長效型干擾素新藥P1101適應症,其用於復發或難 治性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已向日本醫藥品醫療機器綜合機構申 請二期臨床試驗。
巨生醫旗下MPB-1523 MRI顯影劑-肝細胞癌,以約人民幣2億元授權 大陸藥廠,該新藥授權簽約金為人民幣2,500萬元、研發里程金人民 幣1.15億元、銷售里程金人民幣6,000萬元,未來藥品上市後,並有 約10%的銷售分潤。
而巨生醫將於台大醫院執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淋巴結的樞紐性 試驗MPB-2043 MRI顯影劑,由於大陸藥廠也看好其潛力,據悉已與巨 生醫議定優先權,研發里程金為人民幣1億元,銷售分潤則高於10% 。
藥證股中,除智擎授權法國IPSEN治療轉移性胰臟一線合併療法新 藥Onivyde取得美國FDA藥證外,逸達治療前列腺癌新藥在大陸三期數 據達標下,預計下半年申請藥證,明年營運將進一波新的成長動能。
股王保瑞以2.1億美元代價,收購美國百年藥廠Upsher-Smith,可 望帶動今年保瑞集團營收突破200億元大關,躍居生技股業績龍頭。
法人表示,生技業主流趨勢不變,在藥證、臨床重大進展之下,而 且絕大多數公司業績穩定成長下,今年仍將是吸金又吸睛的族群。
【台北訊】生技產業在龍年來臨之際,掀起一波吸金熱潮,眾多公司紛紛募資,其中台灣的生技龍頭企業巨生醫更成為焦點。今年開年,巨生醫搶下生技業授權頭香,並積極推動新藥開發,預計首波募資將達50億元,對於整體生技股的走勢將有顯著帶動效果。 巨生醫近期成功將MPB-1523 MR I顯影劑授權給大陸藥廠,並計劃在第一季於台大醫院執行MPB-2043 MRI顯影劑的臨床試驗。該公司總經理王先知表示,目前與大陸和日本藥廠都在洽談授權,對公司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此外,MPB-1523也將在下半年進行多國多中心的三期臨床試驗,預計2026年取得藥證,為公司帶來可觀的銷售分潤。 去年底辦理現增的巨生醫,因募資不順利而延長繳款期限,但近期在授權案的支持下,募資應可達標。而中裕生技則是宣布旗下TMB-365/380合併用藥治療愛滋病獲美國FDA快速審查認定,預計今年將募資15億元,擴大新藥研發。另外,泰福-KY也計劃以每股60元申請辦理現增,籌資18億元,加速CDMO和新藥布局。 這波生技產業的募資潮,不僅顯示了市場對於新藥開發的期待,也反映了投資者對於台灣生技龍頭企業的信心。未來,隨著更多新藥的開發和上市,台灣生技產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高峰。
生技龍年吸金潮啟動,台寶、禾生技、中裕、泰福-KY搶頭香,加 計去年底辦
現增尚在繳款期的易威、立康、巨生醫、浩宇、安盛生等 五家公司,初步估計
首波募資將近50億元。法人預期受惠基本面有臨 床進度、授權和營運成長利多
等題材,加上大股東偏多,將有助類股 新春開紅盤。
生技這波吸金大戲中,重磅利多持續爆香,巨生醫除MPB-1523 MR I顯影
劑-肝細胞癌,以約人民幣2億元授權大陸藥廠,搶下今年生技 業授權頭香外,
MPB-2043 MRI顯影劑用於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淋巴 結的樞紐性試驗,也將於
第一季在台大醫院執行臨床,預計收案8∼ 12人,由於大陸和日本藥廠都看好
MPB-2043,巨生醫總經理王先知表 示,目前已分別洽談授權中。
巨生醫的MPB-1523下半年將在美、中、台進行多國多中心的三期臨 床試
驗,收案不超過200人,該顯影劑主要療效指標是以沒有施打顯 影劑的受試者
比較,次要指標則是與競爭對手Primovist對照療效, 法人看好MPB-1523的競爭
優勢,預期2026年即有機會取得藥證並有約 10%的銷售分潤,進入獲利新紀
元。
去年底辦理現增的巨生醫,因募資不順利,而延長特定人繳款期間 今年3
月18日,且發行股數從2萬張減少至7,500張,現增價也從25元 調降至20元,法
人認為在授權案加持下,近期募資應可達標。
中裕7日也公告旗下TMB-365/380合併用藥治療愛滋病獲美國FDA授 與快速
審查(fast track designation)認定喜訊,該新藥正在執行 核心組2a臨床試驗,並
積極啟動授權。
中裕自2015年掛牌以來,首度辦理現增,今年擬以每股75元增資2 萬張,
合計將募資15億元。法人認為,中裕已上市的TMB-355,目前 仍是「全球唯
一」治療愛滋病的單株抗體新藥,而在長效注射劑型已 成趨勢下,新開發的
365/380是其中唯一的「全單抗」組合,相較於 Gilead、GSK、NIH等三組開發
的都是「單抗」+ 「小分子-化學藥」 將更具優勢。
去年已募資12億的泰福,為擴大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DMO)和加 速新
藥布局,今年將以每股60元申請辦理現增,規畫籌資18億元。泰 福除治療癌症
化療後引起的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的生物相似藥TX-01 ,還在等待FDA認證,
也積極投入ADC(抗體藥物複合體)CDMO領域。
【健康新聞】 巨生醫(股票代號:6827)近期宣布了一項重大突破,他們自主研發的新藥MPB-2043,用於頭頸部鱗狀細胞癌患者淋巴結分期的MRI顯影劑,已經通過台灣食品藥品管理署(TFDA)的核准,將開始進行臨床試驗。 這項新藥的臨床試驗將由試驗主持人自行發起的臨床試驗研究計畫帶領,並預計在第一季於台大醫院展開,進行IIT(單病例治療)臨床收案。 巨生醫指出,癌症轉移是導致癌症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淋巴轉移是許多癌症轉移的主要途径。在臨床上,黑色素細胞瘤、乳癌、肺癌、前列腺癌、腸胃腫瘤以及頭頸部癌症等,都是通過淋巴系統進行轉移的。 然而,目前臨床上常使用的侵入式組織切片與病理診斷,往往會有組織不均勻性的問題,術後還可能造成病人嚴重的水腫。同時,無論是正子造影、斷層掃描,還是沒有使用顯影劑的MRI及超音波等影像檢測,在癌症轉移初期,淋巴的形變並不顯著,容易導致誤判。 由於目前市場上沒有精準的顯影劑可以判斷淋巴結是否被腫瘤轉移,這對醫師提供癌症分期的資訊是一大限制。因此,巨生醫研發的這款新藥,對於滿足臨床需求,提供更精準的癌症分期資訊,具有極高的潛在價值。
巨生醫表示,癌症轉移是癌症病患致死的主要原因,其中透過淋巴 轉移是許多癌症轉移的主要途徑,臨床上常見黑色素細胞瘤、乳癌、 肺癌、前列腺癌、腸胃腫瘤以及頭頸部癌症等皆是藉由淋巴系統轉移 。
目前臨床使用的侵入式組織切片與病理診斷,容易有組織不均勻性 與術後造成病人嚴重水腫等副作用;而臨床醫學影像檢測,如常用正 子造影、斷層掃描、未使用顯影劑的MRI及超音波等,在癌症轉移初 期,淋巴的形變並不明顯時,容易產生誤判;因此目前市場上沒有精 準的顯影劑可以判斷淋巴結是否被腫瘤轉移,進而位醫師提供癌症分 期的資訊,因此淋巴結的顯影劑屬於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另巨生醫的MPB-1734抗癌藥物新劑型新藥的臨床一期收案進度順利 ,目前將完成第二個劑量組的收案,也申請到經濟部A+企業創新研發 淬鍊計畫-快速審查臨床試驗計畫,同時藉由與美國史丹福大學兩項 的合作案,發現奈米微粒技術平台可進一步延伸到細胞治療的領域。
王先知表示,巨生醫以IOP技術開發的MPB-1523奈米氧化鐵MRI顯影 劑,除奈米微粒的分子小,人體吸收快速外,並可透過表面親疏水材 質的調控,使奈米氧化鐵粒子快速被免疫細胞吞噬,清楚標示出惡性 腫瘤。由於且MPB-1523為鐵元素的產品,不會有目前市面上釓類重金 屬殘留,而引發腎因性全身性纖維病變的副作用;此外,在顯影效果 方面,試驗結果顯示MPB-1523可明顯增強檢測肝癌細胞的靈敏度達9 6%的高標,從臨床二期試驗結果可看出,MPB-1523作為MRI顯影劑在 診斷肝癌細胞是安全且有效的。
巨生醫此次與大陸簽署非約束性的授權案,授權地區範圍包括大陸 、香港及澳門。該公司也準備向美國FDA申請多國多中心的三期臨床 試驗,同步規劃美國、台灣、大陸等地進行收案。
JMRI是全球最具權威的醫學雜誌之一,此次MPB-1523 MRI顯影劑- 肝細胞癌的臨床二期試驗結果被JMRI接受而發表,是巨生研發進度重 大的里程碑,可望對癌症治療領域帶來相當程度的正面影響。
巨生醫總經理王先知表示,巨生醫以氧化鐵奈米微粒技術開發的M PB-1523奈米氧化鐵MRI顯影劑,透過表面親疏水性質的調控,可使奈 米氧化鐵粒子快速被免疫細胞吞噬,清楚標示出惡性腫瘤,且不會對 患者造成重金屬沈積與引發腎病變的疑慮,相對於目前市面上其他顯 影劑,MPB-1523對患者的診斷與治療過程更有幫助。
根據專業研究機構Global Industry Analysts, Inc報告統計,20 20年全球顯影劑市場約為49億美元,預估2027年可成長至64億美元
在MRI檢查中,目前僅有釓類(Gd)顯影劑可使用,釓為鑭系重金 屬元素,會有長期累積體內的疑慮,腎功能不佳的病人不建議使用。
電子、原物族群利空干擾不斷,資金流入生技類股「避風頭」,法 人建議,投資人可著重業績、新藥題材等面向篩選,其中,CDMO(委 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將是大勢所趨,具長線優勢。
合一新藥傳捷報,旗下傷口外用乳膏通過美國食藥署(FDA)上市 許可,將搶攻千億元傷口治療商機,22日獲資金瘋狂簇擁,開盤同步 強鎖漲停,委買量達5.57萬、13.47萬張,也讓好久不見的「天國一 輝」再度齊聚一堂。
「天國一輝」四檔指標股22日全數漲停重返榮耀,而前次「天國一 輝」開出「四燈獎」已是2020年7月30日,巧得是,當時是受合一旗 下糖尿病足潰瘍新藥ON101三期解盲利多激勵,前後兩度均由合一建 功。
生技股逆勢崛起,除「天國一輝」外,上市櫃智擎、益得、台生材 等13檔高掛漲停,台康生技、生華科、長聖、台耀、太景*-KY、順藥 也上漲逾5%;上櫃生技指數成交值比重衝高至19.53%、逼近兩成, 創近三周新高。
興櫃則由同屬中天集團的鑽石生技領軍,鑽石生技22日均價達124 .1元,暌違兩周再度重返「百元俱樂部」,台睿、浩宇生醫、台新藥 、巨生醫也漲逾一成,興櫃單日漲幅前十大中,七檔生技股包辦。
國泰證期經理蔡明翰表示,資金在指數偏弱之際轉向生技股避險已 成為常態,尤其科技股走弱、原物料市場也有雜音,讓非電族群的生 技醫療類股「漁翁得利」,其中,由於台灣不易形成大市值生技公司 ,故CDMO廠將為大勢所趨,相關個股具長線題材。
此外,BA.5來勢洶洶,也為生技股增添話題,啟發投顧分析師趙彭 博指出,疫情近期似有捲土重來之勢,檢測相關的寶齡富錦、亞諾法 以及ABC-KY等,均可關注。
法人也建議,投資人可把握新藥題材、國發基金持股高、業績面優 異「三大原則」,國發基金投資中,國光生、台康生、藥華藥、智擎 、益得,及興櫃的普生、昱展新藥等均入列。
根據CMoney統計,在興櫃市場中,本周以來漲幅超過一成的個股共九檔,較前一周微幅增加,興櫃生技醫療股再度領漲,成為資金的避風港,在本周漲幅前十強中占據六位,除了個別題材多元,時序上下半年也將迎來一系列全球性重要醫學年會與展覽,進而吸引資金目光。
生技醫療股的太和-KY股價跌深反彈,周漲32.2%,連續兩日放量走高,站回季線之上。從事光學鍍膜、薄膜光學鍍膜的澤米本周上漲19.8%,營運受惠元宇宙商機。基因檢測大廠金萬林以18.7%的周漲幅排行市場第三,在新冠肺炎檢測試劑、設備與耗材銷售增溫下,推升5月營收2.12億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
漲幅前十名的生技醫療股還有新藥研發的漢達生技15.4%、醫用耗材廠康科特10.3%、創益10.2%、巨生醫8.5%。其中,受惠於利多消息,巨生醫自主研發的奈米氧化鐵微粒(IOP)佐劑,可望成為新一代的疫苗佐劑,昨日拉出長紅K棒。
文化創意股百聿數碼本周漲16.3%;專注於智慧影像處理晶片設計的芯鼎科技本周漲幅達11.4%,5月營收創歷史新高;航太股長亨本周漲幅也來到10.2%,股價改寫今年新高。
巨生生醫專注奈米藥物與劑型開發的新創公司,已成功運用奈米藥 物平台開發新藥,完成多項臨床前期的開發,主要擁有兩個奈米技術 平台「奈米微粒」及「奈米微胞」,其中奈米微粒技轉自工研院所研 發之氧化鐵奈米微粒(IOP),運用此兩項技術平台,已有兩項產品 分別完成臨床二a期及臨床二期試驗收案。
其中,前者MPB-1514缺鐵性貧血鐵劑補充劑是目前市面唯一非醣類 製作的注射型鐵劑,並且在更低的劑量下即達到治療標的,以及後者 MPB-1523非重金屬製成針對檢測肝細胞癌的MRI顯影劑,避免了Gd重 金屬沈積與引發腎病變的疑慮。
巨生生醫目前已開發出MPB-1514、MPB-1523及MPB-1734,之後仍有 淋巴結轉移診斷、幹細胞治療、免疫細胞治療的體內追蹤及磁熱療法 等創新產品持續開發中,期許除了成為台灣奈米藥物研發的出海口外 ,並且引進具發展潛力之臨床前候選藥物,建立永續經營的公司。
巨生生醫MPB-1734新劑型抗癌藥物在119年11月通過美國FDA臨床I /IIa IND申請。110年4月則通過台灣TFDA臨床I/IIa IND申請。
巨生醫於產業鏈定位為開發前臨床試驗與早期人體臨床試驗階段的 加值,藥物量產則委託專業原料藥與製劑GMP廠製造,提供臨床試驗 實驗藥品來源,藉由臨床試驗證實藥物療效後,積極尋求國內或國際 性藥廠共同開發或授權,因此是一個輕裝備的公司,產品在完成臨床 工作後,與策略夥伴共同開發市場,以對外進行產品授權與技術開發 為公司初期獲利模式。
巨生醫目前聚焦奈米氧化鐵新藥,已經成功開發出多項產品,並陸 續進行臨床試驗中,由於人口老化伴隨相關疾病或是慢性病等問題, 成為各大藥廠戮力開發的課題,各國政府也研擬健康長照政策以因應 需求。
此外,癌症相關治療用藥更是逐年增加,因此巨生醫公司以奈米氧 化鐵(IOP)產品的核心團隊為基礎,建立一個專注在利基型奈米藥 物開發的公司,運用其奈米微粒及奈米微胞技術平台開發新藥,除了 已經完成開發針對慢性腎病缺鐵性貧血、肝細胞癌診斷的產品,可能 再切入淋巴結轉移診斷及惡性腫瘤等適應症,提供市場新的解決方案 。
巨生生醫成立於2014年,為工研院奈米國家計畫衍生的奈米藥物開發平台新創公司,董事長蔣為峰過去曾投資生華科、台康生技等,對生技新藥產業相當熟稔,總經理王先知曾擔任工研院材化所副所長及奈米國家型計畫奈米生醫領域召集人,巨生生醫公司法人董事包括漢通創投(國發基金)、中國化學製藥及允成投資(中橡集團)等,另主要法人股東如工研院創新工業技術、和鼎及兆豐銀行等。
王先知表示,巨生生醫為專注奈米藥物與劑型開發的新創公司,已成功運用奈米藥物平台開發新藥,完成多項臨床前期的開發,主要擁有「奈米微粒」及「奈米微胞」兩個技術平台,其中奈米微粒技轉自工研院所研發的氧化鐵奈米微粒(IOP),運用此兩項技術平台,已有兩項產品分別完成臨床IIa期及臨床II期試驗收案。(項家麟)
巨生醫成立於2014年,是由工研院奈米國家計劃衍生的奈米藥物開發平台新創公司,董事長蔣為峰過去曾投資生華科、台康生技等,對生技新藥產業熟稔;總經理王先知曾擔任工研院材化所副所長及奈米國家型計劃奈米生醫領域召集人。
巨生醫法人董事包括漢通創投(國發基金)、中國化學製藥及允成投資(中橡集團)等,另主要法人股東如工研院創新工業技術、和鼎及兆豐銀行等。
王先知說,巨生醫為專注奈米藥物與劑型開發的新創公司,已成功運用奈米藥物平台開發新藥,完成多項臨床前期開發,主要擁有「奈米微粒」及「奈米微胞」兩個奈米技術平台。其中,奈米微粒技轉自工研院所研發之氧化鐵奈米微粒(IOP),運用此二項技術平台,已有兩項產品分別完成臨床IIa期及臨床II期試驗收案。
由富邦證券輔導巨生醫公司,成立於2014年,是由工研院奈米國家 計劃衍生的奈米藥物開發平台新創公司,目前工研院持股20%,中橡 集團4.2%,漢通8%,中化(1701)集團5.4%、萬豐資本18.8%。
王先知表示,巨生醫擁有「奈米微粒」及「奈米微胞」兩個技術平 台,目前已有多個產品,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更有三個產品在美國臨 床中,包括MPB-1523、MPB-1514,及用於惡性腫瘤單一療法的MPB-1 34,除洽談授權外,也力拚2025年、2026年取得藥證上市。
就營運展望來看,巨生醫預期短期(按:指兩年內)能執行MPB-1 734一/二a臨床、MPB-1523、MPB-1514授權,並推動三期臨床、推動 MPB-2043淋巴影像進入臨床二期。
中期(按:指三到四年)與Stanford大學完成RD-002細胞治療與前 期實驗一起推動臨床、推動RD-001/RD-003/RD-004進入臨床試驗。
長期(按:指五年後)則是進入免疫療法與細胞治療趨勢,持續利 用「奈米微粒」及「奈米微胞」兩個技術平台開發新產品。
王先知表示,主攻缺鐵性貧血的MPB-1514,2020年已完成FDA臨床 IIa試驗收案,預估該市場2028年可達42億美元,年複合8.5%。由於 MPB-1514是目前市面唯一非醣類製作的注射型鐵劑,2a實驗沒看到血 磷降低問題,且在更低的劑量下即達到治療標的,預計再做一個小的 2b臨床試驗,就會進入三期臨床。
另外,MPB-1523已於2020年完成FDA臨床二期,是非重金屬製成針 對檢測肝細胞癌的MRI顯影劑,避免了Gd重金屬沉積與引發腎病變的 疑慮,可以讓肝臟影像判斷良性或惡性,達到早期診斷的需求,未來 可應用在健檢。
執行副總許源宏表示,巨生醫全球市場授權已啟動,日本、歐洲、 印度、美國都有對象在洽談,中國進度最快,預期很快就會開花結果 ,屆時將與夥伴攜手進行三期臨床試驗。
巨生生醫(6827)最近傳來重大喜訊,他們開發的抗癌新藥MPB-1734新劑型已經向台灣衛福部提交了第一、二期臨床試驗申請。這個新藥將用於治療那些讓病人苦不堪言的晚期實體腫瘤,像是卵巢癌、頭頸癌這些難搞的癌種。我們來聊聊這個新藥的來龍去脈和它的獨特之處。 巨生生醫這次推出的MPB-1734,是利用他們獨有的奈米微胞包覆技術研發的。這種技術讓MPB-1734新藥具有幾個顯著的優勢。首先,它對抗腫瘤的效果更強,即使在對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的腫瘤上,也能發揮療效。這對那些晚期實體腫瘤的患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福音。 其次,這個新藥還能降低毒性。在動物試驗中,MPB-1734能夠選擇性地在腫瘤組織中提高蓄積濃度,同時還能顯著改善嗜中性白血球抑制的副作用,讓病人能夠更好地承受治療。 除了台灣衛福部的申請,MPB-1734在美國的發展也進展順利。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經在109年11月13日批准了MPB-1734的第1、2a期臨床試驗申請。為了更全面地評估這個藥物在多種癌症上的潛力,臨床試驗將會是一個開放性、多國、多中心的設計,未來還會進行二、三期臨床試驗,並向藥品查驗登記申請上市許可。 這個新藥的發展,不僅是巨生生醫的里程碑,也是台灣新藥研發的一大進展。我們期待著MPB-1734能夠早日進入臨床試驗,並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巨生生醫開發中新藥MPB-1734係以該公司獨家的奈米微胞包覆技術開發的抗癌藥物,屬於新劑型新藥,藉由奈米化的特性,MPB-1734新劑型新藥具有下列優勢:A.抗腫瘤效果增加:經過奈米微胞技術包覆的MPB-1734,目前已經在多個動物模式看到對現有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的腫瘤仍具療效。
未來有機會用到具抗藥性的晚期實體腫瘤(例如:卵巢癌、頭頸癌等)。B.降低毒性:嗜中性白血球的抑制經常讓很多病患因為無法承受免疫下降的副作用導致無法完成療程,在動物試驗的結果中,MPB-1734呈現出藉由奈米特性改變體內藥物分布,選擇性地在腫瘤組織中提高蓄積濃度,且動物的耐受劑量明顯提高,但嗜中性白血球抑制的副作用卻顯著改善,為進一步驗證MPB-1734之安全性與療效,而提出下列臨床試驗研究方案。
MPB-1734抗癌藥物新劑型新藥於2月2日向台灣衛福部申請第一、二期臨床試驗之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業已於109年11月13日核准MPB-1734第1、2a期臨床試驗申請;為了驗證MPB-1734在晚期實體腫瘤具一藥治多種癌症的開發潛力,臨床試驗設計為開放性、多國、多中心收案,未來預計進行包括第一期臨床試驗及二、三期臨床試驗、藥品查驗登記上市申請。
巨生生醫去年榮獲「第15屆國家新創獎-企業新創獎」,是一家從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衍生的奈米藥物開發公司,以奈米粒子及奈米微胞作為核心技術,目前產品奈米粒子產品分別為MPB-1514缺鐵性貧血鐵劑補充劑和MPB-1523MRI顯影劑-肝癌。前述兩項奈米氧化鐵新藥,皆以本土原生技術開發出來的超順磁氧化鐵奈米粒子作為核心,再利用PEGylation技術平台修飾合成後,同時具有高核磁鬆弛性及高效率巨噬細胞吞噬能力。
巨生公司總經理王先知表示,MPB-1514是目前唯一一支非醣類做成的針劑型鐵劑,除了能降低游離鐵讓使用鐵劑藥品的缺鐵性貧血病患免於造成長期的發炎反應的好處外,加上使用低致敏性的聚乙二醇賦形劑,讓病人與醫師可以減少因施打鐵劑的超過敏反應的疑慮,且近期動物實驗亦發現該產品沒有低血磷症的副作用。MPB-1514已在2018年得到美國FDA核准開啟臨床二期試驗,預計將納入約74位受試者,截至目前為止已經完成17名受試者的試驗。
另外,MPB-1523在自發性肝癌動物試驗中,因為產品特性使得MRI影像對比度的提高,利用電腦能夠判讀小腫瘤數目與組織切片腫瘤數目幾乎一樣,相對於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釓類顯影劑,電腦判讀的小腫瘤僅為真正的腫瘤數目的一半,因此巨生生醫在2018年展開另一個肝癌病患診斷的臨床二期試驗,亦得到了美國FDA及台灣FDA的核准,預計將納入約60位可評估的受試者,截至目前為止已經完成11名受試者的影像擷取。
巨生生醫研發團隊目前正在繼續開發他們的第二個平台技術-奈米微胞的產品,王先知說,這項技術未來將應用在抗癌藥物新劑型的開發,此技術平台的第一個產品MPB-1734,已經完成公司內部的開發準備,預計在2020年開始臨床一期試驗。
本月甫獲得中國化學會「化學技術獎」肯定的巨生生醫研發中心協理許源宏博士指出,MPB-1523收案對象為確診疑似肝細胞癌,並已安排切除手術的病患,試驗將納入約60位受試者,在手術前施打MPB-1523後接受MRI掃描肝臟影像,於術後比對切除組織,以評估精準度及靈敏度。MPB-1514收案對象則缺鐵性貧血病患,試驗將納入約74位受試者,並且在施打MPB-1514後評估提升血色素的效率及效果。
前述兩項奈米氧化鐵新藥,皆以本土原生技術開發出來的超順磁氧化鐵奈米粒子作為核心,再利用PEGylation技術平台以聚乙二醇修飾合成後,同時具有高核磁鬆弛性及高效率巨噬細胞吞噬能力。此特性在低劑量時可應用於肝、脾、淋巴結等富含網狀內皮細胞的組織和器官顯影,在高劑量時則可讓負責造血的肝臟獲得充足的鐵元素,藉此改善缺鐵性貧血的症狀。